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6886U - 风腔结构及热泵机组 - Google Patents

风腔结构及热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56886U
CN217656886U CN202221342275.XU CN202221342275U CN217656886U CN 217656886 U CN217656886 U CN 217656886U CN 202221342275 U CN202221342275 U CN 202221342275U CN 217656886 U CN217656886 U CN 2176568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air
air outlet
hol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4227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鸿良
李典志
刘杨
陆成铭
王志新
罗国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hnix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hnix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hnix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hnix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4227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568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568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568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风腔结构及热泵机组。本实用新型的风腔结构包括:第一腔体,具有第一吸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一腔体内设置有风机,风机用于驱使第一吸风口处的空气与第一腔体内的电器件换热后向第一出风口流动;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间隔设置,第二腔体具有第二吸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二腔体用于设置主板,以使第二吸风口处的空气与主板换热后向第一出风口流动。本申请的风腔结构能够同时对第一腔体内和第二腔体内的电器件和主板进行散热,还能够提高主板的散热效率,避免引起烧坏主板等带来整机可靠性问题,也减少了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风腔结构及热泵机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腔结构及热泵机组。
背景技术
空气能热泵是按照“逆卡诺”原理工作的,逆卡诺循环原理。通过压缩机系统运转工作,吸收空气中热量制造热水。具体过程是:压缩机将冷媒压缩,压缩后温度升高地冷媒,经过水箱中的冷凝器制造热水,热交换后的冷媒回到压缩机进行下一循环,在这一过程中,空气热量通过蒸发器被吸收导入冷媒中,冷媒再导入水中,产生热水。
目前,空气能热泵机组在运行中存在运行环境恶劣、电器件散热不良等相关问题,容易导致烧坏主板等带来整机可靠性问题,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腔结构及热泵机组,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热泵机组散热性能差、可靠性低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风腔结构,包括:
第一腔体,具有第一吸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用于驱使第一吸风口处的空气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电器件换热后向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动;
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腔体具有第二吸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腔体用于设置主板,以使所述第二吸风口处的空气与所述主板换热后向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动。
作为风腔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
第三腔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所述第三腔体具有第三吸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三腔体用于设置压缩机,以使所述第三吸风口处的空气与所述压缩机换热后向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动。
作为风腔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
第一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之间,所述第一隔板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为所述第三出风口。
作为风腔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
导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导板用于导引所述第二出风口输出的空气流向所述第三出风口。
作为风腔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
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通孔与所述风机之间,所述第二隔板用于导引所述风机输出的空气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
作为风腔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腔体的腔壁开设有第一气孔,所述第一气孔用于输入或输出所述第二腔体内的空气。
作为风腔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腔体的腔壁开设有第二气孔,所述第二气孔用于输入或输出所述第三腔体内的空气。
作为风腔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第三腔体对应所述第二吸风口的腔壁开设有第三气孔,所述第二腔体对应所述第二吸风口的位置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从所述第三气孔进入的空气导引至所述第二吸风口。
