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4548U - 一种灶具的灶面结构及灶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灶具的灶面结构及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84548U
CN217584548U CN202221305443.8U CN202221305443U CN217584548U CN 217584548 U CN217584548 U CN 217584548U CN 202221305443 U CN202221305443 U CN 202221305443U CN 217584548 U CN217584548 U CN 2175845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kitchen
cooktop
frame
st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054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宇凡
黎有为
陈安资
苏炜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054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845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845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845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binations Of Kitchen Furni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灶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灶具的灶面结构及灶具,将灶面板的前端和灶边框的通过定位槽和定位凸接件沿竖直方向插接配合,并在灶面板的后端和灶边框的其中一个上设置弹性卡接部,另一个上设置卡凸,弹性卡接部与其所在的灶面板或灶边框之间形成卡接槽,卡凸和卡接槽沿水平方向插接配合,将灶面板与灶边框卡接,从而将灶面板可拆卸地安装于灶边框,便于更换灶面板,及后期拆卸灶面板使灶具的内部结构外露以对灶具的内部结构进行维修,拆装效率高;而且利用弹性卡接件将卡凸夹设于弹性卡接件和弹性卡接件所在的灶面板或灶边框之间,防止灶面板因压紧力不足而翘起,提高了灶面板和灶边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灶具的灶面结构及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灶具的灶面结构及灶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集成灶旋钮有两种安装位置,其中一种是将集成灶旋钮安装于灶台上,另一种是将集成灶旋钮安装于前装饰板上,具体可以根据产品需求及设计的结构确定。
在将集成灶旋钮朝上地安装于灶台上时,一种安装方式是通过是将灶面玻璃与灶边框粘胶后再安装集成灶旋,但粘胶后再安装会导致安装不便,而且粘贴牢固后无法拆卸,后期维护不便。另一种安装方式是单靠接水盘和集成灶旋钮将灶面玻璃压紧于灶边框,压紧力不足,会造成灶面玻璃承受外力时发生偏移或翘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要提供一种灶具的灶面结构,其能够实现灶面板可拆装,同时提高灶面板安装的可靠程度及拆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要提供一种灶具,便于灶具的维修,以提高灶具的使用体验。
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灶具的灶面结构,包括灶面板和用于支撑所述灶面板的灶边框;所述灶面板的前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灶边框可拆卸连接,所述灶面板的后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灶边框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灶面板和所述灶边框二者其一上的定位槽,以及设于所述灶面板和所述灶边框二者另一上的定位凸接件,所述定位槽和所述定位凸接件沿竖直方向插接配合;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灶面板和所述灶边框二者其一上的弹性卡接件,以及设于所述灶面板和所述灶边框二者另一上的卡凸,所述弹性卡接件与其所在的所述灶面板或所述灶边框之间形成有卡接槽,所述卡凸和所述卡接槽沿水平方向插接配合且所述卡凸夹紧于所述弹性卡接件和所述弹性卡接件所在的所述灶面板或所述灶边框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灶具的灶面结构,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灶具的灶面结构,在由灶边框支撑灶面板的同时,将灶面板的前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灶边框可拆卸连接,且将灶面板的后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灶边框可拆卸连接,实现灶面板和灶边框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定位槽和定位凸接件,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弹性卡接件和卡凸,通过定位槽和定位凸接件沿竖直方向插接配合的同时,利用卡凸和卡接槽沿水平方向插接配合,实现了灶边框和灶面板之间可拆卸,便于更换灶面板,及后期拆卸灶面板使灶具的内部结构外露以对内部结构进行维修,拆装效率高;而且利用弹性卡接件将卡凸夹设于弹性卡接件和弹性卡接件所在的灶面板或灶边框之间,可以防止灶面板因压紧力不足而翘起,提高了灶面板和灶边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灶边框的顶部开口形成所述定位槽,所述灶面板的下表面设有所述定位凸接件,所述灶面板安装于所述顶部开口的开口端面上,所述定位凸接件能够与所述顶部开口的内侧壁配合以对所述灶面板进行沿前后方向和/或左右方向的限位。