CN217728382U - 一种抛光治具及3d抛光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抛光治具及3d抛光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28382U CN217728382U CN202222184087.5U CN202222184087U CN217728382U CN 217728382 U CN217728382 U CN 217728382U CN 202222184087 U CN202222184087 U CN 202222184087U CN 217728382 U CN217728382 U CN 2177283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ishing
- side wall
- protection
- jig
- ferr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抛光治具及3D抛光设备,涉及抛光设备技术领域。抛光治具包括治具本体和注塑衬套,治具本体上设有定位槽,注塑衬套设置于定位槽中,注塑衬套具有外侧壁及第一内侧壁,第一内侧壁与待抛光产品的外周面相贴合。本申请提供的抛光治具在进行抛光过程中,可减弱待抛光产品受到的碰撞,防止崩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抛光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抛光治具及3D抛光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在人们生活中使用越来越普遍,并且用户对产品的性能和外观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厂家设计了带凸台的手机后盖。然而这类带凸台的手机后盖对于表面抛光的要求严格,且因凸台的存在而难以做到均匀抛光,抛光加工过程相对比较困难。
现有的3D抛光机的下盘固定盘上使用全包围环氧树脂纤维板,将手机后盖安装在全包围环氧树脂纤维板上进行抛光处理。然而使用这种抛光方式存在以下问题:全包围环氧纤维板硬度高,手机后盖在取放和加工过程中容易与纤维板碰撞而造成崩边。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光治具及3D抛光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达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抛光治具,包括治具本体和注塑衬套,所述治具本体上设有定位槽,所述注塑衬套设置于所述定位槽中,所述注塑衬套具有外侧壁及第一内侧壁,所述第一内侧壁与待抛光产品的外周面相贴合。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抛光治具还包括保护套圈,所述保护套圈设置于所述定位槽中,所述定位槽的形状与所述保护套圈的外圈形状相适配;
所述保护套圈设有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二内侧壁围绕形成镂空区域,所述注塑衬套设置于所述第二内侧壁上;
其中,所述保护套圈沿自身周向划分为第一保护区及第二保护区,所述保护套圈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区的厚度小于所述保护套圈位于所述第二保护区的厚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内侧壁上设有多个缺口槽,多个所述缺口槽沿所述第二内侧壁的周向分布;
所述注塑衬套的外侧壁上设有与相应的所述缺口槽适配的凸起。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缺口槽沿所述第二内侧壁的周向的两端设有限位凹槽,相应的所述凸起沿所述外侧壁的周向的两端设有与所述限位凹槽相适配的凸耳。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抛光治具还包括弹性垫,所述弹性垫位于所述镂空区域内,所述弹性垫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内侧壁贴合。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槽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定位槽绕所述治具本体的轴线均匀分布。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3D抛光设备,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抛光刷装置及上述抛光治具;
所述抛光刷装置具有可旋转的刷头,所述刷头可伸入所述治具本体中。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3D抛光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治具本体连接,以驱动所述治具本体绕自身轴线转动;
其中,所述治具本体的旋转方向与所述刷头的旋转方向相反。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3D抛光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分度回转台;
多个所述治具本体设置于所述分度回转台上,并绕所述分度回转台的旋转轴线均匀分布,所述抛光刷装置与所述治具本体对应设置。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所述刷头的旋转方向相反。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抛光治具及3D抛光设备,其中,抛光治具包括治具本体和注塑衬套。当进行抛光前,首先将待抛光产品置于注塑衬套中,使得注塑衬套第一内侧壁与待抛光产品的外周面相贴合,再将注塑衬套置于定位槽中,由3D抛光设备进行抛光处理。在抛光时,由于注塑衬套的硬度低,进而在取放及加工过程中可减少待抛光产品所受到的碰撞,防止崩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抛光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抛光治具中保护套圈、注塑衬套以及弹性垫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抛光设备中刷头对待抛光产品进行抛光的状态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所示抛光治具中保护套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2所示抛光治具中注塑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待抛光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抛光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待抛光产品;10a-第一抛光区域;10b-第二抛光区域;11-凸台;
