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45657U - 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及导管临床置入组件 - Google Patents

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及导管临床置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45657U
CN217645657U CN202221040873.1U CN202221040873U CN217645657U CN 217645657 U CN217645657 U CN 217645657U CN 202221040873 U CN202221040873 U CN 202221040873U CN 217645657 U CN217645657 U CN 2176456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eter
pipe
self
epidural anesthesia
out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08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逸帆
时勇
林伟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Jind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Jind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Jind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Jind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408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456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456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456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及导管临床置入组件,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包括外层导管,外层导管贯穿两端开设有导流腔,外层导管靠近主出药孔的周侧管壁外凸设置有多组自固定组件,多组自固定组件在外层导管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并排设置,每一组自固定组件包括多个弹性凸筋,多个弹性凸筋在外层导管的周向上均匀分布,且每一个弹性凸筋远离外层导管的自由端朝向外层导管的第二端倾斜延伸,弹性凸筋由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能够保证高稳定性固定,操作方便快捷,有效降低医务人员工作量,进而提升使用安全性能,使得病人的体验感较佳。

Description

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及导管临床置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及具有该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的导管临床置入组件。
背景技术
硬膜外麻醉为目前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腹部及泌尿、妇产、双下肢等手术,此外还用于术后镇痛。麻醉导管临床置入操作为,医护人员借助穿刺针将麻醉导管的一端插入到人体内,麻醉导管的另一端引出人体之外连接有相应的接头,通过接头向麻醉导管内输入麻药,之后麻药通过麻醉导管插入到人体内的一端的出药孔注入到人体内。硬膜外麻醉不仅可以提供手术区域良好的镇痛和肌松,满足手术要求,而且患者术后恢复快,经济负担轻。
为了避免麻醉导管的一端从人体内脱离或脱落,现有通常操作是,医护人员在麻醉导管插入到人体的位置粘贴固定贴,以将麻醉导管固定在人体的皮肤上。但是,由于过渡摩擦、术后护理不当、术后部分病人汗液分泌多以及病人体位变动等因素容易引起固定贴的粘贴性能变差而滑脱,导致麻醉导管的脱落,因而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加了病人的疼痛感受,甚至会对病人皮肤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保证高稳定性固定、操作方便快捷且有效降低医务人员工作量的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进而提升使用安全性能,使得病人的体验感较佳。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的导管临床置入组件。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包括外层导管,外层导管贯穿两端开设有导流腔,外层导管与导流腔相连通的第一端口为用于与外接头对接的对接孔,外层导管与导流腔相连通的第二端口为主出药孔,且外层导管靠近主出药孔的周侧管壁贯穿开设有多个辅助出药孔,外层导管靠近主出药孔的周侧管壁外凸设置有多组自固定组件,多组自固定组件在外层导管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并排设置,每一组自固定组件包括多个弹性凸筋,多个弹性凸筋在外层导管的周向上均匀分布,且每一个弹性凸筋远离外层导管的自由端朝向外层导管的第二端倾斜延伸,弹性凸筋由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方案是,弹性凸筋与外层导管的周侧管壁之间的夹角为10°至60°之间。
进一步的方案是,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还包括内层导管,内层导管位于导流腔内并与外层导管之间一体成型,内层导管贯穿两端开设有给药通道,辅助出药孔贯穿内层导管的周侧管壁并与给药通道相连通设置,内层导管与外层导管之间内嵌有弹簧,弹簧包括在外层导管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延伸并相连接的透视窗段和支撑段,透视窗段的弹簧节距大于支撑段的弹簧节距,且透视窗段远离支撑段的一端延伸至主出药孔。
