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8331U - 头戴式降温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头戴式降温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58331U CN217658331U CN202221002748.1U CN202221002748U CN217658331U CN 217658331 U CN217658331 U CN 217658331U CN 202221002748 U CN202221002748 U CN 202221002748U CN 217658331 U CN217658331 U CN 2176583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d
- air
- air outlet
- wearing
-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戴式降温设备,用于穿戴于头部,包括:头戴主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位于所述头戴主体内,且连接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风道;出风组件,收容于所述风道,所述出风组件包括风扇以及驱动风扇转动的电机,所述风扇绕转轴旋转,将所述进风口的气流传输至所述出风口吹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头戴主体上设置所述风扇,所述风扇转动将所述进风口的气流带动至所述出风口吹出,所述头戴式降温设备穿戴于用户头部即可遮阳通风,使用户解放双手,并且用户头部不会感到闷热不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戴式降温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帽子的功能在于这样避免用户晒伤。以常见的鸭舌帽为例,包括有主体部和相对主体部向前凸出的帽檐,其中,主体部包覆使用者的头部且作为头顶防晒及固定的作用;位于主体部前缘的帽檐则具有脸部遮阳的效果。然而,在酷热的环境下,由于帽子的主体部紧贴用户头部,容易产生闷热感,甚至头部冒汗而使头发湿透。虽然穿戴这样的帽子可以达到一定的遮阳防晒的目的,但也让用户感到十分不适。
为了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市面上有在帽子上面安装了风扇等散热设备进行解决。然而,目前市面上的风扇帽子只是简单地将普通的轴流扇叶或带有壳罩的轴流风扇固定至帽子上,对用户进行吹风。外露的轴流扇叶或壳罩上开放的进风口,在用户使用过程中,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是容易将用户的头发缠绕卷入,二是用户用手调整帽子时也有手指被扇叶刮伤的风险。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戴式降温设备,通过在头戴主体上设置风扇,风扇转动将进风口的气流带动至出风口吹出,用户穿戴于头部即可遮阳通风,使用户解放双手,并且用户头部不会感到闷热不适,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戴式降温设备,用于穿戴于头部,包括:头戴主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位于所述头戴主体内,且连接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风道;出风组件,收容于所述风道,所述出风组件包括风扇以及驱动风扇转动的电机,所述风扇绕转轴旋转,将所述进风口的气流传输至所述出风口吹出。
进一步地,所述头戴主体包括头戴部和帽檐部,所述头戴部和所述帽檐部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头戴部和所述帽檐部之间通过卡扣,或磁吸,或螺纹,或螺钉,或粘贴,或拼接固定;或,所述头戴主体包括头戴部和帽檐部,所述头戴部和所述帽檐部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头戴部和所述帽檐部之间通过超声工艺,或焊接,或熔接固定,或所述头戴部和所述帽檐部之间一体成型;或,所述头戴主体包括头戴部和帽檐部,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和所述风道设于所述头戴部,所述风扇收容于所述头戴部内;或,所述头戴主体包括头戴部和帽檐部,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和所述风道设于所述帽檐部,所述风扇收容于所述帽檐部内;或,所述头戴主体包括头戴部和帽檐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两者中的一个设于所述头戴部,另一个设于所述帽檐部,所述风道的部分设于所述头戴部,所述风道的另一部分设于所述帽檐部;或,所述头戴主体包括相连接的头戴部和帽檐部,所述头戴部包括与所述帽檐部相连的支架,以及连接所述支架两端的调节带,所述调节带用于适配不同用户的头围、头型,以将所述头戴部穿戴固定于用户头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头戴式降温设备,用于穿戴于头部,包括:头戴主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连接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