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10485U - 一种电饭煲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饭煲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10485U CN217610485U CN202123429204.1U CN202123429204U CN217610485U CN 217610485 U CN217610485 U CN 217610485U CN 202123429204 U CN202123429204 U CN 202123429204U CN 217610485 U CN217610485 U CN 2176104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hole
- cover
- sub
- hi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饭煲,包括:煲体,煲体内界定形成分别具有开口的容置腔;内胆,能够分别经开口容置于容置腔内;与煲体一体制造的铰接部,铰接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轴孔壁和第二轴孔壁;煲盖,煲盖通过一铰链轴与铰接部的第一轴孔壁和第二轴孔壁铰接,煲盖对应容置腔设置,以启闭容置腔的开口;以及第二轴孔壁包括相互错位设置的第一子壁和第二子壁,第一子壁上形成背向容置腔开口的第一半孔,第二子壁上形成面向容置腔开口的第二半孔,第一半孔与第二半孔共同形成用于穿设铰链轴的第二轴孔。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电饭煲的零部件数量,方便电饭煲的装配,使整个电饭煲的结构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饭煲。
背景技术
电饭煲又称作电饭锅或电锅,是利用电能转变为内能的炊具,具有对食品进行蒸、煮、炖、煨等多种操作功能。电饭煲包括煲体、内胆及煲盖,内胆能够可操作地放置于煲体内或者从煲体内取出,煲盖与煲体铰接,以达到启闭电饭煲的效果。
上述电饭煲,煲盖大多是通过铰链轴穿设在铰接部两个侧壁的铰接孔内从而实现与煲体的转动铰接,为了制造方便大多电饭煲的铰接部为相对于电饭煲独立可拆的零部件,但上述独立可拆的零部件会严重增加电饭煲的制造成本,每多一个零部件就会多一幅模具,一幅模具至少3-8万元,不利于成本的降低;而且装配误差会导致间隙产生,不利于电饭煲后期的使用维护。
为了降低模具使用费,也有部分电饭煲采用煲体与铰接部一体注塑的方式制造,但其铰接部的结构会相对非常复杂,且一体注塑时通常需采用滑块注塑出模、斜顶出模的方式成型铰接部的通孔,不仅对应模具结构复杂、且开模的步骤多,导致成品的合格率以及制造成本也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电饭煲制造成本较高、零部件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装配的电饭煲。
一种电饭煲,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内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置腔;
内胆,能够经所述开口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与煲体的至少部分一体制造的铰接部,所述铰接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轴孔壁和第二轴孔壁,
煲盖,所述煲盖通过一铰链轴与所述铰接部的第一轴孔壁和第二轴孔壁铰接,所述煲盖对应所述容置腔设置,以启闭所述容置腔的所述开口;以及
所述第二轴孔壁包括相互错位设置的第一子壁和第二子壁,所述第一子壁上形成背向所述容置腔开口的第一半孔,所述第二子壁上形成面向所述容置腔开口的第二半孔,所述第一半孔与所述第二半孔共同形成用于穿设所述铰链轴的第二轴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孔壁也设置为包括相互错位设置的第一子壁和第二子壁,所述第一子壁上形成背向所述容置腔开口的第一半孔,所述第二子壁上形成面向所述容置腔开口的第二半孔,所述第一半孔与所述第二半孔共同形成用于穿设所述铰链轴的第一轴孔;
或所述第一轴孔壁设置为单壁,且其上形成用于穿设所述铰链轴的第一轴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壁和所述第二子壁的壁厚为2mm-3mm,所述第一子壁和所述第二子壁的距离为0mm-2mm,所述第二轴孔壁的壁厚为4mm- 8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壁和所述第二子壁的壁厚均为2.5mm,所述第一子壁和所述第二子壁的距离为0.5mm,所述第二轴孔壁的壁厚为5.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饭煲为双胆电饭煲,所述容置腔、内胆、铰接部、铰链轴和煲盖均为两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铰接部的第二轴孔壁靠近彼此设置,二者之间的第一间距小于等于80mm,优选第一间距为50mm-58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煲体包括座体和支撑环,所述支撑环设于所述座体上,所述支撑环与所述座体界定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支撑环包括环体;
所述支撑环还包括两块连接板,所述铰接部还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壁和铰链盖,所述连接壁和铰链盖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轴孔壁及所述第一子壁连接以界定形成安装空间,所述连接板设于相对应的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壁连接,另一端悬空且向靠近所述铰链盖的一侧延伸;