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定位凸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粘贴于所述灶面板下表面,所述定位凸部竖直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部的下端设有向下倾斜的第一导向折边,所述第一导向折边位于与其相连的所述定位凸部靠近灶具中心的一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顶部开口的内侧壁包括位于所述灶面板左右两端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及位于所述灶面板前端的前侧内壁;
所述灶面板下表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所述定位凸接件,每个所述定位凸接件包括两个所述定位凸部;
位于所述灶面板左端的所述定位凸接件的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凸部能够与所述前侧内壁配合,另一个所述定位凸部能够与所述左侧内壁配合;
位于所述灶面板右端的所述定位凸接件的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凸部能够与所述前侧内壁配合,另一个所述定位凸部能够与所述右侧内壁配合。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灶具的灶面结构还包括:
后装饰板,所述后装饰板设于所述灶边框的后侧,所述后装饰板用于与所述灶面板抵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灶面板的下表面,另一端与所述灶面板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所述卡接槽;
所述灶边框的后侧上端边缘向内翻折形成支撑翻边,该所述支撑翻边形成所述卡凸。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接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弹性卡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粘贴于所述灶面板下表面,所述弹性卡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灶面板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所述卡接槽。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接部位于所述卡接槽开口侧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导向折边,所述第二导向折边沿远离所述弹性卡接部的方向向下倾斜;
所述卡凸插入所述卡接槽内一端的端部呈弧形,用于在所述卡凸插入所述卡接槽内时与所述第二导向折边配合。
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灶具,包括上任一方案所述的灶具的灶面结构,及:
炉头,所述炉头的上端穿出所述灶面板;
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灶面板的上方且套设于所述炉头外,所述接水盘通过多个螺纹紧固件连接于所述炉头,使所述接水盘压接于所述灶面板的上表面;
燃气阀,所述燃气阀的阀体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上端穿出所述灶面板,并螺纹连接有旋钮螺母,所述旋钮螺母的下表面压接于所述灶面板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灶具,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灶具,通过采用上述的灶具的灶面结构,同时利用接水盘和旋钮螺母压紧灶面板,可以有效防止灶面板的边缘翘起,同时提高了灶面板的拆装便利性及拆装效率,提高了灶具的维修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灶具的灶面结构的剖视图一;
图2是图1中A1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1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有后装饰板的灶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2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5中B2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灶具的灶面结构的剖视图二;
图9是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灶具的拆分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灶具的灶面结构的装配过程中的一个状态图。
标号说明:
1、灶面板;11、支撑配合部;12、穿设孔;13、安装孔;
2、灶边框;21、支撑翻边;22、加强折边;23、定位槽;
3、后装饰板;
4、定位凸接件;41、定位凸部;42、第一导向折边;43、第一连接部;
5、弹性卡接件;51、弹性卡接部;52、第二导向折边;53、第二连接部;54、卡接槽;
6、接水盘;7、炉头;8、连接柱;9、旋钮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灶具的灶面结构及应用于该灶面结构的灶具,本实施例以集成灶为例对集成灶的灶面结构及应用于该灶面结构的集成灶进行介绍。为了便于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灶具的灶面结构进行描述,将用户面朝灶具站立时,用户所在侧定义为前侧,与前侧相对的一侧定义为后侧,用户左手侧定义为灶具的左侧,用户右手侧定义为右侧。
