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7878U - 一种智能手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手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87878U CN217587878U CN202221113632.5U CN202221113632U CN217587878U CN 217587878 U CN217587878 U CN 217587878U CN 202221113632 U CN202221113632 U CN 202221113632U CN 217587878 U CN217587878 U CN 2175878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ch
- watch body
- main control
- rotating shaft
- crow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手表结构。智能手表结构包括表体和表冠,表体内设有主控板,表冠设在表体一侧,表冠带有一根与表冠同轴同步转动的转轴,表体侧边设有穿孔,转轴通过穿孔穿入表体内的部分为反射部;表体内侧设有一个竖板,竖板设于穿孔的一侧,在竖板朝向转轴的侧壁上固定有光学编码器,光学编码器包括光源及接收元件,光源及接收元件均朝向于转轴的反射部,转轴反射部用于将光源发射的光线反射至接收元件中;光学编码器通过柔性电路板电连接主控板。本实用新型以非接触式结构替代了现有的机械式编码器,减少了摩擦磨损,提高了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手表结构。
背景技术
手表,或称为腕表,是指戴在手腕上用以计时/显示时间的仪器。传统的手表有电子表和机械表。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上出现了更多功能的智能手表。智能手表安装有许多的感应器和应用程序,可以帮助人们实现除了计时/显示时间以外的更多的功能应用。常见的智能手表的表冠一般用来调整菜单、调整设置参数等,表冠内部一般是通过一根轴连接内部的机械式编码器实现控制。通常的机械式编码器会存在接触摩擦,使用久了之后就会出现明显磨损而容易导致控制失效,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提供一种智能手表结构,以通过非接触式结构替代机械式编码器,减少摩擦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手表结构,其包括表体和表冠,表体内设有主控板,表冠设在表体一侧,表冠带有一根与表冠同轴同步转动的转轴,表体侧边设有穿孔,转轴通过穿孔穿入表体内的部分为反射部;表体内侧设有一个竖板,竖板设于穿孔的一侧,在竖板朝向转轴的侧壁上固定有光学编码器,光学编码器包括光源及接收元件,光源及接收元件均朝向于转轴的反射部,转轴反射部用于将光源发射的光线反射至接收元件中;光学编码器通过柔性电路板电连接主控板。
进一步地,柔性电路板的部分被粘接固定在竖板的另一侧壁上。
进一步地,转轴设有一个环槽,环槽内卡入一个卡簧片,卡簧片紧贴于表体穿孔周围的内壁,卡簧片用于固定转轴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转轴上套有一个塑料制成的轴套,轴套穿入穿孔中,轴套固定在卡簧片与转轴的一个台阶面之间。
进一步地,表体上设有屏幕盖,表体正面开口内侧设有环形浅槽,屏幕盖固定在表体正面开口处并且与环形浅槽之间夹紧一条密封环。
进一步地,表体内设有U型的支架,支架沿表体内壁安装,支架分为依次相连的长臂段、中间段和短臂段,长臂段设有朝下的第一压板,第一压板从上往下压紧主控板,中间段设有朝下的第二压板,第二压板从上往下压紧主控板,中间段与短臂段连接处通过一个螺钉固定连接表体。
进一步地,短臂段覆盖在转轴的反射部及光学编码器之上。
进一步地,支架朝向表体内壁的表面设有凸舌,表体内壁设有对应凸舌的扣位,凸舌扣在扣位中。
进一步地,表体内还设有一个摄像头,摄像头与主控板电连接,支架的中间段的中间位置设置一个避让位,摄像头从避让位穿过。
进一步地,支架的中间段还设有朝下的限位板,限位板抵顶于主控板的侧边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表冠的转轴内部被光学编码器照射并接收反射的光线,因此表冠的转动被光学编码器捕捉到并转成电信号输入到主控板中,非接触式结构替代了现有的机械式编码器,减少了摩擦磨损,提高了使用寿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结构装配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结构内部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结构部分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结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结构部分分解图。
图6、7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结构省略表体的立体图。
图8、9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表体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手表结构,其具体结构如图1-9所示。
