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02920U - 动涡盘传动结构和涡旋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动涡盘传动结构和涡旋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02920U
CN217602920U CN202221231998.2U CN202221231998U CN217602920U CN 217602920 U CN217602920 U CN 217602920U CN 202221231998 U CN202221231998 U CN 202221231998U CN 217602920 U CN217602920 U CN 2176029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oll
bearing
movable
movable scroll
orbiting scro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319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oli Hi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oli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oli Hi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oli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3199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029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029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029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涡盘传动结构和涡旋压缩机。动涡盘传动结构包括动涡盘、驱动轴、动涡轴承、连接支架、传动轴;传动轴的偏心段通过所述动涡轴承与所述连接支架连接;沿所述动涡盘的径向方向,所述连接支架的径向端部通过传动轴与所述动涡盘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自转以依次带动所述动涡轴承、所述连接支架、所述传动轴和所述动涡盘做圆周平动。动涡盘传动结构至少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因动涡盘运转的轴承安装于动涡盘中温度最高的区域,导致轴承出现运转温度过高,不利于轴承的温度运转,易导致轴承失效的问题。

Description

动涡盘传动结构和涡旋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旋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涡盘传动结构和涡旋压缩机。
背景技术
涡旋压缩机结构在工作时,通过电机组件的转动依次带动配重块、动轴承、动涡盘组件做圆周平动,使得动涡盘组件与静涡盘组件间通过型线啮合形成的封闭工作腔容积变小,封闭工作腔内的冷媒被压缩。
然而现有的涡旋压缩机结构,存在如下问题:
a、驱动动涡盘运转的轴承安装于动涡盘一侧中心的轴承安装孔上,导致该侧不能布置型线,而只能在动涡盘的另一侧布置型线,不利于型线的空间布置;
b、驱动动涡盘运转的轴承安装于位于动涡盘中心的轴承安装孔上,该位置为动涡盘中温度最高的区域,将导致轴承出现运转温度过高的问题,不利于轴承的温度运转,易导致轴承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动涡盘传动结构和涡旋压缩机,其至少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因动涡盘运转的轴承安装于动涡盘中温度最高的区域,导致轴承出现运转温度过高,不利于轴承的温度运转,易导致轴承失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涡盘传动结构,包括:
动涡盘、驱动轴、动涡轴承、连接支架、传动轴;
传动轴的偏心段通过所述动涡轴承与所述连接支架连接;沿所述动涡盘的径向方向,所述连接支架的径向端部通过传动轴与所述动涡盘可转动连接;
所述驱动轴自转以依次带动所述动涡轴承、所述连接支架、所述传动轴和所述动涡盘做圆周平动。
本方案的动涡盘传动结构通过将动涡轴承设置在连接支架上,再利用连接支架带动动涡盘旋转,以使得动涡盘做圆周平动,进而完成对工作腔中的流体的压缩。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由电机轴通过动涡轴承直接与动涡盘的中心处转动,以实现动涡盘做圆周平动的方式,这时动涡轴承与动涡盘的相对转动中心正对。即这时动涡轴承位于动涡盘中心的轴承安装孔上,该位置为动涡盘中温度最高的区域,将导致轴承出现运转温度过高的问题,且这样的连接方式散热不佳,不利于轴承的温度运转,易导致轴承失效。而动涡盘传动结构则采用能够沿径向方向延伸的连接支架作为动涡轴承与动涡盘的中间件,这时动涡盘与连接支架的转动摩擦发热也位于径向方向的端部,而不再是动涡盘中心。即动涡盘传动结构出动涡盘的发热仅来自与动涡轴承自身润滑过程中的发热,而不是现有技术中既包括轴承自身发热还有动涡轴承与动涡盘之间发热,且连接支架与动涡盘能够保持预设间距,这样也能够避免热量传导而影响动涡轴承的使用。
另外,相对于动涡轴承直接带动动涡盘转动,动涡轴承与重量更轻的、体积更小的连接支架连接有利于降低动涡轴承的摩擦发热,如此也有利于改善现有技术中动涡轴承散热不畅的问题。
