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13822U -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13822U CN217613822U CN202221815675.8U CN202221815675U CN217613822U CN 217613822 U CN217613822 U CN 217613822U CN 202221815675 U CN202221815675 U CN 202221815675U CN 217613822 U CN217613822 U CN 2176138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carbon dioxide
- tower
- venturi
- absorption t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6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3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3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9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02 infu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17 fum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2203 pre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637 fluid replacement thera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477 desulfu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23556 desulfu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2 decarbon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70 ref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89 atom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431 greenhous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83 surviv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26 trapp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12 wast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5/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01D45/04—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utilising inertia
- B01D45/08—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utilising inertia by impingement against baffle separa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7/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 B01D47/06—Spray clean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7/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 B01D47/10—Venturi scrubb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0—Combinations of methods or devices for separating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50/40—Combinations of devices covered by groups B01D45/00 and B01D47/00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62—Carbon oxid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77—Liquid phase processes
- B01D53/78—Liquid phase processes with gas-liquid contac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77—Liquid phase processes
- B01D53/79—Injecting reacta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C—CAPTURE, STORAGE, SEQUESTRATION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GHG]
- Y02C20/0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 Y02C20/4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of CO2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包括:文丘里塔,由高至低依次包括收缩段、喉管段及扩散段,喉管段设置有文丘里塔填料层;降温除尘喷淋系统,用于向文丘里塔填料层喷淋降温除尘液;二氧化碳吸收塔,包括吸收塔塔体和吸收塔填料层,吸收塔塔体的顶部设置有吸收塔排风管;贫液喷淋系统,用于向吸收塔填料层喷淋二氧化碳吸收液;连通箱体,吸收塔塔体的底部和扩散段通过连通箱体连通。本实用新型利用文丘里塔的特殊结构取代占地面积较大的冷却除尘装置,可极大节省除尘降温工段的能耗和水耗。而且文丘里塔与二氧化碳吸收塔通过连通箱体连通,在极大减小占地面积的同时,兼具降温除尘及二氧化碳捕集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系统。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除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外,也造成陆地水分流水、海平面上升、威胁人类生存和粮食供应等重大影响。燃煤电厂排放的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在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统计报告中提出,燃煤作为二氧化碳排放源占全球排放总量增量的40%,其中电力及供热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增量在9亿吨以上,占全球增量的46%,排放量及增量巨大,因此,针对燃煤电厂排放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利用已成为目前环境保护领域亟待普及的议题。
CO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目前已在我国多个燃煤电厂开展中试及产业化项目落地,主要采用的捕集方法有物理吸附法、化学吸收法及膜反应器法等,其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方法为以相变吸收剂为主的二氧化碳化学吸收法,该方法采用二氧化碳吸收塔及再生塔作为主要设备,利用相变溶剂作为喷淋液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定向捕集吸收,捕集效率可达到99%以上。
但在烟气进入二氧化碳吸收塔前,应对烟气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如脱硫脱硝、除尘及降温等,以调整烟气的物理状态,避免因温度过高、含尘量大及烟气中其他废气杂质对二氧化碳吸收液造成污染,从而影响二氧化碳捕集效率。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预处理工段常常存在设备多、占地面积大、传输工段长导致烟气损耗泄露及造成能耗增加等现象。
因此,如何在减小占地面积的同时,兼具降温除尘及二氧化碳捕集功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系统,以在减小占地面积的同时,兼具降温除尘及二氧化碳捕集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包括:
文丘里塔,由高至低依次包括收缩段、喉管段及扩散段,所述喉管段设置有文丘里塔填料层,所述收缩段用于承接引烟系统引入的脱硫后的烟气;
降温除尘喷淋系统,用于向所述文丘里塔填料层的上方喷淋降温除尘液;
二氧化碳吸收塔,包括吸收塔塔体和设置于所述吸收塔塔体内的吸收塔填料层,所述吸收塔塔体的顶部设置有吸收塔排风管;
贫液喷淋系统,用于向所述吸收塔填料层的上方喷淋二氧化碳吸收液;
连通箱体,所述吸收塔塔体的底部和所述扩散段通过所述连通箱体连通。
可选地,在上述二氧化碳吸收系统中,所述连通箱体包括连通箱本体和设置于所述连通箱本体内的导热隔板;
所述导热隔板将所述连通箱本体分隔为预处理槽和冷富液槽,所述预处理槽用于承接所述文丘里塔落下的降温除尘液,所述冷富液槽用于承接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塔落下的二氧化碳吸收液;
所述连通箱本体的液面之上形成用于连通所述吸收塔塔体的底部和所述扩散段的烟道。
可选地,在上述二氧化碳吸收系统中,所述导热隔板设置于所述连通箱本体的底壁,且与所述连通箱本体的顶壁之间具有供烟气流通的所述烟道。
可选地,在上述二氧化碳吸收系统中,所述导热隔板面向所述预处理槽的一侧和/或面向所述冷富液槽的一侧设置有换热翅片。
可选地,在上述二氧化碳吸收系统中,所述降温除尘喷淋系统包括:
降温除尘喷淋管,所述降温除尘喷淋管的第一端连通有喷淋液喷嘴,所述喷淋液喷嘴设置于所述收缩段内,以向所述文丘里塔填料层的上方喷淋降温除尘液;
文丘里循环泵,出口与所述降温除尘喷淋管的第二端连通,入口与进液管连通,所述进液管连通于所述预处理槽的液面之下。
可选地,在上述二氧化碳吸收系统中,还包括用于向所述预处理槽内补充降温除尘液的补液系统。
可选地,在上述二氧化碳吸收系统中,还包括:
用于排出所述预处理槽内的降温除尘液的排液系统;
