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26325U - 一种物料接驳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料接驳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26325U
CN217626325U CN202221685634.1U CN202221685634U CN217626325U CN 217626325 U CN217626325 U CN 217626325U CN 202221685634 U CN202221685634 U CN 202221685634U CN 217626325 U CN217626325 U CN 2176263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locking
conveying
docking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8563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平博
王通
花德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axwel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axwel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axwell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axwel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8563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263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263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263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物料接驳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物料接驳系统包括:接驳平台,其具有缓冲输送机构,所述缓冲输送机构包括用于沿第一方向传输物料的缓冲输送线;承载架,能够与所述接驳平台对接,所述承载架上设置有转移输送线,当所述承载架与所述接驳平台对接到位时,所述转移输送线与所述缓冲输送线对接且联动,所述承载架的底部设置有底部空间;搬运AGV,能够钻入所述底部空间并与所述承载架对接,所述搬运AGV用于搬运所述承载架。电池生产系统包括上述的物料接驳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接驳系统和电池生产系统,能够提高物料传输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物料接驳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料接驳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硅片是太阳能电池片的载体,在硅片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硅片输送至各个加工工位进行加工,并采用接驳装置实现硅片的上下料。其中,在硅片接驳过程中,硅片通常承载在特定的载具(即花篮)上,通过接驳装置对花篮的接驳,实现硅片的上下料。
现有技术提供的花篮接驳系统,在硅片上料时,通常通过机械手将承载有硅片的花篮从料仓中转移至搬运装置上,搬运装置搬运花篮到达指定的接驳位置,并将花篮放置在接驳用的输送线上,以通过输送线将花篮转移至加工工位处。
现有技术提供的花篮接驳系统,物料需要通过机械手从料仓转移至输送装置,再通过机械手或其他抓取装置将搬运装置上的花篮转移至输送线上,花篮中转步骤较多,接驳效率较低,导致硅片上料效率降低;同时,由于需要机械手或抓取装置对花篮进行抓取,容易导致花篮倾倒、机械手碰撞到硅片等问题,影响花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料接驳系统,以提高物料接驳效率以及物料接驳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生产系统,以提高电池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物料接驳系统,包括:
接驳平台,其具有缓冲输送机构,所述缓冲输送机构包括用于沿第一方向传输物料的缓冲输送线;
承载架,能够与所述接驳平台对接,所述承载架上设置有转移输送线,当所述承载架与所述接驳平台对接到位时,所述转移输送线与所述缓冲输送线对接且联动,所述承载架的底部设置有底部空间;
搬运AGV,能够钻入所述底部空间并与所述承载架对接,所述搬运AGV用于搬运所述承载架。
作为一种物料接驳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输送机构还包括输送驱动机构及主耦合单元,所述承载架上设置有从耦合单元,所述从耦合单元与所述转移输送线传动连接,所述输送驱动机构与所述主耦合单元及所述缓冲输送线均传动连接,所述主耦合单元能够与所述从耦合单元传动连接。
作为一种物料接驳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接驳平台上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缓冲输送机构在耦合位置和非耦合位置间切换,且当所述承载架与所述接驳平台对接到位且所述缓冲输送机构处于所述耦合位置时,所述主耦合单元和所述从耦合单元传动连接。
作为一种物料接驳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支架和调节驱动单元,所述调节驱动单元位于所述调节支架的下方并驱动所述调节支架沿竖直方向升降,所述缓冲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调节支架上,所述耦合位置高于所述非耦合位置。
作为一种物料接驳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主耦合单元包括主耦合齿轮,所述从耦合单元包括从耦合齿轮,所述主耦合齿轮和所述从耦合齿轮的转动轴线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主耦合齿轮能够与所述从耦合齿轮啮合,且所述输送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主耦合齿轮转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及竖直方向相互垂直。
作为一种物料接驳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输送线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缓冲输送带,所述缓冲输送带沿所述第一方向输送所述物料;
所述转移输送线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转移输送带,所述转移输送带沿所述第一方向输送物料,且所述转移输送线与所述缓冲输送带一一正对设置;
所述第二方向水平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作为一种物料接驳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接驳平台或所述承载架上转动设置有辅助滚轮,所述辅助滚轮的转动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水平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当所述接驳平台与所述承载架对接到位时,所述转移输送线与所述缓冲输送线正对且间隔设置,所述辅助滚轮位于所述转移输送线和所述缓冲输送线之间。
作为一种物料接驳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输送机构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层,所述转移输送线与所述缓冲输送线一一对应设置;
和/或,所述缓冲输送机构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转移输送带与所述缓冲输送线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水平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作为一种物料接驳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承载架包括具有一侧开口的箱体,所述转移输送线位于所述箱体内部,且所述转移输送线的对接端伸出所述箱体的开口,所述对接端与所述缓冲输送线对接。
作为一种物料接驳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接驳平台上设置有定位锁紧机构,所述承载架上设置有对接组件,所述定位锁紧机构与所述对接组件配合定位及锁紧。
作为一种物料接驳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锁紧机构设置于所述接驳平台的下部并位于所有所述缓冲输送线的下方,所述承载架具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支撑腿,四个所述支撑腿之间形成所述底部空间,所述对接组件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腿之间。
作为一种物料接驳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对接组件包括定位横梁,所述定位横梁沿第二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腿连接,所述第二方向水平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所述定位锁紧机构包括锁紧块,所述锁紧块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锁紧块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锁紧块能够穿过定位横梁下方并进入所述底部空间中,当所述锁紧块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位于所述底部空间中的所述锁紧块能够抵压于所述定位横梁的背面。