所述头戴主体包括相连接的头戴部和帽檐部,所述头戴部用于固定于头部,所述帽檐部相对于所述头戴部向前凸出;出风组件,收容于所述风道,所述出风组件包括涡轮风扇以及驱动涡轮风扇转动的电机,所述涡轮风扇具有负压区,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负压区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涡轮风扇为两个,所述头戴部设有对称的两组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和所述风道,两个所述涡轮风扇分别设于两个所述风道内;或,所述涡轮风扇为多个,所述头戴部对应设有多组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和所述风道,多个所述涡轮风扇分别设于多个所述风道内;或,所述涡轮风扇为两个,所述头戴部包括与所述帽檐部相连的支架,以及连接所述支架两端的调节带,所述调节带用于适配不同用户的头围、头型,以将所述头戴部穿戴固定于用户头部,所述支架设有对称的两组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和所述风道,两个所述涡轮风扇分别设于两个所述风道内;或,所述涡轮风扇具有相对的两个所述负压区,所述头戴部对应两个所述负压区设有相对的两个所述进风口;或,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外壳,所述涡轮风扇具有相对的两个所述负压区,所述外壳对应相对的两个所述负压区设有相对的两个通风部,所述外壳于相对的两个所述通风部处与所述头戴部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头戴部设有一个所述进风口,一个所述进风口与两个所述通风部连通,以使所述进风口的气流流通至两个所述通风部后,导入至所述涡轮风扇;或,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外壳,所述涡轮风扇具有相对的两个所述负压区,所述外壳对应相对的两个所述负压区设有相对的两个通风部,所述头戴部设有两个所述进风口,两个所述进风口对应两个所述通风部设置;或,所述涡轮风扇的所述负压区包括高负压区和低负压区,所述低负压区朝向头部,以实现贴近头部的气流流动,所述高负压区背向头部,以实现低风阻高进风量的吹风需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头戴式降温设备,用于穿戴于头部,包括:头戴主体,包括支架,在所述支架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支架内部形成容腔;隔板件,位于所述容腔内且连接所述支架的内壁,所述隔板件在所述容腔内至少形成风道和线路腔,所述风道连接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出风组件,收容于所述风道,所述出风组件包括风扇以及驱动风扇转动的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包括收容部和连通所述收容部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组件位于所述收容部,所述风扇转动朝所述出风通道吹风,所述隔板件与所述支架一体成型;或,所述支架于所述风道的延伸方向上设有一个所述出风口,部分所述隔板件设于所述风道内,以将所述风扇转动产生的风引导至一个所述出风口的不同位置;或,所述支架于所述风道的延伸方向上设有多个所述出风口,部分所述隔板件设于所述风道内,以将所述风扇转动产生的风引导至不同的所述出风口;或,所述风道包括收容部和连通所述收容部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组件位于所述收容部,所述风扇转动朝所述出风通道吹风,所述隔板件单独成型并组装至所述支架内;或,所述线路腔设有电性连接的电池和电路板,所述隔板件上设有过线槽,或所述隔板件的部分与所述支架之间形成有所述过线槽,通电导线穿过所述过线槽,以电性连接位于所述风道的所述电机和位于所述线路腔的所述电池和所述电路板;或,所述线路腔设有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包括朝向用户头部设置的制冷片以及位于所述制冷片远离用户一侧的散热装置;或,所述线路腔设有制冷装置,所述线路腔于所述制冷装置处与所述风道相连通,所述支架对应所述制冷装置设有散热口,所述风扇转动产生的风,部分经由所述制冷装置,自所述散热口吹出;或,所述支架内还设有负离子装置,所述负离子装置包括电性连接的负离子产生器和至少一个负离子释放部,所述负离子产生器设于所述线路腔,所述负离子释放部的释放口设于所述风道内;或,所述支架上还设有按摩装置,所述按摩装置朝向用户头部凸出于所述支架;或,所述支架上还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支架朝向用户头部的一侧,且凸出于所述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对应所述风扇设有朝向用户头部设置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相对于所述支架的内侧壁凹陷设置,以形成凹腔,盖板盖设于所述凹腔,且与凹腔的径向内壁之间形成间隙,以使风能自所述间隙流向所述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头戴式降温设备,用于穿戴于头部,包括:头戴主体,包括支架,在所述支架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连接