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68282U - 流体混合器 - Google Patents

流体混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68282U
CN217568282U CN202220644294.1U CN202220644294U CN217568282U CN 217568282 U CN217568282 U CN 217568282U CN 202220644294 U CN202220644294 U CN 202220644294U CN 217568282 U CN217568282 U CN 2175682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iler
tube
pivot
rotating shaft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4429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敏
付国燕
孙宁磊
丁剑
李勇
刘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064429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682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682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682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混合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流体混合器,所述流体混合器包括管本体、固定件、转轴和多个扰流叶,管本体内具有混合通道,固定件与管本体相连,且固定件设在混合通道内,转轴与固定件相连,转轴相对于固定件可转动,且转轴设在混合通道内,转轴沿管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扰流叶分别套设在转轴上,且多个扰流叶在转轴的轴向上间隔布置,扰流叶相对于转轴可转动,扰流叶上设有折边部,折边部在扰流叶的厚度方向相对布置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与转轴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混合器,可以避免管道结垢且提高流体的混合效率。

Description

流体混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混合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流体混合器。
背景技术
两种及两种以上流体混合在现代工业中是极其普遍而又极其重要的操作过程,其广泛存在于水处理、化工、石油、制药、造纸、食品等行业。因此,开发设计新型高效的混合设备意义重大。相关技术中的采用静态混合器对流体进行混合然而静态混合器容易在管道内壁发生结垢,产生垢下腐蚀,影响设备实用安全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流体混合器,可以避免管道结垢且且提高流体的混合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内具有混合通道,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管本体相连,且所述固定件设在所述混合通道内,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所述转轴相对于所述固定件可转动,且所述转轴设在所述混合通道内,所述转轴沿所述管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扰流叶,多个所述扰流叶分别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多个所述扰流叶在所述转轴的轴向上间隔布置,所述扰流叶相对于所述转轴可转动,所述扰流叶上设有折边部,所述折边部在所述扰流叶的厚度方向相对布置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可以避免管道结垢且提高流体的混合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所述扰流叶包分为多个第一扰流叶和多个第二扰流叶,所述第一扰流叶和所述第二扰流叶旋转方向相反,且多个所述第一扰流叶片和多个所述第二扰流叶片在所述转轴的轴向上交替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叶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扰流叶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扰流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扰流叶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所成角度为5°~10°,所述第二扰流叶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所成角度为170°~17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A,且15°≤A≤2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上设有安装槽,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入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转轴在所述安装槽内可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