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75913U - 送箱封箱机构以及开装箱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送箱封箱机构以及开装箱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75913U
CN217575913U CN202221486257.9U CN202221486257U CN217575913U CN 217575913 U CN217575913 U CN 217575913U CN 202221486257 U CN202221486257 U CN 202221486257U CN 217575913 U CN217575913 U CN 2175759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clamping
screw
supporting
driv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8625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洁波
张志平
何昆
欧阳维斌
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ell-Conning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ell-Conning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ell-Conning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ell-Conning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8625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759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759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759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xiliary Devices For And Details Of Packaging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箱封箱机构以及开装箱一体机,送箱封箱机构包括支撑机构、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以及宽度调节组件。支撑机构用于支撑箱子的底面。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分别设置于支撑机构的相对两侧,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分别与箱子的两个相对侧面相抵触;宽度调节组件分别与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相连,宽度调节组件能调整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的间距。由于第一夹持组件通过宽度调节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相连,宽度调节组件能灵活地调整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的间距,从而便能适合于不同宽度尺寸的箱子的输送。

Description

送箱封箱机构以及开装箱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送箱封箱机构以及开装箱一体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能力的逐步提高,装箱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为瓶子、罐子、盒子、机械零部件、各种电子产品等等,其在批量生产结束后,便会进行装箱以及封箱操作。一般地,先将折叠箱子展开,折叠箱子展开后形成有储物空间;再将装箱产品装入到储物空间中;接着,将箱子的盖板闭合以及在盖板的闭合位置处贴设胶卷进行封箱处理。传统的送箱封箱装置通常适合于特定规格尺寸的箱子的输送以及封箱操作,然而,尤其是当箱子的宽度尺寸发生变化时,将需要采取相应规格尺寸的送箱封箱装置才能顺利地实现送箱封箱操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送箱封箱机构以及开装箱一体机,它能够实现输送不同尺寸规格的箱子。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送箱封箱机构,所述送箱封箱机构包括:
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用于支撑箱子的底面;
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机构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分别与所述箱子的两个相对侧面相抵触;以及
宽度调节组件,所述宽度调节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相连,所述宽度调节组件能调整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夹持带,第一支撑组件以及第一活动座,两个所述第一夹持带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相连,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活动座相连;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夹持带,第二支撑组件以及第一固定座,两个所述第二夹持带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相连,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固定座相连;