所述电饭煲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包括簧体及分别连接于所述簧体两端的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所述簧体套接于所述铰链轴外,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煲盖连接,所述第二支脚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其中,所述铰链盖遮蔽套接于相对应的所述铰链轴外的所述扭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支脚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环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连设于所述环体与所述连接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环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环体及所述连接板均连接;
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座体的内壁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铰链盖设有用于避空所述扭簧的避空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和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环与所述底座及操作面板均连接,且所述支撑环与所述底座界定形成所述容置腔;
所述操作面板自与所述支撑环连接的一端到与所述底座连接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面板包括板体和与所述板体的边缘连接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相对于所述板体倾斜向上设置的第一翻边,所述支撑环设于所述第一翻边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面板包括板体和与所述板体的边缘连接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相对于所述板体倾斜向下设置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设于所述底座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煲盖分别具有与彼此相邻的邻接侧面,每个所述邻接侧面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当两个所述煲盖均盖合所述开口时,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外侧,且两个所述第一部分之间具有第二间距,两个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第三间距;
所述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三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铰链轴的轴线相交;当两个所述煲盖均打开所述开口时,两个所述邻接侧面自靠近所述座体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到远离所述座体之间的距离逐渐递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煲盖包括面盖和内盖,所述面盖通过所述铰链轴与所述铰接部的第一轴孔壁和第二轴孔壁铰接;
所述煲盖还包括与所述内盖连接的配接件,所述面盖的内侧凸设有配接部,所述内盖与所述面盖通过所述配接部和所述配接件配合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接部套接于所述配接件内,所述配接件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配接部的外壁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以限制所述配接部与所述配接件轴向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煲体包括座体和支撑环,所述支撑环设于所述座体上,所述支撑环与所述座体界定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支撑环包括环体,所述铰接部与所述环体一体制造而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煲盖包括面盖和内盖,所述内盖设于所述面盖内,所述内盖上开设有第一气孔,所述面盖上开设有第二气孔;
所述煲盖还包括调压机构,所述调压机构包括装配件及调压件,所述装配件装配于所述面盖和/或所述内盖上,所述装配件上开设有调压孔;所述调压件包括连接件和遮蔽件,所述连接件可浮动地装配于所述装配件上,以带动所述遮蔽件浮动以启闭所述调压孔;
当所述调压件开启所述调压孔时,所述第一气孔通过所述调压孔与所述第二气孔连通;当所述调压件关闭所述调压孔时,所述第一气孔与所述第二气孔断开;
其中,所述遮蔽件为金属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饭煲还包括蒸篮,所述蒸篮能够可操作地放置于所述内胆中或者从所述内胆中取出;
所述蒸篮为盘状结构,且相对的两侧面凹设有便于手握的扣手位。
上述电饭煲,减少了电饭煲的零部件数量,方便电饭煲的装配,使整个电饭煲的结构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煲的其中一个煲盖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电饭煲在两个煲盖均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结构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电饭煲的将其中一个内胆和蒸篮取出时的结构图;
图4为图2中所示的电饭煲的一剖面图;
图5为图2中所示的电饭煲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6为图2中所示的电饭煲的另一剖面图;
图7为图6中所示的电饭煲的A处放大图;
图8为图1中所示的电饭煲的煲盖的结构图;
图9为图1中所示的电饭煲的支撑环和铰链部的结构图;
