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9442U - 一种废气吸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气吸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49442U
CN217549442U CN202221342332.4U CN202221342332U CN217549442U CN 217549442 U CN217549442 U CN 217549442U CN 202221342332 U CN202221342332 U CN 202221342332U CN 217549442 U CN217549442 U CN 2175494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absorption tower
spray
absorption
wast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423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鑫
孙诗琦
高亭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Tai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Tai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Tai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Tai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423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494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494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494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气吸收系统,包括废气吸收单元与控制单元,所述废气吸收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喷淋吸收塔与第二喷淋吸收塔,还包括第三喷淋吸收塔,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第三喷淋吸收塔作为第一喷淋吸收塔、第二喷淋吸收塔各自进行循环液更换时的替代喷淋吸收塔,能确保在第一喷淋吸收塔或第二喷淋吸收塔进行循环液更换时的整个废气吸收系统中都有两个喷淋吸收塔在对废气进行吸收处理,能有效避免第一喷淋吸收塔或第二喷淋吸收塔更换循环液时的时间空缺,提高单位之间内的废气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废气吸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废气吸收系统。
背景技术
污泥高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通常需要进行喷淋吸收塔进行喷淋吸附处理,根据废气中有害物质的组成选择合适的循环液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处理。
由于废气中通常含有较大的粉尘,现有技术中可直接将废气通入喷淋吸收塔内,在处理有害物质的同时也将废气中的粉尘进行处理,但是该种方法会将大量粉尘导入喷淋吸收塔内,不变对喷淋吸收塔内进行清洁,所以,现有技术中在废气通入喷淋吸收塔之前先通过布袋除尘器或旋风除尘装置进行除尘处理,处理后的废气再进行喷淋吸附处理。
如图1所示,喷淋吸收塔10内中上部设有喷淋管101,喷淋管101连接有带有送料泵的循环管102,循环管102下端与喷淋吸收塔10下部相通,在循环管102下端设有循环液浓度检测器;喷淋吸收塔10还连接有循环液进料管103与循环液排料管104,在循环液进料管103与循环液排液管104上均设有对应的料泵,并且在循环液进料管103进料端连接有原液罐。循环液通过喷淋管101导出与通过进气管105进入喷淋吸收塔10内的废气进行错流对废气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气从导气管106导出,吸收液(循环液)在喷淋吸收塔10内循环,直至循环液浓度检测器检测到喷淋吸收塔10内循环的溶液在达到一定浓度后进行更换。
喷淋吸收塔内的循环液更换时:循环液浓度检测器检测到循环液浓度达到更换标准后,通过控制单元(废气处理过程中的中心控制单元或喷淋吸收塔上自带的控制单元)控制循环液排料管上的料泵工作,将喷淋吸收塔内浓度达标的溶液导出,再控制循环液进料管上的料泵工作将感觉的纯碱溶液导入喷淋吸收塔内进行下一个循环,
由于喷淋吸收塔在更换循环液时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时废气中污物含量较大时,循环液的更换频率较高,而为确保喷淋吸收塔对废气的吸收效果,通常会设置两个“串联”设置的喷淋吸收塔对废气进行两次吸附处理,这就导致现有的通过两个喷淋吸收塔串联对废气进行吸收处理的方式的效率相对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气吸收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利用两个喷淋吸收塔对有害物含量较大的废气进行吸附处理时,喷淋吸收塔需要频繁停机更换吸收液导致整个吸收处理系统的废气处理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废气吸收系统,包括废气吸收单元与控制单元,所述废气吸收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喷淋吸收塔与第二喷淋吸收塔,还包括第三喷淋吸收塔,
