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11211U - 一种血管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血管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11211U
CN217611211U CN202220221874.XU CN202220221874U CN217611211U CN 217611211 U CN217611211 U CN 217611211U CN 202220221874 U CN202220221874 U CN 202220221874U CN 217611211 U CN217611211 U CN 2176112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vessel
pipe
sleeving
connection device
step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2187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DA INTERNATIONAL CARDIOVASCULAR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22187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112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112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112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血管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套接管、第二套接管和外环套,第一待连接血管能够插入第一套接管,并在第一套接管的一端部形成外翻包覆,第二待连接血管能够插入第二套接管,并在第二套接管的一端部形成外翻包覆,包覆有第一待连接血管的第一套接管和包覆有第二待连接血管的第二套接管能够分别沿所述外环套的轴向两端插入所述外环套,所述第一套接管、所述第二套接管和所述外环套相固连。上述方案中,第一待连接血管和第二待连接血管均是通过外翻包覆的方式与相应套接管进行装配,无需其他形式的安装结构,安装更为简单;外环套的设置,可以限制第一套接管和第二套接管的径向窜动,能够较好地保证血管连接装置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血管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管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血管手术中,经常存在两根血管进行对接的情形。此时,如何保证两根血管可靠地进行连接,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血管连接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管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套接管、第二套接管和外环套,第一待连接血管能够插入第一套接管,并在第一套接管的一端部形成外翻包覆,第二待连接血管能够插入第二套接管,并在第二套接管的一端部形成外翻包覆,包覆有第一待连接血管的第一套接管和包覆有第二待连接血管的第二套接管能够分别沿所述外环套的轴向两端插入所述外环套,所述第一套接管、所述第二套接管和所述外环套相固连。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待连接血管和第二待连接血管均是通过外翻包覆的方式与相应套接管进行装配,无需其他形式的安装结构,安装更为简单;外环套的设置,可以限制第一套接管和第二套接管的径向窜动,能够较好地保证血管连接装置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外环套包括第一插接配合段和第二插接配合段,所述第一插接配合段用于包覆有所述第一待连接血管的所述第一套接管的插入,所述第二插接配合段用于包覆有所述第二待连接血管的所述第二套接管的插入;所述第一套接管的外径尺寸D1、所述第一待连接血管的壁厚Tx1和所述第一插接配合段的内径尺寸R1满足如下关系:D1<R1≤(D1+2Tx1);所述第二套接管的外径尺寸D2、所述第二待连接血管的壁厚Tx2和所述第二插接配合段的内径尺寸R2满足如下关系:D2<R2≤(D2+2Tx2)。
可选地,所述外环套的内壁面具有沿轴向间隔的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用于对所述第一套接管形成止挡限位,所述第二台阶面用于对所述第二套接管形成止挡限位,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二台阶面之间平滑过渡。
可选地,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二台阶面均设置有止血部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台阶面的径向尺寸L1、所述第一套接管的厚度Tt1和所述第一待连接血管的壁厚Tx1满足如下关系:L1=Tt1+2Tx1;所述第二台阶面的径向尺寸L2、所述第二套接管的径向尺寸Tt2和所述第二待连接血管的壁厚Tx2满足如下关系:L2=Tt2+2Tx2
可选地,所述第一套接管的内径尺寸与所述第二套接管的内径尺寸不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套接管的外壁面设置有若干沿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套接管的外壁面设置有若干沿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凸块,各所述第一凸块和各所述第二凸块的周向位置一一对应;还包括连接件,用于连接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
