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5362U - 一种新型水冷烟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水冷烟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85362U
CN217585362U CN202123360402.7U CN202123360402U CN217585362U CN 217585362 U CN217585362 U CN 217585362U CN 202123360402 U CN202123360402 U CN 202123360402U CN 217585362 U CN217585362 U CN 2175853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sets
pipe
water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6040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乐伟
王书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pal Pipe Co
Original Assignee
Dalipal Pipe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pal Pipe Co filed Critical Dalipal Pipe Co
Priority to CN20212336040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853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853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853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水冷烟道,其可以方便更换维修,减少损坏的情况,提高除尘滤袋的使用寿命和环保效果;包括上段烟道和下段烟道,所述上段烟道和下段烟道通过两组第一法兰固定连接,并在上段烟道和下段烟道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两组第二法兰,所述上段烟道和下段烟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回水管路和第二进回水管路,并在第一进回水管路和第二进回水管路上分别连通设置有多组排污阀。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水冷烟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水冷烟道。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冷却烟道是转炉炼钢的重要设备,具有收集、冷却、输送烟气的作用,水冷烟道是冷却烟道的一种,水冷烟道在电炉冶炼过程中用于导流产生的烟气,在改善作业环境的同时,还能起到降低烟气温度的作用。但是现有的整体式水冷烟道存在以下问题:
1.水冷烟道上段受烟气的集中冲击,热应力集中,容易导致管道炸裂漏水,使其使用寿命缩短;
2.频繁漏水被迫停炉补焊,增加劳动强度,对维修作业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同时热停工时间长,影响电炉有效作业率;
3.漏水后含有水气的烟尘进入滤袋除尘中箱体过滤后黏结布袋,降低除尘滤袋的使用寿命及环保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方便更换维修,减少损坏的情况,提高除尘滤袋的使用寿命和环保效果的新型水冷烟道。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水冷烟道,包括上段烟道和下段烟道,所述上段烟道和下段烟道通过两组第一法兰固定连接,并在上段烟道和下段烟道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两组第二法兰,所述上段烟道和下段烟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回水管路和第二进回水管路,并在第一进回水管路和第二进回水管路上分别连通设置有多组排污阀。
具体的,所述第一进回水管路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一环形输入管、第一环形输出管和多组第一盘管,所述第一环形输入管和第一环形输出管均套设至上段烟道外部,所述多组第一盘管均盘设至上段烟道外壁上,并且多组第一盘管两端分别与第一环形输入管和第一环形输出管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分别与第一环形输入管和第一环形输出管连通。
具体的,所述第二进回水管路包括第二进水管、第二出水管、第二环形输入管、第二环形输出管和多组第二盘管,所述第二环形输入管和第二环形输出管均套设至下段烟道外部,所述多组第二盘管均盘设至下段烟道外壁上,并且多组第二盘管两端分别与第二环形输入管和第二环形输出管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分别与第二环形输入管和第二环形输出管连通。
具体的,还包括两组冷却管、两组分流管和两组回流管,所述两组冷却管均盘设至上段烟道的第二法兰上,所述上段烟道上设置有两组固定架,所述两组分流管和两组回流管分别与第一环形输入管和第一环形输出管连通,并且两组分流管和两组回流管分别通过两组固定架架设至上段烟道外部,所述两组分流管和两组回流管分别通过多组金属软管与两组冷却管输入端和输出端连通。
具体的,还包括多组吊装架,所述多组吊装架分别安装在上段烟道和下段烟道上部。
具体的,还包括两组支撑架,所述两组支撑架分别设置于上段烟道和下段烟道下部。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水冷烟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新型为一种顶装料电炉所用的二段式水冷烟道,该烟道采用上、下段独立冷却结构设计,由整体式烟道更改为两段式烟道,上段便于拆卸维修,下段可重复利用,进一步降低后期制作维护费用;