所述第一喷淋吸收塔的进气管、第三喷淋吸收塔的进气管均分别设有开关阀,所述第二喷淋吸收塔的进气管进料端分别连接有带控制阀的第一支管与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第一喷淋吸收塔的进气管与用于导入废气的总管相通,所述第二支管与第三喷淋吸收塔的进气管与所述第一喷淋吸收塔的导气管相通;
所述第二喷淋吸收塔的导气管连接有均带导通阀的第一支路管与第二支路管,所述第一支路管与第二支管、第三喷淋吸收塔的进气管相通,所述第二支路管、第三喷淋吸收塔的导气管通过三通管连接有出气管;
所述第一喷淋吸收塔、第二喷淋吸收塔与第三喷淋吸收塔均通过控制单元控制进行循环液更换,且开关阀、导通阀、控制阀均与控制单元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1、第一喷淋吸收塔与第二喷淋吸收塔初次运行时:
第一喷淋吸收塔进气管上的开关阀、第一支管上的控制阀、第二支路管上的导通阀开启,第二支管上的控制阀、第一支路管上的导通阀、第三喷淋吸收塔进气管上的开关阀关闭,则第一喷淋吸收塔与第二喷淋吸收塔呈“串联”结构对总管导入的废气进行喷淋吸收,处理完的废气从出气管导出。
2、运行一段时间后,第一喷淋吸收塔内需要进行循环液更换时:
第一喷淋吸收塔进气管上的开关阀、第一支管上的控制阀、第二支路管上的导通阀关闭,第二支管上的控制阀、第一支路管上的导通阀、第三喷淋吸收塔进气管上的开关阀开启,则第二喷淋吸收塔与第三喷淋吸收塔呈“串联”结构对总管导入的废气进行喷淋吸收,处理完的废气从出气管导出。
3、第一喷淋吸收塔内的循环液更换完成后,重复步骤1中的操作。
4、当多次循环步骤1-3后,第二喷淋吸收塔的内循环液将需要更换,此时:
第一喷淋吸收塔进气管上的开关阀、第三喷淋吸收塔进气管上的开关阀开启,第一支管上的控制阀、第二支路管上的导通阀、第一支路管上的导通阀、第二支管上的控制阀关闭,则第一喷淋吸收塔与第三喷淋吸收塔呈“串联”结构对总管导入的废气进行喷淋吸收,处理完的废气从出气管导出。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第三喷淋吸收塔作为第一喷淋吸收塔、第二喷淋吸收塔各自进行循环液更换时的替代喷淋吸收塔,能确保在第一喷淋吸收塔或第二喷淋吸收塔进行循环液更换时的整个废气吸收系统中都有两个喷淋吸收塔在对废气进行吸收处理,能有效避免第一喷淋吸收塔或第二喷淋吸收塔更换循环液时的时间空缺,提高单位之间内的废气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喷淋吸收塔对废气进行处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实施例2中第一喷淋吸收塔、第二喷淋吸收塔对废气进行吸收时的废气流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实施例2中第二喷淋吸收塔、第三喷淋吸收塔对废气进行吸收时的废气流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实施例2中第一喷淋吸收塔、第三喷淋吸收塔对废气进行吸收时的废气流向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实施例3中第一喷淋吸收塔、第二喷淋吸收塔对废气进行吸收时的废气流向示意图;
图6为实用新型第一喷淋吸收塔或第二喷淋吸收塔或第三喷淋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a、塔体;102a、循环管;103a、进液管;104a、排液管;105a、进气管;106a、导气管;107a、第二料泵;108a、第一料泵;109a、循环液槽;1、总管;2、开关阀;3、第一喷淋吸收塔;4、第一支管;5、控制阀;6、第二支管;7、第二喷淋吸收塔;8、第一支路管;9、导通阀;11、第二支路管;12、第三喷淋吸收塔;13、干燥剂层;14、干燥箱;15、第一吸收箱;16、活性炭吸附层;17、冷凝器;18、第二吸收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2、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废气吸收系统,包括废气吸收单元与控制单元,所述废气吸收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喷淋吸收塔3与第二喷淋吸收塔7,还包括第三喷淋吸收塔12。为便于对第一喷淋吸收塔3、第二喷淋吸收塔7及第三喷淋吸收塔12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描述,具体的,所述第一喷淋吸收塔3、第二喷淋吸收塔7与第三喷淋吸收塔12均包括塔体10a,所述塔体10a内靠近其内底部均设有循环液槽109a且靠近塔体10a内顶部设有喷淋管,所述循环液槽109a通过带循环泵的循环管102a与喷淋管相通,且所述循环管102a的进料端设有与控制单元连接的浓度检测器;所述循环液槽109a连接有带第一料泵108a的进液管103a与带第二料泵107a的排液管104a,所述第一料泵108a与第二料泵107a与控制单元连接;每个塔体10a下部均连通有进气管105a,塔体10a顶部位于喷淋管的上方设有导气管106a。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喷淋吸收塔3的进气管105a、第三喷淋吸收塔12的进气管105a均分别设有开关阀2,所述第二喷淋吸收塔7的进气管105a进料端分别连接有带控制阀5的第一支管4与第二支管6,所述第一支管4、第一喷淋吸收塔3的进气管105a与用于导入废气的总管1相通,所述第二支管6与第三喷淋吸收塔12的进气管105a与所述第一喷淋吸收塔3的导气管106a相通。
