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0227U - 喷锚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喷锚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80227U
CN217580227U CN202221315365.XU CN202221315365U CN217580227U CN 217580227 U CN217580227 U CN 217580227U CN 202221315365 U CN202221315365 U CN 202221315365U CN 217580227 U CN217580227 U CN 2175802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bar
bar net
reinforcing
shotcrete
r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1536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均
覃业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31536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802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802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802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锚支护结构,属于喷锚支护技术领域,解决现有喷锚支护结构中的钢筋网不易快速衡量混凝土的喷射厚度,从而易造成喷射厚度差距过大或喷射厚度不达标或对混凝土的双向固定效果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铺设在坡道上的钢筋网,固定钢筋网、并打入坡道中的锚杆,以及喷射的混凝土层,钢筋网包括铺设在坡面上的下层钢筋网,沿下层钢筋网横向和纵向等间距设置有多组连接钢筋,设置在各组连接钢筋上的上层钢筋网。本实用新型用于喷锚支护。

Description

喷锚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一种喷锚支护结构,用于喷锚支护,属于喷锚支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喷锚支护指的是借高压喷射水泥混凝土和打入岩层中的金属锚杆的联合作用(根据地质情况也可分别单独采用)加固岩层,分为临时性支护结构和永久性支护结构。喷混凝土可以作为洞室围岩的初期支护,也可以作为永久性支护。喷锚支护是使锚杆、混凝土喷层和围岩形成共同作用的体系,防止岩体松动、分离。把一定厚度的围岩转变成自承拱,有效地稳定围岩。当岩体比较破碎时,还可以利用丝网拉挡锚杆之间的小岩块,增强混凝土喷层,辅助喷锚支护。
现有的喷锚支护结构多采用一片式钢筋网进行坡道的辅设,在辅设了钢筋网的坡道上打入锚杆(也可先打入锚杆,将铺设钢筋网),再通过锚杆向岩层注浆,最后在钢筋网上喷射混凝土来实现坡道的加固,但采用单向辅设钢筋网的方式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1.钢筋网不易快速衡量混凝土的喷射厚度,从而易造成喷射厚度差距过大或喷射厚度不达标或对混凝土的双向固定效果差等问题;
2.锚杆与钢筋网固定效果差,易造成钢筋网受力移位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锚支护结构,解决现有喷锚支护结构中的钢筋网不易快速衡量混凝土的喷射厚度,从而易造成喷射厚度差距过大或喷射厚度不达标或对混凝土的双向固定效果差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喷锚支护结构,包括铺设在坡道上的钢筋网,固定钢筋网、并打入坡道中的锚杆,以及喷射的混凝土层,钢筋网包括铺设在坡面上的下层钢筋网,沿下层钢筋网横向和纵向等间距设置有多组连接钢筋,设置在各组连接钢筋上的上层钢筋网。
进一步,沿下层钢筋网横向设置方向的上层钢筋网的两侧或低端一侧,连接钢筋上设置有将两两连接钢筋间的间隙进行细孔划分的第一钢筋。
进一步,所述下层钢筋网上设置有打入坡道中、进行钢筋网初步固定的初固定钢筋。
进一步,在打入锚杆位置处、下层钢筋层的网格交叉点上设置有与锚杆相配合形成将该网格交叉点锁扣在坡道上的锁扣结构。
进一步,所述锁扣结构包括扣板,设置在扣板上与网格交叉点的其中三个角相配合的支脚,设置在扣板上、容锚杆穿过与网格交叉点余下一角相配合的环形圈。
进一步,所述初固定钢筋和支脚上设置有锥尖。
进一步,所述环形圈为设置在扣板上的整圈,或为设置在扣板上的扣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喷锚支护时,沿下层钢筋网横向和纵向等间距设置多组连接钢筋,并在各组连接钢筋上设置上层钢筋网,使得铺设的钢筋网形成空间上的双向铺设,即沿坡道面水平铺设,与坡道面相垂直的垂直铺设,采用双向铺设方式,通过垂直铺设能快速衡量混凝土的喷射厚度,从而避免了喷射厚度差距过大或喷射厚度不达标等问题,而且采用本案中的钢筋网铺设方式能有效实现双向固定,还可避免钢筋用量过大的问题;