作为一种物料接驳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锁紧机构还包括安装基座和弹性复位件,所述锁紧块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基座上,所述锁紧块与所述定位横梁的相向运动能使所述定位横梁抵压所述锁紧块,以使所述锁紧块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使所述锁紧块保持或回复至所述第一状态。
作为一种物料接驳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锁紧机构还包括锁紧驱动单元,所述锁紧驱动单元安装于所述安装基座上并驱动所述锁紧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作为一种物料接驳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锁紧驱动单元驱动所述锁紧块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移动,当所述接驳平台与所述承载架对接到位时,所述锁紧块处于第一位置;当所述承载架靠近所述接驳平台且未与所述接驳平台对接到位时,所述锁紧块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且能够与所述定位横梁的背面抵接。
作为一种物料接驳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锁紧机构还包括旋转限位件,所述旋转限位件用于限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锁紧块转动。
作为一种物料接驳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锁紧机构还包括平移限位件,当所述锁紧块与所述定位横梁的背面抵接时,所述平移限位件与所述定位横梁的前侧面抵接。
作为一种物料接驳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锁紧机构还包括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对接组件还包括导向滚轮,所述导向滚轮的转动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导向滚轮能滚动支承于所述导向块的上端面;
和/或,所述定位锁紧机构还包括到位检测装置,所述到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承载架与所述接驳平台是否对接到位;
和/或,所述定位锁紧机构包括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具有开口朝向所述承载架的定位槽,所述对接组件包括定位滚轮,所述定位滚轮的转动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定位滚轮能插入所述定位槽中。
一种电池生产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物料接驳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接驳系统,通过设置具有底部空间的承载架及搬运AGV,使得搬运AGV可以带动承载架移动,从而使得存放在承载架上的物料可以随承载架搬运至与接驳平台的对接位置处,避免通过机械手或者其他取放装置抓取物料,从而提高物料输送的安全性和平稳性;同时,当承载架与接驳平台对接后,搬运AGV可以与承载架脱离并执行其他搬运任务,避免物料在承载架及接驳平台之间转移时需要搬运AGV等待在原地,提高搬运 AGV的流转效率,降低搬运成本;其次,当承载架与接驳平台对接到位后,缓冲输送线与转移输送线的对接与联动,可以实现物料直接在接驳平台与承载架之间的转移,减少中转步骤,提高物料接驳和输送效率,而且,缓冲输送线与转移输送线联动设置,能够保证两者输送的同步性,避免物料在输送中发生卡滞,也可减少驱动的个数,降低驱动成本;再者,通过在承载架与加工工位或者物料输送线之间设置缓冲输送线,能够填充承载架与加工工位或转移输送线的对接缝隙,保证物料能够平稳地转移至加工工位处,提高物料输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后,通过设置缓冲输送线,当加工工位上还存在其他待加工的物料时,缓冲输送线可以起到物料暂存作用,避免物料在加工工位上堆积,且避免承载架在加工工位处等待,提高物料接驳效率,且提高物料传输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生产系统,通过采用上述物料接驳系统,能够提高电池生产效率及物料输送安全性和平稳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料接驳系统在非对接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料接驳系统在对接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驳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输送机构及调节机构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输送机构及调节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输送机构及调节机构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移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锁紧机构及对接组件在锁紧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料接驳系统处于对接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J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如下:
1、接驳平台;11、安装架;111、支撑架;1111、支撑立杆;1112、支撑横杆;1113、支撑斜杆;112、桁架;113、支撑地脚;1131、脚盘;1132、连接螺杆;1133、地脚螺栓;114、安装板;115、支撑横梁;
12、缓冲输送机构;121、缓冲输送线;1211、缓冲输送带;122、主耦合齿轮;123、输送驱动电机;124、减速器;125、主传动组件;1251、主传动带轮;1252、从传动带轮;1253、传动皮带;1254、主传动齿轮;1255、从传动齿轮;1256、中间传动轴;126、带传动组件; 1261、主动带轮;1262、从动带轮;127、同步轴;128、安装支架;1281、安装横梁;1282、轮安装座;1282a、主动轮安装座;1282b、从动轮安装座;129、联轴器;
13、调节机构;131、调节支架;1311、输送安装座;1312、驱动安装座;1313、连接座;1314、转接座;132、调节驱动单元;133、滑动导向组件;1331、滑轨;1332、滑块;134、固定板;141、光发射器;142、光接收器;15、传感器支架;
16、定位锁紧机构;161、安装基座;162、第一定位件;1621、定位槽;1622、导向槽;163、锁紧机构;1631、锁紧驱动单元;1632、锁紧块;16321、抵压面;16322、锁止面;1633、移动架;1634、平移限位件;164、到位检测装置;165、旋转限位件;166、平移导向组件; 1661、导向轨;1662、导向滑块;167、导向块;17、张紧滚轮;
2、承载架;21、支撑框架;211、箱体;212、支撑隔架;213、支撑腿;214、脚轮;215、底部空间;216、检修门;22、转移输送线;221、输送架;222、转移输送带;223、输送带轮;224、止挡件;2241、止挡面;2242、导向面;23、从耦合单元;231、联动轴;232、从耦合齿轮;24、辅助滚轮;25、滚轮支架;251、第一调节座;252、第二调节座;26、对接组件;261、定位横梁;2611、固定梁;2612、转接板;2613、抵接板;262、定位滚轮;263、导向滚轮;
3、搬运AGV;31、车架;32、驱动轮;33、顶举托盘;34、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料接驳系统,其可应用于实现物料在不同工位或者不同输送线上的上料或下料,从而实现物料的自动化输送及转移,即可实现物料在不同工位之间的自动流转,提高物料输送平稳性和输送效率。本实施例提供的物料接驳系统,可以应用于电池生产系统中,用于实现硅片的接驳,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对物料进行接驳和输送的场景中,本实用新型不对物料接驳系统的应用场景及物料的具体类型进行限制。
具体地,物料接驳系统包括接驳平台1、承载架2及搬运AGV3。其中,接驳平台1具有缓冲输送机构12,缓冲输送机构12包括用于沿第一方向传输物料的缓冲输送线121,缓冲输送线121的第一端用于与承载架12对接,第二端用于与其他输送线或者物料加工平台对接,以实现物料在接驳时的中转和传输;承载架2用于与接驳平台1对接,承载架2上设置有转移输送线22,转移输送线22能够与缓冲输送线121对接并在对接后联动,以实现物料在转移输送线22和缓冲输送线121之间的转移,从而实现物料在接驳平台1和承载架2 之间的转移,承载架2底部形成有底部空间215;搬运AGV3能够钻入承载架2的底部空间 215中,并实现对承载架2的搬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接驳系统,通过设置具有底部空间215的承载架2及搬运AGV3,使得搬运AGV3可以带动承载架2移动,从而使得存放在承载架2上的物料可以随承载架2 搬运至与接驳平台2的对接位置处,避免通过机械手或者其他取放装置抓取物料,从而提高物料输送的安全性和平稳性;同时,当承载架2与接驳平台1对接后,搬运AGV3可以与承载架2脱离并执行其他搬运任务,避免物料在承载架2及接驳平台1之间转移时需要搬运AGV3等待在原地,提高搬运AGV3的流转效率,降低搬运成本;其次,当承载架2与接驳平台1对接到位后,缓冲输送线121与转移输送线22的对接与联动,可以实现物料直接在接驳平台1与承载架2之间的转移,减少中转步骤,提高物料接驳和输送效率;而且,缓冲输送线121与转移输送线22联动设置,能够保证两者输送的同步性,避免物料在输送中发生卡滞,也可减少驱动的个数,降低驱动成本;再者,通过在承载架2与加工工位或者物料输送线之间设置缓冲输送线121,能够填充承载架2与加工工位或转移输送线22的对接缝隙,保证物料能够平稳地转移至加工工位处,提高物料输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后,通过设置缓冲输送线121,当加工工位上还存在其他待加工的物料时,缓冲输送线121可以起到物料暂存作用,避免物料在加工工位上堆积,且避免承载架2在加工工位处等待,提高物料接驳效率,且提高物料传输的安全性。
