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20587U - 线缆的固定结构及通信柜 - Google Patents

线缆的固定结构及通信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20587U
CN217720587U CN202221743772.0U CN202221743772U CN217720587U CN 217720587 U CN217720587 U CN 217720587U CN 202221743772 U CN202221743772 U CN 202221743772U CN 217720587 U CN217720587 U CN 217720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base
fixing
assembly
bob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4377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沙茹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4377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20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20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20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的固定结构及通信柜,该固定结构包括基座、多个绕线单元和多个固定单元,基座上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容纳槽,绕线单元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绕线筒组件,绕线筒组件位于容纳槽内,且与容纳槽一一对应设置,绕线筒组件与容纳槽转动连接,第一驱动组件与绕线筒组件连接,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绕线筒组件相对于容纳槽旋转,以使线缆部分缠绕在绕线筒组件上,固定单元用于将位于绕线筒组件的旋转轴线的侧方的线缆固定在基座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的固定结构,能够对线缆进行分区收纳和固定,便于对线缆进行梳理,减少线缆缠绕交叉。

Description

线缆的固定结构及通信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的固定结构及通信柜。
背景技术
通信柜指用在通讯方面的机箱机柜,机箱机柜是通过钣金设备加工而成的机箱机壳,在其内部设置各种通讯设备,各通讯设备之间需要通过大量的线缆进行连接,相关技术中的线缆一般通过线缆绑扎带直接进行捆绑固定,并放置于机箱机柜的底部。
然而,上述相关技术中线缆的固定方式,不便于用户对线缆进行梳理,容易导致线缆缠绕交叉,难以解开,且将线缆放置在机箱机柜的底部,容易导致线缆的连接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线缆的固定结构及通信柜,该线缆的固定结构能够对线缆进行分区收纳和固定,便于对线缆进行梳理,减少线缆缠绕交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线缆的固定结构,其包括基座、多个绕线单元和多个固定单元,基座上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容纳槽,绕线单元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绕线筒组件,绕线筒组件位于容纳槽内,且与容纳槽一一对应设置,绕线筒组件与容纳槽转动连接,第一驱动组件与绕线筒组件连接,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绕线筒组件相对于容纳槽旋转,以使线缆部分缠绕在绕线筒组件上,固定单元用于将位于绕线筒组件的旋转轴线的侧方的线缆固定在基座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绕线筒组件包括绕线筒和两个转轴,两个转轴分别同轴连接在绕线筒的两端,绕线筒上具有绕线槽,转轴和与转轴对应的容纳槽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一驱动组件与绕线筒连接,以驱动绕线筒旋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传动件,第一驱动件插设在基座上,第一驱动件与绕线筒通过传动件连接,第一驱动件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基座旋转,以通过传动件带动绕线筒旋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动件包括蜗轮和与蜗轮啮合的蜗杆,蜗轮套设在一转轴上,且蜗轮与转轴固接;
第一驱动件包括旋转轴和旋转把手,旋转把手连接在旋转轴上,旋转把手位于基座外,旋转轴插设在基座上,蜗杆与旋转轴同轴设置,蜗杆和部分旋转轴位于容纳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多个轴承,旋转轴包括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第一轴体、蜗杆和第二轴体依次同轴连接,旋转把手连接在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中的一者上;
基座上具有多个安装孔,同一容纳槽与两个安装孔连通,同一容纳槽对应的第一轴体经一安装孔插设在基座上,同一容纳槽对应的第二轴体经另一安装孔插设在基座上;