所述宽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螺杆与第一调节手柄,所述第一螺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手柄相连,所述第一螺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座可转动相连,所述第一活动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杆相适应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杆穿设于所述第一螺纹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活动座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两个所述第一活动座一一对应相连;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固定座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座一一对应相连;
所述宽度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螺杆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螺杆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相连,两个所述第一螺杆与两个第一活动座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螺杆还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座一一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箱封箱机构还包括高度调节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二螺杆与第一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管设有与所述第二螺杆相适应的螺纹,所述第二螺杆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管内部,所述第一支撑管的顶部与位于上侧的所述第一夹持带相连;所述第一活动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螺杆相连的第一换向器;
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三螺杆与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二支撑管设有与所述第三螺杆相适应的螺纹,所述第三螺杆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管内部,所述第二支撑管的顶部与位于上侧的所述第二夹持带相连;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螺杆相连的第二换向器;
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驱动轴与第二调节手柄,所述第一驱动轴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手柄相连,所述第一驱动轴还分别与所述第一换向器、所述第二换向器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向器包括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座上的第一伞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一伞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驱动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孔内并能带动所述第一伞齿轮同步转动,所述第二伞齿轮与所述第二螺杆同轴设置;
所述第二换向器包括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的第三伞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三伞齿轮相互啮合的第四伞齿轮,所述第三伞齿轮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一驱动轴还穿设于所述第二轴孔内并能带动所述第三伞齿轮同步转动,所述第四伞齿轮与所述第三螺杆同轴设置;
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一支撑管外部的第一外套管,所述第一外套管与位于下侧的所述第一夹持带相连,以及与所述第一活动座相连;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三螺杆与所述第二支撑管外部的第二外套管,所述第二外套管与位于下侧的所述第二夹持带相连,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座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箱封箱机构还包括第二活动座;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二活动座相连;所述宽度调节组件还包括第四螺杆;所述第一螺杆通过第三传动组件与所述第四螺杆相连;所述第二活动座上设有与所述第四螺杆相适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四螺杆穿设于所述第二螺纹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螺杆上的第三传动轮,以及设置于所述第四螺杆上的第四传动轮;所述第三传动轮与所述第四传动轮均为齿轮或链轮并相互啮合相连;所述第三传动轮与所述第四传动轮的传动比比值为2;所述第一螺杆的螺纹设置方向与所述第四螺杆的螺纹设置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带包括第一支架、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架上的第一驱动轮、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并被所述第一驱动轮驱动的第一输送带、以及与所述第一输送带相连的第一推动块;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
所述第二夹持带包括第二支架、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支架上的第二驱动轮、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并被所述第二驱动轮驱动的第二输送带、以及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相连的第二推动块;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箱封箱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第二驱动轴、第三换向器、第四换向器、第三驱动轴以及第四驱动轴;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二驱动轴相连,所述第二驱动轴分别与所述第三换向器、所述第四换向器相连,所述第三换向器与所述第三驱动轴相连,所述第三驱动轴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夹持带的第一驱动轮同轴相连,所述第四换向器与所述第四驱动轴相连,所述第四驱动轴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夹持带的第二驱动轮同轴相连。
