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2260U - 电动泵 - Google Patents

电动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82260U
CN217682260U CN202221290062.7U CN202221290062U CN217682260U CN 217682260 U CN217682260 U CN 217682260U CN 202221290062 U CN202221290062 U CN 202221290062U CN 217682260 U CN217682260 U CN 2176822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pump
fluid
main body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9006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田佐智
本间和博
梶田国博
桥本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Toso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oso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osok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oso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822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822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泵,能够以电动泵单体稳定地获得冷却性能。电动泵的一个方案具备:具有转子的马达,该转子能够以在轴向上延伸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具有泵的泵机构,该泵与所述转子连接,并被所述马达的动力驱动而对从外部吸入的流体进行压缩并排出;少收纳所述马达的马达壳体;以及沿着所述马达壳体的外周面设置且供从所述泵排出的所述流体的一部分流动的流体流路部。

Description

电动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泵。
背景技术
以往,在具备泵和使泵旋转的马达的电动泵中,在泵工作时,存在使泵旋转的马达的温度上升的问题。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结构:具备泵和使泵旋转的马达的电动泵以浸渍于储存在油盘中的油中的状态安装。在这样的结构中,电动泵浸渍在油中,由此抑制马达的温度上升。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具备电动马达、油泵、以及以收纳电动马达的转子的方式配置在转子与定子之间的圆筒状的隔壁部,向隔壁的径向内侧的空间导入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752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2512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电动泵的冷却性能受到电动泵向油盘内的安装状态、油盘内的油量等的影响。因此,电动泵自身无法保证冷却性能,例如,在电动泵的制造厂商与提供油盘的设备的制造厂商不同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故障。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结构中,通过向隔壁部的径向内侧导入油,使马达的转子浸渍在油中。因此,在转子旋转时,受到油的搅拌阻力的影响。油的粘度根据其温度而变动,在油的温度低的情况下搅拌阻力变大。其结果,在启动时等,油的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存在驱动油泵时的电动马达的负荷变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电动泵单体稳定地获得冷却性能的电动泵。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1的电动泵具备:具有转子的马达,该转子能够以在轴向上延伸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具有泵的泵机构,该泵与所述转子连接,并被所述马达的动力驱动而对从外部吸入的流体进行压缩并排出;至少收纳所述马达的马达壳体;以及沿着所述马达壳体的外周面设置且供从所述泵排出的所述流体的一部分流动的流体流路部。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2的电动泵优选,在方案1的电动泵中,所述流体流路部具备:沿着所述马达壳体的外周面设置的主体流路部;连接所述泵机构和所述主体流路部并将由所述泵压缩的所述流体导入所述主体流路部的导入流路部;以及从所述主体流路部送出所述流体的送出流路部。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3的电动泵优选,在方案2的电动泵中,所述主体流路部沿着所述马达壳体的外周面,在绕所述中心轴的周向上连续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4的电动泵优选,在方案2或方案3的电动泵中,所述导入流路部在隔着所述中心轴的所述马达壳体的径向一侧与所述主体流路部连接,所述送出流路部在隔着所述中心轴的所述马达壳体的径向另一侧与所述主体流路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5的电动泵优选,在方案2的电动泵中,还具备设置在所述马达与所述泵之间的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与沿着所述中心轴延伸的所述转子的轴的外周面接触,抑制所述流体从所述泵向所述马达侵入,所述导入流路部与设置在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泵之间的密封部间隙连接,将储存在所述密封部间隙中的所述流体的一部分送入所述主体流路部。