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预处理槽内的液位,在液位低于第一预设液位时,开启所述补液系统;在液位高于第二预设液位时,开启所述排液系统;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预处理槽内降温除尘液的温度,在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打开所述排液系统排出所述预处理槽内的降温除尘液,并打开所述补液系统,以为所述预处理槽补充新的降温除尘液。
可选地,在上述二氧化碳吸收系统中,所述降温除尘喷淋管上串联有止回阀、手动球阀及转子流量计,所述进液管上串联有电动球阀。
可选地,在上述二氧化碳吸收系统中,所述文丘里塔通过法兰连通于所述预处理槽的顶部。
可选地,在上述二氧化碳吸收系统中,还包括与所述冷富液槽连通,以将所述冷富液槽内吸收饱和后的二氧化碳吸收液输送至吸收剂再生单元的吸收液输送单元。
可选地,在上述二氧化碳吸收系统中,所述吸收液输送单元包括吸收液输送管路以及串联于所述吸收液输送管路上的吸收液输送泵和手动球阀,所述手动球阀位于所述吸收液输送泵和所述冷富液槽之间。
可选地,在上述二氧化碳吸收系统中,所述文丘里塔位于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塔的一侧,且为并列布置的多个。
可选地,在上述二氧化碳吸收系统中,所述引烟系统包括:
文丘里塔进风管,连通于各个所述文丘里塔的收缩段的顶部;
输烟管道,用于输送脱硫后的烟气;
引风机,串联于所述输烟管道,以将所述输烟管道内的烟气引入所述文丘里塔进风管。
可选地,在上述二氧化碳吸收系统中,所述文丘里塔进风管的一端与所述输烟管道连通,另一端通过盲板封堵。
可选地,在上述二氧化碳吸收系统中,所述吸收塔填料层为沿所述吸收塔塔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层,且贫液喷淋系统用于向位于顶部的所述吸收塔填料层的上方喷淋二氧化碳吸收液。
可选地,在上述二氧化碳吸收系统中,所述吸收塔塔体内还设置有吸收塔除雾层。
可选地,在上述二氧化碳吸收系统中,所述贫液喷淋系统包括:
贫液喷淋管,所述贫液喷淋管的第一端连通有贫液喷嘴,所述贫液喷嘴用于向位于顶部的所述吸收塔填料层的上方喷淋二氧化碳吸收液;
贫液喷淋泵,串联于所述贫液喷淋管,以驱动所述贫液喷淋管内的二氧化碳吸收液由所述贫液喷嘴喷出。
可选地,在上述二氧化碳吸收系统中,所述贫液喷淋泵下游的贫液喷淋管上串联有止回阀和手动球阀;
所述贫液喷淋泵上游的贫液喷淋管上串联有手动球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氧化碳吸收系统,电厂烟气经过脱硫预处理后进入该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即进入文丘里塔的收缩段,由于文丘里塔由上至下分别为收缩段、喉管段及扩散段的文丘里三段式结构,使进入文丘里塔内的含尘高温烟气流速增加。同时采用降温除尘喷淋系统自上而下向文丘里塔填料层的上方喷淋降温除尘液,含尘高温烟气和降温除尘液在文丘里塔内流经文丘里塔填料层时,在文丘里塔填料层的作用下,充分接触反应产生凝聚,形成较大含尘高温液滴后回落至文丘里塔下方的连通箱体,降温除尘后的气体自连通箱体进入二氧化碳吸收塔,自下而上与贫液喷淋系统喷淋的二氧化碳吸收液,在吸收塔填料层进行充分的气液接触反应,随重力作用回落至连通箱体,捕集后的脱碳气体自吸收塔塔体的塔顶通过吸收塔排风管排出或进入下一步处理精炼单元。
本实用新型在喉管段设置文丘里塔填料层,并将降温除尘喷淋系统的喷淋点设在收缩段的方式,可极大利用文丘里结构对气体(含尘高温烟气)流速的控制,使气液(含尘高温烟气和降温除尘液)相对流速在文丘里塔填料层达到最大,液滴在高速气流下雾化,气体湿度达到饱和,尘粒与液滴之间发生激烈碰撞和凝聚,达到高效除尘的效果,同时在激烈的气液接触下,降温除尘液与高温烟气产生充分换热,形成蒸汽带走热量达到烟气冷却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文丘里塔的特殊结构取代占地面积较大的冷却除尘装置(闭式冷却塔和布袋除尘器等装置),可极大节省除尘降温工段的能耗和水耗。而且文丘里塔与二氧化碳吸收塔通过连通箱体连通,在极大减小占地面积的同时,兼具降温除尘及二氧化碳捕集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二氧化碳吸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文丘里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连通箱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二氧化碳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二氧化碳吸收系统的侧视图。
图1至图5中的各项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0为文丘里塔,20为二氧化碳吸收塔,30为连通箱体,40为降温除尘喷淋系统,50为贫液喷淋系统,60为引烟系统,70为补液系统,80为排液系统,90为吸收液输送单元;
11为收缩段,12为喉管段,13为扩散段,14为文丘里塔填料层,21为吸收塔塔体,22为吸收塔除雾层,23为吸收塔填料层,24为吸收塔排风管,31为连通箱本体,32为导热隔板,41为降温除尘喷淋管,42为喷淋液喷嘴,43为转子流量计,44为文丘里循环泵,51为贫液喷淋管,52为贫液喷淋泵,53为贫液喷嘴,61为输烟管道,62为引风机,63为文丘里塔进风管,71为补液管路,72为补液阀,81为排液管路,82为排液阀,91为吸收液输送管路,92为吸收液输送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系统,以在减小占地面积的同时,兼具降温除尘及二氧化碳捕集功能。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包括文丘里塔10、降温除尘喷淋系统40、二氧化碳吸收塔20、贫液喷淋系统50和连通箱体30。
