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62498U - 一种导热油炉尾气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热油炉尾气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62498U
CN217662498U CN202220775806.8U CN202220775806U CN217662498U CN 217662498 U CN217662498 U CN 217662498U CN 202220775806 U CN202220775806 U CN 202220775806U CN 217662498 U CN217662498 U CN 2176624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il gas
oil furnace
pipeline
absorption tower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7580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星
周建春
别晓冰
宋宗南
李鹏博
杨峰
王立波
崔媚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ingmei Shenma Group Nyl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ingmei Shenma Group Nyl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ingmei Shenma Group Nyl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ingmei Shenma Group Nyl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7580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624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624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624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热油炉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导热油炉、余热利用箱、第一抽风机、第二抽风机、折叠式滤芯过滤器、臭氧发生器、氧化器和吸收塔,余热利用箱底部与第一抽风机出风口连通、顶部与第二抽风机进风口连通、一侧上部通过第一管道与导热油炉排气口连通、另一侧下部通过第二管道与折叠式滤芯过滤器进气口连通,第二进风机出风口与导热油炉进风口连通,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通过设在余热利用箱内部的蛇形导热盘管连通,折叠式滤芯过滤器出气口与氧化器第一进气口连通,臭氧发生器出气口与氧化器第二进气口连通,氧化器出气口与吸收塔一侧下部连通。本实用新型可对尾气中的余热和氮氧化物进行有效利用和处理,更加经济环保和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导热油炉尾气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导热油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热油炉尾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导热油炉也叫有机热载体炉,俗称导热油锅炉,官方名称为热油炉,是以煤、油、气为燃料并以导热油为循环介质供热的新型热能设备,主要作用是将加热器直接插入导热油中直接加热,并通过高温油泵进行液相循环,使加热后的导热油输送到用热设备,再由用热设备出油口回到导热油炉加热,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加热系统。
目前,导热油炉在以天然气、驰放气等为燃料加热导热油时,为了使燃烧充分,需要保证进风量即进氧含量的充足,但会在尾气中生成较多的NO、NO2等氮氧化物,直接排放对大气环境有极大的污染,同时尾气的余热也被大大浪费掉,不利于环保和降低能耗,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热油炉尾气处理装置,可对尾气中的余热和氮氧化物进行有效利用和处理,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热油炉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导热油炉、余热利用箱、第一抽风机、第二抽风机、折叠式滤芯过滤器、臭氧发生器、氧化器和吸收塔,所述第一抽风机设于余热利用箱外底部一端且其出风口与对应的余热利用箱端部连通,所述第二抽风机设于余热利用箱外顶部远离第一抽风机的一端且其进风口与对应的余热利用箱端部连通、其出风口通过进风管与导热油炉的进风口连通,所述余热利用箱的一侧上部通过第一管道与导热油炉的排气口连通、另一侧下部通过第二管道与折叠式滤芯过滤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通过设在余热利用箱内部的蛇形导热盘管连通,所述