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96177U - 一种测温准的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温准的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96177U CN217696177U CN202221502328.XU CN202221502328U CN217696177U CN 217696177 U CN217696177 U CN 217696177U CN 202221502328 U CN202221502328 U CN 202221502328U CN 217696177 U CN217696177 U CN 2176961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temperature measuring
- inner container
- temperature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温准的烹饪器具,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包括:锅体和内胆,锅体包括保温罩和加热装置,内胆设在加热装置的上方,内胆包括压力内胆和空炸内胆;保温罩底部设有测温组件,测温组件偏离发热盘的中心设置;测温组件具有与压力内胆的底壁抵接,以测量压力内胆温度的第一状态,以及与空炸内胆之间具有间隙,以测量空气温度的第二状态。测温组件偏离发热盘的中心设置,这样测温组件就更加靠近加热气流的路径,能够更加准确地测量加热气流的温度状况,同时也能准确的测量压力内胆的温度状况,以便烹饪器具更加准确地监测并控制烹饪器具的烹饪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测温准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对于加热装置下置的空压一体机,一般在保温罩上安装测温组件,在发热盘的中心位置开设通孔,测温组件穿过通孔与内胆的底部接触,以便在使用压力煲功能时测量内胆的温度状态。但空气炸锅是靠热空气加热食物,需要对热气流进行测温,且热气流是从发热盘的外侧向上流向食物,若在空气炸锅功能时使用上述测温组件,就难以准确测量热气流的温度,有待于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测温准的烹饪器具,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测温组件不能同时满足不同的测温需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测温准的烹饪器具,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包括保温罩和安装在保温罩内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具有发热盘和风扇;
内胆,所述内胆设在加热装置的上方,所述内胆包括可相互替换设置的压力内胆和空炸内胆;
所述保温罩底部设有测温组件,测温组件偏离发热盘的中心设置;所述测温组件具有与所述压力内胆的底壁抵接,以测量压力内胆温度的第一状态,以及与所述空炸内胆之间具有间隙,以测量空气温度的第二状态。
当使用压力煲功能时,测温组件和压力内胆的底壁抵接,保证了压力煲功能测温的准确性,同时,当烹饪器具使用空气炸锅功能时,测温组件处于第二状态以测量空气温度,发热盘产生的热量随着空气流动从发热盘的侧端外围向上流动并进入空炸内胆,测温组件主要测量进入空炸内胆加热气流的温度,测温组件偏离发热盘的中心设置,这样测温组件就更加靠近加热气流的路径,能够更加准确地测量加热气流的温度状况,以便烹饪器具更加准确地监测并控制烹饪器具的烹饪状态。这样,测温组件就能满足压力煲功能和空气炸锅功能的不同测温需求。
优选的,所述发热盘的侧端沿具有上下贯穿所述发热盘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具有缺口,所述测温组件穿过所述缺口并凸出于所述发热盘。测温组件处于发热盘的边缘,更加靠近加热气流的流经路径,进一步提高测温准确性。此外,让位槽具有缺口,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圆孔,这样就减少让位槽占用发热盘的空间,减少发热盘开孔面积,从而提高发热盘和压力内胆的接触面积,提高发热盘对压力内胆的加热效率,也能够使得压力内胆的底部受热更加均匀,提高烹饪效果。
优选的,所述发热盘的中部区域设有回流通道,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回流通道的下方。测温组件偏离发热盘的中心设置,使得发热盘中部区域的下方能够有空间设置风扇,风扇采用离心风扇,风扇能够均匀地将发热盘产生的热量向四周扩散,使用空气炸锅功能时,便于对食物进行均匀受热。发热盘的中部区域没有测温组件的干扰,风扇的扇叶位置可以更加靠近发热盘,可以更加高效的利用发热盘产生的热量。
优选的,所述保温罩对应所述测温组件设置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具有支撑平面以支撑所述测温组件。支撑平面便于与测温组件稳定配合,避免保温罩底部的不规则形状出现对测温组件支撑不稳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保温罩的底壁和侧壁的衔接处设有过渡段,所述支撑部为由过渡段向保温罩外侧凸起的外凸台,所述支撑平面与保温罩的底壁平齐。这样测温组件安装时,可以避免过渡段的凹凸影响,保证测温组件稳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过渡段为向保温罩内凹陷的台阶结构。过渡段可以减少保温罩在过渡段位置与发热盘的间距,从而减小过渡段与发热盘之间的流道,可以增加加热气流经过该处的压力,提高流速,提高加热气流对食物的加热效果。过渡段还可以引导加热气流向上流动,减少加热气流流经路径的急转弯,减少加热起来反弹,保证加热气流以较高速度往上流动。此外,过渡段位置与发热盘的间距减小,也可以避免用户将手伸入到发热盘下方,避免用户被发热盘下方的结构割伤。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为位于所述保温罩底部并向保温罩内侧凸起的内凸台,所述支撑平面高于保温罩底壁。内凸台也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用于支撑测温组件的支撑平面,保证测温组件安装的稳定性,同时也能避免落到保温罩底部的油液从支撑平面上的孔位漏出。
优选的,所述测温组件包括测温单元和套设在所述测温单元上的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保温罩上,所述支架和所述测温单元之间或者所述保温罩和所述测温单元之间设有弹性件以使所述测温单元趋于向上移动。弹性件能够保证测温单元和压力内胆紧密接触的同时,压力内胆可以和发热盘接触。