如图2所示,文丘里塔10由高至低依次包括收缩段11、喉管段12及扩散段13,由高至低是指在文丘里塔10安装后的位置关系。收缩段11是指沿烟气流动方向上,收缩段11的直径逐渐缩小;喉管段12是指沿烟气流动方向上,喉管段12的直径不变;扩散段13是指沿烟气流动方向上,扩散段13的直径逐渐变大。
文丘里塔10用于对经过脱硫预处理后的烟气进行降温除尘处理。喉管段12设置有文丘里塔填料层14,收缩段11用于承接引烟系统60引入的脱硫后的烟气,由于收缩段11位于文丘里塔10的最上部,因此烟气沿文丘里塔10由上至下流动。在本实施例中,文丘里塔填料层14可采用SS304鲍尔环填料,需要说明的是,文丘里塔填料层14还可选择其他填料,只要能够保证气液混合均匀即可。
降温除尘喷淋系统40用于向文丘里塔填料层14的上方喷淋降温除尘液,电厂烟气经过脱硫预处理后进入该二氧化碳吸收系统,首先进入文丘里塔10的收缩段11,由于文丘里塔10由上至下分别为收缩段11、喉管段12及扩散段13的文丘里三段式结构,使进入文丘里塔10内的含尘高温烟气流速增加。同时采用降温除尘喷淋系统40自上而下向文丘里塔填料层14的上方喷淋降温除尘液,含尘高温烟气和降温除尘液在文丘里塔10内流经文丘里塔填料层14时,在文丘里塔填料层14的作用下,充分接触反应产生凝聚,形成较大的含尘高温液滴。
如图4所示,二氧化碳吸收塔20包括吸收塔塔体21和设置于吸收塔塔体21内的吸收塔填料层23,吸收塔塔体21的顶部设置有吸收塔排风管24。在本实施例中,吸收塔填料层23可采用SS304鲍尔环填料,需要说明的是,吸收塔填料层23还可选择其他填料,只要能够保证气液混合均匀即可。
贫液喷淋系统50用于向吸收塔填料层23的上方喷淋二氧化碳吸收液,由文丘里塔10降温除尘后的气体进入二氧化碳吸收塔20的吸收塔塔体21,自下而上与贫液喷淋系统50喷淋的二氧化碳吸收液,在吸收塔填料层23进行充分的气液接触反应,捕集后的脱碳气体自吸收塔塔体21的塔顶通过吸收塔排风管24排出或进入下一步处理精炼单元。
吸收塔塔体21的底部和扩散段13通过连通箱体30连通,使得由文丘里塔10降温除尘后的气体可通过连通箱体30进入二氧化碳吸收塔20。含尘高温烟气和降温除尘液在文丘里塔10内流经文丘里塔填料层14时,在文丘里塔填料层14的作用下,充分接触反应产生凝聚,形成较大的含尘高温液滴,连通箱体30还可承接由文丘里塔10自由落体的含尘高温液滴。降温除尘后的气体自连通箱体30进入二氧化碳吸收塔20,自下而上与贫液喷淋系统50喷淋的二氧化碳吸收液,在吸收塔填料层23进行充分的气液接触反应,随重力作用回落至连通箱体30。
本实用新型在喉管段12设置文丘里塔填料层14,并将降温除尘喷淋系统的喷淋点设在收缩段11的方式,可极大利用文丘里结构对气体(含尘高温烟气)流速的控制,使气液(含尘高温烟气和降温除尘液)相对流速在文丘里塔填料层14达到最大,液滴在高速气流下雾化,气体湿度达到饱和,尘粒与液滴之间发生激烈碰撞和凝聚,达到高效除尘的效果,同时在激烈的气液接触下,降温除尘液与高温烟气产生充分换热,形成蒸汽带走热量达到烟气冷却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文丘里塔10的特殊结构取代占地面积较大的冷却除尘装置(闭式冷却塔和布袋除尘器等装置),可极大节省除尘降温工段的能耗和水耗。而且文丘里塔10与二氧化碳吸收塔20通过连通箱体30连通,在极大减小占地面积的同时,兼具降温除尘及二氧化碳捕集功能。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连通箱体30包括连通箱本体31和设置于连通箱本体31内的导热隔板32。导热隔板32为具有导热能力的隔板,使得导热隔板32两侧可充分换热。导热隔板32设置于连通箱本体31的底壁,且与连通箱本体31的顶壁之间具有供烟气流通的烟道。
导热隔板32将连通箱本体31分隔为预处理槽和冷富液槽,预处理槽用于承接文丘里塔10落下的降温除尘液,冷富液槽用于承接二氧化碳吸收塔20落下的二氧化碳吸收液。本实施例中,通过导热隔板32将连通箱本体31分隔为预处理槽和冷富液槽,分别承接文丘里塔10和二氧化碳吸收塔20落下的液体,使得预处理槽和冷富液槽内的液体不混合,以便可循环使用。
连通箱本体31的液面之上形成用于连通吸收塔塔体21的底部和扩散段13的烟道,即需要保证连通箱本体31的液面和连通箱本体31的顶壁之间具有空间,以使得由文丘里塔10降温除尘后的气体可进入二氧化碳吸收塔20。
本实施例中,连通箱本体31内设置导热隔板32,用于传导文丘里塔10下方的预处理槽内的降温除尘液与二氧化碳吸收塔20下方的冷富液槽内的冷富液进行预换热,冷富液为二氧化碳吸收液吸收饱和后形成的液体,降低后续二氧化碳吸收液再生时对冷富液加热的能耗,与此同时还可对预处理槽内的降温除尘液进行适当降温,降低降温除尘液的更换频率,降温除尘液可为水等介质,只要能够降温并且可与灰尘凝聚的液体即可。
为了提高导热隔板32的换热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导热隔板32面向预处理槽的一侧和/或面向冷富液槽的一侧设置有换热翅片。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导热隔板32上设置换热翅片,可以增加导热隔板32的换热面积,继而可提高冷富液槽内的冷富液的温度,降低预处理槽内的降温除尘液的温度。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降温除尘喷淋系统40包括降温除尘喷淋管41、文丘里循环泵44和喷淋液喷嘴42。
