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14958U - 一种rto余热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rto余热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14958U
CN217714958U CN202221017494.0U CN202221017494U CN217714958U CN 217714958 U CN217714958 U CN 217714958U CN 202221017494 U CN202221017494 U CN 202221017494U CN 217714958 U CN217714958 U CN 217714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heat exchange
rto
communicated
exchan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1749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尔强
龚信荣
王正乐
周浩鹏
侯明志
涂华营
陈秋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Honda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Honda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Honda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Honda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1749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14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14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14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RTO余热回收系统,包括RTO焚烧炉、烘干炉、气气热交换装置及气液热交换装置,所述烘干炉的废气出口与所述RTO焚烧炉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气气热交换装置包括第一入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入气口及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入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入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所述气液热交换装置包括相连通的第三入气口和第三出气口,所述RTO焚烧炉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入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三入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入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均与所述烘干炉连通。上述RTO余热回收系统充分利用了RTO排出气体的热能,减少对大气造成的热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RTO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RTO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蓄热式热力焚化炉又称为蓄热式氧化炉,英文名为“Regenerative ThermalOxidizer”,简称为“RTO”。目前,RTO的焚烧炉废气处理量较大,处理后的大量高温气体(约145℃,50000Nm3/h)直接排入大气,这造成了大量热能的浪费,同时造成大气的热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RTO排出气体的热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RTO余热回收系统,包括RTO焚烧炉、烘干炉、气气热交换装置及气液热交换装置,所述烘干炉的废气出口与所述RTO焚烧炉的进气口连通;
所述气气热交换装置包括第一入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入气口及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入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入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
所述气液热交换装置包括相连通的第三入气口和第三出气口,所述RTO焚烧炉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入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三入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入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均与所述烘干炉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气气热交换装置具有多个。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气气热交换装置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气液热交换装置位于所述气气热交换装置的下方。
进一步的,上述RTO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三出气口连通的烟囱。
进一步的,所述气气热交换装置为板式热交换器。
进一步的,所述气液热交换装置为管式热交换器。
进一步的,上述RTO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烘干炉与所述气气热交换装置之间的风机。
进一步的,上述RTO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RTO余热回收系统的气体输送管路上的阀门。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RTO余热回收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RTO焚烧炉的排气口与第一入气口连通,将RTO焚烧炉的排气作为气气热交换装置的热源,通过使第二入气口与第二出气口均与烘干炉连通,使得烘干炉内的气体通入气气热交换装置时被RTO焚烧炉的排气加热,加热后的气体再通入烘干炉内,这样在降低RTO焚烧炉排气温度的同时还提高了烘干炉内气体温度,减少燃烧器对烘干炉加热的负荷;RTO焚烧炉的排气通过气气热交换装置后又进入气液热交换装置内,对经过气液热交换装置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前处理热水升温,减少对蒸汽的消耗量;因此上述RTO余热回收系统通过气气热交换装置和气液热交换装置对RTO焚烧炉的排气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排气减少了对大气的热污染,同时利用RTO焚烧炉排气的热能对烘干炉内气体及前处理热水升温,充分利用了RTO排出气体的热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RTO余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RTO焚烧炉,2-气气热交换装置,3-气液热交换装置,4-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是一种RTO余热回收系统,包括RTO焚烧炉1、烘干炉、气气热交换装置2及气液热交换装置3,所述烘干炉的废气出口与所述RTO焚烧炉1的进气口连通;
气气热交换装置2包括第一入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入气口及第二出气口,第一入气口与第一出气口连通,第二入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
气液热交换装置3包括相连通的第三入气口和第三出气口,RTO焚烧炉1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入气口连通,第一出气口与第三入气口连通,第二入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均与烘干炉连通。
基于上述方案,通过使RTO焚烧炉1的排气口与第一入气口连通,将RTO焚烧炉1的排气作为气气热交换装置2的热源,通过使第二入气口与第二出气口均与烘干炉连通,使得烘干炉内的气体通入气气热交换装置2时被RTO焚烧炉1的排气加热,加热后的气体再通入烘干炉内,这样在降低RTO焚烧炉1排气温度的同时还提高了烘干炉内气体温度,减少燃烧器对烘干炉加热的负荷;RTO焚烧炉1的排气通过气气热交换装置2后又进入气液热交换装置3内,对经过气液热交换装置3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前处理热水升温,减少对蒸汽的消耗量;因此上述RTO余热回收系统通过气气热交换装置2和气液热交换装置3对RTO焚烧炉1的排气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排气减少了对大气的热污染,同时利用RTO焚烧炉1排气的热能对烘干炉内气体及前处理热水升温,充分利用了RTO排出气体的热能。
