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3818U - 压力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压力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43818U
CN217543818U CN202220950968.0U CN202220950968U CN217543818U CN 217543818 U CN217543818 U CN 217543818U CN 202220950968 U CN202220950968 U CN 202220950968U CN 217543818 U CN217543818 U CN 217543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on
layer
touch panel
conductive
graph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509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建华
王三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Hesheng Chuangjie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esheng Chuang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esheng Chuangji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esheng Chuang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509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438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43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438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压力触控面板,压力触控面板包括开设有收纳腔的保护组件、设置于收纳腔内并具有接入区的功能层、设置于功能层上的电路层、设置于收纳腔内的感应层、设置于感应层上的石墨烯传导件、及连接导通电路层的传导线;传导线的端部延伸露置于保护组件外,电路层具有分别从两侧延伸至接入区内并互不接触的第一导通组及第二导通组,石墨烯传导件与接入区对应;其中,第一导通组的至少部分和第二导通组的至少部分可通过石墨烯传导件导通,石墨烯传导件可在压力触控面板受力时形变以改变电阻大小,从而调整第一导通组和第二导通组之间互相导通的部分的电压大小;提高了触控面板的抗冲击性能、触控灵敏度及耐用性,避免了误触。

Description

压力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面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压力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受制造业的加工日益精细化和电子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的影响,在应用领域、轻薄程度和触控灵敏度等方方面面上均出现了非常大的改进,其在传统产品现代化和现代产品更新化的进程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举例来说,压力触控面板就是在各种使用需求以及加工技术的改进下出现的产物。
具体说来,现存的一种压力触控面板上是将产生触发反应的触控膜采用贴附其他支撑元件的方式进行设置的,在滴落有液体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误触,而在长期露置的情况下还容易磨损,严重地还会引发按键失效;
再有,缺少保护的触控膜的抗冲击性能较差,容易损毁,产品的耐用性差,并且密封性差,很容易渗入水汽,非常地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误触、不易磨损、抗冲击性能高且密封性优良的压力触控面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力触控面板,其包括开设有收纳腔的保护组件、设置于所述收纳腔内并具有接入区的功能层、设置于所述功能层上的电路层、设置于所述收纳腔内的感应层、设置于所述感应层上的石墨烯传导件、及连接导通所述电路层的传导线;
所述传导线的端部延伸露置于所述保护组件外,所述电路层具有分别从两侧延伸至所述接入区内并互不接触的第一导通组及第二导通组,所述石墨烯传导件与所述接入区对应;
其中,所述第一导通组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导通组的至少部分可通过所述石墨烯传导件导通,所述石墨烯传导件可在所述压力触控面板受力时形变以改变电阻大小,从而调整所述第一导通组和所述第二导通组之间互相导通的部分的电压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组件包括弧形弯曲的第一塑胶层、及弧形弯曲且重叠设置于所述第一塑胶层上的第二塑胶层;
所述第一塑胶层和所述第二塑胶层共同合围成所述收纳腔;
