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5674U - 一种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85674U
CN217685674U CN202220482057.XU CN202220482057U CN217685674U CN 217685674 U CN217685674 U CN 217685674U CN 202220482057 U CN202220482057 U CN 202220482057U CN 217685674 U CN217685674 U CN 2176856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air outlet
cavit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820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建彬
陈猛
张青和
余再江
陈家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Pushi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Push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Pushi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Push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8205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856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856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856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包括基座,其内具有空腔且其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空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定向发散器的进气端对应进气口;绝缘隔离区为半封闭结构且进气端口与定向发散器连通、出气端口对应出气口,由进气端口向出气端口的方向呈发散状;低温等离子发生器设于绝缘隔离区内且靠近进气端口;两个传感器,其中一个设于定向发散器的进气端,另一个位于低温等离子发生器与出气口之间;驱动电路板模块,低温等离子发生器和至少两个传感器均与驱动电路板模块连接;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与驱动电路板模块双向电连接;可编辑远程控制模块与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双向电连接。净化空气并消杀病毒,减低交叉感染。

Description

一种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杀毒灭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及2019年全球性的冠状病毒疾病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和呼吸液滴传播的,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或唱歌时,它们会释放。在有限的空间的环境下,如通风不良的封闭环境中,病毒也可以通过空气中的病毒气溶胶传播。
而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公共区域消杀都是采用UV紫外、消毒液、专用的消毒药剂等来实现。不仅无法实现公共区域的正常运作,无法做到人机共存,而且也无法做到全覆盖的消杀,同时需要大量的人员进行作业,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无法做到全覆盖容易遗留卫生死角,增加工作人员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能大大起到净化空气并消杀病毒的作用,同时能有效的减低运营维护工作人的交叉感染及繁重的劳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包括
基座,其内具有空腔且其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空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定向发散器,其设于所述空腔内且其的进气端对应所述进气口;
绝缘隔离区,其设于所述空腔内,其为进气端口和出气端口呈开放的半封闭结构且所述进气端口与所述定向发散器的出气端连通、所述出气端口对应所述出气口,所述进气端口和出气端口之间形成有气体流道,所述气体流道由进气端口向出气端口的方向呈发散状;
低温等离子发生器,其设于所述绝缘隔离区内且靠近所述进气端口;
两个传感器,其中一个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定向发散器的进气端,另一个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绝缘隔离区内且位于所述低温等离子发生器与所述出气口之间;
驱动电路板模块,其设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低温等离子发生器和至少两个传感器均与所述驱动电路板模块连接;
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其设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驱动电路板模块双向电连接,用于对两个传感器采集的空气颗粒物比例的信号并比对后反馈至可编辑远程控制模块;
可编辑远程控制模块,其设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双向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数据采集及分析处理模块的比对信号控制所述低温等离子发生器的启停。
优选地,所述进气口为进气格栅和/或所述出气口为出气格栅。
优选地,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基座的中间位置,所述出气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设于所述基座的外周。
优选地,所述定向发散器包括:
本体,呈圆盘状,其内具有风腔,且其的轴向一端具有可选择开闭数量和进风角度以调整进出风量的进风格栅,其的侧壁上开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出风管;
导流组件,其包括若干沿所述本体的周向间隔设于所述风腔内的弧形状的导流板,任一导流板沿径向延伸且相邻导流板之间形成有导流口;
