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38009U - 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38009U
CN217638009U CN202221161556.5U CN202221161556U CN217638009U CN 217638009 U CN217638009 U CN 217638009U CN 202221161556 U CN202221161556 U CN 202221161556U CN 217638009 U CN217638009 U CN 217638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ss
groove
plate
arc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6155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Xinbiti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Xinbiti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Xinbiti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Xinbiti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6155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380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38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380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检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其包括底框,底框一端固定连接有斜板,底框两侧均固设有侧板,底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后板,斜板的较高一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顶板,斜板、顶板和后板均固定连接于两个侧板之间,顶板远离斜板一端固定连接于后板上;斜板上开设有第一左凹槽和第一右凹槽,顶板开设有第二左凹槽和第二右凹槽;第一左凹槽和第二左凹槽均形成有左弧形凹陷,第一右凹槽和第二右凹槽对应左弧形凹陷位置处均形成有右弧形凹陷,两侧板开设有多个弧形凹槽,本申请具有能够极大地增强车辆坡道的支撑强度,让车辆坡道使用轻质材料也能够支撑住车辆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检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车主会对他们的车辆进行检查、日常维护和维修。为了便于进入车辆的底部,他们将对车辆的前部或后部进行提升,以提供适应的工作环境。业余汽车机械师和车主为此目的使用了各种便携式坡道。这些坡道通常由金属组成,并有各种配置,使车轮能够被驱动到斜坡的倾斜部分,之后它落在斜坡的车轮固定区域。
现有一申请公开号为CN204228424U的实用新型专利,其保护了一种便携式小型的汽车驻车制动检验的坡道。一种便携式小型的汽车驻车制动的检验坡道,包括多个相同的检验坡台,改成与检验标准要求相同坡度的多个小型检验坡台,将多个小型检验坡道同时按照一致的方向分别置于汽车每个车轮下方 (对双幅车轮的车桥,只需在双幅车轮的任一只车轮下面放置一个小型检验坡道),分别进行等同于车辆上坡驻车检验或下坡驻车检验。
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现有的车辆坡道为了能够承载车辆通常由金属组成,所以会较沉重且占用空间大,不便于使用者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包括底框,底框一端固定连接有斜板,底框两侧均固设有侧板,底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后板,斜板由底框远离后板一端向另一端向上倾斜设置,斜板的较高一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顶板,斜板、顶板和后板均固定连接于两个侧板之间,顶板远离斜板一端固定连接于后板上;
斜板上开设有第一左凹槽和第一右凹槽,第一左凹槽和第一右凹槽均沿斜板的长度方向设置,顶板开设有第二左凹槽和第二右凹槽,第二左凹槽和第二右凹槽均沿顶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左凹槽与第二左凹槽连通,第一右凹槽与第二右凹槽连通,第一左凹槽、第一右凹槽、第二左凹槽和第二右凹槽底部均底框底部共面;
