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96009U - 一种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96009U
CN217696009U CN202221666128.8U CN202221666128U CN217696009U CN 217696009 U CN217696009 U CN 217696009U CN 202221666128 U CN202221666128 U CN 202221666128U CN 217696009 U CN217696009 U CN 217696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double
pan
layer
saucep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6612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兆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Zhaofeng Sto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Zhaofeng Sto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Zhaofeng Sto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Zhaofeng Sto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6612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960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96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960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属于锅具的技术领域。一种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包括锅体和辅助支架;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锅体设置为包括内层锅和外层锅的双层锅体,且内层锅上开设有沥水孔,内层锅的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支撑块,同时,辅助支架的中部放置于外层锅的口沿上且一端延伸至外层锅口沿处的提耳的下方,使得食物可放置于内层锅内并与内层锅一起放入外层锅内煮熟,再将内层锅在外层锅内提升,使得两支撑块能分别放置于外层锅口沿和辅助支架的另一端上,不仅实现了对食物的一次性完全捞起,并在锅内沥水,使用更方便,效率更高,并且无需借助打捞工具和沥水容器,无需另外寻找干净卫生的地方来沥水,使用限制更小,适应性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现有的煮锅通常只有一层,包括单层的锅体和锅盖,功能单一,使用时,锅体内放置食物等,并盖上锅盖,将食物煮熟。但是,食物的烹饪方式较多,包括先将食物煮熟,再将食物从锅中捞起后沥干多余水分的烹饪方式。而对于上述烹饪方式而言,通常需要另外准备沥水容器和打捞工具,先通过打捞工具将煮好的食物从煮锅内捞起,然后将捞起的食物放入至沥水容器内,沥干多余的水分,虽然能满足上述烹饪需求,但是需要借助多种工具,存在使用不便问题,另外,沥水容器需要另外寻找干净卫生的地方放置以确保食物安全,对于卫生环境较为复杂的户外而言,难以找到干净卫生的地方来放置沥水容器,使用限制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以设置包括内层锅和外层锅的双层煮锅,内层锅上带有若干沥水孔,且内层锅的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突出的支撑块,另外,还设置有一个辅助支架,使得在需要煮食物时,食物可放置于内层锅内并随同内层锅完全置于内层锅内,而在需要食物捞起沥干时,仅需将内层锅在外层锅内提升,并将辅助支架的一端延伸至外层锅的提耳的下方,同时,使得内层锅上的两支撑块分别放置于内层锅的口沿和辅助支架的另一端上,使得内层锅能悬置于外层锅内,从而实现沥水操作,简化了打捞步骤,提高了打捞效率,同时,无需另外使用沥水容器,且沥水过程在锅内进行,更加干净卫生,使用更方便,避免需要另外寻找干净卫生的地方来沥水的问题,满足户外使用需求,使用限制更小。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
锅体,锅体为双层锅体,锅体包括内层锅和外层锅,内层锅设置于外层锅内且两者呈分体布置,内层锅的锅底和锅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沥水孔,同时,内层锅的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外突的支撑块,且在内层锅放置于外层锅内时,两支撑块均与外层锅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并且,外层锅的口沿处的外壁上设置有提耳;
辅助支架,辅助支架的两端分别为支撑端和配合端,且在内层锅提升预定高度后,一支撑块放置于外层锅的口沿上,辅助支架的中部放置于外层锅的口沿上且位于提耳处,同时,辅助支架的配合端延伸至提耳的下方,辅助支架的支撑端延伸至外层锅内,并且,另一支撑块放置于支撑端上。
上述的一种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其中,辅助支架的配合端为一挂钩。
