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37159U - 一种雨水分级蓄存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水分级蓄存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37159U
CN217537159U CN202221129214.5U CN202221129214U CN217537159U CN 217537159 U CN217537159 U CN 217537159U CN 202221129214 U CN202221129214 U CN 202221129214U CN 217537159 U CN217537159 U CN 2175371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water
pipe
layer
reservo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292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猛
艾庆华
冯振鹏
刘标
张翔
佘敦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WHU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Wisdri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WHU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Wisdri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WHU,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Wisdri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to CN20222112921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371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371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371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水分级蓄存利用系统,包括绿色屋顶雨水净化子系统和分级蓄存雨水利用子系统;有溢流口,溢流口连接溢流管,上下相邻的两个蓄水池中,上层蓄水池的溢流管与下层蓄水池连通;顶层蓄水池的溢流管与绿色屋顶雨水净化子系统相连,底层蓄水池与市政管网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沿建筑结构的高度方向布置多个蓄水池,能够削减洪峰流量,减轻雨水管网的压力,蓄水池对净化后的雨水层层沉淀,实现雨水资源化分级利用,缓解城市用水供需矛盾。

Description

一种雨水分级蓄存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雨水源头净化、分级蓄存利用、缓解城市内涝功能的雨水分级蓄存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许多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严重、地下水过度开采等一系列水资源问题,而雨季又频繁出现城市内涝和“城市看海”现象,因此,迫切需要在城市建设中构建完善的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缓解城市用水供需矛盾。
近年来,国内外雨水收集利用的技术已有研究,但现阶段技术大多是将雨水统一收集至蓄水池处理后利用。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超过27m的高楼层建筑物不断增多,传统蓄水池占地面积多、结构荷载大;并且,由于雨水初期冲刷效应,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具有污染负荷不均匀的特征,总体表现为初期径流污染负荷明显高于后续径流污染负荷。而现有技术对不同时间段的雨水采用相同浓度的水处理净化方式处理负荷大,因此,需要寻求对于雨水进行分级收集、处理和利用的新型雨水资源化利用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雨水源头净化、分级蓄存利用、缓解城市内涝的雨水分级蓄存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雨水分级蓄存利用系统,包括绿色屋顶雨水净化子系统1和分级蓄存雨水利用子系统;所述分级蓄存雨水利用子系统包括多个沿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蓄水池,每个蓄水池的上部设有溢流口,溢流口连接溢流管,上下相邻的两个蓄水池中,上层蓄水池的溢流管与下层蓄水池连通;顶层蓄水池的溢流管与雨水斗的下端相连,底层蓄水池与市政管网相连。
按上述方案,多个蓄水池设置在不同高度的楼板上。
按上述方案,所述蓄水池设有进水口,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顶层蓄水池的进水管与雨水斗的下端相连;上下相邻的两个蓄水池中,上层蓄水池的溢流管与下层蓄水池的进水管连通;所述蓄水池的底部增设有雨水利用水泵,雨水利用水泵的出口与取水管相连,取水管接至用水位置,取水管上安装有阀门。
按上述方案,所述蓄水池的底部设有排空口,排空口连接有排空管。
按上述方案,所述绿色屋顶雨水净化系统包括绿色屋顶、集水边沟和雨水斗,所述绿色屋顶设于建筑屋面层上;所述建筑物面层的边部向上延伸形成挡墙,绿色屋顶的外沿设有围挡结构,围挡结构与挡墙之间形成集水边沟,绿色屋顶的底部通过排水管与集水边沟内部连通;所述雨水斗的上口设于集水边沟内,雨水斗的下口通过管道与分级蓄存雨水利用子系统相连。
按上述方案,所述绿色屋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找平层、耐根穿刺复合防水层、透水基质层、种植土层和植被层;所述找平层延伸至集水边沟的内底部;所述耐根穿刺复合防水层向集水边沟内延伸;所述围挡结构设于耐根穿刺复合防水层上,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透水基质层底部相连,排水管的另一端与集水边沟内部连通。
按上述方案,所述排水管的管壁开设有多个过水孔,排水管的外部包裹有透水土工布。
按上述方案,耐根穿刺复合防水层的边部倾斜向上,与挡墙内侧相连,二者连接处上方的挡墙上开设有排水口。