流体混合器还包括射流组件,所述射流组件包括第一管、第二管和吸液部件,所述吸液部件上具有第一口、第二口和第三口,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一管连通,所述第二口与所述第二管连通,所述第三口与所述管本体的一端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液部件包括喷嘴和第三管,所述喷嘴的进口与第一管连通,所述喷嘴的出口与所述第三管连通,所述第二管与所述第三管连通,所述第二口邻近所述喷嘴的出口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嘴的流通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管的流通截面积,所述第三管的流通截面积在所述管本体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体混合器还包括多个限位器,多个所述限位器分别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多个所述限位器与多个所述扰流叶在所述转轴的轴向上交替布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中的第一扰流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中的第二扰流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中扰流叶的叶片部的数量为三个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管本体1,混合通道11,
固定件2,第一固定部21,第一安装槽211,第二固定部22,第二安装槽221,
转轴3,
扰流叶4,第一扰流叶41,第一叶片部411,第二扰流叶42,第二叶片部421,折边部43,第一端面431,叶片部44,通孔441,圆筒部45,
限位器5,
射流组件6,第一管61,第二管61,第三管63,喷嘴6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包括管本体1、固定件2、转轴3和多个扰流叶4,管本体1内具有混合通道11,固定件2与管本体1相连,且固定件2设在混合通道11内,转轴3与固定件2相连,转轴3相对于固定件2可转动,且转轴3设在混合通道11内,转轴3沿管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扰流叶4分别套设在转轴3上,且多个扰流叶4在转轴3的轴向上间隔布置,扰流叶4相对于转轴3可转动,扰流叶4上设有折边部43,折边部43在扰流叶4的厚度方向相对布置有第一端面431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431与转轴3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管本体1沿左右方向延伸,管本体1内限定出混合通道11,即混合通道11沿左右方向延伸,固定件2的外壁面与管道内壁面的相连,固定件2与转轴3相连,固定件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固定件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件2相对布置在转轴3的左右两端,转轴3相对固定件2可转动。
多个扰流叶4在左右方向均匀间隔布置且均套设在转轴3上,扰流叶4包括圆筒部45和叶片部44,圆筒部45套设在转轴3上,叶片部4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两个或三个,多个叶片部44在圆筒部45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布置。叶片部44与圆筒部45相连,叶片部44远离转轴3的一端弯折以形成折边部43,折边部43的第一端面431与转轴3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扰流叶4相对转轴3可转动。当流体从管道本体的左端向右端流通时,流体对叶片部44产生冲击,同时叶片部44阻碍流体流动,使流体流向发生改变,提高流体混合的效率,扰流叶4转动从而带动折边部43转动。
可选地,扰流叶4可以为一体成型,例如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扰流叶4,可以提高扰流叶4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通过叶片部44的转动,可以将管本体1内的流体再次进行切割混合,提高流体的混合效率。折边部43可以在叶片转动时,使流体产生离心运动,折边部43将带动近壁处的流体与中心流体进行置换,从而将流体甩向管壁,加速了流体在转轴3径向上流动,且对管本体1内壁面产生冲击,防止管本体1内壁面结垢的同时提高流体混合器的混合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扰流叶4分为多个第一扰流叶41和多个第二扰流叶42,第一扰流叶41和第二扰流叶42旋转方向相反,且多个第一扰流叶41片和多个第二扰流叶42片在转轴3的轴向上交替布置。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扰流叶4分为多个第一扰流叶41和多个第二扰流叶42,叶片部44包括多个第一叶片部411和多个第二叶片部421,圆筒部45包括多个第一圆筒部和多个第二圆筒部,即第一扰流叶41上设有第一叶片部411和第一圆筒部,第二扰流叶42上设有第二叶片部421和第二圆筒部。
第一扰流叶41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第二扰流叶42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或者,第一扰流叶41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第二扰流叶42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可选地,第一扰流叶41的第一叶片部411为正向叶片,第二扰流叶42的第二叶片部421为反向叶片,或者,第一扰流叶41的第一叶片部411为反向叶片,或者,第二扰流叶42的第二叶片部421为正向叶片。
