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3014U - 一种悬置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置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83014U CN217683014U CN202221497054.XU CN202221497054U CN217683014U CN 217683014 U CN217683014 U CN 217683014U CN 202221497054 U CN202221497054 U CN 202221497054U CN 217683014 U CN217683014 U CN 2176830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decoupling
- channel
- buffer
- suspensio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悬置装置及车辆。悬置装置包括底座、解耦膜和流道板;底座包括惯性通道、流道组和至少两个安装槽;解耦膜一一对应的置入安装槽;流道板与底座连接,将解耦膜限位于安装槽内;解耦膜与安装槽的槽壁和槽底形成第一腔体,解耦膜与安装槽的槽壁和流道板形成第二腔体,惯性通道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相邻的两个第一腔体通过流道组连通,相邻的两个第二腔体通过流道组连通。悬置装置提升了车辆的整车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特性,并且改善了悬置装置在受到高频率作用时的高频硬化的现象,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保持较好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悬置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技术领域,通常会使用悬置,悬置是用于减少并控制发动机振动的传递,并起到支承作用的汽车动力总成件。广泛使用的悬置分为传统的纯胶悬置,以及动、静态性能较好的液压悬置。现有技术中,液压悬置多采用惯性通道—解耦膜式,该种结构的液压悬置改善了高频率作用时的高频硬化的现象,但是具有解耦频段范围小,只能适应某一频段的解耦,不能有效的适应更多的高频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悬置装置,以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的悬置装置高频解耦频段范围小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悬置装置,包括底座、解耦膜和流道板;所述底座包括惯性通道、流道组和至少两个安装槽;所述解耦膜一一对应的置入所述安装槽;所述流道板与所述底座连接,将所述解耦膜限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解耦膜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和槽底形成第一腔体,所述解耦膜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和所述流道板形成第二腔体,所述惯性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腔体通过所述流道组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腔体通过所述流道组连通。
进一步的,任一所述流道组包括多个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安装槽。
进一步的,任一所述流道组的多个所述第一流道相对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安装槽的中心连线呈对称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包括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之间、以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的两端侧壁设置倒角,所述倒角使所述第一凸起的两端的宽度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形成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底座形成有第一通道,所述流道板形成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惯性通道包括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通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解耦膜的表面包括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高于所述第二缓冲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缓冲部为缓冲凸起,所述缓冲凸起为绕所述解耦膜的中线布置的环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缓冲部为凸点。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悬置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悬置装置,底座、解耦膜和流道板的结构及布置位置,提升了车辆的整车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特性,并且改善了悬置装置在受到高频率作用时的高频硬化的现象,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保持较好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的车辆悬置装置的高频解耦频段范围小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悬置装置。
所述车辆与上述悬置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悬置装置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悬置装置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底座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底座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解耦膜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解耦膜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解耦膜B-B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流道板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11-惯性通道;12-第一流道;13-安装槽;14-第一凸起;15-第一通孔;16-第一通道;17-限位柱;
2-解耦膜;21-第一缓冲部;22-第二缓冲部;23-缓冲凸起;24-凸点;
