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22540U - 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及其翻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及其翻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22540U
CN217722540U CN202221532841.3U CN202221532841U CN217722540U CN 217722540 U CN217722540 U CN 217722540U CN 202221532841 U CN202221532841 U CN 202221532841U CN 217722540 U CN217722540 U CN 217722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direction
folding
section
shaft
vertical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3284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五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53284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225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22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225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及其翻折装置,翻折装置包括机架、第一胶辊、第二胶辊、传送控制机构和第一折叠机构,第一折叠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控制机构、第一转动轴、两个第一轨迹板、两个第一转向板、两个第一连杆、两个第一升降板和第一折叠轴,第一轨迹板开设有第一轨迹槽,第一轨迹槽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竖直段和第一水平段,第一转向板的第一端套接在第一转动轴上,第一转向板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一腰型槽,第一连杆的固定端穿过第一腰型槽与第一升降板连接,第一连杆的导轮端可滑动地位于第一轨迹槽内,第一折叠轴与第一推动臂相连接。本实施例翻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高,工作稳定可靠,结构简单紧凑,减小空间占用,且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及其翻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面自动化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及其翻折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冷面生产过程中,面带挤出机挤出的面带会被放置在冷面生产设备的输送带上,然后冷面生产设备对面带进行切断成设定的长度冷面。为了减小冷面的长度以方便包装、储存和运输,冷面生产设备设置翻转机构对冷面进行翻折,以将冷面折叠成两层冷面、三层冷面1(如图1所示)等多层冷面。
现有冷面生产设备在进行三层冷面1折叠过程中,通过设置第一翻转机构控制三根第一翻转压杆旋转对冷面的第一端进行翻折,并设置第二翻转机构控制三根第二翻转压杆旋转对冷面的第二端进行翻折,由于三根翻转压杆旋转翻折时需要较大空间,从而导致第一翻转机构和第二翻转机构需要占用较大的工作空间,进而导致冷面生产设备需要占用较大的工作空间,从而降低了工作空间的利用率,进而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工作稳定可靠、结构简单紧凑、减小空间占用且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翻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翻折装置的冷面自动化生产线。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折装置,包括机架、多个第一胶辊、多个第二胶辊、传送控制机构和第一折叠机构,多个第一胶辊和多个第二胶辊依次在X轴方向上并排设置在机架上,且传送控制机构可控制多个第一胶辊和多个第二胶辊分别绕Y轴旋转,第一折叠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控制机构、第一转动轴、两个第一轨迹板、两个第一转向板、两个第一连杆、两个第一升降板和第一折叠轴,第一转动轴在Y轴方向上延伸支撑在机架上,第一转动控制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并可控制第一转动轴绕Y轴旋转,两个第一轨迹板在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在机架上,每一个第一轨迹板开设有第一轨迹槽,第一轨迹槽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竖直段和第一水平段,第一竖直段在Z轴方向上延伸,第一水平段在X轴方向上自第一竖直段朝向第二胶辊延伸并在Z轴方向上位于第一竖直段的上方,两个第一转向板在Y轴方向上位于两个第一轨迹板之间,每一个第一转向板的第一端套接在第一转动轴上,每一个第一转向板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一腰型槽,两个第一升降板在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在两个第一转向板之间,一个第一连杆的固定端穿过一个第一腰型槽与一个第一升降板连接,一个第一连杆的导轮端可滑动地位于一个第一轨迹槽内,每一个第一升降板在Z轴方向上的顶端凸出设置有第一推动臂,第一折叠轴在Y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推动臂相连接,且第一折叠轴在X轴方向上可位于相邻第一胶辊和第二胶辊之间。
从上述方案可见,冷面输送到本实用新型翻折装置的多个第一胶辊和多个第二胶辊上,本实用新型翻折装置在进行翻折操作时,第一折叠机构的第一转动控制机构控制第一转动轴绕Y轴旋转,同步驱动第一转向板旋转,由于第一折叠机构的第一轨迹板开设有第一轨迹槽,第一轨迹槽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竖直段和第一水平段,第一竖直段在Z轴方向上延伸,第一水平段在X轴方向上自第一竖直段朝向第二胶辊延伸并在Z轴方向上位于第一竖直段的上方,同时第一连杆的固定端穿过第一转向板的第一腰型槽与第一升降板连接,第一连杆的导轮端滑动地位于第一轨迹槽,从而伴随着第一转动轴驱动第一转向板旋转,第一连杆的导轮端自第一轨迹槽的第一竖直段滑动至第一轨迹槽的第一水平段,同步带动第一升降板的第一推动臂在Z轴方向上和X轴方向上移动,进而驱动位于相邻第一胶辊和第二胶辊之间的第一折叠轴在Z轴方向上和X轴方向上移动对冷面的第一端进行翻折形成两层冷面。翻折操作完成后,第一折叠轴进行复位在相邻第一胶辊和第二胶辊之间。相对现有三根翻转压杆旋转翻折时需要较大空间,本实用新型翻折装置的第一折叠机构通过在第一轨迹板上开设第一轨迹槽,第一轨迹槽的第一竖直段用于引导第一折叠轴在Z轴方向上移动,第一轨迹槽的第一水平段用于引导第一折叠轴在X轴方向上移动,能够有效减小第一折叠轴的工作空间占用,提高了企业的工作空间利用率,进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翻折装置的第一折叠轴在Z轴方向上和X轴方向上移动的工作稳定可靠,结构简单紧凑,且能够实现完全自动化工作,自动化程度高。