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风道;出风组件,收容于所述风道,所述出风组件包括风扇以及驱动风扇转动的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两个端壁,以及连接两个所述端壁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朝向用户头部的内侧壁和背向用户头部的外侧壁,以及位于上方的上侧壁以及位于下方的下侧壁,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下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头戴主体还包括头盖部,所述头盖部覆盖用户头顶,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上侧壁,以向所述头盖部与用户头顶之间吹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头戴式降温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所述头戴主体上设置所述风扇,所述风扇转动将所述进风口的气流带动至所述出风口吹出,所述头戴式降温设备穿戴于用户头部即可遮阳通风,使用户解放双手,并且用户头部不会感到闷热不适,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头戴式降温设备第一实施例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头戴式降温设备第一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头戴式降温设备第一实施例一个角度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头戴式降温设备第一实施例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头戴式降温设备第一实施例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头戴式降温设备第二实施例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头戴式降温设备第二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头戴式降温设备第二实施例一个角度的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头戴式降温设备第二实施例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头戴式降温设备100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降温设备100的第一实施例。所述头戴式降温设备100包括头戴主体1和出风组件2。所述头戴主体1设有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以及位于所述头戴主体1内,且连接所述进风口13和所述出风口14的风道15。所述出风组件2收容于所述风道15,所述出风组件2包括风扇21以及驱动风扇21转动的电机22,所述风扇21绕转轴旋转,将所述进风口13的气流传输至所述出风口14吹出。通过在所述头戴主体1上设置所述风扇21,所述风扇21转动将所述进风口13的气流带动至所述出风口14吹出,所述头戴式降温设备100穿戴于用户头部即可遮阳通风,使用户解放双手,并且用户头部不会感到闷热不适,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头戴主体1包括头戴部11和帽檐部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头戴部11和所述帽檐部12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头戴部11和所述帽檐部12之间可以通过卡扣,或磁吸,或螺纹,或螺钉,或粘贴,或拼接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头戴部11和所述帽檐部12之间也可以是固定连接,所述头戴部11和所述帽檐部12之间通过超声工艺,或焊接,或熔接固定,或所述头戴部11和所述帽檐部12之间一体成型。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13、所述出风口14和所述风道15设于所述头戴部11,所述出风组件2也收容于所述头戴部11的所述风道15内,通过将所述风扇21设置于所述头戴部11内,降低了所述帽檐部12处的重力,避免了所述头戴式降温设备100前倾的趋势,用户穿戴体验更好。同时所述风扇21设置于所述头戴部11内,当用户位于室内或者其他不需要遮阳的情况下,可以将所述帽檐部12拆下,不影响风扇21吹风的正常使用。并且将所述头戴部11还可挂戴于脖子处,对脖子进行吹风,或者可将所述头戴部11穿戴于其他部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进风口13、所述出风口14和所述风道15设于所述帽檐部12,所述风扇21收容于所述帽檐部12内;或者也可以是所述进风口13和所述出风口14两者中的一个设于所述头戴部11,另一个设于所述帽檐部12,所述风道15的部分设于所述头戴部11,所述风道15的另一部分设于所述帽檐部12。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头戴部11包括与所述帽檐部12相连的支架111,以及连接所述支架111两端的调节带112,所述调节带112用于适配不同用户的头围、头型,以将所述头戴部11穿戴固定于用户头部。