进一步的方案是,外层导管和内层导管均由聚氨酯材料制成;和/或,弹簧为钢丝弹簧。
进一步的方案是,外层导管的外径为0.8毫米至1.5毫米之间;和/或,内层导管的内径为0.50毫米至0.60毫米之间;和/或,外层导管和内层导管的长度均为10厘米至200厘米之间。
进一步的方案是,透视窗段的弹簧节距为0.5毫米至0.8毫米之间;和/或,支撑段的弹簧节距为0毫米至0.1毫米之间。
进一步的方案是,外层导管的外周壁设置有多个刻度指示线,多个刻度指示线在外层导管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等间距并排设置,相邻两个刻度指示线之间的间距为10毫米,且刻度指示线以主出药孔为起始位置。
进一步的方案是,每一个弹性凸筋外凸设置有多个细枝棱,每一个细枝棱为弹性结构并由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制成。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管临床置入组件,包括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和护套针,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可容纳在护套针的容纳腔内,容纳腔贯穿护套针的尖锐端和平整端设置,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为上述的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
进一步的方案是,护套针的尖锐端口为第一喇叭口,第一喇叭口远离护套针的平整端扩张;和/或,护套针的平整端口为第二喇叭口,第二喇叭口远离护套针的尖锐端扩张。
本实用新型导管临床置入组件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控制导管临床置入组件的护套针的尖锐端穿过人体皮肤、皮下、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到达硬膜外腔,接着将导管临床置入组件的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的第二端从护套针的平整端插入护套针的容纳腔内,即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的外层导管容纳在护套针的容纳腔内,此时外层导管的周侧管壁外凸设置的弹性凸筋被折叠容纳在护套针的容纳腔内。当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置入人体内后,医护人员控制护套针退出人体,使得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的外层导管留置在人体内的硬膜外腔,从而能够通过外层导管的导流腔、主出药孔和辅助出药孔为人体给予药物。伴随着护套针退出人体,外层导管的周侧管壁外凸设置的弹性凸筋逐步被释放,因弹性凸筋由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制成,则弹性凸筋的自由端在其自身形状记忆特性的作用下远离外层导管的周侧管壁复位扩张,并使得弹性凸筋远离外层导管的自由端朝向外层导管的第二端倾斜延伸,从而每一组自固定组件的多个弹性凸筋扩张形成喇叭环地支撑在人体内,由于弹性凸筋的复位扩张力较大,每一个弹性凸筋复位扩张撑开对人体内的施加力F,人体内亦有自收缩力P的反向作用力,其分力f就是弹性凸筋的主要稳固力,当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有向外的拉扯力时,力F和力P会增大,同时主要稳固力f也会随之增大,从而能够保证麻醉导管高稳定地固定在人体内,避免麻醉导管从人体内脱落。并且,相对现有在麻醉导管插入到人体的位置粘贴固定贴,由于过渡摩擦、术后护理不当、术后部分病人汗液分泌多以及病人体位变动等因素容易引起固定贴的粘贴性能变差而滑脱,导致麻醉导管的脱落,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加了病人的疼痛感受,甚至会对病人皮肤造成损伤,本实用新型麻醉导管的弹性凸筋具有在人体内自固定功能,无需医护人员对麻醉导管进行额外的固定操作,使得本实用新型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的操作方便快捷,能够有效降低医务人员工作量,进而提升麻醉导管的使用安全性能,使得病人的体验感较佳。
当手术结束需要退出麻醉导管时,医护人员控制导管临床置入组件的护套针,以护套针的平整端为进入端地从本实用新型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的第一端开始套设在外层导管外周并沿着外层导管进入人体内,即将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的外层导管容纳在护套针的容纳腔内,此时外层导管的周侧管壁外凸设置的弹性凸筋被折叠容纳在护套针的容纳腔内,随后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跟随护套针一同退出人体。因此,麻醉导管在进入及移出人体过程中,弹性凸筋被折叠容纳在护套针中,不会对人体的血管及神经造成损伤,也能够避免弹性凸筋断裂滞留人体内,进而提升使用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导管临床置入组件实施例中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管临床置入组件实施例中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的第一局部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管临床置入组件实施例中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管临床置入组件实施例中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的第二局部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