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66170U - 驱动手柄 - Google Patents

驱动手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66170U
CN217566170U CN202220249131.3U CN202220249131U CN217566170U CN 217566170 U CN217566170 U CN 217566170U CN 202220249131 U CN202220249131 U CN 202220249131U CN 217566170 U CN217566170 U CN 217566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drive
axial direction
relative
surround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4913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辉
张健东
张金旻
肖亮
鲍涛
高瑞林
倪凯
邹明浩
董旻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Oriental Medical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Oriental Medical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Oriental Medical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Oriental Medical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2024913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66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66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66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驱动手柄,可连接包含有环绕结构和调节本体的腔管调节器械,并包括连接调节本体的驱动本体,设于驱动本体上的限位结构,连接环绕结构的驱动件,驱动件可相对于驱动本体往复移动,以带动环绕结构相对于调节本体移动,驱动件可相对于限位结构定位,以调整环绕结构相对于调节本体的定位位置。据此,本申请可方便且精准地调节腔管调节器械中环绕结构相对于调节本体的位置,并具有操作简单且可控性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驱动手柄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腔管调节器械。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中,在针对血流比较丰富组织和器官进行处理时,为了避免操作过程中失血过多,常会通过控制该组织及器官的主要血管的血流流速的方法,以减少组织供血,从而降低目标组织、器官在手术过程中出血过多的风险。例如在肝脏切除手术中,常会通过阻断肝门血管血流来减少肝脏切除手术过程中的风险。
现有血流控制器械主要通过对血管进行包绕,并将阻断带的自由端固定在鞘管上,然后通过后端控制部件实现对肝门血流的控制。
然而,此血流控制器械的操作仍有以下不足:1、阻断带在绕过血管后,由于阻断带的固定装置位于鞘管内部,使得鞘管在阻断带包绕的过程中会发生位置的改变,导致了阻断带的固定操作存在困难。2、阻断带较长,在包绕血管后,医生需将阻断带固定在鞘管上,所以阻断带不能和肝门血管贴合太紧,此导致了阻断带在与肝门血管固定之后的间隙较大,并导致鞘管的设计也相应较长。3、通常经过一次肝脏手术的病人的肝门会和肝门周边其他组织粘连,这将导致在第二次肝脏手术中,阻断带不容易穿过肝门周边组织间隙,而无法对肝门血管进行包绕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驱动手柄,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手柄,可连接包含有环绕结构和调节本体的腔管调节器械,并包括:驱动本体,其连接所述调节本体;限位结构,其设于所述驱动本体上;驱动件,其连接所述环绕结构;其中,所述驱动件可相对于所述驱动本体往复移动,以带动所述环绕结构相对于所述调节本体移动,所述驱动件可相对于所述限位结构定位,以调整所述环绕结构相对于所述调节本体的定位位置。
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所述驱动本体的轴向分布设置的多个限位部;所述驱动件可定位于任意一个所述限位部中,以调整所述驱动件相对于所述驱动本体的定位位置。
可选地,所述驱动件包括:弹性卡扣部,其设于所述驱动本体中,并连接所环绕结构;驱动部,其连接所述弹性卡扣部;其中,所述弹性卡扣部可在受力产生弹性形变,以由卡扣状态切换至释放状态;当所述弹性卡扣部处于卡扣状态时,可抵接任意一个所述限位部,以使驱动件相对于所述驱动本体定位;当所述弹性卡扣部处于释放状态时,可与所述限位部相互脱离,以供驱动件相对于所述驱动本体往复移动。
可选地,所述弹性卡扣部可受所述驱动部沿第一轴向的作用力产生弹性形变,以由所述卡扣状态切换至释放状态;且当所述弹性卡扣部处于所述释放状态时,所述弹性卡扣部可受所述驱动部沿第二轴向的作用力驱动而相对于所述驱动本体往复移动;其中,所述第一轴向垂直于所述驱动本体的轴向,所述第二轴向平行于所述驱动本体的轴向。