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翻折装置还包括第二折叠机构和多个第三胶辊,多个第三胶辊在X轴方向上并排设置在多个第二胶辊远离第一胶辊的一端机架上,传送控制机构可控制多个第三胶辊分别绕Y轴旋转,第二折叠机构包括第二转动控制机构、第二转动轴、两个第二轨迹板、两个第二转向板、两个第二连杆、两个第二升降板、第二折叠轴和顶升轴,第二转动轴在Y轴方向上延伸支撑在机架上,第二转动控制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并可控制第二转动轴绕Y轴旋转,两个第二轨迹板在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在机架上,每一个第二轨迹板开设有第二轨迹槽,第二轨迹槽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竖直段和第二水平段,第二竖直段在Z轴方向上延伸,第二水平段在X轴方向上自第二竖直段朝向第二胶辊延伸并在Z轴方向上位于第二竖直段的上方,两个第二转向板在Y轴方向上位于两个第二轨迹板之间,每一个第二转向板的第一端套接在第二转动轴上,每一个第二转向板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腰型槽,两个第二升降板在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在两个第二转向板之间,一个第二连杆的固定端穿过一个第二腰型槽与一个第二升降板连接,一个第二连杆的导轮端可滑动地位于一个第二轨迹槽内,每一个第二升降板在Z轴方向上的顶端凸出设置有第二推动臂,第二折叠轴在Y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推动臂相连接,机架在Y轴方向上相对开设有两个定位槽,每一个定位槽在Z轴方向上延伸贯穿机架的顶端设置并在X轴方向上位于相邻第二胶辊和第三胶辊之间,顶升轴在Y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定位槽内,每一个定位槽内设置有迫使顶升轴在Z轴方向上朝上移动的弹簧,顶升轴套设有可转动的第一滚筒,且第二折叠轴在Y轴方向上的两端可位于两个定位槽内。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折叠轴套设有可转动的第二滚筒,和/或,第二折叠轴套设有可转动的第三滚筒。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每一个第一推动臂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竖立段和第一平伸段,第一竖立段在Z轴方向上延伸,第一平伸段在X轴方向上自第一竖立段朝向第二胶辊延伸并在Z轴方向上位于第一竖立段的上方,第一折叠轴在Y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一平伸段远离第一竖立段的一端上;和/或,每一个第二推动臂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竖立段和第二平伸段,第二竖立段在Z轴方向上延伸,第二平伸段在X轴方向上自第二竖立段朝向第二胶辊延伸并在Z轴方向上位于第二竖立段的上方,第二折叠轴在Y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二平伸段远离第二竖立段的一端上。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轨迹槽还包括第一圆弧段,第一竖直段通过第一圆弧段与第一水平段相连接;和/或,第二轨迹槽还包括第二圆弧段,第二竖直段通过第二圆弧段与第二水平段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轨迹槽还包括第一下陷段,第一下陷段位于第一水平段远离第一竖直段的一端,且第一下陷段在Z轴方向上朝下凸出第一水平段设置;和/或,第二轨迹槽还包括第二下陷段,第二下陷段位于第二水平段远离第二竖直段的一端,且第二下陷段在Z轴方向上朝下凸出第二水平段设置。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每一个第一升降板设置有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导轨,一个第一升降板与机架在Y轴方向上之间设置有第一滑动板,第一滑动板在Y轴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块和第二导块,机架设置有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导轨,第二导块可滑动地与第二导轨配合,且第一导块可滑动地与第一导轨配合;和/或,每一个第二升降板设置有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三导轨,一个第二升降板与机架在Y轴方向上之间设置有第二滑动板,第二滑动板在Y轴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导块和第四导块,机架设置有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第四导轨,第四导块可滑动地与第四导轨配合,且第三导块可滑动地与第三导轨配合。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传送控制机构包括传送电机、主动轮、多个从动轮和同步带,一个第一胶辊在Y轴方向的一端套接有一个从动轮,一个第二胶辊在Y轴方向的一端套接有一个从动轮,且一个第三胶辊在Y轴方向的一端套接有一个从动轮,主动轮套接在传送电机的驱动轴上,同步带套接在主动轮和多个从动轮之间。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传送控制机构还包括张紧轮,张紧轮可绕Y轴旋转地支撑在机架上,且张紧轮在Z轴方向上位于同步带的上方并抵压在同步带上。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包括翻折装置,翻折装置为上述的翻折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三层冷面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装置、切断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之间配合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装置、切断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之间配合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实施例中称重装置、翻折装置、压杆装置和剔除装置之间配合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实施例中称重装置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实施例中翻折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实施例中翻折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实施例中第一折叠机构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实施例中第二折叠机构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实施例中顶升轴、定位槽和弹簧之间配合的结构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实施例中第一滑动板与机架之间配合/第二滑动板与机架之间配合的结构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实施例中第一轨迹板/第二轨迹板的主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实施例中第一转向板/第二转向板的主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实施例中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的结构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实施例中压杆装置的结构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实施例中第一压定机构的结构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实施例中第二压定机构的结构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实施例中第二压定机构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实施例中剔除装置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冷面自动化生产线2,包括机架21、第一输送装置3、切断装置4、第二输送装置5、称重装置6、翻折装置7、压杆装置8和剔除装置9,第一输送装置3、切断装置4、第二输送装置5、称重装置6、翻折装置7和剔除装置9在X轴方向上依次并排设置在机架21上,压杆装置8在Z轴方向上位于翻折装置7的上方地设置在机架21上。