第一轴体和与第一轴体对应的安装孔通过一轴承连接,第二轴体和与第二轴体对应的安装孔通过另一轴承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单元包括固定块组件和夹持组件,固定块组件与基座的外侧壁连接,固定块组件上具有固定孔,线缆经固定孔进入容纳槽内或穿出基座,夹持组件与固定块组件连接,且夹持组件可相对于固定孔移动,以将线缆夹持在固定孔与夹持组件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块组件包括固定块和托块,固定块和托块均与基座的外侧壁固接,固定块上具有第一弧形槽,托块上具有第二弧形槽,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共同拼合成固定孔,固定块上具有与第一弧形槽连通的安装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夹持组件包括弹性件、夹持块和拉杆,拉杆插设在固定块上,且拉杆部分位于安装槽内,夹持块与拉杆位于安装槽内的端部连接,弹性件套设在拉杆上,弹性件的弹力方向的一端与安装槽的内壁抵接,弹性件的弹立方向的另一端与夹持块抵接;
拉杆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弹性件压缩,以使线缆在固定孔内移动;
在去除外力时,弹性件伸展并带动夹持块朝向线缆移动,以将线缆夹持在固定孔与夹持块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通风单元,通风单元包括多个散热孔,散热孔位于基座上,散热孔与容纳槽连通,散热孔分别位于绕线筒组件的旋转轴线的相对的两个侧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风单元还包括风扇和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与基座的外侧壁连接,风扇用于经散热孔为容纳槽供风,第二驱动组件与风扇连接,以驱动风扇在各容纳槽之间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丝杠和滑块,第二驱动件与基座的外侧壁固接,丝杠与基座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滑块套接在丝杠上,风扇与滑块固接,第二驱动件与丝杠连接,第二驱动件驱动丝杠旋转,以使滑块带动风扇沿丝杠的轴向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风单元还包括滑杆和滑套,滑杆与基座的外侧壁连接,滑套套设在滑杆上,滑套与风扇连接,滑杆的轴线与丝杠的轴线平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柜,其包括柜体和位于柜体内的如上述的线缆的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线缆的固定结构及通信柜,该固定结构在基座上设置多个容纳槽,将多个绕线筒组件一一对应设置在各容纳槽内,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绕线筒组件对线缆进行缠绕,能够实现对线缆的分区收纳,便于对线缆进行梳理,减少线缆缠绕交叉,而通过固定单元将绕线筒组件的旋转轴线的侧方的线缆固定在基座上,能够防止线缆的两端出现连接脱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线缆的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绕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固定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俯视图;
图7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基座;
110、容纳槽;120、安装孔;
200、绕线单元;
210、第一驱动组件;220、绕线筒组件;
211、第一驱动件;212、传动件;221、绕线筒;222、转轴;
2111、旋转轴;2112、旋转把手;2121、蜗轮;
2122、蜗杆;2211、绕线槽;2113、条纹
21111、第一轴体;21112、第二轴体;
300、固定单元;
310、固定块组件;320、夹持组件;
311、固定孔;312、固定块;313、托块;321、弹性件;
322、夹持块;323、拉杆;324、拉环;325、顶盖;
3121、第一弧形槽;3131、第二弧形槽;3122、安装槽;
400、轴承;
500、通风单元;
510、散热孔;520、风扇;530、第二驱动组件;540、滑杆;
550、滑套;560、隔板;
531、第二驱动件;532、丝杠;533、滑块、534、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通信柜指用在通讯方面的机箱机柜,机箱机柜是通过钣金设备加工而成的机箱机壳,在其内部设置各种通讯设备,各通讯设备之间需要通过大量的线缆进行连接,相关技术中的线缆一般通过线缆绑扎带直接进行捆绑固定,并放置于机箱机柜的底部。
然而上述相关技术中线缆的固定方式,不便于用户对线缆进行梳理,容易导致线缆缠绕交叉,难以解开,且将线缆放置在机箱机柜的底部,容易导致线缆的连接脱落。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相关技术中至是将线缆归拢到一起并进行捆绑,各线缆之间并没有进行单独梳理和收纳,从而导致各线缆之间会发生相互缠绕,不易于梳理,并且由于没有对捆绑后的线缆进行固定,导致其直接悬挂与机箱机柜的底部,由于其自身的重力等原因,容易导致线缆两端的连接脱落。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的固定结构及通信柜,该固定结构在基座上设置多个容纳槽,将多个绕线筒组件一一对应设置在各容纳槽内,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绕线筒组件对线缆进行缠绕,能够实现对线缆的分区收纳,便于对线缆进行梳理,减少线缆缠绕交叉,而通过固定单元将绕线筒组件的旋转轴线的侧方的线缆固定在基座上,能够防止线缆的两端出现连接脱落。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线缆的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可以包括基座100、多个绕线单元200和多个固定单元300,基座100上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容纳槽110,绕线单元200可以包括第一驱动组件210 和绕线筒组件220,绕线筒组件220位于容纳槽110内,且与容纳槽110一一对应设置,绕线筒组件220与容纳槽110转动连接,第一驱动组件210与绕线筒组件220连接,第一驱动组件210驱动绕线筒组件220相对于容纳槽 110旋转,以使线缆部分缠绕在绕线筒组件220上,固定单元300用于将位于绕线筒组件220的旋转轴线的侧方的线缆固定在基座100上。
