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91884U - 电连接插头、电连接装置和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插头、电连接装置和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91884U
CN217691884U CN202221059775.2U CN202221059775U CN217691884U CN 217691884 U CN217691884 U CN 217691884U CN 202221059775 U CN202221059775 U CN 202221059775U CN 217691884 U CN217691884 U CN 217691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cable
electrical connection
electric connection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5977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平
黄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5977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91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91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91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插头、电连接装置和电动汽车,所述电连接插头设置在电动汽车上并用于插接在车端电连接器的电连接插座上,所述电连接插头包括壳体、插接头和电缆插接口,所述插接头和所述电缆插接口设于所述壳体两端,所述插接头用于与电缆连接并插接于所述电连接插座,所述电缆插接口用于供所述电缆插接,所述电缆插接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插接头的插接方向一致。电缆无需在电连接插头外部转弯调整方向,即可实现后驱式电动汽车的电缆与车端电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同时通过电连接插头和电连接插座对电缆固定连接,能够防止电缆晃动,有效避免了发生电连接松动现象,大大提高了电连接装置的稳定可靠性。

Description

电连接插头、电连接装置和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插头、电连接装置和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一般采用可换式的电池包,电池包可以随时取下,以进行更换或充电,在更换或充电完毕后,再安装到车体上。现有可换式结构的电动汽车中,电动汽车上的电缆通过插头插接在车端电连接器的插座上,在车体的车身支架上设置相应的安装位,电池包放入安装位后通过电池端电连接器与车体上的车端电连接器连接,再利用锁定装置进行固定。在该过程中,电池包上的电池端电连接器的电极需要与车端电连接器上的电极接触,以保证电力输出。
目前,车端电连接器的安装位置相对固定,车端电连接器一般安装在电动汽车的前端,对于电动汽车采用前驱的驱动方式,电缆可以通过插头直接插入至车端电连接器的插座上,但是对于电动汽车采用后驱的驱动方式,则电缆需要弯折180度方向才能将插头插接在电动汽车前端的车端电连接器的插座上,电缆转弯半径大,易导致电连接松动,相应地连接在车端电连接器上的电缆在弯折部位以及连接点受电缆拉力较大,易造成电连接松动,甚至造成电连接失效或烧毁等异常,容易影响电连接稳定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缆转弯半径大,易造成电连接松动,甚至造成电连接失效或烧毁等异常,容易影响电连接稳定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的缺陷,提供一种电连接插头、电连接装置和电动汽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电连接插头,其设置在电动汽车上并用于插接在车端电连接器的电连接插座上,所述电连接插头包括壳体、插接头和电缆插接口,所述插接头和所述电缆插接口设于所述壳体两端,所述插接头用于与电缆连接并插接于所述电连接插座,所述电缆插接口用于供所述电缆插接,所述电缆插接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插接头的插接方向一致。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电缆插接口的开口方向与插接头的插接方向一致,壳体的一端通过电缆插接口与电缆相连接,壳体的另一端的插接头与车端电连接器的电连接插座相插接,通过壳体、插接头和电缆插接口实现电连接插座与电缆之间电连接,电缆无需在电连接插头外部转弯调整方向,即可实现后驱式电动汽车的电缆与车端电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同时通过电连接插头和电连接插座对电缆固定连接,防止电缆晃动,有效避免了发生电连接松动现象,大大提高了电连接装置的稳定可靠性,延长电连接装置的使用寿命。
较佳地,所述插接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供所述电连接插座插入连接。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壳体具有防护作用,有效避免插接头与电连接插座之间的电连接点暴露在外,连接稳定可靠,大大提高了电连接装置的安全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壳体包括插头安装部和电缆安装部,所述插头安装部和所述电缆安装部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插头安装部和所述电缆安装部内分别设置有插头腔和电缆腔,所述电缆插接口设于所述电缆安装部的端部并与所述电缆腔连通,所述插接头设置于所述插头腔内,所述电缆插设于所述电缆腔内。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将插接头设置于插头腔内,电连接插座将伸入至壳体内并与插接头相互插接,有效避免插接头与电连接插座之间的电连接点暴露在外;将电缆插设于电缆腔内,有效避免插接头与电缆之间的电连接点暴露在外,连接稳定可靠,大大提高了电连接装置的安全稳定性。同时,通过插头安装部和电缆安装部的延伸方向一致,电缆插设于电缆腔的插设方向与电连接插座插接于插接头的插接方向相同,电缆无需在电连接插头的外部转弯调整转向,安装连接非常方便,有效避免了发生电连接松动现象,电连接稳定可靠。