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喷淋吸收塔7的导气管106a连接有均带导通阀9的第一支路管8与第二支路管11,所述第一支路管8与第二支管6、第三喷淋吸收塔12的进气管105a相通,所述第二支路管11、第三喷淋吸收塔12的导气管106a通过三通管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开关阀2、导通阀9、控制阀5均与控制单元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喷淋吸收塔3、第二喷淋吸收塔7与第三喷淋吸收塔12均通过控制单元控制进行循环液更换。第一喷淋吸收塔3、第二喷淋吸收塔7、第三喷淋吸收塔12进行循环液更换时均独立运行,第一喷淋吸收塔3或第二喷淋吸收塔7或第三喷淋吸收塔12循环液更换时:
如图2所示,对应塔体10a内的浓度检测器检测到循环液浓度达到更换标准后,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排液管104a上的第二料泵107a工作,将喷淋洗涤塔内浓度达标的溶液导出,再控制循环液进液管103a上的第一料泵108a工作将干净的循环液导入塔体10a内进行下一个循环,从排液管104a导出的溶液导入废水处理系统中。
其中,为便于废气在第一喷淋吸收塔3、第二喷淋吸收塔7、第三喷淋吸收塔12内流通,第一喷淋吸收塔3的导气管106a、第二喷淋吸收塔7的导气管106a、第三喷淋吸收塔12的导气管106a上均可设置引风机,引风机与控制单元连接。
则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1、第一喷淋吸收塔3与第二喷淋吸收塔7初次运行时:
如图2所示,第一喷淋吸收塔3进气管105a上的开关阀2、第一支管4上的控制阀5、第二支路管11上的导通阀9开启,第二支管6上的控制阀5、第一支路管8上的导通阀9、第三喷淋吸收塔12进气管105a上的开关阀2关闭,则第一喷淋吸收塔3与第二喷淋吸收塔7呈“串联”结构对总管1导入的废气进行喷淋吸收,处理完的废气从出气管导出。
2、运行一段时间后,第一喷淋吸收塔3内需要进行循环液更换时:
如图3所示,第一喷淋吸收塔3进气管105a上的开关阀2、第一支管4上的控制阀5、第二支路管11上的导通阀9关闭,第二支管6上的控制阀5、第一支路管8上的导通阀9、第三喷淋吸收塔12进气管105a上的开关阀2开启,则第二喷淋吸收塔7与第三喷淋吸收塔12呈“串联”结构对总管1导入的废气进行喷淋吸收,处理完的废气从出气管导出。
3、第一喷淋吸收塔3内的循环液更换完成后,重复步骤1中的操作。
4、当多次循环步骤1-3后,第二喷淋吸收塔7的内循环液将需要更换,此时:
如图4所示,第一喷淋吸收塔3进气管105a上的开关阀2、第三喷淋吸收塔12进气管105a上的开关阀2开启,第一支管4上的控制阀5、第二支路管11上的导通阀9、第一支路管8上的导通阀9、第二支管6上的控制阀5关闭,则第一喷淋吸收塔3与第三喷淋吸收塔12呈“串联”结构对总管1导入的废气进行喷淋吸收,处理完的废气从出气管导出。
由于第三喷淋吸收塔12作为辅助喷淋吸收塔,只在第一喷淋吸收塔3或第二喷淋吸收塔7在循环液更换时暂代运行的喷淋吸收塔,且第三喷淋吸收塔12始终处于废气处理流动方向的后方位置,对废气中的有害位置吸收较少,第三喷淋吸收塔12内循环液的更换频率也很低,且第三喷淋吸收塔12的循环液更换又是单独运行,即便第三喷淋吸收塔12内循环液更换时与第一喷淋吸收塔3或第二喷淋吸收塔7循环液更换时间冲突,则控制单元控制整个废气吸收系统不运作,较只有两个喷淋吸收塔的废气吸收系统,本实施例中的废气吸收系统对废气在单位时间的处理效果也更高。
为便于废气从总管1导入,本实施例在所述总管1上设有风机。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为便于出气管导出的废气进行进一步处理,本实施例在所述出气管出料端连接有依次相通设置的干燥箱14与第一吸收箱15,所述干燥箱14内设有对废气进行干燥的干燥剂层13(硅胶等),所述干燥箱14设有分别位于干燥剂层13两侧的导进管与导出管,所述导进管与出气管相通;所述第一吸收箱15内设有用于对废气进行处理的活性炭吸附层16,所述第一吸收箱15上设有分别位于活性炭吸附层16两侧的第一进料管与第一出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与导出管相通,所述第一出料管与外界相通。干燥箱14的设置能确保活性炭吸附层16的有效利用,避免废气中湿度较大对活性炭吸附层16的影响,确保活性炭吸附层16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更换了对出气管导出的废气的干燥处理方式,实施例2中对气体进行的吸收干燥处理,本实施例中对气体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因此,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出气管出料端连接有依次相通设置的冷凝器17与第二吸收箱18;所述第二吸收箱18内设有用于对废气进行处理的活性炭吸附层16,所述第二吸收箱18上设有分别位于活性炭吸附层16两侧的第二进料管与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二进料管与冷凝器17相通,所述第二出料管与外界相通。冷凝器17的设置能确保活性炭吸附层16的有效利用,避免废气中湿度较大对活性炭吸附层16的影响,确保活性炭吸附层16的使用寿命。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废气吸收系统,包括废气吸收单元与控制单元,所述废气吸收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喷淋吸收塔与第二喷淋吸收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喷淋吸收塔,
所述第一喷淋吸收塔的进气管、第三喷淋吸收塔的进气管均分别设有开关阀,所述第二喷淋吸收塔的进气管进料端分别连接有带控制阀的第一支管与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第一喷淋吸收塔的进气管与用于导入废气的总管相通,所述第二支管与第三喷淋吸收塔的进气管与所述第一喷淋吸收塔的导气管相通;