折叠式滤芯过滤器的出气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氧化器上的第一进气口连通,所述臭氧发生器的出气口通过臭氧输送管与氧化器上的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氧化器的出气口通过第四管道与吸收塔的一侧下部连通,所述第四管道的尾端伸入吸收塔并连通有朝上的气体分布器,所述吸收塔的中部内水平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两端与吸收塔侧部转动连接且其中一端伸出吸收塔并传动连接有电机,所述搅拌轴上沿其轴向间隔均布有若干搅拌叶片,所述吸收塔的上部内设有螺旋状的喷淋盘管,所述喷淋盘管的下表面沿其螺旋方向间隔均布有若干朝下的喷嘴,所述喷淋盘管的上表面中心通过碱液输送管与设在吸收塔外顶部上的碱液箱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吸收塔的顶部一端连通有尾气排放管。
优选的,所述进风管上设有进风流量调节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臭氧输送管和尾气排放管上均设有气泵,且所述臭氧输送管上还设有臭氧流量调节阀。
优选的,所述导热盘管由泡沫铜制成且其外壁上间隔均布有若干由泡沫铜铝合金制成的散热翅片。
优选的,所述余热利用箱的外壁上包裹有气凝胶毡。
优选的,所述吸收塔的一侧底部连通有向下倾斜设置的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有排液阀。
优选的,所述喷淋盘管上方的吸收塔内设有除雾器。
优选的,所述碱液输送管上设有碱液流量调节阀和液泵。
优选的,所述尾气排放管的尾端朝下并连接有伸缩波纹管,所述伸缩波纹管底端设有快速接头的母头,所述母头下方的吸收塔外侧壁上通过卡环卡接有干燥筒,所述干燥筒的顶部设有进气口、底部设有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上设有与母头相适配的公头,所述公头与母头可拆连接,所述干燥筒的上、下两部内均设有高效过滤网,两高效过滤网之间填充有干燥剂颗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时,运行导热油炉,并启动第一抽风机和第二抽风机,在第一抽风机和第二抽风机的带动下,便可从外界吸收空气并使空气由下至上流经余热利用箱后再通过进风管进入导热油炉中,从而配合实现导热油炉的加热工作。导热油炉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经第一管道输送到余热利用箱中的导热盘管中,呈蛇形的导热盘管可有效提高尾气在余热利用箱中的滞留时间,从而能更好地将尾气中的余热散发出去,并对流经余热利用箱的空气进行预加热,使后续进入导热油炉的空气温度适宜,从而有效避免了导热油炉的自身温度因冷空气的进入而骤降,能够在大大提高尾气余热利用率的同时有效保证导热油炉自身的温度,降低导热油炉加热时所需能耗,更有利于导热油炉的加热工作,使设备整体更加实用;
流经导热盘管后的尾气可经第二管道进入折叠式滤芯过滤器,折叠式滤芯过滤器是新兴的以折叠式滤芯为过滤元件的膜分离过滤器,可过滤液体、气体、0.1um 以上的微粒和细菌,具有过滤精度高、过滤速度快、吸附少、无介质脱落、不泄漏、耐酸碱、耐腐蚀和清洗方便等优点,利用折叠式滤芯过滤器可有效过滤除去尾气中的灰尘颗粒,更有利于对尾气的后续处理,提高最终排放至外界环境的尾气的洁净度,更能保证尾气达标排放,不污染环境。然后,通过折叠式滤芯过滤器的尾气可经第三管道进入氧化器中,同时运行臭氧发生器,使其产生臭氧并经臭氧输送管输送给氧化器,便可使尾气中的一氧化氮在氧化器中与臭氧发生氧化反应,能够有效将尾气中的不易被水或碱性溶液吸收的一氧化氮全部转化为二氧化氮,更有利于后续的尾气处理,保证设备整体的尾气净化处理效果。接着,氧化后的尾气可经第四管道的输送进入气体分布器,并通过气体分布器朝上均匀喷出到吸收塔中,使得尾气均匀向上流动。过程中,运行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利用搅拌轴及其上搅拌叶片的转动可使尾气在吸收塔内能够进行回旋,延长尾气滞留时间。同时,碱液箱内的碱液可经碱液输送管输送给喷淋盘管并经呈螺旋状的喷淋盘管上的喷嘴均匀向下喷出,从而更能使碱液与尾气中的二氧化氮充分接触反应,速度快,效率高,更能保证对尾气中的二氧化氮的吸收净化效果,提高尾气的净化质量。最后,经过喷淋区域的尾气可经尾气排放管流出,实现尾气的达标排放,更有利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利用箱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吸收塔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喷淋盘管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干燥筒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导热油炉,2为余热利用箱,3为第一抽风机,4为第二抽风机,5为进风管,6为第一管道,7为导热盘管,8为第二管道,9为折叠式滤芯过滤器,10为第三管道,11为臭氧发生器,12为臭氧输送管,13为氧化器,14为第四管道,15为吸收塔,16为气体分布器,17为搅拌轴,18为电机,19为搅拌叶片,20为喷淋盘管,21为喷嘴,22为碱液输送管,23为碱液箱,24为尾气排放管,25为进风流量调节阀,26为气泵,27为臭氧流量调节阀,28为散热翅片,29为气凝胶毡,30为排液管,31为排液阀,32为除雾器,33为碱液流量调节阀,34为液泵,35为伸缩波纹管,36为母头,37为卡环,38为干燥筒,39为公头,40为高效过滤网,41为干燥剂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5所示,一种导热油炉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导热油炉1、余热利用箱2、第一抽风机3、第二抽风机4、折叠式滤芯过滤器9、臭氧发生器11、氧化器13和吸收塔15。