较佳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插头安装部和所述电缆安装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内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电缆腔和所述插头腔。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通道将便于实现插接头与电缆之间电连接,从而实现连接方向的180度方向的改变,电缆无需在电连接插头外部转弯调整方向,有效解决电动汽车后驱电连接稳定性差的问题;同时,壳体整体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
较佳地,所述插头安装部具有第一密封圈,用于与所述电连接插座之间密封连接;
和/或,所述电缆安装部具有第二密封圈,用于与所述电缆之间密封连接。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分别实现壳体与电连接插座、电缆插接口之间的密封,同时,实现壳体与电连接插座、电缆插接口浮动式电连接,进一步保证电连接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插头安装部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电连接插座相连接的第一安装耳;
和/或,所述电缆安装部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电动汽车相连接的第二安装耳。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壳体通过第一安装耳与电连接插座相连接,加强了壳体与电连接插座之间的连接强度,有效避免了插接头与电连接插座之间发生脱离现象,提高了电连接插头与电连接插座电连接的安全稳定性。
另外,壳体通过第二安装耳与电动汽车相连接,从而对电连接插头实现固定,有效避免了电连接插头产生偏移错位现象,提高了电连接装置的稳定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电缆安装部的端部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的一端套接于所述电缆安装部,所述端盖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电缆以实现所述电缆固定于所述电缆插接口。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电缆与电缆插接口之间连接稳定可靠,且安装连接方便。
较佳地,所述电连接插头包括盖板,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车端电连接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口,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壳体并完全遮盖于所述第一安装口。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第一安装口实现电连接插头安装连接非常方便。同时,通过盖板对第一安装口进行遮盖,实现对电连接插头内部结构的遮盖防护,提高电连接装置的稳定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电连接插头包括绝缘套,所述绝缘套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绝缘套包覆于所述插接头与至少部分所述电缆。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绝缘套对插接头、电连接插座与电缆起到防护作用,对电连接插头、电连接插座和电缆具有良好的绝缘、密封效果,可有效解决电连接不稳定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电连接装置的安全性。
较佳地,所述绝缘套包括套本体和绝缘片,所述套本体套设于所述插接头与至少部分所述电缆,所述套本体中朝向所述第一安装口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口,所述绝缘片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口设置所述壳体内并完全遮盖于所述第二安装口。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实现电连接插头安装连接非常方便。同时,通过绝缘片对第二安装口进行遮盖,实现对插接头与至少部分电缆的绝缘防护,大大提高了电连接装置的安全性。
较佳地,所述套本体套设于所述插接头的一端具有套设部和收口部,所述插接头位于所述套设部内,所述收口部连接于所述套设部的端部。
较佳地,所述收口部的内径小于所述套设部的内径,所述收口部抵靠所述插接头以将所述插接头限位于所述套设部内,所述电连接插座穿过所述收口部并插接于所述插接头。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套设部与收口部之间内径的变化,收口部将插接头限位于套设部内,有效避免插接头发生偏移错位现象,在插接头与电连接插座插接的过程中,收口部用于引导电连接插座进入套设部内,进一步提高了插接头与电缆、电连接插座电连接的稳定性。同时,绝缘套始终与插接头进行绝缘防护作用,大大提高了电连接装置的安全性。
较佳地,所述套本体套设于所述插接头的一端具有插针,所述插针设置于所述套设部的外表面并用于与所述电连接插座的插孔插接。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插针达到高压互锁作用,避免带电插拔,防止烧毁以及防止人为误操作引发的安全事故,安全性高。
