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55493U - 绕线装置和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绕线装置和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55493U
CN217555493U CN202123299772.4U CN202123299772U CN217555493U CN 217555493 U CN217555493 U CN 217555493U CN 202123299772 U CN202123299772 U CN 202123299772U CN 217555493 U CN217555493 U CN 217555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winding
space
winding space
cab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9977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悦
钟荣栋
李同兵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cking Energ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ocking Energ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cking Energ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ocking Energ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9977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55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55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554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设备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绕线装置和充电桩,包括:架体、第一电缆、与所述第一线缆电性连接的第二电缆、绕预定轴线转动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转动台、设置在所述转动台上并可容纳多圈环绕在所述预定轴线外侧第一电缆的第一绕线空间、设置在所述转动台上并可容纳多圈环绕在所述预定轴线外侧第二电缆的第二绕线空间,以及连通所述第一绕线空间和所述第二绕线空间的电缆布设通道;多圈所述第二电缆可在所述第二绕线空间内缠紧或松开以调节相邻所述第二电缆之间的间距。

Description

绕线装置和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电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绕线装置和充电桩。
背景技术
现代电动的机电设备和汽车越来越多,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对电缆进行收放,比如充电桩的充电枪在使用时需要将线缆牵拉出来(请参阅:公开号: CN110104507A,主题名称《一种充电枪绕线装置和充电桩》,与充电枪连接的线缆绕设在绕线盘上,通过转动绕线盘来实现线缆的收放;线缆通常还会连接有其他电缆(比如与市电连接的供电电缆)),充电枪使用完后再将线缆收回去。线缆的收放通常是将线缆缠绕在转盘上。转盘上的线缆牵拉出去时,线缆带动转盘转动。转动转盘时,线缆重新回收绕设在转盘上。可是转盘在转动收放线缆过程中,连接在线缆上的其他电缆会被拉扯或扭转打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线缆转动式收放线缆过程中容易被拉扯和扭转打结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绕线装置,包括:架体、第一电缆、与所述第一线缆电性连接的第二电缆、绕预定轴线转动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转动台、设置在所述转动台上并可容纳多圈环绕在所述预定轴线外侧第一电缆的第一绕线空间、设置在所述转动台上并可容纳多圈环绕在所述预定轴线外侧第二电缆的第二绕线空间,以及连通所述第一绕线空间和所述第二绕线空间的电缆布设通道;多圈所述第二电缆可在所述第二绕线空间内缠紧或松开以调节相邻所述第二电缆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绕线空间内所述第一电缆的绕线方向与所述第二绕线空间内所述第二电缆的绕线方向相同;或所述第一绕线空间内所述第一电缆的绕线方向与所述第二绕线空间内所述第二电缆的绕线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绕线空间为设置在所述转动台上并环绕在所述预定轴线外侧的的第一环形绕线槽,所述第二绕线空间为设置在所述转动台上并环绕在所述预定轴线外侧的的第二环形绕线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绕线槽的两侧壁分别与所述预定轴线垂直设置;和/或所述第二环形绕线槽的两侧壁分别与所述预定轴线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绕线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电缆直径的两倍,和/ 