导管临床置入组件实施例中护套针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导管临床置入组件实施例的第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导管临床置入组件实施例中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的弹性凸筋在人体内的受力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导管临床置入组件实施例的第二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导管临床置入组件实施例中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导管临床置入组件,包括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1和护套针2,该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1可容纳在护套针2的容纳腔21内,容纳腔21贯穿护套针2的尖锐端22和平整端25设置。其中,本实施例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1包括外层导管11,外层导管11贯穿两端开设有导流腔(未标示),外层导管11与导流腔相连通的第一端口为用于与外接头对接的对接孔182,外层导管11与导流腔相连通的第二端口为主出药孔181,且外层导管11靠近主出药孔181的周侧管壁贯穿开设有多个辅助出药孔14。并且,本实施例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1的外层导管11靠近主出药孔181的周侧管壁外凸设置有多组自固定组件,多组自固定组件在外层导管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并排设置,每一组自固定组件包括多个弹性凸筋13,多个弹性凸筋13在外层导管11的周向上均匀分布,且每一个弹性凸筋13远离外层导管11的自由端朝向外层导管11的第二端倾斜延伸,弹性凸筋13由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制成。
参见图6,本实施例导管临床置入组件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控制导管临床置入组件的护套针2的尖锐端22穿过人体皮肤、皮下、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到达硬膜外腔,接着将导管临床置入组件的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1的第二端从护套针2的平整端25插入护套针2的容纳腔21内,即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1的外层导管11容纳在护套针2的容纳腔21内,此时外层导管11的周侧管壁外凸设置的弹性凸筋13被折叠容纳在护套针2的容纳腔21内。当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1置入人体内后,医护人员控制护套针2退出人体,使得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1的外层导管11留置在人体内的硬膜外腔,从而能够通过外层导管11的导流腔、主出药孔181和辅助出药孔14为人体给予药物。伴随着护套针2退出人体,外层导管11的周侧管壁外凸设置的弹性凸筋13逐步被释放,因弹性凸筋13由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制成,则弹性凸筋13的自由端在其自身形状记忆特性的作用下远离外层导管11的周侧管壁复位扩张,并使得弹性凸筋13远离外层导管11的自由端朝向外层导管11的第二端倾斜延伸,从而每一组自固定组件的多个弹性凸筋13扩张形成喇叭环地支撑在人体内,由于弹性凸筋13的复位扩张力较大,如图7所示,每一个弹性凸筋13复位扩张撑开对人体内的施加力F,人体内亦有自收缩力P的反向作用力,其分力f就是弹性凸筋13的主要稳固力,当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1有向外的拉扯力时,力F和力P会增大,同时主要稳固力f也会随之增大,从而能够保证麻醉导管1高稳定地固定在人体内,避免麻醉导管1从人体内脱落。并且,相对现有在麻醉导管插入到人体的位置粘贴固定贴,由于过渡摩擦、术后护理不当、术后部分病人汗液分泌多以及病人体位变动等因素容易引起固定贴的粘贴性能变差而滑脱,导致麻醉导管的脱落,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加了病人的疼痛感受,甚至会对病人皮肤造成损伤,本实施例麻醉导管1的弹性凸筋13具有在人体内自固定功能,无需医护人员对麻醉导管1进行额外的固定操作,使得本实施例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1的操作方便快捷,能够有效降低医务人员工作量,进而提升麻醉导管1的使用安全性能,使得病人的体验感较佳。
参见图8,当手术结束需要退出麻醉导管1时,医护人员控制导管临床置入组件的护套针2,以护套针2的平整端25为进入端地从本实施例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1的第一端开始套设在外层导管11外周并沿着外层导管11进入人体内,即将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1的外层导管11容纳在护套针2的容纳腔21内,此时外层导管11的周侧管壁外凸设置的弹性凸筋13被折叠容纳在护套针2的容纳腔21内,随后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1跟随护套针2一同退出人体。因此,麻醉导管1在进入及移出人体过程中,弹性凸筋13被折叠容纳在护套针2中,不会对人体的血管及神经造成损伤,也能够避免弹性凸筋13断裂滞留人体内,进而提升使用安全性能。
为了确保扩张撑开的弹性凸筋13能够顺畅地被折叠收入到护套针2的容纳腔21内,本实施例护套针2的尖锐端口为第一喇叭口23,第一喇叭口23远离护套针2的平整端25扩张,且护套针2的平整端口为第二喇叭口24,第二喇叭口24远离护套针2的尖锐端22扩张。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弹性凸筋13的固定支撑稳定性,本实施例弹性凸筋13与外层导管11的周侧管壁之间的夹角θ为10°至60°之间,从而保证弹性凸筋13具有较大的复位扩张撑开力。