具体的,RTO焚烧炉1的排气温度约145℃,50000Nm3/h,直接排入大气将造成浪费和热污染,而现有烘干炉补入的新空气为车间内常温气体,只能通过燃烧器进行热量的补充,需要消耗相对较多的燃气对其进行加热,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增加运行成本;目前,前处理热水加热热源为蒸汽加热,前处理消耗热水热量后温度较低,只能通过蒸汽进行加热补充热量,蒸汽消耗量较大,同时蒸汽热损耗较大,造成能源的浪费,增加运行成本;而上述方案利用RTO焚烧炉1排气的热能依次对烘干炉内气体及前处理热水加热,充分利用了RTO焚烧炉1排气的热能。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气气热交换装置2具有多个,具体为三个,三个气气热交换装置2的第一入气口并联连接于RTO焚烧炉1的排气口,三个气气热交换装置2的第一出气口并联连接于气液热交换装置3的第三入气口;具体实施时,三个气气热交换装置2分别与保险杠烘干炉、电泳烘干炉和中上涂烘干炉连通,即采用RTO焚烧炉1的排气对三个烘干炉的气体分别进行加热。
可选的,多个气气热交换装置2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气液热交换装置3位于气气热交换装置2的下方,这样设置使得气气热交换装置2与气液热交换装置3呈立体式布局,上部的三个气气热交换装置2可在同一平面交叉分布,紧凑布局,均衡分布,减少位置的使用,并满足实际功能需求,下部的气液热交换装置3充分利用排气热量,同时降低气液热交换装置3内水的气化风险,达到热能的最优利用。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RTO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与第三出气口连通的烟囱4,RTO焚烧炉1的排气在经过气气热交换装置2及气液热交换装置3后从烟囱4排出。
可选的,上述气气热交换装置2为板式热交换器,可通过半圆形凹凸结构增加换热器换热效率,充分利用热能,减少热能的浪费。
可选的,上述气液热交换装置3为管式热交换器,其内部管道错位分布,在有限空间内增加布置管路数量进而增大换热面积,达到更高的热能利用率,减少热能的浪费。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RTO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设于烘干炉与气气热交换装置2之间的风机,风机作为气体在连通管道内流动的动力来源,使烘干炉内气体穿过气气热交换装置2后又流进烘干炉内。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RTO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设于RTO余热回收系统的气体输送管路上的阀门,阀门作为开关装置控制相应管道的开闭。
另外,气液热交换装置3通过循环水泵将需要加热的水送入气液热交换装置3内,在气液热交换装置3内通过RTO炉排出的高温气体对送入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后再送回前处理热循环水系统内。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RTO余热回收系统,针对目前RTO炉废气处理量大、排气温度高及能源消耗高的问题增设热交换装置,通过气气热交换装置2将RTO焚烧炉1的高温排气(145℃)与向烘干炉内补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同时对前处理热水通过气液热交换装置3进行热交换,对前处理热水进行加热,进而达到降低RTO炉排气温度,提高烘干炉补充风量温度和前处理热水温度,最终达成降低设备能耗,节约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另外,气气热交换装置2增设的同时将烘干炉补入空气由新风改为炉体排气风量,进而减少RTO处理废气的风量(约12000Nm3/h),增加补入空气热交换前的温度(20-50℃),降低RTO炉前期投入成本和运行成本;气气热交换装置2和气液热交换装置3采用立体式安装布局,节约占地空间,减少前期成本的投入;气液热交换装置3设置在气气热交换装置2之后,同时通过阀门自动切换,有效利用热量,防止热水的气化。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RTO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RTO焚烧炉、烘干炉、气气热交换装置及气液热交换装置,所述烘干炉的废气出口与所述RTO焚烧炉的进气口连通;
所述气气热交换装置包括第一入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入气口及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入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入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
所述气液热交换装置包括相连通的第三入气口和第三出气口,所述RTO焚烧炉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入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三入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入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均与所述烘干炉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O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气热交换装置具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TO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气气热交换装置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气液热交换装置位于所述气气热交换装置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O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三出气口连通的烟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O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气热交换装置为板式热交换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O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热交换装置为管式热交换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O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烘干炉与所述气气热交换装置之间的风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O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RTO余热回收系统的气体输送管路上的阀门。
CN202221017494.0U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rto余热回收系统 Active CN217714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7494.0U CN217714958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rto余热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7494.0U CN217714958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rto余热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14958U true CN217714958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90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17494.0U Active CN217714958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rto余热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149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0535A (zh) 一种有效利用余热的重整制氢燃料电池发电模块
CN104654815A (zh) 马赛克陶瓷窑炉余热发电综合利用系统
CN202494345U (zh) 工业炉余热回收系统
CN103575124A (zh) 火电厂驱动汽轮机乏汽冷却系统及火电机组
CN213178515U (zh) 熔盐集中供热装置
CN202188635U (zh) 余热回收系统
CN201866788U (zh) 直接交换式换热器
CN212431010U (zh) 一种机炉耦合供热余热利用系统
CN100513871C (zh) 一种低氧高温空气燃烧方法及其装置
CN210979902U (zh) 利用旁路烟气加热一次风、给水及循环水的系统
CN217714958U (zh) 一种rto余热回收系统
CN202203970U (zh) 锅炉烟气余热二次节能利用装置
CN101235973A (zh) 一种带混水的烟气冷凝热回收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
CN102721075B (zh) 一种对除尘器内部进行预热的装置和方法
CN204495082U (zh) 马赛克陶瓷窑炉余热发电综合利用系统
CN201785423U (zh) 煤气预热组合式热管换热器
CN100458290C (zh) 利用发电机尾气或余热进行制热或制冷或提供卫生热水装置
CN210345898U (zh) 一种全冷凝超低氮卧式热水锅炉
CN104235827A (zh)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202792545U (zh) 一种带废热回收装置的燃气热水器
CN202410960U (zh) 一种废气余热利用装置
CN2893618Y (zh) 拖拉机尾气余热利用换热器
CN211012583U (zh) 一种全自动空气能热水工程设备
CN220981576U (zh) 一种低氮高效空气加热炉
CN211316234U (zh) 并列组合式空气预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