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6的电动泵优选,在方案2的电动泵中,所述泵机构具有将由所述泵压缩的所述流体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口,所述导入流路部与所述排出口连接,将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所述流体的一部分送入所述主体流路部。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7的电动泵优选,在方案2的电动泵中,所述泵机构具有从外部向所述泵吸入所述流体的吸入口,所述送出流路部与所述吸入口连接,将从所述主体流路部送出的所述流体送入所述吸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8的电动泵优选,在方案2的电动泵中,所述送出流路部将所述流体排出到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9的电动泵优选,在方案2的电动泵中,所述导入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积比所述送出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积小。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10的电动泵优选,在方案2的电动泵中,所述主体流路部沿着所述马达壳体的外周面设置成螺旋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能够以电动泵单体稳定地获得冷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泵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向视剖视图。
图3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俯视剖视图。
图4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俯视剖视图。
图5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主体流路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纵剖视图。
图7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的纵剖视图。
图中:
20—马达;21—转子;22—轴;30—马达壳体;30a—外周面;32—油封(密封部件);90—泵机构;90a—泵;94—密封部间隙;97—吸入口;98—排出口;100、101、102、103、104、105—电动泵;151—流体流路部;152A、152B、152C、152D、152E—主体流路部;153A、153B、153C、153D、153E—导入流路部;154A、154B、154C、154D、154F—送出流路部;J—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泵进行说明。
在附图中,作为适当的三维正交坐标系示出XYZ坐标系。在各图中,Z轴方向是以正侧为上侧、以负侧为下侧的上下方向。各图中适当示出的假想轴即中心轴J的轴向与Z轴方向、即上下方向平行。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中心轴J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另外,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在各图中,X轴方向和Y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X轴方向和Y轴方向是相互正交的方向。
另外,上下方向、水平方向、上侧及下侧是仅用于说明各部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吸入水、油等流体并将其排出。电动泵例如具有使流体在流路中循环的功能。在该实施方式中,流体是油。在流体为油的情况下,电动泵也可以称为电动油泵。虽未特别图示,但电动泵例如搭载于车辆的驱动装置。即,电动泵搭载在车辆上。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100具备马达20、泵机构90、控制基板40、马达壳体30、基板壳体60以及马达冷却部150A。
泵机构90具备泵90a和泵盖95。即,电动泵100具备马达20和泵90a。在被压送的流体为油的情况下,泵机构90为油泵机构。
马达壳体30收纳马达20。马达壳体30将泵90a与马达20一起收纳。即,马达壳体30兼作马达壳体和泵壳体。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马达20及泵90a收纳于马达壳体30,因此能够简化电动泵100的结构。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100的组装容易。
马达壳体30由金属制成。马达壳体30具有收纳筒部12a、凸缘部12b、泵收纳部12c、轴承保持筒部12d、底壁部12e。马达壳体30的上述各部分由单一的部件构成。
收纳筒部12a为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筒部12a为圆筒状。在收纳筒部12a中收纳马达20。凸缘部12b从收纳筒部12a的上侧端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凸缘部12b在朝向上侧的面上具有向上侧开口并沿轴向延伸的螺纹孔。凸缘部12b在轴向上与后述的基板壳体60的下表面对置。在凸缘部12b的螺纹孔中拧入将基板壳体60固定于马达壳体30的螺钉18。