本实施例提供的灶具的灶面结构包括灶边框2和位于灶边框2上方的灶面板1,灶边框2用于支撑灶面板1。
为了便于拆装灶面板1,将灶面板1的前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灶边框2可拆卸连接,将灶面板1的后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灶边框2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定位槽23和定位凸接件4,将灶面板1的前端和灶边框2通过定位槽23和定位凸接件4沿竖直方向插接配合。示例性地,定位槽23设于灶边框2,定位凸接件4设于灶面板1。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定位槽23设于灶面板上1,将定位凸接件4设于灶边框2上。
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弹性卡接件5和卡凸,弹性卡接件5与其所在的灶面板1或灶边框2之间形成有卡接槽54,卡凸和卡接槽54沿水平方向插接配合且卡凸夹紧于弹性卡接件5和弹性卡接件5所在的灶面板1或灶边框2之间。示例性地,弹性卡接件5设于灶面板1的下表面,卡凸设于灶边框2。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弹性卡接件5设于灶边框2,将卡凸设于灶面板1。
本实施例提供的灶具的灶面结构及灶具,通过定位槽23和定位凸接件4沿竖直方向插接配合的同时,利用卡凸和卡接槽54沿水平方向插接配合,实现了灶边框2和灶面板1之间可拆卸,便于更换灶面板1及后期拆卸灶面板1使灶具的内部结构外露以对内部结构进行维修,安装方式简单,拆装效率高;而且利用弹性卡接件5将卡凸夹设于弹性卡接件5和弹性卡接件5所在的灶面板1或灶边框2之间,可以防止灶面板1因压紧力不足而翘起,提高了灶面板1和灶边框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1至图4所示,灶边框2的顶部设有顶部开口,灶面板1安装于顶部开口的开口端面上,由顶部开口的开口端面支撑灶面板1。具体地,灶边框2的上端边缘向内翻折形成支撑翻边21,支撑翻边21的上表面形成上述开口端面,灶面板1上设有位于支撑翻边21上方的支撑配合部11,支撑配合部11的下表面与支撑翻边21的上表面抵接,实现由灶边框2支撑灶面板1。示例性地,灶面板1为矩形板,灶面板1的四个周向边缘部分分别形成一个支撑配合部11,顶部开口为矩形开口,顶部开口的四个侧面均设有上述支撑翻边21,即灶边框2沿前后方向的相对两侧和左右方向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支撑翻边21,各支撑翻边21围合形成上述开口端面,且支撑配合部11和支撑翻边21一一对应,以提高灶边框2的受力均匀性,及灶面板1的稳定性。
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仅在灶边框2的一相对两侧设置支撑翻边21,或在灶边框2的相邻三侧设置支撑翻边21,只需保证灶边框2能够稳定地支撑灶面板1即可。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灶边框2是由前后左右四个钣金件焊接围成的矩形框,每个钣金件的上端边缘均向内翻折形成翻边,并对翻边做压平处理形成上述支撑翻边21,结构简单,成本低。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灶边框2的顶部开口形成定位槽23,即四个支撑翻边21围合形成上述定位槽23,灶面板1的下表面设有向下凸设的定位凸接件4,定位凸接件4能够与顶部开口的内侧壁配合以对灶面板1进行沿前后方向和/或左右方向的限位。
可选地,灶面板1为玻璃材质的结构。于其他实施例中,灶面板1还可以采用不锈钢等其他材质的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定位凸接件4包括第一连接部43和定位凸部41,第一连接部43粘贴于灶面板1下表面,定位凸部41竖直连接于第一连接部43,实现将定位凸部41通过第一连接部43连接于灶面板1的下表面。示例性地,采用硅酮胶将第一连接部43粘贴于灶边框2的下表面。可选地,第一连接部43为板状结构,增大第一连接部43与灶面板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粘贴牢固性。定位凸部41为长条板,在装配灶面板1时,使定位凸部41可以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便于将定位凸部41卡入对应的支撑翻边21靠近灶具中心的一侧,即将定位凸部41卡入定位槽23内。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定位凸接件4设有两个,两个定位凸接件4分别设于灶面板1下表面的左右两端,每个定位凸接件4包括两个定位凸部41;顶部开口的内侧壁包括位于灶面板1左右两端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及位于灶面板1前端的前侧内壁;位于灶面板1左端的定位凸接件4的其中一个定位凸部41能够与前侧内壁配合,另一个定位凸部41能够与左侧内壁配合;位于灶面板1右端的定位凸接件4的其中一个定位凸部41能够与前侧内壁配合,另一个定位凸部41能够与右侧内壁配合。