搬运AGV3包括车架31、驱动轮机构、控制单元及顶升机构,驱动轮机构包括设置于车架31底部的驱动轮32及设置于车架31内部的轮驱动电机,驱动轮32至少设置有一对,轮驱动电机用于驱动驱动轮32转动,以实现搬运AGV3的移动。优选地,搬运AGV3可以进行前进、后退、转弯及换向运动,以实现对承载架2的搬运灵活性。
顶升机构包括顶举托盘33及顶升驱动机构,顶举托盘33外露于车架31顶部,顶升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顶举托盘33升降,以使顶举托盘33与承载架2对接或脱离接触,顶升驱动机构及控制单元均位于车架31内部,且顶升驱动机构及轮驱动电机均与控制单元通讯连接,以使控制单元能够控制顶升驱动机构及轮驱动机构的运行。
为提高搬运AGV3与承载架2的对接可靠性,顶举托盘33与承载架2的底面中的一个设置有定位柱34,另一个设置有定位孔,定位柱34插设于定位孔中,实现顶举托盘33与承载架2的对接定位,避免搬运AGV3与承载架2在搬运过程中脱离。定位柱34优选设置有至少两个,以避免承载架2与顶举托盘33发生相对偏转。在本实施例中,顶举托盘33上凸设有定位柱34,且定位柱34呈矩形分布地设置有四个,承载架2底部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与定位柱34一一对应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柱34的数量和排布可以根据需求自行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搬运AGV3的车架31、驱动轮机构、控制单元及顶升机构的设置均可参照现有技术进行,此非本实用新型的改进重点,此处不再赘述。且本实施例中的搬运AGV3对承载架2的搬运可以为顶举式搬运,也可以为潜入式拖运。
如图3和图4所示,接驳平台1包括安装架11和设置于安装架11上的缓冲输送机构12,缓冲输送机构12包括缓冲输送线121、输送驱动机构及主耦合单元,输送驱动机构与缓冲输送线121连接,以使输送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缓冲输送线121沿第一方向输送物料。承载架2上设置有从耦合单元23,从耦合单元23与转移输送线22传动连接,输送驱动机构与主耦合单元传动连接,且主耦合单元能够与从耦合单元23耦合,以使输送驱动机构输出的动力能够通过主耦合单元传递至从耦合单元23处,并通过从耦合单元23与转移输送线22的传动连接带动转移输送线22沿第一方向输送物料,实现缓冲输送线121与转移输送线22的联动。该种设置,能够使得转移输送线22与缓冲输送线121可以共用一个输送驱动机构,从而减少输送驱动机构的个数,降低物料接驳系统的成本;同时,转移输送线22与缓冲输送线121的该种联动设置,能够保证转移输送线22与缓冲输送线121同步开始输送及同步停止输送,避免物料在输送中的卡滞,提高物料输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安装架11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架111及连接于两个支撑架111之间的桁架112,缓冲输送机构12安装于桁架112上且缓冲输送机构12的输送面高于桁架112,以避免安装架11的设置影响缓冲输送线121与转移输送线22对接;同时,将缓冲输送机构12安装在桁架112上,也能简化缓冲输送机构12在安装架11上的安装,提高结构的集成性。优选地,两个支撑架111之间的间距大于承载架2沿第二方向的宽度,以使得接驳平台 1和承载架2对接时,承载架2位于两个支撑架111之间,进一步减小结构之间的干涉。第二方向水平设置并与第一方向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11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撑立杆1111及水平延伸的支撑横杆1112,支撑横杆1112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与支撑立杆1111的下端垂直连接。支撑架111还包括支撑斜杆1113,支撑斜杆1113相对支撑立杆1111及支撑横杆1112均倾斜设置,且两端分别与支撑横杆1112与支撑立杆1111连接,以使得支撑斜杆1113、支撑横杆1112和支撑立杆1111形成三角支撑结构,提高支撑架111的结构稳定性。但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支撑架111的设置仅为示例性设置,其他任何可以实现安装架11稳定支撑的结构均可应用于本实用新型中。
每个支撑横杆1112的两端均优选设置有支撑地脚113,支撑地脚113支承于地面,并能够通过螺栓与地面螺纹连接。支撑地脚113包括脚盘1131、连接螺杆1132及点地脚螺栓1133,脚盘1131用于与地面接触,连接螺杆1132的下端与脚盘1131连接,连接螺杆1132 的上端螺纹旋拧于支撑横杆1112,地脚螺栓1133螺纹旋拧于脚盘1131,并用于与地面螺接。该种支撑地脚113的结构设置,使得支撑横杆1112与脚盘1131之间的间距能够调节,从而能够对支撑横杆1112进行调平,避免因地面不平整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缓冲输送线121的输送面无法水平的问题出现,保证缓冲输送机构12的输送平稳性。
如图4和图5所示,优选地,接驳平台1还包括调节机构13,调节机构13与缓冲输送机构12连接,调节机构13用于带动缓冲输送机构12在耦合位置和非耦合位置之间切换,以使主耦合单元能够与从耦合单元23耦合或者脱离耦合。该种设置,使得接驳平台1在与承载架2对接之前,可以将缓冲输送机构12调节至非耦合位置,从而避免接驳平台1与承载架2对接时,主耦合单元与从耦合单元23之间产生碰撞,提高接驳平台1与承载架2对接可靠性与安全性,也保证了缓冲输送机构12的运行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13能够带动缓冲输送机构12沿竖直方向升降,且耦合位置高于非耦合位置,由此能够使得当接驳平台1与承载架2对接且缓冲输送机构12处于非耦合位置时,主耦合单元可以位于从耦合单元23的下方,进一步减小结构之间的干涉,避免主耦合单元和从耦合单元23高于输送面而影响物料输送。在其他实施例中,调节机构13也可以是带动缓冲输送机构12沿第一方向运动,以使接驳平台1与承载架2对接后,调节机构13可以带动缓冲输送机构12沿第一方向靠近承载架2,从而实现主耦合单元与从耦合单元23之间的连接。
调节机构13优选包括调节支架131和调节驱动单元132,调节支架131与安装架11滑动连接,缓冲输送机构12安装于调节支架131上,调节驱动单元132驱动调节支架131相对安装架11运动,从而带动缓冲输送机构12在耦合位置和非耦合位置之间切换。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支架131可沿竖直方向滑动地安装于安装架11上。
调节驱动单元132优选位于调节支架131的下方,以避免干涉。调节驱动单元132优选为气缸,气缸的缸体相对安装架11固定,气缸的活塞缸竖直设置且上端与调节支架131连接,以驱动调节支架131竖直升降。但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调节驱动单元132 还可以为其他能够驱动调节支架131竖直升降的结构,如直线电机、旋转电机配合齿轮齿条结构或者旋转电机配合丝杠螺母传动结构等。
优选地,调节机构13还包括滑动导向组件133,以为调节支架131的竖直升降进行滑动导向,保证调节支架131的运行方向的准确性。滑动调节组件包括滑轨1331和滑动设置于滑轨1331上的滑块1332,滑块1332与调节支架131连接,滑轨1331固定安装于安装架11上并沿竖直方向延伸。滑动导向组件133优选设置有两组,两组滑动导向组件133分别位于调节驱动单元132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两侧,以进一步地提高滑动导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调节支架131的受力平衡性和运行稳定性。
为方便调节机构13的安装,桁架112的下侧边向下延伸有安装板114,调节机构13可拆卸安装于安装板114上。更为优选地,调节机构13还包括固定板134,调节驱动单元132及滑轨1331均可拆卸安装于固定板134上,固定板134可拆卸安装于安装板114上,且调节驱动单元132和安装板114分别位于固定板134的相对两侧。该种设置,使得调节机构13 和缓冲输送机构12整体可呈模块化设置,组装完毕后再整体安装于安装架11上,提高接驳平台1的拆装效率。
调节支架131优选包括输送安装座1311、驱动安装座1312及连接座1313,缓冲输送线 121安装于输送安装座1311的上端,输送安装座1311的下端与驱动安装座1312沿第一方向的一侧连接,以使输送安装座1311和驱动安装座1312相连形成L型结构,输送驱动机构及主耦合单元安装于驱动安装座1312上。连接座1313的上端与驱动安装座1312的下端连接,下端与滑块1332连接。该种设置,使得输送安装座1311的上端位置高于驱动安装座1312的上安装面,从而使得缓冲输送机构12安装于调节支架131上后,能够保证缓冲输送线121高于输送驱动机构,进而保证输送驱动机构始终位于输送面的下方,避免输送驱动机构与物料输送相干涉。
连接座1313优选为L型结构,其包括垂直连接的横板部和竖板部,横板部水平设置并与驱动安装座1312的底面连接,竖板板竖直设置并与滑块1332远离固定板134的一面连接,以提高连接座1313与驱动安装座1312及滑块1332的连接便利性。连接座1313优选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座1313与两个滑轨1331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地,驱动安装座1312与输送安装座1311之间通过转接座1314连接,驱动安装座 1312和输送安装座1311分别可拆卸连接于转接座1314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转接座1314 的设置,有利于通过转接座1314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设置,调节驱动安装座1312与输送安装座1311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从而能够在保证缓冲输送线121与输送驱动机构能够传动连接的同时,降低加工精度要求,且避免结构之间的干涉。
