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11884U - 重复利用的地下室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重复利用的地下室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11884U
CN217711884U CN202220984730.XU CN202220984730U CN217711884U CN 217711884 U CN217711884 U CN 217711884U CN 202220984730 U CN202220984730 U CN 202220984730U CN 217711884 U CN217711884 U CN 217711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t strip
recycled
telescopic
sleeve
basement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847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素亮
陈衍茁
谢宇
曹志良
万福鑫
徐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23th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f Minmetals
Original Assignee
23th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f Minmetal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23th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f Minmetals filed Critical 23th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f Minmetals
Priority to CN2022209847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11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11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11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重复利用的地下室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支撑立管、多个连接展开组件及多个伸缩立管,多个所述支撑立管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在水平面内周向上呈间隔设置,所述支撑立管的周侧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连接凹槽;每一所述连接展开组件包括中部沿水平轴线铰接设置的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相对应的一端分别铰接至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立管的周侧壁,两个所述连接杆相对应的另一端分别形成有第一连接凸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凸部能沿上下方向活动设于对应的两个所述支撑立管的连接凹槽内;多个所述伸缩立管沿上下方向活动套设于对应的多个所述支撑立管内,解决了现有支撑装置存在的安装和拆卸过程繁琐复杂的问题。

Description

重复利用的地下室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支撑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重复利用的地下室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室后浇带是在地下室建筑施工中为防止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或梁的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在混凝土结构浇筑稳定后需要对地下室后浇带进行混凝土浇筑,而在浇筑过程中需要采用支撑装置对浇筑模板进行支撑定位,为保证支撑装置的承重能力,现有地下室后浇带支撑装置通常包括多个支撑件,然而多个支撑件之间通常采用拆卸连接的方式进行组合,以保证整体强度,当需要使用时,需要施工人员进行拼装成型,使用完后,还需要施工人员进行繁琐的拆卸,过程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重复利用的地下室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支撑装置存在的安装和拆卸过程繁琐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重复利用的地下室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包括:
多个支撑立管,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在水平面内周向上呈间隔设置,所述支撑立管的周侧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连接凹槽;
多个连接展开组件,每一所述连接展开组件包括中部沿水平轴线铰接设置的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相对应的一端分别铰接至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立管的周侧壁,两个所述连接杆相对应的另一端分别形成有第一连接凸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凸部能沿上下方向活动设于对应的两个所述支撑立管的连接凹槽内;以及,
多个伸缩立管,多个所述伸缩立管沿上下方向活动套设于对应的多个所述支撑立管内。
可选地,所述支撑立管、所述连接展开组件以及所述伸缩立管均设置三个。
可选地,每一所述伸缩立管与对应的所述支撑立管之间设有伸缩调整组件,所述伸缩调整组件包括:
多个第一插孔,多个所述第一插孔沿上下向间隔设置于所述伸缩立管的侧壁;
第二插孔,设于所述支撑立管的侧壁;以及,
第一连接插销,穿设于所述第二插孔内,且选择其中之一所述第一插孔插设。
可选地,所述支撑立管包括处于上端的螺纹管段,所述第二插孔在上下方向上呈长形设置于所述螺纹管段;
所述伸缩调整组件还包括微调套筒,所述微调套筒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管段,所述连接插销的侧端抵接于所述微调套筒的上端。
可选地,所述微调套筒的侧壁设有受力凸部,所述调整凸部上开设有受力通孔。
可选地,每一所述伸缩立管外均套设有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的下方的所述第一插孔中穿设有第二连接插销,所述第二连接插销用以抵接至所述定位套筒的下端;
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伸缩立管上的两个所述定位套筒相互连接。
可选地,所述定位套筒包括:
套筒本体,套设于所述伸缩立管外;以及,
第二连接凸部,设于所述套筒本体的周侧壁;
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定位套筒上的第二连接凸部相互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插销抵接至所述套筒本体的下端。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凸部包括连接圆环,所述连接圆环环设于所述套筒本体的周侧壁,所述连接圆环上沿周侧方向呈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卡孔,其中两个所述连接卡孔用以分别通过定位杆连接至对应的所述连接圆环的连接卡孔。
可选地,所述支撑立管周侧壁设有至少一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安装凸部,所述连接凹槽设于所述安装凸部上。
可选地,所述支撑立管的下端设有沿水平面延展的第一受力板;和/或,