优选的,所述保温罩上具有固定孔,所述支架的底部具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向下穿过所述固定孔的部位具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卡接在所述保温罩的底部;安装时,弯折部穿过固定孔,然后旋转支架就可以将弯折部卡接在保温罩的底部,拆装方便。
或者,所述支架的底部具有固定柱,所述保温罩的下方设有螺母和所述固定柱配合,以将所述支架锁紧在所述保温罩上。
优选的,所述空炸内胆的侧壁的下端部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部分落在所述测温组件上。这样使得测温组件的位置和加热气流的路径更加紧密,提高测温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测温准的烹饪器具,测温组件偏离发热盘的中心设置,这样测温组件就更加靠近加热气流的路径,能够更加准确地测量加热气流的温度状况,同时也能准确的测量压力内胆底壁的温度状况,以便烹饪器具更加准确地监测并控制烹饪器具的烹饪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测温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锅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3为测温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锅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发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测温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保温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保温罩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具有内凸台保温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100、保温罩;110、支撑平面;120、过渡段;130、外凸台;140、内凸台;150、固定孔;200、发热盘;210、让位槽;220、回流通道;300、压力内胆;400、空炸内胆;410、进风口;500、测温组件;510、测温单元;511、挡环;520、支架;521、翻边;522、弯折部;530、弹性件;600、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温准的烹饪器具,如图1-7所示,包括锅体和内胆,所述锅体包括保温罩100和安装在保温罩100内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具有发热盘200和风扇600;所述内胆设在加热装置的上方,所述内胆包括可相互替换设置的压力内胆300和空炸内胆400;所述保温罩100底部设有测温组件500,测温组件500偏离发热盘200的中心设置;所述测温组件500具有与所述压力内胆300的底壁抵接,以测量压力内胆300温度的第一状态,以及与所述空炸内胆400之间具有间隙,以测量空气温度的第二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压力煲功能和空气炸锅功能,两种功能共用安装在保温罩100内的加热装置。
空炸内胆400侧壁上具有支撑筋,支撑筋抵接在保温罩100的上端,这样就使得空炸内胆400的底部和发热盘200之间具有间隙。这样能够避免发热盘200对空炸内胆400的底部进行直接加热,避免空炸内胆400底部温度过高导致空炸内胆400底部的油脂温度过高产生油烟。间隙也使得空炸内胆400和发热盘200之间具有空间供测温组件500安装,可以避免测温组件500和空炸内胆400接触。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形成间隙,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可以在空炸内胆400上底部设置避让测温组件500的避让部。
如图3所示,当使用压力煲功能时,测温组件500处于第一状态,压力内胆300置于保温罩100内,测温组件500和压力内胆300的底壁抵接以测量压力内胆300的温度。
如图1-2所示,当使用空气炸锅功能时,测温组件500处于第二状态,空炸内胆400置于保温罩100内,测温组件500和空炸内胆400之间具有间隙,测温组件500测量空气温度。发热盘200产生的热量随着空气流动从发热盘200的侧端外围向上流动并进入空炸内胆400,空炸内胆400中设置炸篮,炸篮内放置食物,这样加热气流进入空炸内胆400后进一步进入炸篮,对炸篮中的食物进行加热烹饪。测温组件500主要测量进入空炸内胆400加热气流的温度,测温组件500偏离发热盘200的中心设置,这样测温组件500就更加靠近加热气流的路径,能够更加准确地测量加热气流的温度状况,以便烹饪器具更加准确地监测并控制烹饪器具的烹饪状态。
当使用压力煲功能时,测温组件500和压力内胆300的底壁抵接,保证了压力煲功能测温的准确性,同时,在使用空气炸锅功能时,测温组件500就更加靠近加热气流的路径,能够更加准确地测量加热气流的温度状况,使得测温组件500的安装能够满足压力煲功能和空气炸锅功能的不同测温需求。
如图2、4所示,所述发热盘200的侧端沿具有上下贯穿所述发热盘200的让位槽210,所述让位槽210具有缺口,所述测温组件500穿过所述缺口并凸出于所述发热盘200。测温组件500处于发热盘200的边缘,更加靠近加热气流的流经路径,进一步提高测温准确性。此外,让位槽210具有缺口,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圆孔,这样就减少让位槽210占用发热盘200的空间,减少发热盘200开孔面积,从而提高发热盘200和压力内胆300的接触面积,提高发热盘200对压力内胆300的加热效率,也能够使得压力内胆300的底部受热更加均匀,提高烹饪效果。此外,较多发热盘200实体结构,使得发热盘200能够承载更多的热量,让位槽210的设置可以减小测温组件500的安装对发热盘200发热能力的影响,更好地保证发热盘发200热效果。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让位槽210也可以采用偏离发热盘200中心的通孔替换。
如图3-4所示,所述发热盘200的中部区域设有回流通道220,所述风扇600设置在所述回流通道220的下方。测温组件500偏离发热盘200的中心设置,使得发热盘200中部区域的下方能够有空间设置风扇600,风扇600采用离心风扇600,风扇600能够均匀地将发热盘200产生的热量向四周扩散,使用空气炸锅功能时,便于对食物进行均匀受热。发热盘200产生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发热盘200下方被加热的空气再风扇600的作用下向周围扩散,然后沿着保温罩100的内壁向上流动并进入空炸内胆400中,加热气流进一步进入炸篮对炸篮中的食物进行加热,气流经过炸篮和空炸内胆400上的回流孔后,进一步从发热盘200的回流通道220回流到发热盘200下方,回流气流会将发热盘200上方的热空气和回流通道220内的热空气带入发热盘200下方,进一步循环流动对炸篮内的食物进行持续加热。