其中,降温除尘喷淋管41的第一端连通有喷淋液喷嘴42,喷淋液喷嘴42设置于收缩段11内,以向文丘里塔填料层14的上方喷淋降温除尘液。喷淋液喷嘴42可以选择SS304螺旋喷嘴,使得降温除尘液被喷出后呈螺旋状喷洒,提高降温除尘液的雾化程度,提高与高温烟气的混合效率。
文丘里循环泵44的出口与降温除尘喷淋管41的第二端连通,文丘里循环泵44的入口与进液管连通,进液管连通于预处理槽的液面之下。在文丘里循环泵44的动力下,通过进液管将预处理槽内的降温除尘液抽出,并通过降温除尘喷淋管41由喷淋液喷嘴42喷洒至文丘里塔填料层14。
进一步的,降温除尘喷淋管41上可串联有止回阀、手动球阀及转子流量计43,进液管上串联有电动球阀。止回阀使得降温除尘喷淋管41的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上处于连通状态,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处于截止状态。也即使得降温除尘液只能由文丘里循环泵44向喷淋液喷嘴42的方向流动,能够避免降温除尘液由喷淋液喷嘴42倒流回预处理槽内。
操作人员可通过手动球阀手动切断降温除尘喷淋管41的通路,以控制喷淋液喷嘴42的工作状态。转子流量计43用于检测降温除尘喷淋管41内降温除尘液的流量,以使得可以根据流量控制文丘里循环泵44的转速,继而使得喷淋液喷嘴42喷出的流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避免流量过低或过高。电动球阀可自动控制,根据需求通过控制器控制自动打开。
如图1所示,由于降温除尘液在喷淋时,与高温烟气换热,会形成蒸汽而流失,因此需要定期对预处理槽内的降温除尘液进行补充。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包括用于向预处理槽内补充降温除尘液的补液系统70。操作人员可根据预处理槽内降温除尘液的体积,在需要的时候,通过补液系统70向预处理槽内补充降温除尘液。
如图3所示,补液系统70可包括补液管路71和串联在补液管路71上的补液阀72。补液管路71的一端与预处理槽连通,具体可连通于预处理槽的液面之上,补液管路71的另一端与给水管连通。通过补液阀72可以打开或者切断补液管路71,在补液阀72打开时,给水管内的降温除尘液可通过补液管路71进入预处理槽内;在补液阀72关闭时,给水管内的降温除尘液被截止。
如图1所示,由于降温除尘液与高温烟气换热几次之后,降温除尘液内的杂质较多,需要更换。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二氧化碳吸收系统还可包括排液系统80和液位传感器。
排液系统80用于排出预处理槽内的降温除尘液,操作人员可根据预处理槽内降温除尘液的体积以及降温除尘液的杂质含量,在需要的时候,通过排液系统80将预处理槽内的降温除尘液排出。
如图3所示,排液系统80可包括排液管路81和串联在排液管路81上的排液阀82。排液管路81的一端与预处理槽连通,具体可连通于预处理槽的底部,排液管路81的另一端与排水管连通。通过排液阀82可以打开或者切断排液管路81,在排液阀82打开时,预处理槽内的降温除尘液可通过排液管路81排入排水管内,并最终通过排水管排至相应位置;在排液阀82关闭时,预处理槽内的降温除尘液被截止。
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预处理槽内的液位,在液位低于第一预设液位时,开启补液系统70;在液位高于第二预设液位时,开启排液系统80,以使得预处理槽内的降温除尘液始终介于第一预设液位和第二预设液位之间。
预处理槽还可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预处理槽内降温除尘液的温度,当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打开排液系统80排出预处理槽内的降温除尘液,并打开补液系统70,以为预处理槽补充新的降温除尘液,继而降低预处理槽内降温除尘液的温度。
具体的,文丘里塔10可通过法兰连通于预处理槽的顶部,以方便文丘里塔10和连通箱体30的装配。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二氧化碳吸收系统还可包括与冷富液槽连通,以将冷富液槽内吸收饱和后的二氧化碳吸收液输送至吸收剂再生单元的吸收液输送单元90。冷富液槽内的二氧化碳吸收液反复使用后,需要再生,可通过吸收液输送单元90将将冷富液槽内吸收饱和后的二氧化碳吸收液输送至吸收剂再生单元进行再生,再生后,再进行使用。
如图3所示,吸收液输送单元90可包括吸收液输送管路91以及串联于吸收液输送管路91上的吸收液输送泵92和手动球阀,手动球阀位于吸收液输送泵92和冷富液槽之间。通过手动球阀可以打开或者吸收液输送管路91,在手动球阀打开时,冷富液槽内的二氧化碳吸收液可在吸收液输送泵92的作用下,通过吸收液输送管路91泵入吸收剂再生单元;在手动球阀关闭时,吸收液输送管路91被截止。
如图5所示,为了提高降温除尘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文丘里塔10位于二氧化碳吸收塔20的一侧,且为并列布置的多个,图5示出了三个文丘里塔10的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烟气的处理量,设置文丘里塔10的具体数量。
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引烟系统60包括文丘里塔进风管63、输烟管道61和引风机62。其中,文丘里塔进风管63连通于各个文丘里塔10的收缩段11的顶部,使得各个文丘里塔10处于并联状态。