第一左凹槽和第二左凹槽均形成有左弧形凹陷,第一右凹槽和第二右凹槽对应左弧形凹陷位置处均形成有右弧形凹陷,第一左凹槽(21)、第一右凹槽 (22)、第二左凹槽(41)、第二右凹槽(42)、左弧形凹陷(211)和右弧形凹陷(221) 的横截面积均由底部向顶部逐渐增加,左弧形凹陷的凸面冲向右弧形凹陷,右弧形凹陷的凸面冲向左弧形凹陷,两侧板开设有多个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凸面均冲向另一侧的侧板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左弧形凹陷、右弧形凹陷和弧形凹槽均能够有效提升车辆坡道的刚性,第一左凹槽、第一右凹槽、第二左凹槽和第二右凹槽增加了车辆坡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车辆坡道的强度,左弧形凹陷和右弧形凹陷形成的内拱形结构能够分摊横向负载,产生内应力来抵消车辆运动及静止状态下产生的水平剪切力,进一步增加车辆坡道的强度,第一左凹槽、第一右凹槽、第二左凹槽、第二右凹槽、左弧形凹陷和右弧形凹陷纵截面呈倒三角形,来增加车辆坡道对上方压力的分散效果,进一步增加车辆坡道的强度,使得本申请的车辆坡道可以使用塑料等轻质材料也足够支撑车辆,便于使用者携带和移动,并且由于车辆坡道底部中空,所以可以相互堆叠,便于同时将多个车辆坡道放在车内携带,而不会占用太大的空间。
进一步,后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后凸起,后凸起的高度超出顶板,且后凸起靠近顶板一侧开设有后斜面,后斜面由靠近顶板一侧向另一侧向上倾斜设置,后板开设有第三左凹槽和第三右凹槽,第三左凹槽和第三右凹槽均沿竖直设置,第二左凹槽与第三左凹槽连通,第二右凹槽与第三右凹槽连通,第三左凹槽由靠近顶板一端向另一端向远离第三右凹槽方向倾斜,第三右凹槽由靠近顶板一端向另一端向远离第三左凹槽方向倾斜,后板靠近第三左凹槽和第三右凹槽位置处均开设有后弧形凹陷,后弧形凹陷的凸面冲向顶板设置。
通过上述方案,当车辆在行驶上车辆坡道时,后凸起会阻滞车轮,减少车轮驶过车辆坡道的可能,增加使用安全。并且第三左凹槽和第三右凹槽在车辆坡道上呈Y型分布,与第二左凹槽和第二右凹槽连通,当车轮接触后斜面的时候第三左凹槽和第三右凹槽能够有效消除车轮的压力,进一步增加车辆坡道的强度。
进一步,弧形凹槽和后弧形凹陷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板,弧形板固定连接于底框上。
通过上述方案,弧形板增加了车辆坡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同时弧形板又利于左弧形凹陷、右弧形凹陷和后弧形凹陷定型,进一步增加了车辆坡道的强度。
进一步,斜板靠近较低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防滑块,顶板正下方的弧形板底部、第二左凹槽和第二右凹槽靠近后板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块,第一防滑块和第二防滑块底部均固设有第一防滑纹。
通过上述方案,有效增强车辆坡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对产品底部的磨损,增加产品寿命。当车辆轮胎在斜板上时,第一防滑块会受力防止车辆坡道发生滑动,当车辆轮胎移动至顶板上时,第二防滑块会受力防止车辆坡道发生滑动,当车辆继续行驶使轮胎到后板处时,第二左凹槽和第二右凹槽靠近后板位置处的第二防滑块会受力防止车辆坡道发生滑动。
进一步,第一左凹槽、第一右凹槽、第二左凹槽、第二右凹槽、第三左凹槽和第三右凹槽的宽度由顶部向底部逐渐减小,第三左凹槽底部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板,左支撑板固定连接于第二左凹槽上,左支撑板的倾斜方向与第三左凹槽的倾斜方向相同,第三右凹槽底部固定连接有右支撑板,右支撑板固定连接于第二右凹槽上,右支撑板的倾斜方向与第三右凹槽的倾斜方向相同,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的地面均与底框的底面共面。
通过上述方案,下窄上宽的锥形构造即增加了强度也让车辆坡道在堆叠时更容易,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能够有效延伸第三左凹槽和第三右凹槽,增加车辆坡道后部的强度。
进一步,第一左凹槽、第一右凹槽、第二左凹槽和第二右凹槽底部均开设有排水凹陷,第一左凹槽、第一右凹槽、第二左凹槽和第二右凹槽底部对应排水凹陷位置处均开设有排水通槽。
通过上述方案,在第一左凹槽、第一右凹槽、第二左凹槽或第二右凹槽内进水后,水能够通过排水通槽排出,不会堆积在里面,排水凹陷用于保证排水通槽与地面有一定高度,保证排水的顺畅。
进一步,第一左凹槽、第一右凹槽、第二左凹槽和第二右凹槽底部对应排水凹陷位置处均多个排水加强筋,排水加强筋均沿底框的宽度方向设置。
通过上述方案,排水加强筋弥补了排水凹陷带来的车辆坡道底部强度减弱的缺点,保证了车辆坡道底部的强度。
进一步,第二左凹槽和第二右凹槽外侧、斜板和顶板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横加强筋,斜板和顶板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纵加强筋,横加强筋均沿底框的宽度方向设置,纵加强筋均沿底框的长度方向设置,横加强筋和纵加强筋的底面高度高于底框高度。
通过上述方案,横加强筋和纵加强筋在增加车辆坡道强度的同时,由于高度较高,不会影响车辆坡道的堆叠。
进一步,多个横加强筋底部固定连接有圆形加强筋。
通过上述方案,圆形加强筋用于加强重点受力的横加强筋的强度。