较佳地,所述收口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套设部的外径,所述套设部与所述收口部之间设有若干个导向限位部,所述导向限位部自所述收口部的外表面起沿倾斜方向延伸至所述套设部。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导向限位部具有导向作用,将引导电连接插座的连接孔套设在套设部上,从而实现插接头与电连接插座相互精准插接;同时,导向限位部具有加强作用,有效加强了收口部与套设部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电连接装置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电连接插头还包括柔性导电件,所述柔性导电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用于连接所述插接头与所述电缆。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电连接插头通过柔性导电件与电缆和电连接插座电连接,实现电缆无需转弯调整方向;同时,柔性导电件自身能够产生形变,通过柔性导电件使得与电缆、电连接插座之间实现浮动电连接,有效避免电连接失效,大大增强电连接装置在电连接时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较佳地,所述柔性导电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柔性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插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电缆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相连接。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柔性部具有良好的柔性来实现柔性导电件的弯折形变;通过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分别与插接头和电缆相连接,实现连接稳定可靠。
较佳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插接头相互压接、铆接或者螺栓连接;
和/或,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电缆相互压接、铆接或者螺栓连接。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从而可以根据空间、成本等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较佳地,所述柔性部由柔性导电材料制成。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柔性导电件在使用时,柔性部可拉长或压缩以及径向扭转,可适应柔性导电件与插接头和电缆连接之间轴向、径向等各个角度的相对位移变化,避免因相对位移的变化而导致柔性导电件电连接性能变差,大大提高了电连接装置电连接的稳定性。
一种电连接装置,其包括电连接插座以及如上所述的电连接插头。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电缆插接口的开口方向与插接头的插接方向一致,通过壳体、插接头和电缆插接口实现车端电连接器的电连接插座与电缆之间电连接,电缆无需在电连接插头外部转弯调整方向,即可实现后驱式电动汽车的电缆与车端电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同时通过电连接插头和电连接插座对电缆固定连接,防止电缆晃动,有效避免了发生电连接松动现象,大大提高了电连接装置的稳定可靠性,延长电连接装置的使用寿命。
较佳地,所述电连接插座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电连接插头相连接的安装孔。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电连接插头与电连接插座通过安装孔相连接,加强了电连接插头与电连接插座之间的连接强度,有效避免了电连接插头与电连接插座之间发生脱离现象,提高了电连接插头与电连接插座电连接的安全稳定性。
一种电动汽车,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电连接装置。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电缆插接口的开口方向与插接头的插接方向一致,通过壳体、插接头和电缆插接口实现车端电连接器的电连接插座与电缆之间电连接,电缆无需在电连接插头外部转弯调整方向,即可实现后驱式电动汽车的电缆与车端电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同时通过电连接插头和电连接插座对电缆固定连接,防止电缆晃动,有效避免了发生电连接松动现象,大大提高了电连接装置的稳定可靠性,延长电连接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插头、电连接装置和电动汽车,壳体的一端的电缆插接口与电缆相连接,壳体的另一端的插接头与车端电连接器的电连接插座相插接,电缆插接口的开口方向与插接头的插接方向一致,通过壳体、插接头和电缆插接口实现电连接插座与电缆之间电连接,且电缆无需在电连接插头外部转弯调整方向,即可实现后驱式电动汽车的电缆与车端电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同时通过电连接插头和电连接插座对电缆固定连接,防止电缆晃动,有效避免了发生电连接松动现象,大大提高了电连接装置的稳定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本体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绝缘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壳体 1
插头安装部 11
插头腔 111
第一密封圈 112
第一安装耳 113
电缆安装部 12
电缆腔 121
第二密封圈 122
第二安装耳 123
卡扣凸点 124
第一连接部 13
通道 131
第一加强筋 132
第二加强筋 14