输烟管道61用于输送脱硫后的烟气,引风机62串联于输烟管道61,以将输烟管道61内的烟气引入文丘里塔进风管63。烟气经引风机62作用通过输烟管道61送入文丘里塔进风管63,并依次送入各个文丘里塔10内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文丘里塔进风管63的一端与输烟管道61连通,另一端可通过盲板封堵,以避免延期泄漏。也可将文丘里塔进风管63的两端均封堵,将输烟管道61连通于文丘里塔进风管63的两端之间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吸收塔填料层23可为沿吸收塔塔体21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层,且贫液喷淋系统50用于向位于顶部的吸收塔填料层23的上方喷淋二氧化碳吸收液,以提高二氧化碳吸收效率。吸收塔塔体21内还设置有吸收塔除雾层22,吸收塔除雾层22位于吸收塔填料层23的上方。脱碳气体经吸收塔除雾层22除雾后,通过吸收塔排风管24排出,吸收塔除雾层22可以为SS304折流板。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贫液喷淋系统50包括贫液喷淋管51、贫液喷嘴53和贫液喷淋泵52。其中,贫液喷淋管51的第一端连通有贫液喷嘴53,贫液喷嘴53用于向位于顶部的吸收塔填料层23的上方喷淋二氧化碳吸收液。贫液喷嘴53可以选择SS304螺旋喷嘴,使得二氧化碳吸收液被喷出后呈螺旋状喷洒,提高二氧化碳吸收液的雾化程度,提高与高温烟气的反应效率。
贫液喷淋泵52串联于贫液喷淋管51,以驱动贫液喷淋管51内的二氧化碳吸收液由贫液喷嘴53喷出。在贫液喷淋泵52的动力下,通过贫液喷淋管51由贫液喷淋泵52喷洒至吸收塔填料层23。
进一步地,贫液喷淋泵52下游的贫液喷淋管51上串联有止回阀和手动球阀。贫液喷淋泵52上游的贫液喷淋管51上串联有手动球阀。止回阀使得贫液喷淋管51的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上处于连通状态,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处于截止状态。也即使得二氧化碳吸收液只能由贫液喷淋泵52向贫液喷嘴53的方向流动,能够避免二氧化碳吸收液倒流。操作人员可通过手动球阀手动切断贫液喷淋管51于贫液喷淋泵52上游和下游的通路,以控制贫液喷嘴53的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文丘里塔(10),由高至低依次包括收缩段(11)、喉管段(12)及扩散段(13),所述喉管段(12)设置有文丘里塔填料层(14),所述收缩段(11)用于承接引烟系统(60)引入的脱硫后的烟气;
降温除尘喷淋系统(40),用于向所述文丘里塔填料层(14)的上方喷淋降温除尘液;
二氧化碳吸收塔(20),包括吸收塔塔体(21)和设置于所述吸收塔塔体(21)内的吸收塔填料层(23),所述吸收塔塔体(21)的顶部设置有吸收塔排风管(24);
贫液喷淋系统(50),用于向所述吸收塔填料层(23)的上方喷淋二氧化碳吸收液;
连通箱体(30),所述吸收塔塔体(21)的底部和所述扩散段(13)通过所述连通箱体(3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箱体(30)包括连通箱本体(31)和设置于所述连通箱本体(31)内的导热隔板(32);
所述导热隔板(32)将所述连通箱本体(31)分隔为预处理槽和冷富液槽,所述预处理槽用于承接所述文丘里塔(10)落下的降温除尘液,所述冷富液槽用于承接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塔(20)落下的二氧化碳吸收液;
所述连通箱本体(31)的液面之上形成用于连通所述吸收塔塔体(21)的底部和所述扩散段(13)的烟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隔板(32)设置于所述连通箱本体(31)的底壁,且与所述连通箱本体(31)的顶壁之间具有供烟气流通的所述烟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隔板(32)面向所述预处理槽的一侧和/或面向所述冷富液槽的一侧设置有换热翅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除尘喷淋系统(40)包括:
降温除尘喷淋管(41),所述降温除尘喷淋管(41)的第一端连通有喷淋液喷嘴(42),所述喷淋液喷嘴(42)设置于所述收缩段(11)内,以向所述文丘里塔填料层(14)的上方喷淋降温除尘液;
文丘里循环泵(44),出口与所述降温除尘喷淋管(41)的第二端连通,入口与进液管连通,所述进液管连通于所述预处理槽的液面之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向所述预处理槽内补充降温除尘液的补液系统(7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排出所述预处理槽内的降温除尘液的排液系统(80);
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预处理槽内的液位,在液位低于第一预设液位时,开启所述补液系统(70);在液位高于第二预设液位时,开启所述排液系统(80);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预处理槽内降温除尘液的温度,在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打开所述排液系统(80)排出所述预处理槽内的降温除尘液,并打开所述补液系统(70),以为所述预处理槽补充新的降温除尘液。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除尘喷淋管(41)上串联有止回阀、手动球阀及转子流量计(43),所述进液管上串联有电动球阀。