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22821U - 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22821U
CN217722821U CN202221872680.2U CN202221872680U CN217722821U CN 217722821 U CN217722821 U CN 217722821U CN 202221872680 U CN202221872680 U CN 202221872680U CN 217722821 U CN217722821 U CN 2177228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tchet
reel
disc
reel control
to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7268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jiang Hongtu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87268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228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228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228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包括底座、与底座相对固定的中框、转动设置在底座上的绕线轮、与中框相配合的第一棘齿、与第一棘齿活动连接的绕线轮控制齿、以及旋盖,绳带绕接在绕线轮上,中框布设有第一棘轮盘,第一棘齿与第一棘轮盘啮合,以使第一棘齿仅能单向旋转,绕线轮布设有第二棘轮盘,绕线轮控制齿能够与第二棘轮盘啮合或分离,旋盖的底面设置有控制绕线轮控制齿与第二棘轮盘啮合或分离的连接盘,连接盘上开设有连接槽,绕线轮控制齿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活动设置于连接槽中。本实用新型切换时只需让旋盖旋转较小的角度即可完成,提升了用户松开收紧的体验,且能够明显改善卡滞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绳带固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绳带完成鞋子、头盔、护肩等的系紧是常用的方式。当需要将绳带系紧时,通常需要依靠双手操作将绳带的两端打结系紧,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且对于头盔、护肩等来说绳带的位置不方便双手操作。
针对该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改进的绳带调节装置,如公开号为CN216674912U的专利,提供了一种鞋带松紧调节装置,包括底座、底盘、收线轮、设于底盘顶部的棘盘、设于棘盘中部的驱动件以及与底盘顶部扣合的扣盖,当需要调紧松紧调节装置时,顺时针旋转扣盖7,扣块83从扣槽504另一侧向一侧滑动到极限位置,可带动棘盘5在底盘2的棘齿203内顺时针旋转,同时扣盖7顺时针旋转过程中螺旋柱82通过螺旋孔603旋合带动驱动盘601向下移动与收线轮3啮合,驱动盘601底端面的第一驱动齿602与收线轮3的第二驱动齿啮合,扣盖旋转时通过棘盘5带动收线轮3旋转,将收线轮3外部线收紧;当需要调松外部线时,逆向旋转扣盖7,由于棘盘5外侧的棘爪502与底盘2的棘齿203啮合,扣盖7逆向旋转过程中将不带动棘盘5旋转,扣盖7逆向转动,旋转盘81内的扣块83旋转到另一侧的极限位置后,旋转盘81底部通过螺旋柱82带动驱动盘601上升,驱动盘601在棘盘5内的棘孔503上升与收线轮3的第二驱动齿分离,此时,收线轮3可在底盘2内自由转动,将外部线靠近鞋带松紧调节装置头尾两端向外拉,可调松外部线,该方式通过旋转扣盖进行调节鞋带松紧,使用时不费力,可以更方便地在头盔后部、护肩位置操作等。
上述专利中,通过螺旋柱82带动驱动盘601升降,一方面结构相对复杂,驱动盘601的齿面通过升降的方式与收线轮3的第二驱动齿形成配合,可能会有卡滞等现象。另外,依靠螺旋柱82带动驱动盘601升降时,螺旋柱82通常需要旋转较大的角度,尤其是需要放松绳带时,仍具有进一步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更加方便的绳带松紧调节装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相对固定的中框、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的绕线轮、与所述中框转动连接的第一棘齿、与所述第一棘齿活动连接的绕线轮控制齿、以及旋盖,绳带绕接在所述绕线轮上,所述中框布设有第一棘轮盘,所述第一棘齿与所述第一棘轮盘啮合,以使所述第一棘齿仅能单向旋转,所述绕线轮布设有第二棘轮盘,所述绕线轮控制齿能够与所述第二棘轮盘啮合或分离,所述旋盖的底面设置有控制所述绕线轮控制齿与所述第二棘轮盘啮合或分离的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绕线轮控制齿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