第一安装口 15
插接头 2
电缆插接口 3
柔性导电件 4
第二连接部 41
柔性部 42
第三连接部 43
盖板 5
第三密封圈 51
绝缘套 6
套本体 61
第二安装口 611
套设部 612
收口部 613
插针 614
导向限位部 615
第一导向部 616
第二导向部 617
端部 618
中间部 619
绝缘片 62
台阶部 621
压紧部 622
避让槽 623
加强条筋 624
屏蔽环 7
端盖 8
卡扣部 81
套接部8 2
电连接插头 10
电连接插座 20
安装孔 201
电缆 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包括电连接装置。如图1至图9所示,电连接装置包括电连接插座20以及电连接插头10。电连接插头10设置在电动汽车上,电连接插座20设置在电动汽车的车端电连接器上,该电连接插头10用于插接在电连接插座20上,从而实现电连接插座20与电连接插头10之间电连接。具体的,电连接插头10为高压插头,用于两高压组件之间的电连接,其中一高压组件为车端电连接器,另一高压组件为电动汽车的发电机等用电设备。车端电连接器包括高压极柱,高压极柱通过电连接插座20与电连接插头10电连接。
如图2、图3和图6所示,电连接插头10包括壳体1、插接头2和电缆插接口3,插接头2和电缆插接口3设于壳体1两端,插接头2用于与电缆30连接并插接于电连接插座20,电缆插接口3用于供电缆30插接,电缆插接口3的开口方向与插接头2的插接方向一致。其中,电缆插接口3的开口方向为电缆插接口3朝向电缆30并沿靠近电缆30的方向,插接头2的插接方向为插接头2插接至电连接插座20时并沿靠近电连接插座20的方向。
具体地,壳体1的整体呈C型弯折结构,插接头2和电缆插接口3设于壳体1两端,通过电缆插接口3的开口方向与插接头2的插接方向一致,电缆30的一端插接于电缆插接口3并与插接头2电连接,电缆30的另一端自电缆插接口3向外延伸并且其延伸方向与插接头2的插接方向一致,电缆30的另一端可延伸至电动汽车的后端,并与电动汽车后端的发电机等用电设备连接。插接头2沿着插接方向移动以实现插接头2插接于电连接插座20内,实现电连接插头10与电缆30、电连接插座20之间电连接,且电缆30无需在电连接插头10外部转弯调整方向,即可实现后驱式电动汽车的电缆与车端电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同时通过电连接插头10和电连接插座20对电缆30固定连接,防止电缆30晃动,有效避免了发生电连接松动现象,大大提高了电连接装置的稳定可靠性,延长电连接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插接头2设置于壳体1内,用于供电连接插座20插入连接。电连接插座20将伸入至壳体1内并与插接头2相互插接,通过壳体1具有防护作用,有效避免插接头2与电连接插座20之间的电连接点暴露在外,连接稳定可靠,大大提高了电连接装置的安全稳定性。
如图3所示,壳体1包括插头安装部11和电缆安装部12,插头安装部11和电缆安装部12的延伸方向一致,插头安装部11和电缆安装部12内分别设置有插头腔111和电缆腔121,电缆插接口3设于电缆安装部12的端部并与电缆腔121连通,插接头2设置于插头腔111内,电缆30穿过电缆插接口3插设于电缆腔121内。将插接头2设置于插头腔111内,电连接插座20将伸入至壳体1内并与插接头2相互插接,有效避免插接头2与电连接插座20之间的电连接点暴露在外;将电缆30插设于电缆腔121内,有效避免插接头2与电缆30之间的电连接点暴露在外,连接稳定可靠,大大提高了电连接装置的安全稳定性。同时,通过插头安装部11和电缆安装部12的延伸方向一致,使得插头安装部11和电缆安装部12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电缆30插设于电缆腔121的插设方向与电连接插座20插接于插接头2的插接方向相同,电缆30无需在电连接插头10的外部转弯调整转向,即可实现后驱式电动汽车的电缆与车端电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安装连接非常方便,有效避免了发生电连接松动现象,电连接稳定可靠。
如图3和图5所示,壳体1包括第一连接部13,第一连接部13连接插头安装部11和电缆安装部12,第一连接部13内设置有通道131,通道131连通电缆腔121和插头腔111,通过通道131将便于实现插接头2与电缆30之间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的两端分别平行设置的插头安装部11和电缆安装部12,第一连接部13的延伸方向均与插头安装部11和电缆安装部12相垂直,使得壳体1的整体截面形状呈C型,从而实现插接头2和电缆30之间连接方向的180度方向的改变,电缆30无需在电连接插头10的外部转弯调整方向,有效解决电动汽车后驱电连接稳定性差的问题;同时,壳体1整体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
其中,第一连接部13具有第一加强筋132。第一加强筋132位于通道131内,通过第一加强筋132能够有效加强壳体1的结构强度,提高电连接插头10置的稳定可靠性,延长电连接插头1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插头安装部11、电缆安装部12和第一连接部13一体成型,实现壳体1整体结构强度高,保证了电连接插头10与电连接插座20和电缆30之间电连接连接稳定可靠。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插头安装部11、电缆安装部12、第一连接部13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
如图3所示,电连接插头10还包括柔性导电件4,柔性导电件4设于壳体1内并用于连接插接头2与电缆30。柔性导电件4穿过通道131,且柔性导电件4的两端分别伸入至插头腔111和电缆腔121内,并分别与插头腔111和电缆腔121内的插接头2和电缆30相连接,从而实现电缆30、柔性导电件4、插接头2和电连接插座20之间电连接。电连接插头10通过柔性导电件4与电缆30和电连接插座20电连接,实现电缆30无需在壳体1内转弯调整方向;同时,柔性导电件4自身能够产生形变,并且转弯半径小,通过柔性导电件4使得与电缆30、电连接插座20之间实现浮动电连接,有效避免电连接失效,大大增强电连接装置在电连接时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柔性导电件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1、柔性部42和第三连接部43,插接头2与第二连接部41相连接,电缆30与第三连接部43相连接。柔性导电件4通过柔性部42具有良好的柔性来实现柔性导电件4的弯折形变;柔性导电件4通过第二连接部41和第三连接部43分别与插接头2和电缆30相连接,实现连接稳定可靠。