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塔(10)通过法兰连通于所述预处理槽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冷富液槽连通,以将所述冷富液槽内吸收饱和后的二氧化碳吸收液输送至吸收剂再生单元的吸收液输送单元(9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液输送单元(90)包括吸收液输送管路(91)以及串联于所述吸收液输送管路(91)上的吸收液输送泵(92)和手动球阀,所述手动球阀位于所述吸收液输送泵(92)和所述冷富液槽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塔(10)位于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塔(20)的一侧,且为并列布置的多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烟系统(60)包括:
文丘里塔进风管(63),连通于各个所述文丘里塔(10)的收缩段(11)的顶部;
输烟管道(61),用于输送脱硫后的烟气;
引风机(62),串联于所述输烟管道(61),以将所述输烟管道(61)内的烟气引入所述文丘里塔进风管(63)。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塔进风管(63)的一端与所述输烟管道(61)连通,另一端通过盲板封堵。
15.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填料层(23)为沿所述吸收塔塔体(21)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层,且贫液喷淋系统(50)用于向位于顶部的所述吸收塔填料层(23)的上方喷淋二氧化碳吸收液。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塔体(21)内还设置有吸收塔除雾层(22)。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贫液喷淋系统(50)包括:
贫液喷淋管(51),所述贫液喷淋管(51)的第一端连通有贫液喷嘴(53),所述贫液喷嘴(53)用于向位于顶部的所述吸收塔填料层(23)的上方喷淋二氧化碳吸收液;
贫液喷淋泵(52),串联于所述贫液喷淋管(51),以驱动所述贫液喷淋管(51)内的二氧化碳吸收液由所述贫液喷嘴(53)喷出。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贫液喷淋泵(52)下游的贫液喷淋管(51)上串联有止回阀和手动球阀;
所述贫液喷淋泵(52)上游的贫液喷淋管(51)上串联有手动球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815675.8U CN217613822U (zh) | 2022-07-14 | 2022-07-14 |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系统 |
PCT/CN2023/073640 WO2024011887A1 (zh) | 2022-07-14 | 2023-01-29 |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815675.8U CN217613822U (zh) | 2022-07-14 | 2022-07-14 |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13822U true CN217613822U (zh) | 2022-10-21 |
Family
ID=83635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815675.8U Active CN217613822U (zh) | 2022-07-14 | 2022-07-14 |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13822U (zh) |
WO (1) | WO2024011887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11887A1 (zh) * | 2022-07-14 | 2024-01-18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01876A (zh) * | 2024-01-24 | 2024-05-10 | 湖南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过热蒸汽干化系统的除尘装置 |
CN118126753A (zh) * | 2024-05-06 | 2024-06-04 | 鄂尔多斯市星星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高效填料的胺气提塔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050580C3 (de) * | 1970-10-15 | 1979-09-06 | Metallgesellschaft Ag, 6000 Frankfurt | Vorrichtung zur Absorption von gasförmigen Bestandteilen |
JP2009219999A (ja) * | 2008-03-14 | 2009-10-01 | Babcock Hitachi Kk | 排煙処理装置 |