泵收纳部12c配置在收纳筒部12a的下侧的端部。泵收纳部12c配置在收纳筒部12a的径向内侧。泵收纳部12c被闭塞收纳筒部12a的下侧的开口的底壁部12e支撑。底壁部12e为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壁部12e为圆环板状。泵收纳部12c为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在泵收纳部12c的上侧连接有轴承保持筒部12d。泵收纳部12c具有从底壁部12e的内周端向上侧凹陷的泵收纳孔12f。泵90a收纳在泵收纳孔12f中。泵收纳孔12f在从轴向观察时为圆孔状。泵收纳孔12f从轴向观察时配置在底壁部12e的中心部。
轴承保持筒部12d为从泵收纳部12c的上端向上侧延伸的筒状。轴承保持筒部12d保持马达20的后述的第二轴承37和油封(密封部件)32。第二轴承37是在马达20中沿轴向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轴承中位于后述的转子铁芯23的下侧的轴承。第二轴承37嵌合于轴承保持筒部12d的内周面。
油封32在轴承保持筒部12d的内部收纳于第二轴承的下侧。油封32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环状。油封32是与轴22的外周面接触,抑制油从泵90a向马达20侵入的密封部件。油封32根据需要配置。
马达20固定在轴承保持筒部12d的上侧。
马达20具有转子21、定子26、第一轴承36和第二轴承37。转子21具有轴22和固定在轴22上的转子主体21a。转子主体21a具有转子铁芯23和磁铁24。
轴22沿着中心轴J延伸。轴22以中心轴J为中心沿上下方向延伸。轴22以中心轴J为中心旋转。轴22由第一轴承36及第二轴承37支撑为绕中心轴J旋转自如。即,第一轴承36及第二轴承37将轴22支撑为旋转自如。第一轴承36和第二轴承37例如是滚珠轴承。第一轴承36支撑轴22的比转子铁芯23靠上侧的部分。第二轴承37支撑轴22的比转子铁芯23靠下侧的部分。
轴22的上端部比第一轴承36更向上侧突出。在轴22的上端安装有传感器磁铁46。轴22的下侧部分比第二轴承37更向下侧突出。轴22的下端部在泵收纳孔12f内与后述的内转子91花键嵌合。
转子铁芯23固定在位于第一轴承36和第二轴承37之间的轴22的外周面上。转子铁芯23呈以中心轴J为中心沿周向延伸的环状。转子铁芯23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转子铁芯23例如是将多个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构成的层叠钢板。
磁铁24配置在转子铁芯23的径向外侧面。磁铁24设置有多个。多个磁铁24在转子铁芯23的径向外侧面相互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另外,磁铁24也可以固定在转子铁芯23的内部。磁铁24例如也可以是一个圆筒状的环形磁铁。转子主体21a可以具备将磁铁24固定到转子铁芯23的转子盖。
定子26配置在转子21的径向外侧。定子26与转子21在径向上隔开间隙地对置。定子26在圆周方向的整个圆周上从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1。定子26具有定子铁芯27、多个绝缘体28和多个线圈29。
定子铁芯27具有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环状的铁芯背部、和从铁芯背部的内周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27是将多个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成的层叠钢板。定子铁芯27呈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环状。定子铁芯27在转子21的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1。定子铁芯27配置在转子21的径向外侧。定子铁芯27与转子21在径向上隔开间隙地对置。
定子铁芯27的铁芯背部的径向外侧面固定于收纳筒部12a的内周面。多个齿在铁芯背部的径向内侧面沿周向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齿的径向内侧面从径向外侧隔开间隙地与磁铁24的径向外侧面对置。
绝缘体28安装在定子铁芯27的齿上。绝缘体28具有覆盖齿的部分。绝缘体28的材料是绝缘树脂。线圈29经由绝缘体28安装在定子铁芯27上。多个线圈29通过在各个齿上隔着绝缘体28卷绕绕线而分别构成。线圈29的导线端被拉到定子26的上侧并延伸到基板壳体60内。
基板壳体60具有与马达壳体30的上端部连结的下侧外壳80和与下侧外壳80的上端部连结的上侧外壳70。在上侧外壳70和下侧外壳80之间收纳有控制基板40和电路基板45。
下侧外壳80具有俯视时大致呈矩形的外壳主体81和从外壳主体81的外周端朝径向外侧及上侧突出的连接器83。
外壳主体81具有从外壳主体81的下表面向下侧突出的轴承保持部84。轴承保持部84为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轴承保持部84在下端部的内周面保持第一轴承36。即,下侧外壳80保持对转子21的轴22进行支撑的第一轴承36。根据该结构,由于下侧外壳80兼作轴承保持架,所以部件数量减少,能够实现制造工序的缩短和低成本化。
也可以在第一轴承36的上表面上配置波形垫圈。通过配置波形垫圈,能够利用波形垫圈将第一轴承36的外圈的上表面向下侧按压,对第一轴承36及第二轴承37施加压力。
外壳主体81具有通过嵌件成型保持在外壳主体81的内部的多个汇流条86。各汇流条86在轴承保持部84的周围沿轴向贯通外壳主体81。从定子26的线圈29延伸的引出线与各汇流条86的一侧的端部连接。各汇流条86的另一侧的端部与控制基板40连接。
