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5313U - 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85313U
CN217685313U CN202221674349.XU CN202221674349U CN217685313U CN 217685313 U CN217685313 U CN 217685313U CN 202221674349 U CN202221674349 U CN 202221674349U CN 217685313 U CN217685313 U CN 2176853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communicated
heat exchanger
driving device
flash evapo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7434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进军
黄昌成
李思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2167434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853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85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853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室内换热器和驱动装置,第一管路一端与室外换热器连通、另一端与第一节流装置连通,第二管路一端与第一节流装置连通、另一端能与室内换热器连通,第三管路的一端连通至第一管路上、另一端与驱动装置连通,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第四管路一端与驱动装置连通、另一端能与室内换热器连通,第五管路的一端与第三管路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管路连通,第五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有效防止在对驱动装置进行有效冷却的基础上,还能防止驱动装置结露的情况,同时还能减小驱动装置出现的气动噪声。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变频空调以高效节能、低噪音、负荷调节宽泛、调温速度快等优点,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被广泛使用。变频空调的优势主要在于它能够根据外界环境温度、室内冷热负荷需求来智能调整压缩机转速,使之处于最佳的转速状态。然而该技术的实现会使功率元器件(IGBT、桥式整流器、逆变模块等)产生大量的热量,功率元器件温度可高达100℃以上,如果这些功率元器件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会严重缩短功率器件的使用寿命,影响压缩机运行频率的控制,导致机组不断起停,周期性间歇运行,甚至会导致压缩机故障停机,机组无法运行。因此,变频压缩机驱动板功率元器件散热设计非常重要。
现有的变频空调驱动板散热方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加装铝制翅片散热器吸收变频压缩机驱动板热量,通过室外风机运转,带走散热器热量。该方法需在驱动板下设计一块体积较大的铝制翅片散热器,占据空间大,成本较高。在高环境温度下散热量有限,往往需提高风机转速,加大风量来保证散热效果,散热效果不良时甚至会引起压缩机限频、降频,进而影响消费者舒适性;另一种是通过引入空调循环系统冷媒,通过散热铝板与冷媒配管接触,热量传递给散热铝板并通过冷媒配管内的液态冷媒带走热量,达到来给驱动板降温的目的。该方法的优点是散热装置体积小、结构紧凑、散热效果好,保证了驱动板运行的可靠性。但该技术在高湿制冷工况下,通过该散热方式会引起散热模块及所紧贴的电路板低于露点温度,进而导致驱动板有结露现象,严重时会引起电路板断路,烧毁驱动板。
专利号为CN105758070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可以利用流动的冷媒与压缩机驱动板之间的热交换,实现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性能。但该方案将压缩机驱动板安装在膨胀阀下游位置,制冷时流经驱动板的冷媒温度较低,易造成过冷却,加大了电路板结露的风险。专利号为CN107120793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变频空调及其变频模块的散热器防凝露控制方法。该方案通过散热模块与主冷媒流路并联设置,可调节并联段主路电磁阀来调节模块流路所分配冷媒流量,从而避免参与冷却变频模块的散热器的表面温度降至环境空气露点温度以下,在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的前提下有效防止在变频模块散热器上产生凝露水。但该方案将电磁阀安装于冷媒主流路之上,基于该专利方案的控制逻辑,电磁阀会频繁调动,缩短电磁阀使用寿命,失去本方案所述功能;另外,冷媒主路频繁断开会导致冷媒循环系统振荡波动,不利于系统稳定运行,也增加了系统调节至最佳状态的难度。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制冷模式下驱动板冷却模块因过度冷却引起驱动板结露的问题,因驱动板冷却模块流路(包括制冷和制热模式下)引起的系统压降和气流声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无法同时解决驱动板冷却模块出现的结露和气动噪声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其包括:
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室内换热器和驱动装置以及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连通、另一端中的制冷剂能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管路上、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通,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四管路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通、另一端的制冷剂能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五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室内换热器用于对室内制冷时,所述控制阀能够被控制关闭,同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能够被控制打开并进行开度调节;当