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41837U - 简易线束接头 - Google Patents

简易线束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41837U
CN217641837U CN202220524174.8U CN202220524174U CN217641837U CN 217641837 U CN217641837 U CN 217641837U CN 202220524174 U CN202220524174 U CN 202220524174U CN 217641837 U CN217641837 U CN 2176418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supporting piece
piece
extrusion
support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2417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飞利
何飞彪
唐秀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Airui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Airu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Airui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Airu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2417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418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418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418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元件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易线束接头,包括线束安装筒、挤压弹板、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线束安装筒的一端与第一支撑件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线束安装筒的开口底部边缘连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件的一端的底部边缘连接,且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为开口向上的对折板,挤压弹板的一端固定安装于线束安装筒内腔临近第一支撑件一侧的顶部,挤压弹板的另一端朝线束安装筒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设置,且线束安装筒的底部相对设置有两连接插脚。通过上述的部件连接设置,实现简易线束接头能够建议的进行线束安装固定。

Description

简易线束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元件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易线束接头。
背景技术
线束接头是端子的一种,线束接头又称连接器或者插接器,线束连接器产品应用于汽车,家电,仪器仪表,办公设备,商用机器,电子部品引线.电子控制板,应用于数码产品、家用电器、汽车工业。随着汽车功能的增加,电子控制技术的普遍应用,电气件越来越多,电线也会越来越多,通过设置线束接头来将不同的功能的线路进行区分归类,然后进行插接完成连接。现有技术中,通过插接形式来将线束接头安插到另一部件上,从而完成线束接头的安装连接,而采用现有技术中方法进行线束接头的安装存在线束接头不便安装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元件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线束接头不便安装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简易线束接头,包括线束安装筒、挤压弹板、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线束安装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线束安装筒的开口底部边缘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的底部边缘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的底部边缘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的底部边缘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为开口向上的对折板,所述挤压弹板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线束安装筒内腔临近所述第一支撑件一侧的顶部,所述挤压弹板的另一端朝所述线束安装筒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设置,且所述线束安装筒的底部相对设置有两连接插脚。
优选地,所述线束安装筒顶部开设有调节孔,且所述调节孔位于所述挤压弹板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线束安装筒的底部设置有理线孔,所述理线孔位于两个连接插脚之间,且所述理线孔的宽度与所述连接插脚的宽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挤压弹板的自由端向上延伸设置,所述挤压弹板的自由端末端临近所述线束安装筒内腔的顶部,且所述挤压弹板的弯曲部平滑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过渡槽,且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过渡槽和所述线束安装筒之间的连接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开槽宽度小于所述线束安装筒内腔的宽度,且所述第一过渡槽两端的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开槽宽度和所述线束安装筒的内腔宽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过渡槽,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槽,且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二过渡槽之间的连接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开槽宽度小于第二支撑件的开槽宽度,且所述第二过渡槽的两端的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开槽宽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均向上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延伸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可弯曲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简易线束接头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本实用新型中的简易线束接头由线束安装筒、挤压弹板、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组装而成,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线束安装筒、挤压弹板、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