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10573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10573U
CN217610573U CN202220365360.1U CN202220365360U CN217610573U CN 217610573 U CN217610573 U CN 217610573U CN 202220365360 U CN202220365360 U CN 202220365360U CN 217610573 U CN217610573 U CN 2176105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ntainer
circuit board
hole
induction
cooking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6536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晓慧
凌金星
杨建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6536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105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105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105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外壳、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盛液容器和用于加热所述盛液容器的加热器;盛液容器内限定出容腔,且其底壁上开设有通孔;烹饪容器还包括:电路板,电路板设于外壳内,且位于容腔外;感应组件,感应组件包括固定于通孔处的感应探头,感应探头包括感应端和连接端,感应端位于容腔内,连接端穿过通孔,与电路板电连接,以向电路板传输感应端的感应信号。该烹饪器具,通孔对感应探头起到定位、固定作用,且感应组件检测到的感应信号更加及时和准确,不易受盛液容器的器壁干扰。通过将电路板设置在盛液容器的容腔外,从而可以减少盛液容器内液体对电路板的侵蚀,延长电路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烹饪器具上,一般不采用缺水检测,主要靠肉眼观察容器内的水位,以判断是否需要加水,这样使用不方便。
现有技术中,有的烹饪器具上设置了温度传感器,利用容器内温度变化确定是否缺水,这种检测方式往往较滞后,通常是在容器干烧一段时间后才能检测出。也有的烹饪器具上,在容器底部且位于容腔外侧设置电容感应件,利用水位变化时电容感应件的电容变化检测水位高度,这种检测方式容易受到干扰,准确性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外壳、至少部分设置于外壳内的盛液容器和用于加热所述盛液容器的加热器,通过在盛液容器底壁上安装感应组件,实现对盛液容器的缺水检测,同时,安装结构十分简单,极大的简化了结构,且保证了使用和检测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外壳、至少部分设置于外壳内的盛液容器和用于加热所述盛液容器的加热器,所述盛液容器内限定出容腔,且其底壁上开设有通孔;烹饪器具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容腔外;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通孔处的感应探头,所述感应探头包括感应端和连接端,所述感应端位于所述容腔内,所述连接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以向所述电路板传输所述感应端的感应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利用盛液容器底壁上的通孔安装感应探头,通孔对感应探头起到定位、固定作用。感应端位于容腔内,直接与容腔内的液体接触,检测到的感应信号更加及时和准确,不易受盛液容器的器壁干扰。通过将电路板设置在盛液容器的容腔外,从而可以减少盛液容器内液体对电路板的侵蚀,延长电路板的使用寿命。通过将感应探头的连接端穿过通孔,再与电路板电连接,使感应探头与电路板之间的感应信号的传递容易设置,且便于提高传递效率及传递可靠性,感应组件的安装及其与电路板的连接更加容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容腔外侧,以固定所述感应探头。由此,利用连接件将感应探头固定在盛液容器上,提高了感应探头的牢固程度,减少了感应探头晃动甚至松脱的几率,能减少通孔处漏液几率。
具体地,所述连接件为螺母,所述感应探头的连接端包括螺纹段,所述螺母外套并连接在穿过所述通孔的所述螺纹段上。由此,不仅方便拆装,还有利于提高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端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由此,感应端处于容腔内,且可完全覆盖所述通孔,防止容腔内的液体经由通孔渗出。
具体地,所述的感应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外套在所述连接端上,且夹在所述感应端和所述盛液容器底壁之间,用于在所述盛液容器盛有液体时,防止液体经所述通孔渗出。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少盛液容器在通孔处漏液的几率,降低电路板等器件短路、被液体腐蚀的可能。