涡旋电机,其的轴向正对所述进风格栅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内壁上且位于所有所述导流板所围成的圆的圆心位置。
优选地,所述出风管位于所有所述导流板所围成的圆的顶部水平切线方向上。
优选地,所有弧形状的导流板的弯曲方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绝缘隔离区由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上分为空气导入区、等离子发生区和空气带电粒子发散区;
所述空气导入区和所述等离子发生区沿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空气带电粒子发散区呈喇叭状扩散结构设置。
优选地,所述空气导入区、等离子发生区和空气带电粒子发散区的面积比为1:1:1。
优选地,在所述基座的侧边还设有至少一个数字监控摄像头,所述数字监控摄像头与所述驱动电路板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基座为锥台状;或所述定向发散器、低温等离子发生器、可编辑远程控制模块、数字监控摄像头、驱动电路板模块、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均为即插即用的独立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能大大起到净化空气并消杀病毒的作用,同时能有效的减低运营维护工作人的交叉感染及繁重的劳动,并能有效的做到平台化管理、目视化作业,给公共环境卫生添加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的基座的定向发散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在独立空间内的消杀过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座;2、定向发散器;21、本体;211、进风格栅;212、出风管;22、导流板;23、涡旋电机;3、低温等离子发生器;4、绝缘隔离区;5、传感器;6、驱动电路板模块;7、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8、可编辑远程控制模块;9、数字监控摄像头;10、工作提示灯;11、进气格栅;12、出气格栅;13、独立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实施例: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第一、第二、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可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包括基座1、定向发散器2、绝缘隔离区4、低温等离子发生器3、两个传感器5、驱动电路板模块6、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7、可编辑远程控制模块8、数字监控摄像头9和工作指示灯10。其中基座1上内具有空腔(未图示),基座1上开设有连通空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气口和出气口为进气格栅11和出气格栅12。定向发散器2设于空腔内且定向发散器2的进气端连接进气格栅11比如通过引导管道(未图示)连通进气格栅11,定向发散器2的出气端连通绝缘隔离区4,绝缘隔离区4为半封闭状的内形成有气体流道的发散状结构,具体的,绝缘隔离区4的两端分为进气端口和出气端口,也就是说绝缘隔离区4仅仅进气端口和出气端口开放,其他地方为封闭状。绝缘隔离区4的进气端口连通定向发散器2的出气端,绝缘隔离区4的出气端口连通出气口或出气格栅12。低温等离子发生器3设置在绝缘隔离区4内且靠近进气端口也即靠近定向发散器2而设置在绝缘隔离区4内部。两个传感器5的其中一个设置在定向发散器2的进气端,用于检测进入到定向发散器2内之前的空气中颗粒物的比例的信号,另一个设置在绝缘隔离区4内且位于低温等离子发生器2和绝缘隔离区4的出气端口或者出气格栅12之间也就是说另一个传感器5设置低温等离子发生器3的后方,用于检测在进入到绝缘隔离区4内的空气经过低温等离子发生器3的作用后的空气颗粒物的比例的信号。驱动电路板模块6设置在空腔内且位于绝缘隔离区4外,驱动电路板模块6分别与两个传感器5电连接及低温等离子发生器3电路连接,用于为传感器5和低温等离子发生器3提供电源及驱动电路。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7设于空腔内且位于绝缘隔离区4外,且与驱动电路板模块6双向电连接。可编辑远程控制模块8设于空腔内且位于绝缘隔离区4外,且与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7双向电连接。如此,两个传感器5可以分别将各自采集到的信号反馈至驱动电路板模块6,通过驱动电路板模块6将两个传感器5分别检测到的信号反馈至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7,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7对信号进行采集及处理分析,具体的,可以将两个传感器5采集的信号做比对得到空气中颗粒物比例的差值,如果差值大于预设值(该预设值内置于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7或者可编辑远程控制模块8的内置程序中且为大于或等于零,具体不做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设计该预设值是否为零或者其他非零数值),可编辑远程控制模块8控制低温等离子发生器3继续工作,直至差值达到预设值时,可编辑远程控制模块8才会控制驱动电路板模块6切断与低温等离子发生器3的连接电路,也就是控制低温等离子发生器3停止工作或者说可编辑远程控制模块8可以根据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7处理得到的信号来控制低温等离子发生器3的工作时间。从而能有效提高消杀作业,同时大大提高低温等离子发生器3的工作寿命。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低温等离子发生器3为现有市场上常规的低温等离子发生器,其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做特别限定和描述,并非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是在于将该人机共存消杀装置安装于某独立空间(有限空间)内比如公共区域如公共卫生、公共交通、学校、食堂等人口密集、统一管理比较复杂,无法做到有效管理和维护的场所,利用定向发散器2将空间内的空气导入至绝缘隔离区4内,通过低温等离子发生器3将空气进行电离产生带有正负电荷的离子,再利用绝缘隔离区4经过绝缘处理以保护带有正负电荷的离子的空气最大可能的通过绝缘隔离区4的发散结构散发到独立空间内,由于独立空间封闭,空气循环流动,从而达到有效净化和消杀空气中病毒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解决了现有公共区域的消毒方式工作效率低,无法做到全覆盖的消杀且工作人员交叉感染可能性增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杀装置,能大大起到净化空气并消杀病毒的作用,同时能有效的减低运营维护工作人的交叉感染及繁重的劳动,并能有效的做到平台化管理、目视化作业,给公共环境卫生添加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出气口或者出气格栅1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比如如图2所示的两个或者其他比如三个、四个等等,也就是说,出气口或出气格栅12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分布在基座1的四周,而进气口或进气格栅11的数量为一个,设置在基座1的上端面比如中间位置。