或所述第二环形绕线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电缆直径的两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环形绕线槽内侧设置有可容纳环绕在所述预定轴线外侧第二电缆的螺旋布线通道;所述第二环形绕线槽通过所述螺旋布线通道与所述电缆布设通道连通;所述螺旋布线通道内所述第二电缆的绕线方向与所述第二绕线空间内所述第二电缆的绕线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台包括:绕所述预定轴线转动的转动盘和位于所述转动盘一侧的限位板;所述第一环形绕线槽形成在所述转动盘的边缘;所述限位板与所述转动盘侧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环形绕线槽。
进一步地,还包括:紧固机构;所述第一电缆与所述第二电缆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电缆布设通道内;所述紧固机构将所述第一电缆和/或所述第二电缆固定在所述转动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机构为具有U型卡槽的U型紧固件;所述U型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电缆布设通道内;所述所述第一电缆卡设在所述U型卡槽内,和/ 或所述第二电缆卡设在所述U型卡槽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转动台转动的驱动器。
进一步地,假定所述第一绕线空间内所述第一电缆绕设的圈数为N,所述第二绕线空间内所述第二电缆绕设的圈数大于或等于N+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缆的外皮被剥开,和/或所述第二电缆的横截面呈扁平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枪和所述绕线装置;所述充电枪、所述第一电缆,以及所述第二电缆依次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装置,转动台可绕预定轴线转动在架体上;转动台上具有第一绕线空间和第二绕线空间;第一电缆沿预定绕线方向环绕多圈在预定轴线外侧,且环绕在预定轴线外侧的多圈第一电缆设置在第一绕线空间内;由于第一电缆是沿预定绕线方向设置在第一绕线空间内,使得用户将第一电缆从第一绕线空间内抽离出来时会带动转动台朝预定绕线方向转动;当用户将转动台朝与预定绕线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第一电缆重新回收绕设到第一绕线空间内;环绕在预定轴线外侧的多圈第二电缆设置在第二绕线空间内,相邻第二电缆之间的间隙可调节;多圈第二电缆在第二绕线空间内缠紧时相邻第二电缆之间的间距减小,多圈第二电缆在第二绕线空间内松开时相邻第二电缆之间的间距增大;无论多圈第二电缆在缠紧和松开的过程中,改变的只是第二电缆之间的间隙,第二电缆不会拉扯与第二电缆连接的外部线缆;另外,第二电缆变松和变紧的过程不会让第二电缆打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盘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盘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盘的立体示意图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盘的主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限位板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转动台;11-转动盘;12-限位板;2-第一电缆;31-第一环形绕线槽;32- 第二环形绕线槽;33-电缆布设通道;34-螺旋布线通道;4-充电枪;5-U型紧固件;6-驱动器;61-环形皮带;71-转轴;72-螺旋状条形板;73-第一过线口; 74-第二过线口;75-环形限位条;751-第三过线口;F-预定绕线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分别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装置进行说明。绕线装置,包括:架体、第一电缆2、与第一线缆电性连接的第二电缆、绕预定轴线转动设置在架体上的转动台1、设置在转动台1上并可容纳多圈环绕在预定轴线外侧第一电缆2的第一绕线空间、设置在转动台1上并可容纳多圈环绕在预定轴线外侧第二电缆的第二绕线空间,以及连通第一绕线空间和第二绕线空间的电缆布设通道33;多圈第二电缆可在第二绕线空间内缠紧或松开以调节相邻第二电缆之间的间距。