所述室内换热器用于对室内制热时,所述控制阀能够被控制打开,同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能够被控制关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管路与所述第三管路连通的位置位于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闪蒸器、第六管路和第七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的内部,所述第四管路的另一端也连通至所述闪蒸器的内部,所述第六管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的内部、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连通,所述第七管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管路上设置有补气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管路的伸入所述闪蒸器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大于所述第六管路的伸入所述闪蒸器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所述第四管路的伸入所述闪蒸器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大于所述第六管路的伸入所述闪蒸器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所述第七管路的伸入所述闪蒸器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大于所述第六管路的伸入所述闪蒸器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七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所述第七管路上的位于所述第三节流装置和所述闪蒸器之间的管段上还设置有闪蒸器温度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四通阀、气液分离器、第八管路、第九管路、第十管路、第十一管路和第十二管路,所述第八管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管路的一端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十管路的一端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第十一管路的一端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第十二管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上设置有驱动板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外换热器上设置有环境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能够对驱动装置进行制冷剂的连通,能够在制冷模式下从第一管路上分支出一定流量的制冷剂进入驱动装置以对其进行有效冷却,并且通过第三管路上设置的第二节流装置能够调节进入驱动装置处的制冷剂流量,防止进入驱动装置中的制冷剂流量过大而造成驱动装置结露,解决制冷模式下驱动板冷却模块因过度冷却引起驱动板结露的问题,通过第五管路的设置制冷制热流路分开设计,通过合理设计驱动板冷却模块控制逻辑,解决驱动板冷却模块因过度冷却引起驱动板结露的问题,更好地适应高温高湿的极端恶劣工况,提高机组运行的可靠性;驱动板冷却模块流路与主路并联方式,实现冷却模块流路冷媒流量可调,减小对冷媒系统的干扰,提高驱动板冷却模块的热管理水平,解决驱动板冷却模块冷媒流量不可调节,驱动板冷却模块热管理差的问题;并且通过第五管路和其上设置的控制阀,能够使得制热模式下打开该控制阀、第二节流装置关闭,使得制冷剂流至驱动装置对其冷却后再回到第二管路中,并且通过第二管路的左边管段(图中)对驱动装置进行有效的短路,使得进入驱动装置中的制冷剂的流量很小,从而减小由于进入驱动装置中制冷剂流量较大而产生的气动噪声,使得两路制冷剂汇合并进入第一节流装置进行二次节流,有效降低制热模式下的气动噪声,制热模式下由于进入驱动装置中的制冷剂流量很小,可以有效防止驱动装置出现结露的情况;制冷模式下通过减小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而减小气动噪声;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有效防止在对驱动装置进行有效冷却的基础上,还能有效防止驱动装置结露的情况,同时还能有效减小驱动装置出现的气动噪声;
2.本实用新型还通过闪蒸器的设置,并且将第二管路、第四管路、第六管路和第七管路的端部均插入闪蒸器内部进行连通,能够有效形成四管制的闪蒸器,相对于第四管路连通到第二管路再连通至闪蒸器的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四管制闪蒸器能够使得第二和第四管路共同进入闪蒸器中进行混合,解决缓冲模块冷却支路与冷媒主路的压力不平衡的问题,进一步减小由于压力不平衡而带来的系统不稳定甚至是压力噪声等情况;
3.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法首先通过T与T之间的比较能够有效判断出驱动装置是否存在结露的风险的情况,判断高效且迅速,并且若T小于T则判断存在结露的风险,则减小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从而减小进入驱动装置中的制冷剂的流量,从而减小结露或防止结露,T大于T则不会存在结露的风险,但是需要判断T与T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防止驱动装置的温度过高而导致其工作性能受到破坏,T大于T时说明驱动装置温度过高,此时需增大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增大进入驱动装置内部的制冷剂的流量,从而有效降低驱动装置的温度,T小于等于T则驱动装置能够同时满足不结露和正常工作的性能,则此时维持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不变,总之能够将驱动装置的温度控制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不至于过高而导致其无法正常工作,也不至于过低而产生结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压缩机;2、四通阀;3、环境温度传感器;4、室外换热器;5、第一节流装置;6、第二节流装置;7、控制阀;8、驱动装置;9、驱动板温度传感器;10、补气阀;11、闪蒸器;12、闪蒸器温度传感器;13、第三节流装置;14、室内换热器;15、气液分离器;101、第一管路;102、第二管路;103、第三管路;104、第四管路;105、第五管路;106、第六管路;107、第七管路;108、第八管路;109、第九管路;110、第十管路;111、第十一管路;112、第十二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其包括:
