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28645U - 一种臭氧水溶合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臭氧水溶合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28645U CN217628645U CN202123044974.4U CN202123044974U CN217628645U CN 217628645 U CN217628645 U CN 217628645U CN 202123044974 U CN202123044974 U CN 202123044974U CN 217628645 U CN217628645 U CN 2176286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ating layer
- ozone water
- pole piece
- ozone
- conductive p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臭氧水溶合生成装置,解决了导电针工作时针表面若与水体(包括臭氧水)接触会加速针的氧化的问题,导致的极片接触不良,使臭氧发生器的工作效率不断降低,进而影响臭氧发生器的寿命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是:其电解主体,包括层叠的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质子交换膜;第一导电针,其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极片相接触形成第一接触区;第二导电针,其一端部与所述第二极片相接触形成第二接触区;包覆套,同时包覆所述第一接触区和所述第二接触区,达到了臭氧水隔绝,保证了导电针和极片接触区域无水介入,避免了第一导电针和第二导电针被臭氧水氧化而导致的生锈,以保持臭氧发生器的导电顺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臭氧水溶合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臭氧水是指运用特殊技术将自然界中的无色气体臭氧(O3)溶解于水中成为具有杀菌力的臭氧水。对自然环境无影响,对人体的安全性也很高,是使用提高自身免疫力的生物活性化原理。
臭氧水因其具有的强杀菌力及高安全性的特性而被运用,可以杀灭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真菌和原虫孢体等多种微生物,具有很强的除霉、腥、臭等异味的功能。
一方面,臭氧发生器需要有外部的导电针与极片相连接,导电针一般为稀有金属如镍、316镀金等,臭氧发生器在有臭氧水的环境,导电针工作时针表面若与水体接触会加速针的氧化,镍片与表面镀金的金属件,可以防止氧化,但表面一旦被氧化,金属件在被臭氧水浸泡时更容易被氧化导致和极片接触不良,使臭氧发生器的工作效率不断降低,影响臭氧发生器的寿命。
另一方面,臭氧发生器在工作过程当中,在极片上会不断积累水垢,日积月累,水垢累积过多,不仅仅使极片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而且会导致水垢阻塞水道,使臭氧发生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背景技术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供水流流通的通道;电解主体,包括层叠的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质子交换膜;第一导电针,其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极片相接触形成第一接触区;第二导电针,其一端部与所述第二极片相接触形成第二接触区;包覆套,同时包覆所述第一接触区和所述第二接触区。
由此,在第一导电针和第一极片接触的区域,以及第二导电针和第二极片接触的区域,将臭氧水隔绝,保证了导电针和极片接触区域无水介入,避免了第一导电针和第二导电针被臭氧水氧化而导致的生锈,以保持臭氧发生器的导电顺畅。
进一步的,所述包覆套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包覆层、下包覆层和侧包覆层。
由此,包覆套为一个零件就可以套设在臭氧主体上,安装简单方便,节省操作步骤,提高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上包覆层覆盖所有所述第一极片的上表面面积,所述下包覆层覆盖所有所述第二极片的下表面面积。
由此,通过在覆盖所有的第一极片以及第二极片的面积,在原先的基础上,覆盖更大面积,从第二层面上保护了第一导电针和第二导电针,具有更有效阻绝水进入导电针处,另外,也能有效避免水垢生成。
进一步的,所述上包覆层、下包覆层和侧包覆层一体连接设置。
由此,通过将包覆层一体设置,可以起到只需要将包覆层套到臭氧主体的外部,就可以实现对第一接触区和第二接触区的同步包覆,也可以起到一个夹紧套的作用,使臭氧主体被夹紧,臭氧生成浓度不变。
进一步的,在所述侧包覆层上设置有断口,在相连所述断口之间设置有固定结构。
由此,设置有断口结构,可以将包覆套预先套在臭氧主体上之后,再通过在断口处的固定结构实现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包覆层和下包覆层均为硅胶材料。
由次,由于在工作状态下,电解主体和导电针温度升高,会导致材料膨胀,而将上包覆层和下包覆层均设置为硅胶材料,硅胶具有弹性,能让电解主体和导电针在不同温度情况下都能实现包覆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针以及第二导电针上均设置有硅胶保护头,所述第一导电针和第二导电针上设置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与硅胶保护头抵触连接。
由此,可以对导电头实现更好的包覆和阻隔效果,可以对硅胶保护头进行第二层隔水防护。设置有限位片,可以对硅胶保护头进行限位,避免硅胶保护头的脱落。
进一步的,所述上包覆层和下包覆层上均设置有容纳孔,所述容纳孔用于包覆所述限位片。
进一步的,所述侧包覆层于所述电解主体的侧部形成流道。
由此,通过在侧部形成水道,提高了流速,能有效将流道中的水垢进行冲刷,避免流道中堵塞有水垢。