活动设置于所述连接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棘齿上开设有活动槽,所述绕线轮控制齿活动设置于所述活动槽内且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棘齿转动连接,所述绕线轮控制齿的第二端为齿面且与所述第二棘轮盘对应,所述绕线轮控制齿在所述活动槽内旋转时切换与所述第二棘轮盘啮合或分离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槽包括第一极限点以及第一弧面,当所述连接盘顺时针旋转时,所述连接柱沿所述第一弧面移动至所述第一极限点后,所述绕线轮控制齿的第二端旋转至与所述第二棘轮盘啮合,在随所述连接盘同步旋转的过程中带动所述第二棘轮盘顺时针旋转,当所述连接盘逆时针旋转时,所述连接柱沿所述第一弧面滑动,使所述绕线轮控制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棘轮盘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盘逆时针旋转45度时所述绕线轮控制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棘轮盘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槽靠近所述第一极限点的位置还形成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用于使所述旋盖逆时针旋转时具有阻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棘齿上还形成有传动凸块,所述连接盘上具有与所述传动凸块对应的第一接触面,所述连接盘顺时针旋转至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传动凸块抵触后带动所述第一棘齿同步旋转,所述连接盘上还具有与所述传动凸块对应的第二接触面,所述连接盘逆时针旋转至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传动凸块抵触后将所述连接盘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绕线轮包括绕线轮上层与绕线轮下层,所述第二棘轮盘位于所述绕线轮上层,所述绳带连接于所述绕线轮下层。
进一步地,所述中框还开设有导线槽,所述绳带的两端分别从对应的所述导线槽进入并与所述绕线轮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绕线轮下层开设有多个穿线孔,用于固定所述绳带的端部。
所述旋盖的内壁上还形成有弧形的卡条,所述卡条与所述中框外壁形成的卡槽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通过第一棘齿、绕线轮控制齿以及连接盘的配合设置,使得连接盘顺时针旋转时绕线轮能够同步顺时针旋转完成收线,将绳带收紧,当连接盘逆时针旋转时第二棘轮盘以及绕线轮均为自由旋转状态,能够将绳带伸长放松,切换时只需让旋盖旋转较小的角度即可完成,提升了用户松开收紧的体验,且能够明显改善卡滞现象;
本实用新型中,依靠限位凸块的设置,使得旋盖在逆时针旋转启动时需要施加明显的力,而克服限位凸块的限位作用后再旋转放松,避免旋盖的误触、使用过程中的松动等导致旋盖逆时针旋转,而让绳带非正常地放松,进一步提升了装置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有益效果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棘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盘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A-A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中框;3-绕线轮;4-第一棘齿;5-绕线轮控制齿;6-旋盖;7-第一棘轮盘;8-第二棘轮盘;9-连接盘;10-连接槽;11-连接柱;12-活动槽;13-旋转轴;14-第一极限点;15-第一弧面;16-限位凸块;17-防滑齿;18-导线槽;19-穿线孔;20-卡条;21-第一扣块;22-第二扣块;23-传动凸块;24-第一接触面;25-第二接触面;26-环形凸条;27-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和各实施例,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设置、安装、连接,也可以通过居中元部件、居中结构间接设置、连接。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常规放置状态或使用状态,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特征、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包括底座1、与底座1相对固定的中框2、与底座1转动连接的绕线轮3、与中框2转动连接的第一棘齿4、与第一棘齿4活动连接的绕线轮控制齿5、以及旋转盖合在中框2上的旋盖6,绳带绕接在绕线轮3上。其中,中框2采用筒状形式,与底座1可拆卸连接,因此可以方便地拆开整个装置,对内部结构进行维护更换等。中框2布设有第一棘轮盘7,第一棘轮盘7的齿面为内环的形式,第一棘齿4整体同样为盘状结构,第一棘齿4的齿面与第一棘轮盘7啮合,从而使第一棘齿4仅能单向旋转。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棘齿4仅能顺时针旋转为例进行说明。