如图4-图7所示,为降低成本,缓冲输送线121包括两个沿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缓冲输送带1211,缓冲输送带1211沿第一方向输送物料,物料的两侧能够承载在两个缓冲输送带1211上进行输送。该种缓冲输送线121的结构设置,成本较低,输送较为平稳,且该种缓冲输送线121的设置,也更加适用于第一方向尺寸较小且第二方向尺寸较大的输送要求。在其他实施例中,缓冲输送线121也可以采用辊子输送线或者其他能够实现第一方向输送的现有输送线结构。
输送驱动机构包括输送驱动电机123及传动组件,输送驱动电机123安装于驱动安装座 1312的上端面,输送驱动电机123通过传动组件与同一缓冲输送线121的两个缓冲输送带 1211传动连接,以同步带动两个缓冲输送带1211转动,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两个缓冲输送带1211转动的同步性,且降低所需的输送驱动电机123的个数,减小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针对每个缓冲输送带1211单独设置一输送驱动机构。
传动组件包括带传动组件126及主传动组件125。带传动组件126针对每一缓冲输送带 1211设置有一个,每个带传动组件126均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主动带轮1261 和从动带轮1262,缓冲输送带1211张紧于主动带轮1261和从动带轮1262上,且主传动组件125连接于输送驱动电机123的输出轴与两个主动带轮1261之间,以使输送驱动电机123 的转动带动两个主动带轮1261转动,从而带动两个缓冲输送带1211转动。
输送驱动电机123的驱动轴优选沿第二方向设置,以提高结构紧凑性,减小输送驱动机构在第一方向上的占地空间。输送驱动电机123的驱动轴优选连接有减速器124,以减小传递至缓冲输送带1211处的转速,从而更好地控制物料输送的速度,提高物料输送平稳性。减速器124的输出轴及输入轴均沿第二方向延伸。
传动组件优选还包括联轴器129、输出主轴及同步轴127,减速器12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29连接输出主轴,输出主轴沿第二方向延伸,由此能够降低对减速器124及输送驱动电机123的安装精度要求,且提高输送驱动机构与主耦合单元的连接便利性。同步轴127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与输出主轴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同步轴127高于输出主轴,且两个主动带轮1261固定套设在同步轴127上,主传动组件125连接于同步轴127的一端及输出主轴之间,以实现输出主轴与同步轴127的同步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主传动组件125包括中间传动轴1256、齿轮传动组件及皮带传动单元,中间传动轴1256沿第二方向延伸且位于同步轴127和输出主轴之间;皮带传动单元包括套设在输出主轴上的主传动带轮1251、套设在中间传动轴1256上的从传动带轮1252及张紧于主传动带轮1251和从传动带轮1252之间的传动皮带1253;齿轮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套设在中间传动轴1256上的主传动齿轮1254及固定套设在同步轴127一端的从传动齿轮1255,主传动齿轮1254和从传动齿轮1255啮合。
为进一步提高主传动组件125的传动可靠性,接驳平台1上还设置有张紧滚轮17,张紧滚轮17转动安装于调节支架131上,且转动轴线沿第二方向设置。张紧滚轮17与传动皮带 1253的下侧面抵接,以避免传动皮带1253在重力作用下下垂,保证传动皮带1253的传输可靠性。优选地,张紧滚轮17在调节支架131上的安装位置在高度方向上可调,从而可以调节张紧滚轮17对传动皮带1253的张紧程度。在本实施例中,张紧滚轮17转动安装于滚轮架上,滚轮架与调节支架131可拆卸连接,且滚轮架在调节支架131的安装位置在高度方向上可调。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主传动组件125的结构仅为示例性结构,现有技术中其他能够实现同步轴127和输出主轴之间的传动连接的传动结构均可应用于本实用新型中,如主传动组件 125可以仅包括皮带传动单元,即从传动带轮1252固定套设在同步轴127上。
为提高传动组件的安装便利性,缓冲输送机构12还包括安装支架128,安装支架128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安装横梁1281,安装横梁1281与输送安装座1311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安装横梁1281的两端均连接有轮安装座1282,轮安装座1282沿第一方向延伸,同步轴127、从动带轮1262及中间传动轴1256均转动安装于对应的轮安装座1282,且从传动齿轮1255 和主动带轮1261分别位于一轮安装座1282的相对两侧。通过设置安装支架128,可以使得缓冲输送线121、带传动组件126及齿轮传动组件可以分别安装于安装支架128上后,再实现安装支架128在输送安装座1311上的安装,提高结构的模块化程度,提高组装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轮安装座1282优选包括主动轮安装座1282a和从动轮安装座1282b,主动轮安装座1282a和从动轮安装座1282b分别可拆卸连接于安装横梁1281沿第一方向的两侧且延伸方向相反。同步轴127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两个主动轮安装座1282a上,两个从动带轮1262分别安装于从动轮安装座1282b上。优选地,对应每个从动带轮1262均设置有两个从动轮安装座1282b,从动带轮1262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两个从动轮安装座1282b 上,以提高安装可靠性。中间传动轴1256优选安装于一主动轮安装座1282a上。
优选地,从动带轮1262与主动带轮1261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可调,从而能够实现对缓冲输送带1211的张紧,提高输送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从动轮安装座1282b上均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沿第二方向贯通从动轮安装座1282b,且安装孔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长条孔,从动带轮1262的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安装孔中。从动轮安装座1282b远离主动轮安装座1282a的一侧开设有锁紧孔,锁紧孔与安装孔连通,从动带轮1262的转轴上开设有锁紧螺纹孔,锁紧螺纹孔与锁紧孔在第一方向上正对连通且孔径适配,转轴与从动轮安装座1282b通过穿设于锁紧孔和锁紧螺纹孔的锁紧螺纹件连接。该种设置,能够调节从动带轮 1262在第一方向上的安装位置,从而调节从动带轮1262与主动带轮1261之间的间距,实现对缓冲输送线121的张紧,且能够在位置调节完毕后实现从动带轮1262与从动轮安装座1282b之间的固定。
为提高物料传输效率,缓冲输送机构12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层。通过设置两层缓冲输送机构12,使得其中一层缓冲输送机构12可以实现物料由承载架2向接驳平台1的输送,另一层缓冲输送机构12可以同步实现物料由接驳平台1向承载架2的输送,提高接驳效率,且有利于物料的回收。
当物料接驳系统应用于电池加工系统中时,若物料为通过承载硅片的花篮,则一层缓冲输送机构12可以将承载硅片的花篮由承载架2向接驳平台1输送,实现硅片至加工工位的输送;另一层缓冲输送机构12可以将空的花篮由加工工位通过接驳平台1输送至承载架2 中,从而实现花篮的回收,从而提高物料输送的自动化和花篮回收的自动化,提高输送和回收效率。
进一步地,每层缓冲输送机构12均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缓冲输送机构12,即可以同步实现两个物料的输送,进一步提高物料输送效率。两个缓冲输送机构12优选安装于同一调节支架131上,即实现两个缓冲输送机构12的同步升降,保证两个缓冲输送机构12的运行同步性,且减少调节机构13的个数,降低成本。
优选地,两个输送驱动电机123的驱动轴相对设置,即主传动组件125位于两个缓冲输送线121之间,以在提高结构紧凑性的同时,增加两个缓冲输送线121之间的间距,避免两个物料在输送时相互碰撞,且将主传动组件125设置于内侧,也能够提高对主传动组件125 的保护,提高缓冲输送机构12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提高物料输送的可靠性,接驳平台1上设置有物料检测装置,物料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是否有物料通过缓冲输送线121。优选地,物料检测装置对应每一缓冲输送线121均设置一个。
在本实施例中,物料检测装置包括光发射器141和光接收器142,光发射器141和光接收器142沿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且光发射器141和光接收器142分别位于缓冲输送线 121的相对两侧。当缓冲输送线121上不存在物料时,光发射器141发射的检测光线被光接收器142接收,光接收器142向外发出第一检测信号;当缓冲输送线121上存在物料时,光发射器141发出的光线被物料遮挡,光接收器142接收不到检测光线,光接收器142向外发出第二检测信号。即通过光接收器142的检测状态即可判断缓冲输送线121上是否有物料通过。