第一抽风机3设于余热利用箱2的外底部一端且其出风口与对应的余热利用箱2的端部连通,第二抽风机4设于余热利用箱2的外顶部远离第一抽风机3的一端且其进风口与对应的余热利用箱2的端部连通、其出风口通过进风管5与导热油炉1的进风口连通。余热利用箱2的一侧上部通过第一管道6与导热油炉1的排气口连通、另一侧下部通过第二管道8与折叠式滤芯过滤器9的进气口连通,第一管道6与第二管道8之间通过设在余热利用箱2内部的蛇形导热盘管7连通。折叠式滤芯过滤器9的出气口通过第三管道10与氧化器13上的第一进气口连通,臭氧发生器11的出气口通过臭氧输送管12与氧化器13上的第二进气口连通,氧化器13的出气口通过第四管道14与吸收塔15的一侧下部连通,第四管道14的尾端伸入吸收塔15并连通有朝上的气体分布器16。吸收塔15的中部内水平设有搅拌轴17,搅拌轴17的两端与吸收塔15的侧部转动连接且其中一端伸出吸收塔15并传动连接有电机18,搅拌轴17上沿其轴向间隔均布有若干搅拌叶片19。吸收塔15的上部内设有螺旋状的喷淋盘管20,喷淋盘管20的下表面沿其螺旋方向间隔均布有若干朝下的喷嘴21,喷淋盘管20的上表面中心通过碱液输送管22与设在吸收塔15外顶部上的碱液箱23的出液口连通。吸收塔15的顶部一端连通有尾气排放管24;
使用时,运行导热油炉1,并启动第一抽风机3和第二抽风机4,在第一抽风机3和第二抽风机4的带动下,便可从外界吸收空气并使空气由下至上流经余热利用箱2后再通过进风管5进入导热油炉1中,从而配合实现导热油炉1的加热工作。导热油炉1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经第一管道6输送到余热利用箱2中的导热盘管7中,呈蛇形的导热盘管7可有效提高尾气在余热利用箱2中的滞留时间,从而能更好地将尾气中的余热散发出去,并对流经余热利用箱2的空气进行预加热,使后续进入导热油炉1的空气温度适宜,从而有效避免了导热油炉1的自身温度因冷空气的进入而骤降,能够在大大提高尾气余热利用率的同时有效保证导热油炉1自身的温度,降低导热油炉1加热时所需能耗,更有利于导热油炉1的加热工作,使设备整体更加实用;
流经导热盘管7后的尾气可经第二管道8进入折叠式滤芯过滤器9,折叠式滤芯过滤器9是现有新兴的以折叠式滤芯为过滤元件的膜分离过滤器,可过滤液体、气体、0.1um以上的微粒和细菌,具有过滤精度高、过滤速度快、吸附少、无介质脱落、不泄漏、耐酸碱、耐腐蚀和清洗方便等优点,利用折叠式滤芯过滤器9可有效过滤除去尾气中的灰尘颗粒,更有利于对尾气的后续处理,提高最终排放至外界环境的尾气的洁净度,更能保证尾气达标排放,不污染环境。然后,通过折叠式滤芯过滤器9的尾气可经第三管道10进入氧化器13中,同时运行臭氧发生器11,使其产生臭氧并经臭氧输送管12输送给氧化器13,便可使尾气中的一氧化氮在氧化器13中与臭氧发生氧化反应,能够有效将尾气中的不易被水或碱性溶液吸收的一氧化氮全部转化为二氧化氮,更有利于后续的尾气处理,保证设备整体的尾气净化处理效果。接着,氧化后的尾气可经第四管道14的输送进入气体分布器16,并通过气体分布器16朝上均匀喷出到吸收塔15中,使得尾气均匀向上流动。过程中,运行电机18,带动搅拌轴17转动,利用搅拌轴17及其上搅拌叶片19的转动可使尾气在吸收塔15内能够进行回旋,延长尾气滞留时间。同时,碱液箱23内的碱液可经碱液输送管22输送给喷淋盘管20并经呈螺旋状的喷淋盘管20上的喷嘴21均匀向下喷出,从而更能使碱液与尾气中的二氧化氮充分接触反应,速度快,效率高,更能保证对尾气中的二氧化氮的吸收净化效果,提高尾气的净化质量。最后,经过喷淋区域的尾气可经尾气排放管24流出,实现尾气的达标排放,更有利于环保。碱液箱23内的碱液可采用氨水或氢氧化钠即可,其可与二氧化氮反应并生成硝酸铵或硝酸钠等硝酸盐,在有效去除尾气中的氮氧化物、防止其污染环境的同时,还能将氮氧化物变成硝酸盐进行回收再利用,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本实施例中,进风管5上设有进风流量调节阀25,以便于根据燃料的燃烧程度更好地调整和控制导热油炉1的进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道6、第二管道8、第三管道10、臭氧输送管12和尾气排放管24上均设有气泵26,第一管道6、第二管道8、第三管道10和尾气排放管24上的启泵用以带动尾气在整个处理系统中流动和前进输送,而臭氧输送管12上的气泵则可用以带动臭氧向氧化器中输送进气。臭氧输送管12上还设有臭氧流量调节阀27,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臭氧的输送进气量进行灵活调整,保证氧化反应的充分。
在本实施例中,导热盘管7由泡沫铜制成,泡沫铜为现有材料,其具有优良的导热、导电和电磁屏蔽等性能,延展性好,可有效保证导热盘管7的导热效果。导热盘管7的外壁上间隔均布有若干由泡沫铜铝合金制成的散热翅片28,可进一步增强导热盘管7的散热效果,更有利于尾气中的余热的向外散发,从而更好地对导热油炉所需的空气进行预热,提高对尾气余热的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余热利用箱2的外壁上包裹有气凝胶毡29,气凝胶毡29具有优异的隔热保温性能,且在同等隔热效果下,其厚度仅为传统材料的几分之一,质轻且具有良好的憎水形和防火性,将其包裹在余热利用箱2的外壁上,可有效防止尾气散发出的余热的向外扩散,使余热能对进入余热利用箱2内的空气更好的预热处理,更能提高尾气的余热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吸收塔15的一侧底部连通有向下倾斜设置的排液管30,排液管30上设有排液阀31,用以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快速排出喷淋吸收处理后累积在吸收塔15底部的废液。