综上,本方案的动涡盘传动结构具有结构便利、传动效果好、散热能力出众的特点。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支架的中心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驱动轴的凹槽,所述动涡轴承设置在所述凹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的底部开始有通孔,所述凹槽靠近通孔的一侧形成环形的承接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涡轴承的外圈抵持在所述承接部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承接部的内径大于所述动涡轴承的外圈的内径,且小于所述动涡轴承的外圈的外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涡盘的径向边缘位置设置有传动孔,所述传动轴与所述传动孔可转动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支架具有至少一个沿径向方向延伸的连接臂,每个所述连接臂的径向端部均与一个所述传动轴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连接支架的周向方向,多个所述连接臂均匀布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动涡盘的轴线方向,所述动涡盘的两侧均具有动涡旋型线;
所述动涡盘传动结构还包括第一静涡盘和第二静涡盘,所述动涡盘的一侧的动涡旋型线与所述第一静涡盘的静涡旋型线能够相互啮合形成封闭工作腔,所述动涡盘的另一侧的动涡旋型线与所述第二静涡盘的静涡旋型线能够相互啮合形成另一封闭工作腔;所述动涡盘能够相对所述第一静涡盘和所述第二静涡盘压缩所述封闭工作腔以压缩流体。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所述涡旋压缩机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所述动涡盘传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现有技术中驱动动涡盘运转的动涡轴承安装于位于动涡盘中心的轴承安装孔上,该位置为动涡盘中温度最高的区域,将导致轴承出现运转温度过高的问题,不利于轴承的温度运转,易导致轴承失效。而本方案的动涡轴承设置在连接支架上,再利用连接支架带动动涡盘旋转,以使得动涡盘做圆周平动,进而完成对工作腔中的流体的压缩。因为连接支架周围为开放式空间,周边温度低,有利于轴承的温度运行,提升整机的可靠性。综上,本方案的动涡盘传动结构具有结构便利、传动效果好、散热能力出众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涡盘传动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涡盘传动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涡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涡盘的剖视示意图。
图标:10-动涡盘传动结构;100-动涡盘;110-传动孔;120-动涡旋型线;200-驱动轴;300-动涡轴承;400-连接支架;401-连接臂;410-凹槽;420-通孔;430-承接部;500-传动轴;610-第一静涡盘;620-第二静涡盘;630-封闭工作腔;20-涡旋压缩机;21-主壳体;22-电机;23-中机体;24-配重块;25-后壳体;26-静涡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一种涡旋压缩机结构,其结构由主壳体组件、电机组件、中机体组件、配重平衡块、动涡盘轴承、动涡盘组件、静涡盘组件、后壳体组件组成,其中主壳体组件、中机体组件、静涡盘组件、后壳体组件均静止不动,电机组件、动涡盘组件、配重平衡块、动涡盘轴承为活动部件。
压缩机工作时,通过电机组件的转动依次带动配重平衡块、动涡盘轴承、动涡盘组件做圆周平动,使得动涡盘组件与静涡盘组件间通过型线啮合形成的封闭工作腔容积变小,封闭工作腔内的冷媒被压缩。
现有涡旋压缩机结构,存在如下问题:
a、驱动动涡盘运转的轴承安装于动涡盘一侧中心的轴承安装孔上,导致该侧不能布置型线,而只能在动涡盘的另一侧布置型线,不利于型线的空间布置;
b、驱动动涡盘运转的轴承安装于位于动涡盘中心的轴承安装孔上,该位置为动涡盘中温度最高的区域,将导致轴承出现运转温度过高的问题,不利于轴承的温度运转,易导致轴承失效。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涡盘传动结构10和涡旋压缩机20,包括动涡盘100、驱动轴200、动涡轴承300、连接支架400和传动轴500。
传动轴500的偏心段通过动涡轴承300与连接支架400连接;沿动涡盘100的径向方向,连接支架400的径向端部通过传动轴500与动涡盘100可转动连接;
驱动轴200自转以依次带动动涡轴承300、连接支架400、传动轴500和动涡盘100做圆周平动。