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该线缆的固定结构可以用于各种线缆连接较多的设备上,并用于整理和固定该设备中的线缆,便于对线缆的检查和维修,并方便根据线缆找到对应的设备上的接口。例如,可以用于通信柜中,通信柜中具有多个相关通讯设备,设备之间需要通过线缆进行数据连接和电连接,通过将该固定结构设置于各设备的线缆上,以固定和整理线缆。该固定结构还可以与通信柜的内部固定连接,从而使固定结构安装更加稳固,避免固定结构悬空导致线缆由于晃动或固定结构的重量过大而断裂。
参考图1,基座100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长方体形,本实用新型对基座 100的形状和材料,不做进一步限制。长方体形的基座100,其长度延伸方向可以为X方向,与之垂直的为Y方向,该基座100在沿X方向上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容纳槽110,该容纳槽110用于容纳绕线筒组件220,每个容纳槽 110内均设置有一个绕线筒组件220。容纳槽110的数量越多,其能够收纳的线缆越多,越有利于对线缆进行梳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容纳槽110在Z方向的深度可以根据其所要固定的线缆的长度进行调整,也就是说,所要固定的线缆越长,绕线筒组件220缠绕后的线缆的体积越大,所需要的容纳槽110的深度也相对越大,从而能够容纳更多的线缆。
参考图1,在具体实现时,绕线筒组件220与容纳槽110转动连接,即绕线筒组件220能够相对于容纳槽110旋转,以将线缆的一部分缠绕在绕线筒组件220上。绕线筒组件220缠绕线缆的具体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绕线筒组件220还与第一驱动组件210连接,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绕线筒组件220相对于容纳槽110旋转,每个绕线筒组件220均设置有与之对应的第一驱动组件210,第一驱动组件210的部分设置于相应的容纳槽110 内。通过第一驱动组件210驱动绕线筒组件220旋转,以对线缆进行缠绕,能够提高绕线筒组件220缠绕线缆的速度。
继续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结构还设置有多个固定单元300,每个容纳槽110对应设置有两个固定单元300,两个固定单元300对称设置在基座100在Y方向的两个侧壁的外表面上,该固定单元300用于将位于绕线筒组件220的旋转轴线的侧方的线缆固定在基座100上。具体而言,线缆除缠绕在绕线筒组件220上的缠绕段以外,还具有两个未缠绕段,该两个未缠绕段的线缆分别位于基座100在Y方向的两个侧面并延伸至容纳槽110外,而与该容纳槽110对应的两个固定单元300,分别用于固定该两个未缠绕段的线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的固定结构,其在基座100上设置多个容纳槽110,将多个绕线筒组件220一一对应设置在各容纳槽110内,通过第一驱动组件210驱动绕线筒组件220对线缆进行缠绕,能够实现线缆的分区收纳,便于对线缆进行梳理,减少线缆缠绕交叉,而通过固定单元 300将绕线筒组件220的旋转轴线的侧方的线缆固定在基座上,能够防止线缆的两端出现连接脱落。
参考图1和图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绕线筒组件220可以包括绕线筒221和两个转轴222,两个转轴222分别同轴连接在绕线筒221的两端,绕线筒221上具有绕线槽2211,转轴222和与转轴222对应的容纳槽110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一驱动组件210与绕线筒221连接,以驱动绕线筒221旋转。
参考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绕线筒221的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与X 方向相同。两个转轴222分别与容纳槽110在X方向上相对的两个内侧壁转动连接,容纳槽110在X方向上的两个相对的内侧壁上可以设有凹槽(图中未示出),两个转轴222的朝向凹槽的一端分别设置于凹槽内,以使两个转轴222均能够相对于凹槽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内还可以设置有转轴轴承(图中未示出),转轴轴承与转轴222同轴转动连接,以使转轴222通过转轴轴承与凹槽转动连接,通过在凹槽内设置转轴轴承能够降低转轴222 凹槽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利于转轴222的转动。此外,通过在容纳槽110 的侧壁上设置用于与转轴222转动连接的凹槽,还可以起到对转轴222进行固定的作用,防止转轴222和绕线筒221从容纳槽110内脱落,提高绕线筒 221的工作稳定性。
参考图2,绕线筒221上具有绕线槽2211,当第一驱动组件210驱动绕线筒221对线缆进行缠绕时,绕线筒221旋转缠绕的线缆被收纳在绕线槽2211 内,从而能够防止缠绕在绕线筒221上的线缆发生位移,并从绕线筒221上脱落,使固定结构无法正常工作。
参考图1和图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驱动组件210可以包括第一驱动件211和传动件212,第一驱动件211插设在基座100上,第一驱动件211与绕线筒221通过传动件212连接,第一驱动件211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基座100,以通过传动件212带动绕线筒221。