作为风腔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腔体的腔壁突出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用于与所述主板换热连接。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热泵机组,包含所述风腔结构。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具有第一吸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第一腔体,由于第一腔体内设置有风机,而第一腔体可以用来设置冷凝器、散热器等电器件,可以通过驱动风机动作而将第一吸风口的空气抽吸至第一腔体中与电器件进行热交换,再将换热后的空气驱使至第一出风口中输出,从而对第一腔体中的电器件进行散热。
另外,再设置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同样具有第二吸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可以在第二腔体内设置主板、电抗器或电控盒等。将第二出风口连通至第一出风口,由于第一出风口被风机驱使流动存在负压,使得第二腔体中的空气也能够被抽吸至第一出风口中。又由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间隔设置,可以避免第一腔体中的热量进入第二腔体而影响第二腔体的散热。
因此,本申请的风腔结构能够同时对第一腔体内和第二腔体内的电器件和主板进行散热,还能够提高主板的散热效率,避免引起烧坏主板等带来整机可靠性问题,也减少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风腔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图1中的风腔结构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图1中的风腔结构的B-B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风腔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风腔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风腔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腔体;11、第一吸风口;12、第一出风口;13、风机;
2、第二腔体;21、第二吸风口;22、第二出风口;23、第一气孔;24、散热片;
3、第三腔体;31、第三吸风口;32、第三出风口;33、第二气孔;34、第三气孔;
4、第一隔板;5、导板;6、第二隔板;7、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图2和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腔结构,包括:
第一腔体1,具有第一吸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2,第一腔体1内设置有风机13,风机13用于驱使第一吸风口11处的空气与第一腔体1内的电器件换热后向第一出风口12流动;
第二腔体2,与第一腔体1间隔设置,第二腔体2具有第二吸风口21和第二出风口22,第二出风口22与第一出风口12连通,第二腔体2用于设置主板,以使第二吸风口21处的空气与主板换热后向第一出风口12流动。
本申请通过设置具有第一吸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2的第一腔体1,由于第一腔体1内设置有风机13,而第一腔体1可以用来设置冷凝器、散热器等电器件,可以通过驱动风机13动作而将第一吸风口11的空气抽吸至第一腔体1中与电器件进行热交换,再将换热后的空气驱使至第一出风口12中输出,从而对第一腔体1中的电器件进行散热。
另外,再设置第二腔体2,第二腔体2同样具有第二吸风口21和第二出风口22,可以在第二腔体2内设置主板、电抗器或电控盒等。将第二出风口22连通至第一出风口12,由于第一出风口12被风机13驱使流动存在负压,使得第二腔体2中的空气也能够被抽吸至第一出风口12中。又由于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间隔设置,可以避免第一腔体1中的热量进入第二腔体2而影响第二腔体2的散热。
因此,本申请的风腔结构能够同时对第一腔体1内和第二腔体2内的电器件和主板进行散热,还能够提高主板的散热效率,避免引起烧坏主板等带来整机可靠性问题,也减少了安全隐患。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3,风腔结构还包括第三腔体3,本实施例的第三腔体3设置于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之间,且第三腔体3同样具有第三吸风口31和第三出风口32。第三腔体3用于设置压缩机等设备,将第三出风口32与第一出风口12连通,同样可以令第三吸风口31处的空气能够被负压驱使与压缩机换热后向第一出风口12流动,从而将第三腔体3的热量带到第一出风口12中输出。本实施例中的第三腔体3与第一腔体1、第二腔体2均间隔设置,也能够放置第三腔体3中的热量进入第二腔体2中,保证第二腔体2中主板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参考图3,本申请的风腔结构还包括第一隔板4,第一隔板4设置于第一腔体1和第三腔体3之间,从而实现第一腔体1和第三腔体3的间隔。在第一隔板4对应第一出风口12的位置开设有通孔,使得通孔成为第三出风口32,可以令第一腔体1和第三腔体3之间的气体可以互通。
优选地,将通孔设置为防雨防虫散热孔,在通孔上设置遮雨板并减小遮雨板与通孔边缘的间隙,既能够保持通气,也可以实现挡雨和防虫的效果。
更进一步地,参考图3,风腔结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出风口22的导板5,导板5能够导引第二出风口22输出的空气流向第三出风口32,从而加快第二腔体2中的空气流动速率而增强散热效率。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2,风腔结构还包括设置于通孔与风机13之间的第二隔板6,第二隔板6用于导引风机13输出的空气流向第一出风口12,避免第一风腔中风机13输出的空气进入第三腔体3中而避免将第一风腔的热量带入第三腔体3中,同时也能够加快第一腔体1的空气流动速率而加快第一腔体1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参考图2,在第二腔体2的腔壁开设有第一气孔23,可以通过第一气孔23来输入或输出第二腔体2内的空气。当第二出风口22为负压时,第一气孔23可以与第二吸风口21一起输入外部的空气而增加第二腔体2内的空气流动效率,保证对主板的散热效果。若风机13不启动时,第二腔体2内的空气也可以从第一气孔23中输出到外部环境,也能够提高对主板的散热效率。
同样地,参考图6,在第三腔体3的腔壁开设有第二气孔33,也可以通过第二气孔33输入或输出第三腔体3内的空气。当第三出风口32为负压时,第二气孔33同样能够输入气体到第三腔体3中而提高第三腔体3中的空气流动效率;当风机13不启动时,第三腔体3内的空气也可以从第二气孔33中输出到外部环境,也能够提高对压缩机等电器件的散热效率。
特别地,参考图1和图3,第二腔体2位于第三腔体3内,第三腔体3对应第二吸风口21的腔壁开设有第三气孔34,而第二腔体2对应第二吸风口21的位置设置有挡板7,可以通过挡板7将从第三气孔34进入的空气导引至第二吸风口21,从而加快第二腔体2内的空气向第一出风口12流动的速率,减少热量在第二腔体2中滞留。
另外,参考图3,在第二腔体2的腔壁突出设置有散热片24,可以通过散热片24与主板换热连接而被第三腔体3中的空气带走热量,使得主板能够同时从第二腔体2和第三腔体3进行散热,更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如图7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热泵机组,包含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风腔结构。本实施例中的风腔结构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的风腔结构拥有同样的结构及达到同样的效果,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申请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风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腔体(1),具有第一吸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2),所述第一腔体(1)内设置有风机(13),所述风机(13)用于驱使第一吸风口(11)处的空气与所述第一腔体(1)内的电器件换热后向所述第一出风口(12)流动;