进一步的,所述上包覆层和下包覆层均设置有若干沉孔,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均设置有可深入至所述沉孔内的夹紧柱。
由此,设置有夹紧柱,能使臭氧主体在工作当中保持阴极极片、阳极极片和质子交换膜三者之间的夹紧力和良好接触,确保臭氧运行过程当中稳定的臭氧生产量,保持臭氧水的高浓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臭氧发生器的外观面板的示意图;
附图2为臭氧主体的外壳的示意图;
附图3为臭氧发生器的电解主体与覆盖板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4臭氧发生器的电解主体与覆盖板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分解图;
附图5为包覆结构的设有断口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附图6为导电针的示意图;
附图7为臭氧发生器的剖视图;
附图8为附图7的A部放大图;
附图9为臭氧主体的外壳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1、电解主体;11、第一极片;12、第二极片;13、质子交换膜;14、第一导电针;15、第二导电针;16、硅胶保护头; 17、限位片;2、包覆结构;21、上包覆层;22、下包覆层;23、沉孔;24、侧包覆层;25、断口;26、固定结构;4、壳体;41、上壳体;42、下壳体;43、夹紧柱;44、流道;45、倾斜面;5、外观面板;6、进水管;7、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文将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向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传达他们工作的实质所通常使用的术语来描述公开的实用新型概念。然而,这些实用新型概念可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因而不应视为限于本文中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公开内容更详尽和完整,并且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整传达其包括的范围。也应注意这些实施例不相互排斥。来自一个实施例的组件、步骤或元素可假设成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存在或使用。在不脱离公开的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多种多样的备选和/或等同实现方式替代所示出和描述的特定实施例。本伸请旨在覆盖本文论述的实施例的任何修改或变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明显可以仅使用所描述的方面中的一些方面来实践备选实施例。本文出于说明的目的,在实施例中描述了特定的数字、材料和配置,然而,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践备选的实施例。在其它情况下,可能省略或简化了众所周知的特征,以便不使说明性的实施例难于理解。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配合”、“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配合,也可以是可拆卸配合,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配合,也可以是电配合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附图1和2,本臭氧发生器包括外观面板5,在外观面板5 内设置有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一端连接有进水管6,另一端连接有出水管7,进水管6一端通入水后进入臭氧发生器工作区域,臭氧发生器电解出臭氧,臭氧与水融合形成臭氧水后,从出水管7排出。
如上所述,一种臭氧水溶合生成装置,用于在工作当中,在水的环境下,电解出臭氧,众所周知,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功能,臭氧水因其具有的强杀菌力及高安全性的特性而被运用,可以杀灭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真菌和原虫孢体等多种微生物,具有很强的除霉、腥、臭等异味的功能。
结合附图3,臭氧发生器包括阴极极片、质子交换膜13和阳极极片(其中下文中,阴极极片和阳极极片分别以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 12命名,即第一极片11可以为阴极极片,也可以为阳极极片),其中阴极极片、质子交换膜13和阳极极片三者依次堆叠在一起,形成电解主体1,电解主体1还需要靠导电针与外界电连接,故臭氧发生器还包括阴极导电针和阳极导电针(其中下文中,阴极导电针和阳极导电针分别以第一导电针14和第二导电针15命名,即第一导电针14 可以为阴极导电针,也可以为阳极导电针)。在臭氧工作情况下导电针(材料为金属镀镍或者金),在电解过程当中,导电针工作时针表面若与水体(包括臭氧水)接触会加速针的氧化,导致极片接触不良的情形发生,进而影响臭氧发生器的寿命。本发明旨在通过在第一极片 11与第一导电针14之间的区域,以及第二极片12于第二导电针15 之间的区域设置包覆结构2,避免在关键接触位置生锈氧化,当然作为进一步的优选保护方案,将第一导电针14和第二导电针15的其余位置,也设置包覆结构2,从而可以避免其他地方的氧化生锈。并且由于在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2外表面设置包覆结构2,可以有效地避免水垢生成。
具体的,包覆结构2包覆套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包覆层21、下包覆层22和侧包覆层24,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上包覆层21、下包覆层22 和侧包覆层24构成一个封闭的环形的形状,因臭氧主体的横截面为长方体形,故包覆套的形状围绕截面而形成,也为环形的长方体形。
