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6076U - 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86076U
CN217686076U CN202221451686.2U CN202221451686U CN217686076U CN 217686076 U CN217686076 U CN 217686076U CN 202221451686 U CN202221451686 U CN 202221451686U CN 217686076 U CN217686076 U CN 217686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ver plate
ice making
duct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5168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莹
董万富
刘东现
司增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5168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86076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0951 priority patent/WO202323625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86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860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箱壳和箱胆,所述箱胆设在所述箱壳内;制冰室和制冰风道,所述制冰风道设置在所述箱胆内,所述制冰风道中设有制冰蒸发器;进风管和回风管,均设置在所述箱胆和所述箱壳之间;所述进风管用于所述制冰室进风,所述进风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制冰室和所述制冰风道连通;所述回风管用于所述制冰风道回风,所述回风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制冰室和所述制冰风道连通;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回风管均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与所述箱壳抵触。该制冷设备在简化安装过程的同时使得该制冷设备能够正常进行制冰,保证长期运行的过程中进风管和回风管在箱胆上固定的稳固性。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冰箱冷藏室制冰机风道的进风管、回风管与箱胆一般采用打螺钉的方式进行固定,但仅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固定,难以保证进风管和回风管在箱胆上稳固性,长期运行的过程中进风管和回风管极易发生松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制冷设备,保证长期运行的过程中进风管和回风管在箱胆上固定的稳固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包括箱壳和箱胆,所述箱胆设在所述箱壳内;
制冰室和制冰风道,所述制冰风道设置在所述箱胆内,所述制冰风道中设有制冰蒸发器;
进风管和回风管,均设置在所述箱胆和所述箱壳之间;所述进风管用于所述制冰室进风,所述进风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制冰室和所述制冰风道连通;所述回风管用于所述制冰风道回风,所述回风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制冰室和所述制冰风道连通;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回风管均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与所述箱壳抵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设有制冰室和制冰风道,通过将制冰风道设置在箱胆内,并在制冰风道中设置制冰蒸发器,通过将进风管和回风管埋设在箱胆和箱壳之间,利用进风管和回风管连通制冰室和制冰风道,同时在进风管和回风管上配置用于与箱壳抵触的支柱,通过箱壳挤压支柱的方式使进风管与回风管压紧箱胆,在简化安装过程的同时使得该制冷设备能够正常进行制冰,保证进风管和回风管在箱胆固定的稳固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风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构造有用于所述制冰室进风的进风通道;所述回风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盖板和第四盖板;所述第三盖板和所述第四盖板之间构造有用于所述制冰风道回风的回风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相邻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互扣合构造出所述进风通道;所述第一盖板设有两个第一风口;两个所述第一风口分别与所述制冰室和所述制冰风道连通;