多个第一扰流叶41和多个第二扰流叶42在转轴3上沿左右方向交替布置,例如,第一扰流叶41和第二扰流叶42在转轴3上一一交替布置,和/或,第一扰流叶41和第二扰流叶42在转轴3上两两交替布置,和/或,多个第一扰流叶41和一个或两个第二扰流叶42在转轴3上交替布置,和/或,一个或两个第一扰流叶41和多个第二扰流叶42在转轴3上交替布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通过第一扰流叶41和第二扰流叶42的旋转方向相反,且第一扰流叶41和第二扰流叶42在转轴3上沿左右方向交替布置,从而当流体流过第一扰流叶41和第二扰流叶42时,流体的流向被改变,提高了流体混合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扰流叶4上设有通孔441,通孔441沿扰流叶4的厚度方向贯通扰流叶4。
具体地,叶片部44上设有通孔441,通孔441沿扰流叶4的厚度方向贯穿扰流叶4,通孔441的形状可以为椭圆形,或者通孔441的形状也可以为现有的其它形状,例如矩形。通孔441可以将从转轴3流向管本体1内壁面的流体切割微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通过通孔441可以将从转轴3流向管本体1内壁面的流体切割微分,进而提高了流体混合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扰流叶41与转轴3的轴线之间所成角度为5°~10°,第二扰流叶42与转轴3的轴线之间所成角度为170°~175°。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扰流叶41的第一叶片部411与转轴3的轴线的之间角度设为B,且5°≤B≤10°,例如,B可以为5°、6°、7°、8°、9°、10°。第一叶片部411在左右方向上螺旋延伸,从而在流体流动冲击第一叶片部411的时候,第一叶片部411的右端会产生比左端更大的力,进而带动扰第一扰流叶41转动。
如图3所示,第二扰流叶42的第二叶片部421与转轴3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C,且170°≤C≤175°,例如,C可以为170°、171°、172°、173°、174°、175°。第二叶片部421在左右方向上螺旋延伸,从而在流体流动冲击第二叶片部421的时候,第二叶片部421的右端会产生比左端更大的力,进而带动第二扰流叶42转动。
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端面431与转轴3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A,且15°≤A≤25°,例如A可以为15°、16°、17°、18°、19°、20°、21°、22°、23°、24°、25°。叶片部44在转轴3的径向上的高度为D,且20mm≤D≤40mm,例如D可以为20mm、21mm、22mm、23mm、24mm、25mm、26mm、27mm、28mm、29mm、30mm、31mm、32mm、33mm、34mm、35mm、36mm、37mm、38mm、39mm、40mm。圆筒部45的长度为E,且60mm≤E≤100mm,例如E可以为60mm、61mm、62mm、63mm、64mm、65mm、66mm、67mm、68mm、69mm、70mm、71mm、72mm、73mm、74mm、75mm、76mm、77mm、78mm、79mm、80mm、81mm、82mm、83mm、84mm、85mm、86mm、87mm、88mm、89mm、90mm、91mm、92mm、93mm、94mm、95mm、96mm、97mm、98mm、99mm、100mm。折边部43在转轴3径向上的宽度的范围为30mm-50mm,例如折边部43宽度为30mm、31mm、32mm、33mm、34mm、35mm、36mm、37mm、38mm、39mm、40mm、41mm、42mm、43mm、44mm、45mm、46mm、47mm、48mm、49mm、50mm。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端面431与转轴3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B,即叶片部44的螺旋角为B。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叶片部44在左右方向上螺旋延伸,进而流体冲击叶片部44时可以使扰流叶4旋转。进一步地,还可以选用不同长度的圆筒部45,或选用在转轴3径向上的不同高度的叶片部44,以适用不同的使用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2上设有安装槽,转轴3的一端伸入安装槽内,且转轴3在安装槽内可转动。
具体地,如图1所示,固定件2上设有安装槽,转轴3的一端适于伸入安装槽内,可选地,固定件2的数量为多个,例如,固定件2的数量为两个,即固定件2包括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第一固定部21上设有第一安装槽211,第二固定部22上设有第二安装槽221,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在转轴3的两端,第一固定部21的右端向远离转轴3的方向凹陷以形成第一安装槽211,第二固定部22的左端向远离转轴3的方向凹陷以形成第二安装槽221,转轴3的左端适于伸入第一安装槽211,转轴3的右端适于伸入第二安装槽221。