参照附图3,其中上包覆层21用于覆盖第一导电针14和第一极片11接触的位置,下包覆层22用于接触第二导电针15和第二极片 12接触的位置,通过设置有包覆套,可以有效阻隔水分,避免水接触到第一导电针14和第二导电针15的位置。
参照附图3,当然,作为上包覆层21和下包覆层22的宽度,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当中,只需要包围关键位置即可,即第一导电针 14和第一极片11接触的位置,第一包覆套和第二包覆套覆盖在第一导电针14的外围,从而就可以使该位置不会进入水分,由于臭氧发生器在不断生成臭氧,臭氧与水混合生成臭氧水,从而避免臭氧水与导电针和接触,从源头上阻绝了导电针被氧化的风险,而在此实施方式当中,包覆套的高度不做高度的需求,包覆套的形状可以为环形或者其他的形状,包覆套的材料优选为硅胶,包覆套的中央可以开设有孔,孔的大小以略小于导电针的端部的大小为准。
参照附图4,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上包覆层21和下包覆层22在该实施方式当中的宽度等于或者接近等于第一极片11或第二极片12的宽度,并且厚度方向上也更厚,这样相当于增加了阻隔区域的长度,能够更有效地阻绝臭氧水,另外的,由于覆盖了几乎所有第一极片11、第二极片12外侧的大小,从而可以实现第一极片11 和第二极片12的外侧面不会积累水垢,也避免了臭氧水的流道44被堵塞的问题。在厚度方向上设置更厚,也保护了导电针的其余部分不被氧化。
参照附图4,作为其中一种实施例,上包覆层21、下包覆层22 和侧包覆层24一体连接设置,那样只需要在生产过程当中将臭氧主体通过两侧的开孔塞入到包覆套当即可,即包覆层一体设置,可以起到只需要将包覆层套到臭氧主体的外部,就可以实现对第一接触区和第二接触区的同步包覆,也可以起到一个夹紧套的作用,使臭氧主体被夹紧,臭氧生成浓度不变。
参照附图5,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中一个侧包覆层24上设置有断口25,在相连所述断口25之间设置有固定结构26,固定结构26可以为固定孔与固定柱的配合,也可以为其他类似卡扣的固定形式进行固定,这样,可以将包覆套预先套在臭氧主体上之后,再通过在断口25处的固定结构26实现固定连接,也同样只需要一个零件就可以同时包覆第一接触区和第二接触区。
参照附图6,进一步的,在第一导电针14以及第二导电针15上均设置有硅胶保护头16,设置有硅胶保护头16,可以对导电头实现更好的包覆和阻隔效果,可以对硅胶保护头16进行第二层隔水防护,并且硅胶保护头16的端部不超过第一导电针14和第二导电针15的端部,以免避免影响导电效率。并且在第一导电针14和第二导电针 15上还设置有水平向外延伸的限位片17,通过限位片17来限制硅胶保护头16的安装位置,可以避免硅胶保护头16的脱落。
参照附图7和8,在设置有硅胶保护头16的基础上,上包覆层 21和下包覆层22均设置有与限位片17和导电头新装相适配的容纳孔。
参照附图7和8,在上述设置的基础上,臭氧发生器的其中一种的流道44的设置方式为,在侧包覆层24的侧部形成两条流道44,一方面在极片表面的空间被上包覆层21和下包覆层22封堵,可以避免水垢,另一方面在两侧形成水道,可以实现水流的加速,对两边形成的水垢可以进行不断冲刷,减少两侧水道中水垢的形成。
优选的,两侧的侧包覆层24均设置有倾斜面45,使上包覆层21 和下包覆层22在电解主体1的两侧的流道44的横截面成楔形状,可以进一步的加速水垢在流道44当中被冲刷的速率。
参照附图9,在如上的基础上,壳体4包括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组装而成,在本实施例当中通过若干个螺钉固定而成壳体4内部的整体高度高于臭氧主体的高度,包覆套的高度延伸至壳体4内部为准,以第一极片11在上方为例,即在第一极片11上方延伸至壳体4上部分区域内,相类似的,第二极片12下方至壳体4下部分区域内,下包覆层22填充该区域,在如上设置的基础上,上包覆层21填充即可以保护第一到导电针和第二导电针15在壳体4内的所有的区域,避免在壳体4内有臭氧水的区域也出现被氧化生锈,导致材料变脆弱的情形。
进一步的,在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内均设置有凸起的夹紧柱43。夹紧柱43作用于上包覆层21和下包覆层22,在本实施例当中用于给上包覆层21和下包覆层22提供夹紧力,进而对臭氧主体提供夹紧力,能使臭氧主体在工作当中保持阴极极片、阳极极片和质子交换膜13 三者之间的夹紧力和良好接触,确保臭氧运行过程当中稳定的臭氧生产量,保持臭氧水的高浓度。
又由于上包覆层21和下包覆层22均由硅胶制成,故硅胶的作用提供了一个缓冲的作用,装置长时间使用,所需要的功率也会逐渐加大,因而极片表面温度上升,为避免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稳定工作,由于材料的发热膨胀,而导致提供过紧的夹紧力,故硅胶体可以隔离极片较高温度直接传递给塑料件,避免产品变形,性能失效。
而上包覆层21和下包覆层22上均设置有与夹紧柱43相匹配的沉孔 23,由此,设置有沉孔23,可以便于夹紧柱43的定位夹紧,另一方面,也对上包覆层21和下包覆层22起到了在壳体4内的固定的作用。
Claims (10)
1.一种臭氧水溶合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4),所述壳体(4)内形成有供水流流通的通道;
电解主体(1),包括层叠的第一极片(11)、第二极片(12)和质子交换膜(13);
第一导电针(14),其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极片(11)相接触形成第一接触区;
第二导电针(15),其一端部与所述第二极片(12)相接触形成第二接触区;