绕线轮3布设有第二棘轮盘8,绕线轮控制齿5能够与第二棘轮盘8啮合或分离,从而通过绕线轮控制齿5切换第二棘轮盘8、即绕线轮3的顺时针单向旋转状态、或双向旋转状态。绕线轮3在仅能顺时针旋转时用于绳带的拧紧,双向旋转时将装置向外拉扯,绕线轮3在绳带张力作用下逆时针旋转放线,而使绳带自动伸长放松。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棘轮盘9的齿角度不为正90度,优选为80度,即倾斜10度设置,以使绕线轮控制齿5与第二棘轮盘8的传动更加稳定,不容易脱落。
同时如图3、图4所示,为通过旋盖6的旋转控制绕线轮控制齿5的啮合状态,本实施例中旋盖6的底面设置有控制绕线轮控制齿5与第二棘轮盘8啮合或分离的连接盘9,在驱动旋盖6相对于中框2旋转时连接盘9是同步旋转的。其中,连接盘9上开设有连接槽10,绕线轮控制齿5设置有连接柱11,连接柱11活动设置于连接槽10中,而在连接槽10旋转的过程中连接柱11相对于连接槽10滑动,以让连接柱11以及绕线轮控制齿5相对于第二棘轮盘8位置发生改变,切换与第二棘轮盘8的啮合或分离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盘9可采用与旋盖6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柱11与绕线轮控制齿5同样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各部件安装拆卸更加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棘齿4上开设有活动槽12,绕线轮控制齿5活动设置于活动槽12内且第一端与第一棘齿4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一棘齿4的盘状结构上表面具有旋转轴13,其与第一棘齿4同样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绕线轮控制齿5的第一端设置有开孔并套设在旋转轴13上,形成转动连接。
绕线轮控制齿5的第二端为齿面且与第二棘轮盘8对应,绕线轮控制齿5在活动槽12内旋转时能够切换与第二棘轮盘8啮合或分离的状态。
同时如图5所示,连接槽10包括第一极限点14以及第一弧面15,其中第一极限点14位于连接槽10的端部,当连接盘9顺时针旋转时,连接柱11相对于连接槽10沿第一弧面15滑动至第一极限点14后,绕线轮控制齿5的第二端旋转至与第二棘轮盘8啮合,此时连接柱11被连接槽10的端部限位,而随连接盘9同步旋转,由于第二棘轮盘8的单向旋转关系,因此绕线轮控制齿5也能够带动第二棘轮盘8顺时针旋转,使绕线轮3顺时针旋转完成收线,将绳带收紧。当连接盘9逆时针旋转时,连接柱11沿第一弧面15反向滑动,与前述过程相反,绕线轮控制齿5的第二端与第二棘轮盘8分离,因而第二棘轮盘8以及绕线轮3均为自由旋转状态,将装置向外拉扯时就能让绕线轮3在绳带张力作用下逆时针旋转放线,使绳带伸长放松。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绳带松紧装置,与现有技术中控制第二棘轮盘8升降的方式明显不同,切换绕线轮控制齿5与第二棘轮盘8的啮合状态时只需让旋盖6旋转较小的角度即可完成,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体验,且能够明显改善卡滞现象。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连接盘9、即旋盖6逆时针旋转45度时绕线轮控制齿5的第二端就能够与第二棘轮盘8分离,通过第一弧面15的特定设置即可实现。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为进一步提升旋转控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绕线轮控制齿5设置三组,相对于装置的中心等相位环形阵列分布,第一棘齿4上的旋转轴13、连接柱11等对应设置三组,连接盘9上的连接槽10等同样对应设置三组,相比于一组的方式受力更加均匀,而让装置更加可靠。
为避免旋盖6的误触、使用过程中的松动等导致旋盖6逆时针旋转,而让绳带非正常地放松,作为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连接槽10靠近第一极限点14的位置还形成有限位凸块16,限位凸块16用于使旋盖6逆时针旋转时具有阻力。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凸块16可以位于连接槽10的第一弧面15上,也可以位于与第一弧面15相对的弧面上,此处不做具体限制,依靠限位凸块16的设置,旋盖6在逆时针旋转启动时需要施加明显的力,而克服限位凸块16的限位作用后再旋转放松。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棘齿4上还形成有传动凸块23,连接盘9上具有与传动凸块23对应的第一接触面24,连接盘9顺时针旋转至第一接触面24与传动凸块23抵触后带动第一棘齿4同步旋转,连接盘9上还具有与传动凸块23对应的第二接触面25,连接盘9逆时针旋转至第二接触面25与后一个传动凸块23抵触后,由于第一棘齿4受第一棘轮盘7限制无法逆时针旋转,因此能够将连接盘9限位。实际设计时,控制第一接触面24与第二接触面25的间距,即可让旋盖6逆时针旋转45度时无法再进行旋转。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旋盖6的外表面形成有防滑齿17,便于用户手持旋盖6进行旋转,避免用户手滑时无法克服限位凸块16的作用力放松绳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棘齿4的下缘还形成有环形凸条26,环形凸条26与中框2内侧的环形凹槽27相对应,环形凸条26采用增大摩擦力的材质,使第一棘齿4顺时针转动时摩擦力增大,提升手感的同时确保绕线轮控制齿5与第二棘轮盘8啮合传动。