发热盘200的中部区域没有测温组件500的干扰,风扇600的扇叶位置可以更加靠近发热盘200,可以更加高效的利用发热盘200产生的热量。
如图2、6、7所示,所述保温罩100对应所述测温组件500设置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具有支撑平面110以支撑所述测温组件500。支撑平面110便于与测温组件500稳定配合,避免保温罩100底部的不规则形状出现对测温组件500支撑不稳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罩100的底壁和侧壁的衔接处设有过渡段120,所述支撑部为由过渡段120向保温罩100外侧凸起的外凸台130,所述支撑平面110与保温罩100的底壁平齐。这样测温组件500安装时,可以避免过渡段120的凹凸影响,保证测温组件500稳定安装。
如图6、7所示,所述过渡段120为向保温罩100内凹陷的台阶结构。过渡段120可以减少保温罩100在过渡段120位置与发热盘200的间距,从而减小过渡段120与发热盘200之间的流道,可以增加加热气流经过该处的压力,提高流速,提高加热气流对食物的加热效果。过渡段120还可以引导加热气流向上流动,减少加热气流流经路径的急转弯,减少加热起来反弹,保证加热气流以较高速度往上流动。此外,过渡段120位置与发热盘200的间距减小,也可以避免用户将手伸入到发热盘200下方,避免用户被发热盘200下方的结构割伤。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外凸台130也可以采用内凸台140替换。具体来说,所述支撑部为位于所述保温罩100底部并向保温罩100内侧凸起的内凸台140,所述支撑平面110高于保温罩100底壁。内凸台140也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用于支撑测温组件500的支撑平面110,保证测温组件500安装的稳定性。用于固定测温组件500的固定孔150位于支撑平面110上,内凸台140设置方式,可以抬高固定孔150以及支撑平面110上其他孔位的位置,避免落到保温罩100底部的油液从支撑平面110上的孔位漏出。
如图2、5所示,所述测温组件500包括测温单元510和套设在所述测温单元510上的支架520,所述支架520固定在所述保温罩100上,所述保温罩100和所述测温单元510之间设有弹性件530以使所述测温单元510趋于向上移动。弹性件530能够保证测温单元510和压力内胆300紧密接触的同时,压力内胆300可以和发热盘200接触。测温单元510为NTC热敏电阻器,测温单元510的侧壁上具有挡环511,弹性件530为弹簧,弹簧的上端抵接在挡环511上,其下端抵接在保温罩100的支撑平面110上。支架520呈筒状,支架520的上端具有向内侧翻折的翻边521,当测温组件500处于第一状态时,挡环511抵接在翻边521的下表面,翻边521能够阻止测温单元510进一步上移,测温单元510的上端向上伸出支架520。
使用压力煲功能时,如图3所示,在压力内胆300的作用下,弹性件530被压缩,测温单元510向下移动直到压力内胆300接触到发热盘200,此时测温组件500处于第一状态,取出压力内胆300后,测温单元510在弹性件530的向上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直到挡环511和翻边521抵接。使用空气炸锅功能时,如图1、2所示,空炸内胆400不会接触到测温单元510,挡环511和翻边521抵接,测温组件500处于第二状态。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弹性件530也可以安装在所述支架520和所述测温单元510之间,弹性件530可以是弹片,也能使得测温单元510趋于向上移动。
如图2、5、6、7所示,所述保温罩100上具有固定孔150,所述支架520的底部具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向下穿过所述固定孔150的部位具有弯折部522,所述弯折部522卡接在所述保温罩100的底部;安装时,弯折部522穿过固定孔150,然后旋转支架520就可以将弯折部522卡接在保温罩100的底部,拆装方便。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架520也可以采用螺母固定到保温罩100的底部,具体来说,所述支架520的底部具有固定柱,所述保温罩100的下方设有螺母和所述固定柱配合,以将所述支架520锁紧在所述保温罩100上。
如图1所示,所述空炸内胆400的侧壁的下端部设有进风口410,所述进风口41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部分落在所述测温组件500上。这样使得测温组件500的位置和加热气流的路径更加紧密,提高测温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虽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任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测温准的烹饪器具,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包括保温罩和安装在保温罩内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具有发热盘和风扇;
内胆,所述内胆设在加热装置的上方,所述内胆包括可相互替换设置的压力内胆和空炸内胆;
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罩底部设有测温组件,测温组件偏离发热盘的中心设置;所述测温组件具有与所述压力内胆的底壁抵接,以测量压力内胆温度的第一状态,以及与所述空炸内胆之间具有间隙,以测量空气温度的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准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的侧端沿具有上下贯穿所述发热盘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具有缺口,所述测温组件穿过所述缺口并凸出于所述发热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温准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的中部区域设有回流通道,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