所述第三盖板和所述第四盖板相邻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相互扣合构造出所述回风通道;所述第三盖板设有两个第二风口;两个所述第二风口分别与所述制冰室和所述制冰风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第二凹槽的边缘构造有第一密封筋;所述第一密封筋在所述进风通道中构造有第一密封腔,所述第一密封腔用于在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的连接处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凹槽和/或所述第四凹槽的边缘构造有第二密封筋;所述第二密封筋在所述回风通道中构造有第二密封腔,所述第二密封腔用于在所述第三盖板和所述第四盖板的连接处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盖板沿所述箱胆的外壁面延伸,连接在所述箱胆的外壁面上;所述第三盖板沿所述箱胆的外壁面延伸,连接在所述箱胆的外壁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箱胆的外壁面构造有第三密封筋;所述第三密封筋设置在所述箱胆的外壁面,沿所述第一盖板和/或所述第三盖板的边缘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回风管上均连接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所述支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箱壳和所述箱胆之间填充有发泡层,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回风管预埋在所述发泡层中,所述支柱穿设在所述发泡层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冰风道中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用于驱动空气在所述制冰风道和所述制冰室之间循环流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设有制冰室和制冰风道,通过将制冰风道设置在箱胆内,并在制冰风道中设置制冰蒸发器,通过将进风管和回风管埋设在箱胆和箱壳之间,利用进风管和回风管连通制冰室和制冰风道,同时在进风管和回风管上配置用于与箱壳抵触的支柱,通过箱壳挤压支柱的方式使进风管与回风管压紧箱胆,在简化安装过程的同时使得该制冷设备能够正常进行制冰,保证进风管和回风管在箱胆固定的稳固性。
进一步的,风道进、回风管通过卡扣的方式与箱胆实现定位固定,减少螺钉的使用,节约工时,降低成本。
更进一步的,同时在箱胆与进风管和回风管相应的位置采用起筋的方式进行密封,保证了进风管和回风管的密封,同时避免发泡液进入进风管或回风管。
再进一步的,在盖板上增加起压紧密封作用的支柱,通过挤压支柱的方式使进风管和回风管盖板压紧箱胆,防止漏泡,保证进风管和回风管在箱胆上固定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爆炸图;
图4是图1中进风管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回风管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进风管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回风管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00、箱体;101、箱胆;1010、第三卡扣;1011、第四卡扣;200、制冰室;300、制冰风道;400、进风管;4000、第一密封筋;401、第一盖板;4010、第一卡扣;4011、挡板;4012、支腿;4013、第一凹槽;4014、第三卡槽;402、第二盖板;4020、第一卡槽;4021、缺口;4022、第二凹槽;500、回风管;5000、第二密封筋;501、第三盖板;5010、第二卡扣;5013、第三凹槽;5014、第四卡槽;502、第四盖板;5020、第二卡槽;5023、第四凹槽;600、制冰蒸发器;700、支柱;800、风机;901、制冰风道后盖板;902、制冰风道前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5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可以为酒柜、冰箱、冰柜、橱柜等。现以冰箱为例,该制冷设备包括:箱体100、制冰室200、制冰风道300、进风管400和回风管500。
其中,箱体100包括:箱壳(未示出)和箱胆101。箱壳为冰箱的外壳,箱胆101用于冰箱的保温,箱胆101设在箱壳内。制冰室200用于制冰,可设置在箱壳或箱胆101上。制冰风道300用于连通进风管400和回风管500,制冰风道300中设有制冰蒸发器600。制冰风道300为制冰风道后盖板901的后侧与箱胆101之间存在空间,制冰风道前盖板902和制冰风道后盖板901之间形成发泡腔,发泡腔内填充有发泡料和/或真空隔热板。进风管400和回风管500均连接在箱胆101上,由此可以便于用户直接安装和拆卸进风管400和回风管500。
本实施例中,进风管400和回风管500均设置在箱胆101和箱壳之间,进风管400用于制冰室200进风,进风管400的两端分别与制冰室200和制冰风道300连通,回风管500用于制冰风道300回风,回风管500的两端分别与制冰室200和制冰风道300连通。进风管400连通制冰室200的顶部和制冰风道300的顶部,回风管500的两端分别连通制冰室200的底部和制冰风道300的底部。
制冷设备中的制冰室在工作过程中,制冰室200将制冰蒸发器600上部的冷空气吸过来,再经制冰风道300送到制冰室200内,冷空气给制冰室200制冷后,温度上升,再经回风管500回到制冰蒸发器600的底部,经过制冰蒸发器600同时与制冰蒸发器600进行换热,被制冰蒸发器600冷却过后的空气,再次进入制冰风道300完成一次送风与回风的制冷循环。
如图4和图5所示,由于进风管400和回风管500仅与箱胆101为连接,为了保证进风管400和回风管500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进风管400和回风管500上均连接有支柱700,支柱700远离进风管400或回风管500的一端与箱壳抵触。由此,进风管400上的支柱700,支撑在进风管400和箱壳之间,保证进风管400的稳定性。回风管500上的支柱700,支撑在回风管500和箱壳之间,保证回风管500的稳定性。通过箱壳挤压支柱700的方式使进风管400与回风管500压紧箱胆101,保证进风管和回风管在箱胆固定的稳固性。
制冷设备在组装时,先将进风管400与箱胆101通过进行固定,其次将制冰室200预固定到箱胆101上,并将制冰风道300和制冰蒸发器600等设备进行设置,然后再将回风管500与箱胆101进行固定,最后通过螺钉将制冰室200固定在箱胆101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设备,设有制冰室200和制冰风道300,通过将制冰风道300设置在箱胆101内,并在制冰风道300中设置制冰蒸发器600,通过将进风管400和回风管500埋设在箱胆101和箱壳之间,利用进风管400和回风管500连通制冰室200和制冰风道300,同时在进风管400和回风管500上配置用于与箱壳抵触的支柱700,通过箱壳挤压支柱700的方式使进风管400与回风管500压紧箱胆101,在简化安装过程的同时使得该制冷设备能够正常进行制冰,保证进风管400和回风管500在箱胆101上固定的稳固性。