其中,面带挤出机挤出的面带的一端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3上,第一输送装置3用于将面带在X轴方向上朝向切断装置4输送,接着切断装置4对面带进行切断成设定的长度冷面,被切断的冷面通过第二输送装置5输送给称重装置6,称重装置6对冷面进行重量检测,随后称重后的冷面输送到翻折装置7,在Z轴方向上位于翻折装置7的上方的压杆装置8对待翻折冷面的翻折位置进行抵压定位,之后翻折装置7对冷面进行稳定翻折,翻折后的多层冷面输送至剔除装置9,剔除装置9可对称重不合格的冷面剔除到回收箱内,而称重合格的冷面能够通过剔除装置9输送至后续工序进行自动化输送。为了避免对称重不合格的冷面进行翻折操作而影响生产效率,本实施例剔除装置9在X轴方向上可位于称重装置6和翻折装置7之间,从而称重不合格的冷面通过剔除装置9剔除到回收箱内,称重合格的冷面能够通过剔除装置9输送至翻折装置7进行翻折操作,进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本实施例冷面自动化生产线2集聚切断称重翻折功能于一体,且还具有不合格品剔除功能,自动化程度高,称重精度高,工作稳定可靠,提升良品率,生产效率高,结构简单紧凑,减小空间占用,且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参见图4和图5,本实施例第一输送装置3包括第一输送控制机构和可移动支撑在机架21上的第一输送带,第一输送控制机构可控制第一输送带在X轴方向上移动。具体地,本实施例第一输送装置3还包括压面杆35,压面杆35可绕Y轴旋转地支撑在机架21上,且压面杆35在X轴方向上位于第一输送带远离切断装置4的一端上方,压面杆35能够将面带挤出机挤出的面带限位在第一输送带上,并对面带在Z轴方向上进行平整成均匀厚度的一层,以确保后续切断操作和翻折操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使得第一输送带对面带的输送更加稳定可靠。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第一输送装置3还包括第一承托板34,第一承托板34在Z轴方向上设置在第一输送带的承托侧的下方,用于支撑第一输送带的承托侧以使得第一输送带的承托侧能够稳定可靠地输送面带,同时本实施例第一输送控制机构包括第一电机31、第一主动轴32和第一从动轴33,第一主动轴32和第一从动轴33在X轴方向上并排设置地可旋转支撑在机架21上,第一输送带套接在第一主动轴32和第一从动轴33之间,第一电机31的驱动轴与第一主动轴32对接,从而第一电机31驱动第一主动轴32绕Y轴旋转,同步带动第一输送带在X轴上移动进行面带输送。
本实施例切断装置4包括切刀43、切断轴42、刀砧轴44和切断控制机构,刀砧轴44和切断轴42分别可绕Y轴旋转地支撑在机架21上,且切断轴42在Z轴方向上位于刀砧轴44的上方,切刀43设置在切断轴42上,切断控制机构可控制切断轴42绕Y轴旋转以使得切刀43的刀刃端与刀砧轴44的外周壁相接触,从而将位于刀砧轴44上的面带切断成设定的长度冷面,确保冷面的切断面平整好看,实现自动化对面带精确切断。具体地 ,本实施例切断控制机构为切断电机41。
本实施例第二输送装置5在X轴方向上位于切断装置4和称重装置6之间,且第二输送装置5包括第二输送控制机构和可移动支撑在机架21上的第二输送带,第二输送控制机构可控制第二输送带在X轴方向上移动。具体地,本实施例第二输送装置5还包括第二承托板53,第二承托板53在Z轴方向上设置在第二输送带的承托侧的下方,用于支撑第二输送带的承托侧以使得第二输送带的承托侧能够稳定可靠地输送冷面,同时本实施例第二输送控制机构包括第二电机51、第二主动轴52和第二从动轴54,第二主动轴52和第二从动轴54在X轴方向上并排设置地可旋转支撑在机架21上,第二输送带套接在第二主动轴52和第二从动轴54之间,第二电机51的驱动轴与第二主动轴52对接,从而第二电机51驱动第二主动轴52绕Y轴旋转,同步带动第二输送带在X轴上移动,以将切断装置4切断的冷面朝向称重装置6进行自动化输送,工作稳定可靠。
参见图6至图16,本实施例称重装置6包括称重传感器、移栽控制机构和可移动支撑在机架21上的移栽带,称重传感器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移栽带的承托侧的下方,移栽控制机构可控制移栽带在X轴方向上移动,称重传感器能够对位于移栽带上的冷面进行动态重量检测,能够对设定长度冷面进行稳定称重,称重精度高,从而避免因翻折操作不稳定而使得切断的冷面产生误差导致称重不准。具体地,本实施例称重装置6还包括第三承托板65,第三承托板65在Z轴方向上设置在移栽带的承托侧的下方,用于支撑移栽带的承托侧以使得移栽带的承托侧能够稳定可靠地输送冷面,进而提升称重精度,同时本实施例移栽控制机构包括第三电机61、第三主动轴64、第三从动轴66、主动轮62、从动轮63和同步带,第三主动轴64和第三从动轴66在X轴方向上并排设置地可旋转支撑在机架21上,移栽带套接在第三主动轴64和第三从动轴66之间,主动轮62套接在第三电机61的驱动轴上,从动轮63套接在第三主动轴64上,同步带套接在主动轮62和从动轮63之间,从而第三电机61驱动主动轮62绕Y轴旋转,同步带动从动轮63旋转,从而驱动第三主动轴64旋转,同步带动移栽带在X轴上移动,以将冷面朝向翻折装置7进行自动化输送,工作稳定可靠。
本实施例翻折装置7包括机架21、多个第一胶辊73、多个第二胶辊74、传送控制机构和第一折叠机构71,此机架21与上述的机架21为同一机架21,多个第一胶辊73和多个第二胶辊74依次在X轴方向上并排设置在机架21上,且传送控制机构可控制多个第一胶辊73和多个第二胶辊74分别绕Y轴旋转。同时,本实施例第一折叠机构71包括第一转动控制机构、第一转动轴719、两个第一轨迹板714、两个第一转向板715、两个第一连杆717、两个第一升降板716和第一折叠轴712,第一转动轴719在Y轴方向上延伸支撑在机架21上,第一转动控制机构设置在机架21上并可控制第一转动轴719绕Y轴旋转,两个第一轨迹板714在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在机架21上,每一个第一轨迹板714开设有第一轨迹槽7145,第一轨迹槽7145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竖直段7141和第一水平段7142,第一竖直段7141在Z轴方向上延伸,第一水平段7142在X轴方向上自第一竖直段7141朝向第二胶辊74延伸并在Z轴方向上位于第一竖直段7141的上方。并且,两个第一转向板715在Y轴方向上位于两个第一轨迹板714之间,每一个第一转向板715的第一端套接在第一转动轴719上,每一个第一转向板715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一腰型槽7151,两个第一升降板716在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在两个第一转向板715之间,一个第一连杆717的固定端穿过一个第一腰型槽7151与一个第一升降板716连接,一个第一连杆717的导轮端7171可滑动地位于一个第一轨迹槽7145内,每一个第一升降板716在Z轴方向上的顶端凸出设置有第一推动臂718,第一折叠轴712在Y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推动臂718相连接,且第一折叠轴712在X轴方向上可位于相邻第一胶辊73和第二胶辊74之间。其中,第一转动控制机构、第一转动轴719、两个第一轨迹板714、两个第一转向板715、两个第一连杆717和两个第一升降板716能够组成本实施例翻折装置7的第一折叠控制机构。