在本实施例中,绕线轮3采用分层结构,包括绕线轮上层与绕线轮下层,第二棘轮盘8位于绕线轮上层,绳带连接于绕线轮下层,因而绕线轮3的收放线过程不受第二棘轮盘8的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中框2还开设有导线槽18,绳带的两端分别从对应的导线槽18进入并与绕线轮3固定。其中,两个导线槽18具有预设的角度,适用于鞋带、头盔、护肩等应用场景,既不会角度太大导致难以控制,也不会角度太小导致绳端缠绕。
在本实施例中,绕线轮3下层开设有多个穿线孔19,用于固定绳带的端部。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绕线轮3下层开设有平行设置的两排穿线孔19,每排穿线孔19由沿垂直绕线轮3轴线方向设置的两个穿线孔19组成,绳带的其一端部先穿过一排穿线孔19中的其一穿线孔19,再到达另一穿线孔19背面的孔口,再反向地穿过另一穿线孔19,重复数次使绳带的该端部与绕线轮3固定。绳带的另一端部与另一排穿线孔19采用同样方式固定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旋盖6的内壁上还形成有弧形的卡条20,卡条20与中框外壁上部形成的卡槽相配合,以使旋盖6与卡条20形成更加稳定的转动连接。另外,中框2外壁下部还形成有第一扣块21,底座1的内壁形成有与第一扣块21配合的第二扣块22,以使底座1与中框2进一步扣合固定。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底座(1)、与所述底座(1)相对固定的中框(2)、转动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绕线轮(3)、与所述中框(2)相配合的第一棘齿(4)、与所述第一棘齿(4)活动连接的绕线轮控制齿(5)、以及旋盖(6),绳带绕接在所述绕线轮(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2)布设有第一棘轮盘(7),所述第一棘齿(4)与所述第一棘轮盘(7)啮合,以使所述第一棘齿(4)仅能单向旋转,所述绕线轮(3)布设有第二棘轮盘(8),所述绕线轮控制齿(5)能够与所述第二棘轮盘(8)啮合或分离,所述旋盖(6)的底面设置有控制所述绕线轮控制齿(5)与所述第二棘轮盘(8)啮合或分离的连接盘(9),所述连接盘(9)上开设有连接槽(10),所述绕线轮控制齿(5)设置有连接柱(11),所述连接柱(11)活动设置于所述连接槽(10)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棘齿(4)上开设有活动槽(12),所述绕线轮控制齿(5)活动设置于所述活动槽(12)内且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棘齿(4)转动连接,所述绕线轮控制齿(5)的第二端为齿面且与所述第二棘轮盘(8)对应,所述绕线轮控制齿(5)在所述活动槽(12)内旋转时切换与所述第二棘轮盘(8)啮合或分离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10)包括第一极限点(14)以及第一弧面(15),当所述连接盘(9)顺时针旋转时,所述连接柱(11)沿所述第一弧面(15)移动至所述第一极限点(14)后,所述绕线轮控制齿(5)的第二端旋转至与所述第二棘轮盘(8)啮合,在随所述连接盘(9)同步旋转的过程中带动所述第二棘轮盘(8)顺时针旋转,当所述连接盘(9)逆时针旋转时,所述连接柱(11)沿所述第一弧面(15)滑动,使所述绕线轮控制齿(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棘轮盘(8)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盘(9)逆时针旋转45度时所述绕线轮控制齿(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棘轮盘(8)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10)靠近所述第一极限点(14)的位置还形成有限位凸块(16),所述限位凸块(16)用于使所述旋盖(6)逆时针旋转时具有阻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棘齿(4)上还形成有传动凸块(23),所述连接盘(9)上具有与所述传动凸块(23)对应的第一接触面(24),所述连接盘(9)顺时针旋转至所述第一接触面(24)与所述传动凸块(23)抵触后带动所述第一棘齿(4)同步旋转,所述连接盘(9)上还具有与所述传动凸块(23)对应的第二接触面(25),所述连接盘(9)逆时针旋转至所述第