支柱700设置在进风管400与回风管500上的位置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整,若进风管400与回风管500上仅设置一个支柱700,则一般将支柱700设置在进风管400与回风管500一侧的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进风管400包括:相互卡扣连接的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上也设有卡扣连接结构,也即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上分别设有用于二者连接的卡扣和卡槽,从而可将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将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卡扣连接后,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之间构造有用于制冰室200进风的进风通道,进风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制冰室200和制冰风道300连通。通过将箱胆101、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使得箱胆101、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等结构可拆卸连接,简化进风管400安装过程,从而节约工时,降低成本。
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一盖板401上和第二盖板402的其中一个设置有第一卡扣4010,另一个设置有与第一卡扣4010相匹配的第一卡槽4020。例如,第一盖板401上构造有第一卡扣4010,第二盖板402上构造有与第一卡扣4010相匹配的第一卡槽4020。第一盖板401通过第一卡扣4010和第一卡槽4020与第二盖板402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连接时,可将第一卡扣4010延伸至第一卡槽4020,利用第一卡扣4010和第一卡槽4020连接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而在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拆卸时,可将第一卡扣4010从第一卡槽4020中取出,从而可将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分开。
为了保证进风管400的密封效果,提升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的连接强度,可在第一盖板401上设置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卡扣4010。对应在第二盖板402上构造有与第一卡扣4010一一对应匹配的第一卡槽4020。在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连接时,可将多个第一卡扣4010延伸至相应的第一卡槽4020中,利用多个第一卡扣4010和多个第一卡槽4020连接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而在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拆卸时,可将全部第一卡扣4010从相应的第一卡槽4020中取出,从而可将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分开。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卡扣4010和多个第一卡槽4020,可以有效提升进风管400的密封效果。
相应的,如图7所示,回风管500包括:相互卡扣连接的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
本实施例中,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上也设有卡扣连接结构,也即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上分别设有用于二者连接的卡扣和卡槽,从而可将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将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卡扣连接后,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之间构造有用于制冰风道300回风的回风通道,回风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制冰室200和制冰风道300连通。通过将箱胆101、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使得箱胆101、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等结构可拆卸连接,简化回风管500安装过程,从而节约工时,降低成本。
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三盖板501上和第四盖板502的其中一个设置有第二卡扣5010,另一个设置有与第二卡扣5010相匹配的第二卡槽5020。例如,第三盖板501上构造有第二卡扣5010,第四盖板502上构造有与第二卡扣5010相匹配的第二卡槽5020。第三盖板501通过第二卡扣5010和第二卡槽5020与第四盖板502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连接时,可将第二卡扣5010延伸至第二卡槽5020,利用第二卡扣5010和第二卡槽5020连接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而在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拆卸时,可将第二卡扣5010从第二卡槽5020中取出,从而可将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分开。