所述第一塑胶层的边缘朝一侧弯曲形成第一折向部,所述第二塑胶层的边缘朝一侧弯曲形成第二折向部,所述第一折向部和所述第二折向部互相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层的边缘向一侧弯曲形成固定裙边,所述固定裙边被夹持于所述第一折向部和所述第二折向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通组包括若干第一导通条纹,所述第二导通组包括若干第二导通条纹,所述第一导通条纹和所述第二导通条纹依序间隔设置于所述接入区内;
所述电路层还具有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导通条纹连接导通的第一导通干路、及分别与各所述第二导通条纹连接导通的第二导通干路;所述第一导通干路及所述第二导通干路分别与所述传导线连接导通;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通条纹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通条纹可通过所述石墨烯传导件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导通条纹之间互相平行,各所述第二导通条纹互相平行,所述第一导通条纹和所述第二导通互相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通干路和所述第二导通干路二者的其中之一通过所述传导线接地连接,所述第一导通干路和所述第二导通干路二者的另一通过所述传导线接入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入区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石墨烯传导件的中心轴线互相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层的厚度为0.125mm至0.5mm。
本实用新型的压力触控面板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压力触控面板,通过保护组件的设置,实现了对功能层、电路层、感应层和石墨烯传导件的全方位保护,提高了压力触控面板的密封性,也避免冲击力的作用而失效,提高了触控面板的抗冲击性能;同时,滴落面板表面的液体,无法造成保护组件的弯曲的同时也无法直接接触电路层,避免了误触;其次,通过形变改变石墨烯传导件的电阻进而改变传导线上的电压,使得即使功能层、电路层、感应层和石墨烯传导件不外露也能够对触控操作进行灵敏的反应,提高了触控灵敏度,同时也避免了功能层或电路层等因外露而发生磨损,避免磨损失效。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压力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压力触控面板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功能层和电路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压力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5是图4中压力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中步骤S2的步骤流程图;
图6是图4中压力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中步骤S5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及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压力触控面板1,该压力触控面板1可与控制器连接,压力触控面板1在触控过程中响应输出不同的电信号。如图1至图3所示,压力触控面板1包括保护组件10、功能层20、电路层30、感应层40、石墨烯传导件50及传导线60;保护组件10上开设有收纳腔11,功能层20和感应层40分别设置于收纳腔11内,电路层30设置于功能层20上,石墨烯传导件50设置于感应层40上,传导线60与电路层30连接导通。
可以理解地,保护组件10起到密封及抗冲击的作用;功能层20起到固定及承载电路层30的作用;电路层30起到传递电流的作用;感应层40起到承载及固定石墨烯传导件50的作用,其能够带动石墨烯传导件50共同发生形变;石墨烯传导件50用于在形变过程中改变自身的电阻,从而调整经由石墨烯传导件50进行传导的电流的电压大小;传导线60用于将电路层30与外部的控制器导通。
如图1至图3所示,功能层20上设置有接入区21,传导线60的端部延伸露置于保护组件10外,电路层30具有分别从两侧延伸至接入区21内并互不接触的第一导通组31及第二导通组32,石墨烯传导件50与接入区21对应;
其中,第一导通组31的至少部分和第二导通组32的至少部分可通过石墨烯传导件50导通,石墨烯传导件50可在压力触控面板1受力时形变以改变电阻大小,从而调整第一导通组31和第二导通组32之间互相导通的部分的电压大小。
可以理解地,操作压力触控面板1时,保护组件10受力带动感应层40形变,石墨烯传导件50受感应层40带动形变后改变电阻大小,从而改变连通的通过石墨烯传导件50连通的第一导通组31和第二导通组32上的电压大小,进而改变电路层30通过传导线60输出的电信号,外部的控制器根据电信号的改变控制对应的零部件工作。