图10为图2中所示的电饭煲的又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11为图9中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12为图9中所示结构的又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13为图12中所示结构的B处放大图;
图14a为用于制造图1中所示的电饭煲中的支撑环和铰链部的模具的爆炸图;
图14b为图14a所示的模具的镶件成型支撑环和铰链部时的结构图;
图14c为图14a所示的模具的镶件的结构图;
图14d为图14a所示的模具的后模镶件的结构图;
图14e为图14a所示的模具的前模模仁的结构图;
图14f为14e所示的前模模仁的C处放大图;
图15为图9中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16为图15中所示结构的A-A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17为图9中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18为图17所示结构的D处放大图;
图19为图8中所示煲盖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20为图2中所示的电饭煲的另一剖面图;
图21为图20中所示电饭煲的E处放大图;
图22为图8中所示煲盖的一剖面图;
图23为图22中所示的煲盖的F处放大图;
图24为图8中所示煲盖的另一剖面图;
图25为图24中所示的煲盖的G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饭煲;10、煲体;11、座体;111、底座;112、操作面板;1121、板体;1122、第一翻边;1123、第二翻边;12、支撑环;121、铰接部;1211、第一轴孔壁;1212、第一轴孔;1213、第二轴孔壁;12131、第一子壁;12132、第一半孔;12133、第二子壁;12134、第二半孔;1214、第二轴孔;1215、连接壁;122、环体;123、连接板;1231、连接孔;124、加强筋;125、支撑板;13、容置腔;14、开口;20、内胆;30、煲盖;31、邻接侧面;311、第一部分;312、第二部分;32、面盖;321、配接部;3211、第二限位部;322、第二气孔;33、内盖;331、第一气孔;34、配接件;341、第一限位部;35、调压机构;351、装配件;3511、调压孔;352、调压件;3521、连接件;3522、遮蔽件;3523、穿设脚;36、第二铰链孔;40、铰链轴;50、扭簧;51、簧体;52、第一支脚; 53、第二支脚;60、铰链盖;61、避空槽;L1、第二间距;L2、第三间距;L3、第一间距;70、蒸篮;71、扣手位;200、后模模仁;300、后模镶件;301、第一半圆结构;400、前模模仁;401、第二半圆结构;500、前模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饭煲100,具体地,该电饭煲100为双胆电饭煲100。电饭煲100包括煲体10、内胆20及煲盖30,煲体 10包括座体11和支撑环12,支撑环12设于座体11上,支撑环12与座体11 界定形成两个容置腔13,每个容置腔13具有与外界连通的开口14(参阅图3)。
内胆20及煲盖30均为两个,两个内胆20能够分别经两个不同的开口14 容置于两个不同的容置腔13内。每个煲盖30通过铰链轴40(参阅图4)与支撑环12铰接,一个煲盖30对应一个容置腔13设置,每个煲盖30可以启闭相对应的容置腔13的开口14。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煲100,在使用时,可以将两个内胆20分别经两个开口14放置于两个容置腔13内,而后操作两个煲盖30分别盖合两个容置腔13 的开口14进行工作,这样,便于在两个内胆20中分别烹饪不同的食材,增加烹饪的种类,一煲两用或者通过两个内胆20同时烹饪相同的食材,以增加烹饪食材的烹饪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一个电饭煲100对应一个内胆20的情况,节约的厨房的空间。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煲100,在使用时,可以在两个内胆20中同时烹饪食材,也可以选择只在其中一个内胆20中烹饪食材,而另外一个内胆20处于闲置状态,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一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2,电饭煲100为轴对称结构,即为电饭煲100具有对称轴,此时两个容置腔13、两个内胆20及两个煲盖30均对称设于对称轴两侧。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饭煲100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电饭煲100也可以为单胆电饭煲。此时容置腔13、内胆20及煲盖30均为一个。
参阅图5,座体11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111和操作面板112,操作面板112 设于底座111上,支撑环12与底座111及操作面板112均连接,支撑环12与底座111界定形成容置腔13。具体地,操作面板112自与支撑环12连接的一端到与底座111连接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这样,由于操作面板112倾斜向下设置,若有液体滴落(从煲盖30上滴落的水或者外界滴落的水)在操作面板112 上时,液体将在重力作用下从操作面板112上流下,避免液体沉积在操作面板 112上,从而减少触摸操作面板112时触电的风险。
进一步地,参阅图6及图7,操作面板112包括板体1121和与板体1121的边缘连接的第一翻边1122,第一翻边1122相对于板体1121倾斜向上设置,支撑环12设于第一翻边1122外。如此,当有液体滴落时,如煲盖30上有液体滴落时,液体会滴落在操作面板112的板体1121上并在重力作用下顺着板体1121 向下流动。第一翻边1122位于支撑环12内侧且高于板体1121,在第一翻边1122 的阻挡作用下液体不会进入到电饭煲100内部,保护了电饭煲100内部的线路板。
更进一步地,操作面板112还包括第二翻边1123,第二翻边1123与板体 1121的边缘连接,第二翻边1123相对于板体1121倾斜向下设置,第二翻边1123 设于底座111外。这样设置,从板体1121上流下的液体,在第二翻边1123的阻挡作用下不会进入到电饭煲100的内部,保护的电饭煲100内部的线路板。