3-流道板;31-第二通孔;32-限位孔;33-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悬置装置,包括底座1、解耦膜2和流道板3;底座1包括惯性通道11、流道组和至少两个安装槽13;解耦膜2一一对应的置入安装槽13;流道板3与底座1连接,将解耦膜2限位于安装槽13内;解耦膜2与安装槽13的槽壁和槽底形成第一腔体,解耦膜2与安装槽13的槽壁和流道板3形成第二腔体,惯性通道11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相邻的两个第一腔体通过流道组连通,相邻的两个第二腔体通过流道组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的悬置装置,底座1包括至少两个安装槽13,安装槽13和解耦膜2为一一对应设置的结构,解耦膜2也包括至少两个,相对于悬置装置设置独立的解耦膜,本申请中的解耦膜2体积相对较小,刚度相对较大,当受到冲击时解耦膜2不容易发生形变,减少解耦膜2与底座1的槽底及流道板3撞击产生异响,提升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特性,以及提升悬置装置的低频大刚度大阻尼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悬置装置,相邻的两个第一腔体通过流道组连通,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二腔体通过流道组连通,使得至少两个第一腔体在多个频段下处于连通状态,以及至少两个第二腔体在多个频段下处于连通状态,高频震动时液体也可通过流道组在两个第一腔体间和两个第二腔体间流动,进而增加解耦频段范围,悬置装置适应多个频段的解耦,提升悬置装置的高频小刚度小阻尼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悬置装置,底座1、解耦膜2和流道板3的结构及布置位置,提升了车辆的整车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特性,并且改善了悬置装置在受到高频率作用时的高频硬化的现象,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保持较好的舒适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悬置装置属于液压悬置。
参照图3至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任一流道组包括多个第一流道12,第一流道12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安装槽13。
第一流道12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安装槽13。
参照图3至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流道12呈长条状,此时液体呈直线方向在两个第一腔体间和两个第二腔体间流动,流动阻力相对较小。
参照图3至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任一流道组的多个第一流道12具有至少两个流道长度,为考虑到固有频率及共振现象,使得相邻的两个安装槽13在多个频段下处于连通状态,高频震动时液体也可通过第一流道12在两个第一腔体间和两个第二腔体间流动,提升悬置装置的高频小刚度小阻尼性能。
参照图3至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任一流道组的多个第一流道12相对于相邻的两个安装槽13的中心连线呈对称布置。
参照图4和图5所示,悬置装置例如为包括两个安装槽13,该两个安装槽13之间具有8个第一流道12,8个第一流道12相对于相邻的两个安装槽13的中心连线呈对称布置,也即图5所示中从上往下数,共具有八个第一流道12,第一个第一流道12和第八个第一流道12对称设置,第二个第一流道12和第七个第一流道12对称设置,第三个第一流道12和第六个第一流道12对称设置,第四个第一流道12和第五个第一流道12对称设置。
多个第一流道12的上述对称布置方式,可以增加相邻的两个安装槽13内液体的流动性。
参照图4和图5所示,第一流道12上下方向为第一流道12的宽度,多个第一流道12也具有至少两个宽度。
也即,任一流道组的多个第一流道12具有至少两个流道横截面积。横截面积为垂直于第一流道12的左右方向的截面积。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流道12是为了增加相邻的两个安装槽13内液体的流动性,以使得悬置装置适应多个频段的解耦,因此,第一流道12的具体设置方式还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相应调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参照图3至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槽13的槽底包括多个第一凸起14,第一凸起14与安装槽13的槽壁之间、以及相邻两个第一凸起14之间形成第一流道12。
多个第一凸起14的设置用于形成第一流道12,使相邻的两个安装槽13之间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凸起14的高度相同。
参照图4和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4的两端侧壁设置倒角,倒角使第一凸起14的两端的宽度减小。
参照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4的宽度是指第一凸起14的上下方向。倒角使第一凸起14的两端的宽度减小可以避免液体流动过程中,液体与第一凸起14的两端直接撞击,减小液体的流动阻力,从而增大悬置装置的解耦频段。
参照图1至图5、和图9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槽13的槽底形成有多个第一通孔15,底座1形成有第一通道16,流道板3形成有多个第二通孔31,惯性通道11包括第一通孔15、第一通道16和第二通孔31;第一通道16的一端与第一通孔15的一端连通,第一通孔15的另一端与第一腔体连通,第一通道16的另一端与第二通孔31的一端连通,第二通孔31的另一端与第二腔体连通。
参照图9所示,流道板3还形成有第三通孔33,液体依次在第一腔体、第一通孔15、第一通道16、第三通孔33、第二通孔31和第二腔体之间正向流动或反向流动。以及,液体在多个安装槽13之间流动。
参照图6至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解耦膜2的表面包括第一缓冲部21和第二缓冲部22,第一缓冲部21高于第二缓冲部22。
参照图8所示,解耦膜2的左右两个表面均设置有第一缓冲部21和第二缓冲部22。第一缓冲部21和第二缓冲部22的设置,使得解耦膜2受到冲击发生形变时,第一缓冲部21和第二缓冲部22与安装槽13的槽底或流道板3接触,相对于解耦膜2的表面与安装槽13的槽底或流道板3接触,能够减少解耦膜2与安装槽13的槽底或流道板3的接触面积,减少撞击产生的异响。
参照图6至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缓冲部21为缓冲凸起23,缓冲凸起23为绕解耦膜2的中线布置的环形结构。
缓冲凸起23为绕解耦膜2的中线布置的环形结构,当解耦膜2受到冲击发生形变,缓冲凸起23与安装槽13的槽底或流道板3接触时,接触方式为线接触,接触面积小,从而减小撞击产生的异响。
参照图6至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缓冲部22为凸点24。凸点也是通过减少解耦膜2与安装槽13的槽底或流道板3的接触面积,减小撞击产生的异响。
参照图6和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缓冲部21位于第二缓冲部22的外侧,也即缓冲凸起23位于凸点24的外侧。缓冲凸起23比凸点24高,当解耦膜2受到冲击时,缓冲凸起23先于凸点24接触安装槽13的槽底或流道板3,使解耦膜2缓冲部分冲击,如果解耦膜2继续发生形变,再由凸点24与安装槽13的槽底或流道板3接触。因此,解耦膜2中缓冲凸起23和凸点24的设置,减小解耦膜2低频大振幅状态下对安装槽13的槽底或流道板3的撞击,提升车辆的整车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特性,优化低频大振幅工况车辆的整车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凸点24为圆弧形凸点,从而增加与安装槽13的槽底或流道板3接触时的缓冲效果。
参照图3、图4和图9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底座1还包括限位柱17,流道板3包括限位孔32。悬置装置在安装时,将解耦膜2一一对应的置入安装槽13,而后限位孔32对准限位柱17插入,以将底座1和流道板3的位置对应连接,从而将解耦膜2限位于安装槽13内。