具体地,所述盛液容器的底壁上环绕所述通孔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密封圈的内凹槽,所述内凹槽与所述通孔连通,且所述内凹槽的直径小于所述感应端的直径。由此,可提高密封圈及整个感应探头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为硅胶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圈直径略小于所述连接端的直径,且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内凹槽过盈配合。由此,所述密封圈紧密的外套在所述连接端上,且当密封圈置于所述内凹槽时,密封圈在其水平方向上受内凹槽的内侧壁与所述连接端的侧壁的同时挤压,密封圈在其垂直方向上受感应端底壁与内凹槽底壁的同时挤压,可进一步提高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连接在所述盛液容器的底壁上,所述电路板上的元器件仅安装在所述电路板的底面上以使所述电路板的顶面无元器件。
具体地,所述的感应探头为水位传感器。由此,可准确检测盛液容器内水位高度。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为电蒸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圈示A处的放大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
烹饪器具1000、
外壳200、
盛液容器1、容腔10、通孔11、内凹槽12、外凸环台13、
电路板2、
感应组件3、
感应探头30、感应端31、螺纹段32、连接端33、
连接件34、螺母341、
密封圈35、
加热器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上”、“竖直”、“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0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0,如图1-图3所示,包括:外壳200、盛液容器1和加热器300。盛液容器1设于外壳200内,盛液容器1内限定出容腔10,且盛液容器1底壁上开设有通孔11。
本烹饪器具1000还包括:电路板2和感应组件3。
电路板2设于外壳200内,且电路板2位于容腔10外。这里,电路板2可以固定在盛液容器1上,也可以固定在外壳200上,还可以固定在外壳200、盛液容器1之间的其他结构上,这里不作限定。
参考图2,感应组件3包括固定于通孔11处的感应探头30,感应探头30包括感应端31和连接端33,感应端31位于容腔10内,连接端33穿过通孔11,连接端33与电路板2电连接,以向电路板2传输感应端31的感应信号。
本申请的烹饪器具1000,如此设置可以检测盛液容器1内液体是否烧干,方便烹饪器具1000后续操作。例如烹饪器具1000具有提示器,提示器可以是语音提示器或者为显示屏,提示器在得到信号后提醒用户补充液体或者停止加热。又例如,烹饪器具1000在得到盛液容器1内液体烧干或者液体不足的信号时,直接停止加热。这里对于烹饪器具1000的后续操作不作限制。为方便描述,下文将液体具体为水,当然本文中盛液容器1可以盛装的液体还可以是汤液、粥液等。
在本申请中,利用盛液容器1底壁上的通孔11安装感应探头30,通孔11对感应探头30起到定位、固定作用。且感应端31位于容腔10内,因此感应端31位于盛液容器1底壁上,感应端31可以与盛液容器1内底层的水接触,从而可以非常容易且精确得测出,盛液容器1内是否有水,获得盛液容器1是否烧干的感应信号。也有的方案中,感应探头30不仅可以感应到是否触水,还能检测水位高度,例如感应探头30为水位传感器。如此设置感应端31,相较于将感应端31设置在盛液容器1外的方案而言,检测到的感应信号更加准确,不易受盛液容器1的器壁干扰。
在本申请中,通过将电路板2设置在盛液容器1的容腔10外,从而可以减少盛液容器1内液体对电路板2的侵蚀,延长电路板2的使用寿命。通过将感应探头30的连接端33穿过通孔11,再与电路板2电连接,使感应探头30与电路板2之间的感应信号的传递非常容易设置,且便于提高传递效率及传递可靠性,感应组件3的安装及其与电路板2的连接更加容易。
在本申请方案中,可以采用不同方式实现感应探头30和电路板2的电连接。例如,感应探头30的连接端33伸出通孔11后与电路板2直接接触,从而可使感应探头30产生的感应信号直接从连接端33传输到电路板2上。由此,感应探头30可以不另通过导线将感应信号传递给电路板2,这样的结构省去了感应探头30与电路板2连接需要的导线,使感应探头30和电路板2的连接方式更为简单,便于生产时的安装。相对于通过导线连接感应探头30和电路板2,连接端33与电路板2直接连接,其连接接触面更大,如此可保证两者连接牢固,避免了在长期使用中导线与感应探头30或电路板2连接脱落带来的信号传输故障。
又例如,感应探头30的连接端33伸出通孔11后,通过硬质线与电路板2相连。此时由于连接端33伸出了通孔11,硬质线与连接端33连接处的连接可靠性容易提高,安装也更加容易,从而方便提高信号传递可靠性及感应组件3的使用寿命。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感应组件3还包括连接件34,连接件34与连接端33连接于容腔10外侧,以固定感应探头30。利用连接件34将感应探头30固定在盛液容器1上,提高了感应探头30的牢固程度,减少了感应探头30晃动甚至松脱的几率。而且在感应探头30与盛液容器1紧固后,感应探头30不易晃动从而使其对通孔11的磨损减小,能减少通孔11处漏液几率。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连接件34为螺母341,感应探头30的连接端33包括螺纹段32,螺母341外套并连接在穿过通孔11的螺纹段32上。如此设置,不仅方便拆装,而且当螺母341与螺纹段32逐渐旋紧时,不仅让感应端31向盛液容器1的底壁紧靠,也使螺母341自身也向盛液容器1的底壁紧靠,有利于利用感应端31、螺母341提高密封性。
当然,本申请方案不限于此,感应探头30也可能通过焊接直接固定,或者将通孔11设置成螺纹孔,当感应探头30包括螺纹段32时,感应探头30可以直接螺纹连接在盛液容器1上,或者将螺母341固定在盛液容器1上,将感应探头30旋紧在螺母341上。螺母341是一种连接件34,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件34,例如感应探头30上设置螺纹孔,连接件34为螺钉并旋紧固定在螺纹孔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感应端31的直径大于通孔11的直径。这样感应端31可完全处于容腔10内,感应端31不易从通孔11处脱出。