为了保证回风管500的密封效果,提升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的连接强度,可在第三盖板501上设置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二卡扣5010。对应在第四盖板502上构造有与第二卡扣5010一一对应匹配的第二卡槽5020。在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连接时,可将多个第二卡扣5010延伸至相应的第二卡槽5020中,利用多个第二卡扣5010和多个第二卡槽5020连接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而在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拆卸时,可将全部第二卡扣5010从相应的第二卡槽5020中取出,从而可将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分开。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卡扣5010和多个第二卡槽5020,可以有效提升回风管500的密封效果。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卡扣4010和第二卡扣5010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挡板4011和支腿4012。第一卡槽4020和第二卡槽5020的结构相同,第一卡槽4020和第二卡槽5020均构造有缺口4021,第一卡扣4010的挡板4011通过相应的支腿4012与第一盖板401连接。第二卡扣5010的挡板4011通过相应的支腿4012与第三盖板501连接。
在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连接时,第一卡扣4010的挡板4011穿设在第一卡槽4020的缺口4021中。在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拆卸时,直接将第一卡扣4010的挡板4011从第一卡槽4020的缺口4021中取出即可。在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连接时,第二卡扣5010的挡板4011穿设在第二卡槽5020的缺口4021中。在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拆卸时,直接将第二卡扣5010的挡板4011从第二卡槽5020的缺口4021中取出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相邻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4013和第二凹槽4022,即第一盖板401设有第一凹槽4013,第二盖板402设有第二凹槽4022。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相互扣接时,第一凹槽4013和第二凹槽4022相互扣合构造出进风通道。
为使进风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制冰室200和制冰风道300连通,可在第一盖板401上设置两个第一风口,两个第一风口分别与制冰室200的顶部和制冰风道300的顶部连通,通过仅在于箱胆101连接的第一盖板401上设置第一风口,可简化进风管400的结构。此外,根据用户需要,也可在第二盖板402或同时在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上设置用于连通制冰室200和制冰风道300的两个第一风口。
为了保证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连接处的密封,可在第一盖板401的第一凹槽4013中设置第一密封筋4000,或在第二盖板402的第二凹槽4022中设置第一密封筋4000,或同时在第一凹槽4013和第二凹槽4022中设置第一密封筋4000,第一密封筋4000一方面可使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可插接配合,另一方面在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连接时,第一密封筋4000在进风通道中构造有第一密封腔,第一密封腔用于在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的连接处密封。
如图7所示,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相邻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三凹槽5013和第四凹槽5023,即第三盖板501设有第三凹槽5013,第四盖板502设有第四凹槽5023。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相互扣接时,第三凹槽5013和第四凹槽5023相互扣合构造出回风通道。
为使回风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制冰室200和制冰风道300连通,可在第三盖板501上设置两个第二风口,两个第二风口分别与制冰室200的底部和制冰风道300的底部连通,通过仅在于箱胆101连接的第三盖板501上设置第二风口,可简化回风管500的结构。此外,根据用户需要,也可在第四盖板502或同时在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上设置用于连通制冰室200和制冰风道300的两个第二风口。