100-抛光治具;110-治具本体;120-保护套圈;120a-镂空区域;120b-第一保护区;120c-第二保护区;121-第二内侧壁;122-缺口槽;123-限位凹槽;130-注塑衬套;131-外侧壁;132-第一内侧壁;133-凸起;134-凸耳;140-弹性垫;300-刷头;400-分度回转台;410-上料工位;420-抛光工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抛光治具100,应用于3D抛光设备。在本实施例中,以手机为例,3D抛光设备用于手机后盖的抛光处理,其中手机后盖的背面设有凸台11,用于适配手机背面的摄像装置或显示屏等。下文中将设有凸台11的手机后盖统称为待抛光产品10。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抛光治具100包括治具本体110、保护套圈120、注塑衬套130及弹性垫140。
其中,治具本体110上设有多个定位槽(图未示),保护套圈120设置于定位槽中,且定位槽的形状与保护套圈120的形状相适配,保护套圈120可随时从定位槽取出进行更换。
可选地,多个定位槽绕治具本体110的轴线均匀分布,确保治具本体110旋转抛光过程中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定位槽的数量可根据治具本体110的尺寸及实际加工需求设定,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对定位槽的数量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治具本体110为硅钢片。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4,保护套圈120设有第二内侧壁121,第二内侧壁121围绕形成镂空区域120a。
弹性垫140设置于保护套圈120,且弹性垫140位于镂空区域120a中,弹性垫140的厚度小于保护套圈120的厚度。
请参阅图2、图4及图5,注塑衬套130设置在第二内侧壁121上,注塑衬套130具有朝向第二内侧壁121的外侧壁131及背向第二内侧壁121的第一内侧壁132。其中,外侧壁131与保护套圈120的第二内侧壁121紧密结合,第一内侧壁132与待抛光产品10的外周面相贴合,以限制待抛光产品10移动。
此外,弹性垫140垫于待抛光产品10下方,弹性垫140的外周面也与第一内侧壁132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套圈120选用耐磨材料制成,起到提高强度及固定注塑衬套130的作用。
可选地,保护套圈120选用陶瓷料制成,陶瓷材质的强度高,耐磨性好。当然也可以选用其它硬度高且耐磨性能好的材质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注塑衬套130的硬度小于保护套圈120,注塑衬套130可为待抛光产品10提供低硬度有弹性的保护,由此在取放及加工过程中可减少待抛光产品10与保护套圈120之间的碰撞,以减少抛光处理过程中待抛光产品10崩边的产生,进而保证待抛光产品10抛光后的外观要求,以达到用户的预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注塑衬套130选用PEEK(聚醚醚酮)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选用其它低硬度的注塑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垫140为阻尼布。阻尼布与待抛光产品10之间具有足够大的最大静摩擦力,能够减少待抛光产品10在抛光过程中的晃动。
进一步的,弹性垫140的厚度可选择为0.05mm~0.1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垫140的厚度可选择为0.06mm~0.1mm。
可选地,弹性垫140的厚度还可选择为0.07mm、0.08mm或0.09mm。应当理解的,上述仅是举例说明,不作为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由于注塑衬套130的硬度低于保护套圈120,且注塑衬套130的耐磨性能没有保护套圈120好,因此相比保护套圈120,注塑衬套130为易耗品,长期使用后,注塑衬套130的磨损会越来越严重,因此需要将磨损后的注塑衬套130拆卸下来更换新的注塑衬套130继续使用,而保护套圈120可以长期使用,减少了更换成本。
并且拆卸下来的注塑衬套130可通过回收后再次融化注塑,制得新的注塑衬套130,实现重复使用,节省成本,避免材料浪费。重复注塑的次数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在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2、图4、图5、图6及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注塑衬套130通过注塑的方法成型于保护套圈120的第二内侧壁121上。具体是,选用设计好的注塑模具,并安装到注塑机上,再将保护套圈120内嵌在注塑模具中。然后将注塑衬套130的原料热熔后通过注塑机从保护套圈120的多个缺口槽122均匀注入,以沿第二内侧壁121填充满,从而得到注塑衬套130。此时注塑衬套130与保护套圈120已经成为一体。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注塑衬套130也可先单独注塑成型,然后再安装到保护套圈120上。
进一步地,为了使注塑衬套130与保护套圈120更紧密地结合,在保护套圈120的第二内侧壁121上设有多个缺口槽122,多个缺口槽122沿第二内侧壁121的周向分布。注塑衬套130的外侧壁131上设有与相应的缺口槽122适配的凸起133。
由此,注塑衬套130与保护套圈120相互嵌套。当注塑衬套130和保护套圈120受到沿周向的剪切力时,嵌于缺口槽122内的凸起133能够分担部分剪切力,使注塑衬套130不易从第二内侧壁121上脱落。
请参阅图2、图5及图7,进一步的,缺口槽122沿第二内侧壁121的周向的两端设有限位凹槽123,相应的凸起133沿外侧壁131的周向的两端设有与限位凹槽123相适配的凸耳134,进一步防止注塑衬套130从第二内侧壁121上脱落。