按上述方案,种植土层的厚度为300mm~6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和高楼层结构形式特点,提出一种具备雨水源头净化、分级蓄存利用功能的雨水分级蓄存利用系统,沿建筑结构的高度方向布置多个蓄水池,能够削减洪峰流量,减轻雨水管网的压力,蓄水池对净化后的雨水层层沉淀,实现雨水资源化分级利用,缓解城市用水供需矛盾。
(2)、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的单个蓄水池转变为多个小型蓄水池,利用楼层间多余空间,分散布置至不同楼层,结合高楼层建筑物结构特点各层溢流,节省用地空间,减小结构荷载,实现雨水分级沉淀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绿色屋顶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蓄水池的结构图。
图中标记:1.绿色屋顶雨水净化子系统;2.分级蓄存雨水利用子系统;3.绿色屋顶;4.蓄水池;11.植被层;12.种植土层;13.透水基质层;14.排水管;15.耐根穿刺复合防水层;16.找平层;17.建筑物面层;18.集水边沟;19.雨水斗;21.进水管;22.溢流管;23.取水管;24.排空管;25.雨水利用水泵;26.挡墙;27.围挡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高楼层雨水分级蓄存利用系统,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雨水分级蓄存利用系统,包括绿色屋顶雨水净化子系统1和分级蓄存雨水利用子系统2。
如图2所示,绿色屋顶雨水净化系统1包括绿色屋顶3、集水边沟18和雨水斗19,所述绿色屋顶设于建筑屋面层17上;所述建筑物面层17的边部向上延伸形成挡墙26,绿色屋顶3的外沿设有围挡结构27,围挡结构27与挡墙26之间形成集水边沟18,绿色屋顶3的底部通过排水管14与集水边沟18内部连通;所述雨水斗19的上口设于集水边沟18内,雨水斗19的下口通过管道与分级蓄存雨水利用子系统2相连。
优选地,所述绿色屋顶3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找平层16、耐根穿刺复合防水层15、透水基质层13、种植土层12和植被层11;所述找平层16延伸至集水边沟18的内底部;所述耐根穿刺复合防水层15向集水边沟内延伸;所述围挡结构27设于耐根穿刺复合防水层15上,所述排水管14的一端与透水基质层13底部相连,排水管14的另一端与集水边沟18内部连通。
优选地,所述排水管14的管壁开设有多个过水孔,排水管14的外部包裹有透水土工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耐根穿刺复合防水层15采用抗植物根系穿透的高密度防水材料如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制作,荷载不小于3KN/m2,防止雨水渗入建筑内部;耐根穿刺复合防水层15的边部倾斜向上,与挡墙26内侧相连,连接处上方的挡墙上开设有排水口;耐根穿刺复合防水层15防止雨水渗入建筑;且倾斜向上的设计提供了蓄水空间;大雨时,雨水斗排水不及时,可通过挡墙26的排水口溢流。所述排水管14等间距开孔,开孔率为3%~5%,便于雨水排出;排水管14采用聚乙烯塑料制作;排水管14外包裹一层透水土工布,防止上层基质进入管内。透水基质层13用于过滤吸附、微生物吸收等物化作用去除雨水内污染物,其采用生态净化型材料如草炭土、粉煤灰、WTR等吸附能力强的净化基质制作,透水系数不小于0.1cm/s。种植土层12用于为植被根系提供附着地,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净化雨水;种植土层12的厚度一般为300mm~600mm,若种植大乔木,种植土层12的厚度不宜小于900mm。集水边沟18用于收集排水管排出的雨水,并将雨水排入雨水斗19内。雨水斗19的上端设于集水边沟18内,下端连通分级蓄存雨水利用子系统2,将收集到的雨水汇入分级蓄存雨水利用子系统2。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分级蓄存雨水利用子系统2包括多个沿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蓄水池4,每个蓄水池4的上部设有溢流口,溢流口连接溢流管22,上下相邻的两个蓄水池4中,上层蓄水池4的溢流管22与下层蓄水池连通;顶层蓄水池4的溢流管22与雨水斗19的下端相连,底层蓄水池4与市政管网相连。
优选地,多个蓄水池4设置在不同高度的楼板上。
优选地,所述蓄水池4设有进水口,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21,顶层蓄水池4的进水管21与雨水斗19的下端相连;上下相邻的两个蓄水池4中,上层蓄水池4的溢流管22与下层蓄水池4的进水管21连通;所述蓄水池4的底部增设有雨水利用水泵25,雨水利用水泵25的出口与取水管23相连,取水管23接至用水位置,取水管23上安装有阀门。
优选地,所述蓄水池4的底部设有排空口,排空口连接有排空管24,用于后期维修和清理时排空蓄水池内雨水。本实施例中,所述排空口低于取水管23的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降落在屋顶的雨水通过绿色屋顶3净化,雨水中的污染物先经层层过滤、基质吸附和植物、微生物吸收等作用等物化作用得以去除后(具体地,雨水经种植土层12渗入透水基质层13,并经透水基质层13底部的排水管14排出),由排水管14排入集水边沟18内,通过雨水斗19流入分级蓄存雨水利用子系统2的顶层蓄水池4;当顶层蓄水池4内的水位上升至达溢流口时,雨水经溢流管22依次接入下一层蓄水池4,最后经底层蓄水池4的溢流管22接入市政雨水管网。经过蓄水池4的层层沉淀,底层蓄水池4的水质最好;可根据不同蓄水池4内的水质情况,利用雨水利用水泵25输送至需要的场所,实现雨水的分级利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雨水分级蓄存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绿色屋顶雨水净化子系统和分级蓄存雨水利用子系统;所述分级蓄存雨水利用子系统包括多个沿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蓄水池,每个蓄水池的上部设有溢流口,溢流口连接溢流管,上下相邻的两个蓄水池中,上层蓄水池的溢流管与下层蓄水池连通;顶层蓄水池的溢流管与绿色屋顶雨水净化子系统相连,底层蓄水池与市政管网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分级蓄存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蓄水池设置在不同高度的楼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分级蓄存