所述第二喷淋吸收塔的导气管连接有均带导通阀的第一支路管与第二支路管,所述第一支路管与第二支管、第三喷淋吸收塔的进气管相通,所述第二支路管、第三喷淋吸收塔的导气管通过三通管连接有出气管;
所述第一喷淋吸收塔、第二喷淋吸收塔与第三喷淋吸收塔均通过控制单元控制进行循环液更换,且开关阀、导通阀、控制阀均与控制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淋吸收塔、第二喷淋吸收塔与第三喷淋吸收塔均包括塔体,
所述塔体内靠近其内底部均设有循环液槽且靠近塔体内顶部设有喷淋管,所述循环液槽通过带循环泵的循环管与喷淋管相通,且所述循环管的进料端设有与控制单元连接的浓度检测器;
所述循环液槽连接有带第一料泵的进液管与带第二料泵的排液管,所述第一料泵与第二料泵与控制单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气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管上设有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废气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出料端连接有依次相通设置的干燥箱与第一吸收箱,
所述干燥箱内设有对废气进行干燥的干燥剂层,所述干燥箱设有分别位于干燥剂层两侧的导进管与导出管,所述导进管与出气管相通;
所述第一吸收箱内设有用于对废气进行处理的活性炭吸附层,所述第一吸收箱上设有分别位于活性炭吸附层两侧的第一进料管与第一出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与导出管相通,所述第一出料管与外界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废气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出料端连接有依次相通设置的冷凝器与第二吸收箱,
所述第二吸收箱内设有用于对废气进行处理的活性炭吸附层,所述第二吸收箱上设有分别位于活性炭吸附层两侧的第二进料管与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二进料管与冷凝器相通,所述第二出料管与外界相通。
CN202221342332.4U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废气吸收系统 Active CN2175494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2332.4U CN217549442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废气吸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2332.4U CN217549442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废气吸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49442U true CN217549442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99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42332.4U Active CN217549442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废气吸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494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84613U (zh) 微波活性炭再生装置
CN107983120A (zh) 一种采用油气净化技术的智能尾气光氧裂解处理装置
CN208449008U (zh) 一种组合式有机废气净化及回收装置
CN217549442U (zh) 一种废气吸收系统
CN220110728U (zh) 一种用于VOCs治理的高效吸脱装置
CN106219651B (zh) 一种脱除厌氧消化发酵液中氨氮的装置及方法
CN208742215U (zh) 一种废气活性炭吸脱附冷凝回收装置
CN205412593U (zh) 废气处理系统
CN208320431U (zh) 一种煤化工废水池的voc废气处理系统
CN206676147U (zh) 一种废气净化设备
CN208711391U (zh) 一种实验室废气处理系统
CN207237628U (zh) 工业有机废气废水综合处理装置
CN210473600U (zh) 一种气体净化除臭装置
CN110841419A (zh) 一种有机废气的回收处理设备及回收处理方法
CN214635171U (zh) 原甲酸三乙酯废气处理中所用活性炭吸附系统
CN217725129U (zh) 一种废气处理系统
CN109529575A (zh) 民用取暖锅炉脱硫脱硝系统
CN215610405U (zh) 一种环保废气处理装置
CN205206916U (zh) 用于汽车尾气处理的活性炭脱附系统
CN216964060U (zh) 一种模数化集成吸脱附系统
CN211462632U (zh) 活性炭吸附脱附过滤箱及其系统
CN210964624U (zh) 抗生素发酵尾气生物除臭设施
CN211562382U (zh) 一种有机废气的回收处理设备
CN208260479U (zh) 分列式高温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N217526933U (zh) 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热能再循环系统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