参考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210包括驱动件和传动件212,第一驱动件211沿Y方向插设在基座100上,并穿设在对应的容纳槽110上,部分第一驱动件211位于容纳槽110内,第一驱动件211能够相对于基座100绕第一驱动件211的轴线旋转。传动件212位于容纳槽110内,且第一驱动件211与绕线筒221通过传动件212连接。当第一驱动件211在外力作用下进行旋转时,第一驱动件211带动传动件212运动,并通过传动件212带动绕线筒221,绕线筒221将线缆缠绕在其绕线槽2211内,从而能够提高绕线筒221的缠线速度。
参考图1和图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传动件212可以包括蜗轮2121 和与蜗轮2121啮合的蜗杆2122,蜗轮2121套设在一转轴222上,且蜗轮2121 与转轴222固接;第一驱动件211可以包括旋转轴2111和旋转把手2112,旋转把手2112连接在旋转轴2111上,旋转把手2112位于基座100外,旋转轴2111插设在基座100上,蜗杆2122与旋转轴2111同轴设置,蜗杆2122 和部分旋转轴2111位于容纳槽110内。
参考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传动件212可以包括相互啮合的蜗轮 2121和蜗杆2122,蜗轮2121固定在其中一转轴222上,且蜗轮2121与该转轴222同轴连接,蜗杆2122位于该容纳槽110内且其轴线沿Y方向延伸。第一驱动件211可以包括旋转轴2111和旋转把手2112,旋转轴2111沿Y方向插设在基座100上,旋转轴2111的部分位于基座100外,旋转把手2112 与位于基座100外的该部分旋转轴2111连接,蜗杆2122与位于容纳槽110 内的部分旋转轴2111同轴连接。
参考图1和图2,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将线缆进行缠绕时,先将线缆在绕线筒221上缠绕一圈,将线缆的一端拉至基座100的外部,然后手动转动旋转把手2112以驱动旋转轴2111,通过旋转轴2111带动蜗杆2122转动,再由蜗杆2122带动蜗轮2121转动,从而使得转轴222转动,转轴222 带动绕线筒221转动,以对线缆进行收紧整理,缠绕完毕后再将线缆的另一端拉至基座100的外部。通过旋转把手2112、旋转轴2111、蜗杆2122、涡轮2121以及转轴222和绕线筒221之间的配合运动,能够实现线缆的缠绕收纳,从而提高了线缆的缠绕效率,且提高了缠绕线缆的便利性。
参考图2,在具体实现时,绕旋转把手2112轴线的外周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条纹2113,该条纹2113为直线型,且直线型的条纹2113沿旋转把手2112 的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延伸。通过设置多个条纹2113,能够提高旋转把手2112表面的摩擦力,以便于施加外力以旋转该旋转把手2112。
参考图1和图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多个轴承400,旋转轴2111可以包括第一轴体21111和第二轴体21112,第一轴体21111、蜗杆2122和第二轴体21112依次同轴连接,旋转把手2112连接在第一轴体 21111和第二轴体21112中的一者上;基座100上具有多个安装孔120,同一容纳槽110与两个安装孔120连通,同一容纳槽110对应的第一轴体21111 经一安装孔120插设在基座100上,同一容纳槽110对应的第二轴体21112 经另一安装孔120插设在基座100上;第一轴体21111和与第一轴体21111 对应的安装孔120通过一轴承400连接,第二轴体21112和与第二轴体21112 对应的安装孔120通过另一轴承400连接。
参考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结构还包括多个轴承400,旋转轴2111包括第一轴体21111和第二轴体21112,第一轴体21111、蜗杆2122 和第二轴体21112依次且同轴连接。当第一轴体21111的部分位于基座100 外时,旋转把手2112与第一轴体21111伸出基座100外的部分固定连接;当第二轴体21112的部分位于基座100外时,旋转把手2112与第二轴体21112 伸出基座100外的部分固定连接。基座100上还具有多个安装孔120,该两个安装孔120对应设置在基座100在Y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并与容纳槽110 连通,每个安装孔120内均设置有一轴承400。第一轴体21111和与第一轴体21111对应的安装孔120通过一轴承400连接,第二轴体21112和与第二轴体21112对应的安装孔120通过另一轴承400连接,能够减少第一轴体 21111和第二轴体21112旋转时与安装孔120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以便于第一轴体21111和第二轴体21112相对于安装孔120进行旋转。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00上还具有多个通孔(图中未示出),每个容纳槽110与两个通孔连通,且分别设置于基座100在Y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以使线缆通过通孔进入容纳槽110或穿出基座100。
参考图1、图3和图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固定单元300可以包括固定块组件310和夹持组件320,固定块组件310与基座100的外侧壁连接,固定块组件310上具有固定孔311,线缆经固定孔311进入容纳槽110内或穿出基座100,夹持组件320与固定块组件310连接,且夹持组件320可相对于固定孔311移动,以将线缆夹持在固定孔311与夹持组件320之间。