如此,转动台1可绕预定轴线转动在架体上;转动台1上具有第一绕线空间和第二绕线空间;第一电缆2沿预定绕线方向F(预定绕线方向F:比如环绕预定轴线的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环绕多圈在预定轴线外侧,且环绕在预定轴线外侧的多圈第一电缆2设置在第一绕线空间内;由于第一电缆2是沿预定绕线方向F设置在第一绕线空间内,使得用户将第一电缆2从第一绕线空间内抽离出来时会带动转动台1朝预定绕线方向F转动;当用户将转动台1朝与预定绕线方向F相反的方向转动(关于转动台1的转动:转动台1可以通过驱动器6转动,也可以是用户手动转动)时,第一电缆2重新回收绕设到第一绕线空间内;环绕在预定轴线外侧的多圈第二电缆设置在第二绕线空间内,相邻第二电缆之间的间隙可调节;多圈第二电缆在第二绕线空间内缠紧时相邻第二电缆之间的间距减小,多圈第二电缆在第二绕线空间内松开时相邻第二电缆之间的间距增大;无论多圈第二电缆在缠紧和松开的过程中,改变的只是第二电缆之间的间隙,第二电缆不会拉扯与第二电缆连接的外部线缆;另外,第二电缆变松和变紧的过程不会让第二电缆打结。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绕线空间内第一电缆2的绕线方向与第二绕线空间内第二电缆的绕线方向相同。如此,转动台1可绕预定轴线转动在架体上;转动台1上具有第一绕线空间和第二绕线空间;第一电缆2沿预定绕线方向F(预定绕线方向F:比如环绕预定轴线的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环绕多圈在预定轴线外侧,且环绕在预定轴线外侧的多圈第一电缆2设置在第一绕线空间内;由于第一电缆2是沿预定绕线方向F设置在第一绕线空间内,使得用户将第一电缆 2从第一绕线空间内抽离出来时会带动转动台1朝预定绕线方向F转动;当用户将转动台1朝与预定绕线方向F相反的方向转动(关于转动台1的转动:转动台1可以通过驱动器6转动,也可以是用户手动转动)时,第一电缆2重新回收绕设到第一绕线空间内;第二电缆沿预定绕线方向F环绕多圈在预定轴线外侧,且环绕在预定轴线外侧的多圈第二电缆设置在第二绕线空间内;当转动台1朝预定绕线方向F转动时,多圈第二电缆之间的缠绕会变松(该变松会增大相邻第二电缆之间的间隙或增大相邻第二电缆之间的紧密程度);当转动台 1朝预定绕线方向F相反的方向转动时,第二电缆之间的缠绕会变紧(即假定第二电缆之间缠绕过程中具有间隙(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间隙可以来自于上述多圈第二电缆之间的缠绕变松),该变紧会减小相邻第二电缆之间的间隙或减小相邻第二电缆之间的紧密程度);由于第一绕线空间内的第一电缆2绕线方向为预定绕线方向F,第二绕线空间内的第二电缆绕线方向也为预定绕线方向 F;当用户需要抽取第一绕线空间内的第一电缆2时,第一电缆2在抽取的过程中会带动转动台1从初始位置朝预定绕线方向F转动,使得第二绕线空间内第二电缆的缠绕会变松,第二电缆变松的过程中不会拉扯与第二电缆连接的外部线缆,另外,第二电缆变松的过程不会让第二电缆打结;当用户需要收回第一电缆2时,用户带动转动台1朝与预定绕线方向F相反的方向转动到初始位置,第一电缆2重新收回到第一绕线空间内,第二绕线空间内第二电缆的缠绕会变紧,由于第二绕线空间内第二电缆是先变松后变紧恢复到原状态,第二电缆变紧的过程中不会拉扯与第二电缆连接的外部线缆,另外,第二电缆变松和变紧的过程不会让第二电缆打结。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绕线空间内第一电缆2的绕线方向与第二绕线空间内第二电缆的绕线方向相反。如此,转动台1可绕预定轴线转动在架体上;转动台1上具有第一绕线空间和第二绕线空间;第一电缆2沿预定绕线方向F(预定绕线方向F:比如环绕预定轴线的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环绕多圈在预定轴线外侧,且环绕在预定轴线外侧的多圈第一电缆2设置在第一绕线空间内;由于第一电缆2是沿预定绕线方向F设置在第一绕线空间内,使得用户将第一电缆 2从第一绕线空间内抽离出来时会带动转动台1朝预定绕线方向F转动;当用户将转动台1朝与预定绕线方向F相反的方向转动(关于转动台1的转动:转动台1可以通过驱动器6转动,也可以是用户手动转动)时,第一电缆2重新回收绕设到第一绕线空间内;第二电缆沿与预定绕线方向F相反的方向环绕多圈在预定轴线外侧,且环绕在预定轴线外侧的多圈第二电缆设置在第二绕线空间内;当转动台1朝预定绕线方向F相反的方向转动时,多圈第二电缆之间的缠绕会变松(该变松会增大相邻第二电缆之间的间隙或增大相邻第二电缆之间的紧密程度);当转动台1朝预定绕线方向F转动时,第二电缆之间的缠绕会变紧(即假定第二电缆之间缠绕过程中具有间隙(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间隙可以来自于上述多圈第二电缆之间的缠绕变松),该变紧会减小相邻第二电缆之间的间隙或减小相邻第二电缆之间的紧密程度);由于第一绕线空间内的第一电缆2绕线方向为预定绕线方向F,第二绕线空间内的第二电缆绕线方向与预定绕线方向F相反;当用户需要抽取第一绕线空间内的第一电缆2时,第一电缆2在抽取的过程中会带动转动台1从初始位置朝预定绕线方向F转动,使得第二绕线空间内第二电缆的缠绕会变紧,由于第二电缆之间提前存在间隙,第二电缆变紧的过程中不会拉扯与第二电缆连接的外部线缆;当用户需要收回第一电缆2时,用户带动转动台1朝与预定绕线方向F相反的方向转动到初始位置,第一电缆2重新收回到第一绕线空间内,第二绕线空间内第二电缆的缠绕会变松,另外,第二电缆变松的过程不会让第二电缆打结,也不会拉扯与第二电缆连接的外部线缆。