所述调节带112可以是具有弹性的,也可以是不具有弹性但具有可调节固定的卡扣结构,不以列举的方式为限制,只要是能根据用户的头部数据进行调节固定即可。当然,还可以不设所述调节带112,直接依靠所述支架111的弹性,将所述支架111的端部张开以围设于用户头部,放开所述支架111的端部以回弹固定于用户头部。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21为涡轮风扇21,所述涡轮风扇21具有负压区211,所述进风口13与所述负压区211相连通,以将外界气流导入至所述负压区211。所述头戴部11的所述支架111设有两个涡轮风扇21,所述头戴部11的所述支架111设有对称的两组所述进风口13、所述出风口14和所述风道15,两个所述涡轮风扇21分别设于两个所述风道15内。所述支架111包括两个端壁1111,以及连接两个所述端壁1111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朝向用户头部的内侧壁1112和背向用户头部的外侧壁1113,以及位于上方的上侧壁1114以及位于下方的下侧壁1115。其中,所述进风口13设于所述内侧壁1112和所述外侧壁1113,其中面向用户的所述进风口13相对于所述支架111的内侧壁1112凹陷设置,以形成凹腔131,盖板132盖设于所述凹腔131,且与所述凹腔131的径向内壁之间形成间隙,以使风能自所述间隙流向所述进风口13。并且,所述盖板132盖设于所述凹腔131后,可有效避免用户头发卷入所述进风口13的危险,所述盖板132的外表面与所述内侧壁1112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弧面,外形美观且穿戴舒适。所述出风口14设于所述下侧壁1115,以对用户面部进行快速降温。当然,所述出风口14还可以设于所述上侧壁1114,以向用户头顶区域进行吹风。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头戴主体1还包括头盖部(未图示,下同),所述头盖部覆盖用户头顶,设于所述上侧壁1114的所述出风口14向所述头盖部与用户头顶之间吹风,进一步增强所述头戴式降温设备100与用户头部之间的通风,避免闷热感,提升用户穿戴体验。
如图2至图5所示,每一所述涡轮风扇21具有相对的两个所述负压区211,所述头戴部11对应两个所述负压区211设有相对的两个所述进风口13。所述涡轮风扇21的所述负压区211包括高负压区2111和低负压区2112,其中,所述低负压区2112对应安装所述电机22的一侧,所述高负压区2111对应背对所述电机22的一侧。所述低负压区2112朝向头部,以实现贴近头部的气流流动,所述高负压区2111背向头部,以实现低风阻高进风量的吹风需求。
当然,所述头戴部11的所述支架111可以设有多个所述涡轮风扇21,所述头戴部11对应设有多组所述进风口13、所述出风口14和所述风道15,多个所述涡轮风扇21分别设于多个所述风道15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组件2还可以包括外壳(未图示,下同),所述涡轮风扇21具有相对的两个所述负压区211,所述外壳对应相对的两个所述负压区211设有相对的两个通风部(未图示,下同),所述外壳与相对的两个所述通风部处于所述头戴部11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头戴部11的所述支架111设有一个所述进风口13,一个所述进风口13与两个所述通风部连通,以使所述进风口13的气流流通至两个所述通风部后,导入至所述涡轮风扇21。当然,也可以是所述头戴部11的所述支架111设有两个所述进风口13,两个所述进风口13对应两个所述通风部设置。应当理解,所述进风口13的数量和位置并不以此为限制,只要所述进风口13与两个所述通风部相连通,且能将外界的气流导入至所述涡轮风扇21即可。
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支架111内部形成容腔16,所述头戴式降温设备100还包括隔板件3,所述隔板件3在所述容腔16内至少形成所述风道15和线路腔17,所述隔板件3可以是与所述支架111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单独成型并组装至所述支架111内。所述风道15包括收容部151和连通所述收容部151的出风通道152,所述出风组件2位于所述收容部151,所述风扇21转动朝所述出风通道152吹风。所述支架111于所述风道15的延伸方向上设有多个所述出风口14,部分所述隔板件3设于所述风道15内,以将所述风扇21转动产生的风引导至不同的所述出风口14。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支架111于所述风道15的延伸方向上设有一个所述出风口14,部分所述隔板件3设于所述风道15内,以将所述风扇21转动产生的风引导至一个所述出风口14的不同位置。
所述线路腔17设有电性连接的电池5和电路板6,所述隔板件3上设有过线槽31,通电导线4穿过所述过线槽31,以电性连接位于所述风道15的所述电机22和位于所述线路腔17的所述电池5和所述电路板6。或者,也可以是所述隔板件3的部分与所述支架111之间形成有所述过线槽31。
如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路腔17和所述风道15均沿所述支架11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线路腔17和所述风道15大致呈上下并列设置,两个所述涡轮风扇21分别设于靠近所述支架111两个端部的位置,所述电池5设于靠近所述支架111中间的位置,所述电路板6设于靠近所述支架111端部的位置,以合理分配利用所述容腔16内的空间。并且,这样的布局还可以将两个所述涡轮风扇21和所述电池5的重力平均分配,使用户穿戴更加舒适。当然,所述涡轮风扇21、所述电池5和所述电路板6的布局不以此为限制。