进一步,斜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侧轨,顶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侧轨,第一侧轨均沿斜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侧轨均沿顶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侧轨高出斜板上表面,第二侧轨高出顶板上表面。
通过上述方案,第一侧轨和第二侧轨用于阻滞在车辆坡道上的车轮向车辆坡道两侧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具有以下优点:
1.左弧形凹陷、右弧形凹陷和弧形凹槽均能够有效提升车辆坡道的刚性,第一左凹槽、第一右凹槽、第二左凹槽和第二右凹槽增加了车辆坡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车辆坡道的强度,左弧形凹陷和右弧形凹陷形成的内拱形结构能够分摊横向负载,产生内应力来抵消车辆运动及静止状态下产生的水平剪切力,进一步增加车辆坡道的强度,使得本申请的车辆坡道可以使用塑料等轻质材料也足够支撑车辆,便于使用者携带和移动,并且由于车辆坡道底部中空,所以可以相互堆叠,便于同时将多个车辆坡道放在车内携带,而不会占用太大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板和侧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左凹槽、第二左凹槽、第一右凹槽和第二右凹槽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左凹槽和第三右凹槽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斜板和顶板底部的示意图。
图中,1、底框;2、斜板;21、第一左凹槽;211、左弧形凹陷;212、第二防滑块;213、排水凹陷;214、排水通槽;215、排水加强筋;22、第一右凹槽;221、右弧形凹陷;23、第一防滑块;231、第一防滑纹;24、横加强筋; 241、圆形加强筋;25、纵加强筋;26、第一侧轨;27、手柄槽;28、连接通孔;29、第二防滑纹;3、侧板;31、弧形凹槽;32、弧形板;4、顶板;41、第二左凹槽;42、第二右凹槽;43、第二侧轨;5、后板;51、第三左凹槽; 511、左支撑板;52、第三右凹槽;521、右支撑板;53、后凸起;531、后斜面;54、后弧形凹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框1,底框1一端固定连接有斜板2,底框1两侧均固设有侧板3,底框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后板5,斜板2由底框1远离后板5一端向另一端向上倾斜设置,斜板2的较高一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顶板4,侧板3均由靠近顶板4一侧向另一侧向下倾斜设置。斜板2、顶板4和后板5均固定连接于两个侧板3之间,顶板4远离斜板2一端固定连接于后板5上。车辆坡道整体由塑料制成。
如图1和图2所示,斜板2和顶板4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纹29。第二防滑纹29用于增加车辆坡道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斜面靠近较低端位置处开设有连接通孔28。连接通孔28可以用于安装紧固件来固定车辆坡道,也可以用扎带、绳索之类的穿过连接通孔28来捆绑多个车辆坡道或将车辆坡道吊起。两个侧板3均开设有手柄槽27。手柄槽27便于用户移动车辆坡道。
如图1和图2所示,斜板2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侧轨26,顶板4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侧轨43,第一侧轨26均沿斜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侧轨43均沿顶板4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侧轨26高出斜板2上表面,第二侧轨 43高出顶板4上表面。第一侧轨26和第二侧轨43用于阻滞在车辆坡道上的车轮向车辆坡道两侧脱落。
如图1和图2所示,斜板2上开设有第一左凹槽21和第一右凹槽22,第一左凹槽21和第一右凹槽22均沿斜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顶板4开设有第二左凹槽41和第二右凹槽42,第二左凹槽41和第二右凹槽42均沿顶板4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左凹槽21与第二左凹槽41连通,第一右凹槽22与第二右凹槽42连通,第一左凹槽21、第一右凹槽22、第二左凹槽41和第二右凹槽 42底部均底框1底部共面。后板5开设有第三左凹槽51和第三右凹槽52,第三左凹槽51和第三右凹槽52均沿竖直设置,第二左凹槽41与第三左凹槽51 连通,第二右凹槽42与第三右凹槽52连通,第三左凹槽51由靠近顶板4一端向另一端向远离第三右凹槽52方向倾斜,第三右凹槽52由靠近顶板4一端向另一端向远离第三左凹槽51方向倾斜。