可选地,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中,一者设置有穿过孔,另一者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连接件为螺柱,所述螺柱穿过所述穿过孔,并与所述螺纹孔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一套接管和所述第二套接管中的至少一者的管壁设置有排气孔;还包括封堵件,所述封堵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套接管和所述第二套接管中设置有所述排气孔的一者,用于打开或者封堵所述排气孔。
可选地,所述封堵件与所述排气孔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套接管和所述第二套接管的至少一者的管壁设置有沿径向外突的凸台,所述凸台设置有所述排气孔,且所述凸台的外端面为与所述排气孔的轴向相垂直的平面;所述封堵件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杆部与所述排气孔螺纹连接,所述头部与所述凸台的外端面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排气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套接管,封堵状态下,所述封堵件突出于所述第一套接管内壁面的部分的轴向尺寸等于所述第一待连接血管的壁厚;或者,所述排气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套接管,封堵状态下,所述封堵件突出于所述第二套接管内壁面的部分的轴向尺寸等于所述第二待连接血管的壁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血管连接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第一套接管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装配有封堵件的第二套接管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第二套接管的剖面图;
图5为外环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6为外环套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7为第一套接管、第一待连接血管、第二套接管、第二待连接血管和图5中的外环套的配合图;
图8为第一套接管、第二套接管与图5中的外环套的连接结构图;
图9为第一套接管、第二套接管与图6中的外环套的连接结构图。
图1-图9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第一套接管、11第一凸块、111螺纹孔;
2第二套接管、21第二凸块、211穿过孔、22凸台、221排气孔;
3外环套、3a第一插接配合段、3b第二插接配合段、31第一台阶面、32第二台阶面、33过渡面;
4止血部件;
5连接件;
6封堵件;
A第一待连接血管、B第二待连接血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文中所述“若干”是指数量不确定的多个,通常为两个以上;且当采用“若干”表示某几个部件的数量时,并不表示这些部件在数量上的相互关系。
本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和/或功能相同或者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者部件,并不表示对于顺序和/或重要性的某种特殊限定。
请参考图1-图9,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血管连接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第一套接管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装配有封堵件的第二套接管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第二套接管的剖面图,图5为外环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6为外环套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7为第一套接管、第一待连接血管、第二套接管、第二待连接血管和图5中的外环套的配合图,图8为第一套接管、第二套接管与图5中的外环套的连接结构图,图9为第一套接管、第二套接管与图6中的外环套的连接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管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第一待连接血管A和第二待连接血管B,进而可以将第一待连接血管A和第二待连接血管B进行对接。这两根待连接血管可以为人体或者动物体本身即具有的原生血管,也可以是人造血管,或者,还可以其中一者为原生血管、另一者为人造血管。
如图1-图7所示,上述血管连接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套接管1、第二套接管2和外环套3。为便于描述,可以将第一套接管1的轴向两端部分别称之为第一插入端部和第一外露端部,并可以将第二套接管2的轴向两端部分别称之为第二插入端部和第二外露端部。
在进行装配时,第一待连接血管A可以自第一外露端部插入第一套接管1的内部,并可以在第一插入端部伸出第一套接管1,然后可以将该伸出部分进行外翻,以对第一插入端部进行包覆,进而构建第一待连接血管A和第一套接管1的装配连接;与之相类似地,第二待连接血管B也可以自第二外露端部插入第二套接管2,并可以在第二插入端部伸出第二套接管2,然后可以将该伸出部分进行外翻,以对第二插入端部进行包覆,进而构建第二待连接血管B与第二套接管2的装配连接;之后,可以将包覆有第一待连接血管A的第一套接管1和包覆有第二待连接血管B的第二套接管2分别沿外环套3的轴向两端插入外环套3内;之后,可以将第一套接管1、第二套接管2和外环套3进行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待连接血管A和第二待连接血管B均是通过外翻包覆的方式与相应套接管进行装配,无需其他形式的安装结构,安装更为简单;外环套3的设置,可以限制第一套接管1和第二套接管2的径向窜动,能够较好地保证血管连接装置的稳定性。
另外,在上述的方案中,还可以通过对第一套接管1的外径尺寸、第二套接管2的外径尺寸以及外环套3的内径尺寸进行调整,以使得外翻的第一待连接血管A可以作为第一套接管1和外环套3之间的密封部件、外翻的第二待连接血管B可以作为第二套接管2和外环套3之间的密封部件,进而可以保证第一套接管1与外环套3之间、第二套接管2和外环套3之间的密封性能,并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血管连接装置对于第一待连接血管A和第二待连接血管B的连接可靠性。