还可以理解地,单个接入区21可以对应触控面板上的单个操作位,多个操作位则对应需要多个接入区21,因此,接入区2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石墨烯传导件50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各个石墨烯传导件50与各个接入区21一一对应,同样意味着电路层30在每一个接入区21内均是从相对的两侧延伸进入的,当然,每个接入区21内均设置有互不连通的第一导通组31和第二导通组32,而各个第一导通组31可以集中连接作为接地,或将各个第二导通组32集中连接作为接地端,用户在操作其中一个触控位置时,对应接入区21内的第一导通组31和第二导通组32导通并产生对应的电信号变化,外部控制器可根据电信号变化进行响应。
需要说明的是,石墨烯传导件50和位于接入区21内的第一导通组31及第二导通组32可以是接触的,可以是不接触的,也可以是部分接触的;在压力触控面板制作完成后,需要对压力触控面板1的当前状态进行原点标定,以当前压力触控面板1接入预定电压大小的电流后所表现的参数为初始值,将触控面板装配至对应零部件上后可以即以该初始值为原点,后续的触控辩护带来的电信号变化只需消除该初始值的影响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通组31和第二导通组32互不接触,亦即二者之间无法直接通电,需通过其他中间元件同时与二者接触后将二者导通;石墨烯传导件50可以呈薄片状,以使石墨烯传导件50更轻量化,有利于与感应层40之间更好地粘合。功能层20至少可以为采用PC、ABS、PET和PMMA四者中的其中之一制成的膜材,也可以为采用现有技术中由PMMA和PC共同制成的复合膜材。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的石墨压感膜材作为感应层40。石墨烯传导件50的外形轮廓可以设置为与接入区21的轮廓相仿,并将石墨烯传导件50的中心轴线设置为与接入区21的中心轴线互相重合,确保各个触控位置均会影响石墨烯传导件50的电阻变化,产生相应的电信号变化。
如图1至图3所示,保护组件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弧形弯曲的第一塑胶层12、及弧形弯曲且重叠设置于第一塑胶层12上的第二塑胶层13;第一塑胶层12和第二塑胶层13共同合围成收纳腔11。第一塑胶层12的边缘朝一侧弯曲形成第一折向部121,第二塑胶层13的边缘朝一侧弯曲形成第二折向部131,第一折向部121和第二折向部131互相重叠。
可以理解地,弧形弯曲的形状相比于平板状而言具有更大的形变区间,提高形变极限区间;弧形弯曲的形状还具有更优良的自复位性能,提高耐用性。第一塑胶层12和第二塑胶层13分别用于从相对的两侧对功能层20、电路层30、感应层40和石墨烯传导件50进行包覆,起到全面保护的作用,避免了污染物的渗入。
还可以理解地,第一折向部121和第一塑胶层12的连接位置处可以设置为圆角结构,第二折向部131和第二塑胶层13的连接位置处也可以设置为圆角结构,从而避免边角发生应力集中。第一折向部121和第二折向部131互相重叠,消除了二者之间的配合间隙,进一步避免污染物渗入二者之间,提高防护性。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压力触控面板1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层20的边缘向一侧弯曲形成固定裙边22,固定裙边22被夹持于第一折向部121和第二折向部131之间。
可以理解地,固定裙边22用于固定功能层20,具体地,通过第一折向部121和第二折向部131共同夹持固定裙边22,实现了对固定裙边22的固定,固定裙边22得以固定的情况下进一步确定了功能层20的位置;如此,避免功能层20与感应层40之间出现错位,确保电路层30上的预定位置能够与对应的石墨烯传导件50的对齐,避免压力触控面板1失效,避免二者在触控面板发生碰撞时错位而导致面板失效,提高了产品的耐用性。
还可以理解地,固定裙边22可以是功能层20的基底膜材的一部分,通过后期的吸塑成型或高压成型等手段使得基底膜材上的一部分弯曲,形成固定裙边20;当然,固定裙边22也可以是通过功能层20的基底膜材
如图3所示,在压力触控面板1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通组31包括若干第一导通条纹311,第二导通组32包括若干第二导通条纹321,第一导通条纹311和第二导通条纹321依序间隔设置于接入区21内;
电路层30还具有分别与各第一导通条纹311连接导通的第一导通干路312、及分别与各第二导通条纹321连接导通的第二导通干路322;第一导通干路312及第二导通干路322分别与传导线60连接导通;
至少一个第一导通条纹311和至少一个第二导通条纹321可通过石墨烯传导件50导通。
可以理解地,第一导通条纹311和第二导通条纹321之间互相设置有间隔,各个第一导通条纹311均与第一导通干路312连接导通,各个第二导通条纹321均与第二导通干路322连接导通;第一导通干路312和第二导通干路322两者的其中之一接地连接,二者的另一接入额定大小的电压。
还可以理解地,在接入区21设置有多个的情况下,第一导通干路312和第二导通干路322二者中用于接地的一者,可以分别与各个接入区21内用于接地导通的部分连接;第一导通干路312和第二导通干路322二者中用于接入电流的一者,可以设置为同时与各个接入区21内用于接入电流的部分连接,也可以设置为多个,以一一对应与各个接入区21内用于接入电流的部分连接。
具体地,第一导通干路和第二导通干路二者的其中之一通过传导线接地连接,第一导通干路和第二导通干路二者的另一通过传导线接入电压。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压力触控面板1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层20的厚度为0.125mm至0.5mm。
可以理解地,功能层20厚度大小设置为0.125mm至0.5mm,可以在保证轻薄性的同时尽可能提高功能层20的强度。