具体地,本实施例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1还包括内层导管15,内层导管15位于外层导管11的导流腔内并与外层导管11之间一体成型,内层导管15贯穿两端开设有给药通道18,辅助出药孔14贯穿内层导管15的周侧管壁并与给药通道18相连通设置。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内层导管15与外层导管11之间内嵌有弹簧17,弹簧17包括在外层导管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延伸并相连接的透视窗段171和支撑段172,透视窗段171的弹簧节距大于支撑段172的弹簧节距,且透视窗段171远离支撑段172的一端延伸至主出药孔181。本实施例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1在一体成型的外层导管11与内层导管15之间内嵌有弹簧17,能够有效避免麻醉导管1在对人体内进行置管过程中出现断裂或抗折风险,从而保证麻醉导管1的给药通畅,提高硬膜外麻醉的效率,进而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本实施例弹簧17通过在外层导管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上设置不同弹簧节距的透视窗段171和支撑段172,且透视窗段171远离支撑段172的一端延伸至主出药孔181,能够有效方便麻醉导管1的置入与取出,并保证了麻醉导管1的柔韧性和轴向稳定性。
其中,本实施例弹簧17为钢丝弹簧,本实施例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1的一体成型外层导管11和内层导管15均由聚氨酯材料制成,由于弹簧17是内嵌在一体成型的外层导管11和内层导管15之间,则弹簧17的两个相邻节距之间间隙填充有聚氨酯材料,使得弹簧17能够稳固保持在外层导管11和内层导管15内,并能够避免麻醉导管1置入人体过程中对人体的血管及神经造成损伤。
为了完全杜绝麻醉导管1置入人体过程中对人体的血管及神经造成损伤,本实施例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1的外层导管11的外径为0.8毫米至1.5毫米之间,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1的内层导管15的内径为0.50毫米至0.60毫米之间,且外层导管11和内层导管15的长度均为10厘米至200厘米之间,本实施例弹簧17的透视窗段171的弹簧节距为0.5毫米至0.8毫米之间,本实施例弹簧17的支撑段172的弹簧节距为0毫米至0.1毫米之间。
为了方便医护人员观察给药情况,本实施例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1的外层导管11的外周壁设置有多个刻度指示线12,多个刻度指示线12在外层导管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等间距并排设置,相邻两个刻度指示线12之间的间距为10毫米,且刻度指示线12以主出药孔181为起始位置。
参见图9,为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1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此实施例每一个弹性凸筋13外凸设置有多个细枝棱19,每一个细枝棱19为弹性结构并由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制成,再进一步增强了弹性凸筋13的固定支撑稳定性。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10)

1.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包括外层导管,所述外层导管贯穿两端开设有导流腔,所述外层导管与所述导流腔相连通的第一端口为用于与外接头对接的对接孔,所述外层导管与所述导流腔相连通的第二端口为主出药孔,且所述外层导管靠近所述主出药孔的周侧管壁贯穿开设有多个辅助出药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层导管靠近所述主出药孔的周侧管壁外凸设置有多组自固定组件,多组所述自固定组件在所述外层导管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并排设置;
每一组所述自固定组件包括多个弹性凸筋,多个所述弹性凸筋在所述外层导管的周向上均匀分布,且每一个所述弹性凸筋远离所述外层导管的自由端朝向所述外层导管的第二端倾斜延伸,所述弹性凸筋由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凸筋与所述外层导管的周侧管壁之间的夹角为10°至6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还包括内层导管,所述内层导管位于所述导流腔内并与所述外层导管之间一体成型,所述内层导管贯穿两端开设有给药通道,所述辅助出药孔贯穿所述内层导管的周侧管壁并与所述给药通道相连通设置;
所述内层导管与所述外层导管之间内嵌有弹簧,所述弹簧包括在所述外层导管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延伸并相连接的透视窗段和支撑段,所述透视窗段的弹簧节距大于所述支撑段的弹簧节距,且所述透视窗段远离所述支撑段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主出药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层导管和所述内层导管均由聚氨酯材料制成;
和/或,所述弹簧为钢丝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层导管的外径为0.8毫米至1.5毫米之间;
和/或,所述内层导管的内径为0.50毫米至0.60毫米之间;
和/或,所述外层导管和所述内层导管的长度均为10厘米至200厘米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视窗段的弹簧节距为0.5毫米至0.8毫米之间;