具体地,如图1至图4及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将位于灶面板1前侧和后侧的支撑翻边21分别记为前侧支撑翻边和后侧支撑翻边,将位于灶面板1左侧和右侧的支撑翻边21记为左侧支撑翻边和右侧支撑翻边。上述前侧定位翻边面朝后侧支撑翻边的侧壁形成顶部开口的前侧内壁,左侧定位翻边面朝右侧支撑翻边的侧壁形成顶部开口的左侧内壁,右侧定位翻边面朝左侧支撑翻边的侧壁形成顶部开口的右侧内壁。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将位于灶面板1左端的定位凸接件4的两个定位凸部41分别记为前侧定位凸部和左侧定位凸部,位于灶面板1右端的定位凸接件4的两个定位凸部41分别记为前侧定位凸部和右侧定位凸部。在将定位凸接件4插入定位槽23内后,两个前侧定位凸部和顶部开口的前侧内壁能够抵接配合以限制灶面板1向前发生不良移动;顶部开口的右侧内壁和右侧定位凸部能够抵接配合以限制灶面板1向右发生不良移动;顶部开口的左侧内壁和左侧定位凸部能够抵接配合以限制灶面板1向左发生不良移动。灶具的灶面结构还包括位于灶边框2后侧的后装饰板3,为了限制灶面板1向后发生不良移动,灶面板1的后端和后装饰板3能够抵接配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灶具的灶面结构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均限制了灶面板1发生不良移动,起到了对灶面板1进行定位的作用,保证了灶面板1安装位置的准确性,提高了灶面板1和灶边框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定位凸部41的下端设有向下倾斜的第一导向折边42,第一导向折边42位于与其相连的定位凸部41靠近灶具中心的一侧。在装配灶面板1时第一导向折边42起到导向作用,使定位凸部41更容易卡入定位槽23内。可选地,第一导向折边42和与其相连的定位凸部4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优选地,第一导向折边42与其相连的定位凸部41之间的夹角大于120°。示例性地,第一导向折边42与其相连的定位凸部41之间的夹角为150°。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43、定位凸部41和与该定位凸部41相连的第一导向折边42一体成型。示例性地,定位凸件4为钣金件,加工方便,易于成型,加工成本低。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支撑翻边21的结构强度,支撑翻边21的下方设有与其相连的加强折边22。本实施例中,加强折边22由支撑翻边21的一端向外侧折弯形成。可选地,支撑翻边21和加强折边22平滑过渡连接,以便于第一导向折边42越过支撑翻边21和加强折边22的连接处以卡入定位槽23内。
如图3、图5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卡凸设于灶边框2上,弹性卡接件5的一端连接于灶面板1的下表面,另一端与灶面板1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上述卡接槽54,后侧支撑翻边形成上述卡凸;利用后侧支撑翻边支撑灶面板1的同时,后侧支撑翻边沿水平方向插入弹性卡接件5和灶面板1的下表面之间的卡接槽54,简化灶边框2的结构及灶面板1的安装;同时利用弹性卡接件5抵接于后侧支撑翻边的下表面,使弹性卡接件5和灶面板1配合夹紧后侧支撑翻边,使灶面板1不会上翘。
为了将弹性卡接件5连接于灶面板1,弹性卡接件5包括第二连接部53和弹性卡接部51,其中,第二连接部53粘贴于灶边框2下表面,弹性卡接部5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部53,另一端与灶面板1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上述卡接槽54,实现通过第二连接部53将弹性卡接部51连接于灶面板1的下表面。示例性地,采用硅酮胶将第二连接部53粘贴于灶边框2的下表面。可选地,第二连接部53为板状结构,增大第二连接部53与灶面板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粘贴牢固性。弹性卡接部51为长条状的V形板,提高弹性卡接部51的弹性变形能力,便于将卡凸卡入卡接槽54内。
示例性地,弹性卡接件5设有两个,两个弹性卡接件5分别设于灶面板1下表面的左右两端。
进一步地,弹性卡接部51位于卡接槽54开口侧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导向折边52,第二导向折边52沿远离弹性卡接部51的方向向下倾斜。在装配灶面板1时第二导向折边52起到导向作用,使卡凸更容易卡入对应的卡接槽54内。示例性地,弹性卡接部51和第二导向折边52相连形成S形结构。可选地,卡凸插入卡接槽54内一端的端部呈弧形,用于在卡凸插入卡接槽54内时与第二导向折边52配合,便于卡凸推动第二导向折边52发生弹性变形使卡凸卡入卡接槽54内。具体地,加强折边22和后侧支撑翻边平滑过渡连接使卡凸插入卡接槽54内一端的端部呈弧形。
可选地,第二连接部53、弹性卡接部51和与该弹性卡接部51相连的第二导向折边52为一体成型。示例性地,弹性卡接件5为钣金件,加工方便,易于成型,加工成本低。
可选地,弹性卡接部51和第二导向折边52平滑过渡连接,以便于装配灶面板1的过程中,弹性卡接部51和第二导向折边52的连接处在卡凸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将卡凸卡入卡接槽54内。
进一步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灶具还包括炉头7,灶面板1上设有穿设孔12,用于穿设炉头7,使炉头7外露。灶具还包括接水盘6,接水盘6套设于炉头7外并与炉头7通过多个周向分布的螺纹紧固件如螺栓等相连,使接水盘6压接于灶面板1的上表面,进一步提高了灶面板1的安装稳定性。
灶具还包括燃气阀,燃气阀的阀体连接有连接柱8,连接柱8的上端穿出灶面板1并螺纹连接有旋钮螺母9,旋钮螺母9的下表面压接于灶面板1的上表面。具体地,灶面板1上设有安装孔13,用于穿设连接柱8。采用上述灶具的灶面结构的同时,通过接水盘6和旋钮螺母9压紧灶面板1,可以有效防止灶面板1的边缘翘起,同时提高了灶面板1的拆装便利性及拆装效率,提高了灶具的维修便利性。
示例性地,炉头7设有两个,两个炉头7沿左右方向间隔布设,每个炉头7配设一个接水盘6和一个燃气阀。相较于设置一个炉头7而言,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还可以提高灶面板1的安装稳定性。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灶具的灶面结构及灶具的安装进行简要介绍。
步骤1、将灶边框2安装于灶具的安装框架;
步骤2、如图5所示,将两个定位凸接件4通过硅酮胶粘贴于灶面板1下表面前侧的左右两侧,将两个弹性卡接件5通过硅酮胶粘贴于灶面板1下表面后侧的左右两侧;
步骤3、如图12所示,将灶面板1倾斜,使卡凸插入卡接槽54内,下压灶面板1的同时向后推动灶面板1,使灶面板1的后端与后装饰板3抵接,且定位凸部41插入定位槽23内,此时灶面板1装配到位;在该过程中,使炉头7的上端穿过对应的穿设孔12,连接柱8穿过对应的安装孔13。