本方案的动涡盘传动结构10通过将动涡轴承300设置在连接支架400上,再利用连接支架400带动动涡盘100旋转,以使得动涡盘100做圆周平动,进而完成对工作腔中的流体的压缩。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由电机22轴通过动涡轴承300直接与动涡盘100的中心处转动,以实现动涡盘100做圆周平动的方式,这时动涡轴承300与动涡盘100的相对转动中心正对。即这时动涡轴承300位于动涡盘100中心的轴承安装孔上,该位置为动涡盘100中温度最高的区域,将导致轴承出现运转温度过高的问题,且这样的连接方式散热不佳,不利于轴承的温度运转,易导致轴承失效。而动涡盘传动结构10则采用能够沿径向方向延伸的连接支架400作为动涡轴承300与动涡盘100的中间件,这时动涡盘100与连接支架400的转动摩擦发热也位于径向方向的端部,而不再是动涡盘100中心。即动涡盘传动结构10出动涡盘100的发热仅来自与动涡轴承300自身润滑过程中的发热,而不是现有技术中既包括轴承自身发热还有动涡轴承300与动涡盘100之间发热,且连接支架400与动涡盘100能够保持预设间距,这样也能够避免热量传导而影响动涡轴承300的使用。
另外,相对于动涡轴承300直接带动动涡盘100转动,动涡轴承300与重量更轻的、体积更小的连接支架400连接有利于降低动涡轴承300的摩擦发热,如此也有利于改善现有技术中动涡轴承300散热不畅的问题。
综上,本方案的动涡盘传动结构10具有结构便利、传动效果好、散热能力出众的特点。
请参照图1至图5,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连接支架400的中心设置有开口朝向驱动轴200的凹槽410,动涡轴承300设置在凹槽410。
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3,凹槽410为圆形凹槽410,动涡轴承300的外圈固设在所述凹槽410中。如此便于动涡轴承300能够顺畅、高效地将来自驱动轴200的动力传递给连接支架400以带动。
可选的,凹槽410的深度等于动涡轴承300的厚度。因为凹槽410朝向驱动轴200一侧为开口,其敞开式的结构便于动涡轴承300的散热。
进一步的,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凹槽410的底部开始有通孔420,凹槽410靠近通孔420的一侧形成环形的承接部430。可以理解的是,这是凹槽410整个行程了台阶孔或沉孔的形式。这样的设置的好处在于,远离凹槽410开口一侧也形成敞口样式,如此动涡轴承300轴线两侧均为敞开式结构,从而有利于动涡轴承300在转动时的散热,进而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因为动涡轴承300安装在动涡盘100中心的轴承安装孔上,该位置为动涡盘100中温度最高的区域,将导致轴承出现运转温度过高的问题,不利于轴承的温度运转,易导致轴承失效的问题。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动涡轴承300的外圈抵持在承接部430上。即这时的动涡轴承300的滚珠、内圈(和保持架)均位于通孔420中。因为动涡轴承300转动时,发热位置即为滚珠和内外圈的摩擦,这样的设置即增加了动涡轴承300处的空间以便于热量散发,同时位于通孔420中的动涡轴承300能够实现通风散热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通孔420设置能够显著增强滚珠周围的通风散热,也即是增强了动涡轴承300的散热能力。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承接部430的内径大于动涡轴承300的外圈的内径,且小于动涡轴承300的外圈的外径。不难理解的是,这里的承接部430仅抵持在外圈的径向的中间位置附近,这样的布置方式能够在保障动涡轴承300与连接架稳定、可靠连接的同时,为动涡轴承300获得最大直径的通孔420,也能够使动涡轴承300具有最大的通风效果。
进一步的,连接架保持与涡旋压缩机20中其他结构预设距离,如此便于动涡轴承300轴向两侧的散热。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如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动涡盘100的径向边缘位置设置有传动孔110,传动轴500与传动孔110可转动连接。具体的,传动轴500穿设传动孔110以实现传动轴500带动动涡盘100做圆周平动。
请进一步参阅图1至图5,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支架400具有至少一个沿径向方向延伸的连接臂401,每个连接臂401的径向端部均与一个传动轴500连接。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连接支架400具有两个沿径向方向朝两侧延伸的连接臂401,即两个连接臂401分别朝向直径方向的两端。对应的,动涡盘100上具有两个沿直径方向延伸的传动孔110。两个分别设置在连接臂401上的传动轴500与传动孔110一一配合。
不难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连接臂401的数量还可以一个、三个或大于三个的其他数量,这里仅仅是一个示例。只要连接臂401、传动轴500与传动孔110的数量相同且一一配合即可。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沿连接支架400的周向方向,多个连接臂401均匀布置。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臂401是位于同一直径方向,且分别朝向直径方向两端延伸。当连接臂401的数量三个或大于三个,多个连接臂401为周向均布设置。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使得连接臂401带动传动轴500驱动动涡盘100时,为动涡盘100提供周向方向能够相互平衡的力矩,从而保障动涡盘100运行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多个连接臂401也可以采用不是周向均布的方式设置,只要连接支架400能够驱动动涡盘100做圆周平动即可。这里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做更多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沿动涡盘100的轴线方向,动涡盘100的两侧均具有动涡旋型线120;