其中,第二连接部41与插接头2可以采用相互压接、铆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来实现电连接插头10与电连接插座20电连接,从而可以根据空间、成本等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第三连接部43与电缆30可以采用相互压接、铆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来实现电连接插头10与电缆30电连接,从而可以根据空间、成本等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柔性部42由柔性导电材料制成。柔性导电件4在使用时,柔性部42可拉长或压缩以及径向扭转,可适应柔性导电件4与插接头2和电缆30连接之间轴向、径向等各个角度的相对位移变化,避免因相对位移的变化而导致柔性导电件4电连接性能变差,大大提高了电连接装置电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部42为编制而成的金属导电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柔性部42可以为弹性导电线,柔性部42也可以为导电弹簧,柔性部42的具体形状结构可以不做限定,只要柔性部42能够弯折形变均可。
如图3所示,插头安装部11具有第一密封圈112,用于实现插头安装部11与电连接插座20之间密封连接。电连接插座20与插接头2相互插接,第一密封圈112压缩在插头安装部11与电连接插座20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112实现壳体1与电连接插座20之间的密封,同时,通过第一密封圈112能够实现壳体1与电连接插座20浮动式电连接,进一步保证电连接插头10与电连接器插座2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
电缆安装部12具有第二密封圈122,用于实现电缆插接口3与电缆30之间密封连接。电缆30与柔性导电件4相连接,第二密封圈122压缩在电缆安装部12与电缆30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圈122实现壳体1与电缆30之间的密封,同时,通过第二密封圈122能够实现壳体1与电缆30浮动式电连接,进一步保证电连接插头10与电缆30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
插头安装部11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个与电连接插座20相连接的第一安装耳113,电连接插座20上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一安装耳113对应的安装孔201,壳体1通过第一安装耳113和安装孔201与电连接插座20相连接,大大加强了壳体1与电连接插座20之间的连接强度,有效避免了插接头2与电连接插座20之间发生脱离现象,大大提高了电连接插头10与电连接插座20电连接的安全稳定性。
电缆安装部12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个与电动汽车相连接的第二安装耳123。壳体1通过第二安装耳123与电动汽车相连接,从而对电连接插头10实现固定,有效避免了电连接插头10产生偏移错位现象,大大提高了电连接装置的稳定可靠性。具体的,壳体1通过第二安装耳123与电动汽车上的快换支架相连接。
插头安装部11与电缆安装部12之间具有第二加强筋14。具体地,第二加强筋14连接于插头安装部11、电缆安装部12和第一连接部13并一体成型,通过第二加强筋14能够有效加强壳体1的结构强度,提高电连接插头10的稳定可靠性,延长电连接插头10的使用寿命。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电连接插头10包括盖板5,壳体1远离车端电连接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口15,盖板5连接于壳体1并完全遮盖于第一安装口15。电连接插头10在安装连接时,电缆30将伸入至电缆腔121内,通过第一安装口15实现将柔性导电件4的第三连接部43与电缆30相连接,柔性导电件4的第二连接部41与插接头2相连接,之后将柔性导电件4穿过第一安装口15并设置在通道131内,最后将盖板5与壳体1相连接以完全遮盖于第一安装口15。通过第一安装口15实现电连接插头10安装连接非常方便。同时,通过盖板5对第一安装口15进行遮盖,实现对电连接插头10内部结构,如柔性导电件4与插接头2的遮盖防护,提高电连接装置的稳定可靠性。
其中,壳体1与盖板5之间压设有第三密封圈51。第三密封圈51将被压设在壳体1与盖板5之间,有效加强了壳体1与盖板5之间的密封性能,大大提高了安全可靠性。
电连接插头10包括绝缘套6,绝缘套6位于壳体1内,且绝缘套6包覆于插接头2与至少部分电缆30。在本实施中,如图3所示,绝缘套6位于壳体1内并包覆于柔性导电件4、插接头2与至少部分电缆30,绝缘套6对柔性导电件4、插接头2、电连接插座20与电缆30起到防护作用,对电连接插头10、电连接插座20和电缆30具有良好的绝缘、密封效果,可有效解决电连接不稳定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电连接装置的安全性。
如图3、图7、图8和图9所示,绝缘套6包括套本体61和绝缘片62,套本体61套设于插接头2与至少部分电缆30,套本体61中朝向第一安装口15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口611,绝缘片62通过第一安装口15设置壳体1内并完全遮盖于第二安装口611。
具体地,绝缘片62朝向套本体61的一侧具有台阶部621,台阶部621与第二安装口611相互配合卡合连接,有效加强了套本体61与绝缘片62之间的密封性。当然,套本体61和绝缘片62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于卡接,也可以采用其他压接、粘接等其他方式连接。