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4、第一节流装置5、室内换热器14和驱动装置8以及第一管路101、第二管路102、第三管路103、第四管路104和第五管路105,所述第一管路101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连通,所述第二管路1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连通、另一端中的制冷剂能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4连通,所述第三管路103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管路101上、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8连通,所述第三管路103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6,所述第四管路104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8连通、另一端的制冷剂能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4连通,所述第五管路105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路10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102连通,所述第五管路105上设置有控制阀7。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能够对驱动装置进行制冷剂的连通,能够在制冷模式下从第一管路上分支出一定流量的制冷剂进入驱动装置以对其进行有效冷却,并且通过第三管路上设置的第二节流装置能够调节进入驱动装置处的制冷剂流量,防止进入驱动装置中的制冷剂流量过大而造成驱动装置结露,解决制冷模式下驱动板冷却模块因过度冷却引起驱动板结露的问题,通过第五管路的设置制冷制热流路分开设计,通过合理设计驱动板冷却模块控制逻辑,解决驱动板冷却模块因过度冷却引起驱动板结露的问题,更好地适应高温高湿的极端恶劣工况,提高机组运行的可靠性;驱动板冷却模块流路与主路并联方式,实现冷却模块流路冷媒流量可调,减小对冷媒系统的干扰,提高驱动板冷却模块的热管理水平,解决驱动板冷却模块冷媒流量不可调节,驱动板冷却模块热管理差的问题;并且通过第五管路和其上设置的控制阀,能够使得制热模式下打开该控制阀、第二节流装置关闭,使得制冷剂流至驱动装置对其冷却后再回到第二管路中,并且通过第二管路的左边管段(图中)对驱动装置进行有效的短路,使得进入驱动装置中的制冷剂的流量很小,从而减小由于进入驱动装置中制冷剂流量较大而产生的气动噪声,使得两路制冷剂汇合并进入第一节流装置进行二次节流,有效降低制热模式下的气动噪声,制热模式下由于进入驱动装置中的制冷剂流量很小,可以有效防止驱动装置出现结露的情况;制冷模式下通过减小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而减小气动噪声;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有效防止在对驱动装置进行有效冷却的基础上,还能有效防止驱动装置结露的情况,同时还能有效减小驱动装置出现的气动噪声。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点在于:
1.因冷却驱动板所需冷媒流量较小,设置驱动冷却模块并联管路,并对冷却模块冷媒支路流向及流量单独控制,提高了对驱动板冷却模块的热管理水平。
2.制冷模式时,直接引入由冷凝器出来的高温高压液态冷媒,经电子膨胀阀节流后进入驱动板冷却模块,实现对驱动板冷却模块温度的精细化调节,在保证驱动板不结露的前提下对驱动板进行充分冷却;由驱动板冷却模块出来的冷媒直接引入闪蒸器,减弱因并联两路冷媒压力不平衡引起的系统波动。
3.在机组制冷过程中,通过检测驱动板冷却模块附近驱动板温度来控制阀开度,保证驱动板及其上的功率元件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同时判断驱动板表面是否具备结露的条件,通过控制驱动板冷却模块管路上的电子膨胀阀来防止驱动板过度冷却引起的结露现象。仅通过增设电子膨胀阀和驱动板感温包来实现上述功能控制,参与控制的参数少,成本较低,控制策略简单可靠。
解决了如下技术问题:
1.解决驱动板冷却模块冷媒流量不可调节,驱动板冷却模块热管理差。
2.解决制冷模式下驱动板冷却模块因过度冷却引起驱动板结露的问题。
3.减缓了因驱动板冷却模块流路引起的系统压降和气流声。
有益效果:
1.驱动板冷却模块流路与主路并联方式,实现冷却模块流路冷媒流量可调,减小对冷媒系统的干扰,提高驱动板冷却模块的热管理水平。
2.制冷制热流路分开设计,通过合理设计驱动板冷却模块控制逻辑,解决驱动板冷却模块因过度冷却引起驱动板结露的问题,更好地适应高温高湿的极端恶劣工况,提高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3.通过并联方案和可调电子膨胀阀,可减缓因驱动板冷却模块流路引起的系统压降和气流声;采用四管制闪蒸器,驱动板冷却模块管路连接至闪蒸器,解决缓冲模块冷却支路与冷媒主流的压力不平衡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室内换热器14用于对室内制冷时,所述控制阀7能够被控制关闭,同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6能够被控制打开并进行开度调节;当所述室内换热器14用于对室内制热时,所述控制阀7能够被控制打开,同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6能够被控制关闭。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制冷模式时关闭控制阀,能够关闭第五管路,打开第二节流装置,从而使得室外换热器出来的制冷剂分成两路,一路经过第一节流装置进入第二管路,另一路进入第三管路并经过第二节流装置进行节流降压,再到达驱动装置处对其进行降温,然后两路均进入闪蒸器中进行混合,第二节流装置能够有效调节进入驱动装置中的制冷剂的流量,从而在保证对驱动装置降温冷却的同时还能有效防止其降温过度而导致出现结露的现象,有效防止结露;在制热模式时打开控制阀同时关闭第二节流装置,能够使得从闪蒸器出来的制冷剂一路通过第四管路进入驱动装置对其进行降温冷却,然后再通过第五管路汇合到第二管路中,从而在第一节流装置处进行二级节流,通过该种方式由于第二管路的图中左段管段将驱动装置的管路进行并联,起到一个短路的作用,使得进入驱动装置中的制冷剂流量很小,从而有效防止其产生结露,并且减小该处的气动噪声,从而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系统能够同时实现对驱动装置的冷却、防止结露和减小气动噪声三者合一的技术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管路105的与所述第三管路103连通的位置位于所述驱动装置8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6之间。