动涡盘传动结构10还包括第一静涡盘610和第二静涡盘620,动涡盘100的一侧的动涡旋型线120与第一静涡盘610的静涡旋型线能够相互啮合形成封闭工作腔630,动涡盘100的另一侧的动涡旋型线120与第二静涡盘620的静涡旋型线能够相互啮合形成另一封闭工作腔630;动涡盘100能够相对第一静涡盘610和第二静涡盘620压缩封闭工作腔630以压缩流体。
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动涡盘100的轴向两侧都能够与静涡盘形成用于压缩流体的封闭工作腔630,从而在增加了压缩机单位体积内的压缩效率,如此提高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和效能参数。
进一步的,正是因为传动孔110均设置在动涡盘100的径向边缘位置,且多个传动孔110均周向布置在动涡盘100的外侧边缘,这样使得动涡盘100的中心盘面具有更大的面积,从而实现了在不增加动涡盘100体积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不占用动涡盘100基板两侧的空间,而使得动涡盘100基板两侧均可以布置型线。如此即实现了动涡盘100轴向两侧均能够压缩流体,还提高了动涡盘100的空间利用率,降低了涡旋压缩机20的体积和重量,进而以降低成本增加效能。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因驱动动涡盘100运转的轴承安装于动涡盘100一侧中心的轴承安装孔上,导致该侧不能布置型线,而只能在动涡盘100的另一侧布置型线,不利于型线的空间布置的问题。动涡盘传动结构10的轴向两侧均能够布置动涡旋型线120,从而具有动涡盘100两侧压缩的优点。
进一步的,第一静涡盘610位于动涡盘100靠近驱动轴200的一侧,第二静涡盘620位于动涡盘100远离驱动轴200的另一侧。其中第一静涡盘610具有供传动轴500通过的配合孔。且传动轴500穿过第一静涡盘610的配合孔,与传动孔110转动配合后继续朝向第二静涡盘620延伸,并与静涡轴承26连接。静涡轴承26起到支撑传动轴500远离连接支架400的一侧的目的,从而提高了传动轴500运动的平稳性和可靠性。静涡轴承26固定设置在壳体或第二静涡盘620上。
从图中不难看出,连接架远离驱动轴200的侧面距离第一静涡盘610的底部具有预设距离,如此边缘动涡轴承300的通风散热。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20,涡旋压缩机20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动涡盘传动结构10。
进一步的,涡旋压缩机20还包括主壳体21、电机22、中机体23、配重块24和后壳体25。压缩机工作时,通过电机22的转动使得驱动轴200自转,进而依次带动配重块24、动涡轴承300、连接支架400、传动轴500、动涡盘100做圆周平动,使得动涡盘100、第一静涡盘610和第二静涡盘620通过型线啮合形成的封闭工作腔630容积变小,封闭工作腔630内的冷媒被压缩。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涡盘传动结构10和涡旋压缩机2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电机22组件转动依次带动配重块24、动涡轴承300、连接支架400、传动轴500、动涡盘100,最终实现动涡盘100做圆周平动,并与第一静涡盘610和第二静涡盘620一起实现压缩机压缩冷媒的功能;
2、驱动动涡盘100运转的传动轴500安装于动涡盘100基板的边缘位置,不占用动涡盘100基板两侧的空间,使得动涡盘100基板两侧均可以布置型线;
3、驱动动涡盘100运转的轴承安装于连接支架400上,周边温度低,有利于轴承的温度运行,提升整机的可靠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动涡盘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涡盘(100)、驱动轴(200)、动涡轴承(300)、连接支架(400)、传动轴(500);
传动轴(500)的偏心段通过所述动涡轴承(300)与所述连接支架(400)连接;沿所述动涡盘(100)的径向方向,所述连接支架(400)的径向端部通过传动轴(500)与所述动涡盘(100)可转动连接;
所述驱动轴(200)自转以依次带动所述动涡轴承(300)、所述连接支架(400)、所述传动轴(500)和所述动涡盘(100)做圆周平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涡盘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支架(400)的中心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驱动轴(200)的凹槽(410),所述动涡轴承(300)设置在所述凹槽(4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涡盘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410)的底部开始有通孔(420),所述凹槽(410)靠近通孔(420)的一侧形成环形的承接部(4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涡盘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涡轴承(300)的外圈抵持在所