在本实施例中,喷淋盘管20上方的吸收塔15内设有除雾器32,可有效除去通过喷淋区域的尾气中夹带的雾粒、浆液滴等,更有利于尾气的后续打标排放,除雾器32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在本实施例中,碱液输送管22上设有碱液流量调节阀33和液泵34,用以在对二氧化氮进行反应吸收时,更好地控制碱液的流动和输送量,保证反应充分。
在本实施例中,尾气排放管24的尾端朝下并连接有伸缩波纹管35,伸缩波纹管35的底端设有快速接头的母头36,母头36下方的吸收塔15的外侧壁上通过卡环37卡接有干燥筒38。干燥筒38的顶部设有进气口、底部设有排气口,进气口上设有与母头36相适配的公头39,公头39与母头36可拆连接。干燥筒38的上、下两部内均设有高效过滤网40,两高效过滤网40之间填充有干燥剂颗粒41。实际使用时,由于采用了碱液喷淋的方式来处理尾气中的二氧化氮,使得经尾气排放管排出的尾气的湿度较大,设置干燥筒38,使尾气最终通过干燥筒38后再排出,可利用干燥筒38内的干燥剂颗粒41对尾气进行有效干燥处理,更能保证最终排放的尾气的干燥度,更有利于尾气达标排放,减轻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同时,两高效过滤网40的设置可进一步对尾气进行过滤净化处理,更能大大提高最终排放掉的尾气的洁净度,更有利于尾气的达标排放和环保。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停机状态下,通过快速接头的公头39与母头36之间的可拆,加上伸缩波纹管35的伸缩配合,即可快速断开干燥筒38与尾气排放管24之间的连接,再将干燥筒38从卡环37上取下便可完成对原有干燥筒38的拆卸。然后,取来新的干燥筒38,将其卡接到卡环37上,再完成母头36与公头39的连接,即可安装好新的干燥筒38,即可实现整个干燥筒38的快速拆装,操作更加简单便捷、省时省力,更有利于保证干燥筒38的过滤和干燥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导热油炉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油炉、余热利用箱、第一抽风机、第二抽风机、折叠式滤芯过滤器、臭氧发生器、氧化器和吸收塔,所述第一抽风机设于余热利用箱外底部一端且其出风口与对应的余热利用箱端部连通,所述第二抽风机设于余热利用箱外顶部远离第一抽风机的一端且其进风口与对应的余热利用箱端部连通、其出风口通过进风管与导热油炉的进风口连通,所述余热利用箱的一侧上部通过第一管道与导热油炉的排气口连通、另一侧下部通过第二管道与折叠式滤芯过滤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通过设在余热利用箱内部的蛇形导热盘管连通,所述折叠式滤芯过滤器的出气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氧化器上的第一进气口连通,所述臭氧发生器的出气口通过臭氧输送管与氧化器上的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氧化器的出气口通过第四管道与吸收塔的一侧下部连通,所述第四管道的尾端伸入吸收塔并连通有朝上的气体分布器,所述吸收塔的中部内水平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两端与吸收塔侧部转动连接且其中一端伸出吸收塔并传动连接有电机,所述搅拌轴上沿其轴向间隔均布有若干搅拌叶片,所述吸收塔的上部内设有螺旋状的喷淋盘管,所述喷淋盘管的下表面沿其螺旋方向间隔均布有若干朝下的喷嘴,所述喷淋盘管的上表面中心通过碱液输送管与设在吸收塔外顶部上的碱液箱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吸收塔的顶部一端连通有尾气排放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炉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上设有进风流量调节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炉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臭氧输送管和尾气排放管上均设有气泵,且所述臭氧输送管上还设有臭氧流量调节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炉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盘管由泡沫铜制成且其外壁上间隔均布有若干由泡沫铜铝合金制成的散热翅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炉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箱的外壁上包裹有气凝胶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