如图4所示,压力触控面板1的制作方法包括:
S1、获取功能层20;
可以理解地,可以选用PC、ABS、PET、PMMA等材料中的其中一种制成,也可以使用PMMA和PC材料共同复合而成,具体地,将原材料送入膜材制造设备中,制成预定厚度的膜材,得到功能层20的基底膜材;
S2、依照电路层30的线路布局,在功能层20上设置电路层30,获得设置有电路层30的功能层20;
可以理解地,不同的电路结构、不同的产品类型以及不同的常规规格等可能会具有不同的电路布局,而不同的电路布局对应不同的线路布局,根据线路布局设置对应的电路层30,使得电路层30能够形成预定电路结构,实现对应的功能。
S3、获取感应层40;
可以理解地,感应层40同样可以为通过膜材制造设备制成的膜材,膜材作为感应层40的基底膜材,用以承载及固定预定的零部件。
S4、在感应层40上的预定位置设置石墨烯传导件50,获得设置有石墨烯传导件50的感应层40;
可以理解地,石墨烯传导件50可以呈片状,其能够导电,并可在形变时改变自身的电阻大小。石墨烯传导件50可以通过粘贴等方式设置于感应层40的基底膜材上,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方式设置于感应层40的基底膜材上,得到设置有石墨烯传导件50的感应层40。
S5、将设置有石墨烯传导件50的感应层40与设置有电路层30的功能层20进行贴合,以使石墨烯传导件50与电路层30上的预定部位对齐,获得贴合后的功能层20和感应层40;
可以理解地,在对设置有石墨烯传导件50的感应层40与设置有电路层30的功能层20进行贴合之前,可以预先在感应层40和功能层20上设置对位标记或对位孔等对位结构,使得感应层40和功能层20能够准确对齐,使得石墨烯传导件50能够对准电路层30上的预定位置,亦即将石墨烯传导件50导通接入至电路结构的预定位置内,确保接入区21内的各个位置均可与石墨烯传导件50对应,避免接入区21内的部分位置无法抵接石墨烯传导件50而无法触发,提高组装精度。
S6、在贴合后的功能层20和感应层40的外侧设置保护组件10;
可以理解地,保护组件10用于对功能层20和感应层40进行全面性包覆;以使对产品进行全面性的保护;保护组件10的外形轮廓可以灵活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平板状、曲面状及不规则形状等。
S7、得到压力触控面板1。
可以理解地,通过上述步骤后即可获得压力触控面板1;在出厂前,还可以对压力触控面板1进行功能测试,以保证触控功能可以正常工作,还可以进行外观检查,以确保产品的外观完整无损,确保产品的防护性及表面平整度。
如图5所示,步骤S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
S21、根据电路层30的线路布局制作电路丝印网版;
可以理解地,电路丝印网版可以被配置为能够装配至丝印设备上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将浆料印制于预定表面上的丝印网版;丝印网版的丝网上开设有若干供浆料穿设的丝印网孔,丝印网孔的开设位置对应电路布局上电路的排布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1中的用于形成电路的浆料为导电浆料,或现有技术中其他可以固化成型为导电线路的浆料。
S22、将电路丝印网版盖设于功能层20上,将导电浆料涂覆于电路丝印网版上,导电浆料穿过电路丝印网版上的网孔附着于功能层20上,获得涂覆有导电浆料的功能层20;
可以理解地,将电路丝印网版与功能层20的基底膜材对应贴合后,丝印刮刀于丝印网版的一侧刮过,使得该侧的浆料能够穿过丝印网版上的通孔附着于功能层20的基底膜材上,浆料于功能层20的基底膜材上形成与电路布局相同的排布图案。
S23、对涂覆有导电浆料的功能层20进行烘干,以使导电浆料固化成电路层30,获得设置有电路层30的功能层20。
可以理解地,导电浆料烘干后将固化成型,固化成型后的导电浆料即成型为与电路布局对应的电路层30。
进一步地,步骤S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
S24、对设置有电路层30的功能层20进行检查,检查固化后的电路层30的导电性能是否可以正常工作,检查电路层30是否有开裂等加工瑕疵。
如图6所示,步骤S5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
S51、将设置有石墨烯传导件50的感应层40与设置有电路层30的功能层20进行贴合,以使石墨烯传导件50与电路层30上的预定部位对齐,获得贴合后的功能层20和感应层40;
可以理解地,将设置有石墨烯传导件50的感应层40和设置有电路层30的功能层20对位贴合后,石墨烯传导件50将与电路层30上的预定位置对齐;电路层30所对应的触控部位与石墨烯传导件50对应。
还可以理解地,贴合后可以将电路层30与测试设备连接,然后测试触控操作是否可以正常进行,具体来说,亦即触控操作下电路层30能否通过石墨烯传导件50导通并使得石墨烯传导件50受力形变而改变电阻大小。
S52、将贴合后的功能层20和感应层40置于成型设备中的成型模具上,使得贴合后的功能层20和感应层40沿成型模具的轮廓成型成预定形状,得到成型后的功能层20和感应层40。
可以理解地,在置于成型模具上之前,可以先在贴合后的功能层20和感应层40上设置与成型模具相对应的定位结构,定位结构用以将贴合后的功能层20和感应层40与成型模具上的预定位置对齐,提高成型精度,避免不该弯曲变形的位置发生了弯曲而导致产品失效。
需要说明的是,贴合后的功能层20和感应层40上的定位结构可以是定位孔,该定位孔与成型模具上的定位凸柱对应。成型模具可以为吸塑加工的模具,加工时,贴合后的功能层20和感应层40将逐渐贴合成型模具的表面轮廓,形变加工成预定形状。当然,成型模具也设置在现有技术中其他能够对膜材进行形变加工的设备上,只要贴合后的功能层20和感应层40能够形变贴合成型模具的如图6所示,步骤S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