称重后的冷面10输送到本实施例翻折装置7的多个第一胶辊73和多个第二胶辊74上,本实施例翻折装置7在进行翻折操作时,第一折叠机构71的第一转动控制机构控制第一转动轴719绕Y轴旋转,同步驱动第一转向板715旋转,由于第一折叠机构71的第一轨迹板714开设有第一轨迹槽7145,第一轨迹槽7145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竖直段7141和第一水平段7142,第一竖直段7141在Z轴方向上延伸,第一水平段7142在X轴方向上自第一竖直段7141朝向第二胶辊74延伸并在Z轴方向上位于第一竖直段7141的上方,同时第一连杆717的固定端穿过第一转向板715的第一腰型槽7151与第一升降板716连接,第一连杆717的导轮端7171滑动地位于第一轨迹槽7145,从而伴随着第一转动轴719驱动第一转向板715旋转,第一连杆717的导轮端7171自第一轨迹槽7145的第一竖直段7141滑动至第一轨迹槽7145的第一水平段7142,同步带动第一升降板716的第一推动臂718在Z轴方向上和X轴方向上移动,进而驱动位于相邻第一胶辊73和第二胶辊74之间的第一折叠轴712在Z轴方向上和X轴方向上移动对冷面10的第一端进行翻折形成两层冷面。翻折操作完成后,第一折叠轴712进行复位在相邻第一胶辊73和第二胶辊74之间。相对现有三根翻转压杆旋转翻折时需要较大空间,本实施例翻折装置7的第一折叠机构71通过在第一轨迹板714上开设第一轨迹槽7145,第一轨迹槽7145的第一竖直段7141用于引导第一折叠轴712在Z轴方向上移动,第一轨迹槽7145的第一水平段7142用于引导第一折叠轴712在X轴方向上移动,能够有效减小第一折叠轴712的工作空间占用,提高了企业的工作空间利用率,进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同时本实施例翻折装置7的第一折叠轴712在Z轴方向上和X轴方向上移动的工作稳定可靠,结构简单紧凑,且能够实现完全自动化工作,自动化程度高。
本实施例翻折装置7还包括第二折叠机构72和多个第三胶辊75,多个第三胶辊75在X轴方向上并排设置在多个第二胶辊74远离第一胶辊73的一端机架21上,传送控制机构可控制多个第三胶辊75分别绕Y轴旋转。同时,本实施例第二折叠机构72包括第二转动控制机构、第二转动轴729、两个第二轨迹板724、两个第二转向板725、两个第二连杆727、两个第二升降板726、第二折叠轴722和顶升轴7211,第二转动轴729在Y轴方向上延伸支撑在机架21上,第二转动控制机构设置在机架21上并可控制第二转动轴729绕Y轴旋转,两个第二轨迹板724在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在机架21上,每一个第二轨迹板724开设有第二轨迹槽7245,第二轨迹槽7245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竖直段7241和第二水平段7242,第二竖直段7241在Z轴方向上延伸,第二水平段7242在X轴方向上自第二竖直段7241朝向第二胶辊74延伸并在Z轴方向上位于第二竖直段7241的上方。并且,两个第二转向板725在Y轴方向上位于两个第二轨迹板724之间,每一个第二转向板725的第一端套接在第二转动轴729上,每一个第二转向板725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腰型槽7251,两个第二升降板726在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在两个第二转向板725之间,一个第二连杆727的固定端穿过一个第二腰型槽7251与一个第二升降板726连接,一个第二连杆727的导轮端7271可滑动地位于一个第二轨迹槽7245内,每一个第二升降板726在Z轴方向上的顶端凸出设置有第二推动臂728,第二折叠轴722在Y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推动臂728相连接,机架21在Y轴方向上相对开设有两个定位槽26,每一个定位槽26在Z轴方向上延伸贯穿机架21的顶端设置并在X轴方向上位于相邻第二胶辊74和第三胶辊75之间,顶升轴7211在Y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定位槽26内,每一个定位槽26内设置有迫使顶升轴7211在Z轴方向上朝上移动的弹簧7212,顶升轴7211套设有可转动的第一滚筒7210,且第二折叠轴722在Y轴方向上的两端可位于两个定位槽26内。其中,第二转动控制机构、第二转动轴729、两个第二轨迹板724、两个第二转向板725、两个第二连杆727和两个第二升降板726能够组成本实施例翻折装置7的第二折叠控制机构。
称重后的冷面10输送到本实施例翻折装置7的多个第一胶辊73、多个第二胶辊74和多个第三胶辊75上,并在位于多个第一胶辊73上的冷面的第一端进行翻折至多个第二胶辊74上形成两层冷面后,本实施例翻折装置7的第二折叠机构72的第二转动控制机构控制第二转动轴729绕Y轴旋转,同步驱动第二转向板725旋转,由于第二折叠机构72的第二轨迹板724开设有第二轨迹槽7245,第二轨迹槽7245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竖直段7241和第二水平段7242,第二竖直段7241在Z轴方向上延伸,第二水平段7242在X轴方向上自第二竖直段7241朝向第二胶辊74延伸并在Z轴方向上位于第二竖直段7241的上方,同时第二连杆727的固定端穿过第二转向板725的第二腰型槽7251与第二升降板726连接,第二连杆727的导轮端7271滑动地位于第二轨迹槽7245,从而伴随着第二转动轴729驱动第一转向板715旋转,第二连杆727的导轮端7271自第二轨迹槽7245的第二竖直段7241滑动至第二轨迹槽7245的第二水平段7242,同步带动第二升降板726的第二推动臂728在Z轴方向上和X轴方向上移动,进而驱动位于两个定位槽26内的第二折叠轴722在Z轴方向上和X轴方向上移动对冷面的第二端进行翻折形成三层冷面1,即驱动位于相邻第二胶辊74和第三胶辊75之间的第二折叠轴722在Z轴方向上和X轴方向上移动对冷面的第二端进行翻折形成三层冷面1。此时,定位槽26内的弹簧7212迫使顶升轴7211带动第一滚筒7210在Z轴方向上朝上移动,以使得翻折操作完成的三层冷面1经过第二胶辊74、顶升轴7211上的可旋转第一滚筒7210和第三胶辊75输送至剔除装置9。三层冷面1输送完成,第二折叠轴722再进行复位到两个定位槽26内,使得第二折叠轴722复位回相邻第二胶辊74和第三胶辊75之间,第一滚筒7210在第二折叠轴722的压迫作用下驱动顶升轴7211在Z轴方向上向下移动,此时弹簧7212处于被压迫状态。本实施例第二折叠机构72通过设置顶升轴7211以及可旋转套设在顶升轴7211上的第一滚筒7210以使得三层冷面1无需等待第二折叠轴722复位后再进行输送,三层冷面1在第一滚筒7210的支撑下平稳输送,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相对现有三根翻转压杆旋转翻折时需要较大空间,本实施例翻折装置7的第一折叠机构71通过在第一轨迹板714上开设第一轨迹槽7145,第一轨迹槽7145的第一竖直段用于引导第一折叠轴712在Z轴方向上移动,第一轨迹槽7145的第一水平段7142用于引导第一折叠轴712在X轴方向上移动,能够有效减小第一折叠轴712的工作空间占用,提高了企业的工作空间利用率,进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同时本实施例翻折装置7的第一折叠轴712在Z轴方向上和X轴方向上移动的工作稳定可靠,结构简单紧凑,且能够实现完全自动化工作,自动化程度高。