上、下两段烟道均设有独立的总进回水管路分水器,提高了水流速度,缩短了水流循环时间,改善了烟道内的冷却效果;
上、下两段烟道底部均设有排污阀,便于定期清理管路中的杂质,避免堵塞,保证冷却效果,达到了导流烟尘和降低烟气温度的效果,安全环保的特点,进而延长使用寿命。
上段烟道主要承受热烟气冲击,从而使水冷烟道整体具有良好的抗烟气冲击能力,使其使用寿命延长,从而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同时提高除尘滤袋使用寿命及电炉设备有效作业率,有效解决了整体式水冷烟道使用寿命短、维护频繁、影响除尘滤袋使用寿命等问题。
该烟道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烟道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2)减少维护频次,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安全性;
3)减少电炉热停工时间,提高设备有效作业率;
4)提高除尘滤袋使用寿命及环保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排污阀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上段烟道;2、下段烟道;3、第一法兰;4、第二法兰;5、排污阀;6、第一进水管;7、第一出水管;8、第一环形输入管;9、第一环形输出管;10、第一盘管;11、第二进水管;12、第二出水管;13、第二环形输入管;14、第二环形输出管;15、第二盘管;16、冷却管;17、分流管;18、回流管;19、固定架;20、金属软管;21、吊装架;22、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新型水冷烟道,包括上段烟道1和下段烟道2,上段烟道1和下段烟道2通过两组第一法兰3固定连接,并在上段烟道1和下段烟道2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两组第二法兰4,上段烟道1和下段烟道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回水管路和第二进回水管路,并在第一进回水管路和第二进回水管路上分别连通设置有多组排污阀5,第一进回水管路包括第一进水管6、第一出水管7、第一环形输入管8、第一环形输出管9和多组第一盘管10,第一环形输入管8和第一环形输出管均套设至上段烟道1外部,多组第一盘管10均盘设至上段烟道1外壁上,并且多组第一盘管10两端分别与第一环形输入管8和第一环形输出管9连通,第一进水管6和第一出水管7分别与第一环形输入管8和第一环形输出管连通,第二进回水管路包括第二进水管11、第二出水管12、第二环形输入管13、第二环形输出管14和多组第二盘管15,第二环形输入管13和第二环形输出管均套设至下段烟道2外部,多组第二盘管15均盘设至下段烟道2外壁上,并且多组第二盘管15两端分别与第二环形输入管13和第二环形输出管14连通,第二进水管11和第二出水管12分别与第二环形输入管13和第二环形输出管连通,还包括两组冷却管16、两组分流管17和两组回流管18,两组冷却管16均盘设至上段烟道1的第二法兰4上,上段烟道1上设置有两组固定架19,两组分流管17和两组回流管18分别与第一环形输入管8和第一环形输出管9连通,并且两组分流管17和两组回流管18分别通过两组固定架19架设至上段烟道1外部,两组分流管17和两组回流管18分别通过多组金属软管20与两组冷却管16输入端和输出端连通,还包括多组吊装架21,多组吊装架21分别安装在上段烟道1和下段烟道2上部,还包括两组支撑架22,两组支撑架22分别设置于上段烟道1和下段烟道2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水冷烟道,其在使用时,安装在顶装料电炉上,通过多组吊装架和两组支撑架方便限定烟道的位置,并在那幢完成后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压力为1.1MPa,保压60min无渗漏为合格,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45MPa,在焊接安装完成后,将第一、第二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厂内管路固定连接,形成两道独立水路;
该烟道采用上、下段独立冷却结构设计,由整体式烟道更改为两段式烟道,上段便于拆卸维修,下段可重复利用,进一步降低后期制作维护费用;
上、下两段烟道均设有独立的总进回水管路分水器,提高了水流速度,缩短了水流循环时间,改善了烟道内的冷却效果;
冷却水流动时,通过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进入至第一环形输入端和第二环形输入管中,并分流至多组第一盘管和多组第二盘管中,与上段烟道和下段烟道外壁充分接触,起到良好的冷却效果,并且上段烟道上还设置两组冷却管在输入端处,可以起到良好的预冷效果,并且冷却管也可以方便更换;
上、下两段烟道底部均设有排污阀,便于定期清理管路中的杂质,避免堵塞,保证冷却效果,达到了导流烟尘和降低烟气温度的效果,安全环保的特点,进而延长使用寿命。
上段烟道主要承受热烟气冲击,从而使水冷烟道整体具有良好的抗烟气冲击能力,当上段烟道损坏时,只需更换上段烟道即可,下段烟道可以继续使用,从而使其使用寿命延长,从而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同时提高除尘滤袋使用寿命及电炉设备有效作业率,有效解决了整体式水冷烟道使用寿命短、维护频繁、影响除尘滤袋使用寿命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新型水冷烟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段烟道(1)和下段烟道(2),所述上段烟道(1)和下段烟道(2)通过两组第一法兰(3)固定连接,并在上段烟道(1)和下段烟道(2)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两组第二法兰(4),所述上段烟道(1)和下段烟道(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回水管路和第二进回水管路,并在第一进回水管路和第二进回水管路上分别连通设置有多组排污阀(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