电连接插头10在安装连接时,电缆30将伸入至套本体61内,通过第一安装口15和第二安装口611实现将柔性导电件4的第三连接部43与电缆30相连接,柔性导电件4的第二连接部41与插接头2相连接,之后将柔性导电件4穿过第一安装口15和第二安装口611并设置在套本体61内,再将绝缘片62完全遮盖于第二安装口611,最后将盖板5与壳体1相连接以完全遮盖于第一安装口15。通过第一安装口15和第二安装口611实现电连接插头10安装连接非常方便。同时,通过绝缘片62对第二安装口611进行遮盖,实现对柔性导电件4、插接头2与至少部分电缆30的绝缘防护,大大提高了电连接装置的安全性。
如图7和图8所示,套本体61的整体呈C型弯折结构,套本体61将设置在壳体1内。套本体61包括一个中间部619和两个端部618,所述中间部619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端部618,两个端部618分别插设于壳体1内的插头腔111和电缆腔121内。
套本体61具有加强筋,通过加强筋能够有效加强套本体61的自身结构强度,稳定性更高。其中,柔性部42位于中间部619内且呈扁平状,加强筋设置于中间部619内并用于压紧抵靠于柔性导电件4,有效避免了柔性导电件4在绝缘套6内产生移动现象,保证了电连接的稳定;同时,不占用插头腔111和电缆腔121内的空间,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9所示,绝缘片62朝向电缆腔121的一侧具有向外凸起的压紧部622,压紧部622将伸入至通道131和/或电缆腔121内,使得压紧部622抵靠于位于套本体61内的柔性导电件4,从而对柔性导电件4抵靠固定,有效避免了柔性导电件4在绝缘套6内产生偏移错位现象,保证了电连接的稳定。其中,压紧部622紧密抵靠于套本体61的内壁面,进一步加强了套本体61和绝缘片62连接稳定性。
绝缘片62朝向插头腔111的一侧具有向内凹陷的避让槽623,插接头2与柔性导电件4相互连接并位于绝缘套6内,通过避让槽623的避让空间能够实现插接头2与柔性导电件4的连接端部位于避让槽623内,有效避免了绝缘片62发生干涉现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片62朝向套本体61的一侧向外延伸凸起或者向内凹陷可以根据内部空间需要来做相应设计,具体结构可以不作限定。
绝缘片62上具有加强条筋624,通过加强条筋624能够有效加强绝缘片62的自身结构强度,稳定性更高。加强条筋624压紧抵靠于柔性导电件4,有效避免了柔性导电件4在绝缘套6内产生移动现象,保证了电连接的稳定。
如图3、图7和图8所示,套本体61套设于插接头2的一端具有套设部612和收口部613,插接头2位于套设部612内,收口部613连接于套设部612的端部。且收口部613的内径小于套设部612的内径,以在收口部613与套设部612连接的端部形成限位面,插接头2一端抵接于该限位面,以防止插接头2脱离出套设部612内,电连接插座20穿过收口部613并插接于插接头2。将插接头2设置在套设部612内,通过收口部613将限制插接头2脱离出套本体61,插接头2两端分别抵接于收口部613和绝缘片62,有效避免插接头2发生偏移错位现象,进一步提高了插接头2与柔性导电件4、电连接插座20电连接的稳定性。同时,绝缘套6始终与插接头2进行绝缘防护作用,大大提高了电连接装置的安全性。具体的,插接头2一端抵接于收口部613的限位面,插接头2的另一端(即与柔性导电件4的连接端部)抵接于绝缘片62的避让槽623,绝缘片62压紧部622抵靠于柔性导电件4,通过套本体61和绝缘片62对插接头2和柔性导电件4抵靠限位,有效避免了插接头2和柔性导电件4在绝缘套6内产生偏移错位现象,保证了电连接的稳定。
套本体61套设于插接头2的一端具有插针614,插针614设置于套设部612的外表面并用于与电连接插座20的插孔插接。电连接插头10与电连接插座20相互插接时,插针614将插入至电连接插座20的插孔内,插针614连接低压信号。
通过设置插针614和具有高压的插接头2的长度和位置差异,当实现连接时,先连接插接头2,再连接插针614,插针614导通后再通电;而当断开时,先断开插针614,再断开插接头2,插针614起到高压互锁作用,避免电连接插头10带电插拔,防止烧毁以及人为误操作引发的安全事故,安全性高。高压互锁一方面在高压系统回路断开或者完整性受到破坏的时候,启动安全断开高压电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用来确认整个高压系统的完整性。通过使用低压信号来检查电动汽车上所有与高压线束相连的各组件,检测各个高压系统回路的电气连接完整性及连续性。在高压系统工作过程中,如果没有高压互锁设计存在,手动断开高压连接点,在断开的瞬间,整个回路电压加在断点两端,电压击穿空气在两个器件之间拉弧,时间虽短,但能量很高,可能对断点周围的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
套本体61套设于插接头2的一端具有第一导向部616,第一导向部616沿插接头2的插接方向延伸并位于套设部612的外表面上。通过第一导向部616具有导向作用,使得电连接插头10在插接至电连接插座20内起到导向作用,保证了插接头2的精准插接。同时,第一导向部616对插针614的插接起到预导向作用,保证了插针614的精准插接,且保证插接可靠性。其中,第一导向部616自套设部612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凸起,使得第一导向部616的整体结构强度高,且插针614设置在第一导向部616中朝向电连接插座20的端部。
套本体61套设于插接头2的一端具有第二导向部617,第二导向部617沿插接头2的插接方向延伸并位于收口部613的外表面上。第二导向部617对插针614的插接起到预导向作用,保证了插针614的精准插接,且保证插接可靠性。其中,第二导向部617自套设部612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凸起并形成导向槽结构,插针614设置于导向槽结构的槽底,保证插接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收口部613的外径小于套设部612的外径,第二导向部617连接第一导向部616,第二导向部617的导向槽结构延伸至第一导向部616,导向槽结构的槽底即为第一导向部616的端部,插针614设置于导向槽结构的槽底。套设部612与收口部613之间设有若干个导向限位部615,导向限位部615自收口部613的外表面起沿倾斜方向延伸至套设部612。导向限位部615具有导向作用,电连接插座20的连接孔将会先套设在收口部613,随着电连接插头10沿靠近电连接插座20的插接方向移动,通过若干个导向限位部615将引导电连接插座20的连接孔套设在套设部612上,从而实现插接头2与电连接插座20相互精准插接;同时,导向限位部615具有加强作用,有效加强了收口部613与套设部612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电连接装置的稳定性。