进一步的,考虑到注塑衬套过薄时,其强度不够,在抛光过程中容易被拉断,而注塑衬套过厚时,则磨损较多,存在浪费。因此,第二内侧壁121至第一内侧壁132的距离为0.08mm~0.3mm,即保护套圈120与待抛光产品10之间的距离,选用0.08mm~0.3mm的距离范围能够降低注塑衬套130在抛光过程中的磨损,延长注塑衬套13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内侧壁121至第一内侧壁132的距离为0.08mm~0.2mm。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内侧壁121至第一内侧壁132的距离为0.09mm~0.2mm。
可选地,第二内侧壁121至第一内侧壁132的距离还可设计为0.1mm、0.11mm、0.13mm、0.15mm、0.16mm、0.17mm或0.19mm。应当理解的,上述仅是举例说明,不作为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进一步的,待抛光产品10上设有凸台11,而抛光通常是采用毛刷进行,凸台11会阻碍毛刷在抛光过程中的运行轨迹,导致毛刷在待抛光产品10四边的抛光不均匀。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在保护套圈120上进行高度补偿。
请参阅图4,具体的,将保护套圈120沿自身周向划分为第一保护区120b及第二保护区120c,当待抛光产品10安装在注塑衬套130上时,待抛光产品10的凸台11位于第一保护区120b中。此外,保护套圈120位于第一保护区120b的厚度小于保护套圈120位于第二保护区120c的厚度。进一步的,第一保护区120b与第二保护区120c之间为平滑过渡。
为了更清楚地描述上述技术方案,以下进行举例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8,将待抛光产品10沿四周依次设点位,依次为P01、P03、P05、P08、P10、P12、P15、P17、P19、P21、P23、P26、P28、P30。进一步的,定义P26、P28、P30、P01、P03、P05、P08、P10围绕的区域为第一抛光区域10a,P10、P12、P15、P17、P19、P21、P23、P26围绕的区域为第二抛光区域10b。
其中,凸台11位于第一抛光区域10a,并且当待抛光产品10安装在注塑衬套130上时,第一抛光区域10a与第一保护区120b对应,第二抛光区域10b与第二保护区120c对应。在抛光过程中,由于凸台11会阻碍毛刷的运动轨迹,进而影响凸台11附近位置的切削效率,所以在第一抛光区域10a的抛光效果相对第二抛光区域10b的抛光效果差。
并且通过对完成抛光后的待抛光产品10进行激光扫描测量,发现第二抛光区域10b边缘向内侧激光扫描测量的高度差数据大于第一抛光区域10a的高度差数据。进一步的,当整体增加保护套圈120厚度时,会使得第一抛光区域10a各点位的高度差大于0.015mm,整体降低保护套圈120厚度时,会使得第二抛光区域10b各点位的高度差小于-0.05mm,且寿命和使用效果难以做到兼顾,为改善这种不符合尺寸要求的情况,故需在第二保护区120c进行高度补偿。
例如当凸台11高度为1.85±0.07mm时,在第二保护区120c的补偿高度为0.05mm~0.1mm。此时,保护套圈120在第二保护区120c高于待抛光产品10和弹性垫140的厚度,也能影响到毛刷轨迹,起到了类似于凸台11作用,从而使得待抛光产品10的第二抛光区域10b边缘的去除量和整体去除量差异在0.03mm以内,并且外观和高度差尺寸符合要求。
其中,第一保护区120b和第二保护区120c在交界处平滑过渡。
具体地,对应于点位P05与P10之间区域的保护套圈120的厚度均匀变化,对应于点位P28与P26之间区域的保护套圈120的厚度均匀变化。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图8及图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抛光设备,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抛光刷装置(图未示)、驱动装置(图未示)及如上述提供的抛光治具。
驱动装置与治具本体110连接,用于驱动治具本体110绕自身轴线转动。
抛光刷装置具有可旋转的刷头300,刷头300可伸入治具本体110中,其中,刷头300的旋转方向与治具本体110的旋转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刷头300设有毛刷或地毯刷。驱动装置为电机。
3D抛光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机架的分度回转台400,分度回转台400上设有上料工位410及多个抛光工位420。上料工位410及多个抛光工位420绕分度回转台400的旋转轴线均匀分布。上料工位410及每个抛光工位420上均设有治具本体110,且每个抛光工位420还对应设有抛光刷装置和驱动装置。
其中,分度回转台400可驱动治具本体110进行间歇性转动,转动时间间隔根据每个抛光工位420的抛光时间确定,以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抛光工位420上的治具本体110的转动方向相反,以使抛光更均匀,提升抛光效果。
3D抛光设备使用时,将装载有待抛光产品10的保护套圈120安装到位于上料工位410的治具本体110中,然后由分度回转台400将完成上料的治具本体110依次转移至抛光工位420进行抛光处理,抛光完成后再转回到上料工位410,然后取出治具本体110中的保护套圈120,更换新的保护套圈12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抛光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治具本体和注塑衬套,所述治具本体上设有定位槽,所述注塑衬套设置于所述定位槽中,所述注塑衬套具有外侧壁及第一内侧壁,所述第一内侧壁与待抛光产品的外周面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治具还包括保护套圈,所述保护套圈设置于所述定位槽中,所述定位槽的形状与所述保护套圈的外圈形状相适配;
所述保护套圈设有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二内侧壁围绕形成镂空区域,所述注塑衬套设置于所述第二内侧壁上;
其中,所述保护套圈沿自身周向划分为第一保护区及第二保护区,所述保护套圈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区的厚度小于所述保护套圈位于所述第二保护区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光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侧壁上设有多个缺口槽,多个所述缺口槽沿所述第二内侧壁的周向分布;