参考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单元300可以包括固定块组件310 和夹持组件320,固定块组件310固定在基座100的外侧壁上,固定块组件 310上具有固定孔311,以使线缆能够穿过该固定孔311,该固定孔311与每个容纳槽110上的至少其中一个通孔同轴设置,以使线缆经固定孔311和通孔进入容纳槽110内或穿出基座100。夹持组件320与固定块组件310活动连接,夹持组件320能够相对于固定孔311移动,并改变固定孔311的孔径,以将穿设在固定孔311内的线缆加持在固定孔311和夹持组件320之间。当完成对线缆的缠绕时,通过将未缠绕的线缆加持在固定孔311和夹持组件320 之间,能够防止缠好的线缆散开,且能够防止线缆两端的连接脱落。
参考图1和图4,在具体实现时,固定孔311和通孔的孔径至少要大于所要缠绕的线缆的直径,以防止线缆无法通过该通孔和固定孔311,或因线缆在固定孔311或通孔内的移动时的阻力较大而移动困难。
参考图3和图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固定块组件310可以包括固定块312和托块313,固定块312和托块313均与基座100的外侧壁固接,固定块312上具有第一弧形槽3121,托块313上具有第二弧形槽3131,第一弧形槽3121和第二弧形槽3131共同拼合成固定孔311,固定块312上具有与第一弧形槽3121连通的安装槽3122。
继续参考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块组件310包括固定块312 和托块313,且固定块312与托块313均与基座100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固定块312上具有第一弧形槽3121,托块313上具有第二弧形槽3131,当固定块312与托块313合并时,第一弧形槽3121和第二弧形槽3131共同拼合成固定孔311。通过将固定块组件310设置为相互连接的固定块312和托块313,能够通过调整固定块312与托块313之间的距离来调整固定孔311的大小,且便于固定块组件310的拆修和更换。在固定块312上还设置有一安装槽3122,该安装槽3122与第一弧形槽3121连通,以使夹持组件320的部分位于安装槽3122内,并使夹持组件320相对于固定孔311移动。
参考图3和图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夹持组件320可以包括弹性件321、夹持块322和拉杆323,拉杆323插设在固定块312上,且拉杆323 部分位于安装槽3122内,夹持块322与拉杆323位于安装槽3122内的端部连接,弹性件321套设在拉杆323上,弹性件321的弹力方向的一端与安装槽3122的内壁抵接,弹性件321的弹立方向的另一端与夹持块322抵接;拉杆323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弹性件321压缩,以使线缆在固定孔311内移动;在去除外力时,弹性件321伸展并带动夹持块322朝向线缆移动,以将线缆夹持在固定孔311与夹持块322之间。
继续参考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夹持组件320可以包括弹性件321、夹持块322和拉杆323,拉杆323插设在固定块312的安装槽3122内,且夹持块322与拉杆323位于安装槽3122内的端部连接,该端部靠近固定孔311,弹性件321套设在拉杆323上,弹性件321弹力方向的一端与安装槽3122的内壁抵接,其弹性方向的另一端与夹持块322抵接。拉杆323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弹性件321压缩,以使夹持块322向靠近安装槽3122的方向移动,并使线缆在固定孔311内移动,在去除外力时,弹性件321伸展,并带动夹持块322朝向线缆的方向移动,以将线缆加持在固定孔311与夹持块322之间。
参考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321可以为弹簧,在拉杆323 远离夹持块322的一端还可以设置有相互连接的顶盖325和拉环324,顶盖 325和拉环324位于固定块312外侧,通过将拉环324向远离安装槽的方向拉起,以带动拉杆323运动,弹簧拉杆的作用下,在弹力方向压缩,并使得夹持块322朝向安装槽3122移动,以使线缆在固定孔311内移动。使用拉环 324,能够方便对拉杆323施加外力,以方便移动夹持块322。通过设置顶盖325能够控制拉杆323的移动距,以防止拉杆323在弹性件321的弹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位移距离。
参考图3,在具体实现时,夹持块322与线缆的接触面可以为弧形,以便于增加夹持块322与线缆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夹持块322和固定孔311 与线缆之间的摩擦力,进而能够提高夹持块322与固定孔311对于线缆的加持力。而通过在夹持块322朝向线缆的一面设置橡胶垫,能够进一步提高夹持块322与线缆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对线缆的加持力,进而提高对线缆的固定能力。
参考图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通风单元500,通风单元 500可以包括多个散热孔510,散热孔510位于基座100上,散热孔510与容纳槽110连通,散热孔510分别位于绕线筒组件220的旋转轴线的相对的两个侧方。
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通讯设备在运行时会使线缆发热,而缠绕在一起的线缆所散发出的热量会更多,因此该线缆的固定结构还可以包括通风单元500,以提高对容纳槽110内线缆的散热速度。该通风单元500可以包括多个散热孔510,散热孔510设置于基座100在Y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且散热孔510均与容纳槽110连通,线缆产生的热量会通过散热孔 510排出容纳槽110,从提高固定结构的散热效果,以防止线缆因过热而损坏。
参考图5和图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通风单元500还可以包括风扇520和第二驱动组件530,第二驱动组件530与基座100的外侧壁连接,风扇520用于经散热孔510为容纳槽110供风,第二驱动组件530与风扇520 连接,以驱动风扇520在各容纳槽110之间移动。