一种开装箱一体机,所述开装箱一体机包括所述的送箱封箱机构。
上述的送箱封箱机构以及开装箱一体机,工作时,支撑机构支撑于箱子的底面,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分别抵触于箱子的两个相对侧面,从而能保证箱子的姿态准确地向前输送。由于第一夹持组件通过宽度调节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相连,宽度调节组件能灵活地调整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的间距,从而便能适合于不同宽度尺寸的箱子的输送。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送箱封箱机构的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送箱封箱机构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送箱封箱机构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在A-A处的剖视图;
图5为图3在B-B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送箱封箱机构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在C-C处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送箱封箱机构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在D-D处的剖视图。
10、支撑机构;20、第一夹持组件;21、第一夹持带;212、第一驱动轮;214、第一推动块;22、第一支撑组件;221、第二螺杆;222、第一支撑管;2221、第二螺母;23、第一活动座;231、第一螺母;24、第一换向器;25、第一外套管;30、第二夹持组件;31、第二夹持带;312、第二驱动轮;314、第二推动块;32、第二支撑组件;321、第三螺杆;322、第二支撑管;3221、第三螺母;33、第一固定座;34、第二换向器;35、第二外套管;40、宽度调节组件;41、第一螺杆;42、第一调节手柄;43、第一传动组件;431、第一传动轮;432、第一传动元件;44、第四螺杆;45、第三传动组件;451、第三传动轮;452、第四传动轮;50、箱子;60、高度调节组件;61、第一驱动轴;62、第二调节手柄;63、第二传动组件;631、第二传动轮;632、第二传动元件;70、第二活动座;71、支撑柱;72、第四螺母;80、驱动组件;81、电机;82、第二驱动轴;83、第三换向器;84、第四换向器;85、第三驱动轴;86、第四驱动轴;90、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与图2,图1与图2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送箱封箱机构的两个不同视角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送箱封箱机构,送箱封箱机构包括支撑机构10、第一夹持组件20、第二夹持组件30以及宽度调节组件40。支撑机构10用于支撑箱子50的底面。第一夹持组件20与第二夹持组件30分别设置于支撑机构10的相对两侧,第一夹持组件20与第二夹持组件30分别与箱子50的两个相对侧面相抵触。宽度调节组件40分别与第一夹持组件20、第二夹持组件30相连,宽度调节组件40能调整第一夹持组件20与第二夹持组件30的间距。
上述的送箱封箱机构,工作时,支撑机构10支撑于箱子50的底面,第一夹持组件20与第二夹持组件30分别抵触于箱子50的两个相对侧面,从而能保证箱子50的姿态准确地向前输送。由于第一夹持组件20通过宽度调节组件40与第二夹持组件30相连,宽度调节组件40能灵活地调整第一夹持组件20与第二夹持组件30的间距,从而便能适合于不同宽度尺寸的箱子50的输送。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持组件20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夹持带21,第一支撑组件22以及第一活动座23。两个第一夹持带21分别与第一支撑组件22相连,第一支撑组件22与第一活动座23相连。第二夹持组件30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夹持带31,第二支撑组件32以及第一固定座33,两个第二夹持带31分别与第二支撑组件32相连,第二支撑组件32与第一固定座33相连。此外,宽度调节组件40包括第一螺杆41与第一调节手柄42。第一螺杆41一端与第一调节手柄42相连,第一螺杆41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座33可转动相连,第一活动座23上设有与第一螺杆41相适应的第一螺纹孔,第一螺杆41穿设于第一螺纹孔中。如此,通过第一调节手柄42驱动第一螺杆41转动,第一螺杆41转动时驱动第一活动座23移动,第一活动座23移动时通过第一支撑组件22带动两个第一夹持带21移动,与此同时,由于两个第二夹持带31的位置保持不变,这样便能实现调整第一夹持组件20与第二夹持组件30的间距大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活动座23例如设置有第一螺母231,第一螺母231的螺纹孔为第一螺纹孔。