所述注塑衬套的外侧壁上设有与相应的所述缺口槽适配的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抛光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槽沿所述第二内侧壁的周向的两端设有限位凹槽,相应的所述凸起沿所述外侧壁的周向的两端设有与所述限位凹槽相适配的凸耳。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抛光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治具还包括弹性垫,所述弹性垫位于所述镂空区域内,所述弹性垫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内侧壁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定位槽绕所述治具本体的轴线均匀分布。
7.一种3D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抛光刷装置及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抛光治具;
所述抛光刷装置具有可旋转的刷头,所述刷头可伸入所述治具本体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3D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3D抛光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治具本体连接,以驱动所述治具本体绕自身轴线转动;
其中,所述治具本体的旋转方向与所述刷头的旋转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3D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3D抛光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分度回转台;
多个所述治具本体设置于所述分度回转台上,并绕所述分度回转台的旋转轴线均匀分布,所述抛光刷装置与所述治具本体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3D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刷头的旋转方向相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84087.5U CN217728382U (zh) | 2022-08-18 | 2022-08-18 | 一种抛光治具及3d抛光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84087.5U CN217728382U (zh) | 2022-08-18 | 2022-08-18 | 一种抛光治具及3d抛光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28382U true CN217728382U (zh) | 2022-11-04 |
Family
ID=83813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184087.5U Active CN217728382U (zh) | 2022-08-18 | 2022-08-18 | 一种抛光治具及3d抛光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728382U (zh) |
-
2022
- 2022-08-18 CN CN202222184087.5U patent/CN21772838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577361B2 (en) | Retaining ring with shaped surface and method of forming | |
US10569387B2 (en) | Polishing disc for a tool for fine processing of optically effective surfaces on spectacle lenses | |
US6168407B1 (en) | Golf ball mold | |
US20200398399A1 (en) | Retaining Ring with Shaped Surface | |
KR101224539B1 (ko) | 웨이퍼 연마용 리테이너 링 | |
US20100190418A1 (en) | Lapping plate-conditioning grindstone segment, lapping plate-conditioning lapp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conditioning lapping plate | |
JP4820161B2 (ja) | 電子写真装置用ブレードの製法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用ブレード | |
CN217728382U (zh) | 一种抛光治具及3d抛光设备 | |
WO2004058451A1 (ja) | 情報記録媒体用ガラス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WO2015064158A1 (ja) | 遠心バレル機用のバレル槽、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遠心バレル研磨機 | |
JP3975073B2 (ja) | 研磨機用ブラシ | |
JP2009125877A (ja) | レンズ保持具およびレンズの曲面研磨方法 | |
JP2009107089A (ja) | レンズ保持具およびレンズの曲面研磨方法 | |
JP3223433U (ja) | 電着砥石 | |
KR100812830B1 (ko) | 연마휠 및 그 제조방법 | |
KR20170132411A (ko) | 곡면유리용 연마패드 | |
JP2005153096A (ja) | ポリウレタン砥石 | |
KR20220011918A (ko) | 다이아몬드 절삭공구와 이의 제조 방법 | |
EP1350602A1 (en) | Stone polishing pad containing cork powd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7131901B2 (en) | Polishing pad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 |
JP2004276128A (ja) | ポリッシング装置 | |
CN218254261U (zh) | 抛光打磨治具 | |
JPH0741597Y2 (ja) | 回転式粉末圧縮成形機 | |
CN215092666U (zh) | 一种分体式磨盘及磨床 | |
JPH0270423A (ja) | 摺動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