同时,操作面板112通过设置第一翻边1122和第二翻边1123,避免了在支撑环12与操作面板112之间设置密封件,以及在操作面板112和底座111之间设置密封件,减少了电饭煲100的零部件的数量,方便电饭煲100的加工制造。
具体地,继续参阅图8,电饭煲100还包括扭簧50,扭簧50包括簧体51及分别连接于簧体51两端的第一支脚52和第二支脚53,簧体51套接于铰链轴 40外,第一支脚52与煲盖30连接,第二支脚53与支撑环12连接。当关闭煲盖30时,扭簧50蓄力,当按压打开煲盖30时,扭簧50提供煲盖30弹开的作用力。更具体地,每根铰链轴40上套设有两个扭簧50,则便于打开煲盖30。煲盖30上设有第二铰链孔36(参阅图8),铰链轴40穿设于第二轴孔1214与第二铰链孔36内,以使煲盖30与煲体10铰接。
一实施例中,参阅图9及图10,电饭煲100还包括两个铰接部121,两个铰接部121与支撑环12一体成型,如此,减少了电饭煲100的零部件数量,方便电饭煲100的装配,且使整个电饭煲100的结构简单,外观简洁。同时,由于两个铰接部121与支撑环12一体成型,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铰接部121与支撑环 12分体设置的方式,避免需要装配铰接部121于支撑环12上的问题,从而也不会产生装配偏差而导致间隙的问题。
具体地,利用模具的前后模穿设结构,使两个铰接部121与支撑环12合并 (一体成型)。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使两个铰接部121 与支撑环12一体成型。
参阅图11及图12,支撑环12包括环体122,环体122设于底座111上,环体122与底座111界定形成容置腔13,煲盖30与环体122铰接,一个煲盖30 通过一个铰链轴40与一个铰接部121铰接。
每个铰接部121均包括一个铰链盖60,两个铰链盖60分别与两个铰链轴 40相对应,每个铰链盖60盖设于煲体10上并遮蔽相对应的铰链轴40及扭簧 50,以保证电饭煲100的美观性。
参阅图13,两个铰接部121远离彼此的一端具有第一轴孔壁1211,第一轴孔壁1211上形成用于穿设铰链轴40的第一轴孔1212。两个铰接部121靠近彼此的一端具有第二轴孔壁1213,第二轴孔壁1213包括相互错位设置的第一子壁 12131和第二子壁12133,第二子壁12133相对于第一子壁12131靠近第一轴孔壁1211设置。铰链盖60与第一轴孔壁1211、第一子壁12131及第二子壁12133 均连接。
具体地,第一子壁12131上形成背向座体11开口的第一半孔12132,第二子壁12133上形成面向座体11开口的第二半孔12134,第一半孔12132与第二半孔12134共同形成用于穿设铰链轴60的第二轴孔1214。
将第二轴孔壁1213设置为相互错位的第一子壁12131和第二子壁12133,第一子壁12131上的第一半孔12132与第二子壁上的第二半孔12134共同形成用于穿设铰链轴60的第二轴孔1214。上述设置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它比较容易生产,可以简化模具的结构。
如图14a-14f示出了用于制造一体成型的支撑环12和铰接部121所采用的模具。该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前模和后模中形成用于成型支撑环12和铰接部 121的模腔。具体地,后模包括后模模仁200和后模镶件300,前模包括前模模仁400和前模镶件500。后模镶件300安装于后模模仁200上跟随后模模仁200 一起运动,前模镶件500安装于前模模仁400上跟随前模模仁400一起运动。后模模仁200、后模镶件300、前模模仁400和前模镶件500四者形成上述模腔。
镶件指的是用于镶嵌在模具中的不规则的配件,固定在模仁上,跟随模仁一起运动,起到简化模仁的作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镶件和模仁做成一体结构。
具体地,后模镶件300具有第一半圆结构301,第一半圆结构用于成型第二半孔12134;前模模仁400具有第二半圆结构401,第二半圆结构401用于成型第一半孔12132。当一体成型支撑环12和铰接部121时,将注塑用材料灌注于模腔内,并在模腔内凝固。而后沿图14a中上下方向开模即可成型上述第一半孔12132和第二半孔12134。
若在两个铰链部121靠近彼此的一侧将第二轴孔1214设置为圆孔,由于第二轴孔1214必须要沿铰链轴40的轴向开设。而为了成型圆孔,常用的成型方式包括:一种方式是模具另设滑块结构,在脱模时,滑块结构沿铰链轴40的轴向运动以脱模,这样不但导致模具结构复杂,且由于需要成型的两个铰链部121 之间的间距本身较小,远远小于滑块结构所需要的尺寸。
另一种方式是做斜顶以成型圆孔,但是如果做斜顶,在产品的表面必然会留下出模痕迹线,影响塑料产品的美观性,这是在产品外表面出模时所比不允许的问题,因而上述轴孔注塑成型方式一般用于产品不容易观察的表面。且斜顶使用一定时间后,斜顶与模仁的配合容易有偏差,注塑件上会有跑飞边等问题。同时,斜顶是运动部件,易磨损,需要经常更换,模具结构复杂。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轴孔1212由于无滑块出孔的尺寸限制问题,因而可通过滑块结构形成,即所述第一轴孔壁1211设置为单壁,且其上形成用于穿设所述铰链轴40的第一轴孔1212;或者类似第二轴孔一样设置,即所述第一轴孔壁1211也设置为包括相互错位设置的第一子壁和第二子壁,第一子壁上形成背向所述容置腔开口的第一半孔,所述第二子壁上形成面向所述容置腔开口的第二半孔,所述第一半孔与所述第二半孔共同形成用于穿设所述铰链轴40 的第一轴孔1212。
参阅图15及图16,一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子壁12131面向彼此的表面之间的第一间距L3小于等于80mm,优选第一间距L3为50mm-58mm。第一子壁12131 和第二子壁12133的壁厚均为2mm-3mm,优选为2.5mm;第一子壁12131和第二子壁12133的距离为0mm-2mm,优选为0.5mm;第二轴孔壁1213的壁厚(即为第一子壁12131和第二子壁12133的总壁厚)为4mm-8mm,优选为5.5mm。