即,下侧外壳80具有连接控制基板40和马达20的多个汇流条86。根据该结构,由于下侧外壳80兼作汇流条保持架,因此部件数量减少,能够实现电动泵100的制造工序的缩短和低成本化。
在外壳主体81内配置有控制基板40和电路基板45。控制基板40和电路基板45都是印刷电路基板。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控制基板40上安装有对马达20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IC、逆变器以及电源电路。图1所示的电容器47是电源电路的一部分。在电路基板45上安装有检测转子21的旋转位置的旋转传感器44。控制基板40和电路基板45经由未图示的配线部件相互电连接。安装在控制基板40和电路基板45上的电路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根据电动泵100的结构适当变更。
控制基板40与马达20电连接。控制基板40上的控制IC经由电路基板45的旋转传感器44检测位于轴22的上端的传感器磁铁46的磁场,检测转子21的旋转位置。控制基板40的控制IC根据检测出的转子21的旋转位置信息,向马达20的定子26提供被控制的电流,使转子21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外壳80在控制基板40的下侧收纳电路基板45。根据该结构,由于控制基板40和电路基板45是不同的基板,因此能够使控制基板40的面积小型化。另外,由于电路基板45配置在与控制基板40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因此下侧外壳80也不会因电路基板45而在径向上大型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在径向上小型化的电动泵。
下侧外壳80与马达壳体30的凸缘部12b连结。
在下侧外壳80的上端部安装有上侧外壳70。上侧外壳70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金属制的盖。上侧外壳70从上侧覆盖控制基板40。上侧外壳70在下表面侧具有凹部71。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上侧外壳70的内侧的凹部71收纳有安装于控制基板40的电容器47。也可以在凹部71中收纳除了电容器47之外的电子部件。
上侧外壳70在外周缘具有凸缘部72。凸缘部72是在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扩展的板状部,是从轴向观察时,沿着上侧外壳70的周缘环绕一周的环状。上侧外壳70在凸缘部72处连结到下侧外壳80。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上侧外壳70和下侧外壳80通过沿轴向贯通上侧外壳70的凸缘部72和下侧外壳80的多根螺钉18而紧固于马达壳体30。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数量少的螺钉18固定上侧外壳70和下侧外壳80。用于紧固上侧外壳70和下侧外壳80的螺钉和用于紧固下侧外壳80和马达壳体30的螺钉可以是不同的螺钉。
泵90a位于电动泵100的下侧的部分。即,泵90a配置在马达20的下侧。泵90a由马达20的动力驱动。泵90a从外部吸入油等流体。泵90a对吸入的流体进行压缩并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泵90a具有次摆线泵结构。如图1、图2所示,泵90a具有内转子91和外转子92。内转子91和外转子92分别具有次摆线齿形。外转子92配置在内转子91的径向外侧。外转子92设置在泵收纳孔12f内。外转子92从径向外侧遍及周向整周地包围内转子91。内转子91与轴22的下侧的端部连结。内转子91相对于轴22在径向上偏心地设置。内转子91在外转子92的径向内侧与轴22一体地绕中心轴J旋转。
如图1所示,泵盖95固定于马达壳体30的下侧的端部,从下侧覆盖泵90a。在泵盖95上设置有向下侧突出的外部连接部96。在泵盖95上设置有吸入口97和排出口98。吸入口97从电动泵100的外部吸入油等流体。排出口98将由泵90a压缩的油等流体排出到电动泵100的外部。
吸入口97和排出口98从泵90a向下方延伸。吸入口97在外部连接部96的下端具有吸入口开口97a。吸入口97在径向一侧(图1的-X侧纸面左方)从下方与内转子91和外转子92之间的间隙连接。排出口98从泵90a向下方延伸。排出口98在泵盖95的下表面具有排出口开口98a。排出口98在径向另一侧(图1中纸面右方)从下方与内转子91和外转子92之间的间隙连接。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吸入口97和排出口98隔着轴22位于径向一侧和另一侧。
电动泵100经由外部连接部96与车辆的驱动装置等连接。电动泵100中泵90a所处的下侧的部分固定在车辆的部件上。电动泵100经由吸入口97及排出口98与车辆侧的油等流体的流路连接。
吸入口97隔着泵90a在上侧具有吸入侧泵室97p。吸入侧泵室97p通过泵收纳孔12f向上侧凹陷而设置。在排出口98中,隔着泵90a在上侧具有排出侧泵室98p。排出侧泵室98p通过泵收纳孔12f向上侧凹陷而设置。
在相对于油封32的下侧设置有密封部间隙94。在密封部间隙94中,通过轴承保持筒部12d与轴22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从泵90a侧流过来的油等流体被油封32密封而积存。
马达冷却部150A通过与从泵90a排出的油等流体的热交换来抑制马达壳体30的温度上升。马达冷却部150A具有供从泵90a排出的流体流动的流体流路部151。流体流路部151具备主体流路部152A、导入流路部153A和送出流路部154A。
如图1、图2所示,主体流路部152A沿着马达壳体30的外周面30a设置。即,流体流路部151沿着马达壳体30的外周面30a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流路部152A沿着马达壳体30的外周面30a设置在绕中心轴J的周向的整周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流路部152A从上下方向观察设置成环状。主体流路部152A以在上下方向上覆盖马达20的定子26的径向外侧的区域的方式设置。