冷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回水管路包括第一进水管(6)、第一出水管(7)、第一环形输入管(8)、第一环形输出管(9)和多组第一盘管(10),所述第一环形输入管(8)和第一环形输出管(9)均套设至上段烟道(1)外部,所述多组第一盘管(10)均盘设至上段烟道(1)外壁上,并且多组第一盘管(10)两端分别与第一环形输入管(8)和第一环形输出管(9)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6)和第一出水管(7)分别与第一环形输入管(8)和第一环形输出管(9)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水冷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回水管路包括第二进水管(11)、第二出水管(12)、第二环形输入管(13)、第二环形输出管(14)和多组第二盘管(15),所述第二环形输入管(13)和第二环形输出管(14)均套设至下段烟道(2)外部,所述多组第二盘管(15)均盘设至下段烟道(2)外壁上,并且多组第二盘管(15)两端分别与第二环形输入管(13)和第二环形输出管(14)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11)和第二出水管(12)分别与第二环形输入管(13)和第二环形输出管(14)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水冷烟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冷却管(16)、两组分流管(17)和两组回流管(18),所述两组冷却管(16)均盘设至上段烟道(1)的第二法兰(4)上,所述上段烟道(1)上设置有两组固定架(19),所述两组分流管(17)和两组回流管(18)分别与第一环形输入管(8)和第一环形输出管(9)连通,并且两组分流管(17)和两组回流管(18)分别通过两组固定架(19)架设至上段烟道(1)外部,所述两组分流管(17)和两组回流管(18)分别通过多组金属软管(20)与两组冷却管(16)输入端和输出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水冷烟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组吊装架(21),所述多组吊装架(21)分别安装在上段烟道(1)和下段烟道(2)上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水冷烟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支撑架(22),所述两组支撑架(22)分别设置于上段烟道(1)和下段烟道(2)下部。
CN202123360402.7U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新型水冷烟道 Active CN2175853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60402.7U CN217585362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新型水冷烟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60402.7U CN217585362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新型水冷烟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85362U true CN217585362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25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60402.7U Active CN217585362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新型水冷烟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853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926569U (zh) 一种可移动式液压管路清洗装置
CN217585362U (zh) 一种新型水冷烟道
CN108329936B (zh) 一种可清洗式多管焦粉冷却装置
CN202139252U (zh) 一种火花捕集式转炉煤气干法布袋净化回收装置
CN103031687B (zh) 定型机废气余热利用设备
CN208936818U (zh) 一种高效紧凑型翅片式气体冷却器
CN201569336U (zh) 搪玻璃多管式换热器
CN103528388B (zh) 封闭铁合金炉煤气干法净化与回收系统
CN204854421U (zh) 一种管式汽-水换热器
CN204841232U (zh) 一种炼钢烟气除尘器
CN211953270U (zh) 一种水暖锅炉供水管路水质清理装置
CN209989433U (zh) 硅钢退火炉密封辊的水冷装置
CN211120764U (zh) 立式整体可抽式非洁净流体适用浮头换热器
CN211083253U (zh) 一种用于流体管道除污过滤设备
CN109054909B (zh) 一种煤化工烟气降温除尘方法
CN217953159U (zh) 汽化烟道结构和转炉系统
CN208071655U (zh) 气化炉膜式水冷壁双集箱
CN216114780U (zh) 低温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CN207936775U (zh) 一种新型水冷烟罩
CN111551051A (zh) 半圆翅片换热管式烟气冷却换热余热利用系统
CN217594037U (zh) 一种炼钢冷却水的冷却过滤装置
CN201373558Y (zh) 自动除垢的加热装置
CN220736735U (zh) 一种蒸汽余热锅炉回收设备
CN203049271U (zh) 定型机废气余热利用设备
CN214537439U (zh) 一种高温烟气无泄漏平稳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