上述的一种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其中,辅助支架为一条状的棒体多次弯折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上述的一种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其中,与辅助支架的配合端对应的提耳上开设有卡槽,辅助支架的配合端伸入至卡槽内。
上述的一种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其中,提耳设置有两个,两个提耳在外层锅上呈对称布置,并且,至少一提耳上设置有卡槽。
上述的一种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其中,还包括锅盖,锅盖包括盖体和把手,盖体盖于外层锅的口沿上,把手安装于盖体上。
上述的一种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其中,内层锅的口沿处设置有提手,提手转动安装于的内层锅的侧壁上。
上述的一种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其中,支撑块为条形结构,支撑块在水平面内沿内层锅的外壁布置,辅助支架的支撑端同样设置于水平面内,且辅助支架的中部放置于外层锅的口沿上时,辅助支架与外层锅的口沿之间至少具有两间隔布置的接触点,支撑端与支撑块之间至少具有两间隔布置的接触点。
上述的一种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其中,支撑块包括安装部和放置部,安装部固定安装于内层锅的外侧壁上,放置部设置于水平面内,且放置部的一侧与安装部的下端或上端固定连接,安装部和放置部为一体式折弯成型结构。
上述的一种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其中,支撑块的安装部与内层锅的外侧壁为焊接连接或铆压连接或螺纹紧固件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上述的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通过设置包括内层锅和外层锅的双层锅体,且内层锅上开设有沥水孔并于其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支撑块,另外,设置有辅助支架,食物可放入内层锅内后置于外层锅内煮熟,且可将内层锅在外层锅内提升,使得一支撑块放置于外层锅的口沿上,辅助支架的中部放置于外层锅的口沿上,辅助支架的一端延伸至外层锅的提耳下方,另一支撑块放置于辅助支架的另一端上,从而将内层锅悬置于外层锅内,不仅能一次性将食物全部捞起,还能实现沥水,使用更方便,并且,无需另外使用沥水容器,且沥水过程在锅内进行,确保了食物的干净卫生,避免需要另外寻找干净卫生的地方来沥水的问题,使用限制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辅助支架的结构图。
附图中:1、锅体;11、内层锅;12、外层锅;111、沥水孔;112、支撑块;113、提手;121、提耳;1121、安装部;1122、放置部;1211、卡槽;2、辅助支架;21、支撑端;22、配合端;3、锅盖;31、盖体;3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包括:锅体1和辅助支架2。
具体的,锅体1为双层锅体1,此时,锅体1分为内层锅11和外层锅12,内层锅11设置于外层锅12内,并且,内层锅11和外层锅12呈分体布置,使得内层锅11可在外层锅12内自动移动。同时,内层锅11的锅底和锅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沥水孔111,使得内层锅11内残留的水等能通过沥水孔111排出,满足沥水需求。另外,于内层锅11的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外突的支撑块112,优选的,支撑块112位于内层锅11的中部或下部,为后续提升内层锅在外层锅内的位置而使得内层锅11的底部处于外层锅内汤水的液面的上方,从而满足沥水需求。并且,在内层锅11放置于外层锅12内时,即在内层锅11设置有两支撑块112的部位处于外层锅12内时,内层锅11上的两支撑块112均与外层锅1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保证了支撑块112和外层锅12的内壁之间的活动间隙,防止支撑块112被卡住而导致内层锅11无法在外层锅12内移动的问题。并且,外层锅12的口沿处的外壁上设置有提耳121,通过提耳121方便了使用者取放外层锅12,使用更方便,另外,也为后续配合辅助支架2对内层锅11上的支撑块112提供支撑提供了条件。
具体的,辅助支架2具有一定长度,能满足填充内层锅11和外层锅12之间的间隙。此时,辅助支架2的两端分别为支撑端21和配合端22,并且,当内层锅11在外层锅12内提升预定高度后,且需要辅助支架2进行配合使用时,内层锅11上的其中一支撑块112放置于外层锅12的口沿上,实现对内层锅11一侧的支撑,同时,将辅助支架2的中部放置于外层锅12的口沿上且位于提耳121处,使得辅助支架2对应提耳121,为后续提耳121限制住辅助支架2而对内层锅11的另一支撑块112进行支撑提供了条件。同时,在辅助支架2的中部放置于外层锅12的口沿上时,辅助支架2的配合端22延伸至提耳121的下方,而辅助支架2的支撑端21延伸至外层锅12内,并且,内层锅11上的另一支撑块112放置于支撑端21上,即辅助支架2形成支臂,内层锅11的两支撑块112分别通过外层锅12口沿和辅助支架2进行支撑,实现将内层锅11悬置于外层锅12内,满足在锅内沥水的使用需求,操作方便,确保了食物的干净卫生,也避免了需要另外寻找干净卫生的地方来沥水的问题。值得指出的是,在需要煮食物时,先将食物放入至内层锅11内,然后食物和内层锅11一并放入至外层锅12内,待食物煮熟后,使用者将内层锅11提升一定高度,并将辅助支架2放置于外层锅12的口沿上并通过提耳121限制住,再将内层锅11上的两支撑块112分别放置于外层锅12的口沿和辅助支架2上,从而实现对食物的捞起和沥水,此过程实现了对食物的一次性完全打捞,使用方便,效率高,并且,无需另外借助工具,内层锅11既能作为打捞工具,又能作为沥水容器,进一步提高了使用便捷性,且整个沥水过程均在锅内进行,无需另外寻找干净卫生的地方来沥水,确保了食物的干净卫生,减小了使用限制,适用于户外等使用环境苛刻的场合。