可选地,所述驱动部包括沿所述驱动本体轴向,分设于所述驱动本体的相对两侧的两个操作单元。
可选地,所述驱动手柄还包括:连接管,其连接所述调节本体和所述驱动本体;导丝,其穿设于所述连接管中,用于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环绕结构。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驱动手柄,可精准控制腔管调节器械的环绕结构相对于调节本体往复移动,以调整环绕结构相对于调节本体的定位位置,进而调节环绕结构外露于调节本体的部分的截面面积。
再者,利用驱动件中的驱动部针对弹性卡扣部分别施加第一轴向和第二轴向的作用力,可方便地控制驱动部相对于驱动本体定位或移动,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和图2为驱动手柄与腔管调节器械的连接应用图。
图3和图4为驱动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
1:驱动手柄;
102:驱动本体;
104:限位结构;
104a:限位部;
106:驱动件;
108:弹性卡扣部;
110:驱动部;
112:操作单元;
116:连接管;
118:导丝;
2。腔管调节器械;
22:环绕结构;
24:调节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随着医学普查开展,越来越多的肿瘤可以被及时诊断,而外科手术治疗仍是实体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针对血管比较丰富的实质性脏器(例如全身血流每25秒可在肝脏中循环一次)进行手术时,术中出血控制往往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方面出血过多往往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的主因;另一方面长时间的血流阻断或者缺血再灌注过程,同样会导致脏器的严重损害。两种状态都可能导致病患的死亡。所以出血控制也就成为了限制外科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点。在微创手术占比持续增加的当今,对出血控制技术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以肝脏外科技术的进展为例,基于肝脏解剖与肝脏血管塑形的数据分析与研究,结合大量外科实践的基础上,吴孟超院士创立“常温下间歇性肝门阻断”的肝脏血流阻断技术,为我国奠定肝脏外科的基础,使我国肝脏手术死亡率从上世纪50年代的33%降低到了0.35%。使其所在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能够率先在全世界成功施行以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肝切除标志性手术。近十年年均7000余例的肝脏切除手术,使得该院成为全球最大的肝脏专科医院。
现代肝脏外科一直以腹腔镜等微创化操作为发展方向,但既往总结的肝脏血管阻断技术,直接应用在腹腔镜环境下,会因为操作环境、技术、器械等原因的限制,而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具有治疗优势的腹腔镜下肝切除的安全性无法像开腹手术一样有足够技术保障。以上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1缺少合适的出血控制技术,使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术者技术门槛增高,不易普及;2容易大出血的肝切除手术无法安全的在腹腔镜环境下实施,反而增加腹腔镜手术的损害;3现有的肝门血管阻断技术,需要多人多次特定的程序进行阻断,复杂的过程增加手术的时长和风险。
此外,随着外科医疗器械的变革,切肝技术由钳夹捆扎逐渐改进为高频电外科手术工作站(能量平台)、超声刀、Ligasure血管闭合器等。虽然改善了肝切除过程中出血的情况,但止血效果仅对小血管效果好,而对于临近大血管、特殊部位等复杂肝切除手术的出血控制,传统的肝血管捆扎控制控释的技术仍然是手术能够顺利开展的不可或缺的基本技术保证。
因此,腹腔镜肝切除术及新外科医疗器械的应用并没有减少对传统出血控制技术的依赖。
在现有技术中,针对特定肝血管,主要通过特殊钳夹设计,来达到控住出血效果,为肝脏手术控制出血有提升,其研究结果在国际权威杂志Ann Surg上发表,说明钳夹法进行血流控制具有优势,能够获得同行的认可,但因为对术者手术技术有很高要求,导致此类技术无法推广。
针对腹腔镜下、钳夹形式控制肝脏出血的专利中,中国专利第201110096098.1号揭露了一种腹腔镜下可分离门静脉阻断器,其可以在腹腔镜环境下实施,具有可分离功能,在控制出血过程中保证了腹腔镜视野不被阻挡。针对不同血管的解剖特点研发钳夹的头端形态,从而增加血流控制的精准性。然而,该技术方案也存在一些暂时无法克服的技术困难,如钳夹设备在腔镜下的对接、控制、操作的安全性尚存在瑕疵,钳夹在腔镜环境下对目标血管的夹闭可能存在不完全的可能,视野限制导致技术安全隐患等问题。
但在验证方案过程中,发现钳夹控制灵活性、钳夹控制出血的不确定性、对血管控制的选择有效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缺点暂时无法克服,仍需进一步的进行改进。