述承接部(43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涡盘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接部(430)的内径大于所述动涡轴承(300)的外圈的内径,且小于所述动涡轴承(300)的外圈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涡盘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涡盘(100)的径向边缘位置设置有传动孔(110),所述传动轴(500)与所述传动孔(110)可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涡盘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支架(400)具有至少一个沿径向方向延伸的连接臂(401),每个所述连接臂(401)的径向端部均与一个所述传动轴(50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涡盘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连接支架(400)的周向方向,多个所述连接臂(401)均匀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涡盘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动涡盘(100)的轴线方向,所述动涡盘(100)的两侧均具有动涡旋型线(120);
所述动涡盘传动结构还包括第一静涡盘(610)和第二静涡盘(620),所述动涡盘(100)的一侧的动涡旋型线(120)与所述第一静涡盘(610)的静涡旋型线能够相互啮合形成封闭工作腔(630),所述动涡盘(100)的另一侧的动涡旋型线(120)与所述第二静涡盘(620)的静涡旋型线能够相互啮合形成另一封闭工作腔(630);所述动涡盘(100)能够相对所述第一静涡盘(610)和所述第二静涡盘(620)压缩所述封闭工作腔(630)以压缩流体。
10.一种涡旋压缩机(20),其特征在于:
所述涡旋压缩机(20)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动涡盘传动结构。
CN202221231998.2U 2022-05-20 2022-05-20 动涡盘传动结构和涡旋压缩机 Active CN2176029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31998.2U CN217602920U (zh) 2022-05-20 2022-05-20 动涡盘传动结构和涡旋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31998.2U CN217602920U (zh) 2022-05-20 2022-05-20 动涡盘传动结构和涡旋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02920U true CN217602920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69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31998.2U Active CN217602920U (zh) 2022-05-20 2022-05-20 动涡盘传动结构和涡旋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029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3141884A (ja) 圧縮機
CN217602920U (zh) 动涡盘传动结构和涡旋压缩机
CN110566455B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JP2000220582A (ja) スクロール流体機械
US5632611A (en) Scroll type pump
KR100302886B1 (ko) 왕복압축기
CN114562454B (zh) 一种动盘结构、压缩机及温控设备
CN213088237U (zh) 一种空压机的齿轮轴承润滑结构
JP2000027782A (ja) 冷凍空調用圧縮機
JPH09310687A (ja)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CN205047437U (zh) 一种压缩机
JPS6343428Y2 (zh)
JP3166503B2 (ja) スクロール流体機械
CN218624640U (zh) 压缩机防旋环、涡盘组件和压缩机总成
CN220929665U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回油结构
CN106609756B (zh) 一种压缩机
CN214742042U (zh) 动盘组件及压缩机
CN217300906U (zh) 前盖结构及涡旋压缩机
CN216554420U (zh) 转子式压缩机、空调器
CN218235474U (zh) 涡旋压缩机
CN220769703U (zh) 具备回油气路的涡旋盘
CN204327497U (zh) 涡旋真空压缩机
CN219733630U (zh) 防自转装置及涡旋压缩机
CN220869651U (zh) 涡旋压缩机
JP2553043Y2 (ja)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における回転軸の支持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