S53、将成型后的功能层20和感应层40上多余的部分进行裁切祛除。
可以理解地,成型后的功能层20和感应层40上多余的边角料可以进行裁切祛除,使得产品的大小规格符合预定的标准,能够送入后续的加工生产步骤中。
如图4所示,步骤S6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
S61、将成型后的功能层20和感应层40置于注塑设备中,在成型后的功能层20和感应层40的一侧注塑成型出第一塑胶层12,并在成型后的功能层20和感应层40的另一侧成型出第二塑胶层13;
可以理解地,将成型后的功能层20和感应层40置于注塑设备上的注塑模具内,注塑设备合模注塑后,胶料与功能层20和感应层40接触,待胶料冷却后及成型出第一塑胶层12和第二塑胶层13。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仅仅通过一套注塑模具完成第一塑胶层12和第二塑胶层13的成型,在注塑过程中,胶料先后流动至功能层20和感应层40的两侧,先后成型出第一塑胶层12和第二塑胶层13;
也可以通过两套注塑模具分别完成第一塑胶层12和第二塑胶层13的成型,将功能层20和感应层40置于第一套模具中完成第一塑胶层12的注塑成型后取出,置于第二套模具中完成第二塑胶层13的注塑成型。
S62、第一塑胶层12和第二塑胶层13连接共同组成保护组件10。
可以理解地,第二次注塑的胶料会与第一次注塑成型的第一塑胶层12接触,如此一来,第一塑胶层12和第二塑胶层13互相连接形成保护组件10。第二次注塑的胶料在包覆功能层20和感应层40的同时还与第一塑胶层12接触,可有效地消除第一塑胶层12和第二塑胶层13之间的配合间隙,提高产品的密封性和防护性。
除上所述,传导线60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于电路层30上,具体地,在执行功能层20和感应层40的复合之前即可对传导线60进行焊接连接,功能层20和感应层40复合后可通过传导线60与外部的测试设备连接,进行功能测试。而在注塑过程中,可以在模具上开设对应的收容槽,避免胶料完全覆盖传导线60,而胶料对传导线60的部分覆盖,一方面可以固定传导线60与电路层30之间的连接,避免二者之间断开;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传导线60的自由度,方便将压力触控面板1与外部的电控元件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压力触控面板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压力触控面板,通过保护组件的设置,实现了对功能层、电路层、感应层和石墨烯传导件的全方位保护,提高了压力触控面板的密封性,也避免冲击力的作用而失效,提高了触控面板的抗冲击性能;同时,滴落面板表面的液体,无法造成保护组件的弯曲的同时也无法直接接触电路层,避免了误触;其次,通过形变改变石墨烯传导件的电阻进而改变传导线上的电压,使得即使功能层、电路层、感应层和石墨烯传导件不外露也能够对触控操作进行灵敏的反应,提高了触控灵敏度,同时也避免了功能层或电路层等因外露而发生磨损,避免磨损失效。
以上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此实施,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8)

1.一种压力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有收纳腔的保护组件、设置于所述收纳腔内并具有接入区的功能层、设置于所述功能层上的电路层、设置于所述收纳腔内的感应层、设置于所述感应层上的石墨烯传导件、及连接导通所述电路层的传导线;
所述传导线的端部延伸露置于所述保护组件外,所述电路层具有分别从两侧延伸至所述接入区内并互不接触的第一导通组及第二导通组,所述石墨烯传导件与所述接入区对应;
其中,所述第一导通组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导通组的至少部分可通过所述石墨烯传导件导通,所述石墨烯传导件可在所述压力触控面板受力时形变以改变电阻大小,从而调整所述第一导通组和所述第二导通组之间互相导通的部分的电压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组件包括弧形弯曲的第一塑胶层、及弧形弯曲且重叠设置于所述第一塑胶层上的第二塑胶层;
所述第一塑胶层和所述第二塑胶层共同合围成所述收纳腔;
所述第一塑胶层的边缘朝一侧弯曲形成第一折向部,所述第二塑胶层的边缘朝一侧弯曲形成第二折向部,所述第一折向部和所述第二折向部互相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的边缘向一侧弯曲形成固定裙边,所述固定裙边被夹持于所述第一折向部和所述第二折向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组包括若干第一导通条纹,所述第二导通组包括若干第二导通条纹,所述第一导通条纹和所述第二导通条纹依序间隔设置于所述接入区内;