优选地,物料检测装置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物料检测装置分别设置于缓冲输送线121的两端,以检测物料是否进入或退出缓冲输送线121,降低物料滞留在缓冲输送线121上的概率。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对射式光电检测装置检测是否有物料通过,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检测装置检测是否有物料通过缓冲输送线121,本实用新型对物料检测装置的类型和设置方式不做限制。
为实现物料检测装置的安装,每个轮安装座1282的上端均设置有传感器支架15,光发射器141和光接收器142均设置于对应的传感器支架15上。位于同一侧的光发射器141或光接收器142均设置于同一传感器支架15上。传感器支架15优选高于缓冲输送线121的输送面,以起到止挡物料并防止物料掉落的作用。
如图2和图8所示,承载架2包括支撑框架21和设置在支撑框架21上的转移输送线22,转移输送线22与缓冲输送线121一一对应设置,且当承载架2与接驳平台1对接时,缓冲输送线121与对应的转移输送线22对接并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即在本实施例中,转移输送线22设置有两层,每层均包括两个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转移输送线22。
支撑框架21优选包括一侧开口的箱体211及设置于箱体211内部的支撑隔架212,支撑隔架212将箱体211内部空间分割为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位于上层空间的转移输送线22 设置于支撑隔架212上,位于下层空间的转移输送线22安装于箱体211内侧底部,且转移输送线22的对接端伸出箱体211的开口。该种支撑框架21的结构设置,使得转移输送线22大部分结构均位于箱体211内部,从而使得物料承载在承载架2上时,物料能够位于箱体211内部,在物料搬运过程中,箱体211能够对物料进行遮挡,降低物料被污染的概率,同时降低物料从支撑框架21上掉落的概率,还能避免外部结构对物料造成碰撞,提高物料输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一侧开口的箱体211设置,也能在物料进行充氮处理时,使得承载架2快速地与氮气接口对接形成密闭空间。
箱体211包括底板、顶板、背板和两个侧板,底板和顶板水平设置并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侧板沿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且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板和底板垂直连接,背板垂直于第一方向且四侧分别于顶板、底板及两个侧板连接。即,底板、顶板、背板和两个侧板合围形成一侧开口的箱式结构。
优选地,至少一个侧板上开设有检修口,检修口的一侧壁铰接有能够打开或者封闭检修口的检修门216,检修口正对上层空间和/或下层空间设置,以方便对转移输送线22进行检修。优选地,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均对应设置有检修口和检修门216。更为优选地,每个侧板上均分别设置有两个检修口和检修门216,同一侧板上的两个检修口分别对应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以提高检修便利性。
支撑框架21还包括设置于箱体211底部的支撑腿213,支撑腿213设置有四个,四个支撑腿213分别位于箱体211底部四角处,且四个支撑腿213与箱体211底部之间形成供AGV钻入的底部空间215。每个支撑腿213的下端优选设置有脚轮214,以方便承载架2的移动。
如图9所示,转移输送线22包括输送架221、转移输送带222及输送带轮组,其中,输送架221可拆卸安装于支撑框架21上,输送带轮组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输送带轮223,两个输送带轮223转动安装于输送架221上;转移输送带222张紧于两个输送带轮223上,以使转移输送带222沿第一方向输送物料,转移输送带222的输送面高于输送架221的上表面。在本实施例中,转移输送带222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转移输送带222分别与同一缓冲输送线121上的两个缓冲输送带1211一一对应,转移输送带222 与输送带轮组一一对应对应。
如图3和图9所示,从耦合单元23安装于输送架221上并外露于箱体211。优选地,从耦合单元23包括联动轴231和从耦合齿轮232,位于输送架221第一端的两个输送带轮223均固定套设在联动轴231上,从耦合齿轮232固定套设在联动轴231上。主耦合单元包括固定套设在输出主轴上的主耦合齿轮122,当接驳平台1与承载架2对接到位且缓冲输送机构 12处于耦合位置时,主耦合齿轮122与从耦合齿轮232啮合,由此使得输出主轴的转动能够带动主耦合齿轮122转动,从而依次带动从耦合齿轮232、联动轴231及输送带轮223转动,即带动转移输送带222传输。
上述主耦合单元和从耦合单元23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安装方便,且主耦合齿轮 122和从耦合齿轮232可以较为便利性实现啮合和分离,提高承载架2与接驳平台1的对接便利性。优选地,从耦合齿轮232设置于联动轴231朝向另一转移输送线22的一侧。
为进一步提高物料在缓冲输送线121和转移输送线22之间转移的平稳性,承载架2上还设置有辅助滚轮24,辅助滚轮24安装于转移输送线22的前端,且辅助滚轮24的支撑面与输送面共面,辅助滚轮24的转动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当接驳平台1与承载架2对接时,辅助滚轮24位于转移输送线22和缓冲输送线121之间,以辅助物料在转移输送线22和缓冲输送线121之间的转移,保证物料转移时的平稳性,同时避免转移输送线22与缓冲输送线121接触,减小结构之间的干涉,避免转移输送线22与缓冲输送线121碰撞。在其他实施例中,辅助滚轮24也可以安装于接驳平台1上。
辅助滚轮24通过滚轮支架25安装于输送架221上,辅助滚轮24转动安装于滚轮支架 25的第一端,滚轮支架25的第二端位于联动轴231的下方并与输送架221可拆卸连接。滚轮支架25在输送架221上的安装位置在第一方向上可调,从而能够调节辅助滚轮24与联动轴231之间的间距,由此能够保证辅助滚轮24能够刚好位于缓冲输送线121和转移输送线22之间,避免辅助滚轮24与缓冲输送线121碰撞。
优选地,滚轮支架25包括第一调节座251和第二调节座252,第一调节座251水平设置且位于联动轴231的下方,第二调节座252安装于第一调节座251的第一端上表面,第二调节座252与输送架221可拆卸连接,第一调节座251与输送架221的安装位置在第一方向上可调,第二调节座252相对第一调节座251的安装位置在竖直方向上可调,辅助滚轮24转动安装于第二调节座252上。第二调节座252和第一安装座251的设置,使得辅助滚轮24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及高度位置均可以调节,从而能够保证辅助滚轮24的支撑面与转移输送带222的输送面平行,提高物料输送的稳定性,且降低对加工精度的要求。
具体地,第二调节座252上开设有调节螺纹孔,第一调节座251的第一端开设有通孔,第二调节座252和第一调节座251通过穿设于通孔和调节螺纹孔的调节螺栓连接,从而通过调节调节螺栓在调节螺纹孔中的旋拧深度,调节辅助滚轮24的高度位置。调节螺纹孔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调节螺栓与调节螺纹孔一一对应设置。优选地,辅助滚轮24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在减小单个辅助滚轮24的尺寸,且提高对物料的辅助支撑效果。
如图9所示,为避免物料偏移转移输送线22,转移输送线22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止挡件224,止挡件224位于转移输送带222的外侧且高于转移输送带222的传输面。止挡件224优选可拆卸安装于输送架221的上端面,以方便止挡件224的更换和组装。
止挡件224具有竖直设置的止挡面2241,两个止挡件224的止挡面2241之间形成供物料传输的通道,止挡面2241限制物料偏离出物料传输通道。优选地,止挡面2241的前端连接有导向面2242,导向面2242沿远离止挡面2241的方向向远离另一止挡件224的方向倾斜,从而使得两个止挡件224的前端形成扩口结构,以为物料进入物料传输通道进行导向。优选地,止挡面224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导向面2242。
止挡件224上优选设置连接通孔,输送架221上开设有连接螺纹孔,连接通孔沿竖直方向贯通止挡件224并沿第二方向延伸,止挡件224与输送架221通过穿设于连接通孔和连接螺纹孔的连接螺纹件连接,由此能够调节止挡件224在输送架221上的安装位置,调节两个止挡件224之间的间距,即调节物料输送通道的宽度,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物料的传输。优选地,连接通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螺纹孔及连接螺纹件与连接通孔一一对应设置,以提高止挡件224的安装稳定性。
如图10-13所示,为避免物料在接驳平台1和承载架2之间转移时接驳平台1与承载架 2发生相对位移,优选地,接驳平台1上设置有定位锁紧机构16,定位锁紧机构16用于定位接驳平台1和承载架2的对接位置以及在承载架2与定位接驳平台1定位至对接位置后,对接驳平台1和承载架2进行锁紧,从而保证接驳平台1和承载架2的定位精度,同时避免两者发生相对位移,保证物料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定位锁紧机构16设置于接驳平台1的下部并位于所有缓冲输送线121的下方,以提高接驳平台的结构紧凑性,避免与物料输送造成干涉。承载架2上设置有对接组件26,定位锁紧机构16与对接组件26配合定位及锁紧,且对接组件16优选连接于相邻两个支撑腿213之间。