当感应探头30在容腔10内一端为感应端31,感应探头30在容腔10外一端连接螺母341,感应端31、螺母341直径均大于通孔11,感应端31与螺母341分别在盛液容器1壁内外两侧将感应探头30紧夹在通孔11处,从而将感应探头30固定于通孔11处。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感应组件3还包括密封圈35,密封圈35外套在连接端33上,且夹在感应端31和盛液容器1底壁之间,用于在盛液容器1盛有液体时,防止液体经通孔11渗出。
密封圈35夹在感应端31和盛液容器1底壁之间,可以在感应端31与盛液容器1紧贴时起到缓冲作用,同时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可以进一步减少盛液容器1在通孔11处漏液几率,降低电路板2等器件短路或被液体腐蚀的可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盛液容器1的底壁上环绕通孔11设有用于容纳密封圈35的内凹槽12,内凹槽12与通孔11连通,且内凹槽12的直径小于感应端31的直径。
由此,可将密封圈35的位置固定,排除因密封圈35滑动带来的漏液风险。同时,由于感应端31位于密封圈35上,故密封圈35的滑动减少也可帮助感应探头30的位置更为稳固。
具体地,密封圈35为硅胶密封圈,由此可提高烹饪器具1000的使用安全性,使密封圈35在受热时也较稳定。当然,密封圈35也可以采用其他符合食品安全的材料。
进一步地,密封圈35的内圈直径略小于连接端33的直径,这样可能使密封圈35与连接端33在径向上产生过盈配合,密封圈35与连接端33之间紧密接触,且密封圈35与连接端33表面的接触面积大,从而减少液体从密封圈35与连接端33之间渗透的几率。
更进一步地,密封圈35与内凹槽12过盈配合。这里,所谓的过盈配合,指的是密封圈35的外径略大于内凹槽12的直径,且密封圈35的垂直高度略大于内凹槽12的高度。如此设置,当紧固连接后,密封圈35不仅与内凹槽12的内壁之间连接紧密且接触面积大,密封圈35与感应端31之间连接紧密且接触面积大,从而减少液体从密封圈35与内凹槽12内壁之间、密封圈35与感应端31之间渗透的几率,可进一步提高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感应端31位于容腔10内,其直径大于内凹槽12的直径,感应端31的下表面覆盖内凹槽12,且与盛液容器1的底壁相抵。同时,盛液容器1的底壁上环绕通孔11的下端口部分向下凸起,形成外凸环台13。外凸环台13的设置,增大了通孔11的长度,从而增加感应探头30与通孔11的内壁的接触长度,一方面可以增加盛液容器1在通孔11处的结构强度,使盛液容器1在通孔11处不易变形、裂形,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对感应探头30的紧固度,使感应探头30受到冲击后不易晃动,减少因感应探头30在通孔11内的安装角度变化带来的漏液风险。
另外,感应探头30安装角度稳固后,感应端31抵在盛液容器1的底壁上受力均匀,感应端31与盛液容器1的底壁完全紧贴,也可增加密封效果。同样,当感应探头30上连接螺母341时,螺母341可以抵在外凸环台13上,且受力均匀,螺母341与外凸环台13可以完全紧贴,也可增加密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路板2连接在盛液容器1的底壁上,这样设置,电路板2与感应组件3距离近,方便连接。
具体地,电路板2上的元器件仅安装在电路板2的底面上,以使电路板2的顶面无元器件。这样当通孔11处有漏液时,减少电路板2上元器件短路,或者被液体侵蚀的可能性。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电路板2通过多个螺钉安装在盛液容器1上。此安装方式简单,且可根据需求调整螺钉的长度,将电路板2设置在距离盛液容器1的不同距离。例如,当所使用的感应探头30较长时,其通过通孔11伸出盛液容器1的连接端33较长,即可使用相对应长度的螺钉,将电路板2调整到正好与连接端33接触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0为电蒸锅,电蒸锅可能用于蒸煮食物。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蒸锅包括外壳200、盛液容器1、电路板2、感应组件3和加热器300,感应组件3的结构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外壳200上方敞开,盛液容器1装置设在外壳200内,加热器300设在外壳200内,以对盛液容器1加热。
更具体地,盛液容器1为水箱,盛液容器内加入液体为水,加热器300设置在水箱下方,对水箱加热产生蒸汽,以实现对食物的蒸煮。该实施例中,电蒸锅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当水箱内的水覆盖感应端31时,正常信号会通过感应探头30的连接端33传输给电路板2上的信号处理元件,机器保持正常工作模式,电路板2控制加热器300保持打开。当水箱内的水将要烧干时,即水箱内水接触不到感应探头30时,警告信号也会通过连接端33传输给电路板2上的信号处理元件,判定水箱内已经处于缺水状态,电路板2控制加热器300关闭,机器停止工作,同时出现缺水提醒。当加入水后,水箱内的水覆盖感应端31时,电路板2控制加热器300重新开始加热,机器重新恢复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蒸锅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外壳(200)和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外壳(200)内的盛液容器(1),其特征在于,
所述盛液容器(1)内限定出容腔(10),且其底壁上开设有通孔(11);还包括:
电路板(2),所述电路板(2)设于所述外壳(200)内,且位于所述容腔(10)外;