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支架111上还设有支撑部1116,所述支撑部1116位于所述支架111朝向用户头部的一侧,且凸出于所述支架111。所述支撑部1116可采用弹性记忆海绵或气垫的形式,增强用户穿戴的舒适感,当然,所述支撑部1116的材质及形式不以此为限制。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支架111上还设有按摩装置8,所述按摩装置8卡设于所述支架111内,并且朝向用户头部凸出于所述支架111,所述按摩装置8用于对用户头部进行按摩,使用户在遮阳通风的同时,还可以享受放松头部的功效。另外,所述按摩装置8配合所述支撑部1116一起与用户头部接触,从而在所述支架111和用户头部之间形进风空间,有利于外界空气自朝向用户头部的所述进风口13导入至所述涡轮风扇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摩装置8为两个,分别设于靠近所述支架111两个端部的位置。当然,所述按摩装置8的具体位置不以此为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11上也可以不设置所述按摩装置8。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支架111内还设有负离子装置9,所述负离子装置9包括电性连接的负离子产生器91和至少一个负离子释放部92,所述负离子产生器91设于所述线路腔17,所述负离子释放部92穿过所述过线槽31,使所述负离子释放部92的释放口设于所述风道15内。所述负离子装置9产生的负离子可以对空气进行杀菌,从而使从所述出风口14吹出的风不仅有降温的效果,还更加纯净,保障用户的健康。所述负离子释放部92的释放口可以设于所述风道15与所述进风口13相连的位置,也可以设于所述出风通道152的位置,还可以设于所述风道15与所述出风口14相连的位置,所述负离子释放部92的释放口的位置不以此为限制。
如图6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降温设备100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线路腔17设有制冷装置7,所述制冷装置7包括朝向用户头部设置的制冷片71以及位于所述制冷片71远离用户一侧的散热装置72。因为在所述线路腔17于所述制冷装置7处与所述风道15相连通,所述支架111对应所述制冷装置7设有散热口18,因此也可以不设置所述散热装置72,直接依靠所述风扇21转动产生的风,部分经由所述制冷装置7,自所述散热口18吹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装置7设于所述支架111的中部,两个所述风道15的风都有部分吹向所述制冷装置7,所述制冷片71朝向用户头部的中间设置,便于对用户快速降温。当然所述制冷装置7的位置并不以此为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所述电池5,两个所述电池5分别设于所述支架111的两个端部。应当理解,所述涡轮风扇21、所述电池5、所述制冷装置7等元件的布局并不以此为限制。其他结构和性能与第一实施例的基本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头戴式降温设备,用于穿戴于头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头戴主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位于所述头戴主体内,且连接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风道;
出风组件,收容于所述风道,所述出风组件包括风扇以及驱动风扇转动的电机,所述风扇绕转轴旋转,将所述进风口的气流传输至所述出风口吹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降温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戴主体包括头戴部和帽檐部,所述头戴部和所述帽檐部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头戴部和所述帽檐部之间通过卡扣,或磁吸,或螺纹,或螺钉,或粘贴,或拼接固定;
或,所述头戴主体包括头戴部和帽檐部,所述头戴部和所述帽檐部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头戴部和所述帽檐部之间通过超声工艺,或焊接,或熔接固定,或所述头戴部和所述帽檐部之间一体成型;
或,所述头戴主体包括头戴部和帽檐部,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和所述风道设于所述头戴部,所述风扇收容于所述头戴部内;
或,所述头戴主体包括头戴部和帽檐部,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和所述风道设于所述帽檐部,所述风扇收容于所述帽檐部内;
或,所述头戴主体包括头戴部和帽檐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两者中的一个设于所述头戴部,另一个设于所述帽檐部,所述风道的部分设于所述头戴部,所述风道的另一部分设于所述帽檐部;
或,所述头戴主体包括相连接的头戴部和帽檐部,所述头戴部包括与所述帽檐部相连的支架,以及连接所述支架两端的调节带,所述调节带用于适配不同用户的头围、头型,以将所述头戴部穿戴固定于用户头部。