而且,由于无需设计额外的密封部件,该血管连接装置的结构形式可以较为简单,同时,也可以减少生物相容性的负担。
详细而言,可以结合图7,外环套3包括第一插接配合段3a和第二插接配合段3b,第一插接配合段3a用于包覆有第一待连接血管A的第一套接管1的插入,第二插接配合段3b用于包覆有第二待连接血管B的第二套接管2的插入;为便于描述,可以将第一套接管1的外径尺寸记为D1、第一待连接血管A的壁厚记为Tx1、第一插接配合段3a的内径尺寸记为R1,这三个尺寸可以满足如下关系:D1<R1≤D1+2Tx1;同样地,可以将第二套接管2的外径尺寸记为D2、第二待连接血管B的壁厚记为Tx2、第二插接配合段3b的内径尺寸记为R2,这三个尺寸可以满足如下关系:D2<R2≤D2+2Tx2
当然,若两个待连接血管无法形成相应套接管与外环套3之间的密封部件,也可以配置额外的密封部件,用以保证密封性能,进而减少出血的风险。在这种实施方式下,额外设置的密封部件可以在轴向上与外翻的待连接血管处于同一位置,进而可以沿径向与外翻的待连接血管相抵紧,此时,也能够提高待连接血管的连接可靠性;或者,额外设置的密封部件也可以在轴向上与外翻的待连接血管相错开,进而直接与相应套接管的外壁面相接触;这两种方案在具体实践中均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地进行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定两待连接血管外翻部分的轴向尺寸,具体实践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只要能够满足使用的要求即可。
在插入外环套3后,包覆有第一待连接血管A的第一套接管1和包覆有第二待连接血管B的第二套接管2可以直接沿轴向相抵;或者,二者也可以沿轴向间隙设置;再或者,二者还可以均沿轴向与外环套3相抵。具体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采用最后一者中的方案,该方案可以直接地实现对于外环套3的轴向定位,如此,无需设置连接部件以连接两个套接管与外环套3,即可以保证外环套3的可靠定位。
详细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外环套3的内壁面可以具有沿轴向间隔的第一台阶面31和第二台阶面32;包覆有第一待连接血管A的第一套接管1可以与第一台阶面31沿轴向相抵,以对第一套接管1形成轴向止挡,进而可以限定第一套接管1插入外环套3的轴向尺寸;包覆有第二待连接血管B的第二套接管2可以与第二台阶面32相抵,以对第二套接管2形成轴向止挡,进而可以限定第二套接管2插入外环套3的轴向尺寸;第一台阶面31和第二台阶面32之间可以设置有过渡面33,用于实现第一台阶面31和第二台阶面32之间的平滑过渡,以尽可能地减少血液在第一台阶面31和第二台阶面32之间的区域流过时产生血栓的可能性。
请进一步的结合图7,为便于描述,可以将第一台阶面31的径向尺寸记为L1、第一套接管1的厚度记为Tt1、第一待连接血管A的壁厚记为Tx1,这三个尺寸之间应满足如下关系:L1=Tt1+2Tx1;这样,包覆有第一待连接血管A的第一连接管1和第一台阶面31的径向尺寸可以完全匹配,抵接后可以不存在台阶,能够减少在二者对接处产生血栓的可能性。同样地,可以将第二台阶面32的径向尺寸记为L2、第二套接管2的径向尺寸记为Tt2、第二待连接血管B的壁厚记为Tx2,这三个尺寸之间应满足如下关系:L2=Tt2+2Tx2;这样,包覆有第二待连接血管B的第二连接管2和第二台阶面32的径向尺寸可以完全匹配,也有利于减少血栓的产生。
过渡面33可以为圆筒面,也可以为圆台面,这具体与第一台阶面31和第二台阶面32的径向尺寸存在关联,在血管厚度基本一致的条件下,这实际上也就和第一套接管1的内径尺寸、第二套接管2的内径尺寸存在关联。
结合图5和图8,在第一套接管1和第二套接管2的内径尺寸相一致时,第一台阶面31和第二台阶面32的径向尺寸可以一致,过渡面33可以为圆筒面;此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血管连接装置主要用于连接内径尺寸基本一致的第一待连接血管A和第二待连接血管B。结合图6和图9,在第一套接管1和第二套接管2的内径尺寸不同时,第一台阶面31和第二台阶面32的径向尺寸也可以不同,过渡面33可以为圆台面(母线为直线段),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该圆台面也可以替换为母线为弧线段的曲面;此时,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血管连接装置主要用于连接内径尺寸不一致的第一待连接血管A和第二待连接血管B。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血管连接装置既可以用于连接等径血管,也可以用于连接非等径血管。
进一步地,第一台阶面31和第二台阶面32均可以设置有止血部件4,以更好地保证止血效果。这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定止血部件4的种类,只要其能够实现止血的效果即可;作为一种示例性的说明,该止血部件4可以为止血毛毡,止血毛毡具体可以是通过粘结等方式固定安装于相应的台阶面。
第一套接管1、第二套接管2和外环套3之间的固定方案可以为下述方案中的任一:1)第一套接管1与外环套3相连,第二套接管2与外环套3相连;2)第一套接管1和第二套接管2中的一者与外环套3相连,且第一套接管1和第二套接管2相连;3)基于前述的第一套接管1与第一台阶面31相抵接、第二套接管2与第二台阶面32相抵接进而能够实现轴向定位装配外环套3的方案,还可以直接将第一套接管1和第二套接管2相连。以上所提及的“相连”的具体种类不做限定,考虑到拆卸的便捷性,优选采用螺纹连接、卡接等。
以附图中的方案作为示例,如图1-图3所示,第一套接管1的外壁面可以设置有若干沿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凸块11,第二套接管2的外壁面可以设置有若干沿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凸块21,第一凸块11和第二凸块21的数量可以相同,且各第一凸块11和各第二凸块21的周向位置可以一一对应;还可以包括连接件5,用于连接相对应的第一凸块11和第二凸块21,进而可以对第一套接管1和第二套接管2进行连接。
上述的连接件5可以为螺柱,此时,相对应的第一凸块11和第二凸块21中,一者可以设置有穿过孔211,另一者可以设置有螺纹孔111,螺柱可以穿过穿过孔211,并与螺纹孔111相连。或者,上述的连接件5也可以包括螺栓和螺母,此时,相对应的第一凸块11和第二凸块21均可以设置穿过孔211,螺栓可以穿过两个穿过孔,并与螺母进行螺纹连接,这样,也可以实现第一套接管1和第二套接管2的连接。