感应组件(3),所述感应组件(3)包括固定于所述通孔(11)处的感应探头(30),所述感应探头(30)包括感应端(31)和连接端(33),所述感应端(31)位于所述容腔(10)内,所述连接端(33)穿过所述通孔(11),与所述电路板(2)电连接,以向所述电路板(2)传输所述感应端(31)的感应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组件(3)还包括连接件(34),所述连接件(34)与所述连接端(33)连接于所述容腔(10)外侧,以固定所述感应探头(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4)为螺母(341),所述感应探头(30)的连接端(33)包括螺纹段(32),所述螺母(341)外套并连接在穿过所述通孔(11)的所述螺纹段(3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端(31)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11)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组件(3)还包括密封圈(35),所述密封圈(35)外套在所述连接端(33)上,且夹在所述感应端(31)和所述盛液容器(1)底壁之间,用于在所述盛液容器(1)盛有液体时,防止液体经所述通孔(11)渗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液容器(1)的底壁上环绕所述通孔(11)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密封圈(35)的内凹槽(12),所述内凹槽(12)与所述通孔(11)连通,且所述内凹槽(12)的直径小于所述感应端(31)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35)为硅胶密封圈,所述密封圈(35)的内圈直径小于所述连接端(33)的直径,且所述密封圈(35)与所述内凹槽(12)过盈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连接在所述盛液容器(1)的底壁上,所述电路板(2)上的元器件仅安装在所述电路板(2)的底面上以使所述电路板(2)的顶面无元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探头(30)为水位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为电蒸锅。
CN202220365360.1U 2022-02-22 2022-02-22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76105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65360.1U CN217610573U (zh) 2022-02-22 2022-02-22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65360.1U CN217610573U (zh) 2022-02-22 2022-02-22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10573U true CN217610573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44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65360.1U Active CN217610573U (zh) 2022-02-22 2022-02-22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105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5257B (zh) 一种液位传感器及其液位检测方法
CN217610573U (zh) 烹饪器具
JP6717960B2 (ja) 鍋蓋アセンブリ及び鍋蓋アセンブリを備える調理器具
CN201103935Y (zh) 一种微波炉
CN204698315U (zh)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07884032B (zh) 电烹饪器和用于其的防溢出检测装置
CN108954402B (zh) 防干烧灶具
CN208677044U (zh) 电水壶
CN204698352U (zh)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1888687U (zh) 一种电加热玻璃壶
CN101846539A (zh) 一种两用传感器及带有这种两用传感器的电热壶
CN108309036A (zh) 电烹饪器及其防溢出故障检测装置和防溢出故障检测方法
CN100595488C (zh) 精确测温的电加热灶具及电加热灶具精确测温的方法
CN208784360U (zh) 一种电饭煲内胆及电饭煲
CN204698349U (zh)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0748682U (zh) 锅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8279315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108209578B (zh) 一种卧式泡茶机用内置式泡茶容器
CN217039692U (zh) 蒸汽电器
CN219699667U (zh) 一种上盖分离饭煲的感温结构
CN201637501U (zh) 一种两用传感器及带有这种两用传感器的电热壶
CN220713636U (zh) 炒菜机
CN217090373U (zh) 烹饪器具
CN218942869U (zh) 一种电热水壶
CN112545306A (zh) 液体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