电缆安装部12的内部设置有屏蔽环7,屏蔽环7与电缆安装部12的内壁抵接,屏蔽环7套设在电缆30上并与绝缘套6相互贴合抵靠,从而对电缆30进行包覆防护。具体的,屏蔽环7设置在套本体61套设于电缆30的一端。
如图3和图4所示,电缆安装部12的端部设置有端盖8,端盖8的一端套接于电缆安装部12,端盖8的另一端套设于电缆30以实现电缆30固定于电缆安装部12。端盖8套设于电缆30并与壳体1相连接,通过端盖8使得屏蔽环7固定在电缆腔121内以限制屏蔽环7和电缆30脱离出电缆腔121,从而实现将电缆30固定于电缆安装部12,连接稳定可靠,且安装连接方便。
端盖8包括相互连接的卡扣部81和套接部82,卡扣部81套接于电缆安装部12,套接部82套设于电缆30。具体地,电缆安装部12的外表面设有卡扣凸点124,卡扣部81上具有卡槽,卡扣凸点124卡扣连接于卡槽内。卡扣部81为多个片状结构,且多个片状结构之间间隔设置,使得片状结构具有弹性,安装、拆卸方便。套接部82套设于电缆30并与电缆30间隙配合,第二密封圈122压设在端盖8与电缆安装部12之间并压紧抵靠于电缆30的外表面,实现对电缆30预导向限位,防止电缆30在电缆安装部12端部弯折;同时,电缆30具有向外预紧力(反弹力)与端盖8相互配合,防止卡扣部81掉落。套接部82与卡扣部81之间设有若干个加强部,加强部自套接部82的外表面起沿倾斜方向延伸至卡扣部81,有效加强了套接部82与卡扣部81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电连接装置的稳定性。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一种电连接插头,其设置在电动汽车上并用于插接在车端电连接器的电连接插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插头包括壳体、插接头和电缆插接口,所述插接头和所述电缆插接口设于所述壳体两端,所述插接头用于与电缆连接并插接于所述电连接插座,所述电缆插接口用于供所述电缆插接,所述电缆插接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插接头的插接方向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供所述电连接插座插入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插头安装部和电缆安装部,所述插头安装部和所述电缆安装部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插头安装部和所述电缆安装部内分别设置有插头腔和电缆腔,所述电缆插接口设于所述电缆安装部的端部并与所述电缆腔连通,所述插接头设置于所述插头腔内,所述电缆插设于所述电缆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插头安装部和所述电缆安装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内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电缆腔和所述插头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安装部具有第一密封圈,用于与所述电连接插座之间密封连接;
和/或,所述电缆安装部具有第二密封圈,用于与所述电缆之间密封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安装部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电连接插座相连接的第一安装耳;
和/或,所述电缆安装部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电动汽车相连接的第二安装耳。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安装部的端部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的一端套接于所述电缆安装部,所述端盖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电缆以将所述电缆固定于所述电缆插接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插头包括盖板,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车端电连接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口,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壳体并完全遮盖于所述第一安装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插头包括绝缘套,所述绝缘套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绝缘套包覆于所述插接头与至少部分所述电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包括套本体和绝缘片,所述套本体套设于所述插接头与至少部分所述电缆,所述套本体中朝向所述第一安装口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口,所述绝缘片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口设置所述壳体内并完全遮盖于所述第二安装口。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本体套设于所述插接头的一端具有套设部和收口部,所述插接头位于所述套设部内,所述收口部连接于所述套设部的端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口部的内径小于所述套设部的内径,所述收口部抵靠所述插接头以将所述插接头限位于所述套设部内,所述电连接插座穿过所述收口部并插接于所述插接头。