为了提高第一折叠轴712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实施例第一折叠轴712套设有可转动的第二滚筒713,且第二折叠轴722套设有可转动的第三滚筒723。为了提高传动之间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实施例每一个第一升降板716设置有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导轨7161,一个第一升降板716与机架21在Y轴方向上之间设置有第一滑动板241,第一滑动板241在Y轴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块251和第二导块231,机架21设置有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导轨221,第二导块231可滑动地与第二导轨221配合,且第一导块251可滑动地与第一导轨7161配合,从而使得第一升降板716能够在Z轴方向上和X轴方向上稳定可靠地移动,进而提高第一折叠轴712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且每一个第二升降板726设置有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三导轨7261,一个第二升降板726与机架21在Y轴方向上之间设置有第二滑动板242,第二滑动板242在Y轴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导块252和第四导块232,机架21设置有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第四导轨222,第四导块232可滑动地与第四导轨222配合,且第三导块252可滑动地与第三导轨7261配合,从而使得第二升降板726能够在Z轴方向上和X轴方向上稳定可靠地移动,进而提高第二折叠轴722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进一步减小第一折叠轴712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工作占用空间,本实施例每一个第一推动臂718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竖立段7181和第一平伸段7182,第一竖立段7181在Z轴方向上延伸,第一平伸段7182在X轴方向上自第一竖立段7181朝向第二胶辊74延伸并在Z轴方向上位于第一竖立段7181的上方,第一折叠轴712在Y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一平伸段7182远离第一竖立段7181的一端上。并且,为了进一步减小第二折叠轴722和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工作占用空间,本实施例每一个第二推动臂728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竖立段7281和第二平伸段7282,第二竖立段7281在Z轴方向上延伸,第二平伸段7282在X轴方向上自第二竖立段7281朝向第二胶辊74延伸并在Z轴方向上位于第二竖立段7281的上方,第二折叠轴722在Y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二平伸段7282远离第二竖立段7281的一端上。
为了确保第一折叠轴712和第二折叠轴722在X轴方向上与在Z轴方向上之间的过渡移动顺畅性,本实施例第一轨迹槽7145还包括第一圆弧段7143,第一竖直段7141通过第一圆弧段7143与第一水平段7142相连接,且第二轨迹槽7245还包括第二圆弧段7243,第二竖直段7241通过第二圆弧段7243与第二水平段7242相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第一轨迹槽7145还包括第一下陷段7144,第一下陷段7144位于第一水平段7142远离第一竖直段7141的一端,且第一下陷段7144在Z轴方向上朝下凸出第一水平段7142设置,第一折叠轴712移动至第一下陷段7144内会在Z轴方向上相对第一水平段7142朝下陷,第一下陷段7144能够对第一折叠轴712在X轴方向上进行限位,提高第一折叠轴712的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且,第二轨迹槽7245还包括第二下陷段7244,第二下陷段7244位于第二水平段远离第二竖直段7241的一端,且第二下陷段7244在Z轴方向上朝下凸出第二水平段设置,第二折叠轴722移动至第二下陷段7244内会在Z轴方向上相对第二水平段朝下陷,第二下陷段7244能够对第二折叠轴722在X轴方向上进行限位,提高第二折叠轴722的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
具体地,本实施例第一转动控制机构为第一转动电机711,本实施例第二转动控制机构为第二转动电机721,本实施例传送控制机构包括传送电机76、主动轮77、多个从动轮78和同步带,一个第一胶辊73在Y轴方向的一端套接有一个从动轮78,一个第二胶辊74在Y轴方向的一端套接有一个从动轮78,且一个第三胶辊75在Y轴方向的一端套接有一个从动轮78,主动轮77套接在传送电机76的驱动轴上,同步带套接在主动轮77和多个从动轮78之间。为了调整同步带的张紧度,本实施例传送控制机构还包括张紧轮79,张紧轮79可绕Y轴旋转地支撑在机架21上,且张紧轮79在Z轴方向上位于同步带的上方并抵压在同步带上。
参见图17至图20,本实施例压杆装置8包括安装板81、旋转轴820、旋转控制机构和第一压定机构,安装板81设置在机架21上,旋转轴820在X轴方向上延伸设置在安装板81上,且旋转控制机构设置在安装板81上并可控制旋转轴820绕X轴旋转。同时,本实施例第一压定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83、第一联动杆817、第一滑座814、第一凸轮818、第二凸轮819、第一伸缩杆813和第一压杆84,第一支撑板83设置在安装板81上,第一联动杆817可绕X轴旋转地支撑在第一支撑板83上,且第一联动杆817包括自第一联动杆817的旋转轴820心径向凸出设置的第一悬臂8172和第二悬臂8171,第一悬臂8172远离第一联动杆817的旋转轴820心的驱动端凸出设置有第一滑轮8173,第一凸轮818和第二凸轮819分别套接在旋转轴820上,且第一凸轮818和第二凸轮819在旋转轴820的旋转方向上错开设置,第二悬臂8171远离第一联动杆817的旋转轴820心的驱动端抵接在第一凸轮818的外周壁上。并且,本实施例第一滑座814可在Z轴方向上移动地支撑在第一支撑板83上,第一滑座814凸出设置有第三悬臂8141,第三悬臂8141远离第一滑座814的驱动端抵接在第二凸轮819的外周壁上,第一伸缩杆813在Y轴方向上延伸并可在Y轴方向上移动地贯穿第一滑座814设置,第一伸缩杆8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板85和第一导向板822,第一导向板822开设有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滑槽8221,第一滑轮8173可在Z轴方向上滑动地位于第一滑槽8221内,第一压杆84设置在第一连接板85上并在Z轴方向上位于第一伸缩杆813的下方,且第一压杆84朝向第一导向板822地在Y轴方向上延伸。
当称重后的冷面10输送到本实施例翻折装置7的多个第一胶辊73、多个第二胶辊74和多个第三胶辊75上时,本实施例压杆装置8的旋转控制机构控制旋转轴820绕X轴旋转,由于第一凸轮818和第二凸轮819分别套接在旋转轴820上,且第一凸轮818和第二凸轮819在旋转轴820的旋转方向上错开设置,则第一凸轮818使得第一联动杆817的第二悬臂8171在Z轴方向上向下移动,迫使第一联动杆817旋转,从而第一联动杆817的第一悬臂8172通过第一滑轮8173在第一导向板822的第一滑槽8221内滑动,以迫使第一导向板822带动第一伸缩杆813在Y轴方向上移动,第一伸缩杆813同步带动第一压杆84在Y轴方向上移动至多个第一胶辊73、多个第二胶辊74和多个第三胶辊75上的冷面10的上方,随后第二凸轮819使得第一滑座814的第三悬臂8141在Z轴方向上向下移动,从而第一滑座814驱动第一伸缩杆813带动第一压杆84在Z轴方向上向下移动抵压在冷面10的第一端翻折位置上进行定位,之后翻折装置7的第一折叠轴712在Z轴方向上和X轴方向上移动对冷面10的第一端进行翻折形成两层冷面。当翻折操作完成后,旋转控制机构控制旋转轴820绕X轴旋,第一凸轮818迫使第一联动杆817的第二悬臂8171在Z轴方向上向上移动,迫使第一联动杆817旋转,从而第一联动杆817的第一悬臂8172通过第一滑轮8173在第一导向板822的第一滑槽8221内滑动,以迫使第一导向板822带动第一伸缩杆813在Y轴方向上移动,第一伸缩杆813同步带动第一压杆84在Y轴方向上退出两层冷面移动,随后第二凸轮819迫使第一滑座814的第三悬臂8141在Z轴方向上向上移动,从而第一滑座814驱动第一伸缩杆813带动第一压杆84在Z轴方向上向上移动复位。相对现有冷面在进行翻折操作时没有进行定位,本实施例压杆装置8通过第一压杆84在冷面翻折时能够对冷面的翻折位置进行定位,使得翻折工作稳定可靠,提升良品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且自动化程度高。