针对现有目标血管进行血流控制的操作技术,需可以环绕目标血管并对血管进行施压的装置,特别是符合腔镜操作条件限制的手术辅助装置。血管包绕就成为了最接近临床操作常规、出血控制最有效的方案。当前血管血流控制的操作存在其他不足包括:1、无论是用线带还是钳夹,腔镜下这个操作过程由于操作路径的限制变得更加困难,这也制约了许多可能存在大出血的手术在腔镜下顺利、安全的完成;2、钳夹控制血流的操作可能难以覆盖血管的周长,可能达不到有效控制血流的目的;3、钳夹头部没有足够的曲度,无法对特别的目标血管进行钳夹,而曲度过大,又无法通过腔镜操作孔,限制其在腔镜下的应用。4、腔镜下为达到线包绕目标血管需要进行多步骤的操作,增加的操作难度和风险,限制了该操作在腔镜下的应用范围。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新的血流控制技术,能够将传统的“先阻断再手术”的方式改变为“先手术再根据需要阻断”,能够将“长时间、难以及时调整血管阻断”改变为“能够实时控释血管血流阻断”,将“多人配合完成阻断操作”改变为“单人即可操作完成”,从而降低人力成本,保障患者围术期的安全,降低手术的风险,降低术者手术的技术要求,易于术者在腹腔镜环境下进行阻断操作等等,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具体实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驱动手柄1可应用于包括环绕结构22和调节本体24的腔管调节器械2,借以驱动环绕结构22相对于调节本体24移动或定位。
如图2至图4所示,本申请的驱动手柄1包括驱动本体102、限位结构104、驱动件106。
驱动本体102可连接调节本体24,限位结构104设于驱动本体102,驱动件106可连接环绕结构22。
可选地,驱动手柄1还包括连接管116和导丝118。
连接管116可连接调节本体24和驱动本体102(参考图1)。
导丝118可穿设于连接管116中,用于连接驱动件106与环绕结构22(参考图2)。
于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06可相对于驱动本体102往复移动,以带动环绕结构22相对于调节本体102移动,或者,驱动件106可相对于限位结构104定位,以调整环绕结构22相对于调节本体24的定位位置,借以调节环绕结构22外露于调节本体24的部分的截面面积,借以调控周向包绕于环绕结构22中的目标腔管(未示出)内的流体流速。
可选地,限位结构104可包括沿驱动本体102的轴向分布设置的多个限位部104a(参考图3、图4)。
于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06可定位于任意一个限位部104a中,以调整驱动件106相对于驱动本体102的定位位置。
可选地,驱动件106可包括弹性卡扣部108和驱动部110。
其中,弹性卡扣部108可设于驱动本体102中,并连接绕结构22,驱动部110可连接弹性卡扣部108。
于本实施例中,弹性卡扣部108可在受力产生弹性形变,以由卡扣状态切换至释放状态。
当弹性卡扣部108处于卡扣状态时,可抵接任意一个限位部104a,以使驱动件106相对于驱动本体102定位(参考图3所示状态),并使环绕结构22相对于调节本体24定位。
当弹性卡扣部108处于释放状态时,可与限位部104a相互脱离,以供驱动件106相对于所述驱动本体102往复移动,以调节弹性卡扣部108相对于驱动本体102的定位位置,并带动环绕结构22相对于调节本体24移动。
于本实施例中,弹性卡扣部108可受驱动部110沿第一轴向(例如图3、图4所示的X轴方向)的作用力产生弹性形变,以由卡扣状态切换至释放状态。
于另一实施例中,当弹性卡扣部108处于释放状态时,弹性卡扣部108可受驱动部110沿第二轴向(例如图3、图4所示的Y轴方向)的作用力驱动而相对于驱动本体102往复移动。
于本实施例中,驱动部110可设计为便于使用者握持的结构。
可选地,驱动部110包括沿驱动本体102轴向,分设于驱动本体102的相对两侧的两个操作单元112,以供操作者施加第一轴向(例如图3、图4所示的X轴方向)和第二轴向(例如图3、图4所示的Y轴方向)的作用力,借以提高操作稳定性和流畅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驱动手柄可精准控制腔管调节器械的环绕结构相对于调节本体移动或定位,以调节环绕结构外露于调节本体的部分的截面面积。
再者,通过在驱动本体上设置多个限位部,并对驱动件施加不同轴向的作用力,可调节驱动件相对于驱动本体的定位位置,从而进一步达到精确调控腔管调节器械的目的,并具有操作简便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驱动手柄,可连接包含有环绕结构和调节本体的腔管调节器械,并包括:
驱动本体,其连接所述调节本体;
限位结构,其设于所述驱动本体上;
驱动件,其连接所述环绕结构;
其中,所述驱动件可相对于所述驱动本体往复移动,以带动所述环绕结构相对于所述调节本体移动,所述驱动件可相对于所述限位结构定位,以调整所述环绕结构相对于所述调节本体的定位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所述驱动本体的轴向分布设置的多个限位部;
所述驱动件可定位于任意一个所述限位部中,以调整所述驱动件相对于所述驱动本体的定位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
弹性卡扣部,其设于所述驱动本体中,并连接所环绕结构;
驱动部,其连接所述弹性卡扣部;
其中,所述弹性卡扣部可在受力产生弹性形变,以由卡扣状态切换至释放状态;
当所述弹性卡扣部处于卡扣状态时,可抵接任意一个所述限位部,以使驱动件相对于所述驱动本体定位;
当所述弹性卡扣部处于释放状态时,可与所述限位部相互脱离,以供驱动件相对于所述驱动本体往复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手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卡扣部可受所述驱动部沿第一轴向的作用力产生弹性形变,以由所述卡扣状态切换至释放状态;