具体原因如下:由于两个第一子壁12131之间的第一间距L3较小,且第一子壁12131的壁厚一般为3-5mm,斜顶行程要做到倒扣量的3倍以上,模具斜顶部件的厚度至少要求15mm以上,第一子壁12131若采用斜顶方式注塑行程总计需要设计至少30mm的空间。若两个铰接部121的第一子壁12131均采用吸顶的方式,则至少需要60mm以上的间距,而在两个第一子壁12131面向彼此的表面之间的第一间距L3为50mm-58mm前提下,采用斜顶的难度较高,基本无法实现,对模具的精度要求太高。那么当两个第一子壁12131面向彼此的表面之间的第一间距L3为50mm-58mm时,采用滑块结构的话,则对两个铰接部121之间的第一间距L3要求更高。参阅图17及图18,支撑环12还包括连接板123,铰接部 121还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臂1215和铰链盖60,连接臂1215和铰链盖6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轴孔壁1211和第一子壁12131连接以界定形成安装空间。
上述设置,由于连接板123只与连接臂1215连接,而未与铰链盖60连接,因为电饭煲100的部分外观面形成于铰链盖60上,则避免了连接板123与作为电饭煲100的外观面的结构连接,从而能够避免铰链盖60在注塑时缩印。
具体地,连接板123上开设有连接孔1231,扭簧50的第二支脚53穿设于连接孔1231内。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脚53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连接板123连接,在此亦不作限定。
支撑环12还包括加强筋124,加强筋124与环体122及连接板123均连接,从而提高连接板123的强度,以减少连接板123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力变形。
参阅图11及图18,支撑环12还包括支撑板125,支撑板125和环体122、连接板123及铰链盖60均连接。支撑板125的部分位于长方体框状结构内,支撑板125的剩余部分延伸至长方体框状结构外与底座111的内壁抵接。支撑板 125不但起到了加强连接板123的强度的作用,同时,支撑板125还起到了支撑底座111的外壳的作用。
一实施例中,铰链盖60上设有用于避空扭簧50的避空槽61,以避免在开盖的过程中,铰链盖60对扭簧50产生干扰而影响开盖的效果。
一实施例中,两个煲盖30分别具有与彼此相邻的邻接侧面31(参阅图1),每个邻接侧面3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311和第二部分312(参阅图19)。当两个煲盖30盖合于开口14时,第一部分311位于第二部分312外。参阅图 20及图21,当两个煲盖30盖合于开口14时,两个第一部分311之间具有第二间距L1,两个第二部分312之间具有第三间距L2,第二间距L1小于第三间距 L2。这样设置,使两个邻接侧面31靠近外界的一侧的间隙不至于过大而影响美观,同时,使两个邻接侧面31靠内的一侧的间隙较大,避免由于制造误差而导致两个煲盖30翻转时而产生干涉或摩擦。
进一步,第一部分311与第二部分312光滑过渡,以避免形成棱角结构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311与第二部分312也可以通过台阶面过渡,在此亦不作限定。
具体地,第一部分311为U型,第二部分312位于第一部分311的U型内。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第一部分311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
如图19及图20所示,在高度方向上,第一部分311占据邻接侧面31的比例小于第二部分312占据邻接侧面31的比例,以进一步避免两煲盖30干涉。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311的高度为3.71mm,第二部分312的高度为42.06mm,第一部分311与第二部分312的比例大概为1/10。在其他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一部分311与第二部分312之间的具体比例不作限定。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当两个煲盖30盖合开口14时,两个第一部分311各处的第二间距L1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两个第二部分312各处的第三间距L2 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但是,无论如何,两个第二部分312任何一处的第三间距 L2大于两个第一部分311任何一处的第二间距L1。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两个第一部分311各处的第二间距L1相等,且两个第二部分312各处的第三间距L2相等。如图21所示,设置第二间距L1 为小于1mm,优选0.88mm,第三间距L2为大于1mm,优选1.3mm。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第二间距L1和第三间距L2的具体尺寸不作限定。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两个第一部分311各处的第二间距L1相等,两个第二部分312自边缘向中心,第三间距L2的距离逐渐增大。在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两个第一部分311自与第二表面连接的一端到远离第二表面的另一端,第二间距L1逐渐减小,两个第二部分312各处的第三间距L2 相等。在再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两个第一部分311自与第二表面连接的一端到远离第二表面的另一端,第二间距L1逐渐减小;两个第二部分312 自边缘向中心,第三间距L2的距离逐渐增大。
一实施例中,两个铰链轴40的轴线相交,且当两个煲盖30均打开开口14 时,两个邻接侧面31自靠近座体11的一端的距离,到远离座体11之间的距离逐渐递增。这样设置,能够进一步避免煲盖30在启闭过程中产生干涉。
一实施例中,参阅图22及图23,煲盖30包括面盖32和内盖33,面盖32 通过铰链轴40与铰接部121的第一轴孔壁1211和第二轴孔壁1213铰接,上述邻接侧面31形成于面盖32上,内盖33安装于面盖32内侧,换句话说,内盖 33设于面盖32面向容置腔13的一侧。具体地,内盖33与面盖32可拆卸连接,以方便对煲盖30进行清洁。