导入流路部153A连接泵机构90和主体流路部152A。导入流路部153A将由泵90a压缩后的流体导入主体流路部152A。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入流路部153A的一端153Aa与密封部间隙94连接,另一端153Ab与主体流路部152A连接。导入流路部153A在隔着中心轴J的马达壳体30的径向另一侧与主体流路部152A连接。导入流路部153A将被泵90a压缩而储存在密封部间隙94中的流体的一部分导入主体流路部152A。
送出流路部154A的一端154Aa与主体流路部152A连接,另一端154Ab与吸入侧泵室97p连接。送出流路部154A在隔着中心轴J的马达壳体30的径向一侧与主体流路部152A连接。即,导入流路部153A和送出流路部154A相对于主体流路部152A在隔着中心轴J的径向另一侧和一侧连接。送出流路部154A从主体流路部152A送出流体。在本实施方式中,送出流路部154A将从主体流路部152A送出的流体送入吸入口97的吸入侧泵室97p。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经过了主体流路部152A的流体从吸入侧泵室97p向泵90a循环。
在此,如图2所示,导入流路部153A的流路截面积比送出流路部154A的流路截面积小。另外,导入流路部153A的流路截面积比排出口98的截面积小。由此,由泵90a压缩的油等流体的仅一部分被送入导入流路部153A。
在这样的马达冷却部150A中,由泵90a压缩的油等流体的一部分通过导入流路部153A被送入流体流路部151的主体流路部152A。被送入主体流路部152A的流体从导入流路部153A的一端153Aa向周向的两侧分支,沿着马达壳体30的外周面30a在周向上流动。在流体沿周向在主体流路部152A内流动的过程中,在马达壳体30的外周面30a与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由此,在马达20工作时由定子26的线圈29产生的热量被流体吸收。其结果,抑制了马达20的温度上升。从导入流路部153A的一端153Aa向周向两侧分支而在主体流路部152A内流动的流体在送出流路部154A的一端154Aa合流,通过送出流路部154A从主体流路部152A送出。被送出的流体从送出流路部154A被送入吸入侧泵室97p,被泵90a再次压缩。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100,流体流路部151沿着马达壳体30的外周面30a设置,由此通过与在流体流路部151中流动的流体的热交换,抑制马达工作时的马达20的温度上升。另外,能够通过泵90a将流体高效地送入流体流路部151。由于从泵90a排出的流体的一部分在流体流路部151中流动,因此不需要为了冷却马达20而使用其他流体。另外,由于不向马达20的内部导入流体,因此在泵工作时马达20的负荷不会受到流体的粘度的影响。
这样,能够以电动泵100单体得到稳定的冷却性能。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100,能够将由泵90a压缩后的流体通过导入流路部153A导入到主体流路部152A。通过使流体在沿着马达壳体30的外周面30a设置的主体流路部152A中流动,能够吸收马达壳体30产生的热,抑制马达壳体30的温度上升。经过了主体流路部152A的流体能够从送出流路部154A流出到主体流路部152A外。即,流体依次被送入主体流路部152A,能够有效地抑制马达壳体30的温度上升。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100,通过将主体流路部152A沿马达壳体30的周向连续设置,能够在马达壳体30的整体,高效地吸收热。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100,从在马达壳体30的径向一侧与主体流路部152A连接的导入流路部153A导入到主体流路部152A的流体通过沿周向连续延伸的主体流路部152A,从径向另一侧的送出流路部154A送出。这样,能够使流体在周向上有效地流动,有效地抑制马达壳体30的温度上升。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100,通过将流入泵90a与油封32之间的密封部间隙94的流体送入主体流路部152A,能够抑制马达壳体30的温度上升。另外,从密封部间隙94将流体的一部分抽出到主体流路部152A,能够抑制密封部间隙94中的流体的压力过度上升。因此,通过油封32能够更良好地抑制流体从泵90a侧向马达20侧进入。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100,从主体流路部152A送出的流体通过送出流路部154A被送入吸入口97的吸入侧泵室97p。由此,能够使为了冷却马达壳体30而被送入主体流路部152A的流体返回泵90a而进行循环。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100,导入流路部153A的流路截面积比送出流路部154A的流路截面积小。由此,能够使送出流路部154A中的流体的压力比导入流路部153A中的流体的压力低,能够使从导入流路部153A通过主体流路部152A向送出流路部154A送出的流体高效地流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中的各结构以及它们的组合等是一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不受实施方式的限定。
(第一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主体流路部152A设置成从上下方向观察呈环状,但主体流路部的形状不限于环状。
如图3所示,本变形例的电动泵101中的马达冷却部150B的主体流路部152B沿着马达壳体30的外周面30a在绕中心轴J的周向上连续,在周向的一部分上具备切口部152K。由此,主体流路部152B从上下方向观察设置成C字状。在本变形例中,导入流路部153B的另一端153Bb与主体流路部152B的周向的一端152Bs连接。在本变形例中,送出流路部154B的一端154Ba与主体流路部152B的周向的另一端152Bt连接。