二、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钢筋的目的是使连接钢筋与第一钢筋相配合形成细孔网格,可有效阻挡所喷射的混凝土下移等情况的出现;
三、本实用新型设置初固定钢筋的目的是便于钢筋网铺设时,对钢筋网进行初步固定,防止其向下滑动;
四、本实用新型设置锁扣结构,便于通过锁扣与锚杆相配合将钢筋网牢牢固定在坡面,同时,也便于后续与锚杆和混凝土相配合起到更好的支护作用;
五、本实用新型中的锁扣结构简单,便于与钢筋网和锚杆相配合,防止钢筋网移位,也便于锚杆安装在不同角;
六、本实用新型在初固定钢筋和支脚上设置锥尖,便于插入坡面与坡面相配合;
七、本实用新型中的环形圈采用整圈或扣环,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选择,采用扣环时,锚杆可在钢筋网铺设前后进行安装,而采用整圈只能在后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该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钢筋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锁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筋网、2-锚杆、3-下层钢筋网、4-连接钢筋、5-上层钢筋网、6-第一钢筋、7-初固定钢筋、8-锁扣结构、9-支脚、10-环形圈、11-锥尖、12-扣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为了解决现有喷锚支护结构中的钢筋网不易快速衡量混凝土的喷射厚度,从而易造成喷射厚度差距过大或喷射厚度不达标或对混凝土的双向固定效果差等问题。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喷锚支护结构,包括铺设在坡道上的钢筋网1,固定钢筋网1、并打入坡道中的锚杆2,以及喷射的混凝土层,钢筋网1包括铺设在坡面上的下层钢筋网3,沿下层钢筋网3横向和纵向等间距设置有多组连接钢筋4,设置在各组连接钢筋4上的上层钢筋网5。
实践中,将可将钢筋网分块焊接或/和绑扎好,再将其运输到现场进行拼接(焊接或/和绑扎拼接)。各块钢筋网是先焊接或/和绑扎下层钢筋网,再在下层钢筋网上焊接连接钢筋,焊接好后,再焊接或/和绑扎上层钢筋网,最后将上层钢筋网与连接钢筋进行焊接即可。本实施例中的钢筋网形成空间上的双向铺设,即沿坡道面水平铺设(由下层钢筋网和上层钢筋网形成),与坡道面相垂直的垂直铺设(由连接钢筋和上层钢筋网形成),采用双向铺设方式,通过垂直铺设能快速衡量混凝土的喷射厚度(能直观的看到喷射厚度是否盖过上层钢筋网),从而避免了喷射厚度差距过大或喷射厚度不达标等问题,而且采用本实施例中的钢筋网铺设方式能有效实现双向固定(即利于更好的固定混凝土,并与锚杆相配合实现更好的支护),还可避免钢筋用量过大的问题。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沿下层钢筋网3横向设置方向的上层钢筋网5的两侧或低端一侧(指钢筋网铺设在坡面时的低端),连接钢筋上设置有将两两连接钢筋间的间隙进行细孔划分的第一钢筋6,第一钢筋6焊接或绑扎到连接钢筋4上,具体如图1所示。设置第一钢筋的目的是使连接钢筋与第一钢筋相配合形成细孔网格,可有效阻挡所喷射的混凝土下移等情况的出现。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下层钢筋网3上设置有打入坡道中、进行钢筋网1初步固定的初固定钢筋7。初固定钢筋7可设置在高端一侧(指钢筋网铺设在坡面时的高端),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等间距设置在下层钢筋网3上。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在打入锚杆2位置处、下层钢筋层3的网格交叉点上设置有与锚杆2相配合形成将该网格交叉点锁扣在坡道上的锁扣结构8。所述锁扣结构8包括扣板12,设置在扣板12上与网格交叉点的其中三个角相配合的支脚9,设置在扣板12上、容锚杆2穿过与网格交叉点余下一角相配合的环形圈10。所述初固定钢筋7和支脚9上设置有锥尖11。
钢筋网辅设到坡面后,在需要打入锚杆处,将锁扣结构8的3个支脚9分别卡设在下层钢筋网的网格交叉点的各角,并将支脚打入坡面,打入后,将锚杆2穿过环形圈10打入坡面深处,锚杆上的垫板与扣板12相接触,从而实现为对锁扣结构8的横向和纵向的固定,固定好后再通过锚杆注浆,最后喷射混凝土层。设置锁扣结构,便于通过锁扣与锚杆相配合将钢筋网牢牢固定在坡面,同时,也便于后续与锚杆和混凝土相配合起到更好的支护作用。
当然,所述环形圈10为设置在扣板12上的整圈,或为设置在扣板12上的扣环,采用扣环时,锚杆可在钢筋网铺设前后进行安装,而采用整圈只能在后安装。

Claims (7)