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本体套设于所述插接头的一端具有插针,所述插针设置于所述套设部的外表面并用于与所述电连接插座的插孔插接。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口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套设部的外径,所述套设部与所述收口部之间设有若干个导向限位部,所述导向限位部自所述收口部的外表面起沿倾斜方向延伸至所述套设部。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插头还包括柔性导电件,所述柔性导电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用于连接所述插接头与所述电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电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柔性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插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电缆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相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插接头相互压接、铆接或者螺栓连接;
和/或,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电缆相互压接、铆接或者螺栓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部由柔性导电材料制成。
19.一种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连接插座以及如权利要求1-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插头。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插座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电连接插头相连接的安装孔。
21.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电连接装置。
CN202221059775.2U 2022-04-29 2022-04-29 电连接插头、电连接装置和电动汽车 Active CN217691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9775.2U CN217691884U (zh) 2022-04-29 2022-04-29 电连接插头、电连接装置和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9775.2U CN217691884U (zh) 2022-04-29 2022-04-29 电连接插头、电连接装置和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91884U true CN217691884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36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59775.2U Active CN217691884U (zh) 2022-04-29 2022-04-29 电连接插头、电连接装置和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91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9869A (zh) 插座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2668259A (zh) 用于高压插头插座式连接器的两件式接触元件
US11303073B2 (en) Charging inlet assembly
US9318826B2 (en) Connector structure
US9509075B2 (en) Connector connection structure
CN217468852U (zh) 支持柔性连接的板端连接器及相应光伏逆变设备
US20230054502A1 (en) Charging inlet assembly having a proximity resistor assembly
CN217691884U (zh) 电连接插头、电连接装置和电动汽车
CN210607770U (zh) 一种保护插针的线束接头
CN115425462A (zh) 电连接插头、电连接装置和电动汽车
CN113078513B (zh) 一种拆卸时互锁可自动弹开的连接器
CN214280278U (zh) 一种分箱换电连接装置
CN113314896A (zh) 电连接器
CN109546392A (zh) 电源连接器
CN112350123A (zh) 汽车高压屏蔽集成连接器
KR101891780B1 (ko) 원터치형 접지 구조를 갖는 커넥터
CN213692554U (zh) 汽车高压屏蔽集成连接器
CN216214466U (zh) 斜插防水连接器
CN214957457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充电插座
CN212278709U (zh) 屏蔽接地组件及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JP2001185293A (ja) コネクタアッセンブリの組み立て方法
CN215896825U (zh) 一种插片式金属单芯高压连接器
CN217158743U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20797198U (zh) 一种高压连接器
CN218160929U (zh) 一种储能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