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辅助支架的结构图。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辅助支架2的配合端22为一挂钩,且在辅助支架2的中部放置于外层锅12的口沿上时,挂钩的开口朝上,使得辅助支架2的配合端22延伸至提耳121的下方时,辅助支架2能通过挂钩钩住提耳121,可有效防止辅助支架2的配合端22从提耳121的下方滑脱而导致配合失效的问题,安全性更高,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辅助支架2为一条状的棒体经过多次弯折成型后形成的一体式结构,既方便了加工,同时也使得辅助支架2本身即为一整体结构,结构强度更高,同时,相较于的板状结构而言,原材料更省,成本更低,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由于辅助支架2需要与提耳121配合,并且,为了防止辅助支架2的配合端22在与提耳121配合时出现滑动的问题,将与辅助支架2的配合端22对应的提耳121上开设有内凹的卡槽1211,同时,在辅助支架2配合提耳121使用时,辅助支架2的配合端22伸入至卡槽1211内,能有效限制辅助支架2的配合端22在提耳121上发生倾斜偏移而造成辅助支架2对支撑块112的支撑失效的问题,安全保障性更高。
更加具体的,外层锅12上的提耳121设置有两个,此时,两个提耳121在外层锅12上呈对称布置,使得提耳121能均匀分布于外层锅12上,方便了外层锅12的取放。并且,两提耳121中至少有一提耳121上设置有卡槽1211,即至少有一个提耳121能保证了与辅助支架2的配合端22之间的配合更稳定,满足使用需求。
更加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内层锅11高度的双层煮锅还包括锅盖3,即通过锅盖3盖住锅体1的口沿,防止锅内的水分和热量等过度散失的问题。此时,锅盖3包括盖体31和把手32,盖体31为片状结构,且盖体31的形状与外层锅12的口沿的形状一致,将盖体31盖于外层锅12的口沿上,并将把手32通过螺纹紧固件或铆压件安装于盖体31上,使得使用者可通过把手32取放盖体31,方便了锅盖3的使用。
更加具体的,于内层锅11的口沿处还设置有提手113,此时,提手113转动安装于的内层锅11的侧壁上,使得使用者可通过提手113来提升内层锅11,使用更方便,同时也使得提手113在内层锅11的口沿处的状态可调节,即提手113能倾倒或竖直立起,避免了在内层锅11放置于外层锅12内后,提手113突出于外层锅12外而导致锅盖3无法盖住的问题,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内层锅11上的支撑块112为条形结构,即支撑块112具有一定长度。此时,支撑块112在水平面内沿内层锅11的外壁布置,使得支撑块112能贴合于内层锅11的外壁,增大了支撑块112和内层锅11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支撑块112和内层锅11的连接稳定性。另外,辅助支架2的支撑端21同样设置于水平面内,且辅助支架2的中部放置于外层锅12的口沿上时,辅助支架2与外层锅12的口沿之间至少具有两间隔布置的接触点,使得辅助支架2和外层锅12的口沿的接触部位具有一定宽度,防止了辅助支架2在外层锅12的口沿上出现翻转的问题。同样的,支撑端21与支撑块112之间至少具有两间隔布置的接触点,使得支撑端21和支撑块112接触的部位具有一定宽度,有效防止了支撑块112放置于支撑端21上后出现翻转的问题,安全保障性更高。
更加具体的,内层锅11上的每一支撑块112均包括安装部1121和放置部1122,此时,安装部1121固定安装于内层锅11的外侧壁上,即通过安装部1121实现了支撑块112在内层锅11上的安装。同时,将放置部1122设置于水平面内,并且,放置部1122的一侧与安装部1121的下端或上端固定连接,通过放置部1122后续与外层锅12的口沿或辅助支架2进行配合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使得内层锅11能维持水平状态,防止内层锅11出现倾倒的问题。并且,安装部1121和放置部1122为一体式折弯成型结构,不仅加工方便,而且也保证了安装部1121和放置部1122之间连接处的结构强度,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在将支撑块112安装于内层锅11上时,支撑块112的安装部1121与内层锅11的外侧壁为焊接连接,或者安装部1121与内层锅11的外侧壁为铆压连接,又或者安装部1121与内层锅11的外侧壁为螺纹紧固件连接,安装连接更多样,均能达到稳定连接的使用需求,结构设计更合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包括锅体1和辅助支架2;通过将锅体1设置为包括内层锅11和外层锅12的双层锅体1,且内层锅11上开设有沥水孔111,内层锅11的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支撑块112,同时,辅助支架2的中部放置于外层锅12的口沿上且一端延伸至外层锅12口沿处的提耳121的下方,使得食物可放置于内层锅11内并与内层锅11一起放入外层锅12内煮熟,再将内层锅11在外层锅12内提升,使得两支撑块112能分别放置于外层锅12口沿和辅助支架2的另一端上,实现食物的一次性完全捞起,并在锅内沥水,使用更方便,效率更高,且无需借助打捞工具和沥水容器,无需另外寻找干净卫生的地方来沥水,使用限制更小,适应性更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为双层锅体,所述锅体包括内层锅和外层锅,所述内层锅设置于所述外层锅内且两者呈分体布置,所述内层锅的锅底和锅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沥水孔,同时,所述内层锅的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外突的支撑块,且在所述内层锅放置于所述外层锅内时,两所述支撑块均与所述外层锅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并且,所述外层锅的口沿处的外壁上设置有提耳;