所述伸缩立管的上端设有沿水平面延展的第二受力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多个所述支撑立管由所述展开连接组件依次进行连接,当施工人员需要安装时只需要将整体在水平面内展开即可,并且当施工人员需要拆卸时,多个所述支撑立管与多个所述连接展开组件可以形成一个收缩整体,便于存储和运输,整个拆装的过程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重复利用的地下室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支撑立管与连接展开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伸缩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局部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86611199000003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86611199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有地下室后浇带支撑装置通常包括多个支撑件,然而多个支撑件之间通常采用拆卸连接的方式进行组合,当需要使用时,需要施工人员进行拼装成型,使用完后,还需要施工人员进行繁琐的拆卸,过程费时费力。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重复利用的地下室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支撑装置存在的安装和拆卸过程繁琐复杂的问题,其中图1至图 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简图。
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重复利用的地下室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100包括多个支撑立管1、多个连接展开组件2及多个伸缩立管3,多个所述支撑立管 1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在水平面内周向上呈间隔设置,所述支撑立管1的周侧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连接凹槽111;每一所述连接展开组件2包括中部沿水平轴线铰接设置的两个连接杆21,两个所述连接杆21相对应的一端分别铰接至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立管1的周侧壁,两个所述连接杆21相对应的另一端分别形成有第一连接凸部211,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凸部211能沿上下方向活动设于对应的两个所述支撑立管1的连接凹槽111内;多个所述伸缩立管3 沿上下方向活动套设于对应的多个所述支撑立管1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多个所述支撑立管1由所述展开连接组件依次进行连接,当施工人员需要安装时只需要将整体在水平面内展开即可,并且当施工人员需要拆卸时,多个所述支撑立管1与多个所述连接展开组件2可以形成一个收缩整体,便于存储和运输,整个拆装的过程简单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伸缩立管3与对应的所述支撑立管1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支撑立管1、所述连接展开组件2与所述伸缩立管3 一一对应形成一个连接组,所述连接组可以有多组,为了确保支撑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立管1、所述连接展开组件2以及所述伸缩立管3均设置三个。通过呈三角设置的三个所述支撑立管1、所述连接展开组件2以及所述伸缩立管3,能够提供最为稳固的支撑作用力,且结构上较为简单。
所述伸缩立管3与对应的所述支撑立管1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可以是液压伸缩结构,也可以是卡扣连接结构,具体的,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伸缩立管3与对应的所述支撑立管1之间设有伸缩调整组件4,所述伸缩调整组件4包括多个第一插孔41、第二插孔42及第一连接插销43,多个所述第一插孔41沿上下向间隔设置于所述伸缩立管3的侧壁;所述第二插孔42,设于所述支撑立管1的侧壁;所述第一连接插销43穿设于所述第二插孔42内,且选择其中之一所述第一插孔41插设。如此设置,结构上最为简单可行,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插销43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插孔41进行插设,能够适当调整所述伸缩立管3的伸缩高度,以应对不同的天花板高度。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所述伸缩立管3伸缩的精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立管1包括处于上端的螺纹管段12,所述第二插孔42在上下方向上呈长形设置于所述螺纹管段12;所述伸缩调整组件4还包括微调套筒44,所述微调套筒44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管段12,所述第一连接插销43的侧端抵接于所述微调套筒44的上端。通过所述微调套筒44与所述螺纹管段12的螺纹连接,可以精确调整所述第一连接插销43在所述支撑立管1上的插接位置。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微调套筒44的侧壁设有受力凸部441,所述调整凸部上开设有受力通孔,通过所述受力通孔,施工人员可以使用扳手对所述微调套筒44进行旋钮,便于受力。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所述支撑立管1之间通过多个所述连接展开组件2 进行相互连接固定,而处于上端的多个所述伸缩立管3之间同样需要连接固定才能确保支撑稳固,基于此,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伸缩立管 3外均套设有定位套筒5,所述定位套筒5的下方的所述第一插孔41中穿设有第二连接插销53,所述第二连接插销53用以抵接至所述定位套筒5的下端;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伸缩立管3上的两个所述定位套筒5相互连接。如此设置,确保了多个所述伸缩立管3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套筒5包括套筒本体51及第二连接凸部52,所述套筒本体51套设于所述伸缩立管3外;所述第二连接凸部52设于所述套筒本体51的周侧壁;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定位套筒5上的第二连接凸部52相互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插销53抵接至所述套筒本体51的下端。通过所述定位套筒5之间相互连接,从而将多个所述伸缩立管3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得结构上更为稳固;不仅如此,还能通过改变所述定位套筒5在所述伸缩立管3上的定位位置,从而找到最合适的定位位置进行连接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凸部52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可以是焊接连接或者卡扣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凸部52包括连接圆环521,所述连接圆环521环设于所述套筒本体51的周侧壁,所述连接圆环521上沿周侧方向呈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卡孔5211,其中两个所述连接卡孔5211用以分别通过定位杆连接至对应的所述连接圆环521的连接卡孔521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定位杆为现有装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由于支撑立管1一般管壁厚度较薄,不适于直接在管壁上开槽,因此,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立管1周侧壁设有至少一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安装凸部11,所述连接凹槽111设于所述安装凸部11上。通过在所述安装凸部11上开槽则能确保所述支撑立管1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安装凸部1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至所述支撑立管1上,也可以直接成型与所述支撑立管1的管壁上,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立管1的下端设有沿水平面延展的第一受力板13;通过所述第一受力板13可以增大受力面积,能防止所述支撑立管1在支撑过程中发生意外的偏移。
