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32650U - 一种扶手安装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扶手安装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32650U
CN217532650U CN202221751454.9U CN202221751454U CN217532650U CN 217532650 U CN217532650 U CN 217532650U CN 202221751454 U CN202221751454 U CN 202221751454U CN 217532650 U CN217532650 U CN 217532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mounting
arm brace
fixing hol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5145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修健
丁伟朋
苟黎刚
张俊
廖慧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5145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32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32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32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扶手安装结构及车辆,具体涉及车体配件领域,其包括:支架本体、侧围内板和侧围外板,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侧安装有扶手,所述侧围内板上设有与所述支撑结构相配的配合结构以及与车体侧围和顶盖相配的连接结构,所述侧围外板朝向所述侧围内板的一侧设有侧围安装槽,车体侧围安装在所述侧围安装槽内,所述侧围外板位于车体侧围上下两侧的端部与所述侧围内板连接。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用于安装扶手,其主要适用于设有天窗或大天窗的车体结构,使用紧固组件将所述侧围内板、所述侧围外板、所述支架本体与车体的侧围和顶盖连接,从而提高所述扶手安装结构的强度及扭转刚度。

Description

一种扶手安装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体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扶手安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汽车这种舒适的出行工具,人们在追求汽车舒适性的同时,也在追求汽车的安全性能。扶手是汽车内必不可少的一个功能配件,在汽车急速启停或转弯等行驶状况下,车内的乘客可以通过扶手获得一定的安全支撑,有利于保障车内乘客的安全。
现有的扶手大多是支架通过焊接或搭接与汽车车体的侧围连接的,这种结构适用于未设置天窗的车体结构。对于设置了天窗的车体结构来说,尤其是设置了大天窗的车体结构,由于侧围顶部需要搭接天窗,难以预留足够的空间来安装扶手支架,从而导致扶手的强度无法满足乘客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扶手安装结构及车辆,其适用于设置了大天窗的车体结构,使得扶手的强度满足乘客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扶手安装结构,其包括:支架本体、侧围内板和侧围外板,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侧安装有扶手,所述侧围内板上设有与所述支撑结构相配的配合结构以及与车体侧围和顶盖相配的连接结构,所述侧围外板朝向所述侧围内板的一侧设有侧围安装槽,车体侧围安装在所述侧围安装槽内,所述侧围外板位于车体侧围上下两侧的端部与所述侧围内板连接,所述支撑结构支撑在所述配合结构上,并通过紧固组件与所述侧围内板和所述侧围外板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结构通过紧固组件与车体侧围和顶盖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若干连接固定孔,若干所述连接固定孔通过紧固组件与车体的侧围和顶盖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所述侧围安装槽的形状与车体侧围的外形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四个撑脚,所述撑脚的一端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所述撑脚的另一端设有安装板。
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四个所述撑脚包括第一撑脚、第二撑脚、第三撑脚和第四撑脚,所述第一撑脚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撑脚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上部,所述第三撑脚和所述第四撑脚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下部,所述第一撑脚通过紧固组件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侧围内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撑脚通过紧固组件与所述侧围外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撑脚和所述第四撑脚通过紧固组件与所述侧围内板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所述第二撑脚、所述第三撑脚、所述第四撑脚上均设有撑脚加强筋。
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所述第一撑脚与所述第二撑脚之间的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第三撑脚与所述第四撑脚之间的所述支架本体上以及所述支架本体远离所述第一撑脚一侧的端部设有朝向所述侧围内板的支架翻边。
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所述第三撑脚和所述第四撑脚上设有减重孔。
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扶手安装孔和扶手安装定位孔,所述扶手通过紧固组件与所述扶手安装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所述侧围内板的顶部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撑脚的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所述侧围内板的中部设有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撑脚的安装板上设有第三固定孔,所述第四撑脚的安装板上设有第四固定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三固定孔相配合,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第四固定孔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第四安装孔中至少一处设有凸台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所述侧围外板的顶部设有第二安装孔和第五安装孔,所述第五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相配合,所述第二撑脚的安装板上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和所述第四固定孔关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中线为非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三固定孔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四固定孔的连线是平行的。
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所述侧围外板的两端与所述侧围内板的两端是通过结构胶连接的。
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侧围内板均与车体的侧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安装有所述扶手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用于安装扶手,其主要适用于设有天窗或大天窗的车体结构,所述侧围内板与所述侧围外板的两端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侧围安装槽安装在车体侧围的外侧,通过紧固组件和所述连接结构将所述侧围内板、所述侧围外板与车体的侧围和顶盖连接,所述支架本体通过紧固组件将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侧围内板和所述侧围外板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使得所述扶手安装结构的牢固的安装在车体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性好,结构强度及扭转刚度较高,并且安装和拆卸较为方便,有利于工人进行维修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的支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的侧围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的侧围外板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0 支架本体
