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52277U - 一种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52277U
CN216552277U CN202122873688.2U CN202122873688U CN216552277U CN 216552277 U CN216552277 U CN 216552277U CN 202122873688 U CN202122873688 U CN 202122873688U CN 216552277 U CN216552277 U CN 2165522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ter
layer
green land
porous h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7368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忠舟
刘宁
骆江红
万永皓
陆成武
吴松
刘耀
潘世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Highway Group No9 Engineering Co ltd
Gui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Highway Group No9 Engineering Co ltd
Gui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Highway Group No9 Engineering Co ltd, Gui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izhou Highway Group No9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7368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522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522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522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绵设施蓄排水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包括:第一多孔硬式透水管,水平设置于下凹绿地底层的保水层底部;溢流管,溢流管的进水口与下凹绿地表层的蓄水层连通,溢流管的出水口与第一多孔硬式透水管的进水口连通;内排水管,内排水管的进水口与第一多孔硬式透水管的出水口连通,内排水管的出水口位于下凹绿地的种植土层与过滤层的交界处。本实用新型可提高下凹绿地的蓄排水性能,一方面能满足暴雨所带来的径流,解决暴雨季节所面临的洪涝灾害;另一方面能解决干旱季节所面临的水资源收集和利用问题。从而加强了城市海绵设施的蓄滞效果,提高海绵设施的调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绵设施蓄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
背景技术
面对暴雨给城市带来的内涝问题,每个地方都面临洪涝灾害的困难。海绵城市建设的所采取的海绵下凹绿地设施是消减地表径流和收集处理雨水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传统下凹绿地较没有埋置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现有的暗埋管道系统仅能实现排水功能,暴雨季节直接通过绿地各结构层渗水,然后通过排水管排水。
但是随着气候的极端变化,传统式的下凹绿地结构配置和暗埋管道系统,一方面不能满足暴雨所带来的径流,另一方面不能解决干旱季节所面临的水资源收集和利用问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解决了暴雨季节所面临的洪涝灾害和干旱季节水资源匮乏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包括:
第一多孔硬式透水管,水平设置于下凹绿地底层的保水层底部;
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进水口与下凹绿地表层的蓄水层连通,所述溢流管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多孔硬式透水管的进水口连通;
内排水管,所述内排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多孔硬式透水管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内排水管的出水口位于下凹绿地的种植土层与过滤层的交界处。
如上所述的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优选,所述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还包括第一外排水管,所述第一外排水管与所述内排水管的出水口连通,用于将所述内排水管中的水排至下凹绿地的外部。
如上所述的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优选,所述第一多孔硬式透水管内填充有生物炭。
如上所述的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优选,所述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还包括:
第二多孔硬式透水管,水平设置于下凹绿地的过滤层上部;
第二外排水管,与所述第二多孔硬式透水管连通,用于将过滤后的雨水排至下凹绿地的外部。
如上所述的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优选,所述第二多孔硬式透水管内填充有生物炭。
如上所述的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优选,所述第一多孔硬式透水管和所述第二多孔硬式透水管从外到内均包括外土工布层、塑料网层和内土工布层。
如上所述的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优选,所述第二多孔硬式透水管为向下弯曲的弯管。
如上所述的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优选,所述第一外排水管和所述第二外排水管连接于同一总排水管,所述总排水管的出口处设有截水阀。
如上所述的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优选,所述总排水管的出口与所述下凹绿地的底部齐平。
如上所述的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优选,所述总排水管内填充有生物炭。