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缆2的一端为自由端供用户牵引出去或收回(比如连接在充电枪4上随着充电枪4拖拽),第一电缆2的另一端固定并收纳在转动台1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缆的一端为自由端与外部电缆连接,第二电缆的另一端固定并收纳在转动台1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缆布设通道33为供第一电缆2和/或第二电缆布设的空间(或管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动台1绕转轴71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转轴71的轴线为上述预定轴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缆2和第二电缆可以为同一根线缆。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绕线空间内的第一电缆2通过第一过线口73进入到电缆布设通道33内。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绕线空间内的第二电缆通过第二过线口74进入到电缆布设通道33内。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过线口73和第二过线口74分别与电缆布设通道33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过线口73和第二过线口74都开设在转动盘11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绕线空间内第一电缆的绕线方向、第二绕线空间内第二电缆的绕线方向、螺旋布线通道34内第二电缆的绕线方向分别为预定绕线方向F。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绕线空间为设置在转动台1上并环绕在预定轴线外侧的的第一环形绕线槽31,第二绕线空间为设置在转动台1上并环绕在预定轴线外侧的的第二环形绕线槽32。如此,第一电缆2环绕在第一环形绕线槽31内非常方便,第二电缆环绕在第二环形绕线槽32内非常方便;另外,加工出第一环形绕线槽31比较简单,加工出第二环形绕线槽32比较简单。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环形绕线槽31的两侧壁分别与预定轴线垂直设置;和/或第二环形绕线槽32的两侧壁分别与预定轴线垂直设置。如此,第一电缆2绕设在第一环形绕线槽31内时容易贴着侧壁依次层叠设置;第二电缆绕设在第二环形绕线槽32内时容易贴着侧壁依次层叠设置。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环形绕线槽31的宽度小于第一电缆2直径的两倍,和/或第二环形绕线槽32的宽度小于第二电缆直径的两倍。如此,第一电缆2不容易在第一环形绕线槽31的宽度方向叠放导致层叠的第一电缆2卡设在第一环形绕线槽31内;第二电缆不容易在第二环形绕线槽32的宽度方向叠放导致层叠的第二电缆卡设在第二环形绕线槽32内。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环形绕线槽32内侧设置有可容纳环绕在预定轴线外侧第二电缆的螺旋布线通道34;第二环形绕线槽32通过螺旋布线通道34与电缆布设通道33连通;螺旋布线通道34内第二电缆的绕线方向与第二绕线空间内第二电缆的绕线方向相同。如此,第二环形绕线槽32的绕线方向与螺旋布线通道34 的绕线方向相同,螺旋布线通道34能够定位第二电缆并将第二电缆导向第二环形绕线槽32。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动盘11上设置螺旋状条形板72,螺旋状条形板72围合形成螺旋布线通道34。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环形绕线槽32形成在螺旋状条形板72的外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转动台1包括:绕预定轴线转动的转动盘11和位于转动盘11一侧的限位板12;第一环形绕线槽31形成在转动盘11的边缘;限位板12与转动盘11侧面之间形成第二环形绕线槽32。如此,第一环形绕线槽31形成在转动盘11的边缘非常方便;通过限位板12和转动盘11侧面之间形成第一环形绕线槽31以便于安装和拆卸。
在一个实施例中,限位板12上设置有环形限位条75,环形限位条75位于限位板12和转动盘11之间,环形限位条75两端间隔设置形成第三过线口751 以供第二电缆输入输出第二环形绕线槽32内。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紧固机构;第一电缆2与第二电缆的连接点位于电缆布设通道33内;紧固机构将第一电缆2和/或第二电缆固定在转动台1上。如此,通过紧固机构能够非常方便地将电缆布设通道33内的第一电缆2固定,通过紧固机构能够非常方便地将电缆布设通道33内的第二电缆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缆2与第二电缆通过连接器可拆卸式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紧固机构为具有U型卡槽的U型紧固件5;U型紧固件5固定在电缆布设通道33内;第一电缆2卡设在U型卡槽内,和/或第二电缆卡设在U型卡槽内。如此,需要固定第一电缆2时,通过U型卡槽卡设在第一电缆2上,然后将U型紧固件5固定在转动台1上即可;需要固定第二电缆时,通过U型卡槽卡设在第二电缆上,然后将U型紧固件5固定在转动台1上即可。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用于驱动转动台1转动的驱动器6。