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管路的优选连接位置和连接方式,即连接到第三管路上位于驱动装置与第二节流装置之间的位置,能够在制热模式下通过第五管路的开启,对第二节流装置处进行短路,从而进一步减小流向驱动装置的制冷剂流量,从而减小气动噪声,并且对驱动装置冷却还能对其防止结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闪蒸器11、第六管路106和第七管路107,所述第二管路102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所述第四管路104的另一端也连通至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所述第六管路106的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补气口连通,所述第七管路107的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4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闪蒸器的设置,并且将第二管路、第四管路、第六管路和第七管路的端部均插入闪蒸器内部进行连通,能够有效形成四管制的闪蒸器,相对于第四管路连通到第二管路再连通至闪蒸器的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四管制闪蒸器能够使得第二和第四管路共同进入闪蒸器中进行混合,解决缓冲模块冷却支路与冷媒主路的压力不平衡的问题,进一步减小由于压力不平衡而带来的系统不稳定甚至是压力噪声等情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管路106上设置有补气阀10。本实用新型通过第六管路上的补气阀能够控制是否开启对压缩机进行补气,该情况适用于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的制热模式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管路102的伸入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大于所述第六管路106的伸入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所述第四管路104的伸入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大于所述第六管路106的伸入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所述第七管路107的伸入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大于所述第六管路106的伸入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管路、第四管路和第七管路插入深度均大于第六管路,能够使得制冷模式下第二和第四管路的流出的液体制冷剂(或液气混合物)均进入闪蒸器的液体内部,起到有效混合的作用,进一步解决缓冲模块冷却支路与冷媒主路的压力不平衡的问题,减小由于压力不平衡而带来的系统不稳定甚至是压力噪声等情况,第七管路从底部的液体中引出液体制冷剂,从而增大进入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提高蒸发效率;在制热模式下,第七管路的流出的液体制冷剂(或液气混合物)进入闪蒸器的液体内部,第二和第四管路从底部的液体中引出液体制冷剂,从而增大进入驱动装置和室外换热器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提高对驱动装置的冷却效果,提高室外换热器的蒸发效率,从而增强室内换热器的制热效率;第六管路从闪蒸器上端引出制冷剂气体,从而满足进入压缩机的补气端的补气条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七管路107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13,所述第七管路107上的位于所述第三节流装置13和所述闪蒸器11之间的管段上还设置有闪蒸器温度传感器12。本实用新型还通过第七管路上设置第三节流装置,能够在制冷模式下对进入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进行二次节流,提高过冷度,提高蒸发效率,通过闪蒸器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闪蒸器处的温度,从而进行有效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四通阀2、气液分离器15、第八管路108、第九管路109、第十管路110、第十一管路111和第十二管路112,所述第八管路108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四通阀2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管路109的一端连通所述四通阀2的第二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室外换热器4,所述第十管路110的一端连通所述四通阀2的第三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室内换热器14,所述第十一管路111的一端连通所述四通阀2的第四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15,所述第十二管路112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15、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本实用新型通过四通阀、第八至第十二管路的设置,能够将压缩机的排气端、吸气端与四通阀、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进行有效的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的空调制冷剂循环系统,满足对制冷和制热模式之间的有效切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8上设置有驱动板温度传感器9;所述室外换热器4上设置有环境温度传感器3。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装置上的驱动板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驱动装置的温度,室外换热器上的环境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环境温度,从而根据驱动装置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判断驱动装置是否存在结露的风险,从而有效地控制第二节流装置进行开度的调节,最终将驱动装置的温度控制在既能有效正常的工作还能防止结露的安全范围内,保证其有效且正常的工作。
