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35473U - 一种臭氧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臭氧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35473U
CN217535473U CN202221869902.5U CN202221869902U CN217535473U CN 217535473 U CN217535473 U CN 217535473U CN 202221869902 U CN202221869902 U CN 202221869902U CN 217535473 U CN217535473 U CN 217535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ead
ionization
ozone generato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6990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gfang Jianfan Technology Co ltd
Changzhou City Lanor Photoelectric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gfang Jianfan Technology Co ltd
Changzhou City Lanor Photoelectric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gfang Jianfan Technology Co ltd, Changzhou City Lanor Photoelectric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gfang Jianf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6990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354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35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354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臭氧发生器,属于臭氧制备领域。包括绝缘底座、电离管、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绝缘底座内部设置有至少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分别为与电源的负极和正极相连接;电离管一端安装在所述绝缘底座上,另一端形成封闭的中空容纳空间;第一电极由所述第一引线穿过所述电离管,延伸至所述容纳空间内;第二电极套装在所述电离管外部、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应的金属网,所述金属网与所述电离管之间留有预定间隙,形成电离通道。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电离管,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隔开,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形成的电离通道内发生电离,生成臭氧,精简优化了结构、缩小了整个设备的体积、降低了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臭氧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臭氧制备领域,尤其是一种臭氧发生器。
背景技术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特征,可分解或消除对环境或健康有危险的物质。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臭氧都受到广泛的应用,如用在饮用水消毒、医用水消毒灯领域。传统的臭氧制备方法有两种:电晕放电和紫外光照射。
传统的电晕放电式臭氧发生器为双端固定,里面是一片不锈钢片,中间是石英管,外面不锈钢网。所使用的放电室结构比较复杂,加工制作比较繁琐,导致整个设备体积较为大,不适合于空间受限的工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以解决背景技术所涉及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包括:
绝缘底座,内部设置有至少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分别为与电源的负极和正极相连接;
电离管,一端安装在所述绝缘底座上,另一端形成封闭的中空容纳空间,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充有发射性气体和/或保护性气体;
第一电极,由所述第一引线穿过所述电离管,延伸至所述容纳空间内,
第二电极,套装在所述电离管外部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应,并与所述电离管之间留有预定间隙,形成电离通道;第二引线延伸至所述金属网处,并将所述金属网相连接上。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第二引线穿过所述绝缘底座,延伸至所述金属网的远离绝缘底座的一端,并缠绕在所述金属网外部,将所述金属网固定在电离管。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绝缘底座两侧设置有两个向外凸出的安装耳,并在所述安装耳设置有安装孔。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形成的螺旋形、网状、筒状或条状结构。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为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的网状筒形结构。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电离管为陶瓷管、玻璃管或石英管。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外表面涂覆有电子发射材料。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电子发射材料为碳酸钡、碳酸锶、碳酸钙中的一种。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第一引线通过钼片与所述电离管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电离管,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隔开,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形成的电离通道内发生电离,生成臭氧,精简优化了结构、缩小了整个设备的体积、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由于第一电极始终位于保护性气氛下,不与空气或氧气接触,阴极不氧化,保证阴极不氧化中使用,延长发射阴极产品寿命,降低产品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绝缘底座10、第一引线20、第二引线30、电离管40、容纳空间50、第一电极60、第二电极70、安装耳80。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参阅附图1至4,一种臭氧发生器,包括:绝缘底座10、电离管40、第一电极60和第二电极70。