辅助支架,所述辅助支架的两端分别为支撑端和配合端,且在所述内层锅提升预定高度后,一所述支撑块放置于所述外层锅的口沿上,所述辅助支架的中部放置于所述外层锅的口沿上且位于所述提耳处,同时,所述辅助支架的所述配合端延伸至所述提耳的下方,所述辅助支架的所述支撑端延伸至所述外层锅内,并且,另一所述支撑块放置于所述支撑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架的所述配合端为一挂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架为一条状的棒体多次弯折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辅助支架的所述配合端对应的所述提耳上开设有卡槽,所述辅助支架的所述配合端伸入至所述卡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提耳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提耳在所述外层锅上呈对称布置,并且,至少一所述提耳上设置有所述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锅盖,所述锅盖包括盖体和把手,所述盖体盖于所述外层锅的口沿上,所述把手安装于所述盖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锅的口沿处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转动安装于的所述内层锅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为条形结构,所述支撑块在水平面内沿所述内层锅的外壁布置,所述辅助支架的所述支撑端同样设置于水平面内,且所述辅助支架的中部放置于所述外层锅的口沿上时,所述辅助支架与所述外层锅的口沿之间至少具有两间隔布置的接触点,所述支撑端与所述支撑块之间至少具有两间隔布置的接触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包括安装部和放置部,所述安装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内层锅的外侧壁上,所述放置部设置于水平面内,且所述放置部的一侧与所述安装部的下端或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放置部为一体式折弯成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的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内层锅的外侧壁为焊接连接或铆压连接或螺纹紧固件连接。
CN202221666128.8U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 Active CN217696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6128.8U CN217696009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6128.8U CN217696009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96009U true CN217696009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74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66128.8U Active CN217696009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960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696009U (zh) 一种可锅内沥水的双层煮锅
CN217696059U (zh) 一种带沥水功能的煮锅
CN201303846Y (zh) 一种接水盒内置的电压力锅
CN211533965U (zh) 烹饪器具
CN213787006U (zh) 一种电热多功能油炸锅
CN213371340U (zh) 一种能竖立放置的锅
CN213605790U (zh) 油汤分离器具及炖盅
CN206700028U (zh) 可立锅盖
CN209284982U (zh) 一种多功能蒸锅
CN207012064U (zh) 防油溅炒锅及其围挡
CN201097992Y (zh) 熬粥防溢锅筛
CN215820570U (zh) 一种烹饪锅具
CN211093530U (zh) 具有凸点的煎盘
CN209733628U (zh) 一种煎锅
CN2848073Y (zh) 壁挂式炒锅挂架
CN213786794U (zh) 锅具组件
CN213664876U (zh) 一种玻璃盖
CN213786826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锅
CN209951078U (zh) 一种可倒置锅盖的锅具
CN221012857U (zh) 一种组合厨具
CN211609260U (zh) 带有米汤收集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03524437U (zh) 一种带手柄的炒锅
CN214856095U (zh) 锅具
CN215738227U (zh) 一种菜盘架
CN219895354U (zh) 一种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