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原理图。制冷模式时,压缩机1产生的高温高压的气体通过四通阀2后,进入室外换热器4冷凝为液体,一路经第一节流装置5(优选电子膨胀阀)节流后进入闪蒸器11,另一路经第二节流装置6(优选电子膨胀阀)节流后流经驱动板冷却模块,完成对驱动板的冷却,再进入闪蒸器11;闪蒸器11冷媒一路经补气阀10进入压缩机1,一路通过第三节流装置13(优选电子膨胀阀)进入室内换热器14吸收热量蒸发为气体,经过四通阀2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5后再次进入压缩机1,完成制冷循环。制热模式时,压缩机1产生的高温高压的气体通过四通阀2后,进入室内换热器14冷凝为液体,经第三节流装置13节流后进入闪蒸器;闪蒸器11冷媒分为三路:一路经补气阀10进入压缩机1,一路流经驱动板散热模块(驱动装置8)后通过控制阀7(优选电磁阀)汇入冷媒主路,一路通过第一节流装置5节流后进入室外换热器4。进入室外换热器4的冷媒吸收热量蒸发为气体,经过四通阀2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5后再次进入压缩机1,完成制热循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所述的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包括:
判断步骤,判断空调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还是制热模式;
控制步骤,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控制阀7关闭,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6打开并进行开度调节;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控制阀7打开,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6关闭。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制冷模式时关闭控制阀,能够关闭第五管路,打开第二节流装置,从而使得室外换热器出来的制冷剂分成两路,一路经过第一节流装置进入第二管路,另一路进入第三管路并经过第二节流装置进行节流降压,再到达驱动装置处对其进行降温,然后两路均进入闪蒸器中进行混合,第二节流装置能够有效调节进入驱动装置中的制冷剂的流量,从而在保证对驱动装置降温冷却的同时还能有效防止其降温过度而导致出现结露的现象,有效防止结露;在制热模式时打开控制阀同时关闭第二节流装置,能够使得从闪蒸器出来的制冷剂一路通过第四管路进入驱动装置对其进行降温冷却,然后再通过第五管路汇合到第二管路中,从而在第一节流装置处进行二级节流,通过该种方式由于第二管路的图中左段管段将驱动装置的管路进行并联,起到一个短路的作用,使得进入驱动装置中的制冷剂流量很小,从而有效防止其产生结露,并且减小该处的气动噪声,从而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系统能够同时实现对驱动装置的冷却、防止结露和减小气动噪声三者合一的技术效果。
如图2所示,当机组制冷运行时,控制阀7关闭,第二节流装置6调节至初始开度A,经室外换热器冷凝成为液态冷媒分两路:一路经过第二节流装置6流经驱动板冷却模块,再进入闪蒸器11;另一路经第一节流装置5节流后进入闪蒸器11。
当机组制热运行时,第二节流装置6全关,控制阀7全开,冷媒从闪蒸器11流经驱动板冷却模块,完成对驱动板的冷却,通过控制阀7汇入主流路,再进入第一节流装置5进行节流。系统在制热模式运行时让系统的冷媒最后统一经过第一节流装置5进行节流,不让一部分冷媒通过第二节流装置6进行节流,这样第一节流装置5就起到第2级节流的目的。制热模式下,此时制冷剂经过控制阀7而不经过第二节流装置6是为了使得2个支路共同汇合并进入第一节流装置5进行节流,此时由于驱动装置8被下面的主路并联,相当于短路,所以进入驱动装置8的制冷剂流量很小,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气动噪声,(制冷模式下通过将第二节流装置6的开度调的很小也能降低气动噪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驱动装置8上设置有驱动板温度传感器9;所述室外换热器4上设置有环境温度传感器3时,且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检测步骤,通过所述驱动板温度传感器9检测驱动装置的温度T,通过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3检测环境温度T
所述判断步骤,判断T与T之间的关系;
所述控制步骤,当T≤T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6的开度关小,并继续检测T和判断T与T之间的关系,直到T>T为止;当T>T时,所述判断步骤再判断T与T之间的关系,所述控制步骤,在T≤T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6的开度保持不变,完成对所述驱动装置的温度调节;在T>T时则开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6的开度,并继续返回检测T和T并判断T与T之间的关系的步骤,直到T达到T与T之间的温度,此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6的开度保持不变,完成对所述驱动装置的温度调节;其中T为设定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法首先通过T与T之间的比较能够有效判断出驱动装置是否存在结露的风险的情况,判断高效且迅速,并且若T小于T则判断存在结露的风险,则减小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从而减小进入驱动装置中的制冷剂的流量,从而减小结露或防止结露,T大于T则不会存在结露的风险,但是需要判断T与T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防止驱动装置的温度过高而导致其工作性能受到破坏,T大于T时说明驱动装置温度过高,此时需增大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增大进入驱动装置内部的制冷剂的流量,从而有效降低驱动装置的温度,T小于等于T则驱动装置能够同时满足不结露和正常工作的性能,则此时维持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不变,总之能够将驱动装置的温度控制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不至于过高而导致其无法正常工作,也不至于过低而产生结露。