参考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通风单元500还可以包括风扇520和第二驱动组件530,风扇520经散热孔510位容纳槽110供风,从而提高固定结构的散热效率。第二驱动组件530与基座100的外侧壁固定连接,第二驱动组件530的部分沿X方向延伸,并与基座100在Y方向的一侧壁固定连接。第二驱动组件530所在的侧壁与旋转把手2112所在的侧壁相对设置。风扇520与驱动组件活动连接,以驱动风扇520在各容纳槽110之间进行移动,从而能够为各容纳槽110供风,以提高各容纳槽110的散热效率。
参考图5至图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驱动组件530可以包括第二驱动件531、丝杠532和滑块533,第二驱动件531与基座100的外侧壁固接,丝杠532与基座100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滑块533套接在丝杠532上,风扇520与滑块533固接,第二驱动件531与丝杠532连接,第二驱动件531 驱动丝杠532旋转,以使滑块533带动风扇520沿丝杠532的轴向移动。
参考图5和图7,在具体实现时,第二驱动组件530包括第二驱动件531、丝杠532和滑块533。丝杠532的轴向沿X方向延伸,且与基座100在Y方向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二驱动件531与基座100的外侧壁固接,且与丝杠532 的一端转动连接,以驱动丝杠532相对于基座100旋转,滑块533套接在丝杠532上,且滑块533与风扇520固定连接。当第二驱动件531驱动丝杠532 转动时,滑块533和风扇520在丝杠532的带动下在X方向上移动,从而为基座100上的各容纳槽110供风,进而提高容纳槽110内热量的传递速度,以提高固定结构的散热效率。
参考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530还可以包括限位块534,该限位块534与丝杠532的两端转动连接,即丝杠533能够相对于限位块534绕丝杠533的轴线旋转,且限位块534与基座100的侧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限位块534,能够防止滑块533和风扇520在运动至丝杠533 的两端时,从丝杠533上脱落。
参考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530与旋转把手2112对称设置在基座100在Y方向的两侧,能够防止第二驱动组件530和风扇520的散热工序与通过旋转把手2112缠绕线缆的工序相互干扰,从而提高了固定结构的布局合理性。
参考图5和图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通风单元500还可以包括滑杆540和滑套550,滑杆540与基座100的外侧壁连接,滑套550套设在滑杆540上,滑套550与风扇520连接,滑杆540的轴线与丝杠532的轴线平行。
参考图7,在本实施例中,通风单元500还包括滑杆540和滑套550,滑杆540的两端与基座100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滑杆540与丝杠532设置在基座100的同一侧壁的外侧,滑杆540与丝杠532的轴线平行,即滑杆 540的轴线也沿X方向延伸,滑套550套接在滑杆540上,且滑套550与风扇520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滑套550与风扇520固定连接,使得风扇520 在滑块533的带动下沿丝杠532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移动时,滑套550也沿滑杆540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移动,并能够防止风扇520绕丝杠532的轴线转动,使风扇520能够保持一直为容纳槽110供风,从而提高了风扇520 为容纳槽110供风的稳定性。
参考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结构还可以包括隔板560,该隔板 560与滑杆540所在的基座100的侧壁的外侧固定连接,且隔板560沿X 方向延伸设置,以将通孔处的线缆与通风单元500中的风扇520、第二驱动组件530、滑杆540和滑套550等部件分隔开,避免因通孔处的线缆绞入风扇520或第二驱动组件530,而影响固定结构的散热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柜,该通信柜可以包括柜体和位于柜体内的如上述的线缆的固定结构。
参考图1至图7,固定结构可以与通信柜固定连接,以提高固定结构在固定线缆时的稳定性。在通信柜中可以根据其内部通信设备之间的线缆的数量,设置一个或多个该线缆的固定结构,以满足对通信柜中的线缆进行分区收纳和固定。通过在通信柜中使用该固定结构,能够有效的对通信柜内的线缆进行分区收纳,使得通信柜内部的线缆排布有序,便于对线缆进行整理和维护维修,进而有利于对通信柜内的通讯设备进行整理和维护维修。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应当指出,在说明书中提到的“在具体实现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等表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一般而言,应当至少部分地由语境下的使用来理解术语。例如,至少部分地根据语境,文中使用的术语“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于描述单数的意义的任何特征、结构或特性,或者可以用于描述复数的意义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的组合。类似地,至少部分地根据语境,还可以将诸如“一”或“所述”的术语理解为传达单数用法或者传达复数用法。