参照图1至图4、图9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悬置装置为双解耦膜2设置,两个安装槽13之间设置不同长度及宽度的八个第一流道12,且八个第一流道12呈对称布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悬置装置可以设置三个、四个等的解耦膜2,以及相邻两个安装槽13之间的第一流道12可以设置六个、七个、九个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悬置装置中底座1、解耦膜2和流道板3的材料,可以选择现有技术中的材料。
本申请的悬置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实现的优点,提升低频大刚度大阻尼特性,以及提升高频小刚度小阻尼特性。同时,悬置装置的底座1外观结构可以设置为与现有液压悬置的底座一致,因此,悬置装置的底座1还与现有液压悬置的底座之间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具体可以包括上述的悬置装置。
由于车辆包括上述的悬置装置,因此车辆具有较好的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特性,且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够保持较好的舒适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解耦膜(2)和流道板(3);
所述底座(1)包括惯性通道(11)、流道组和至少两个安装槽(13);
所述解耦膜(2)一一对应的置入所述安装槽(13);
所述流道板(3)与所述底座(1)连接,将所述解耦膜(2)限位于所述安装槽(13)内;
所述解耦膜(2)与所述安装槽(13)的槽壁和槽底形成第一腔体,所述解耦膜(2)与所述安装槽(13)的槽壁和所述流道板(3)形成第二腔体,所述惯性通道(11)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腔体通过所述流道组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腔体也通过所述流道组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流道组包括多个第一流道(12),所述第一流道(12)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安装槽(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流道组的多个所述第一流道(12)相对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安装槽(13)的中心连线呈对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3)的槽底包括多个第一凸起(14),所述第一凸起(14)与所述安装槽(13)的槽壁之间、以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14)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流道(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14)的两端侧壁设置倒角,所述倒角使所述第一凸起(14)的两端的宽度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3)的槽底形成有多个第一通孔(15),所述底座(1)形成有第一通道(16),所述流道板(3)形成有多个第二通孔(31),所述惯性通道(11)包括所述第一通孔(15)、所述第一通道(16)和所述第二通孔(31);
所述第一通道(1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15)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通孔(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一通道(1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31)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通孔(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耦膜(2)的表面包括第一缓冲部(21)和第二缓冲部(22),所述第一缓冲部(21)高于所述第二缓冲部(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21)为缓冲凸起(23),所述缓冲凸起(23)为绕所述解耦膜(2)的中线布置的环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部(22)为凸点(24)。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悬置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497054.XU CN217683014U (zh) | 2022-06-15 | 2022-06-15 | 一种悬置装置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497054.XU CN217683014U (zh) | 2022-06-15 | 2022-06-15 | 一种悬置装置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83014U true CN217683014U (zh) | 2022-10-28 |
Family
ID=83710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497054.XU Active CN217683014U (zh) | 2022-06-15 | 2022-06-15 | 一种悬置装置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83014U (zh) |
-
2022
- 2022-06-15 CN CN202221497054.XU patent/CN2176830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40212B (zh) | 隔振装置 | |
CN101627223B (zh) | 防振装置 | |
CN211117332U (zh) | 液压衬套、摆臂总成及汽车 | |
CN101809313B (zh) | 防振装置 | |
US5558316A (en) | Hydro-mount for power plant | |
CN113915284A (zh) | 液压悬置 | |
CN217683014U (zh) | 一种悬置装置及车辆 | |
CN110439957B (zh) | 一种惯性通道解耦膜式电磁主动液压悬置 | |
CN214215408U (zh) | 悬架用限位缓冲块和车辆 | |
CN111674252A (zh) | 用于车辆的悬置 | |
KR101585412B1 (ko) | 종횡방향 에어 댐핑 마운트 | |
KR101724745B1 (ko) | 하이드로 트랜스미션 마운트 | |
CN212744842U (zh) | 液压悬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9119693U (zh) | 悬置衬套及车辆 | |
CN211371129U (zh) | 一种惯性通道解耦膜式电磁主动液压悬置 | |
CN209955737U (zh) | 一种后悬置的纵置汽车动力总成 | |
CN211288569U (zh) | 一种具有外置惯性通道和充气限位块的液压悬置 | |
CN219119701U (zh) | 液压变速器悬置及车辆 | |
CN217401554U (zh) | 解耦结构、液压悬置系统和车辆 | |
CN215214523U (zh) | 解耦结构、液压悬置系统及车辆 | |
JP4215221B2 (ja) | ハイドロリックインシュレータ | |
CN219345361U (zh) | 液压悬置流道板结构、液压悬置与车辆 | |
CN220523164U (zh) | 一种汽车驱动轴阻尼器 | |
CN219840975U (zh) | 液压衬套及其车辆悬架系统和车辆 | |
JP3631348B2 (ja) | 液体封入式防振マウン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