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13111U - 一种曝气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曝气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13111U
CN217613111U CN202221089827.0U CN202221089827U CN217613111U CN 217613111 U CN217613111 U CN 217613111U CN 202221089827 U CN202221089827 U CN 202221089827U CN 217613111 U CN217613111 U CN 217613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tion plate
sedimentation tank
aeration
area
tank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8982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海杰
罗加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Sanf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Sanf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Sanf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Sanf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8982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13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13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131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曝气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均布置在沉淀池本体内部;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与沉淀池本体底壁围合形成配水区;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沉淀池本体顶壁围合形成曝气区;第三隔板、第一隔板和沉淀池本体侧壁围合形成沉淀区;配水区的底部设有进水口,曝气区用于容纳配气系统的出口端,第二隔板设有贯通配水区和曝气区的过滤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曝气沉淀池,互相连通的配水区、曝气区和沉淀区使得曝气沉淀池内部形成一个污水流通回流通道,气泡的搅动与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相互作用,产生自然絮凝,方便污泥沉淀,加快污水处理进程,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曝气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曝气沉淀池。
背景技术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大中小污水处理厂林立,各种污水处理设备层出不穷,如曝气机、污水处理池、净化设备等,而污水处理池是各个污水处理厂中最常见的污水处理设备,根据所要处理不同性质的污水,选择使用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池。
在污水处理工程中,污水中的无机颗粒不仅会磨损设备和管道,降低活性污泥活性,而且会板积在反应池底部减小反应器有效容积,甚至在脱水时扎破滤带损坏脱水设备。因此在污水处理中多设置沉淀池,沉淀池的设置目的就是去除污水中泥沙、煤渣等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现有技术中,较多使用的沉淀池的沉淀类型为自由沉淀和絮凝沉淀,自由沉淀是发生在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时的一种沉淀类型。絮凝沉淀中,悬浮颗粒浓度不高,但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相互絮凝作用,颗粒因互相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然而这两种沉淀类型沉淀速度慢,沉淀时间长,影响污水处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曝气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曝气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
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均布置在沉淀池本体内部;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与沉淀池本体底壁围合形成配水区;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沉淀池本体顶壁围合形成曝气区;第三隔板、第一隔板和沉淀池本体侧壁围合形成沉淀区;配水区的底部设有进水口,曝气区用于容纳配气系统的出口端,第二隔板设有贯通配水区和曝气区的过滤孔,第三隔板设有贯通曝气区和沉淀区的溢流孔,第一隔板与沉淀池本体底壁具有间隙,以使配水区的底部和沉淀区的底部连通;沉淀区的上部设有出水口,其下部设有排泥口,配水区的底部设有放空口。
优选地,出水口的底部低于沉淀区的液面。
优选地,出口端位于曝气区的液面以下。
优选地,溢流孔的底部低于曝气区的液面。
优选,还包括导流板,导流板布置在沉淀区内,且与溢流孔对应布置,其上部与沉淀池本体的顶壁连接,其下部与第一隔板具有间隙。
优选,沉淀池本体侧壁具有倾斜面。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曝气沉淀池,互相连通的配水区、曝气区和沉淀区使得曝气沉淀池内部形成一个污水流通回流通道,气泡的搅动与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相互作用,产生自然絮凝,方便污泥沉淀,加快污水处理进程,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第二隔板起到导流作用,使得出口端产生的气体与由过滤孔流出的污水经过充分混合后向侧向通过溢流孔进入沉淀区;
第二隔板上的过滤孔对污水中的较大悬浮物具有截留作用,避免影响沉淀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曝气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曝气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曝气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1、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
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均布置在沉淀池本体1内部;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与沉淀池本体1底壁围合形成配水区11;第二隔板3、第三隔板4和沉淀池本体1顶壁围合形成曝气区12;第三隔板4、第一隔板2和沉淀池本体1侧壁围合形成沉淀区13;配水区11的底部设有进水口111,曝气区12 用于容纳配气系统的出口端121,第二隔板3设有贯通配水区11和曝气区12的过滤孔31,第三隔板4设有贯通曝气区12和沉淀区13的溢流孔41,第一隔板 2与沉淀池本体1底壁具有间隙,以使配水区11的底部和沉淀区13的底部连通;沉淀区13的上部设有出水口131,其下部设有排泥口132,配水区11的底部设有放空口112。