为了保证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连接处的密封,可在第三盖板501的第三凹槽5013中设置第二密封筋5000,或在第四盖板502的第四凹槽5023中设置第二密封筋5000,或同时在第三凹槽5013和第四凹槽5023中设置第二密封筋5000,第二密封筋5000一方面可使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可插接配合,另一方面在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连接时,第二密封筋5000在回风通道中构造有第二密封腔,第二密封腔用于在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的连接处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7所示,第一盖板401采用仿型结构,沿箱胆101的外壁面延伸,同时采用卡扣连接在箱胆101的外壁面上,从而有效增加固定密封的可靠性。具体地,第一盖板401作为进风管底板,第二盖板402作为进风管的顶板。由于进风管400整体卡扣连接在箱胆101上,可在第一盖板401、第二盖板402和箱胆101上设置相应的卡扣连接结构,也即如图4所示,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上均设有第三卡槽4014,箱胆101上设有第三卡扣1010,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对接后,若第三卡扣1010延伸至两个第三卡槽4014中,则可将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连接在箱胆101上。
相应的,第三盖板501采用仿型结构,沿箱胆101的外壁面延伸,同时采用卡扣连接在箱胆101的外壁面上,从而有效增加固定密封的可靠性。具体地,第三盖板501作为回风管底板,第四盖板502作为回风管的顶板。由于回风管500整体卡扣连接在箱胆101上,可在第三盖板501、第四盖板502和箱胆101上设置相应的卡扣连接结构,也即如图5所示,第三盖板501、第四盖板502上均设有第四卡槽5014,箱胆101上设有第四卡扣1011,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对接后,若第四卡扣1011延伸至两个第四卡槽5014中,则可将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连接在箱胆101上。
此外,为了保证进风管400和回风管500的稳定性,箱胆101的外壁上一般设有两个对应进风管400的第三卡扣1010,以及两个对应回风管500的第四卡扣1011。同时,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的两端均设有两个第三卡槽4014,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的两端均设有两个第四卡槽5014,安装时多个卡扣插入相应的卡槽中,可将进风管400和回风管500完全固定在箱胆101上。
本实施例中,箱胆101的外壁面构造有第三密封筋,第三密封筋设置在箱胆101的外壁面,第三密封筋沿第一盖板401或第三盖板501的边缘延伸,或同时沿第一盖板401和第三盖板501的边缘延伸。根据需要设置第三密封筋的位置,例如,第三密封筋可沿第一盖板401一侧的边缘或者第一盖板401整个周向边缘延伸,用以实现对第一盖板401上不同位置的密封。
根据第三密封筋起筋的高度和位置,第三密封筋一方面可用于卡住第一盖板401和/或第三盖板501,第三密封筋还可用于第一盖板401与箱胆101之间的密封,以及第三盖板501与箱胆101之间的密封,防止发泡时,发泡液进入进风管400或回风管500。
基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7所示,在需要进一步压紧进风管400和回风管500时,可通过箱壳挤压多个支柱700的方式使进风管400与回风管500压紧箱胆101。从而可在进风管400和回风管500上均连接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支柱700,将进风管400与回风管500固定在箱壳和箱胆101之间。
由于进风管400包括:相互卡扣连接的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第一盖板401扣接在箱胆101上,第二盖板402扣接在第一盖板401上。若将支柱700设置在第一盖板401上,则支柱700可实现对第一盖板401的压紧。若将支柱700设置在第二盖板402上,则支柱700可同时实现对第一盖板401和第二盖板402的压紧,从而可以为进风管400提供压紧力,压紧盖板与箱胆101。
由于回风管500包括:相互卡扣连接的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第三盖板501扣接在箱胆101上,第四盖板502扣接在第三盖板501上。若将支柱700设置在第三盖板501上,则支柱700可实现对第三盖板501的压紧。若将支柱700设置在第四盖板502上,则支柱700可同时实现对第三盖板501和第四盖板502的压紧,从而可以为回风管500提供压紧力,压紧盖板与箱胆101。
基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7所示,在箱壳和箱胆101之间填充有发泡层,发泡层包括发泡料和/或真空隔热板。进风管400和回风管500预埋在发泡层中,同时支柱700穿设在发泡层中,通过箱壳挤压支柱700的方式使进风管400与回风管500压紧箱胆101,实现进风管400与回风管500的固定和密封不需打螺钉和粘贴胶带,从而减少物料的使用,提高产品的可制造性,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在组装时,先将进风管400与箱胆101通过卡扣配合进行固定,其次将制冰室200预固定到箱胆101上,并将制冰风道300和制冰蒸发器600等设备进行设置,在将回风管500与箱胆101通过卡扣配合进行固定,通过螺钉将制冰室200固定在箱胆101上,然后在进风管400与箱胆101之间的发泡腔中填充发泡料,发泡料在发泡腔中凝固形成发泡层,从而将进风管400和回风管500预埋在发泡层中,并将支柱700穿设在发泡层中。
基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制冰风道300中设有风机800,风机800用于驱动空气在制冰风道300和制冰室200之间循环流通。制冷设备中的制冰室在工作过程中,制冰室200通过风机800将制冰蒸发器600上部的冷空气吸过来,再经制冰风道300送到制冰室200内,冷空气给制冰室200制冷后,温度上升,再经回风管500回到制冰蒸发器600的底部,经过制冰蒸发器600同时与制冰蒸发器600进行换热,被制冰蒸发器600冷却过后的空气,再次进入制冰风道300完成一次送风与回风的制冷循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包括箱壳和箱胆,所述箱胆设在所述箱壳内;
制冰室和制冰风道,所述制冰风道设置在所述箱胆内,所述制冰风道中设有制冰蒸发器;