需要说明的是,进气格栅11和出气格栅12均由多个并排间隔设置的栅板构成,相邻栅板之间的间隔或者角度可以调节,从而达到调节进出气流量的目的,此为现有空调结构的技术,并非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基座1为锥台状,进气格栅11设置在锥台状的基座1的顶端面的中间位置,两个出气格栅12分别设于锥台状的基座1的左右两个侧面上,可以容易知晓的是,绝缘隔离区4的出气端口正对两个出气格栅12。亦或绝缘隔离区4的出气端口也具有两个并一一对应两个出气格栅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定向发散器2包括本体21、导流组件和涡旋电机23。本体21呈圆盘状,本体21内具有风腔,且本体21的轴向一端也即如图3所示的右前端具有可选择开闭数量和进风角度以调整进出风量的进风格栅211,本体21的侧壁上开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出风管212,出风管212优选通过引导管道连通绝缘隔离区4。导流组件包括若干沿本体的周向间隔设于风腔内且形状优选为弧形板状的导流板22,任一导流板22沿径向延伸且相邻导流板22之间形成有导流口。涡旋电机的轴向正对进风格栅211设置在本体21的内壁上也即涡旋电机23设于如图3所示的本体21的后端板内壁上且位于所有导流板22所围成的圆的圆心位置。根据使用需求调整进风格栅211的进风流量比如通过选择开启的进风格栅211的数量使用或者选择进风格栅的相邻栅板的角度,独立空间内的空气通过进风格栅211进入到本体21的风腔内并通过涡旋电机23作用将空气形成涡流状后通过径向方向的导流口沿着出风管212并通过引导管道进入到绝缘隔离区4内。根据空气动力学的特点,推动有限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定向循环,从而有效推动低温等离子发生器3所产生的能有效净化和消杀空气中病毒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作为可替换的实施例,定向发散器2也可以为现有市场上常规的螺旋排气装置,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做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可以并容易知晓。
更具体的,如图3所示,出风管212位于所有导流板22所围成的圆的顶部水平切线方向上。所有弧形状的导流板22的弯曲方向一致。如图3所示,所有的导流板22均为中间向上拱起弯曲的弧形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绝缘隔离区4由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上分为空气导入区、等离子发生区和空气带电粒子发散区。空气导入区和等离子发生区沿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空气带电粒子发散区呈喇叭状扩散结构设置。具体的,如图1所示,由左到右的方向上,绝缘隔离区包括截面呈倾斜向上延伸的倾斜段以及倾斜段右方的直角梯形段。具体的,空气导入区包括由基座上的进气格栅至低温等离子发生器位置前的区域,等离子发生区包括低温等离子发生器至倾斜段与直角梯形段的交接位置处的区域,空气带电粒子发散区由倾斜段与直角梯形段的交接位置至直角梯形段的出气格栅区域。可选地,空气导入区、等离子发生区和空气带电粒子发散区的面积比为1: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基座1的侧边还设有至少一个数字监控摄像头9,数字监控摄像头9与驱动电路板模块6电连接。具体的,如图1所示,在基座1的左右两侧也即设有出气格栅12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数字监控摄像头9,通过可编辑远程控制模块8实现后台与本实用新型装置之间的图形及画面进行实时传输,能大大简化本实用新型装置在工作区域内的画面情况,有利于后台能及时给与人工干预的消杀,并能有效的监控对应的人流量的监测,同时能有效的减低运维成本,大大减低消杀运维管理人员的交叉感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编辑远程控制模块8是4G/5G的通讯模块及数据采集终端,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做特别限定和描述。其可实现对消杀设备的远程启动、数据采集、运维监测、及多点统一管理的装置机构,能大大减低人员运维成本,实现可视化管理。对于传感器5而言,为现有市场上常规的用于检测空气中颗粒物浓度的传感器,具体结构、工作原理均不做特别限定和描述,并非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定向发散器2、低温等离子发生器3、可编辑远程控制模块8、数字监控摄像头9、驱动电路板模块6、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7均为即插即用的独立模块。具体结构不做特别描述和限定。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10)

1.一种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其内具有空腔且其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空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定向发散器,其设于所述空腔内且其的进气端对应所述进气口;
绝缘隔离区,其设于所述空腔内,其为进气端口和出气端口呈开放的半封闭结构且所述进气端口与所述定向发散器的出气端连通、所述出气端口对应所述出气口,所述进气端口和出气端口之间形成有气体流道,所述气体流道由进气端口向出气端口的方向呈发散状;
低温等离子发生器,其设于所述绝缘隔离区内且靠近所述进气端口;
两个传感器,其中一个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定向发散器的进气端,另一个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绝缘隔离区内且位于所述低温等离子发生器与所述出气口之间;