请参阅图3,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立管3的上端设有沿水平面延展的第二受力板31,通过所述第二受力板31可以增大受力面积,能防止所述伸缩立管3在支撑过程中发生意外的偏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并列的技术特征“所述支撑立管1的下端设有沿水平面延展的第一受力板13”及“所述伸缩立管3的上端设有沿水平面延展的第二受力板31”可以择一设置也可以同时设置,显而易见的是,同时设置的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重复利用的地下室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支撑立管,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在水平面内周向上呈间隔设置,所述支撑立管的周侧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连接凹槽;
多个连接展开组件,每一所述连接展开组件包括中部沿水平轴线铰接设置的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相对应的一端分别铰接至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立管的周侧壁,两个所述连接杆相对应的另一端分别形成有第一连接凸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凸部能沿上下方向活动设于对应的两个所述支撑立管的连接凹槽内;以及,
多个伸缩立管,多个所述伸缩立管沿上下方向活动套设于对应的多个所述支撑立管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复利用的地下室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管、所述连接展开组件以及所述伸缩立管均设置三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复利用的地下室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伸缩立管与对应的所述支撑立管之间设有伸缩调整组件,所述伸缩调整组件包括:
多个第一插孔,多个所述第一插孔沿上下向间隔设置于所述伸缩立管的侧壁;
第二插孔,设于所述支撑立管的侧壁;以及,
第一连接插销,穿设于所述第二插孔内,且选择其中之一所述第一插孔插设。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复利用的地下室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管包括处于上端的螺纹管段,所述第二插孔在上下方向上呈长形设置于所述螺纹管段;
所述伸缩调整组件还包括微调套筒,所述微调套筒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管段,所述第一连接插销的侧端抵接于所述微调套筒的上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复利用的地下室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套筒的侧壁设有受力凸部,所述受力凸部上开设有受力通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复利用的地下室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伸缩立管外均套设有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的下方的所述第一插孔中穿设有第二连接插销,所述第二连接插销用以抵接至所述定位套筒的下端;
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伸缩立管上的两个所述定位套筒相互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复利用的地下室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筒包括:
套筒本体,套设于所述伸缩立管外;以及,
第二连接凸部,设于所述套筒本体的周侧壁;
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定位套筒上的第二连接凸部相互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插销抵接至所述套筒本体的下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复利用的地下室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凸部包括连接圆环,所述连接圆环环设于所述套筒本体的周侧壁,所述连接圆环上沿周侧方向呈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卡孔,其中两个所述连接卡孔用以分别通过定位杆连接至对应的所述连接圆环的连接卡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复利用的地下室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管周侧壁设有至少一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安装凸部,所述连接凹槽设于所述安装凸部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复利用的地下室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管的下端设有沿水平面延展的第一受力板;和/或,
所述伸缩立管的上端设有沿水平面延展的第二受力板。
CN202220984730.XU 2022-04-26 2022-04-26 重复利用的地下室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 Active CN217711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84730.XU CN217711884U (zh) 2022-04-26 2022-04-26 重复利用的地下室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84730.XU CN217711884U (zh) 2022-04-26 2022-04-26 重复利用的地下室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11884U true CN217711884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93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84730.XU Active CN217711884U (zh) 2022-04-26 2022-04-26 重复利用的地下室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11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66975B (zh) 建筑模板的安装方法及所使用的铝模板连接件
CN217711884U (zh) 重复利用的地下室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
CN115749192A (zh) 一种架空地板及铺装方式
CN220248102U (zh) 管片衬砌结构
EP4321706A1 (en) Raised floor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CN213538954U (zh) 一种桥梁地下墩柱施工模板
CN111364727A (zh) 一种安装地板用装配式骨架系统
CN203769314U (zh) 铝模板连接件及铝模板建筑单元
CN220285412U (zh) 叠合楼板支撑装置
CN218346615U (zh) 一种装配式楼梯
CN212129788U (zh) 一种安装地板用装配式骨架系统
CN217379223U (zh) 一种抗震交错桁架钢框架结构
CN214885483U (zh) 一种矩形管支撑梁结构
CN218292640U (zh) 一种开缝式铝板装饰条安装结构
CN221030190U (zh) 一种防基坑坍塌的基坑支护装置
CN214170037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房屋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
CN211691439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模板装置
CN219587275U (zh) 一种支撑工装
CN217079742U (zh) 一种房建剪力墙施工轻质钢筋卡具
CN218438287U (zh) 一种合金模板背楞加固组件
CN210577544U (zh) 一种组装式电缆桥架
CN217975548U (zh) 一种墙体加固装置
CN216405735U (zh) 一种钢结构的主次梁连接节点
CN215978446U (zh) 预制构件支撑工装
KR101181457B1 (ko) 프리캐스트 구조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