可选地,转轴3的右端为圆形端头,即转轴3的右端为圆球状,转轴3的左端为圆形端头,即转轴3的左端为圆球状,进而降低转轴3转动时安装槽对转轴3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通过设置转轴3,转轴3相对安装槽可转动,从而当扰流叶4因发生故障相对转轴3不转动时,扰流叶4可以带动转轴3转动,进而提高流体混合器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体混合器还包括射流组件6,射流组件6包括第一管61、第二管61和吸液部件,吸液部件上具有第一口、第二口和第三口,第一口与第一管61连通,第二口与第二管61连通,第三口与管本体1的一端连通。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管61沿左右延伸,第二管61沿上下延伸,吸液部件通过第一口与第一管61连通,吸液组件通过第二口与第二管61连通,第一管61内适于流通第一流体,第二管61内适于流通第二流体,第一流体通过第一口进入吸液组件内,第二流体通过第二口进入吸液组件内,进而将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在吸液组件内混合,吸液组件通过第三口与管本体1相连通。
可选地,第一管61、第二管61和第三管63一体成型,可以提高射流组件6的结构强度,射流组件6的右端与管本体1通过螺栓相连,进一步地。射流组件6的右端与管本体1通过法兰盘及螺栓固定相连,可以提高流体混合器运行时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液部件包括喷嘴64和第三管63,喷嘴64的进口与第一管61连通,喷嘴64的出口与第三管63连通,第二管61与第三管63连通,第二口邻近喷嘴64的出口设置。
具体地,如图1所示,喷嘴64沿左右沿延伸,喷嘴64的形状为圆筒形,喷嘴64的左端与第一管61的右端连通,喷嘴64的右端与第三管63连通,喷嘴64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一管61的径向尺寸,从而使第一流体从第一管61进入喷嘴64后的流速大于第一流体在第一管61的流速,进而第一流体从喷嘴64喷出的速度大于第一流体在第一管61的流速。
第二口连通第二管61和第三管63,第二口的径向尺寸沿远离第三管63的方向逐渐增大,即第二口的径向尺寸从第二口的下端至第二口的上端逐渐减小,从而可以提高第二流体的流速。进一步地,从喷嘴64喷出的第一流体的流速相对于喷嘴64进口的第一流体的流速大,由伯努利原理可知,喷嘴64的出口与第三管63的左端处压强会降低,例如,喷嘴64的出口与第三管63的左端处形成真空,喷嘴64的出口与第三管63的左端处的压强降低以将第二管61内的第二流体吸出,且提高了第二流体的流速,加快了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混合,提高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混合效率。
可选地,喷嘴64的流通截面积小于第一管61的流通截面积,以使加快第一流体在喷嘴64中的流速,第三管63的流通截面积在管本体1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即第三管63的径向尺寸从左端至右端逐渐增大,以使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在第三管63内充分混合,提高流体混合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体混合器还包括多个限位器5,多个限位器5分别套设在转轴3上,且多个限位器5与多个扰流叶4在转轴3的轴向上交替布置。
具体地,如图1所示,限位器5为圆筒状,限位器5远离流体流向的一端为球型,如图1所示限位器5的左端为球型,从而当扰流叶4转动时,限位器5的左端与扰流叶4的右端的接触面积足够小,进而降低扰流叶4转动时与限位器5的摩擦力。多个限位器5与扰流叶4在转轴3上一一交替布置,例如,当流体从左向右流动时,扰流叶4受流体的冲击向右移动,即在最左端的扰流叶4的左端可以不设置限位器5。
可选地,圆筒部45的右端为球型,降低扰流叶4转动时与限位器5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通过扰流叶4与限位器5的交替设置,防止扰流叶4转动时,相邻的扰流叶4产生干涉,保证扰流叶4在转动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限位器5的左端为球型,从而当扰流叶4转动时,限位器5的左端与扰流叶4的右端的接触面积足够小,进而降低扰流叶4转动时与限位器5的摩擦力,提高流体混合器运行的稳定性。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包括第一管61、第二管61、第三管63、喷嘴64、固定件2、转轴3、管本体1和扰流叶4。
第一管61的右端与喷嘴64的左端连通,第一管61的径向尺寸大于喷嘴64的径向尺寸。喷嘴64的右端与第三管63的左端连通,第二管61的上端通过第二口与第三管63左端连通。第三管63的右端与管本体1的左端连通。第三管63的径向尺寸从左向右逐渐增大,射流组件6的右端通过螺栓与管本体1相连。
管本体1内限定出混合通道11,即混合通道11沿左右方向延伸,固定件2的上端与管道内壁面的上端相连,固定件2的下端与管道内壁面的下端相连,固定件2适于与转轴3相连,固定件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件2相对布置在转轴3的左右两端,转轴3相对固定件2可转动。
固定件2上设有安装槽,转轴3的一端适于伸入安装槽内,固定件2的数量为两个,即固定件2包括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第一固定部21上设有第一安装槽211,第二固定部22上设有第二安装槽221,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在转轴3的两端,第一固定部21的右端向远离转轴3的方向凹陷以形成第一安装槽211,第二固定部22的左端向远离转轴3的方向凹陷以形成第二安装槽221,转轴3的左端适于伸入第一安装槽211,转轴3的右端适于伸入第二安装槽221。
转轴3的右端为圆形端头,即转轴3的右端为圆球状,转轴3的左端为圆形端头,即转轴3的左端为圆球状,进而降低转轴3转动时安装槽对转轴3的阻力。
多个扰流叶4沿左右方向套设在转轴3上,扰流叶4包括圆筒部45和叶片部44,圆筒部45套设在转轴3上,如图2至图4所示,叶片部4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两个或三个。叶片部44与圆筒部45相连,叶片部44远离转轴3的一端向上弯折以形成折边部43,折边部43的第一端面431与转轴3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扰流叶4相对转轴3可转动。