如此,用户通过驱动器6即可控制转动台1的转动,非常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器6为电机。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机通过环形皮带 61带动转动台1转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假定第一绕线空间内第一电缆22绕设的圈数为N,第二绕线空间内第二电缆绕设的圈数大于或等于N+1。如此,避免第一电缆22被全部抽离第一绕线空间前,第二绕线空间内第二电缆松完导致第一电缆22无法继续抽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绕线空间内第一电缆22绕设的圈数为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绕线空间内第二电缆绕设的圈数为6。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电缆的外皮被剥开,和/或第二电缆的横截面呈扁平状。如此,节省第二电缆的空间占用。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枪4和绕线装置;充电枪4、第一电缆2,以及第二电缆依次电性连接。如此,使用充电枪4时可以直接将第一电缆2拖拽出来即可,回收第一电缆2只需要旋转转动台1;由于采用了上述绕线装置,转动台1可绕预定轴线转动在架体上;转动台1上具有第一绕线空间和第二绕线空间;第一电缆2沿预定绕线方向F(预定绕线方向F:比如环绕预定轴线的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环绕多圈在预定轴线外侧,且环绕在预定轴线外侧的多圈第一电缆2设置在第一绕线空间内;由于第一电缆2是沿预定绕线方向F设置在第一绕线空间内,使得用户将第一电缆2从第一绕线空间内抽离出来时会带动转动台1朝预定绕线方向F转动;当用户将转动台1朝与预定绕线方向F相反的方向转动(关于转动台1的转动:转动台1可以通过驱动器6转动,也可以是用户手动转动)时,第一电缆2重新回收绕设到第一绕线空间内;第二电缆沿预定绕线方向F环绕多圈在预定轴线外侧,且环绕在预定轴线外侧的多圈第二电缆设置在第二绕线空间内;当转动台1朝预定绕线方向F转动时,多圈第二电缆之间的缠绕会变松(该变松会增大相邻第二电缆之间的间隙或增大相邻第二电缆之间的紧密程度);当转动台1朝预定绕线方向F相反的方向转动时,第二电缆之间的缠绕会变紧(即假定第二电缆之间缠绕过程中具有间隙(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间隙可以来自于上述多圈第二电缆之间的缠绕变松),该变紧会减小相邻第二电缆之间的间隙或减小相邻第二电缆之间的紧密程度);由于第一绕线空间内的第一电缆2绕线方向为预定绕线方向F,第二绕线空间内的第二电缆绕线方向也为预定绕线方向F;当用户需要抽取第一绕线空间内的第一电缆2时,第一电缆2在抽取的过程中会带动转动台1从初始位置朝预定绕线方向F转动,使得第二绕线空间内第二电缆的缠绕会变松,第二电缆变松的过程中不会拉扯与第二电缆连接的外部线缆,另外,第二电缆变松的过程不会让第二电缆打结;当用户需要收回第一电缆2时,用户带动转动台1朝与预定绕线方向F相反的方向转动到初始位置,第一电缆2重新收回到第一绕线空间内,第二绕线空间内第二电缆的缠绕会变紧,由于第二绕线空间内第二电缆是先变松后变紧恢复到原状态,第二电缆变紧的过程中不会拉扯与第二电缆连接的外部线缆,另外,第二电缆变松和变紧的过程不会让第二电缆打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第一电缆、与所述第一电缆电性连接的第二电缆、绕预定轴线转动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转动台、设置在所述转动台上并可容纳多圈环绕在所述预定轴线外侧第一电缆的第一绕线空间、设置在所述转动台上并可容纳多圈环绕在所述预定轴线外侧第二电缆的第二绕线空间,以及连通所述第一绕线空间和所述第二绕线空间的电缆布设通道;多圈所述第二电缆可在所述第二绕线空间内缠紧或松开以调节相邻所述第二电缆之间的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空间内所述第一电缆的绕线方向与所述第二绕线空间内所述第二电缆的绕线方向相同;或所述第一绕线空间内所述第一电缆的绕线方向与所述第二绕线空间内所述第二电缆的绕线方向相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空间为设置在所述转动台上并环绕在所述预定轴线外侧的第一环形绕线槽,所述第二绕线空间为设置在所述转动台上并环绕在所述预定轴线外侧的第二环形绕线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绕线槽的两侧壁分别与所述预定轴线垂直设置;和/或所述第二环形绕线槽的两侧壁分别与所述预定轴线垂直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绕线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电缆直径的两倍,和/或所述第二环形绕线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电缆直径的两倍。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绕线槽内侧设置有可容纳环绕在所述预定轴线外侧第二电缆的螺旋布线通道;所述第二环形绕线槽通过所述螺旋布线通道与所述电缆布设通道连通;所述螺旋布线通道内所述第二电缆的绕线方向与所述第二绕线空间内所述第二电缆的绕线方向相同。