有益效果:
通过将内排水管的出水口设置于下凹绿地的种植土层与过滤层的交界处,可实现蓄水和排水的双重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可提高下凹绿地的蓄排水性能,一方面能满足暴雨所带来的径流,解决暴雨季节所面临的洪涝灾害;另一方面能解决干旱季节所面临的水资源收集和利用问题,即能解决旱季节水资源匮乏问题。从而加强了城市海绵设施的蓄滞效果,提高海绵设施的调蓄功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的纵向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多孔硬式透水管的立体剖面图。
图中各个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溢流管;2、第二多孔硬式透水管;3、蓄水层;4、种植土层;5、生物炭;6、过滤层;7、保水层;8、第一多孔硬式透水管;9、内排水管;10、总排水管;101、第一外排水管;102、第二外排水管;11、截水阀;12、竖直管;13、外土工布层;14、内土工布层;15、塑料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4所示,一种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该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应用于下凹绿地,下凹绿地从上往下依次包括蓄水层3、种植土层4、过滤层6和保水层7。
该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包括:第一多孔硬式透水管8,水平设置于下凹绿地底层的保水层7底部;溢流管1,溢流管的进水口与下凹绿地表层的蓄水层3连通,溢流管1的出水口与第一多孔硬式透水管8的进水口连通;用于将下凹绿地表层的雨水输送至第一多孔硬式透水管8内部;内排水管9,内排水管9的进水口与第一多孔硬式透水管8的出水口连通,内排水管9的出水口位于下凹绿地的种植土层4与过滤层6的交界处。
在本实施例中,溢流管1和内排水管9均为呈竖直设置的直管。
在其它实施例中,溢流管1和内排水管9还可以为倾斜设置的直管,也可以是弯管。
进一步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还包括第一外排水管101,第一外排水管101与内排水管9的出水口连通,用于将内排水管9中的水排至下凹绿地的外部。
进一步的,第一多孔硬式透水管8内填充有生物炭5。生物炭5用于过滤雨水。
进一步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还包括:第二多孔硬式透水管2,水平设置于下凹绿地的过滤层上部;第二外排水管102,与第二多孔硬式透水管2连通,用于将过滤后的雨水排至下凹绿地的外部。
进一步的,第二多孔硬式透水管2内填充有生物炭5,可进一步过滤雨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多孔硬式透水管8和第二多孔硬式透水管2从外到内均包括:外土工布层13、塑料网层15和内土工布层14。外土工布层13用于过滤雨水中土壤颗粒,内土工布层14用于过滤雨水中的杂质;塑料网层15是由圆形的塑料网丝构成的网状结构,既满足透水要求又满足强度要求。外土工布层13和内土工布层14与塑料网层15通过扎带或胶水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第二多孔硬式透水管2为向下弯曲的弯管,当雨水在下凹绿地内从上往下渗透时,可以增加第二多孔硬式透水管2的过滤面积。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多孔硬式透水管2还可以为水平管、倾斜管或V形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排水管101和第二外排水102管连接于同一总排水管10,总排水管10的出口处设有截水阀11。在暴雨季节时,可打开截水阀11;在干旱季节,可关闭截水阀11。总排水管10的出口与下凹绿地的底部齐平。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雨水外排时不回流,第一外排水管101和第二外排水管102均向外部倾斜20°,即第一外排水管101和第二外排水管102的进水口均高于其相对应的出水口。
在本实施例中,总排水管10呈水平设置。第一外排水管101和第二外排水管102均通过竖直管12与总排水管10连通。第一外排水管101和第二外排水管102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
在其它实施例中,总排水管10还可以为倾斜设置,只要保证总排水管10的出口与下凹绿地的底部齐平即可。
在其它实施例中,总排水管10的出口的高度还可以高于下凹绿地的底部。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外排水管101和第二外排水管102还可以均水平分布。
进一步的,总排水管10内填充有生物炭5,生物炭5的作用是进一步净化雨水。该生物炭5位于总排水管10内靠近出口的一端。在其它实施例中,该生物炭5还可以填满整个总排水管10。
在本实施例中,总排水管、第一外排水管、第二外排水管和内排水管均为pvc管。
在使用时,在雨水入渗时,雨水入渗的蓄水深度到达过滤层6时,雨水渗入过滤层6上部的第二多孔硬式透水管2,雨水经过生物炭5净化,然后通过第一外排水管101、竖直管12和总排水管10排出下凹绿地;总排水管10中的水可以通过截水阀11控制。
当遇见暴雨时,下凹绿地过度积水经过溢流管1排到保水层7底部的第一多孔硬式透水管8,然后经过生物炭5过滤,当内排水管9内的蓄水深度达到过滤层6高度时,雨水通过第二外排水管102、竖直管12和总排水管10排出下凹绿地。
综上所述,相比较没有埋置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的传统下凹绿地,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可提高雨水渗流效率,既消减地表大量径流又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与下凹绿地各结构层一体化设计,施工成本极低且管道安装容易。
相比现有的其它暗埋管道系统,本实用新型施工简便,易于掌握和推广,其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的材料和设备市场上都方便购买,并且容易制作,多孔硬式透水管和pvc管不仅耐用而且综合成本较低,同时可以缩短施工周期。
本实用新型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通过绿地各结构层渗水和净水,然后蓄水,再通过多孔硬式透水管渗水、净水和蓄水,然后再排水。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可解决暴雨季节的洪涝灾害,有效抵抗大自然的侵袭。2.可解决雨水污染问题。3.可解决干旱季节水资源匮乏问题;在干旱季节起了直接的吸收储存作用,保持土壤湿度,有利保持地下水位和植被生长;还原地下水,维持地下水及土壤的生态平衡。4.可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其自然的环保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描述仅为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在本实用新型待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多孔硬式透水管,水平设置于下凹绿地底层的保水层底部;