包覆套,所述包覆套同时包覆所述第一接触区和所述第二接触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水溶合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套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包覆层(21)、下包覆层(22)和侧包覆层(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臭氧水溶合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包覆层(21)覆盖所有所述第一极片(11)的上表面面积,所述下包覆层(22)覆盖所有所述第二极片(12)的下表面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臭氧水溶合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包覆层(21)、下包覆层(22)和侧包覆层(24)一体连接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臭氧水溶合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包覆层(24)上设置有断口(25),在相连所述断口(25)之间设置有固定结构(2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水溶合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套为硅胶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臭氧水溶合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针(14)以及第二导电针(15)上均设置有硅胶保护头(16),所述第一导电针(14)和第二导电针(15)上设置有限位片(17),所述限位片(17)与硅胶保护头(16)抵触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臭氧水溶合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包覆层(21)和下包覆层(22)上均设置有容纳孔,所述容纳孔用于包覆所述限位片(17)。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臭氧水溶合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包覆层(24)于所述电解主体(1)的侧部形成流道(44)。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臭氧水溶合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包覆层(21)和下包覆层(22)均设置有若干沉孔(23),所述壳体(4)包括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所述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均设置有可深入至所述沉孔(23)内的夹紧柱(4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044974.4U CN217628645U (zh) | 2021-12-06 | 2021-12-06 | 一种臭氧水溶合生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044974.4U CN217628645U (zh) | 2021-12-06 | 2021-12-06 | 一种臭氧水溶合生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28645U true CN217628645U (zh) | 2022-10-21 |
Family
ID=83618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044974.4U Active CN217628645U (zh) | 2021-12-06 | 2021-12-06 | 一种臭氧水溶合生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28645U (zh) |
-
2021
- 2021-12-06 CN CN202123044974.4U patent/CN2176286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95504B (zh) | 用于电解池的具有拐角膨胀节点的绝缘架 | |
CN217628645U (zh) | 一种臭氧水溶合生成装置 | |
CN115627492A (zh) | 一种电解设备的电极板及电解设备 | |
KR101474868B1 (ko) | 전해액 확산 및 가스 배출 효율이 향상된 수전해조 | |
BR0305706A (pt) | Célula eletroquìmica | |
JP2015057766A (ja) |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 |
CN217628646U (zh) | 一种臭氧水溶合生成装置 | |
CN1054403C (zh) | 压滤式电解槽 | |
JP3072333B2 (ja) | 固体高分子電解質膜を用いる水電解槽 | |
KR100704437B1 (ko) | 비전도성 분리판을 구비한 전기화학 단위 셀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기화학 셀 조립체 | |
CN217077811U (zh) | 一种臭氧水溶合生成装置 | |
CN111032919B (zh) | 电解池及电解池用电极板 | |
JP3122734B2 (ja) | 固体高分子電解質膜を用いる水の電気分解槽 | |
CN215855261U (zh) | 一种电解装置及洗涤设备 | |
CN114134519A (zh) | 一种臭氧水溶合生成装置 | |
JP4373985B2 (ja) | オゾン水生成装置 | |
CN211017245U (zh) | 用于燃料电池的双极板和燃料电池 | |
JP3768240B2 (ja) | 電解質のフィルタープレス構成体の仕切り要素 | |
CN211921711U (zh) | 一种臭氧电解室结构 | |
JP2001011680A (ja) | 水素酸素発生装置の電解セルおよびその電極板 | |
KR100553392B1 (ko) | 전해조용 전극구조 | |
JP2020514969A (ja) | 燃料電池のためのガス分配プレート、および燃料電池 | |
JP2008196014A (ja) | 電解槽 | |
EP3239105A1 (en) | Electrolysis module | |
CN215560705U (zh) | 臭氧发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