参阅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22与第一活动座23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支撑组件22与两个第一活动座23一一对应相连。第二支撑组件32与第一固定座33均为两个,两个第二支撑组件32与两个第一固定座33一一对应相连。此外,宽度调节组件40还包括第一传动组件43,第一螺杆41为两个,两个第一螺杆41通过第一传动组件43相连,两个第一螺杆41与两个第一活动座23一一对应设置,两个第一螺杆41还与两个第一固定座33一一对应设置。如此,当第一调节手柄42驱动其中一个第一螺杆41转动时,第一螺杆41通过第一传动组件43驱动另一个第一螺杆41同步转动,在两个第一螺杆41的同步转动下,能实现带动第一夹持组件20稳定移动,且保证第一夹持组件20与第二夹持组件30沿着箱子50的输送方向上各个部位的宽度间距均同步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调节手柄42设置为一个并与其中一个第一螺杆41相连即可,通过一个第一调节手柄42驱动其中一个第一螺杆41转动。当然,第一调节手柄42也可以是两个,并分别与两个第一螺杆41对应相连。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第一支撑组件22、第一活动座23、第二支撑组件32、第一固定座33均可以设置成一个,并当设置成一个时,可以在第一夹持组件20与第二夹持组件30间设置沿着垂直于其运行方向导向的导向机构,第一夹持组件20与第二夹持组件30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时,通过导向机构导向,同样能保证第一夹持组件20稳定移动,以及能保证第一夹持组件20与第二夹持组件30沿着箱子50的输送方向上各个部位的宽度间距均同步调整。
请参阅图1与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43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螺杆41上的第一传动轮431,以及连接两个第一传动轮431的第一传动元件432。第一传动轮431包括但不限于为链轮、齿轮、皮带轮等等,第一传动元件432例如为链条、齿带或皮带等等。此外,第一传动组件43还可以是设置成其它结构形式,只要能实现两个第一螺杆41同步转动即可,具体结构形式在此不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1、图2、图8与图9,在一个实施例中,送箱封箱机构还包括高度调节组件60。第一支撑组件22包括第二螺杆221与第一支撑管222,第一支撑管222设有与第二螺杆221相适应的螺纹,第二螺杆221套设于第一支撑管222内部,第一支撑管222的顶部与位于上侧的第一夹持带21相连。第一活动座23上设有与第二螺杆221相连的第一换向器24。此外,第二支撑组件32包括第三螺杆321与第二支撑管322。第二支撑管322设有与第三螺杆321相适应的螺纹,第三螺杆321套设于第二支撑管322内部,第二支撑管322的顶部与位于上侧的第二夹持带31相连。第一固定座33上设有与第三螺杆321相连的第二换向器34。另外,高度调节组件60包括第一驱动轴61与第二调节手柄62,第一驱动轴61一端与第二调节手柄62相连,第一驱动轴61还分别与第一换向器24、第二换向器34相连。如此,第二调节手柄62动作时,带动第一驱动轴61转动,第一驱动轴61分别同步驱动第一换向器24、第二换向器34动作,第一换向器24动作时带动第二螺杆221转动,第二螺杆221转动时带动第一支撑管222升降移动,从而便能实现驱动位于上侧的第一夹持带21升降调整位置。同样地,能实现驱动位于上侧的第二夹持带31同步升降调整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管222例如设置有第二螺母2221,第二螺母2221设有与第二螺杆221相适应的螺纹。此外,第二支撑管322例如设置有第三螺母3221,第三螺母3221设有与第三螺杆321相适应的螺纹。
请参阅图2、图5与图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换向器24包括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活动座23上的第一伞齿轮以及与第一伞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二伞齿轮。第一伞齿轮设有第一轴孔,第一驱动轴61穿设于第一轴孔内并能带动第一伞齿轮同步转动,第二伞齿轮与第二螺杆221同轴设置。此外,第二换向器34包括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固定座33上的第三伞齿轮以及与第三伞齿轮相互啮合的第四伞齿轮,第三伞齿轮设有第二轴孔,第一驱动轴61还穿设于第二轴孔内并能带动第三伞齿轮同步转动,第四伞齿轮与第三螺杆321同轴设置。
在一个实施中,第一支撑组件22还包括套设于第二螺杆221与第一支撑管222外部的第一外套管25,第一外套管25与位于下侧的第一夹持带21相连,以及与第一活动座23相连。此外,第二支撑组件32还包括套设于第三螺杆321与第二支撑管322外部的第二外套管35,第二外套管35与位于下侧的第二夹持带31相连,以及与第一固定座33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第一驱动轴61穿设于第一轴孔内并能带动第一伞齿轮同步转动,可选地,第一轴孔的形状例如为三角形、方形、五边形等等多边形,或者也可以是椭圆形等等规则形状,也可以是其它不规则形状,只要不设计成圆形即可,相应地,第一驱动轴61设有装设于第一轴孔内且外形与第一轴孔相匹配的轴段。第一驱动轴61与第二轴孔的关系类似于第一驱动轴61与第一轴孔,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2、图5与图9,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支撑组件22、第一活动座23、第二支撑组件32、第一固定座33均设置成两个时,高度调节组件60还包括第二传动组件63,第一驱动轴61为两个,两个第一驱动轴61通过第二传动组件63相连,两个第一驱动轴61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组件22、两个第一活动座23、两个第二支撑组件32、两个第一固定座33对应设置。如此,当第二调节手柄62驱动其中一个第一驱动轴61转动时,第一驱动轴61还通过第二传动组件63驱动另一个第一驱动轴61同步转动,在两个第一驱动轴61的同步转动下,能实现带动位于上侧的第一夹持带21与位于上侧的第二夹持带31同步稳定地向上运动,且能保证位于上侧的第一夹持带21、第二夹持带31沿着箱子50的输送方向上各个部位的高度间距均同步调整,调整值保持不变。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调节手柄62设置为一个并与其中一个第一驱动轴61相连即可,通过一个第二调节手柄62驱动其中一个第一驱动轴61转动。当然,第二调节手柄62也可以是两个,并分别与两个第一驱动轴61对应相连。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第一支撑组件22、第一活动座23、第二支撑组件32、第一固定座33均可以设置成一个,并当设置成一个时,可以在第一夹持组件20的两个第一夹持带21间设置沿着竖向方向导向的导向机构,这样在位于上侧的第一夹持带21调整高度位置时,通过导向机构导向,能保证运行稳定。同样地,在第二夹持组件30的两个第二夹持带31间设置沿着竖向方向导向的导向机构,这样在位于上侧的第二夹持带31调整高度位置时,通过导向机构导向,能保证运行稳定。