第一左凹槽21、第二左凹槽41和第三左凹槽51相互连通,第一右凹槽22、第二右凹槽42和第三右凹槽52相互连通,使得车辆坡道上形成两道连续的凹槽,有利于结构稳定和生产加工。第一左凹槽21、第一右凹槽22、第二左凹槽41和第二右凹槽42增加了车辆坡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车辆坡道的强度。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左凹槽21和第二左凹槽41均形成有左弧形凹陷 211,第一右凹槽22和第二右凹槽42对应左弧形凹陷211位置处均形成有右弧形凹陷221。左弧形凹陷(211)和右弧形凹陷(221)的横截面积均由底部向顶部逐渐增加。左弧形凹陷211的凸面冲向右弧形凹陷221,右弧形凹陷221的凸面冲向左弧形凹陷211,两侧板3开设有多个弧形凹槽31,弧形凹槽31的凸面均冲向另一侧的侧板3设置。后板5靠近第三左凹槽51和第三右凹槽52 位置处均开设有后弧形凹陷54,后弧形凹陷54的凸面冲向顶板4设置。左弧形凹陷211、右弧形凹陷221和弧形凹槽31均能够有效提升车辆坡道的刚性。左弧形凹陷211和右弧形凹陷221形成的内拱形结构能够分摊横向负载,产生内应力来抵消车辆运动及静止状态下产生的水平剪切力,进一步增加车辆坡道的强度。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左凹槽21、第一右凹槽22、第二左凹槽41、第二右凹槽42、第三左凹槽51和第三右凹槽52的宽度由顶部向底部逐渐减小,第三左凹槽51底部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板511,左支撑板511固定连接于第二左凹槽41上,左支撑板511的倾斜方向与第三左凹槽51的倾斜方向相同,第三右凹槽52底部固定连接有右支撑板521,右支撑板521固定连接于第二右凹槽42上,右支撑板521的倾斜方向与第三右凹槽52的倾斜方向相同,左支撑板511和右支撑板521的地面均与底框1的底面共面。下窄上宽的锥形构造即增加了强度也让车辆坡道在堆叠时更容易,左支撑板511和右支撑板521 能够有效延伸第三左凹槽51和第三右凹槽52,增加车辆坡道后部的强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弧形凹槽31和后弧形凹陷54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板32,弧形板32固定连接于底框1上。弧形板32增加了车辆坡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同时弧形板32又利于弧形凹槽31和后弧形凹陷54定型,进一步增加了车辆坡道的强度。
如图3所示,后板5顶部固定连接有后凸起53,后凸起53的高度超出顶板4,且后凸起53靠近顶板4一侧开设有后斜面531。后斜面531由靠近顶板 4一侧向另一侧向上倾斜设置。当车辆在行驶上车辆坡道时,后凸起53会阻滞车轮,减少车轮驶过车辆坡道的可能,增加使用安全。
如图5所示,斜面靠近较低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防滑块23,顶板4正下方的弧形板32底部、第二左凹槽41和第二右凹槽42靠近后板(5)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块212,第一防滑块23和第二防滑块212底部均固设有第一防滑纹231。第一防滑块23有效增强车辆坡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对产品底部的磨损,增加产品寿命。
如图5所示,第一左凹槽21、第一右凹槽22、第二左凹槽41和第二右凹槽42底部均开设有排水凹陷213,第一左凹槽21、第一右凹槽22、第二左凹槽41和第二右凹槽42底部对应排水凹陷213位置处均开设有排水通槽214。第一左凹槽21、第一右凹槽22、第二左凹槽41和第二右凹槽42底部对应排水凹陷213位置处均多个排水加强筋215,排水加强筋215均沿底框1的宽度方向设置。在第一左凹槽21、第一右凹槽22、第二左凹槽41或第二右凹槽 42内进水后,水能够通过排水通槽214排出,不会堆积在里面,排水凹陷213 用于保证排水通槽214与地面有一定高度,保证排水的顺畅。排水加强筋215 弥补了排水凹陷213带来的车辆坡道底部强度减弱的缺点,保证了车辆坡道底部的强度。
如图5所示,第二左凹槽41和第二右凹槽42外侧、斜板2和顶板4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横加强筋24,斜板2和顶板4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纵加强筋 25,横加强筋24均沿底框1的宽度方向设置,纵加强筋25均沿底框1的长度方向设置,横加强筋24和纵加强筋25的底面高度高于底框1高度。多个横加强筋24底部固定连接有圆形加强筋241。横加强筋24和纵加强筋25在增加车辆坡道强度的同时,由于高度较高,不会影响车辆坡道的堆叠。