1.一种喷锚支护结构,包括铺设在坡道上的钢筋网(1),固定钢筋网(1)、并打入坡道中的锚杆(2),以及喷射的混凝土层,其特征在于:钢筋网(1)包括铺设在坡面上的下层钢筋网(3),沿下层钢筋网(3)横向和纵向等间距设置有多组连接钢筋(4),设置在各组连接钢筋(4)上的上层钢筋网(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沿下层钢筋网(3)横向设置方向的上层钢筋网(5)的两侧或低端一侧,连接钢筋上设置有将两两连接钢筋间的间隙进行细孔划分的第一钢筋(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喷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钢筋网(3)上设置有打入坡道中、进行钢筋网(1)初步固定的初固定钢筋(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喷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打入锚杆(2)位置处、下层钢筋网(3)的网格交叉点上设置有与锚杆(2)相配合形成将该网格交叉点锁扣在坡道上的锁扣结构(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喷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结构(8)包括扣板(12),设置在扣板(12)上与网格交叉点的其中三个角相配合的支脚(9),设置在扣板(12)上、容锚杆(2)穿过与网格交叉点余下一角相配合的环形圈(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喷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固定钢筋(7)和支脚(9)上设置有锥尖(1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喷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圈(10)为设置在扣板(12)上的整圈,或为设置在扣板(12)上的扣环。
CN202221315365.XU 2022-05-30 2022-05-30 喷锚支护结构 Active CN2175802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15365.XU CN217580227U (zh) 2022-05-30 2022-05-30 喷锚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15365.XU CN217580227U (zh) 2022-05-30 2022-05-30 喷锚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80227U true CN217580227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27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15365.XU Active CN217580227U (zh) 2022-05-30 2022-05-30 喷锚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802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25170A (en) Retained earth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3741716B (zh) 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道施工方法及连通辅助结构
CN106522236B (zh) 基坑支护的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106896A (zh) 一种边坡加固的预制卡槽式锚墩格构梁结构及装配施工方法
CN107246016B (zh) 一种适用于基坑工程的吊挂式内支撑系统及基坑施工方法
CN203238780U (zh) 梁柱核心区预制钢筋箍笼
CN104631674B (zh) 一种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N217580227U (zh) 喷锚支护结构
US20080172974A1 (en) Interlocking Mesh
CN208486272U (zh) 一种双管斜撑支护深基坑的施工结构
CN104695991A (zh) 煤矿复合煤层锚注工艺
CN209066837U (zh) 一种组合式施工支撑平台
CN103205977B (zh) 组合板式复合抗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CN210684729U (zh) 用于边坡加固的框架梁单元及拼装式框架梁
CN213062094U (zh) 一种便于拆除的地库顶板预留洞口挡土墙
KR20090012897U (ko) 복합형 옹벽 블록
CN203222804U (zh) 组合板式复合抗滑结构
CN217557422U (zh) 一种反弧形单曲面清水混凝土劲性屋面板抗剪键结构
JPH11280056A (ja) 地盤改良工法
CN106284104B (zh) 一种防止既有混凝土梁桥端部纵向脱落的加固方法
CN214194561U (zh) 一种psb精轧螺纹钢预应力基坑边坡支护桩
CN219118705U (zh) 脚手架
CN217501686U (zh) 一种大型洞室回填混凝土用的施工通道结构
CN216379940U (zh) 预制装配式结构及预制装配式结构的连接节点
CN209760603U (zh) 一种强外框超高层建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