请参阅图2、图5与图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传动组件63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驱动轴61上的第二传动轮631,以及连接两个第二传动轮631的第二传动元件632。第二传动轮631包括但不限于为链轮、齿轮、皮带轮等等,第二传动元件632例如为链条、齿带或皮带等等。此外,第二传动组件63还可以是设置成其它结构形式,只要能实现两个第一驱动轴61同步转动即可,具体结构形式在此不进行限定。
参阅图2、图4、图6与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送箱封箱机构还包括第二活动座70。支撑机构10与第二活动座70相连。宽度调节组件40还包括第四螺杆44。第一螺杆41通过第三传动组件45与第四螺杆44相连。第二活动座70上设有与第四螺杆44相适应的第二螺纹孔,第四螺杆44穿设于第二螺纹孔中。如此,当宽度调节组件40用于调整第一夹持组件20与第二夹持组件30的宽度时,第一螺杆41还通过第三传动组件45驱动第四螺杆44转动,第四螺杆44转动时,驱动第二活动座70移动,第二活动座70相应带动支撑机构10调整位置,能使得支撑机构10位于第一夹持组件20与第二夹持组件30的中间位置。具体而言,第二活动座70上设有第四螺母72,第四螺母72具有第二螺纹孔。
参阅图2、图4、图6与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传动组件45包括设置于第一螺杆41上的第三传动轮451,以及设置于第四螺杆44上的第四传动轮452。第三传动轮451与第四传动轮452均为齿轮或链轮并相互啮合相连。具体而言,第三传动轮451与第四传动轮452的传动比比值为2。此外,第一螺杆41的螺纹设置方向与第四螺杆44的螺纹设置方向相反。如此,当调整第一夹持组件20的位置时,同步调整支撑机构10的位置,并能保证支撑机构10所在位置始终处于第一夹持组件20与第二夹持组件30的正中间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支撑组件22、第一活动座23、第二支撑组件32、第一固定座33均设置成两个时,第二活动座70、第四螺杆44、第三传动组件45均相应设置为两个,支撑机构10分别与两个第二活动座70相连。
请参阅图6与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支撑机构10的高度位置合适,在支撑机构10与第二活动座70之间例如设置有支撑柱71来抬高支撑机构10的高度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传动组件45也不限于上实施例中的结构形式,只要能实现第一螺杆41与第二螺杆221同步转动即可,其结构组合形式较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与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持带21包括第一支架、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架上的第一驱动轮212、设于第一支架上并被第一驱动轮212驱动的第一输送带、以及与第一输送带相连的第一推动块214。第一支撑组件22与第一支架相连。此外,第二夹持带31包括第二支架、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支架上的第二驱动轮312、设于第二支架上并被第二驱动轮312驱动的第二输送带、以及与第二输送带相连的第二推动块314。第二支撑组件32与第二支架相连。如此,箱子50在传送工作时,通过第一输送带与箱子50的其中一侧面相抵触,第二输送带与箱子50的另一相对侧面相抵触,第一推动块214、第二推动块314均与箱子50的后背面相抵触,并在第一输送带的带动下,以及在第二输送带的带动下,第一推动块214与第二推动块314两者同步推动箱子50向前输送。
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送箱封箱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80。驱动组件80包括电机81、第二驱动轴82、第三换向器83、第四换向器84、第三驱动轴85以及第四驱动轴86。电机81与第二驱动轴82相连,第二驱动轴82分别与第三换向器83、第四换向器84相连,第三换向器83与第三驱动轴85相连,第三驱动轴85分别与两个第一夹持带21的第一驱动轮212同轴相连,第四换向器84与第四驱动轴86相连,第四驱动轴86分别与两个第二夹持带31的第二驱动轮312同轴相连。如此,电机81工作时,电机81驱动第二驱动轴82转动,第二驱动轴82分别同步驱动第三换向器83、第四换向器84动作,第三换向器83动作时驱动第三驱动轴85转动,第三驱动轴85能分别驱动两个第一夹持带21运转,同样地,第四换向器84动作时驱动第四驱动轴86转动,第四驱动轴86能分别驱动两个第二夹持带31运转。从而通过同一个电机81,能实现第一夹持组件20与第二夹持组件30同步运转,装置结构相对简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轴82例如为花键轴,第三换向器83能在沿着第二驱动轴82的轴向方向移动,这样在进行宽度调节动作过程中,第三换向器83能沿着轴向方向在第二驱动轴82上移动,即不会对宽度调节动作造成阻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驱动轴85与第四驱动轴86例如为花键轴,位于上侧位置的第一夹持带21的第一驱动轮212能沿着第三驱动轴85的轴向方向上下活动,位于上侧位置的第二夹持带31的第二驱动轮312能沿着第四驱动轴86的轴向方向上下活动,这样在调整位于上侧位置的第一夹持带21以及位于上侧位置的第二夹持带31的高度位置时,第一驱动轮212能相应沿着第三驱动轴85的轴向方向上下活动,第二驱动轮312能相应沿着第四驱动轴86的轴向方向上下活动,即不会对高度调节动作造成阻碍。
在一个实施例中,送箱封箱机构还包括机架90。第一螺杆41、第一驱动轴61、第四螺杆44均转动地连接于机架9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开装箱一体机,开装箱一体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送箱封箱机构。
上述的开装箱一体机,由于包括了上述的送箱封箱机构,技术效果由送箱封箱机构带来,有益效果与送箱封箱机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送箱封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箱封箱机构包括:
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用于支撑箱子的底面;
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机构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分别与所述箱子的两个相对侧面相抵触;以及