采用一体注塑成型,从而实现线束安装筒、挤压弹板、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是一个整体,减少部件太小容易损坏,且线束安装筒中间设置内腔,用于放置线束,同时线束安装筒的外部侧面之间的连接处圆滑设置,线束安装筒的内腔壁之间的连接处也圆滑设置,一方面外部连接处圆滑设置能够有效的降低对使用者会造成的伤害,另一方面能够使位于内腔中的线束不会在移动的过程中端部卡于转角处,并且方便清洁,线束安装筒、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以底面之间相互连接,确保连接处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使线束在整个的移动过程中前端部不会卡住,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为开口向上的对折板,且对折处圆滑设置,开口向上设置能够方便线束放置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上,挤压弹板固定安装在线束安装筒的内腔中,且端部连接在内腔的顶部平面,另一端向下倾斜延伸,对位于内腔中的线束进行按压,增加移动阻力,在线束安装筒的底部平面上设置两个相对的连接插脚,通过连接插脚固定安装在设备上。通过上述的部件连接设置,实现简易线束接头能够建议的进行线束安装固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简易线束接头的效果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简易线束接头的俯视图。
图3为沿图2中A-A的剖切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线束安装筒 11—调节孔 12—理线孔
13—连接插脚 20—挤压弹板 30—第一支撑件
40—第二支撑件 50—第一连接件 51—第一过渡槽
60—第二连接件 61—第二过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1~3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提供一种简易线束接头,包括线束安装筒10、挤压弹板20、第一支撑件30和第二支撑件40,所述线束安装筒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30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50,所述第一连接件50的一端与所述线束安装筒10的开口底部边缘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5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30的一端的底部边缘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30和所述第二支撑件40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60,所述第二连接件6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30的另一端的底部边缘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4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40的一端的底部边缘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件30和所述第二支撑件40均为开口向上的对折板,所述挤压弹板20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线束安装筒10内腔临近所述第一支撑件30一侧的顶部,所述挤压弹板20的另一端朝所述线束安装筒10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设置,且所述线束安装筒10的底部相对设置有两连接插脚13。
本实用新型中的简易线束接头由线束安装筒10、挤压弹板20、第一支撑件30和第二支撑件40组装而成,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线束安装筒10、挤压弹板20、第一支撑件30和第二支撑件40采用一体注塑成型,从而实现线束安装筒10、挤压弹板20、第一支撑件30和第二支撑件40是一个整体,减少部件太小容易损坏,且线束安装筒10中间设置内腔,用于放置线束,同时线束安装筒10的外部侧面之间的连接处圆滑设置,线束安装筒10的内腔壁之间的连接处也圆滑设置,一方面外部连接处圆滑设置能够有效的降低对使用者会造成的伤害,另一方面能够使位于内腔中的线束不会在移动的过程中端部卡于转角处,并且方便清洁,线束安装筒10、第一支撑件30和第二支撑件40均以底面之间相互连接,确保连接处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使线束在整个的移动过程中前端部不会卡住,第一支撑件30和所述第二支撑件40均为开口向上的对折板,且对折处圆滑设置,开口向上设置能够方便线束放置在第一支撑件30和第二支撑件40上,挤压弹板20固定安装在线束安装筒10的内腔中,且端部连接在内腔的顶部平面,另一端向下倾斜延伸,对位于内腔中的线束进行按压,增加移动阻力,在线束安装筒10的底部平面上设置两个相对的连接插脚13,通过连接插脚13固定安装在设备上。通过上述的部件连接设置,实现简易线束接头能够建议的进行线束安装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线束安装筒10顶部开设有调节孔11,且所述调节孔11位于所述挤压弹板20的上方,调节孔11用于对挤压弹片进行松紧调节,方便线束的穿入和取出,安装完成后松开挤压弹片,使线束无法轻易的发生位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线束安装筒10的底部设置有理线孔12,所述理线孔12位于两个连接插脚13之间,且所述理线孔12的宽度与所述连接插脚13的宽度相同,理线孔12对安装完成后的线束进行线束梳理,避免排列散乱部分线路挤压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挤压弹板20的自由端向上延伸设置,所述挤压弹板20的自由端末端临近所述线束安装筒10内腔的顶部,且所述挤压弹板20的弯曲部平滑设置,挤压弹片的端部向上弯曲延伸,能够方便线束取出,放置取出时被端部卡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件50上设置有第一过渡槽51,且所述第一支撑件30、所述第一过渡槽51和所述线束安装筒10之间的连接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过渡槽51的设置延长第一支撑件30和线束安装筒10之间的距离,使线束的承载面变长,达到更好的支撑效果,同时第一支撑件30、第一过渡槽51和线束安装筒10之间的连接平面是在同一平面上,便于线束安装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支撑件30的开槽宽度小于所述线束安装筒10内腔的宽度,且所述第一过渡槽51两端的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件30开槽宽度和所述线束安装筒10的内腔宽度相同,第一支撑件30的开槽宽度小于线束安装筒10内腔的宽度,平铺于线束安装筒10的内腔中的线束被第一支撑件30集合到一起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第二连接件60上设置有第二过渡槽61,所述第一支撑件30和所述第二支撑件40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槽61,且所述第一支撑件30、所述第二支撑件40和所述第二过渡槽61之间的连接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二过渡槽61的设置延长第一支撑件30和第二支撑件40之间的距离,使线束的承载面变长,达到更好的支撑效果,同时第一支撑件30、第二支撑件40和第二过渡槽61之间的链接平面是在同一平面上,便于线束安装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支撑件30的开槽宽度小于第二支撑件40的开槽宽度,且所述第二过渡槽61的两端的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件30和所述第二支撑件40的开槽宽度相同,第一支撑件30的开槽宽度小于第二支撑件40的开槽宽度,实现在临近线束安装筒10的位置进行线束的扎紧,防止位于线束安装筒10中的线束松散。