在本变形例的马达冷却部150B中,由泵90a压缩的油等流体的一部分通过导入流路部153B而被送入流体流路部151的主体流路部152B的一端152Bs。被送入主体流路部152B的流体沿着马达壳体30的外周面30a在周向上流动。在流体沿周向在主体流路部152B内流动的过程中,在马达壳体30的外周面30a与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在主体流路部152B内沿周向流动的流体从主体流路部152B的周向的另一端152Bt通过送出流路部154B被送出。因此,根据本变形例的电动泵101,能够均匀地冷却马达壳体30的外周面30a的整体。
(第二变形例)
如图4所示,本变形例的电动泵102中的马达冷却部150C的主体流路部152C沿着马达壳体30的外周面30a在绕中心轴J的周向上连续。在本变形例的流体流路部151中,主体流路部152C分别设置在隔着中心轴J的径向一侧和另一侧。各主体流路部152C从上下方向观察设置成半圆弧状。导入流路部153C和送出流路部154C相对于各主体流路部152C各设置两个。两个为一对的导入流路部153C在径向一侧分别与两个主体流路部152C的周向的一端152Cs连接。两个为一对的送出流路部154C在径向另一侧与两个为一对的主体流路部152C的周向的另一端152Ct连接。
在这样的马达冷却部150C中,由泵90a压缩的油等流体的一部分通过一对导入流路部153C分别被送入一对流体流路部151的主体流路部152C的一端152Cs。被送入各主体流路部152C的流体沿着马达壳体30的外周面30a在周向上流动。在流体沿周向在主体流路部152C内流动的过程中,在马达壳体30的外周面30a与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在主体流路部152C内沿周向流动的流体从主体流路部152C的周向的另一端152Ct通过一对送出流路部154C分别送出。因此,根据本变形例的电动泵102,能够均匀地冷却马达壳体30的外周面30a的整体。
[(第三变形例)
如图5所示,本变形例的电动泵103中的马达冷却部150D的主体流路部152D沿着马达壳体30的外周面在绕中心轴J的周向上连续。在本变形例的流体流路部151中,主体流路部152D沿着马达壳体30的外周面30a以螺旋状连续。在本变形例中,主体流路部152D沿着马达壳体30的外周面30a,在绕中心轴J的周向上连续且向上方倾斜地延伸。主体流路部152D在上方的端部152Du向下方折回,在绕中心轴J的周向上连续并向下方倾斜地延伸。这样,主体流路部152D设置成所谓的双重螺旋状。导入流路部153D与主体流路部152D的一端152Ds连接。送出流路部154D与主体流路部152D的另一端152Dt连接。
在这样的马达冷却部150D中,由泵90a压缩的油等流体的一部分通过导入流路部153D,被送入以螺旋状连续的主体流路部152D。被送入主体流路部152D的流体沿着马达壳体30的外周面30a以螺旋状流动。在流体以螺旋状在主体流路部152D内流动的过程中,在马达壳体30的外周面30a与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在主体流路部152D内以螺旋状流动的流体从主体流路部152D的周向的另一端152Dt通过送出流路部154D分别送出。因此,根据本变形例的电动泵103,能够均匀地冷却马达壳体30的外周面30a的整体。
(第四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入流路部153A的一端153Aa以在密封部间隙94开口的方式设置,但不限于此。
如图6所示,在本变形例的电动泵104中,马达冷却部150E的导入流路部153E的一端153Ea也可以与排出口98的排出侧泵室98p连接。
在这样的结构中,通过使由泵90a压缩而流入排出侧泵室98p的流体的一部分流入主体流路部152E,能够抑制马达壳体30的温度上升。在本变形例的电动泵104中,也能够均匀地冷却马达壳体30的外周面30a的整体。
(第五变形例)
如图7所示,本变形例的电动泵105中的马达冷却部150F的送出流路部154F的另一端154Fb也可以将被送入主体流路部152A的流体排出到例如车辆侧的油盘等外部。根据本变形例,由于不需要将送出流路部154F与吸入口97连接,因此能够简化泵的装置结构。在本变形例的电动泵105中,也能够均匀地冷却马达壳体30的外周面30a的整体。
除此之外,例如,导入流路部也可以在泵90a的下侧与排出口98连接。
另外,送出流路部也可以在泵90a的下侧与吸入口97连接。
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通过送出流路部将送入主体流路部的流体排出到排出口98。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使主体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积及送出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积与导入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积相同,抑制从导入流路部经由主体流路部、送出流路部的流体的压力降低。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泵,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转子的马达,该转子能够以在轴向上延伸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
具有泵的泵机构,该泵与所述转子连接,并被所述马达的动力驱动而对从外部吸入的流体进行压缩并排出;
至少收纳所述马达的马达壳体;以及
沿着所述马达壳体的外周面设置且供从所述泵排出的所述流体的一部分流动的流体流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流路部具备:
沿着所述马达壳体的外周面设置的主体流路部;
连接所述泵机构和所述主体流路部并将由所述泵压缩的所述流体导入所述主体流路部的导入流路部;以及