煲盖30还包括配接件34,配接件34与内盖33可拆卸连接,面盖32的内侧凸设有配接部321,内盖33与面盖32通过配接部321和配接件34配合可拆卸连接。这样,在实现内盖33与面盖32可拆卸的基础上,简化了整个煲盖30 的结构。同时,内盖33与面盖32通过配接部321和配接件34配合可拆卸连接,方便清洗,不易于藏污纳垢。
具体地,内盖33上设有装配孔,配接件34的外壁在周向设有环形槽,配接件34穿设于装配孔内,内盖33嵌设于环形槽内,以实现装配件351与内盖33 的连接。且由于装配件351为硅胶件,当需要拆卸配接件34时,只需要用力将配接件34从内盖33上取下即可。
配接件34与配接部321相互套接,以实现可拆卸连接。具体地,配接部321 套设于配接件34内,配接件34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部341,配接部321的外壁设有第二限位部3211,第一限位部341与第二限位部3211配合,以限制配接部 321与配接件34在轴向上分离。
上述煲盖30,当需要将内盖33装配于面盖32上时,只需要将配接部321 套设于配接件34内,并使第一限位部341与第二限位部3211限位配合即可,装配方便。同时,当需要将内盖33从面盖32上拆下清洗时,只需要用力使配接部321的第一限位部341与第二限位部3211分离,并使配接部321与配接件 34分离即可,拆卸方便。
一实施例中,参阅图24及图25,内盖33上开设有第一气孔331,面盖32 上开设有第二气孔322。煲盖30还包括调压机构35(破泡器),调压机构35包括装配件351及调压件352,装配件351装配于面盖32和/或内盖33上,装配件351上设有调压孔3511,调压件352可浮动地转配于装配件351上以启闭调压孔3511。当调压件352开启调压孔3511时,第一气孔331通过调压孔3511 与第二气孔322连通;当调压件352关闭调压孔3511时,第一气孔331与第二气孔322断开。
通过上述设置,当电饭煲100进行烹饪时,若电饭煲100内的压力过高或者有气泡生成时,则内胆20的气体将施加作用力与调压件352,则与调压件352 连接的装配件351将向上浮动而打开调压孔3511,此时第一气孔331与第二气孔322连通,以使电饭煲100内外压力保持平衡,以达到调节压力的作用或者破泡的作用。而电饭煲100内压力较小时,则装配件351将在重力作用下下降封闭调压孔3511,此时第一气孔331与第二气孔322断开,电饭煲100进行正常烹饪工作。
进一步,装配件351与面盖32及内盖33均可拆卸连接,且调压件352与装配件351也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调压机构35进行清洗。
调压件352包括连接件3521及遮蔽件3522,连接件3521与装配件351连接,遮蔽件3522与连接件3521连接,连接件3521能够带动遮蔽件3522相对于装配件351上下浮动,从而启闭调压孔3511。连接件3521具有多个穿设脚 3523,多个穿设脚3523穿设于装配件351上,以便于调压件352相对于装配件 351上下浮动。
连接件3521为硅胶件,遮蔽件3522为金属件,相对于将遮蔽件3522设置为硅胶件的情况,金属材质的遮蔽件3522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易老化变形,即其稳定性较高,能够实现压力的稳定调节。
继续参阅图3,电饭煲100还包括蒸篮70,蒸篮70可操作地放置于内胆20 中或者从内胆20中取出,在烹饪时,食物放置于蒸篮70上,以方便通过蒸汽对食物进行加工。
具体地,蒸篮70为盘状结构,且相对的两侧面凹设有便于手握的扣手位71。这样,由于蒸篮70为盘状,则当将蒸篮70放置于内胆20中时,蒸篮70外翻的边沿能够与内胆20的内壁接触,以防止蒸篮70内食物的汤汁等掉落至其下方,而影响下方食物的口感。同时,蒸篮70相对的两侧面凹设有扣手位71,以省略提手,在使用时通过两扣手位71拿取蒸篮70,较为方便。且蒸汽能够通过两侧的扣手位71进行循环,避免较多水汽进入蒸篮70而影响蒸篮70中食物的口感。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饭煲的制备方法,用于制造上述电饭煲中一体成型的铰接部121和支撑环12,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前模和后模,前模和后模对接形成用于成型支撑环12和铰接部121的模腔,后模具有第一半圆结构301,前模具有第二半圆结构401;
向模腔内注入熔融材料;
将前模与后模在第一直线方向(图14a中上下方向)开模以成型支撑环12 和铰接部121,第一半圆结构301成型铰接部121的第二半孔12134,第二半圆结构401成型铰接部121的第一半孔12132。
参阅图14a-14f,后模包括后模模仁200和后模镶件300,前模包括前模模仁400和前模镶件500。后模镶件300安装于后模模仁200上跟随后模模仁200 一起运动,前模镶件500安装于前模模仁400上跟随前模模仁400一起运动。后模模仁200、后模镶件300、前模模仁400和前模镶件500四者形成上述模腔。后模镶件300具有第一半圆结构301,第一半圆结构用于成型第二半孔12134;前模模仁400具有第二半圆结构401,第二半圆结构401用于成型第一半孔12132。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2)
1.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10),所述煲体(10)内形成具有开口(14)的容置腔(13);
内胆(20),能够经所述开口(14)容置于所述容置腔(13)内;
与煲体(10)的至少部分一体制造的铰接部(121),所述铰接部(12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轴孔壁(1211)和第二轴孔壁(1213),
煲盖(30),所述煲盖(30)通过一铰链轴(40)与所述铰接部(121)的第一轴孔壁(1211)和第二轴孔壁(1213)铰接,所述煲盖(30)对应所述容置腔(13)设置,以启闭所述容置腔(13)的所述开口(14);以及
所述第二轴孔壁(1213)包括相互错位设置的第一子壁(12131)和第二子壁(12133),所述第一子壁(12131)上形成背向所述容置腔(13)开口的第一半孔(12132),所述第二子壁(12133)上形成面向所述容置腔(13)开口的第二半孔(12134),所述第一半孔(12132)与所述第二半孔(12134)共同形成用于穿设所述铰链轴(40)的第二轴孔(12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孔壁(1211)也设置为包括相互错位设置的第一子壁和第二子壁,所述第一子壁上形成背向所述容置腔(13)开口的第一半孔,所述第二子壁上形成面向所述容置腔(13)开口的第二半孔,所述第一半孔与所述第二半孔共同形成用于穿设所述铰链轴(40)的第一轴孔(1212);