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台包括:绕所述预定轴线转动的转动盘和位于所述转动盘一侧的限位板;所述第一环形绕线槽形成在所述转动盘的边缘;所述限位板与所述转动盘侧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环形绕线槽。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机构;所述第一电缆与所述第二电缆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电缆布设通道内;所述紧固机构将所述第一电缆和/或所述第二电缆固定在所述转动台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机构为具有U型卡槽的U型紧固件;所述U型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电缆布设通道内;所述第一电缆卡设在所述U型卡槽内,和/或所述第二电缆卡设在所述U型卡槽内。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转动台转动的驱动器。
11.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假定所述第一绕线空间内所述第一电缆绕设的圈数为N,所述第二绕线空间内所述第二电缆绕设的圈数大于或等于N+1。
12.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缆的外皮被剥开,和/或所述第二电缆的横截面呈扁平状。
13.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枪和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绕线装置;所述充电枪、所述第一电缆,以及所述第二电缆依次电性连接。
CN202123299772.4U 2021-12-23 2021-12-23 绕线装置和充电桩 Active CN217555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9772.4U CN217555493U (zh) 2021-12-23 2021-12-23 绕线装置和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9772.4U CN217555493U (zh) 2021-12-23 2021-12-23 绕线装置和充电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55493U true CN217555493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67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99772.4U Active CN217555493U (zh) 2021-12-23 2021-12-23 绕线装置和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554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13487A (en) Retractable cable system
JPH06208027A (ja) グラス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シングルワイヤ及びワイヤ束の保留装置
CN217555493U (zh) 绕线装置和充电桩
CN209747844U (zh) 长度可调电缆
WO2019026922A1 (ja) テープ巻付装置
CN108022698A (zh) 一种铜丝缠绕机导线装置
CN216564480U (zh) 一种防静电的电缆分支梳理箱
JP3670933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巻取装置の組立方法および組立治具
CN207800249U (zh) 一种铜丝缠绕机导线装置
CN213366267U (zh) 一种线缆编织设备
CN110695251B (zh) 多线缆自动切线机
US5873303A (en) Method for binding bundled objects, in particular pieces of cable, as well as an associated apparatus and a binding material
CN206116101U (zh) 一种盘绞履带牵引型成缆机的放线装置
CN208732351U (zh) 一种涉及多路电视信号分配器的线路整合装置
CN211077973U (zh) 一种槽筒式络筒机
CN214897837U (zh) 绕包机
JPH09134627A (ja) 電線撚り機
CN113036628A (zh) 一种配电箱安装架体
CN216783950U (zh) 一种线束自动缠胶带装置
CN217386780U (zh) 一种包带缠绕机构及单绞机
CN210040894U (zh) 一种动力柜
CN109143506A (zh) 一种多通道的网络光纤快速配线箱
CN216270399U (zh) 一种电线包装纸箱
JPS5898714A (ja) 光フアイバコネクタベ−ス
CN218465233U (zh) 一种收放电线的三级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