3.一种头戴式降温设备,用于穿戴于头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头戴主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连接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所述头戴主体包括相连接的头戴部和帽檐部,所述头戴部用于固定于头部,所述帽檐部相对于所述头戴部向前凸出;
出风组件,收容于所述风道,所述出风组件包括涡轮风扇以及驱动涡轮风扇转动的电机,所述涡轮风扇具有负压区,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负压区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降温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涡轮风扇为两个,所述头戴部设有对称的两组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和所述风道,两个所述涡轮风扇分别设于两个所述风道内;
或,所述涡轮风扇为多个,所述头戴部对应设有多组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和所述风道,多个所述涡轮风扇分别设于多个所述风道内;
或,所述涡轮风扇为两个,所述头戴部包括与所述帽檐部相连的支架,以及连接所述支架两端的调节带,所述调节带用于适配不同用户的头围、头型,以将所述头戴部穿戴固定于用户头部,所述支架设有对称的两组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和所述风道,两个所述涡轮风扇分别设于两个所述风道内;
或,所述涡轮风扇具有相对的两个所述负压区,所述头戴部对应两个所述负压区设有相对的两个所述进风口;
或,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外壳,所述涡轮风扇具有相对的两个所述负压区,所述外壳对应相对的两个所述负压区设有相对的两个通风部,所述外壳于相对的两个所述通风部处与所述头戴部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头戴部设有一个所述进风口,一个所述进风口与两个所述通风部连通,以使所述进风口的气流流通至两个所述通风部后,导入至所述涡轮风扇;
或,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外壳,所述涡轮风扇具有相对的两个所述负压区,所述外壳对应相对的两个所述负压区设有相对的两个通风部,所述头戴部设有两个所述进风口,两个所述进风口对应两个所述通风部设置;
或,所述涡轮风扇的所述负压区包括高负压区和低负压区,所述低负压区朝向头部,以实现贴近头部的气流流动,所述高负压区背向头部,以实现低风阻高进风量的吹风需求。
5.一种头戴式降温设备,用于穿戴于头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头戴主体,包括支架,在所述支架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支架内部形成容腔;
隔板件,位于所述容腔内且连接所述支架的内壁,所述隔板件在所述容腔内至少形成风道和线路腔,所述风道连接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
出风组件,收容于所述风道,所述出风组件包括风扇以及驱动风扇转动的电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式降温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包括收容部和连通所述收容部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组件位于所述收容部,所述风扇转动朝所述出风通道吹风,所述隔板件与所述支架一体成型;
或,所述支架于所述风道的延伸方向上设有一个所述出风口,部分所述隔板件设于所述风道内,以将所述风扇转动产生的风引导至一个所述出风口的不同位置;
或,所述支架于所述风道的延伸方向上设有多个所述出风口,部分所述隔板件设于所述风道内,以将所述风扇转动产生的风引导至不同的所述出风口;
或,所述风道包括收容部和连通所述收容部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组件位于所述收容部,所述风扇转动朝所述出风通道吹风,所述隔板件单独成型并组装至所述支架内;
或,所述线路腔设有电性连接的电池和电路板,所述隔板件上设有过线槽,或所述隔板件的部分与所述支架之间形成有所述过线槽,通电导线穿过所述过线槽,以电性连接位于所述风道的所述电机和位于所述线路腔的所述电池和所述电路板;
或,所述线路腔设有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包括朝向用户头部设置的制冷片以及位于所述制冷片远离用户一侧的散热装置;
或,所述线路腔设有制冷装置,所述线路腔于所述制冷装置处与所述风道相连通,所述支架对应所述制冷装置设有散热口,所述风扇转动产生的风,部分经由所述制冷装置,自所述散热口吹出;
或,所述支架内还设有负离子装置,所述负离子装置包括电性连接的负离子产生器和至少一个负离子释放部,所述负离子产生器设于所述线路腔,所述负离子释放部的释放口设于所述风道内;
或,所述支架上还设有按摩装置,所述按摩装置朝向用户头部凸出于所述支架;