且当所述弹性卡扣部处于所述释放状态时,所述弹性卡扣部可受所述驱动部沿第二轴向的作用力驱动而相对于所述驱动本体往复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轴向垂直于所述驱动本体的轴向,所述第二轴向平行于所述驱动本体的轴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沿所述驱动本体轴向,分设于所述驱动本体的相对两侧的两个操作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手柄还包括:
连接管,其连接所述调节本体和所述驱动本体;
导丝,其穿设于所述连接管中,用于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环绕结构。
CN202220249131.3U 2022-01-30 2022-01-30 驱动手柄 Active CN217566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9131.3U CN217566170U (zh) 2022-01-30 2022-01-30 驱动手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9131.3U CN217566170U (zh) 2022-01-30 2022-01-30 驱动手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66170U true CN217566170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37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9131.3U Active CN217566170U (zh) 2022-01-30 2022-01-30 驱动手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661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31379A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serting a cannula into a duct
US9332978B2 (en) Vein closure and injection kits and methods
US5224931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cholangiography
EP0920280B1 (en) Fingertip-mount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instruments
US6086601A (en) Instrument and method for suturing anatomical tissue and tying suture material
EP1948027B1 (en) Tissue cutting devices having hemostasis capability
US5788716A (en) Surgical instrument and method for fallopian tube ligation and biopsy
US20040215132A1 (en) Spot coagulating & occluding instrument and method of use
JPH1176403A (ja) 外科用処置具
JPH07506276A (ja) 腹腔鏡を用いる外科結紮、修復および電気外科凝固および切断装置
US20190174997A1 (en) Endoscopic surgical device and exterior tube
JPH08140981A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CN217566170U (zh) 驱动手柄
CN217611218U (zh) 腔管调节器械
CN217611219U (zh) 腔管调节器械
CN217611220U (zh) 腔管调节器械
CN217566171U (zh) 组合结构
CN114431913A (zh) 腔管调节器械
CN114504374A (zh) 肺部治疗组件、肺部治疗系统、肺部治疗系统的使用方法和针对肺部的治疗方法
CN114366218A (zh) 腔管调节器械
JP2003220074A (ja) 医療装置
JPH05212045A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JPH03195547A (ja) 内視鏡用高周波切除具
CN113712617A (zh) 一种多功能持针器械
CN112773432A (zh) 一种在导管手术中闭合血管的缝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hanghai kanglulian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Shanghai Oriental Medical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90000689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Drive handl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014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