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公开中的“在……上”、“在……以上”和“在……之上”,以使得“在……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以上”或者“在……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此外,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面”、“以下”、“下方”、“以上”、“上方”等,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如图所示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含除了附图所示的取向之外的处于使用或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装置可以具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者处于其他取向上),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可以同样被相应地解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线缆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多个绕线单元和多个固定单元,所述基座上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容纳槽,所述绕线单元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绕线筒组件,所述绕线筒组件位于所述容纳槽内,且与所述容纳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绕线筒组件与所述容纳槽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绕线筒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绕线筒组件相对于所述容纳槽旋转,以使线缆部分缠绕在所述绕线筒组件上,所述固定单元用于将位于所述绕线筒组件的旋转轴线的侧方的所述线缆固定在所述基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筒组件包括绕线筒和两个转轴,两个所述转轴分别同轴连接在所述绕线筒的两端,所述绕线筒上具有绕线槽,所述转轴和与所述转轴对应的所述容纳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绕线筒连接,以驱动所述绕线筒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传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插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绕线筒通过所述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以通过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绕线筒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蜗轮和与所述蜗轮啮合的蜗杆,所述蜗轮套设在一所述转轴上,且所述蜗轮与所述转轴固接;
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旋转轴和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连接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旋转把手位于所述基座外,所述旋转轴插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蜗杆与所述旋转轴同轴设置,所述蜗杆和部分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轴承,所述旋转轴包括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所述蜗杆和第二轴体依次同轴连接,所述旋转把手连接在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中的一者上;
所述基座上具有多个安装孔,同一所述容纳槽与两个所述安装孔连通,同一所述容纳槽对应的所述第一轴体经一所述安装孔插设在所述基座上,同一所述容纳槽对应的所述第二轴体经另一所述安装孔插设在所述基座上;
所述第一轴体和与所述第一轴体对应的所述安装孔通过一所述轴承连接,所述第二轴体和与所述第二轴体对应的所述安装孔通过另一所述轴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固定块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固定块组件与所述基座的外侧壁连接,所述固定块组件上具有固定孔,所述线缆经所述固定孔进入所述容纳槽内或穿出所述基座,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固定块组件连接,且所述夹持组件可相对于所述固定孔移动,以将所述线缆夹持在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夹持组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组件包括固定块和托块,所述固定块和所述托块均与所述基座的外侧壁固接,所述固定块上具有第一弧形槽,所述托块上具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和所述第二弧形槽共同拼合成所述固定孔,所述固定块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弧形槽连通的安装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弹性件、夹持块和拉杆,所述拉杆插设在所述固定块上,且所述拉杆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夹持块与所述拉杆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端部连接,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拉杆上,所述弹性件的弹力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弹立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块抵接;