所述电路层还具有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导通条纹连接导通的第一导通干路、及分别与各所述第二导通条纹连接导通的第二导通干路;所述第一导通干路及所述第二导通干路分别与所述传导线连接导通;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通条纹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通条纹可通过所述石墨烯传导件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导通条纹之间互相平行,各所述第二导通条纹互相平行,所述第一导通条纹和所述第二导通互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干路和所述第二导通干路二者的其中之一通过所述传导线接地连接,所述第一导通干路和所述第二导通干路二者的另一通过所述传导线接入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区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石墨烯传导件的中心轴线互相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的厚度为0.125mm至0.5mm。
CN202220950968.0U 2022-04-22 2022-04-22 压力触控面板 Active CN2175438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50968.0U CN217543818U (zh) 2022-04-22 2022-04-22 压力触控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50968.0U CN217543818U (zh) 2022-04-22 2022-04-22 压力触控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43818U true CN217543818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32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50968.0U Active CN217543818U (zh) 2022-04-22 2022-04-22 压力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438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5227B (zh) 导电片、触摸面板输入装置以及导电片的制造方法
JP5026486B2 (ja) 感圧センサを備えたタッチ入力デバイスの実装構造
CN105304390B (zh) Led饰条及其制作方法、应用其的背光模组和键盘
CN103941109B (zh) 触控面板的测试装置
CN101887101A (zh) 一种单面铝基印制电路板的耐高压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6847590A (zh) 一种薄膜按键开关及薄膜按键面板的制作方法
CN217543818U (zh) 压力触控面板
CN102121961B (zh) 耐高压测试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耐高压测试方法
CN114816118A (zh) 压力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3140016A (zh) 防止静电释放的pcb电路板
CN201903617U (zh) 耐高压测试装置
CN103354072B (zh) 显示装置与其检测方法
KR100796172B1 (ko) 비접촉 싱글사이드 프로브 구조
CN207817675U (zh) 电磁板、触控屏、及交互设备
CN217116490U (zh) 一种pcb板及探针卡
WO2017217696A1 (ko) 밥솥용 면상발열체
CN111065212B (zh) 一种丝印两次阻焊的验证方法
TWI406610B (zh) 電路板之製作方法
CN213984828U (zh) 一种fpc钢片补强检测治具
CN112839438B (zh) 一种压感薄膜及其制作方法
KR102468154B1 (ko) 발열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6038760A (ja) 表面抵抗率計測用プローブ及び表面抵抗率の計測方法
CN111025130B (zh) 一种用于多层互联fpc的smt检测方法
CN102087325B (zh) 软性电路板的检测方法
JP2023152490A (ja) フレキシブルタッチセンサ及びタッチ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28

Address after: 516000 Factory Building E, No. 8 Zixi Road, Huinan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Hui'ao Avenue,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izhou Hesheng Chuangji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102, floor 3, 2 and 1, Changpu Industrial Park, No. 149-1, Zhuangcun Road, xiner community, Xinqiao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esheng Chuangji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