定位锁紧机构16包括安装基座161、定位组件及锁紧机构163,定位组件及锁紧机构163 均安装于安装基座161上,安装基座161与安装架11可拆卸连接,由此能够实现定位锁紧机构16的模块化设计,使得定位锁紧机构16整体组装完毕后再安装于安装架11上,提高接驳平台1的组装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组件及锁紧机构163也可以直接安装于安装架11上。优选地,安装基座11安装于两个支撑架111之间的支撑横梁115上。
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件162,承载架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件,第一定位件162和第二定位件中的一个开设有定位槽1621,第一定位件162和第二定位件的中的另一个能够沿第一方向插入或退出定位槽1621中,且当第一定位件162或第二定位件插入定位槽1621中,承载架2与接驳平台1相对运动至对接位置。
由于搬运AGV3搬运承载架2移动至接驳平台1所在处,优选地,第一定位件162上开设有定位槽1621,第二定位件设置于承载架2上,能够提高定位的便利性,方便第二定位件插入定位槽1621中。定位槽1621具有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限位槽壁,当第二定位件插入定位槽1621时,两个限位槽壁与第二定位件抵接,实现第一定位件162和第二定位件的定位和限位,避免两者发生相对偏移。
第二定位件优选为定位滚轮262,对接组件26包括定位横梁261,定位横梁261沿第二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腿213连接,定位滚轮262转动安装于定位横梁261的前侧且转动轴竖直设置,该种设置,使得定位滚轮262在插入定位槽1621中时,定位滚轮262能够通过绕其自身轴线的转动,减少定位滚轮262与定位槽1621槽壁之间的摩擦,从而降低第一定位件162和第二定位件的磨损。优选地,两个限位槽壁沿朝向槽口的方向逐渐远离,以使两个限位槽壁之间的间距沿朝向槽口的方向逐渐增大,两个限位槽壁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定位滚轮262的直径,两个限位槽壁之间的最大间距大于定位滚轮262的直径,由此能够保证两个定位槽1621壁均能够与定位滚轮262接触,提高定位和限位效果。
定位槽1621的槽口处连通有导向槽1622,导向槽1622的槽宽沿远离定位槽1621的方向逐渐增大,以为第二定位件进入定位槽1621进行导向。定位组件还包括定位支架,定位支架的下端与安装管基座可拆卸连接,定位支架的上端与第一定位件162可拆卸连接。
定位组件优选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以提高定位精度,有效避免承载架2与接驳平台1之间发生相对偏转。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组件设置有两个,两个定位组件分别位于基座沿第二方向的两端。
锁紧机构163包括锁紧块1632,锁紧块1632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锁紧块1632 处于第二状态时,锁紧块1632能够穿过定位横梁261下方并进入底部空间215中,当锁紧块1632处于第一状态时,位于底部空间215中的锁紧块1632能够抵压于定位横梁261的背面。该种锁紧块1632的结构设置,能够方便锁紧块1632与定位横梁261的对接,提高锁紧机构163与对接组件26对接与脱离的便利性。
在本实施例中,锁紧块1632转动安装于安装基座161上,以使锁紧块163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锁紧机构163还包括弹性复位件,锁紧块1632与定位横梁261的相向运动能使定位横梁261抵压锁紧块1632,以使锁紧块1632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弹性复位件用于使锁紧块1632保持或回复至第一状态。该种设置方式,使得锁紧块1632从第一状态至第二状态的切换由定位横梁261的抵压实现,而锁紧块1632从第二状态至第一状态的切换由弹性复位件实现,避免设置驱动单元驱动锁紧块1632转动,降低成本,且提高锁紧块1632状态切换的自动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锁紧机构163也可以仅包括锁紧块1632,锁紧驱动单元1631也可以驱动锁紧块1632转动,以使锁紧块1632能够在锁紧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且当承载架 2与接驳平台1完成定位后,锁紧块1632处于解锁位置并位于定位横梁261的下方。
进一步地,锁紧机构163还包括锁紧驱动单元1631,锁紧驱动单元1631安装于安装基座161上并驱动锁紧块1632沿第一方向移动。通过设置锁紧驱动单元1632,使得在接驳平台1与承载架2锁定后,可以通过锁紧驱动单元1631的驱动实现锁紧块1632沿第一方向移动,实现锁紧块1631与定位横梁261的相互靠近或分离,从而提高对锁定时机和解锁时间的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锁紧驱动单元1631驱动锁紧块163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移动,且当锁紧块1632处于第一位置时,锁紧块1632与第一定位件162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为L1,当锁紧块1632处于第二位置时,锁紧块1632与第一定位件162的位置为L2,L1<L2。且当接驳平台1与承载架2对接到位时,锁紧块1632处于第一位置。该种设置,使得当接驳平台1与承载架2未对接时,可以先将锁紧块1632向远离第一定位件162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锁紧块1632与定位横梁262的配合先于第一定位件162与第二定位件之间的配合,从而可以使得在承载架2与接驳平台1未对接到位时,可以通过锁紧块1632与定位横梁262 先锁紧,再通过锁紧驱动单元1631的往回运动,拉动承载架2向接驳平台1运动,有利于保证接驳平台1与承载架2的对位可靠性和安全性,避免仅依靠搬运AGV搬运承载架2到对位位置造成的对位困难等的问题。
锁紧机构163还包括移动架1633,锁紧机构163设置于移动架1633上,锁紧驱动单元 1631安装于安装基座161上,且锁紧驱动单元1631的驱动端与移动架1633连接。该种设置,能够简化锁紧驱动单元1631与锁紧块1632之间的连接,提高驱动可靠性和稳定性。优选地,锁紧驱动单元1631优选为气缸,气缸的缸体固定在安装基座161上,气缸的活塞杆与移动架1633远离承载架2的一侧连接。
更为优选地,锁紧驱动单元1631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以增加锁紧块1632 与承载架2的接触面积,提高接驳平台1与承载架2的锁紧可靠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地,位于下层的调节驱动单元132位于两个锁紧驱动单元1631之间,以提高结构紧凑性。
锁紧块1632转动安装于移动架1633上,且锁紧块1632的上端凸出移动架1633的上端面,移动架1633的上端面低于定位横梁261,以使移动架1633可以无障碍地穿过定位横梁261底部。为提高定位横梁261抵压锁紧块1632的可靠性,锁紧块1632远离锁紧驱动单元1631的一侧设置有抵压面16321,抵压面16321由下至上沿朝向锁紧驱动单元1631的一侧倾斜,以使得当定位横梁261抵压抵压面16321时,定位横梁261施加至抵压面16321上的抵压力致动锁紧块1632转动。
进一步地,为保证锁紧块1632与定位横梁261的配合锁紧效果,锁紧块1632具有竖直设置的锁止面16322,锁止面16322与抵压面16321位于锁紧块1632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锁止面16322与定位横梁261的背面接触,以增大接触面积。优选地,锁紧块1632的转动轴线位于锁止面16322所在平面内。
锁紧块1632通过转动轴安装于移动架1633上,优选地,锁紧块1632上开设有轴孔,转动轴与移动架1633固定连接,转动轴上套设有转动轴承,转动轴承的外圈固定安装于轴孔内,由此能够提高锁紧块1632的转动顺畅性。
定位锁紧机构16优选还包括旋转限位件165,旋转限位件165限制处于第一位置的锁紧块1632转动,从而避免对位到位后的承载架2与接驳平台1相对移动,提高物料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限位件165为限位块,当锁紧块1632位于第一位置时,限位块位于旋转限位件165的下方,且旋转限位件165的下端与旋转限位件165的上端面抵接或靠近,旋转限位件165位于移动架1633的下方,当锁紧块1632位于第二位置时,旋转限位件165与锁紧块1632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该种设置,使得旋转限位件165仅在锁紧块1632处于第一状态时对锁紧块1632起到旋转限制作用,而当锁紧块1632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由于旋转限位件165不再位于锁紧块1632下方,锁紧块1632绕的旋转没有受到限制。
即,在本实施例中,当接驳平台1与承载架2未对接时,锁紧块1632处于第二位置,承载架2朝向接驳平台1的运动可以使定位横梁261抵压锁紧块1632转动并使锁紧块1632进入到底部空间215中以与定位横梁261的背面抵接;当接驳平台1与承载架2对接到位时,锁紧块1632处于第一位置,旋转限位件165限制锁紧块1632转动,使得承载架2与接驳平台1被稳固锁定,不会发生相对位置;当需要解锁时,使锁紧驱动单元1631驱动锁紧块1632 移动至第二位置,即承载架2远离接驳平台1的运动可以抵压锁紧块1632,使得锁紧块1632 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并退出底部空间215,即实现接驳平台1与承载架2的解锁。
为方便锁紧块1632与旋转限位件165作用,移动架1633对应锁紧块1632的位置开设有安装口,安装口贯通移动架1633的上下两侧,锁紧块1632穿过安装口,且锁紧块1632的上端向上伸出移动架1633的上表面并具有上述的抵压面16321和锁止面16322,锁紧块1632的下端向下伸出移动架1633的下表面。
优选地,锁紧块1632包括上下连接的锁紧部和连接部,锁紧部位于移动架1633的上方,连接部伸入安装口中转动套设在转动轴上。锁紧部呈下大、上小的直角梯形结构,直角梯形结构的大端与连接部连接,其直角边形成上述的止挡面2241,其斜面形成上述的抵压面 16321。连接部优选呈六面形结构,且连接部沿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于锁紧部沿第一方向的长度。