当检测出T≤T时,机组进入驱动板存在结露风险的判断,根据判断条件将第二节流装置6调小M(M可以是数值5)步,再检测驱动板感温包温度T,再判断T与T的关系:当T≤T时,则返回再次调小第二节流装置6。当T>T时,则进入下一个判断条件,比较T与T的大小。当T≤T时,第二节流装置6开度保持不变,完成对驱动板温度的调节;当T>T时,第二节流装置6开大N(N可以是数值5)步,再次判断T与T的关系,直至完成对驱动板温度的调节。
T≤T时说明驱动板的散热模块的温度小于等于室外环境温度,说明此时可能存在系统冷媒给驱动板的散热模块降温过低的情况的发生,当驱动板的散热模块的温度低于室外环境的露点温度(露点温度:是指室外环境结露时的温度值)时就会结露的。但是本申请的判断条件时直接用T,这样的判断方式更为高效快速,并且通常T高于室外露点温度,那么本申请T≤T时便开始控制第二节流装置减小开度,这样的控制方式更为保险,不必在等到其降到露点温度以下时再进行控制,因此本申请的控制方式在更为高效快速的同时防结露的效果更佳。T>T时说明暂不存在结露的风险,因此此时判断驱动装置的温度是否过高(通过T),能够防止驱动装置的温度不至于过低也不至于过高。
当检测出T>T时,则直接进入下一个判断条件,比较T与T的大小:当T≤T时,第二节流装置6维持开度不变,完成一次对驱动板温度的调节,返回再次检测驱动板温度T和环境温度T,进入下一次调节周期。当T>T时,开大第二节流装置6,再次返回检测驱动板温度T和环境温度T,继续进入下一次调节周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步骤中,当T≤T,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6的开度关小,直到T>T为止后;所述判断步骤再判断T与T之间的关系,所述控制步骤,在T≤T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6的开度保持不变,完成对所述驱动装置的温度调节;在T>T时则开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6的开度,并继续返回检测T和T并判断T与T之间的关系的步骤;直到T达到T与T之间的温度,此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6的开度保持不变,完成对所述驱动装置的温度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法在T小于T且减小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直到T>T为止后,此时有效解除结露的风险;于是进一步判断T与T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防止驱动装置的温度过高而导致其工作性能受到破坏,T大于T时说明驱动装置温度过高,此时需增大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增大进入驱动装置内部的制冷剂的流量,从而有效降低驱动装置的温度,T小于等于T则驱动装置能够同时满足不结露和正常工作的性能,则此时维持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不变,总之能够将驱动装置的温度控制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不至于过高而导致其无法正常工作,也不至于过低而产生结露。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4)、第一节流装置(5)、室内换热器(14)和驱动装置(8)以及第一管路(101)、第二管路(102)、第三管路(103)、第四管路(104)和第五管路(105),所述第一管路(101)的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连通,所述第二管路(1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连通、另一端中的制冷剂能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4)连通,所述第三管路(103)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管路(101)上、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8)连通,所述第三管路(103)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6),所述第四管路(104)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8)连通、另一端的制冷剂能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4)连通,所述第五管路(105)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路(10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102)连通,所述第五管路(105)上设置有控制阀(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室内换热器(14)用于对室内制冷时,所述控制阀(7)能够被控制关闭,同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6)能够被控制打开并进行开度调节;当所述室内换热器(14)用于对室内制热时,所述控制阀(7)能够被控制打开,同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6)能够被控制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管路(105)的与所述第三管路(103)连通的位置位于所述驱动装置(8)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6)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闪蒸器(11)、第六管路(106)和第七管路(107),所述第二管路(102)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所述第四管路(104)的另一端也连通至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所述第六管路(106)的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补气口连通,所述第七管路(107)的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六管路(106)上设置有补气阀(1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路(102)的伸入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大于所述第六管路(106)的伸入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所述第四管路(104)的伸入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