如图1所示,智能手表结构包括表体10和表冠20,表冠20设在表体10一侧,在表冠20旁边还设有透音孔11以及功能按键12。表体10的正面是一块屏幕盖13。在表体10内至少应设有一个可反复充电的锂电池(未示出),用于为整个智能手表提供电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表冠20带有一根与表冠20同轴同步转动的转轴21,表体10侧边设有穿孔15,转轴21通过穿孔15穿入表体10内的部分为反射部211。表体10内设有主控板17。表体10内侧设有一个竖板16,竖板16设于穿孔15的一侧,在竖板16朝向转轴21的侧壁上粘接固定有光学编码器30。光学编码器30通过柔性电路板40电连接主控板17。柔性电路板40的部分也被粘接固定在竖板16的另一侧壁上。光学编码器30包括光源31及接收元件32,光源31及接收元件32均朝向于转轴21的反射部211。转轴21的反射部211用于将光源31发射的光线反射至接收元件32中。当表冠20被旋转时,转轴21跟随转动,那么光学编码器30就会检测到反射光线的变化从而向主控板17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光学编码器30可以外购取得。转轴21反射部211外表面均匀布设的反光特征应当与光学编码器30相匹配,譬如外购的光学编码器30仅能识别沿着转轴21轴向的长条V型槽的反射,则转轴21反射部211表面应当均匀设置多条长条V型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转轴21设有一个环槽212,在环槽212内卡入一个卡簧片18。卡簧片19紧贴于表体10穿孔15周围的内壁。卡簧片18用于固定转轴21的相对位置,避免转轴21从穿孔15脱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转轴21上套有一个轴套22,轴套22穿入穿孔15中,轴套22固定在卡簧片18与转轴的一个台阶面213之间。轴套22可采用塑料制轴套,用于承受磨损和提高密封性。轴套22表面上还可以抹上润滑脂,以降低旋转阻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表体10上设有屏幕盖13,而表体10正面开口内侧设有环形浅槽101,屏幕盖13固定在表体10正面开口处并且与环形浅槽101之间夹紧一条密封环19。密封环19可以起到防尘防水的作用,以保护表体10内部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表体10内设有U型的支架50,并且支架50沿表体10内壁安装。支架50分为依次相连的长臂段51、中间段52和短臂段53。中间段52与短臂段53连接处通过一个螺钉90固定连接表体10。短臂段53覆盖在表冠20转轴21的反射部211及光学编码器30(图2)之上。表体10内还设有一个摄像头60,摄像头60与主控板17电连接,支架50的中间段52的中间位置设置一个避让位521,摄像头60从避让位521穿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7所示,长臂段51设有朝下的第一压板511,第一压板511从上往下压紧主控板17。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6所示,支架50中间段52设有朝下的若干第二压板522,第二压板522从上往下压紧主控板17。支架50的中间段52还设有朝下的限位板523,限位板523抵顶于主控板17的侧边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8所示,支架50朝向表体10内壁的表面设有凸舌501,表体10内壁设有分别对应凸舌501的扣位102,凸舌501扣在扣位102中使得支架50被固定在表体1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9所示,表体10内设有若干支撑位103,用于支撑主控板17(图7),而且表体10内还设有若干扣舌104,扣舌104与支撑位103共同用于将主控板17扣紧固定。而图6、7中的支架50起到辅助固定主控板17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智能手表的表冠20的转轴2内部被光学编码器30照射并接收反射的光线,因此表冠20的转动被光学编码器30捕捉到并转成电信号输入到主控板17中,采用非接触式结构替代了现有的机械式编码器,减少了摩擦磨损,提高了使用寿命。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表体和表冠,所述表体内设有主控板,所述表冠设在表体一侧,所述表冠带有一根与表冠同轴同步转动的转轴,所述表体侧边设有穿孔,所述转轴通过所述穿孔穿入表体内的部分为反射部;所述表体内侧设有一个竖板,所述竖板设于穿孔的一侧,在所述竖板朝向转轴的侧壁上固定有光学编码器,所述光学编码器包括光源及接收元件,所述光源及接收元件均朝向于转轴的反射部,所述转轴反射部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射的光线反射至所述接收元件中;所述光学编码器通过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主控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部分被粘接固定在所述竖板的另一侧壁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设有一个环槽,所述环槽内卡入一个卡簧片,所述卡簧片紧贴于表体穿孔周围的内壁,所述卡簧片用于固定转轴的相对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套有一个塑料制成的轴套,所述轴套穿入所述穿孔中,所述轴套固定在卡簧片与转轴的一个台阶面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体上设有屏幕盖,所述表体正面开口内侧设有环形浅槽,所述屏幕盖固定在表体正面开口处并且与环形浅槽之间夹紧一条密封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体内设有U型的支架,所述支架沿表体内壁安装,所述支架分为依次相连的长臂段、中间段和短臂段,所述长臂段设有朝下的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从上往下压紧所述主控板,所述中间段设有朝下的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从上往下压紧所述主控板,所述中间段与短臂段连接处通过一个螺钉固定连接所述表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臂段覆盖在转轴的反射部及光学编码器之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朝向表体内壁的表面设有凸舌,所述表体内壁设有对应所述凸舌的扣位,所述凸舌扣在所述扣位中。