具体地,本实施例第一压杆8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压杆84在X轴方向上并排设置在第一连接板85上,且一个第一压杆84在X轴方向上位于多个第二胶辊74靠近第一胶辊73的一端,以便抵压在冷面的第一端翻折位置上进行定位,另一个第一压杆84在X轴方向上位于多个第二胶辊74靠近第三胶辊75的另一端,以便抵压在冷面的第二端翻折位置上进行定位,从而使得本实施例冷面自动化生产线2能够稳定可靠地生产三层冷面1。
为了提高本实施例冷面自动化生产线2的生产效率,本实施例压杆装置8还包括第二压定机构,第二压定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板86、第二联动杆827、第二滑座810、第三凸轮826、第四凸轮825、第二伸缩杆89和第二压杆87,第二支撑板86设置在安装板81上,第二联动杆827可绕X轴旋转地支撑在第二支撑板86上,且第二联动杆827包括自第二联动杆827的旋转轴820心径向凸出设置的第四悬臂8273和第五悬臂8271,第四悬臂8273远离第二联动杆827的旋转轴820心的驱动端凸出设置有第二滑轮8274。其中,第三凸轮826和第四凸轮825分别套接在旋转轴820上,且第三凸轮826和第四凸轮825在旋转轴820的旋转方向上错开设置,第五悬臂8271远离第二联动杆827的旋转轴820心的驱动端抵接在第三凸轮826的外周壁上,第二滑座810可在Z轴方向上移动地支撑在第二支撑板86上,第二滑座810凸出设置有第六悬臂8101,第六悬臂8101远离第二滑座810的驱动端抵接在第四凸轮825的外周壁上,第二伸缩杆89在Y轴方向上延伸并可在Y轴方向上移动地贯穿第二滑座810设置。同时,第二伸缩杆89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板88和第二导向板828,第二导向板828开设有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滑槽8281,第二滑轮8274可在Z轴方向上滑动地位于第二滑槽8281内,第二压杆87设置在第二连接板88上并在Z轴方向上位于第二伸缩杆89的下方,且第二压杆87朝向第二导向板828地在Y轴方向上延伸,第二连接板88与第一连接板85在Y轴方向上位于旋转轴820的两侧。具体地,第二压杆8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压杆87在X轴方向上并排设置在第二连接板88上,且一个第二压杆87在X轴方向上位于多个第二胶辊74靠近第一胶辊73的一端,另一个第二压杆87在X轴方向上位于多个第二胶辊74靠近第三胶辊75的另一端。从而,本实施例冷面自动化生产线2通过两个第一压杆84、两个第二压杆87和翻折装置7,能够同时生产两个三层冷面1,进而提升生产效率。其中,安装板81、旋转轴820、旋转控制机构、第一支撑板83、第一联动杆817、第一滑座814、第一凸轮818、第二凸轮819、第一伸缩杆813、第二支撑板86、第二联动杆827、第二滑座810、第三凸轮826、第四凸轮825、第二伸缩杆89和第二压杆87能够组成本实施例压杆装置8的定位控制机构。
另外,本实施例第一凸轮818在旋转轴820的径向上的最大半径大于第二凸轮819在旋转轴820的径向上的最大半径,使得第一压杆84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行程大于第一压杆84在Z轴方向上的移动行程,在减小第一压杆84的工作占用空间的同时,确保第一压杆84能够可靠地抵压在冷面的第一端翻折位置上进行可靠定位,并且本实施例第三凸轮826在旋转轴820的径向上的最大半径大于第四凸轮825在旋转轴820的径向上的最大半径,使得第二压杆87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行程大于第二压杆87在Z轴方向上的移动行程,在减小第二压杆87的工作占用空间的同时,确保第二压杆87能够可靠地抵压在冷面的第二端翻折位置上进行可靠定位。为了确保传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实施例第一联动杆817的第二悬臂8171远离第一联动杆817的旋转轴820心的驱动端凸出设置有第三滑轮8174,第三滑轮8174抵接在第一凸轮818的外周壁上,第一滑座814的第三悬臂8141远离第一滑座814的驱动端凸出设置有第四滑轮8142,第四滑轮8142抵接在第二凸轮819的外周壁上,且第二联动杆827的第五悬臂8271远离第二联动杆827的旋转轴820心的驱动端凸出设置有第五滑轮8272,第五滑轮8272抵接在第三凸轮826的外周壁上,第二滑座810的第六悬臂8101远离第二滑座810的驱动端凸出设置有第六滑轮8102,第六滑轮8102抵接在第四凸轮825的外周壁上。
为了确保第一滑座814在Z轴方向上移动地支撑在第一支撑板83上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实施例第一支撑板83设置有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滑轨816,第一滑座814设置有第一滑块815,第一滑块815可滑动地与第一滑轨816配合,且为了确保第二滑座810在Z轴方向上移动地支撑在第二支撑板86上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实施例第二支撑板86设置有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滑轨812,第二滑座810设置有第二滑块811,第二滑块811可滑动地与第二滑轨812配合。为了确保第一压杆84在Y轴方向上移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实施例安装板81开设有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限位槽823,第一导向板822在Z轴方向上的一端位于第一限位槽823内,且为了确保第二压杆87在Y轴方向上移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实施例安装板81开设有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限位槽824,第二导向板828在Z轴方向上的一端位于第二限位槽824内。具体地,本实施例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8171之间朝向安装板81的夹角为锐角,且第四悬臂8273和第五悬臂8271之间朝向安装板81的夹角为锐角。
此外,本实施例压杆装置8还包括支撑座821,支撑座821设置在安装板81上并在X轴方向上位于第一支撑板83和第二支撑板86之间,且旋转轴820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支撑板83、支撑座821和第二支撑板86上,且旋转控制机构为旋转电机82,旋转电机82的驱动轴与旋转轴820的一端对接,从而驱动旋转轴820稳定旋转。
参见图21,本实施例剔除装置9包括翻转座91、翻转控制机构、第三输送带和第三输送控制机构,翻转座91在X轴方向上远离称重装置6的第一端可绕Y轴旋转地支撑在机架21上,翻转控制机构可迫使翻转座91的第二端以翻转座91的第一端为轴线旋转,第三输送带可移动支撑在翻转座91上,第三输送控制机构可控制第三输送带在X轴方向上移动。从而,本实施例剔除装置9能够迫使翻转座91的第二端以翻转座91的第一端为轴线旋转,使得第三输送带倾斜以将称重不合格的冷面剔除到回收箱内,达到剔除的效果;对于称重合格的冷面,本实施例剔除装置9的第三输送控制机构控制第三输送带在X轴方向上移动以将称重合格的冷面输送至后续工序进行自动化输送。