宽度调节组件,所述宽度调节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相连,所述宽度调节组件能调整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箱封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夹持带,第一支撑组件以及第一活动座,两个所述第一夹持带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相连,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活动座相连;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夹持带,第二支撑组件以及第一固定座,两个所述第二夹持带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相连,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固定座相连;
所述宽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螺杆与第一调节手柄,所述第一螺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手柄相连,所述第一螺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座可转动相连,所述第一活动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杆相适应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杆穿设于所述第一螺纹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箱封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活动座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两个所述第一活动座一一对应相连;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固定座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座一一对应相连;
所述宽度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螺杆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螺杆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相连,两个所述第一螺杆与两个第一活动座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螺杆还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座一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箱封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箱封箱机构还包括高度调节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二螺杆与第一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管设有与所述第二螺杆相适应的螺纹,所述第二螺杆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管内部,所述第一支撑管的顶部与位于上侧的所述第一夹持带相连;所述第一活动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螺杆相连的第一换向器;
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三螺杆与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二支撑管设有与所述第三螺杆相适应的螺纹,所述第三螺杆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管内部,所述第二支撑管的顶部与位于上侧的所述第二夹持带相连;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螺杆相连的第二换向器;
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驱动轴与第二调节手柄,所述第一驱动轴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手柄相连,所述第一驱动轴还分别与所述第一换向器、所述第二换向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箱封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器包括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座上的第一伞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一伞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驱动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孔内并能带动所述第一伞齿轮同步转动,所述第二伞齿轮与所述第二螺杆同轴设置;
所述第二换向器包括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的第三伞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三伞齿轮相互啮合的第四伞齿轮,所述第三伞齿轮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一驱动轴还穿设于所述第二轴孔内并能带动所述第三伞齿轮同步转动,所述第四伞齿轮与所述第三螺杆同轴设置;