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进水口与下凹绿地表层的蓄水层连通,所述溢流管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多孔硬式透水管的进水口连通;
内排水管,所述内排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多孔硬式透水管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内排水管的出水口位于下凹绿地的种植土层与过滤层的交界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还包括第一外排水管,所述第一外排水管与所述内排水管的出水口连通,用于将所述内排水管中的水排至下凹绿地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硬式透水管内填充有生物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还包括:
第二多孔硬式透水管,水平设置于下凹绿地的过滤层上部;
第二外排水管,与所述第二多孔硬式透水管连通,用于将过滤后的雨水排至下凹绿地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孔硬式透水管内填充有生物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硬式透水管和所述第二多孔硬式透水管从外到内均包括外土工布层、塑料网层和内土工布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孔硬式透水管为向下弯曲的弯管。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排水管和所述第二外排水管连接于同一总排水管,所述总排水管的出口处设有截水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排水管的出口与所述下凹绿地的底部齐平。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排水管内填充有生物炭。
CN202122873688.2U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 Active CN2165522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73688.2U CN216552277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73688.2U CN216552277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52277U true CN216552277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76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73688.2U Active CN216552277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522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78527A (zh) * 2022-09-22 2022-12-16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排水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78527A (zh) * 2022-09-22 2022-12-16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排水系统
CN115478527B (zh) * 2022-09-22 2023-07-28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排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78839A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综合系统
CN209039914U (zh) 基于海绵城市的道路生物净化滞留带
CN105350607A (zh)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207660076U (zh) 一种海绵城市新型大小雨水分流井
CN210247639U (zh) 一种自灌溉生态外墙
CN216552277U (zh) 一种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
CN205399547U (zh) 一种可拆卸式侧壁雨水截流利用装置
CN207645999U (zh) 一种居民生活区初期雨水径流拦截、净化装备
CN208088681U (zh) 一种集水式绿化保温屋面系统
CN206256508U (zh) 一种综合雨水收集装置
CN216338787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
CN216239415U (zh) 一种车库顶板排水及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组织系统
CN113216320B (zh) 一种适用于低绿地率的雨水生态净化和收集利用系统
CN211421345U (zh) 一种生物滞留带系统
CN210032375U (zh) 一种屋面雨水收集系统
CN209114272U (zh) 一种绿化带及之间道路的调蓄水结构
CN208293725U (zh) 城市道路雨水利用结构
CN206503180U (zh) 一种平原新建海绵城市
CN101606480B (zh) 一种雨水渗集节灌系统
CN206957075U (zh) 一种防堵塞雨水分配浇灌装置
CN205242496U (zh)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206052851U (zh) 一种适用于开放大平面雨水储存调蓄系统
CN217651934U (zh) 一种基于毛细屏障机理的海绵城市集水装置
CN216810668U (zh) 城市建筑顶层雨洪资源集蓄与高效利用系统
CN216314236U (zh) 一种自动蓄补水生态树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