为限制锁紧机构163向承载架2移动的行程,锁紧机构163还包括平移限位件1634,平移限位件1634优选设置于移动架1633上,且能够与定位横梁261的前侧面接触,以限制移动架1633继续向承载架2运动,使得定位横梁261能够稳固地架设在锁紧块1623和平移限位件1634之间。优选地,平移限位件1634为限位块,限位块优选与锁紧块1632在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并与锁紧块1632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地,移动架1633为开口朝向锁紧驱动单元1631的U型结构,其包括形成该U型结构的横板部和形成U型结构两个竖边的两个侧板部,平移驱动单元的驱动端与横板部连接,两个侧板部沿第一方向延伸,且锁紧块1632和平移限位件1634分别位于侧板部的两端。该种移动架1633的结构设置,使得U型结构的U型槽可以为平锁紧驱动单元1621提供避让空间,从而减小锁紧机构163的整体尺寸,即减小定位锁紧机构16的整体尺寸,提高结构紧凑性。
为检测接驳平台1与承载架2是否对接到位,定位锁紧机构16还包括到位检测装置164,到位检测装置164能够检测承载架2与接驳平台1是否对接到位。在本实施例中,到位检测装置164为接近开关,接近开关竖直设置且检测头位于上端,当承载架2与接驳平台1对接到位时,到位检测装置164位于定位横梁261的下方,检测头能够与定位横梁261正对,检测头通过检测定位横梁261是否位于其正上方判断接驳平台1与承载架2是否对接到位。
到位检测装置164优选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以避免接驳平台1与承载架2 发生偏转,提高到位检测的可靠性,从而提高接驳平台1与承载架2对接可靠性。优选地,定位横梁261的表面可拆卸连接有感应件,感应件与到位检测装置164一一对应设置,且当接驳平台1与承载架2对接到位时,感应件与到位检测装置164的检测头上下正对设置。
优选地,为提高定位滚轮262及感应件在支撑框架21上的拆装便利性,定位横梁261包括固定梁2611及可拆卸安装于固定梁2611前侧的转接板2612,固定梁2611沿第二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腿213连接,且定位滚轮262、感应件均可拆卸安装于转接板2612 上,由此能够使得对接组件26整体在固定梁2611上的拆装便利性。
固定梁2611的背面优选设置有抵接板2613,抵接板2613与固定梁2611可拆卸连接并与锁紧块1632一一对应设置,锁紧块1632与抵接板2613抵接,由此能够使得抵接板2613磨损后可以仅更换抵接板2613,降低更换成本。
优选地,安装基座161上设置有导向块167,导向块167沿第一方向延伸。对接组件26 包括转动安装于支撑框架21上的导向滚轮263,导向滚轮263的转轴沿第二方向延伸,导向滚轮263能够与导向块167的上端面滚动接触,由此能够为接驳平台1和承载架2的对接提供导向。优选地,导向块167朝向承载架2的一面设置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由下至上向远离承载架2的方向倾斜,且上端与导向块167的上端面连接,以为导向滚轮263滚动至导向块167的上端面提供导向,避免导向滚轮263与导向块167发生碰撞。
导向块167优选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且更为优选地,导向块167设置有两个,两个导向块167分别位于移动架1633的相对两侧,导向滚轮263与导向块167一一对应设置,以提高导向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加工系统,包括上述的物料接驳系统,其中物料为硅片,硅片承载在花篮中,物料接驳系统可以实现承载有硅片的花篮的接驳,从而实现硅片在加工工位处的上料,还可以实现空的花篮的回收。本实施例提供电池加工系统,通过采用上述物料接驳系统,能够提高电池生产效率及物料输送安全性和平稳性。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9)

1.一种物料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驳平台(1),其具有缓冲输送机构(12),所述缓冲输送机构(12)包括用于沿第一方向传输物料的缓冲输送线(121);
承载架(2),能够与所述接驳平台(1)对接,所述承载架(2)上设置有转移输送线(22),当所述承载架(2)与所述接驳平台(1)对接到位时,所述转移输送线(22)与所述缓冲输送线(121)对接且联动,所述承载架(2)的底部设置有底部空间(215);
搬运AGV(3),能够钻入所述底部空间(215)并与所述承载架(2)对接,所述搬运AGV(3)用于搬运所述承载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输送机构(12)还包括输送驱动机构及主耦合单元,所述承载架(2)上设置有从耦合单元(23),所述从耦合单元(23)与所述转移输送线(22)传动连接,所述输送驱动机构与所述主耦合单元及所述缓冲输送线(121)均传动连接,所述主耦合单元能够与所述从耦合单元(23)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平台(1)上设置有调节机构(13),所述调节机构(13)用于驱动所述缓冲输送机构(12)在耦合位置和非耦合位置间切换,且当所述承载架(2)与所述接驳平台(1)对接到位且所述缓冲输送机构(12)处于所述耦合位置时,所述主耦合单元和所述从耦合单元(23)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料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13)包括调节支架(131)和调节驱动单元(132),所述调节驱动单元(132)位于所述调节支架(131)的下方并驱动所述调节支架(131)沿竖直方向升降,所述缓冲输送机构(12)设置于所述调节支架(131)上,所述耦合位置高于所述非耦合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耦合单元包括主耦合齿轮(122),所述从耦合单元(23)包括从耦合齿轮(232),所述主耦合齿轮(122)和所述从耦合齿轮(232)的转动轴线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主耦合齿轮(122)能够与所述从耦合齿轮(232)啮合,且所述输送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主耦合齿轮(122)转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及竖直方向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输送线(121)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缓冲输送带(1211),所述缓冲输送带(1211)沿所述第一方向输送所述物料;
所述转移输送线(22)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转移输送带(222),所述转移输送带(222)沿所述第一方向输送物料,且所述转移输送带(222)与所述缓冲输送带(1211)一一正对设置;
所述第二方向水平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平台(1)或所述承载架(2)上转动设置有辅助滚轮(24),所述辅助滚轮(24)的转动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水平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当所述接驳平台(1)与所述承载架(2)对接到位时,所述转移输送线(22)与所述缓冲输送线(121)正对且间隔设置,所述辅助滚轮(24)位于所述转移输送线(22)和所述缓冲输送线(12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物料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输送机构(12)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层,所述转移输送线(22)与所述缓冲输送线(121)一一对应设置;
和/或,所述缓冲输送机构(12)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转移输送线(22)与所述缓冲输送线(12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水平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物料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2)包括具有一侧开口的箱体(211),所述转移输送线(22)位于所述箱体(211)内部,且所述转移输送线(22)的对接端伸出所述箱体(211)的开口,所述对接端与所述缓冲输送线(121)对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物料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平台(1)上设置有定位锁紧机构(16),所述承载架(2)上设置有对接组件(26),所述定位锁紧机构(16)与所述对接组件(26)配合定位及锁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料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锁紧机构(16)设置于所述接驳平台(1)的下部并位于所有所述缓冲输送线(121)的下方,所述承载架(2)具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支撑腿(213),四个所述支撑腿(213)之间形成所述底部空间(215),所述对接组件(26)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腿(213)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