或所述第一轴孔壁(1211)设置为单壁,且其上形成用于穿设所述铰链轴(40)的第一轴孔(12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壁(12131)和所述第二子壁(12133)的壁厚为2mm-3mm,所述第一子壁(12131)和所述第二子壁(12133)的距离为0mm-2mm,所述第二轴孔壁(1213)的壁厚为4mm-8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壁(12131)和所述第二子壁(12133)的壁厚均为2.5mm,所述第一子壁(12131)和所述第二子壁(12133)的距离为0.5mm,所述第二轴孔壁(1213)的壁厚为5.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煲为双胆电饭煲,所述容置腔(13)、内胆(20)、铰接部(121)、铰链轴(40)和煲盖(30)均为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铰接部(121)的第二轴孔壁(1213)靠近彼此设置,二者之间的第一间距(L3)小于等于8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L3)为50mm-58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10)包括座体(11)和支撑环(12),所述支撑环(12)设于所述座体(11)上,所述支撑环(12)与所述座体(11)界定形成所述容置腔(13),所述支撑环(12)包括环体(122);
所述支撑环(12)还包括两块连接板(123),所述铰接部(121)还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壁(1215)和铰链盖(60),所述连接壁(1215)和铰链盖(6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轴孔壁(1211)及所述第一子壁(12131)连接以界定形成安装空间,所述连接板(123)设于相对应的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连接板(12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壁(1215)连接,另一端悬空且向靠近所述铰链盖(60)的一侧延伸;
所述电饭煲还包括扭簧(50),所述扭簧(50)包括簧体(51)及分别连接于所述簧体(51)两端的第一支脚(52)和第二支脚(53),所述簧体(51)套接于所述铰链轴(40)外,所述第一支脚(52)与所述煲盖(30)连接,所述第二支脚(53)与所述连接板(123)连接;
其中,所述铰链盖(60)遮蔽套接于相对应的所述铰链轴(40)外的所述扭簧(5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23)上开设有连接孔(1231),所述第二支脚(53)穿设于所述连接孔(123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12)还包括加强筋(124),所述加强筋(124)连设于所述环体(122)与所述连接板(123)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12)还包括支撑板(125),所述支撑板(125)与所述环体(122)及所述连接板(123)均连接;
所述支撑板(125)与所述座体(11)的内壁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盖(60)设有用于避空所述扭簧(50)的避空槽(61)。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1)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111)和操作面板(112),所述操作面板(112)设于所述底座(111)上,所述支撑环(12)与所述底座(111)及操作面板(112)均连接,且所述支撑环(12)与所述底座(111)界定形成所述容置腔(13);
所述操作面板(112)自与所述支撑环(12)连接的一端到与所述底座(111)连接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面板(112)包括板体(1121)和与所述板体(1121)的边缘连接的第一翻边(1122),所述第一翻边(1122)相对于所述板体(1121)倾斜向上设置的第一翻边(1122),所述支撑环(12)设于所述第一翻边(1122)外。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面板(112)包括板体(1121)和与所述板体(1121)的边缘连接的第二翻边(1123),所述第二翻边(1123)相对于所述板体(1121)倾斜向下设置的第二翻边(1123),所述第二翻边(1123)设于所述底座(111)外。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煲盖(30)分别具有与彼此相邻的邻接侧面(31),每个所述邻接侧面(3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311)和第二部分(312);
当两个所述煲盖(30)均盖合所述开口(14)时,所述第一部分(311)位于所述第二部分(312)的外侧,且两个所述第一部分(311)之间具有第二间距(L1),两个所述第二部分(312)之间具有第三间距(L2);
所述第二间距(L1)小于所述第三间距(L2)。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铰链轴(40)的轴线相交;当两个所述煲盖(30)均打开所述开口(14)时,两个所述邻接侧面(31)自靠近所述座体(11)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到远离所述座体(11)之间的距离逐渐递增。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煲盖(30)包括面盖(32)和内盖(33),所述面盖(32)通过所述铰链轴(40)与所述铰接部(121)的第一轴孔壁(1211)和第二轴孔壁(1213)铰接;