炉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的一侧底部连通有向下倾斜设置的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有排液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炉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盘管上方的吸收塔内设有除雾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炉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液输送管上设有碱液流量调节阀和液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炉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排放管的尾端朝下并连接有伸缩波纹管,所述伸缩波纹管底端设有快速接头的母头,所述母头下方的吸收塔外侧壁上通过卡环卡接有干燥筒,所述干燥筒的顶部设有进气口、底部设有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上设有与母头相适配的公头,所述公头与母头可拆连接,所述干燥筒的上、下两部内均设有高效过滤网,两高效过滤网之间填充有干燥剂颗粒。
CN202220775806.8U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导热油炉尾气处理装置 Active CN2176624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75806.8U CN217662498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导热油炉尾气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75806.8U CN217662498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导热油炉尾气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62498U true CN217662498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33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75806.8U Active CN217662498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导热油炉尾气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624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79625B (zh) 尿素水解制氨系统及其水解制氨方法
CN104014236A (zh) 一种烟气净化与余热深度回收一体化装置
CN211837235U (zh) 一种脱硫吸收塔烟气入口用烟气均布装置
CN105509492B (zh) 一种氧化铝回转窑烟气余热及co2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2660447A (zh) 酿酒废料综合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方法
CN208200372U (zh) 一种甲醇制氢的生产联线
CN110141927A (zh) 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高炉冲渣蒸汽消白系统及方法
CN203886407U (zh) 一种烟气净化与余热深度回收一体化装置
CN109647544A (zh) 一种干湿法复合再生回收废旧铜铋催化剂的工艺
CN217662498U (zh) 一种导热油炉尾气处理装置
CN110102151B (zh) 喷雾焙烧中节能环保型氧化物粉输送系统及其作业方法
CN209428145U (zh) 尿素水解制氨系统
CN216136996U (zh) 一种炭黑尾气锅炉废气处理系统和循环系统
CN212805701U (zh)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115040962A (zh)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系统
CN112717692B (zh) 一种用于沥青搅拌站的烟气脱硝工艺
CN214681040U (zh) 一种沥青搅拌站烟气脱硝装置
CN211625286U (zh) 一种废气催化燃烧处理装置
CN212058403U (zh) 一种印染定型机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210522217U (zh) 一种燃气锅炉烟气净化设备
CN110093465B (zh) 一种高炉冲渣水蒸气消白系统及方法
CN206566704U (zh) 一种治理熄焦塔废气的装置
CN217139903U (zh) 一种用于处理脱硝反应的净气室
CN213395289U (zh) 锅炉烟气循环利用装置
CN110894954A (zh) 一种高温尾气净化和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