圆形加强筋241用于加强重点受力的横加强筋24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的实施原理为:左弧形凹陷211、右弧形凹陷221和弧形凹槽31均能够有效提升车辆坡道的刚性,第一左凹槽 21、第一右凹槽22、第二左凹槽41和第二右凹槽42增加了车辆坡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车辆坡道的强度,左弧形凹陷211和右弧形凹陷221 形成的内拱形结构能够分摊横向负载,产生内应力来抵消车辆运动及静止状态下产生的水平剪切力,进一步增加车辆坡道的强度,使得本申请的车辆坡道可以使用塑料等轻质材料也足够支撑车辆,便于使用者携带和移动,并且由于车辆坡道底部中空,所以可以相互堆叠,便于同时将多个车辆坡道放在车内携带,而不会占用太大的空间。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1),底框(1)一端固定连接有斜板(2),底框(1)两侧均固设有侧板(3),底框(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后板(5),斜板(2)由底框(1)远离后板(5)一端向另一端向上倾斜设置,斜板(2)的较高一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顶板(4),斜板(2)、顶板(4)和后板(5)均固定连接于两个侧板(3)之间,顶板(4)远离斜板(2)一端固定连接于后板(5)上;
斜板(2)上开设有第一左凹槽(21)和第一右凹槽(22),第一左凹槽(21)和第一右凹槽(22)均沿斜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顶板(4)开设有第二左凹槽(41)和第二右凹槽(42),第二左凹槽(41)和第二右凹槽(42)均沿顶板(4)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左凹槽(21)与第二左凹槽(41)连通,第一右凹槽(22)与第二右凹槽(42)连通,第一左凹槽(21)、第一右凹槽(22)、第二左凹槽(41)和第二右凹槽(42)底部均底框(1)底部共面;
第一左凹槽(21)和第二左凹槽(41)均形成有左弧形凹陷(211),第一右凹槽(22)和第二右凹槽(42)对应左弧形凹陷(211)位置处均形成有右弧形凹陷(221),第一左凹槽(21)、第一右凹槽(22)、第二左凹槽(41)、第二右凹槽(42)、左弧形凹陷(211)和右弧形凹陷(221)的横截面积均由底部向顶部逐渐增加,左弧形凹陷(211)的凸面冲向右弧形凹陷(221),右弧形凹陷(221)的凸面冲向左弧形凹陷(211),两侧板(3)开设有多个弧形凹槽(31),弧形凹槽(31)的凸面均冲向另一侧的侧板(3)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其特征在于:后板(5)顶部固定连接有后凸起(53),后凸起(53)的高度超出顶板(4),且后凸起(53)靠近顶板(4)一侧开设有后斜面(531),后斜面(531)由靠近顶板(4)一侧向另一侧向上倾斜设置,后板(5)开设有第三左凹槽(51)和第三右凹槽(52),第三左凹槽(51)和第三右凹槽(52)均沿竖直设置,第二左凹槽(41)与第三左凹槽(51)连通,第二右凹槽(42)与第三右凹槽(52)连通,第三左凹槽(51)由靠近顶板(4)一端向另一端向远离第三右凹槽(52)方向倾斜,第三右凹槽(52)由靠近顶板(4)一端向另一端向远离第三左凹槽(51)方向倾斜,后板(5)靠近第三左凹槽(51)和第三右凹槽(52)位置处均开设有后弧形凹陷(54),后弧形凹陷(54)的凸面冲向顶板(4)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其特征在于:弧形凹槽(31)和后弧形凹陷(54)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板(32),弧形板(32)固定连接于底框(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其特征在于:斜板(2)靠近较低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防滑块(23),顶板(4)正下方的弧形板(32)底部、第二左凹槽(41)和第二右凹槽(42)靠近后板(5)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块(212),第一防滑块(23)和第二防滑块(212)底部均固设有第一防滑纹(23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其特征在于:第一左凹槽(21)、第一右凹槽(22)、第二左凹槽(41)、第二右凹槽(42)、第三左凹槽(51)和第三右凹槽(52)的宽度由顶部向底部逐渐减小,第三左凹槽(51)底部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板(511),左支撑板(511)固定连接于第二左凹槽(41)上,左支撑板(511)的倾斜方向与第三左凹槽(51)的倾斜方向相同,第三右凹槽(52)底部固定连接有右支撑板(521),右支撑板(521)固定连接于第二右凹槽(42)上,右支撑板(521)的倾斜方向与第三右凹槽(52)的倾斜方向相同,左支撑板(511)和右支撑板(521)的地面均与底框(1)的底面共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其特征在于:第一左凹槽(21)、第一右凹槽(22)、第二左凹槽(41)和第二右凹槽(42)底部均开设有排水凹陷(213),第一左凹槽(21)、第一右凹槽(22)、第二左凹槽(41)和第二右凹槽(42)底部对应排水凹陷(213)位置处均开设有排水通槽(2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