本实施例的曝气沉淀池的具体工作过程中,污水从配水区11底部的进水口 111进入,并在配水区11逐渐上升,然后通过过滤孔31截留较大的悬浮物,继续上升进入曝气区12,出口端121对污水进行预曝气,气泡的搅动与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相互作用,产生自然絮凝,经过预曝气的污水由溢流孔41进入到沉淀区13的底部,沉淀区13上部的清水由出水口131排出,污泥的一部分由排泥口132排出,另一部分由第一隔板2与沉淀池本体1底壁的间隙回流到配水区 11;需要将整个曝气沉淀池进行清理时,关闭配水系统和配气系统,停止配水和配气,沉淀池本体1内部的污水由放空口112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曝气沉淀池,互相连通的配水区11、曝气区12和沉淀区13使得曝气沉淀池内部形成一个污水流通回流通道,气泡的搅动与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相互作用,产生自然絮凝,方便污泥沉淀,加快污水处理进程,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第二隔板3起到导流作用,使得出口端121产生的气体与由过滤孔31流出的污水经过充分混合后向侧向通过溢流孔41进入沉淀区13;
第二隔板3上的过滤孔31对污水中的较大悬浮物具有截留作用,避免影响沉淀效果。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出水口131的底部低于沉淀区13的液面,避免出水口 131与沉淀区13产生倒灌现象。
进一步地,出口端121位于曝气区12的液面以下,以使出口端121喷出的气体全部进入到污水内,提高曝气效率。
更进一步地,溢流孔41的底部低于曝气区12的液面。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导流板5,导流板5布置在沉淀区13内,且与溢流孔41对应布置,其上部与沉淀池本体1的顶壁连接,其下部与第一隔板2具有间隙,导流板5对经过预曝气的污水具有导流作用,以使污水由沉淀区13的底部向上流出到出水口131,延长沉淀时间,避免污泥在水流与气流的作用下悬浮由出水口131排出,提高沉淀效率。
更进一步地,为实现导流作用,使得污泥可以沿着沉淀池本体1侧壁向其底部汇集,沉淀池本体1侧壁具有倾斜面1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曝气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本体(1)、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
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均布置在沉淀池本体(1)内部;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与沉淀池本体(1)底壁围合形成配水区(11);第二隔板(3)、第三隔板(4)和沉淀池本体(1)顶壁围合形成曝气区(12);第三隔板(4)、第一隔板(2)和沉淀池本体(1)侧壁围合形成沉淀区(13);配水区(11)的底部设有进水口(111),曝气区(12)用于容纳配气系统的出口端(121),第二隔板(3)设有贯通配水区(11)和曝气区(12)的过滤孔(31),第三隔板(4)设有贯通曝气区(12)和沉淀区(13)的溢流孔(41),第一隔板(2)与沉淀池本体(1)底壁具有间隙,以使配水区(11)的底部和沉淀区(13)的底部连通;沉淀区(13)的上部设有出水口(131),其下部设有排泥口(132),配水区(11)的底部设有放空口(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出水口(131)的底部低于沉淀区(13)的液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出口端(121)位于曝气区(12)的液面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溢流孔(41)的底部低于曝气区(12)的液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板(5),导流板(5)布置在沉淀区(13)内,且与溢流孔(41)对应布置,其上部与沉淀池本体(1)的顶壁连接,其下部与第一隔板(2)具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沉淀池本体(1)侧壁具有倾斜面(14)。
CN202221089827.0U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曝气沉淀池 Active CN217613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89827.0U CN217613111U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曝气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89827.0U CN217613111U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曝气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13111U true CN217613111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52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89827.0U Active CN217613111U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曝气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131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02731A (zh) * 2023-12-21 2024-02-27 安徽三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曝气池
CN117602731B (zh) * 2023-12-21 2024-05-28 安徽三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曝气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02731A (zh) * 2023-12-21 2024-02-27 安徽三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曝气池
CN117602731B (zh) * 2023-12-21 2024-05-28 安徽三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曝气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86474A (zh) 微临界多相反应流污水处理方法
CN109928539B (zh) 基于超氧纳米微气泡的气浮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0627196A (zh) 一种斜管沉淀装置及高氨氮有机污水的处理系统
CN101530681A (zh) 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及其澄清池
CN205442903U (zh) 一种污水处理的微电解反应器
CN109293079B (zh) 一种低能耗曝气循环澄清池
CN217613111U (zh) 一种曝气沉淀池
CN218435357U (zh) 一种焦化废水反硝化滤池装置
CN207108741U (zh) L型导流式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10713256A (zh) 一种生物管涵反应装置
CN208200649U (zh) 高效磁力浮选净化器
CN111847563B (zh) 一种污水气浮处理方法
CN110818142B (zh) 改进型混凝沉淀除磷处理设备的处理工艺
CN211141630U (zh) 一种斜管沉淀装置及高氨氮有机污水的处理系统
CN204874000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208327538U (zh) 一种城市河道污水处理装置
CN209853875U (zh) 一体化净水装置
CN203021334U (zh) 一种高效微小气泡气浮除油除cod装置
CN207313243U (zh) 一种微氧-短程反硝化氧化沟
RU173044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CN209872592U (zh) 基于超氧纳米微气泡的气浮污水处理装置
CN201370981Y (zh) 具有扰流构造的海水澄清池
CN105836887B (zh) 一种水处理用兼氧重介质活性污泥反应器
CN110092515A (zh) 电絮凝-微纳米气浮-陶瓷膜处理含油废水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4591480A (zh) 浸没式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