大于所述第六管路(106)的伸入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所述第七管路(107)的伸入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大于所述第六管路(106)的伸入所述闪蒸器(11)的内部的端部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七管路(107)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13),所述第七管路(107)上的位于所述第三节流装置(13)和所述闪蒸器(11)之间的管段上还设置有闪蒸器温度传感器(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四通阀(2)、气液分离器(15)、第八管路(108)、第九管路(109)、第十管路(110)、第十一管路(111)和第十二管路(112),所述第八管路(108)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四通阀(2)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管路(109)的一端连通所述四通阀(2)的第二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室外换热器(4),所述第十管路(110)的一端连通所述四通阀(2)的第三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室内换热器(14),所述第十一管路(111)的一端连通所述四通阀(2)的第四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15),所述第十二管路(112)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15)、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8)上设置有驱动板温度传感器(9);所述室外换热器(4)上设置有环境温度传感器(3)。
CN202221674349.XU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 Active CN2176853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74349.XU CN217685313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74349.XU CN217685313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85313U true CN217685313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13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74349.XU Active CN217685313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853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64273A (zh) * 2022-06-30 2022-10-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64273A (zh) * 2022-06-30 2022-10-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04939B1 (ko) 수냉식냉동기 냉수와 쿨링타워 냉각수를 조합한 공조냉각열원 에너지절약형 항온항습시스템과 그의 제어방법
CN108195099B (zh) 一种变频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51802B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09682106B (zh) 减缓压缩机喘振的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2345949A (zh) 一种多联式空调换热器冷媒流量调节系统及其调节方法
WO2022022642A1 (zh) 空调及除湿方法
CN114151871B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变频模块的冷却控制装置和方法
JP4311924B2 (ja) フリークーリング利用冷熱源設備
CN111251813B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7685313U (zh) 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
CN203478506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电控模块降温装置
CN112944739B (zh) 利用露点温度冷却的双循环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688710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51809A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WO2022193807A1 (zh)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CN111156615B (zh) 基于双级压缩机系统的控制器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7235882U (zh) 变频空调系统
CN114110978B (zh)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以及空调机组
CN115164273A (zh) 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896700A (zh) 辅助散热结构、空调器和辅助散热方法
CN112460774B (zh) 空调器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及空调器
CN114905919A (zh) 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CN112460823B (zh) 一种空调器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及空调器
CN112460755B (zh) 一种空调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空调机组及控制方法
CN111251804A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