回流通道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准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罩对应所述测温组件设置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具有支撑平面以支撑所述测温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温准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罩的底壁和侧壁的衔接处设有过渡段,所述支撑部为由过渡段向保温罩外侧凸起的外凸台,所述支撑平面与保温罩的底壁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温准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为向保温罩内凹陷的台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温准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位于所述保温罩底部并向保温罩内侧凸起的内凸台,所述支撑平面高于保温罩底壁。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测温准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组件包括测温单元和套设在所述测温单元上的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保温罩上,所述支架和所述测温单元之间或者所述保温罩和所述测温单元之间设有弹性件以使所述测温单元趋于向上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温准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罩上具有固定孔,所述支架的底部具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向下穿过所述固定孔的部位具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卡接在所述保温罩的底部;
或者,所述支架的底部具有固定柱,所述保温罩的下方设有螺母和所述固定柱配合,以将所述支架锁紧在所述保温罩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测温准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炸内胆的侧壁的下端部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部分落在所述测温组件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02328.XU CN217696177U (zh) | 2022-06-16 | 2022-06-16 | 一种测温准的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02328.XU CN217696177U (zh) | 2022-06-16 | 2022-06-16 | 一种测温准的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96177U true CN217696177U (zh) | 2022-11-01 |
Family
ID=83801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502328.XU Active CN217696177U (zh) | 2022-06-16 | 2022-06-16 | 一种测温准的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96177U (zh) |
-
2022
- 2022-06-16 CN CN202221502328.XU patent/CN21769617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772499A (zh) | 一种具有上下加热系统的空气炸锅 | |
CN217696177U (zh) | 一种测温准的烹饪器具 | |
CN215383346U (zh) | 一种烹饪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14284571U (zh) | 一种通风接油的炸篮结构 | |
CN214128235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215424221U (zh) | 改进通风结构的多功能空气烹饪装置 | |
CN218128069U (zh) | 烹饪设备 | |
CN217696150U (zh) |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 | |
CN218279382U (zh) | 空气炸锅 | |
CN214128066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217696204U (zh) | 一种烹饪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 |
CN213850056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220937758U (zh) | 一种优化测温的空气炸锅 | |
CN214128063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221903312U (zh) | 发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14128064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217185766U (zh) | 一种用于煎烤的多功能食品加工机 | |
CN111374567A (zh) | 烘烤器具 | |
CN216020439U (zh) | 一种便于玻璃内胆和发热盘接触的烹饪器具 | |
CN212591595U (zh) | 一种多功能的早餐机 | |
CN215383344U (zh) | 一种防烫热风烹饪器具 | |
CN220024782U (zh) | 一种发热盘测温结构以及具有其的烹饪器 | |
CN214341655U (zh) | 一种固定于内盖上的蒸汽阀及烹饪器具 | |
CN214128210U (zh) | 一种固定于内盖上的蒸汽阀及烹饪器具 | |
CN218246910U (zh) |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