第一扰流叶41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第二扰流叶42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第一扰流叶41的第一叶片部411为正向叶片,第二扰流叶42的第二叶片部421为反向叶片。
多个第一扰流叶41和多个第二扰流叶42在转轴3上沿左右方向一一交替布置。
第一扰流叶41的第一叶片部411与转轴3的轴线的之间角度设为B,B可以为10°,第一叶片部411在左右方向上螺旋延伸,从而在流体流动冲击第一叶片部411的时候,第一叶片部411的右端会产生比左端更大的力,进而带动第一扰流叶41转动。
第二扰流叶42的第二叶片部421与转轴3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C,C可以为171°,第二叶片部421在左右方向上螺旋延伸,从而在流体流动冲击第二叶片部421的时候,第二叶片部421的右端会产生比左端更大的力,进而带动第二扰流叶42转动。
如图2所示,第一端面431与转轴3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A,A可以为20°,叶片部44在转轴3的径向上的高度为D,D可以为32.5mm,所述圆筒部45的长度为E,E可以为33.1mm,折边部43宽度的范围为30mm-50mm,例如折边部43宽度在为30.2mm。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运行。
第一流体沿第一管61进入喷嘴64,第一管61的径向尺寸大于喷嘴64的径向尺寸以加快进入喷嘴64的流体流速。第二管61通过第二口与第三管63连通,第二口的径向尺寸从下到上逐渐缩小,加快从第二口流出的流体的流速。根据伯努利原理,喷嘴64的出口处会形成真空,从而将第二管61的流体吸入第三管63,并增加第二口流出流体的流速,进而提高流体混合的效率。
流体从第三管63的右端进入管本体1的左端,流体从左向右移动,流体对扰流叶4进行冲击,使扰流叶4产生轴向力,进而使扰流叶4转动,扰流叶4上设有通孔441,通孔441可以将从转轴3流向管本体1内壁面的流体切割微分,进而提高流体混合的效率。
折边部43在叶片转动时,可以使流体产生离心运动,从而将流体甩向管壁,加速了流体在转轴3径向上流动,且对管本体1内壁面产生冲击,防止管本体1内壁面结垢的同时提高流体混合器的混合效率,折边部43将带动管本体1内壁处的流体与管本体1中心流体进行置换,提高流体混合器的混合效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流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本体,所述管本体内具有混合通道;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管本体相连,且所述固定件设在所述混合通道内;
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所述转轴相对于所述固定件可转动,且所述转轴设在所述混合通道内,所述转轴沿所述管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多个扰流叶,多个所述扰流叶分别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多个所述扰流叶在所述转轴的轴向上间隔布置,所述扰流叶相对于所述转轴可转动,所述扰流叶上设有折边部,所述折边部在所述扰流叶的厚度方向相对布置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扰流叶包分为多个第一扰流叶和多个第二扰流叶,所述第一扰流叶和所述第二扰流叶旋转方向相反,且多个所述第一扰流叶片和多个所述第二扰流叶片在所述转轴的轴向上交替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叶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扰流叶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扰流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流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叶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所成角度为5°~10°,所述第二扰流叶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所成角度为170°~17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A,且15°≤A≤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上设有安装槽,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入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转轴在所述安装槽内可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射流组件,所述射流组件包括第一管、第二管和吸液部件,所述吸液部件上具有第一口、第二口和第三口,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一管连通,所述第二口与所述第二管连通,所述第三口与所述管本体的一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部件包括喷嘴和第三管,所述喷嘴的进口与第一管连通,所述喷嘴的出口与所述第三管连通,所述第二管与所述第三管连通,所述第二口邻近所述喷嘴的出口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的流通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管的流通截面积,所述第三管的流通截面积在所述管本体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限位器,多个所述限位器分别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多个所述限位器与多个所述扰流叶在所述转轴的轴向上交替布置。