除了上述的设置若干第一凸块11、第二凸块21的方案外,也可以在第一套接管1、第二套接管2的外壁面设置单一的环形凸块,然后在环形凸块上设置前述的穿过孔211和螺纹孔111,这样,也可以通过前述的连接件5对第一套接管1和第二套接管2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套接管1和第二套接管2中的至少一者的管壁可以设置有排气孔221;还可以包括封堵件6,封堵件6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套接管1和第二套接管2中设置有排气孔221的一者,用于打开或者封堵排气孔221。
如图4所示,以第二套接管2设置有排气孔221为例。在打开状态下,可以通过针等器件自排气孔221伸入第二套接管2内,并在第二待连接血管B的血管壁刺出连通孔,该连通孔可以连通排气孔以及两个待连接血管的内部,以对第一待连接血管A和第二待连接血管B内部的空气进行充分排出。在空气排出干净后,可以采用封堵件6对该排气孔221进行封堵,以避免血液的泄漏。
封堵件6与排气孔221的连接方式可以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保证二者的可靠连接即可,例如,可以采用过盈配合、螺纹连接、卡接等。
更进一步地,仍以第二套接管2设有前述的排气孔221为例,第二套接管2的管壁可以设置有沿径向外突的凸台22,凸台22可以设置有排气孔221,且凸台22的外端面可以为与排气孔221的轴向相垂直的平面;封堵件6可以包括头部和杆部,杆部可以与排气孔221螺纹连接,头部可以与凸台22的外端面相抵接。这样,封堵件6的头部与凸台22之间可以通过平面相抵,稳定性更高。
在封堵状态下,封堵件6可以突出于第二套接管2内壁面,其突出部分的轴向尺寸可以等于第二待连接血管B的壁厚。如此设置,封堵件6在插入连通孔后,封堵件6的内端面可以与第二待安装血管B的内壁面相平齐,也可以减少血栓的产生。
同样地,如果排气孔221设置于第一套接管1,封堵状态下,封堵件6突出于第一套接管1内壁面的部分的轴向尺寸也可以等于第一待连接血管A的壁厚,以使得封堵件6的内端面可以与第一待安装血管A的内壁面相平齐。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血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接管(1)、第二套接管(2)和外环套(3),第一待连接血管(A)能够插入第一套接管(1),并在第一套接管(1)的一端部形成外翻包覆,第二待连接血管(B)能够插入第二套接管(2),并在第二套接管(2)的一端部形成外翻包覆,包覆有第一待连接血管(A)的第一套接管(1)和包覆有第二待连接血管(B)的第二套接管(2)能够分别沿所述外环套(3)的轴向两端插入所述外环套(3),所述第一套接管(1)、所述第二套接管(2)和所述外环套(3)相固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血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套(3)包括第一插接配合段(3a)和第二插接配合段(3b),所述第一插接配合段(3a)用于包覆有所述第一待连接血管(A)的所述第一套接管(1)的插入,所述第二插接配合段(3b)用于包覆有所述第二待连接血管(B)的所述第二套接管(2)的插入;
所述第一套接管(1)的外径尺寸D1、所述第一待连接血管(A)的壁厚Tx1和所述第一插接配合段(3a)的内径尺寸R1满足如下关系:D1<R1≤(D1+2Tx1);
所述第二套接管(2)的外径尺寸D2、所述第二待连接血管(B)的壁厚Tx2和所述第二插接配合段(3b)的内径尺寸R2满足如下关系:D2<R2≤(D2+2Tx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血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套(3)的内壁面具有沿轴向间隔的第一台阶面(31)和第二台阶面(32),所述第一台阶面(31)用于对所述第一套接管(1)形成止挡限位,所述第二台阶面(32)用于对所述第二套接管(2)形成止挡限位,所述第一台阶面(31)和所述第二台阶面(32)之间平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血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面(31)和所述第二台阶面(32)均设置有止血部件(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血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面(31)的径向尺寸L1、所述第一套接管(1)的厚度Tt1和所述第一待连接血管(A)的壁厚Tx1满足如下关系:L1=Tt1+2Tx1
所述第二台阶面(32)的径向尺寸L2、所述第二套接管(2)的径向尺寸Tt2和所述第二待连接血管(B)的壁厚Tx2满足如下关系:L2=Tt2+2Tx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血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接管(1)的内径尺寸与所述第二套接管(2)的内径尺寸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血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接管(1)的外壁面设置有若干沿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凸块(11),所述第二套接管(2)的外壁面设置有若干沿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凸块(21),各所述第一凸块(11)和各所述第二凸块(21)的周向位置一一对应;
还包括连接件(5),用于连接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凸块(11)和所述第二凸块(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血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凸块(11)和所述第二凸块(21)中,一者设置有穿过孔(211),另一者设置有螺纹孔(111);