和/或,所述支撑段的弹簧节距为0毫米至0.1毫米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层导管的外周壁设置有多个刻度指示线,多个所述刻度指示线在所述外层导管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等间距并排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刻度指示线之间的间距为10毫米,且所述刻度指示线以所述主出药孔为起始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所述弹性凸筋外凸设置有多个细枝棱,每一个所述细枝棱为弹性结构并由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制成。
9.导管临床置入组件,包括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和护套针,所述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可容纳在所述护套针的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贯穿所述护套针的尖锐端和平整端设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管临床置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套针的尖锐端口为第一喇叭口,所述第一喇叭口远离所述护套针的平整端扩张;
和/或,所述护套针的平整端口为第二喇叭口,所述第二喇叭口远离所述护套针的尖锐端扩张。
CN202221040873.1U 2022-04-28 2022-04-28 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及导管临床置入组件 Active CN2176456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0873.1U CN217645657U (zh) 2022-04-28 2022-04-28 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及导管临床置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0873.1U CN217645657U (zh) 2022-04-28 2022-04-28 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及导管临床置入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45657U true CN217645657U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64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0873.1U Active CN217645657U (zh) 2022-04-28 2022-04-28 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及导管临床置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456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29323B2 (ja) ルアー固定デバイス
US6004293A (en) Slotted regional anesthesia needle
US6315789B1 (en) Medical device anchoring system and method
US3890970A (en) Retention cannula or catheter and applicator
TW381035B (en) Catheter needle locking and catheter hub unlocking mechanism
CA1082554A (en) Catheter support assembly
US4559046A (en) Apparatus for intravenous therapy and hyperalimentation
US7976530B2 (en) Infusion catheter with composite tip
US20200114123A1 (en) Anchoring an intravenous cannula
US3856009A (en) Catheter placement unit
US3539034A (en) Paracervical block anesthesia assembly
JP5496677B2 (ja) 繊細な組織に使用する手術用アクセス器具
US20070135768A1 (en) Spinal and epidural regional anesthesia catheter
JP2002529156A (ja) 皮下注射針安全囲い容器
JPH04505112A (ja) 硬度の異なる二種の材料からなる硬膜カテーテル
JPH05137791A (ja) カテーテル
JP2011509707A (ja) 可撓性脊椎針とともに使用するためのフロー要素、針組立体、ならびにこれ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使用方法
CN217645657U (zh) 自固定型硬膜外麻醉导管及导管临床置入组件
JP6094207B2 (ja) 胃瘻用カテーテル
US20110071497A1 (en) Balloon fixated catheter
KR100777455B1 (ko) 경막외마취용 니들 및 경막외마취용 마취장치
CN212593350U (zh) 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
US1150450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anding a catheter
CN114259285B (zh) 肾脏穿刺固定手术器械组件
CN218187513U (zh) 一种胸腔穿刺置管穿刺点引流管的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