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一支撑管外部的第一外套管,所述第一外套管与位于下侧的所述第一夹持带相连,以及与所述第一活动座相连;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三螺杆与所述第二支撑管外部的第二外套管,所述第二外套管与位于下侧的所述第二夹持带相连,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座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箱封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箱封箱机构还包括第二活动座;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二活动座相连;所述宽度调节组件还包括第四螺杆;所述第一螺杆通过第三传动组件与所述第四螺杆相连;所述第二活动座上设有与所述第四螺杆相适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四螺杆穿设于所述第二螺纹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箱封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螺杆上的第三传动轮,以及设置于所述第四螺杆上的第四传动轮;所述第三传动轮与所述第四传动轮均为齿轮或链轮并相互啮合相连;所述第三传动轮与所述第四传动轮的传动比比值为2;所述第一螺杆的螺纹设置方向与所述第四螺杆的螺纹设置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箱封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带包括第一支架、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架上的第一驱动轮、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并被所述第一驱动轮驱动的第一输送带、以及与所述第一输送带相连的第一推动块;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
所述第二夹持带包括第二支架、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支架上的第二驱动轮、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并被所述第二驱动轮驱动的第二输送带、以及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相连的第二推动块;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箱封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箱封箱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第二驱动轴、第三换向器、第四换向器、第三驱动轴以及第四驱动轴;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二驱动轴相连,所述第二驱动轴分别与所述第三换向器、所述第四换向器相连,所述第三换向器与所述第三驱动轴相连,所述第三驱动轴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夹持带的第一驱动轮同轴相连,所述第四换向器与所述第四驱动轴相连,所述第四驱动轴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夹持带的第二驱动轮同轴相连。
10.一种开装箱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装箱一体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送箱封箱机构。
CN202221486257.9U 2022-06-15 2022-06-15 送箱封箱机构以及开装箱一体机 Active CN2175759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86257.9U CN217575913U (zh) 2022-06-15 2022-06-15 送箱封箱机构以及开装箱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86257.9U CN217575913U (zh) 2022-06-15 2022-06-15 送箱封箱机构以及开装箱一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75913U true CN217575913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30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86257.9U Active CN217575913U (zh) 2022-06-15 2022-06-15 送箱封箱机构以及开装箱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759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78760B1 (en) High-speed blister-pack boxing machine
CN110902360A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薄片工件传送机构的工作方法
JP4999623B2 (ja) エンドシール装置
CN217575913U (zh) 送箱封箱机构以及开装箱一体机
CN213730306U (zh) 一种新型自动定位安装装置
EP1982937B1 (fr) Dispositif de transport pour machine plieuse-colleuse
CN110589113A (zh) 一种包装机
CN217201018U (zh) 一种包装盒彩印卡纸送料机构
JP2008024472A (ja) チェーンコンベヤ装置
CN113815940A (zh) 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胶带缠绕机
KR101270532B1 (ko) 패널 이송용 컨베이어
US3324773A (en) Squaring equipment for folded box blanks
CN220447312U (zh) 一种包装盒印刷裁切机
CN108216767B (zh) 一种半托、纸板及散罐三合一的膜包切换装置
CN211917866U (zh) 食品包装袋预成型装置
CN116812280B (zh) 一种食品包装用输送台
JP2558226B2 (ja) メッキ処理槽における動力伝達機構
CN215796212U (zh) 预防物料破损的包装箱加工用物料输送设备
CN219173528U (zh) 输送移载机
CN219636106U (zh) 一种电子元器件加工用上料机构
CN117228351B (zh) 一种用于锚杆锚索的托盘放置设备
CN218057254U (zh) 一种可防止薄壁塑料盒倾倒的皮带输送机构
CN112093135B (zh) 一种电商用快递打包机
CN214217087U (zh) 一种面包传送台
CN220744448U (zh) 一种包装盒印刷传输自动纠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