具体地,本实施例翻转控制机构包括翻转电机96、翻转轴97和顶杆98,翻转电机96的驱动轴与翻转轴97对接,翻转轴97可绕Y轴旋转地支撑在机架21上,顶杆98的第一端套接在翻转轴97上,顶杆98的第二端位于翻转座91的第二端的下方,伴随着翻转轴97的旋转,顶杆98的第二端能够将翻转座91的第二端在Z轴方向上朝上顶起,使得翻转座91的第二端以翻转座91的第一端为轴线旋转,对称重不合格的冷面进行剔除。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第三输送控制机构还包括第四承托板93,第四承托板93在Z轴方向上设置在第三输送带的承托侧的下方,用于支撑第三输送带的承托侧以使得第三输送带的承托侧能够稳定可靠地输送冷面,同时本实施例第三输送控制机构包括第四电机95、第四主动轴94和第四从动轴92,第四主动轴94和第四从动轴92在X轴方向上并排设置地可旋转支撑在翻转座91上,第三输送带套接在第四主动轴94和第四从动轴92之间,第四电机95的驱动轴与第四主动轴94对接,从而第四电机95驱动第四主动轴94绕Y轴旋转,同步带动第三输送带在X轴上移动,以将三层冷面1进行自动化输送,工作稳定可靠。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10)

1.翻折装置,包括机架、多个第一胶辊、多个第二胶辊和传送控制机构,多个所述第一胶辊和多个所述第二胶辊依次在X轴方向上并排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所述传送控制机构可控制多个所述第一胶辊和多个所述第二胶辊分别绕Y轴旋转,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折装置还包括第一折叠机构,所述第一折叠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控制机构、第一转动轴、两个第一轨迹板、两个第一转向板、两个第一连杆、两个第一升降板和第一折叠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在Y轴方向上延伸支撑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转动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可控制所述第一转动轴绕Y轴旋转;
两个所述第一轨迹板在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每一个所述第一轨迹板开设有第一轨迹槽,所述第一轨迹槽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竖直段和第一水平段,所述第一竖直段在Z轴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水平段在X轴方向上自所述第一竖直段朝向所述第二胶辊延伸并在Z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竖直段的上方;
两个所述第一转向板在Y轴方向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轨迹板之间,每一个所述第一转向板的第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上,每一个所述第一转向板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一腰型槽,两个所述第一升降板在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转向板之间,一个所述第一连杆的固定端穿过一个所述第一腰型槽与一个所述第一升降板连接,一个所述第一连杆的导轮端可滑动地位于一个所述第一轨迹槽内;
每一个所述第一升降板在Z轴方向上的顶端凸出设置有第一推动臂,所述第一折叠轴在Y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推动臂相连接,且所述第一折叠轴在X轴方向上可位于相邻所述第一胶辊和所述第二胶辊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折装置还包括第二折叠机构和多个第三胶辊,多个所述第三胶辊在X轴方向上并排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二胶辊远离所述第一胶辊的一端所述机架上,所述传送控制机构可控制多个所述第三胶辊分别绕Y轴旋转;
所述第二折叠机构包括第二转动控制机构、第二转动轴、两个第二轨迹板、两个第二转向板、两个第二连杆、两个第二升降板、第二折叠轴和顶升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在Y轴方向上延伸支撑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转动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可控制所述第二转动轴绕Y轴旋转;
两个所述第二轨迹板在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每一个所述第二轨迹板开设有第二轨迹槽,所述第二轨迹槽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竖直段和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二竖直段在Z轴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水平段在X轴方向上自所述第二竖直段朝向所述第二胶辊延伸并在Z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竖直段的上方;
两个所述第二转向板在Y轴方向上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轨迹板之间,每一个所述第二转向板的第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二转动轴上,每一个所述第二转向板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腰型槽,两个所述第二升降板在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转向板之间,一个所述第二连杆的固定端穿过一个所述第二腰型槽与一个所述第二升降板连接,一个所述第二连杆的导轮端可滑动地位于一个所述第二轨迹槽内;
每一个所述第二升降板在Z轴方向上的顶端凸出设置有第二推动臂,所述第二折叠轴在Y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推动臂相连接,所述机架在Y轴方向上相对开设有两个定位槽,每一个所述定位槽在Z轴方向上延伸贯穿所述机架的顶端设置并在X轴方向上位于相邻所述第二胶辊和所述第三胶辊之间,所述顶升轴在Y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定位槽内,每一个所述定位槽内设置有迫使所述顶升轴在Z轴方向上朝上移动的弹簧,所述顶升轴套设有可转动的第一滚筒,且所述第二折叠轴在Y轴方向上的两端可位于两个所述定位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折叠轴套设有可转动的第二滚筒,和/或,所述第二折叠轴套设有可转动的第三滚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折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所述第一推动臂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竖立段和第一平伸段,所述第一竖立段在Z轴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平伸段在X轴方向上自所述第一竖立段朝向所述第二胶辊延伸并在Z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竖立段的上方,所述第一折叠轴在Y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平伸段远离所述第一竖立段的一端上;