或,所述支架上还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支架朝向用户头部的一侧,且凸出于所述支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式降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对应所述风扇设有朝向用户头部设置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相对于所述支架的内侧壁凹陷设置,以形成凹腔,盖板盖设于所述凹腔,且与凹腔的径向内壁之间形成间隙,以使风能自所述间隙流向所述进风口。
8.一种头戴式降温设备,用于穿戴于头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头戴主体,包括支架,在所述支架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连接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风道;
出风组件,收容于所述风道,所述出风组件包括风扇以及驱动风扇转动的电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戴式降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两个端壁,以及连接两个所述端壁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朝向用户头部的内侧壁和背向用户头部的外侧壁,以及位于上方的上侧壁以及位于下方的下侧壁,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下侧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戴式降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主体还包括头盖部,所述头盖部覆盖用户头顶,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上侧壁,以向所述头盖部与用户头顶之间吹风。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02748.1U CN217658331U (zh) | 2022-04-27 | 2022-04-27 | 头戴式降温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02748.1U CN217658331U (zh) | 2022-04-27 | 2022-04-27 | 头戴式降温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58331U true CN217658331U (zh) | 2022-10-28 |
Family
ID=83734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002748.1U Active CN217658331U (zh) | 2022-04-27 | 2022-04-27 | 头戴式降温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58331U (zh) |
-
2022
- 2022-04-27 CN CN202221002748.1U patent/CN21765833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54080B2 (en) | Neck fan | |
US11624370B2 (en) | Portable blowing device | |
US4141083A (en) | Personal air conditioning unit | |
US4238857A (en) | Self-contained air conditioning unit for persons | |
US11409344B1 (en) | Head-mounte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 |
TWM514223U (zh) | 風扇模組及具有風扇模組的帽子 | |
US20230280050A1 (en) | Wearable air conditioner | |
CN213684631U (zh) | 便携式调温装置 | |
USRE33286E (en) | Personal air conditioner | |
CN113932320B (zh) | 便携穿戴式空调 | |
CN213931251U (zh) | 一种可穿戴风扇装置 | |
CN217658331U (zh) | 头戴式降温设备 | |
CN213931250U (zh) | 一种可穿戴调温装置 | |
CN213450915U (zh) | 挂脖式风扇 | |
JP3118721U (ja) | 帽体の換気装置 | |
CN213188336U (zh) | 具有温控功能的头盔 | |
CN217242868U (zh) | 一种头戴吹风帽 | |
CN217012925U (zh) | 一种内置气流导向结构的降温帽 | |
CN220384365U (zh) | 一种具有转接口的分体式盔帽内衬 | |
CN216842271U (zh) | 一种头戴式散热装置 | |
CN218008341U (zh) | 可以调节佩戴轮廓的降温遮阳帽 | |
CN212877803U (zh) | 一种具有吹风功能的头戴帽 | |
CN214404056U (zh) | 一种挂脖风扇 | |
WO2022252825A1 (zh) | 挂脖风扇 | |
CN218354830U (zh) | 内置风扇便帽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