第二腔体(2),与所述第一腔体(1)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腔体(2)具有第二吸风口(21)和第二出风口(22),所述第二出风口(22)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2)连通,所述第二腔体(2)用于设置主板,以使所述第二吸风口(21)处的空气与所述主板换热后向所述第一出风口(12)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腔体(3),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1)和所述第二腔体(2)之间,所述第三腔体(3)具有第三吸风口(31)和第三出风口(32),所述第三出风口(32)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2)连通,所述第三腔体(3)用于设置压缩机,以使所述第三吸风口(31)处的空气与所述压缩机换热后向所述第一出风口(12)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隔板(4),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1)和所述第三腔体(3)之间,所述第一隔板(4)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12)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为所述第三出风口(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板(5),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口(22),所述导板(5)用于导引所述第二出风口(22)输出的空气流向所述第三出风口(3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隔板(6),设置于所述通孔与所述风机(13)之间,所述第二隔板(6)用于导引所述风机(13)输出的空气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1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2)的腔壁开设有第一气孔(23),所述第一气孔(23)用于输入或输出所述第二腔体(2)内的空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体(3)的腔壁开设有第二气孔(33),所述第二气孔(33)用于输入或输出所述第三腔体(3)内的空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2)位于所述第三腔体(3)内,所述第三腔体(3)对应所述第二吸风口(21)的腔壁开设有第三气孔(34),所述第二腔体(2)对应所述第二吸风口(21)的位置设置有挡板(7),所述挡板用于从所述第三气孔(34)进入的空气导引至所述第二吸风口(21)。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2)的腔壁突出设置有散热片(24),所述散热片(24)用于与所述主板换热连接。
10.一种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腔结构。
CN202221342275.XU 2022-05-31 2022-05-31 风腔结构及热泵机组 Active CN2176568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2275.XU CN217656886U (zh) 2022-05-31 2022-05-31 风腔结构及热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2275.XU CN217656886U (zh) 2022-05-31 2022-05-31 风腔结构及热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56886U true CN217656886U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65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42275.XU Active CN217656886U (zh) 2022-05-31 2022-05-31 风腔结构及热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568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656886U (zh) 风腔结构及热泵机组
CN201523420U (zh) 数字电视调制器散热结构
CN215808906U (zh) 一种空调一体机的室外侧热交换结构
CN210141650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113154535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8079549U (zh) 用于空调室外机的电控盒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6347645U (zh) 空调器
CN210267821U (zh) 一种制冷设备的冷凝组件
CN211781828U (zh)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CN209744600U (zh) 一种适用于起重设备驾驶舱的冷暖空调
CN202442412U (zh) 底部及后侧混合进风结构家用柜式空调器
CN218958364U (zh) 一种具有散热通风系统的配电箱
CN217154359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电控盒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CN221375831U (zh) 空调室外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417130U (zh) 一种强制空气循环散热箱
CN217274271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7785430U (zh) 一种环保节能高效低压空调外机
CN217584645U (zh) 空调
CN216626436U (zh) 一种模块化散热装置
WO2020057148A1 (zh) 换热器组件的装配结构及微型空调
CN216281831U (zh) 即冷式塔扇
CN218673312U (zh) 一种地热能复合高效换热装置
CN218495186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9108094U (zh) 一种散热结构以及室内机机组
CN111397049B (zh) 半导体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