和/或,每一个所述第二推动臂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竖立段和第二平伸段,所述第二竖立段在Z轴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平伸段在X轴方向上自所述第二竖立段朝向所述第二胶辊延伸并在Z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竖立段的上方,所述第二折叠轴在Y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平伸段远离所述第二竖立段的一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轨迹槽还包括第一圆弧段,所述第一竖直段通过所述第一圆弧段与所述第一水平段相连接;
和/或,所述第二轨迹槽还包括第二圆弧段,所述第二竖直段通过所述第二圆弧段与所述第二水平段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轨迹槽还包括第一下陷段,所述第一下陷段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段远离所述第一竖直段的一端,且所述第一下陷段在Z轴方向上朝下凸出所述第一水平段设置;
和/或,所述第二轨迹槽还包括第二下陷段,所述第二下陷段位于所述第二水平段远离所述第二竖直段的一端,且所述第二下陷段在Z轴方向上朝下凸出所述第二水平段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折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所述第一升降板设置有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导轨,一个所述第一升降板与所述机架在Y轴方向上之间设置有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一滑动板在Y轴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块和第二导块,所述机架设置有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块可滑动地与所述第二导轨配合,且所述第一导块可滑动地与所述第一导轨配合;
和/或,每一个所述第二升降板设置有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三导轨,一个所述第二升降板与所述机架在Y轴方向上之间设置有第二滑动板,所述第二滑动板在Y轴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导块和第四导块,所述机架设置有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第四导轨,所述第四导块可滑动地与所述第四导轨配合,且所述第三导块可滑动地与所述第三导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翻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控制机构包括传送电机、主动轮、多个从动轮和同步带,一个所述第一胶辊在Y轴方向的一端套接有一个所述从动轮,一个所述第二胶辊在Y轴方向的一端套接有一个所述从动轮,且一个所述第三胶辊在Y轴方向的一端套接有一个所述从动轮;
所述主动轮套接在所述传送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同步带套接在所述主动轮和多个所述从动轮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翻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控制机构还包括张紧轮,所述张紧轮可绕Y轴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机架上,且所述张紧轮在Z轴方向上位于所述同步带的上方并抵压在所述同步带上。
10.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包括翻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折装置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中的翻折装置。
CN202221532841.3U 2022-06-16 2022-06-16 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及其翻折装置 Active CN2177225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2841.3U CN217722540U (zh) 2022-06-16 2022-06-16 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及其翻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2841.3U CN217722540U (zh) 2022-06-16 2022-06-16 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及其翻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22540U true CN217722540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41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32841.3U Active CN217722540U (zh) 2022-06-16 2022-06-16 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及其翻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225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26969B (zh) 一种板料的横切锯床
CN115625534B (zh) 一种铁路隧道支护用钢拱架自动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CN112110250A (zh) 一种塑料包装袋制作工艺
CN217722540U (zh) 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及其翻折装置
CN210026465U (zh) 一种纸箱生产加工用具有滚动压痕功能的压痕机构
CN111482464A (zh) 一种轻量化货箱边板的压制成型装置
CN113734779A (zh) 一种全自动整形码垛装置和方法
CN215316454U (zh) 一种筒体组对拼接设备
CN217722541U (zh) 冷面自动化生产线及其压杆装置
CN217722536U (zh) 切断称重翻折集一体的冷面自动化生产线
CN210795197U (zh) 一种用于瓦楞原纸卷的自动上纸机
CN112719676A (zh) 一种筒体组对拼接设备
CN110434382A (zh) 一种龙门移动式平面双向开槽机及其工作方式
CN114946903A (zh) 切断称重翻折集一体的冷面自动化生产线
CN111251656A (zh) 一种纸盒折叠设备
CN113546994B (zh) 一种快速换刀自动夹紧数控液压折边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01520914U (zh) 90°纤维帘布裁断机的接布装置
CN110092041B (zh) 一种瓦楞纸板的折边装置
CN112551105A (zh) 一种变压器翻转成形装置
JPH06503760A (ja) パイプライン
CN201520915U (zh) 90°纤维帘布裁断机
CN117549125B (zh) 一种冷轧板定位裁切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19043907U (zh) 一种橡胶加工用橡胶切割装置
CN214568558U (zh) 胚体自动化堆垛储运系统装置
CN115924217B (zh) 一种自粘带纸盒自动包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