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体内还设有一个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所述支架的中间段的中间位置设置一个避让位,所述摄像头从所述避让位穿过。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中间段还设有朝下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抵顶于所述主控板的侧边缘。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13632.5U CN217587878U (zh) | 2022-05-10 | 2022-05-10 | 一种智能手表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13632.5U CN217587878U (zh) | 2022-05-10 | 2022-05-10 | 一种智能手表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87878U true CN217587878U (zh) | 2022-10-14 |
Family
ID=83550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113632.5U Active CN217587878U (zh) | 2022-05-10 | 2022-05-10 | 一种智能手表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87878U (zh) |
-
2022
- 2022-05-10 CN CN202221113632.5U patent/CN21758787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55492A (zh) | 电子设备 | |
CN211930691U (zh) | 摄像头镜头和摄像设备 | |
CN113016170A (zh) | 一种屏幕组件及终端设备 | |
CN217587878U (zh) | 一种智能手表结构 | |
JPH0129208Y2 (zh) | ||
US20200200367A1 (en) | Thin Waterproof Work Light | |
CN213365275U (zh) | 一种智能腕戴设备 | |
CN218416457U (zh) | 一种多功能手机保护壳 | |
US4440403A (en) | Drop-proof and dust-proof device in rotary operation section of camera | |
CN216217944U (zh) | 智能穿戴设备及其壳体结构 | |
CN113515031B (zh) | 一种可切换屏幕的腕带设备 | |
JP3536069B2 (ja) | エンコーダ | |
JP3034995B2 (ja) | Ccd素子取付構造 | |
CN111543723A (zh) | 一种安全帽 | |
CN117880612A (zh) | 夜视仪 | |
CN216034845U (zh) | 一种用于电动助力车仪表的防水结构 | |
CN210839801U (zh) | 镜头保护结构及电子装置保护壳 | |
CN219867802U (zh) | 防水的户外灯 | |
CN212869421U (zh) | 新型矿灯 | |
CN115514835B (zh) |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213365273U (zh) | 一种智能腕戴设备 | |
CN215581665U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耳机 | |
JP2557916Y2 (ja) | 押釦スイッチの保護カバー | |
CN115514833B (zh) |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208314791U (zh) | 二维扫描机体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19 Address after: 518000 Room 504, No. 15, Dafu Industrial Zone, Dafu Community, Guanlan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Xiaobob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502, 5th floor, building a, 160065 Dafu Industrial Zone, fukeng community, Guanlan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YINGLILAI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