所述连接件(5)为螺柱,所述螺柱穿过所述穿过孔(211),并与所述螺纹孔(111)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血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接管(1)和所述第二套接管(2)中的至少一者的管壁设置有排气孔(221);
还包括封堵件(6),所述封堵件(6)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套接管(1)和所述第二套接管(2)中设置有所述排气孔(221)的一者,用于打开或者封堵所述排气孔(2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血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6)与所述排气孔(221)螺纹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血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接管(1)和所述第二套接管(2)的至少一者的管壁设置有沿径向外突的凸台(22),所述凸台(22)设置有所述排气孔(221),且所述凸台(22)的外端面为与所述排气孔(221)的轴向相垂直的平面;
所述封堵件(6)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杆部与所述排气孔(221)螺纹连接,所述头部与所述凸台(22)的外端面相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血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221)设置于所述第一套接管(1),封堵状态下,所述封堵件(6)突出于所述第一套接管(1)内壁面的部分的轴向尺寸等于所述第一待连接血管(A)的壁厚;或者,
所述排气孔(221)设置于所述第二套接管(2),封堵状态下,所述封堵件(6)突出于所述第二套接管(2)内壁面的部分的轴向尺寸等于所述第二待连接血管(B)的壁厚。
CN202220221874.XU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血管连接装置 Active CN2176112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1874.XU CN217611211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血管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1874.XU CN217611211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血管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11211U true CN217611211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42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21874.XU Active CN217611211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血管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112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5479B (zh) 在两个系统之间建立流体连通的医用插头和锁定连接件
US10569074B2 (en) Medical coupling and medical system comprising medical coupling
JP2005131413A (ja) 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CN217611211U (zh) 一种血管连接装置
JP2008017987A (ja) 管部の接続構造及び輸液セット
US5762382A (en) Interlocking dual seal cuff/port interface
KR20170002509U (ko) 풀림방지 구조를 갖는 배관밸브용 결합체
JP2009144755A (ja) 回転防止機能付き管継手
CN108533855A (zh) 一种连接头
JP2022171600A (ja) 管継手
JP2007170589A (ja) 管継手
EP3434333B1 (en) Hose connector assembly mechanism in powered air purifying air respirator housing
JP3932509B2 (ja) 管継手
CN220850937U (zh) 便于连接的阀门
CN209347772U (zh) 用于固定硅胶管的接头与卡扣、及输液管路
CN219413846U (zh) 管道接头、基座和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CN210674009U (zh) 一种多功能鼻胃肠管接头
JP2000074274A (ja) 管体接続構造
JP2004239289A (ja) 継手機構
JP2889183B2 (ja) 配管用継手
JP2508215Y2 (ja) 管体の接続装置
JPH0726636Y2 (ja) 流体配管用ソケット
JP7051153B2 (ja) 管路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管継手
CN215690748U (zh) 鼻氧管及鼻氧管装置
CN220309584U (zh) 夹持组件和心室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711

Address after: No.61, Third Stree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Patentee after: TEDA INTERNATIONAL CARDIOVASCULAR Hospital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301, Gate 2, Building 124, Wangjing Garden,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102

Patentee before: Liu Xiaochen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