所述拉杆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弹性件压缩,以使所述线缆在所述固定孔内移动;
在去除外力时,所述弹性件伸展并带动所述夹持块朝向所述线缆移动,以将所述线缆夹持在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夹持块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风单元,所述通风单元包括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位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散热孔与所述容纳槽连通,所述散热孔分别位于所述绕线筒组件的旋转轴线的相对的两个侧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单元还包括风扇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基座的外侧壁连接,所述风扇用于经所述散热孔为所述容纳槽供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风扇连接,以驱动所述风扇在各所述容纳槽之间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丝杠和滑块,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基座的外侧壁固接,所述丝杠与所述基座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滑块套接在所述丝杠上,所述风扇与所述滑块固接,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丝杠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丝杠旋转,以使所述滑块带动所述风扇沿所述丝杠的轴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单元还包括滑杆和滑套,所述滑杆与所述基座的外侧壁连接,所述滑套套设在所述滑杆上,所述滑套与所述风扇连接,所述滑杆的轴线与所述丝杠的轴线平行。
13.一种通信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和位于所述柜体内的如权利要求1至12中所述的线缆的固定结构。
CN202221743772.0U 2022-07-07 2022-07-07 线缆的固定结构及通信柜 Active CN217720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43772.0U CN217720587U (zh) 2022-07-07 2022-07-07 线缆的固定结构及通信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43772.0U CN217720587U (zh) 2022-07-07 2022-07-07 线缆的固定结构及通信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20587U true CN217720587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76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43772.0U Active CN217720587U (zh) 2022-07-07 2022-07-07 线缆的固定结构及通信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205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2124535A1 (ja) コード収容装置
CN103650275A (zh) 充电用电缆收容装置
CN111099451A (zh) 一种用于无人潜水器的电动绕线器
CN217720587U (zh) 线缆的固定结构及通信柜
CN213111945U (zh) 一种电线电缆缠绕装置
US6405961B1 (en) Storage assembly
CN210528126U (zh) 一种用于无人潜水器的电动绕线器
KR20130043268A (ko) 코드 릴 장치
CN210973343U (zh) 一种光纤绕线装置
CN110054034B (zh) 自动充电装置、自动充电装置控制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6968974A (zh) 一种铜线圈旋转打包装置
CN217769285U (zh) 一种用于电缆铺设的理线装置
CN216003325U (zh) 用于耐温型聚氯乙烯护套软线的生产装配设备
US20220014007A1 (en) Non-contact electric wire reel and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215402282U (zh) 一种工程施工用电缆收放装置
CN210273456U (zh) 一种医疗设备的集成线束
CN210418709U (zh) 一种线缆绕线机
CN112607529A (zh) 一种便于操控的电缆收放线设备
CN113674924B (zh) 一种线缆用的智能化弓绞装置
CN214455655U (zh) 一种精密铜芯电线用放线装置
CN220439321U (zh) 一种盘式绞线装置
CN220351388U (zh) 一种光缆电动绕线盘架
CN216335962U (zh) 一种收放线装置及带有收放线装置的机器人
CN212094162U (zh) 一种卷线机
CN215946365U (zh) 一种新型绕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