其特征在于:第一左凹槽(21)、第一右凹槽(22)、第二左凹槽(41)和第二右凹槽(42)底部对应排水凹陷(213)位置处均多个排水加强筋(215),排水加强筋(215)均沿底框(1)的宽度方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其特征在于:第二左凹槽(41)和第二右凹槽(42)外侧、斜板(2)和顶板(4)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横加强筋(24),斜板(2)和顶板(4)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纵加强筋(25),横加强筋(24)均沿底框(1)的宽度方向设置,纵加强筋(25)均沿底框(1)的长度方向设置,横加强筋(24)和纵加强筋(25)的底面高度高于底框(1)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其特征在于:多个横加强筋(24)底部固定连接有圆形加强筋(24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其特征在于:斜板(2)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侧轨(26),顶板(4)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侧轨(43),第一侧轨(26)均沿斜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侧轨(43)均沿顶板(4)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侧轨(26)高出斜板(2)上表面,第二侧轨(43)高出顶板(4)上表面。
CN202221161556.5U 2022-05-13 2022-05-13 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 Active CN217638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61556.5U CN217638009U (zh) 2022-05-13 2022-05-13 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61556.5U CN217638009U (zh) 2022-05-13 2022-05-13 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38009U true CN217638009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51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61556.5U Active CN217638009U (zh) 2022-05-13 2022-05-13 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380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642835T3 (es) Calzo de rueda
US9630544B2 (en) Dump truck and load transmission structure for same
CN114720156A (zh) 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
CN217638009U (zh) 一种堆叠式车辆坡道
CN108189816B (zh) 一种不易打滑的汽车爆胎自救辅助装置
CN108263355B (zh) 一种可自动复位的汽车爆胎自救辅助装置
EP1809492B1 (en) Preventing device of sliding for vehicle
CN215043121U (zh) 非公路自卸车平台
CN213505009U (zh) 一种货物搬运用升降平台
CN212773689U (zh) 一种两层停车架
CN105015514B (zh) 一种事故车辆移动装置
CN207875600U (zh) 一种可自动复位的汽车爆胎自救辅助装置
CN208118877U (zh) 包轮式车轮防滑防陷履带
JP3965331B2 (ja) スロープ台
CN217649542U (zh) 一种货车车头的加固型地板结构
CN214882690U (zh) 一种稳定性强的新型整体式道口板
CN2602954Y (zh) 便携式汽车防滑板
CN211765433U (zh) 轮胎清理装置
CN213502212U (zh) 一种易拆装的可移动洗车平台
CN219407356U (zh) 一种防滑塑料垫板
CN217518324U (zh) 一种高速垂直循环停车设备
CN104276218B (zh) 一种厢式货车地板结构
CN210310294U (zh) 一种汽车坡道
CN204978599U (zh) 事故车辆移动装置
CN212289841U (zh)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安全踏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