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设有进水口,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顶层蓄水池的进水管与雨水斗的下端相连;上下相邻的两个蓄水池中,上层蓄水池的溢流管与下层蓄水池的进水管连通;所述蓄水池的底部增设有雨水利用水泵,雨水利用水泵的出口与取水管相连,取水管接至用水位置,取水管上安装有阀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分级蓄存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的底部设有排空口,排空口连接有排空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分级蓄存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色屋顶雨水净化系统包括绿色屋顶、集水边沟和雨水斗,所述绿色屋顶设于建筑屋面层上;所述建筑屋面层的边部向上延伸形成挡墙,绿色屋顶的外沿设有围挡结构,围挡结构与挡墙之间形成集水边沟,绿色屋顶的底部通过排水管与集水边沟内部连通;所述雨水斗的上口设于集水边沟内,雨水斗的下口通过管道与分级蓄存雨水利用子系统的顶层蓄水池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分级蓄存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色屋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找平层、耐根穿刺复合防水层、透水基质层、种植土层和植被层;所述找平层延伸至集水边沟的内底部;所述耐根穿刺复合防水层向集水边沟内延伸;所述围挡结构设于耐根穿刺复合防水层上,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透水基质层底部相连,排水管的另一端与集水边沟内部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水分级蓄存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的管壁开设有多个过水孔,排水管的外部包裹有透水土工布。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水分级蓄存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耐根穿刺复合防水层的边部倾斜向上,与挡墙内侧相连,二者连接处上方的挡墙上开设有排水口。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水分级蓄存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种植土层的厚度为300mm~600mm。
CN202221129214.5U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雨水分级蓄存利用系统 Active CN2175371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29214.5U CN217537159U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雨水分级蓄存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29214.5U CN217537159U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雨水分级蓄存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37159U true CN217537159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36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29214.5U Active CN217537159U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雨水分级蓄存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371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1105271A4 (en) Rainwater filtration garden
CN107653961A (zh)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CN211185126U (zh) 一种建筑的屋顶绿化系统
CN112127419A (zh) 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及循环用水系统
CN106165568B (zh) 一种用于净化地表雨水径流的阶梯型下凹式绿地
CN203708954U (zh) 一种新型雨水灌溉装置
CN106865776A (zh) 一种海绵城市低洼地多级叠水旋转净化系统
CN207499048U (zh) 一种雨水收集净化系统
CN211721206U (zh) 一种自动蓄补水生态树池
CN112031114A (zh) 渗滞型调蓄海绵停车场及雨水调蓄方法
CN205662974U (zh) 一种山丘区生态型雨水分质集蓄系统
CN217537159U (zh) 一种雨水分级蓄存利用系统
CN218126031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节排水及灌溉系统
CN111809701A (zh) 一种城市雨水花园无动力初雨除污光驱灌溉系统
CN116065678A (zh) 一种乡村景观用雨水花园
CN216552277U (zh) 一种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
CN206737077U (zh) 一种用于小区的生态排水沟
CN205975789U (zh) 城市房屋建筑雨水集储利用装置
CN202625932U (zh) 复合型介质的雨水生态净化利用系统
CN112854364A (zh) 一种绿地降水处理系统
CN112343162A (zh) 一种面向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
CN215211273U (zh) 一种城市绿带上的雨水净化收集利用系统
CN218346359U (zh) 一种市政地下水污染处理系统
CN212937167U (zh) 一种节水型城市生态修复水循环灌溉装置
CN214709265U (zh) 一种回用型雨水花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