CN202220644294.1U 2022-03-22 2022-03-22 流体混合器 Active CN2175682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44294.1U CN217568282U (zh) 2022-03-22 2022-03-22 流体混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44294.1U CN217568282U (zh) 2022-03-22 2022-03-22 流体混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68282U true CN217568282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38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44294.1U Active CN217568282U (zh) 2022-03-22 2022-03-22 流体混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6828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08226A (zh) * 2022-10-27 2023-01-17 江化微(镇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级硫酸稀释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6617686A (zh) * 2023-07-24 2023-08-22 瑞燃(上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泡沫蒸发浓缩结晶系统
CN116750851A (zh) * 2023-08-18 2023-09-15 山东中治环境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水处理剂播撒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08226A (zh) * 2022-10-27 2023-01-17 江化微(镇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级硫酸稀释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5608226B (zh) * 2022-10-27 2023-10-20 江化微(镇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级硫酸稀释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6617686A (zh) * 2023-07-24 2023-08-22 瑞燃(上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泡沫蒸发浓缩结晶系统
CN116750851A (zh) * 2023-08-18 2023-09-15 山东中治环境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水处理剂播撒装置
CN116750851B (zh) * 2023-08-18 2023-11-03 山东中治环境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水处理剂播撒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568282U (zh) 流体混合器
US11236756B2 (en) Cavitation device
CN101259393A (zh) 分配式搅拌机罐
CN102448616A (zh) 用于高压清洁装置的旋转式喷嘴
CN101952018A (zh) 用于改善气-液输送的装置
TW201827121A (zh) 用以產生包含微細氣泡之氣液之裝置及系統
JP2017217733A (ja) 旋回流形成体及び吸引装置
CN102451625B (zh) 一种自吸式气液混合叶轮
CN205269437U (zh) 一种锥形混合机的静态混合装置
CN219615423U (zh) 一种用于搅拌的导流器及磁悬浮搅拌装置
CN116808896A (zh) 一种用于搅拌的导流器及磁悬浮搅拌装置
CN106837805B (zh) 一种离心脉冲射流泵
CN206647269U (zh) 一种离心脉冲射流泵
CN114797183B (zh) 消泡装置及压裂液消泡系统
KR100581748B1 (ko) 자흡기능과 교반기능이 구비된 유체공급장치와 이를이용한 포기장치
KR101909042B1 (ko) 멀티 스크류 배수펌프
KR20180044516A (ko) 임펠러
KR101949947B1 (ko) 기체 유도관 및 이를 이용한 임펠러
CN213298296U (zh) 一种单壳渣浆泵
CN107876232A (zh) 一种多槽旋转喷射混合喷嘴
CN211754051U (zh) 一种卧式混合搅拌机
CN114105381A (zh) 一种对撞式均匀性空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CN106837822A (zh) 一种水平出水的脉冲射流真空泵
CN110748504A (zh) 侧流道泵体的水力结构
CA2937398C (en) Cavita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