二接触面(25)与所述传动凸块(23)抵触后将所述连接盘(9)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轮(3)包括绕线轮上层与绕线轮下层,所述第二棘轮盘(8)位于所述绕线轮上层,所述绳带连接于所述绕线轮下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2)还开设有导线槽(18),所述绳带的两端分别从对应的所述导线槽(18)进入并与所述绕线轮(3)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轮(3)下层开设有多个穿线孔(19),用于固定所述绳带的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盖(6)的内壁上还形成有弧形的卡条(20),所述卡条(20)与所述中框(2)外壁形成的卡槽相配合,所述中框(2)外壁下部还形成有第一扣块(21),所述底座(1)的内壁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扣块(21)配合的第二扣块(22)。
CN202221872680.2U 2022-07-18 2022-07-18 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 Active CN2177228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72680.2U CN217722821U (zh) 2022-07-18 2022-07-18 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72680.2U CN217722821U (zh) 2022-07-18 2022-07-18 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22821U true CN217722821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49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72680.2U Active CN217722821U (zh) 2022-07-18 2022-07-18 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228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85472Y1 (ko) 끈을 자동으로 묶을 수 있는 회전식 버클
JP6681386B2 (ja) ワイヤー締付装置
WO2016008448A1 (zh) 收束物系绑装置
KR101249420B1 (ko) 와이어 조임장치
KR101028468B1 (ko) 신발끈 조임장치
TWI745947B (zh) 緊固裝置
WO2018086570A1 (zh) 紧固装置
US20150191326A1 (en) Tensioning reel
WO2018086068A1 (zh) 紧固装置及其系线安装方法
JP7117385B2 (ja) ひも締め装置及びひもを備える製品
JP3165581U (ja) 靴紐締結装置
JP2022163729A (ja) 締結装置
US10856620B2 (en) Lacing device based on rotor and stator, lacing system containing same and use method thereof
CN217722821U (zh) 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
CN114304811A (zh) 一种线绳松紧调节器、穿戴物以及调节方法
CN208403438U (zh) 系带装置及其控制组件
KR20170122462A (ko) 와이어 조임 장치
WO2023000663A1 (zh) 旋转推拉收绳器和鞋子
CN115137126A (zh) 一种旋钮式绳带松紧装置
CN219537634U (zh) 一种按压式旋转系绳扣
CN217791702U (zh) 一种系带装置以及系带物
CN220545910U (zh) 一种拉动控制式旋转扣及鞋子
WO2022065715A1 (ko) 다이얼 타입 와이어 조임장치
WO2022147748A1 (zh) 绳线收放装置、鞋子、帽子、手套及收纳装置
TWM537069U (zh) 緊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04

Address after: No. 17 Xihu 21st Road, Sijing Community, Chendai Town, Jinjiang City,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62200

Patentee after: JINJIANG HONGTU PLAST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10000 Wumao Chigang Dormitory, Yuhua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u Xin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