驱动电路板模块,其设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低温等离子发生器和至少两个传感器均与所述驱动电路板模块连接;
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其设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驱动电路板模块双向电连接,用于对两个传感器采集的空气颗粒物比例的信号并比对后反馈至可编辑远程控制模块;
可编辑远程控制模块,其设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双向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数据采集及分析处理模块的比对信号控制所述低温等离子发生器的启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为进气格栅和/或所述出气口为出气格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基座的中间位置,所述出气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设于所述基座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发散器包括:
本体,呈圆盘状,其内具有风腔,且其的轴向一端具有可选择开闭数量和进风角度以调整进出风量的进风格栅,其的侧壁上开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出风管;
导流组件,其包括若干沿所述本体的周向间隔设于所述风腔内的弧形状的导流板,任一导流板沿径向延伸且相邻导流板之间形成有导流口;
涡旋电机,其的轴向正对所述进风格栅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内壁上且位于所有所述导流板所围成的圆的圆心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位于所有所述导流板所围成的圆的顶部水平切线方向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弧形状的导流板的弯曲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离区由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上分为空气导入区、等离子发生区和空气带电粒子发散区;
所述空气导入区和所述等离子发生区沿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空气带电粒子发散区呈喇叭状扩散结构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导入区、等离子发生区和空气带电粒子发散区的面积比为1:1:1。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的侧边还设有至少一个数字监控摄像头,所述数字监控摄像头与所述驱动电路板模块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为锥台状;或所述定向发散器、低温等离子发生器、可编辑远程控制模块、数字监控摄像头、驱动电路板模块、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块均为即插即用的独立模块。
CN202220482057.XU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 Active CN2176856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82057.XU CN217685674U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82057.XU CN217685674U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85674U true CN217685674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31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82057.XU Active CN217685674U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856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850079T3 (es) Sistema de filtrado para filtrar un flujo, campana extractora que comprende dicho filtro y método para filtrar aire
US9415341B2 (en) Air purifier
CN107435964B (zh) 一种防止油烟逃逸的风幕系统
CN107435962B (zh) 一种开放式厨房空气环境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1218994A1 (zh) 一种空气感染源防护机
CN107435961B (zh) 一种用于开放式厨房的吸油烟系统
WO2022160834A1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11578384A (zh) 消毒杀菌净化送回风末端装置
WO2022100600A1 (zh) 消毒杀菌电梯空气净化装置
CN217685674U (zh) 一种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
WO2018148941A1 (zh) 风道和空气处理设备
CN203785099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12006124U (zh) 厕所的新风系统
WO2018148940A1 (zh) 静电除尘装置和空气处理设备
CN210624761U (zh) 一种室内生态康养系统
WO2018133252A1 (zh) 油烟净化模块及排烟装置
CN111412548A (zh) 嵌入式消毒杀菌净化模块及吊顶式空调机组
US20230235914A1 (en) Air purifier for preventing air pollution
CN212319534U (zh) 无叶风扇灯、外圈气流通道组件、弧形中间出气通道结构和气流出口喷嘴组件
CN114543241A (zh) 一种带远程监控的独立空间区域内人机共存消杀装置
CN107435959B (zh)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系统
CN108458425B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212408904U (zh) 一种除病毒和加湿的空气净化装置
CN111380009A (zh) 无叶风扇灯
CN106642427A (zh) 一种增湿增香室内空气净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