所述煲盖(30)还包括与所述内盖(33)连接的配接件(34),所述面盖(32)的内侧凸设有配接部(321),所述内盖(33)与所述面盖(32)通过所述配接部(321)和所述配接件(34)配合可拆卸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接部(321)套接于所述配接件(34)内,所述配接件(34)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部(341),所述配接部(321)的外壁设有第二限位部(3211),所述第一限位部(34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3211)配合,以限制所述配接部(321)与所述配接件(34)轴向分离。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10)包括座体(11)和支撑环(12),所述支撑环(12)设于所述座体(11)上,所述支撑环(12)与所述座体(11)界定形成所述容置腔(13),所述支撑环(12)包括环体(122),所述铰接部(121)与所述环体(122)一体制造而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煲盖(30)包括面盖(32)和内盖(33),所述内盖(33)设于所述面盖(32)内,所述内盖(33)上开设有第一气孔(331),所述面盖(32)上开设有第二气孔(322);
所述煲盖(30)还包括调压机构(35),所述调压机构(35)包括装配件(351)及调压件(352),所述装配件(351)装配于所述面盖(32)和/或所述内盖(33)上,所述装配件(351)上开设有调压孔(3511);所述调压件(352)包括连接件(3521)和遮蔽件(3522),所述连接件(3521)可浮动地装配于所述装配件(351)上,以带动所述遮蔽件(3522)浮动以启闭所述调压孔(3511);
当所述调压件(352)开启所述调压孔(3511)时,所述第一气孔(331)通过所述调压孔(3511)与所述第二气孔(322)连通;当所述调压件(352)关闭所述调压孔(3511)时,所述第一气孔(331)与所述第二气孔(322)断开;
其中,所述遮蔽件(3522)为金属件。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煲还包括蒸篮(70),所述蒸篮(70)能够可操作地放置于所述内胆(20)中或者从所述内胆(20)中取出;
所述蒸篮(70)为盘状结构,且相对的两侧面凹设有便于手握的扣手位(7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429204.1U CN217610485U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一种电饭煲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429204.1U CN217610485U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一种电饭煲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10485U true CN217610485U (zh) | 2022-10-21 |
Family
ID=83643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429204.1U Active CN217610485U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一种电饭煲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10485U (zh) |
-
2021
- 2021-12-31 CN CN202123429204.1U patent/CN21761048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711636A1 (en) | Electric kettle | |
CN217610485U (zh) | 一种电饭煲 | |
CN205612285U (zh) | 一种防溢电饭煲 | |
CN108113475B (zh) | 一种豆浆机 | |
CN116406925A (zh) | 电饭煲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6166687U (zh) | 带可动式排气阀的烹饪器具 | |
CN216060217U (zh) | 烹饪器具和烹饪器具的第一烹饪容器 | |
CN211985087U (zh) | 外壳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0986329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8588794U (zh) | 电饭煲 | |
CN221044782U (zh) | 一种容器盖及烹饪容器 | |
CN215687074U (zh) | 炸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20141505U (zh) | 一种烹饪器具用把手及烹饪器具 | |
CN215271975U (zh) | 烹饪器具及其内锅 | |
CN215777523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4548948U (zh) | 一种防溢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10493698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7471767U (zh) | 一种空气炸锅 | |
CN218738426U (zh) | 一种容器盖及烹饪容器 | |
CN216020539U (zh) | 一种可视化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16166844U (zh) | 一种可视化烹饪器具 | |
CN211408562U (zh) | 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0540936U (zh) | 一种内盖及烹饪器具 | |
CN212326177U (zh) |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20967071U (zh) | 一种多腔电火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