进风管和回风管,均设置在所述箱胆和所述箱壳之间;所述进风管用于所述制冰室进风,所述进风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制冰室和所述制冰风道连通;所述回风管用于所述制冰风道回风,所述回风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制冰室和所述制冰风道连通;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回风管均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与所述箱壳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构造有用于所述制冰室进风的进风通道;所述回风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盖板和第四盖板;所述第三盖板和所述第四盖板之间构造有用于所述制冰风道回风的回风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相邻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互扣合构造出所述进风通道;所述第一盖板设有两个第一风口,两个所述第一风口分别与所述制冰室和所述制冰风道连通;
所述第三盖板和所述第四盖板相邻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相互扣合构造出所述回风通道;所述第三盖板设有两个第二风口,两个所述第二风口分别与所述制冰室和所述制冰风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第二凹槽的边缘构造有第一密封筋;所述第一密封筋在所述进风通道中构造有第一密封腔,所述第一密封腔用于在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的连接处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和/或所述第四凹槽的边缘构造有第二密封筋;所述第二密封筋在所述回风通道中构造有第二密封腔,所述第二密封腔用于在所述第三盖板和所述第四盖板的连接处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沿所述箱胆的外壁面延伸,连接在所述箱胆的外壁面上;所述第三盖板沿所述箱胆的外壁面延伸,连接在所述箱胆的外壁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胆的外壁面构造有第三密封筋;所述第三密封筋设置在所述箱胆的外壁面,沿所述第一盖板和/或所述第三盖板的边缘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回风管上均连接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所述支柱。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壳和所述箱胆之间填充有发泡层,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回风管预埋在所述发泡层中,所述支柱穿设在所述发泡层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风道中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用于驱动空气在所述制冰风道和所述制冰室之间循环流通。
CN202221451686.2U 2022-06-10 2022-06-10 制冷设备 Active CN217686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1686.2U CN217686076U (zh) 2022-06-10 2022-06-10 制冷设备
PCT/CN2022/100951 WO2023236259A1 (zh) 2022-06-10 2022-06-24 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1686.2U CN217686076U (zh) 2022-06-10 2022-06-10 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86076U true CN217686076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08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51686.2U Active CN217686076U (zh) 2022-06-10 2022-06-10 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860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69006B1 (en) Refrigerator
RU2010152655A (ru) Холоди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AU2009250940A1 (en) Cold appliance
CN218495561U (zh) 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
EP3904798A1 (en) Refrigerator
CN115077176A (zh) 隔板组件及制冷设备
CN217686076U (zh) 制冷设备
CN217686075U (zh) 制冷设备
CN108224883B (zh) 风道组件、制冷设备及风道组件的组装方法
CN113303632A (zh) 一种制冷效果好的冷冻展示柜
CN218523825U (zh) 风道部件、箱胆组件及制冷设备
CN117249630A (zh) 制冷设备
CN217285291U (zh) 一种制冷效果好的冷冻展示柜
CN216114920U (zh) 用于制冷设备的风道组件、内胆和制冷设备
WO2023236259A1 (zh) 制冷设备
CN111351285B (zh) 卧式冷柜
CN210581866U (zh) 一种冷藏冷冻展示柜
CN109059409B (zh) 具有控温湿功能的抽屉模块及制冷设备
CN218583555U (zh) 风道部件、箱胆组件及制冷设备
CN213747437U (zh) 卧式风冷柜
CN217686128U (zh) 制冷设备的风道系统和制冷设备
CN108195113B (zh) 制冷设备及其组装方法
CN220852727U (zh) 制冷设备
CN218915524U (zh) 冷柜
CN220338824U (zh) 一种模块化冷库库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