步骤4、将旋钮螺母9螺纹连接于连接柱8使旋钮螺母9压接于灶面板1的上表面,将接水盘6套设于对应的炉头7外,并通过多个螺纹紧固件将接水盘6固定于对应的炉头7,使接水盘6压接于灶面板1的上表面,实现灶面板1的安装。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拆卸灶面板1时,先拆掉旋钮螺母9和接水盘6,然后抬起灶面板1的前端,之后向前拉出灶面板1,即可使灶具的内部结构外露。
在采用上述方式将灶面板1安装于灶边框2时,步骤3中,在灶面板1的后端与后装饰板3抵接以致无法继续向后推动灶面板1时,为了下压灶面板1时前侧定位凸部能够卡入定位槽23内,以避免前侧定位凸部无法卡入定位槽23内使灶面板1卡死,使装配完成后前侧定位凸部和顶部开口的前侧内壁沿前后方向具有间隙。优选地,前侧定位凸部和顶部开口的前侧内壁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0.7mm,且大于等于0.1mm,防止装配灶面板1时前侧定位凸部和顶部开口的前侧内壁之间的间隙过小导致灶面板1卡死,同时防止前侧定位凸部和顶部开口的前侧内壁之间的间隙过大导致灶面板1装配完成后灶面板1出现前后晃动的情况。示例性地,前侧定位凸部和顶部开口的前侧内壁之间的间隙为0.5mm。
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直接在前侧支撑翻边上设置与前侧定位凸部插接的插孔,利用插孔和前侧定位凸部插接对灶面板1进行定位。
本实施例提供的灶具的灶面结构及灶具,利用两个定位凸接件4限制灶面板1沿左右方向发生不良移动及向前发生不良移动,利用后装饰板3限制灶面板1向后发生不良移动,起到了对灶面板1进行定位的作用,从而保证了灶面板1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同时利用弹性卡接件5将卡凸夹设于弹性卡接部51和灶面板1的下表面之间的卡接槽54,防止灶面板1的后部翘起。不仅实现了灶面板1易拆装,还提高了灶面板1的安装稳定性。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中,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不矛盾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灶具的灶面结构,包括灶面板(1)和用于支撑所述灶面板(1)的灶边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灶面板(1)的前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灶边框(2)可拆卸连接,所述灶面板(1)的后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灶边框(2)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灶面板(1)和所述灶边框(2)二者其一上的定位槽(23),以及设于所述灶面板(1)和所述灶边框(2)二者另一上的定位凸接件(4),所述定位槽(23)和所述定位凸接件(4)沿竖直方向插接配合;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灶面板(1)和所述灶边框(2)二者其一上的弹性卡接件(5),以及设于所述灶面板(1)和所述灶边框(2)二者另一上的卡凸,所述弹性卡接件(5)与其所在的所述灶面板(1)或所述灶边框(2)之间形成有卡接槽(54),所述卡凸和所述卡接槽(54)沿水平方向插接配合且所述卡凸夹紧于所述弹性卡接件(5)和所述弹性卡接件(5)所在的所述灶面板(1)或所述灶边框(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的灶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灶边框(2)的顶部开口形成所述定位槽(23),所述灶面板(1)的下表面设有所述定位凸接件(4),所述灶面板(1)安装于所述顶部开口的开口端面上,所述定位凸接件(4)能够与所述顶部开口的内侧壁配合以对所述灶面板(1)进行前后方向和/或左右方向的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具的灶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接件(4)包括第一连接部(43)和定位凸部(41),所述第一连接部(43)粘贴于所述灶面板(1)下表面,所述定位凸部(41)竖直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灶具的灶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部(41)的下端设有向下倾斜的第一导向折边(42),所述第一导向折边(42)位于与其相连的所述定位凸部(41)靠近灶具中心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灶具的灶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开口的内侧壁包括位于所述灶面板(1)左右两端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及位于所述灶面板(1)前端的前侧内壁;
所述灶面板(1)下表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所述定位凸接件(4),每个所述定位凸接件(4)包括两个所述定位凸部(41);
位于所述灶面板(1)左端的所述定位凸接件(4)的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凸部(41)能够与所述前侧内壁配合,另一个所述定位凸部(41)能够与所述左侧内壁配合;
位于所述灶面板(1)右端的所述定位凸接件(4)的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凸部(41)能够与所述前侧内壁配合,另一个所述定位凸部(41)能够与所述右侧内壁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灶具的灶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的灶面结构还包括:
后装饰板(3),所述后装饰板(3)设于所述灶边框(2)的后侧,所述后装饰板(3)用于与所述灶面板(1)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灶具的灶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接件(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灶面板(1)的下表面,另一端与所述灶面板(1)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所述卡接槽(54);
所述灶边框(2)的后侧上端边缘向内翻折形成支撑翻边(21),该所述支撑翻边(21)形成所述卡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灶具的灶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接件(5)包括第二连接部(53)和弹性卡接部(51),所述第二连接部(53)粘贴于所述灶面板(1)下表面,所述弹性卡接部(5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5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灶面板(1)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所述卡接槽(5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灶具的灶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接部(51)位于所述卡接槽(54)开口侧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导向折边(52),所述第二导向折边(52)沿远离所述弹性卡接部(51)的方向向下倾斜;
所述卡凸插入所述卡接槽(54)内一端的端部呈弧形,用于在所述卡凸插入所述卡接槽(54)内时与所述第二导向折边(52)配合。
10.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灶具的灶面结构,及:
炉头(7),所述炉头(7)的上端穿出所述灶面板(1);
接水盘(6),所述接水盘(6)位于所述灶面板(1)的上方且套设于所述炉头(7)外,所述接水盘(6)通过多个螺纹紧固件连接于所述炉头(7),使所述接水盘(6)压接于所述灶面板(1)的上表面;
燃气阀,所述燃气阀的阀体设有连接柱(8),所述连接柱(8)的上端穿出所述灶面板(1),并螺纹连接有旋钮螺母(9),所述旋钮螺母(9)的下表面压接于所述灶面板(1)的上表面。
CN202221305443.8U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灶具的灶面结构及灶具 Active CN2175845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05443.8U CN217584548U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灶具的灶面结构及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05443.8U CN217584548U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灶具的灶面结构及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84548U true CN217584548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27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05443.8U Active CN217584548U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灶具的灶面结构及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845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584548U (zh) 一种灶具的灶面结构及灶具
CN216020565U (zh) 一种便于出风件拆装的烹饪器具
CN215637341U (zh) 一种模块化集成灶
CN216962172U (zh) 烹饪器具的锅体以及烹饪器具
CN212870424U (zh) 用于家电门体的压紧盖、发泡门体、冰箱门体、冰箱
CN218269236U (zh) 一种简易的电陶炉安装结构
CN210540920U (zh) 一种具有电源板盒的烹饪器具
CN219353685U (zh) 气炭两用拼接组合炉
CN217235689U (zh) 锅支架和具有其的燃气灶
CN218328299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107345674B (zh) 电磁炉盘板固定结构、金属连接件固定工艺、电磁炉盘板固定工艺及电磁炉
CN217875979U (zh) 灶具底盘结构及燃气灶具
CN217978939U (zh) 集成灶具台面
CN213371387U (zh) 一种快速安装的烹饪器具
CN221098716U (zh) 一种燃气灶面框结构、燃气灶外壳及集成灶
CN217685172U (zh) 一种炉盘固定结构
CN218096094U (zh) 置物台结构和集成灶
CN215892458U (zh) 一种灶具
CN215863584U (zh) 一种锅支架及其燃气灶
CN220958565U (zh) 面板连接结构及燃气灶
CN216079921U (zh) 电灶台组件及烹饪装置
CN218096089U (zh) 灶具底盘结构及燃气灶具
CN215929644U (zh) 集成灶
CN219460932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20174963U (zh) 安装底座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