从所述主体流路部送出所述流体的送出流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流路部沿着所述马达壳体的外周面,在绕所述中心轴的周向上连续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入流路部在隔着所述中心轴的所述马达壳体的径向一侧与所述主体流路部连接,
所述送出流路部在隔着所述中心轴的所述马达壳体的径向另一侧与所述主体流路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设置在所述马达与所述泵之间的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与沿着所述中心轴延伸的所述转子的轴的外周面接触,抑制所述流体从所述泵向所述马达侵入,
所述导入流路部与设置在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泵之间的密封部间隙连接,将储存在所述密封部间隙中的所述流体的一部分送入所述主体流路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机构具有将由所述泵压缩的所述流体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口,
所述导入流路部与所述排出口连接,将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所述流体的一部分送入所述主体流路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机构具有从外部向所述泵吸入所述流体的吸入口,
所述送出流路部与所述吸入口连接,将从所述主体流路部送出的所述流体送入所述吸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出流路部将所述流体排出到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入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积比所述送出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积小。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流路部沿着所述马达壳体的外周面设置成螺旋状。
CN202221290062.7U 2021-05-26 2022-05-26 电动泵 Active CN21768226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88270A JP2022181357A (ja) 2021-05-26 2021-05-26 電動ポンプ
JP2021-088270 2021-05-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82260U true CN217682260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04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90062.7U Active CN217682260U (zh) 2021-05-26 2022-05-26 电动泵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81357A (zh)
CN (1) CN217682260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81357A (ja) 2022-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97980B2 (en) Receiving member and drive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5927766B2 (ja) 電動ポンプユニット
US6943471B2 (en) Motor and blower fan using same
JP6400288B2 (ja) 電動ポンプ
CN108702067B (zh) 电动装置及电动增压器
US9212661B2 (en) Electric compressor with the stator coils coated with resin, the resin having openings exposing the coils to the interior of the housing
KR102665157B1 (ko) 스핀들을 구비한 지로터
EP2597761B1 (en) Electric motor and electric unit including the same
CN211082246U (zh) 电动油泵
CN110836179A (zh) 电动泵的安装结构
JP7302234B2 (ja) 電動ポンプ装置および電動ポンプ装置の取付構造
JP2012189015A (ja) 電動ポンプユニット
CN217682260U (zh) 电动泵
CN111801501A (zh) 电动冷却剂泵
JP2021048689A (ja) モータ機械装置
JP2013217237A (ja)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装置
JP2021048688A (ja) モータ、電動ポンプ
CN217270802U (zh) 泵装置
JP5644356B2 (ja) 電動ポンプユニット
CN114696506B (zh) 电动机及泵装置
KR102158264B1 (ko) 전동 펌프
US20230374993A1 (en) Electric oil pump
CN214177024U (zh) 马达以及电动泵
CN214380526U (zh) 马达以及电动泵
JP6019733B2 (ja)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