其中,绝缘底座10采用绝缘材料制作,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在所述绝缘底座10的内部设置有至少第一引线20和第二引线30,所述第一引线20和第二引线30分别为与电源的负极和正极相连接。所述电离管40一端安装在所述绝缘底座10上,另一端形成封闭的中空容纳空间50,在所述容纳空间50内充有发射性气体和/或保护性气体;第一电极60由所述第一引线20穿过所述电离管40,延伸至所述容纳空间50内,所述第一电极60也可称为阴极放电部。第二电极70套装在所述电离管40外部、与所述第一电极60相对应的金属网,所述金属网与所述电离管40之间留有预定间隙,形成电离通道;第二引线30延伸至所述金属网处,并与所述金属网相连接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电离管40,将第一电极60和第二电极70隔开,在第一电极60和第二电极70所形成的电离通道内发生电离,生成臭氧,精简优化了结构、缩小了整个设备的体积、减少了制造成本。同时,由于第一电极60始终位于保护性气氛下,不与空气或氧气接触,阴极不氧化,保证阴极不氧化中使用,延长发射阴极产品寿命,降低产品使用成本。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引线30穿过所述绝缘底座10,延伸至所述金属网的远离绝缘底座10的一端,并缠绕在所述金属网外部,将所述金属网固定在电离管40。其中所述第二引线30不仅起到导电连接的作用,而且可以将第二电极70固定在电离管40外部,精简优化了结构、缩小了整个设备的体积。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底座10两侧设置有两个向外凸出的安装耳80,并在所述安装耳80设置有安装孔。通过安装耳80将臭氧发生器安装在消毒设备上,例如饮用水消毒设备、医用水消毒设备上。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60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形成的螺旋形、网状、筒状或条状结构。所述第二电极70为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的网状筒形结构。以此提高第一电极60和第二电极70之间的放电面积,进而提高臭氧发生器的臭氧产生效率,所述导电材料不仅应该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而且应该需要一定的高温稳定性,所述述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采用铁、钴、钨、钼、镍、金、银、铜、碳或其合金材料制成。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电离管40为具有细长的圆柱形,两端均为封闭端,可以采用石英、玻璃、陶瓷等绝缘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长度为177mm、直径为12.1mm的石英管。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所述石英管的尺寸与所述电子输出量有关,该尺寸属于并非限定性。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60外表面涂覆有电子发射材料,能够提高第一电极60的放电下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电极60外表面涂覆有碳酸锶为主的电子发射材料,其臭氧转化率可从8%提高至30%。当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所述电子发射材料还可为碳酸钡、碳酸钙等。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线20通过钼片与所述电离管40密封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钼片作为密封件,由于与玻璃、石英具有相近的膨胀系数,在高温条件下,具有优异的密封性能。
为了方便理解臭氧发生器的技术方案,对其工作原理做出简要说明:在所述电离管40的外部套设一金属网,形成阳极,并接通高频高压电源,所述金属网与电离管40之间形成电离通道,通过风扇或管道将空气导入电离通道,当空气或氧气经过电离通道时,第一电极60和第二电极70之间发生电离,电离所产生的氧离子与其他氧离子发生反应或电离所产生的氧离子与氧分子发生反应生成臭氧。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9)

1.一种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底座,内部设置有至少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分别为与电源的负极和正极相连接;
电离管,一端安装在所述绝缘底座上,另一端形成封闭的中空容纳空间,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充有发射性气体和/或保护性气体;
第一电极,由所述第一引线穿过所述电离管,延伸至所述容纳空间内;
第二电极,套装在所述电离管外部、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应的金属网,所述金属网与所述电离管之间留有预定间隙,形成电离通道;第二引线延伸至所述金属网处,并与所述金属网相连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线穿过所述绝缘底座,延伸至所述金属网的远离绝缘底座的一端,并缠绕在所述金属网外部,将所述金属网固定在电离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底座两侧设置有两个向外凸出的安装耳,并在所述安装耳设置有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形成的螺旋形、网状、筒状或条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为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的网状筒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管为陶瓷管、玻璃管或石英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外表面涂覆有电子发射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发射材料为碳酸钡、碳酸锶、碳酸钙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线通过钼片与所述电离管密封连接。
CN202221869902.5U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臭氧发生器 Active CN2175354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69902.5U CN217535473U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臭氧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69902.5U CN217535473U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臭氧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35473U true CN217535473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23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69902.5U Active CN217535473U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臭氧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354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9431B (zh) 准分子灯
CN100543921C (zh) 场发射发光照明光源
WO2023207140A1 (zh) 碳纤维螺旋电极、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CN202205710U (zh) 脉冲紫外臭氧杀菌灯管
CN217535473U (zh) 一种臭氧发生器
WO2023207141A1 (zh) 螺旋电极、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US20090211895A1 (en) Ozone generator
CN205016492U (zh) 一种125kW连续波磁控管
JP4977337B2 (ja) 誘電体バリア放電灯
CN213691957U (zh) 一种介质阻挡辉光放电离子源结构
CN114900945A (zh) 一种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和空气净化器
US2476616A (en) Low-power miniature fluorescent and/or glow lamp
US20080224614A1 (en) Looped Frame Arc Tube Mounting Assembly for Metal Halide Lamp
CN112509907A (zh) 一种介质阻挡辉光放电离子源结构
CN218485595U (zh) 一种dbd发生器模块
CN218499331U (zh) 一种分体式等离子体发生器
JP2022506922A (ja) 細ワイヤ内部電極を有する真空紫外エキシマランプ
CN216512867U (zh) 一种微型石英管臭氧发生器
US4349764A (en) Low-pressure metal vapor discharge lamp
GB385898A (e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electric discharge devices
CN220290754U (zh) 一种准分子灯
US2056628A (en) Self starting gaseous electric discharge device
US3012165A (en) Fluorescent lamp gas filling
CN115985736A (zh) 一种阴极放电管
CN209199872U (zh) 一种高能等离子放电净化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