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支撑件30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件40的两端均向上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撑件40的两端延伸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支撑件30的两端,第一支撑件30和第二支撑件40的两端向上延伸设置,避免集合扎紧的线束中的线路滑落到第一支撑件30或者第二支撑件40的外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第二支撑件40的两端可弯曲设置,第二支撑件40的两端可弯曲设置,对要进行位置固定安装的线束进行尾端的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简易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束安装筒、挤压弹板、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线束安装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线束安装筒的开口底部边缘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的底部边缘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的底部边缘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的底部边缘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为开口向上的对折板,所述挤压弹板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线束安装筒内腔临近所述第一支撑件一侧的顶部,所述挤压弹板的另一端朝所述线束安装筒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设置,且所述线束安装筒的底部相对设置有两连接插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安装筒顶部开设有调节孔,且所述调节孔位于所述挤压弹板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安装筒的底部设置有理线孔,所述理线孔位于两个连接插脚之间,且所述理线孔的宽度与所述连接插脚的宽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弹板的自由端向上延伸设置,所述挤压弹板的自由端末端临近所述线束安装筒内腔的顶部,且所述挤压弹板的弯曲部平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过渡槽,且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过渡槽和所述线束安装筒之间的连接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简易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开槽宽度小于所述线束安装筒内腔的宽度,且所述第一过渡槽两端的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开槽宽度和所述线束安装筒的内腔宽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过渡槽,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槽,且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二过渡槽之间的连接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简易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开槽宽度小于第二支撑件的开槽宽度,且所述第二过渡槽的两端的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开槽宽度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均向上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延伸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简易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可弯曲设置。
CN202220524174.8U 2022-03-10 2022-03-10 简易线束接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6418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24174.8U CN217641837U (zh) 2022-03-10 2022-03-10 简易线束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24174.8U CN217641837U (zh) 2022-03-10 2022-03-10 简易线束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41837U true CN217641837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45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2417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641837U (zh) 2022-03-10 2022-03-10 简易线束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418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70424B2 (en)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printed boards
US7273381B2 (en) Plug connector
KR101157672B1 (ko) 커넥터
JPH0584045U (ja) 薄型表面実装用電気コネクタ
CN2400932Y (zh) 具有锁固装置的电连接器
CN111342250A (zh) 一种下沉式fpc连接器安装结构
CN205752602U (zh) 接线端子排
CN217641837U (zh) 简易线束接头
CN105914492A (zh) 接线端子排
JP4141468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410764Y (zh) 多扭曲插座端子
CN208923460U (zh) 一种电线连接端子
CN108511936A (zh) 侧立式连接器
CN201629428U (zh) 电缆连接器
CN218161123U (zh) 一种双层type-c连接器
CN217823583U (zh) 一种工业机柜电源插座
CN216903419U (zh) 插接件及插座
CN212033298U (zh) 一种90度折线连接器
CN216850441U (zh) 一种双面插接接触的排线连接器
CN219801332U (zh) 具有限位结构的连接器
CN211404788U (zh) 排针连接器组件
CN211017472U (zh) 应用在电路板上的活动插接端子、电路板以及壁挂炉
CN214044165U (zh) 一种动插件导电片防脱装置以及运用其的接线端子
CN218648176U (zh) 公端连接器
CN216085428U (zh) 一种一体式连接器内芯及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