物料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组件(26)包括定位横梁(261),所述定位横梁(261)沿第二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腿(213)连接,所述第二方向水平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所述定位锁紧机构(16)包括锁紧块(1632),所述锁紧块(1632)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锁紧块(163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锁紧块(1632)能够穿过定位横梁(261)下方并进入所述底部空间(215)中,当所述锁紧块(1632)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位于所述底部空间(215)中的所述锁紧块(1632)能够抵压于所述定位横梁(261)的背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物料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锁紧机构(16)还包括安装基座(161)和弹性复位件,所述锁紧块(1632)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基座(161)上,所述锁紧块(1632)与所述定位横梁(261)的相向运动能使所述定位横梁(261)抵压所述锁紧块(1632),以使所述锁紧块(1632)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使所述锁紧块(1632)保持或回复至所述第一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物料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锁紧机构(16)还包括锁紧驱动单元(1631),所述锁紧驱动单元(1631)安装于所述安装基座(161)上并驱动所述锁紧块(1632)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物料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驱动单元(1631)驱动所述锁紧块(163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移动,当所述接驳平台(1)与所述承载架(2)对接到位时,所述锁紧块(1632)处于第一位置;当所述承载架(2)靠近所述接驳平台(1)且未与所述接驳平台(1)对接到位时,所述锁紧块(1632)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且能够与所述定位横梁(261)的背面抵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物料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锁紧机构(16)还包括旋转限位件(165),所述旋转限位件(165)用于限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锁紧块(1632)转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物料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锁紧机构(16)还包括平移限位件(1634),当所述锁紧块(1632)与所述定位横梁(261)的背面抵接时,所述平移限位件(1634)与所述定位横梁(261)的前侧面抵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物料接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锁紧机构(16)还包括导向块(167),所述导向块(167)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对接组件(26)还包括导向滚轮(263),所述导向滚轮(263)的转动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导向滚轮(263)能滚动支承于所述导向块(167)的上端面;
和/或,所述定位锁紧机构(16)还包括到位检测装置(164),所述到位检测装置(164)用于检测所述承载架(2)与所述接驳平台(1)是否对接到位;
和/或,所述定位锁紧机构(16)包括第一定位件(162),所述第一定位件(162)具有开口朝向所述承载架(2)的定位槽(1621),所述对接组件(26)包括定位滚轮(262),所述定位滚轮(262)的转动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定位滚轮(262)能插入所述定位槽(1621)中。
19.一种电池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物料接驳系统。
CN202221685634.1U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物料接驳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 Active CN2176263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85634.1U CN217626325U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物料接驳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85634.1U CN217626325U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物料接驳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26325U true CN217626325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29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85634.1U Active CN217626325U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物料接驳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263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92830A (zh) * 2023-01-10 2023-04-04 湖南艾博特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动力花篮料仓传输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92830A (zh) * 2023-01-10 2023-04-04 湖南艾博特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动力花篮料仓传输系统
CN115892830B (zh) * 2023-01-10 2023-10-10 湖南艾博特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动力花篮料仓传输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13627B2 (en) Upper and lower path switching device for traveling body for transportation
KR101716524B1 (ko) 기판 컨테이너 보관 시스템
US7441999B2 (en) Overhead travelling carriage system
CN217626325U (zh) 一种物料接驳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
US7437999B2 (en) Overhead traveling vehicle system
US4352622A (en) Warehouse crane with pin-engageable tote pans
WO2000037339A1 (en) Integrated load port-conveyor transfer system
GB2362373A (en) Automatic containerised system of transferring work between processing stations
KR880001893B1 (ko) 저미립 액체 충전기 및 충전방법
CN211140634U (zh) 一种周转式双向装配流水线
US3485390A (en) Storage system with a transfer mechanism for an article handling vehicle
CN111908114A (zh) 一种搬运晶圆盒货架的转运设备
CN215665288U (zh) 一种播种墙
CN113562374B (zh) 一种播种墙
CN210794857U (zh) 一种上料流水线
CN215923352U (zh) 一种运输轨道组和播种墙
CN110775558B (zh) 一种周转式双向装配流水线
JP2929848B2 (ja) 棚設備
CN211664004U (zh) 一种卫浴陶瓷坯体输送机
KR101666800B1 (ko) 이송대차 시스템
KR102587566B1 (ko) 반송대차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반송 시스템
US11932488B2 (en) Modular vertical lift system
CN108263850B (zh) 递送装置及自助设备
KR100877463B1 (ko) 박스 보관 및 반출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215665535U (zh) 一种运输小车和播种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