JP2009240908A (ja) * | 2008-03-31 | 2009-10-22 | Babcock Hitachi Kk | 湿式二段排煙脱硫装置及び湿式二段排煙脱硫装置の運用方法 |
CN201578973U (zh) * | 2009-12-14 | 2010-09-15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 | 烟气二氧化碳捕捉设备及其吸收塔 |
CN109107342A (zh) * | 2017-06-23 | 2019-01-01 | 广西广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多级喷雾文丘里脱硫除尘装置及其方法 |
CN108295596B (zh) * | 2018-04-13 | 2024-03-29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文丘里湿法除尘装置及燃煤锅炉烟气净化系统 |
CN212915090U (zh) * | 2020-05-09 | 2021-04-09 | 江苏永鼎光纤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预制棒烧结废气处理系统 |
CN215463249U (zh) * | 2021-07-26 | 2022-01-11 | 浙江大学 | 一种分区多级循环co2捕集浓缩系统 |
CN114712989B (zh) * | 2022-03-11 | 2023-01-03 | 浙江大学 | 低成本高效的污染物与co2协同吸收-解吸解耦方法 |
CN115040962A (zh) * | 2022-07-14 | 2022-09-13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系统 |
CN217613822U (zh) * | 2022-07-14 | 2022-10-21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系统 |
-
2022
- 2022-07-14 CN CN202221815675.8U patent/CN217613822U/zh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1-29 WO PCT/CN2023/073640 patent/WO2024011887A1/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11887A1 (zh) * | 2022-07-14 | 2024-01-18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011887A1 (zh) | 2024-0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613822U (zh) |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系统 | |
CN109529503A (zh) | 一种垃圾焚烧炉高温烟气净化装置 | |
CN106512637A (zh) | 一种消除白烟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9966879A (zh) | 硫磺焚烧后尾气钠法深度脱硫控碱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5040962A (zh) |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系统 | |
CN203916431U (zh) | 一种气相氧化结合湿法吸收的烟气联合脱硫脱硝装置 | |
CN211987978U (zh) | 一种窑炉废气用净化装置 | |
CN201389423Y (zh) | 一种用于燃煤锅炉的烟气脱硫除尘塔 | |
CN205886604U (zh) | 带有椭圆盘混流器的scr脱硝氨喷射系统 | |
CN205361039U (zh) | 一种沥青改性工艺用沥青烟气处理装置 | |
CN209475974U (zh) | 一种高效率喷淋脱硫设备 | |
CN205886603U (zh) | 整流混流式scr脱硝氨喷射系统 | |
CN105879633A (zh) |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脱硝装置 | |
CN110894954A (zh) | 一种高温尾气净化和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1719955U (zh) | 一种含水溶性烟气吸收装置 | |
CN208320385U (zh) | 一种用于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的消除白烟装置 | |
CN207307478U (zh) | 一种防爆燃油机排气净化水箱 | |
CN110591769A (zh) | 一种高炉煤气催化脱硫装置及方法 | |
CN202506308U (zh) | 一种烟气洗涤装置 | |
CN107152676B (zh) | 锅炉烟气余热利用及减少氮氧化物生成的供气系统 | |
CN105597506A (zh) | 废气处理系统 | |
CN112705047B (zh) | 一种沥青搅拌站烟气脱硝系统 | |
CN209188471U (zh) | 一种除尘脱硫脱销一体化处理装置 | |
CN201006390Y (zh) | 含油烟烟尘净化装置 | |
CN208465513U (zh) | 一种焖烧炉废气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