110 支撑结构
111 第一撑脚
112 第二撑脚
113 第三撑脚
114 第四撑脚
115 第一固定孔
116 第二固定孔
117 第三固定孔
118 第四固定孔
120 安装板
130 撑脚加强筋
140 支架翻边
150 减重孔
160 扶手安装孔
170 扶手安装定位孔
200 侧围内板
210 第一安装孔
220 第三安装孔
230 第四安装孔
240 连接结构
300 侧围外板
310 侧围安装槽
320 第二安装孔
330 第五安装孔
400 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
当实施例给出数值范围时,应理解,除非本实用新型另有说明,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的掌握及本实用新型的记载,还可以使用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法、设备、材料相似或等同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方法、设备和材料来实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的正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的侧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扶手安装结构,其包括:支架本体100、侧围内板200和侧围外板300,所述支架本体100的一侧设有支撑结构110,所述支架本体100的另一侧安装有扶手400,所述侧围内板200上设有与所述支撑结构110相配的配合结构以及与车体侧围和顶盖相配的连接结构240,所述侧围外板300位于车体侧围上下两侧的端部与所述侧围内板200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外板300朝向所述侧围内板200的一侧设有侧围安装槽310,车体侧围安装在所述侧围安装槽310内,所述支架本体100的所述支撑结构110支撑在所述配合结构上,所述支撑结构110通过紧固组件与所述侧围内板200和所述侧围外板300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结构240通过紧固组件与车体侧围和顶盖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与车体的侧围和顶盖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外板300通过所述侧围安装槽310安装在车体侧围的外侧,所述侧围外板300和所述侧围内板200与车体的侧围紧密贴合,并且所述侧围内板200和所述侧围外板300位于车体侧围上下两侧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架本体100通过紧固组件将所述支撑结构110与所述侧围内板200、所述侧围外板300可拆卸连接,并且所述侧围内板200通过紧固组件将所述连接结构240与车体的侧围和顶盖可拆卸连接,从而使所述支架本体100、所述侧围内板200、所述侧围外板300与车体的侧围和顶盖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加强所述扶手安装结构的强度。本实用新型是通过紧固组件进行可拆卸连接的,其安装和拆卸较为方便,有利于工人进行维修和更换。所述紧固组件可以是螺栓、铆钉等可拆卸的连接固定件。
扶手400是通过扶手安装结构安装在所述支架本体100上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扶手连接结构为扶手安装孔160,扶手400可以通过安装螺栓安装在所述扶手安装孔160处。所述侧围内板200上的所述配合结构可以是一切适合的能够与所述支撑结构110配合达到稳定支撑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配合结构为安装平面及安装孔。
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所述连接结构240包括若干连接固定孔,若干所述连接固定孔通过紧固组件与车体的侧围和顶盖可拆卸连接。所述侧围安装槽310的形状与车体侧围的外形相匹配。所述侧围内板200和所述侧围外板300紧密的包围在车体侧围的外侧,并且通过所述连接结构240与车体侧围连接,能够有效增强所述扶手安装结构与车体的连接强度。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的支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所述支撑结构110包括四个撑脚,所述撑脚的一端与所述支架本体 100连接,所述撑脚的另一端设有安装板120。
请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四个所述撑脚包括第一撑脚111、第二撑脚112、第三撑脚113和第四撑脚114,所述第一撑脚111与所述支架本体10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撑脚112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100的上部,所述第三撑脚113和所述第四撑脚 114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100的下部,所述第一撑脚111通过紧固组件与所述侧围外板300 和所述侧围内板200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撑脚112通过紧固组件与所述侧围外板300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撑脚113和所述第四撑脚114通过紧固组件与所述侧围内板200可拆卸连接。
请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所述第二撑脚112、所述第三撑脚 113、所述第四撑脚114上均设有撑脚加强筋130。所述撑脚加强筋130有利于提高所述第二撑脚112、所述第三撑脚113、所述第四撑脚114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强安装支架的强度。
请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所述第一撑脚111与所述第二撑脚 112之间的所述支架本体100上、所述第三撑脚113与所述第四撑脚114之间的所述支架本体100上以及所述支架本体100远离所述第一撑脚111一侧的端部设有朝向所述侧围内板 200的支架翻边140。所述支架翻边140有利于提高所述支架本体100的结构强度,能够大幅度提供所述支架本体100的抗变形能力,从而增强安装支架的强度。
请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所述第三撑脚113和所述第四撑脚 114上设有减重孔150。所述减重孔150用于减轻安装支架的整体重量,从而满足轻量化的需求。
请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所述支架本体100上设有扶手安装孔160和扶手安装定位孔170。所述扶手安装定位孔170用于扶手400的安装定位,所述扶手安装孔160用于安装所述扶手400。
请参阅图4和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的侧围内板的结构示意图。请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所述侧围内板200的顶部设有第一安装孔210,所述第一撑脚111的安装板120上设有第一固定孔115,所述第一安装孔210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15相配合。
请参阅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所述侧围内板200的中部设有第三安装孔220和第四安装孔230,所述第三撑脚113的安装板120上设有第三固定孔117,所述第四撑脚114的安装板120上设有第四固定孔118,所述第三安装孔220与所述第三固定孔117相配合,所述第四安装孔230与所述第四固定孔118相配合。
请参阅图5,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所述第三安装孔117和所第四安装孔118处均设有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有利于提高所述第三安装孔117和所述第四安装孔 118处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加安装支架的强度。
请参阅图4至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的侧围外板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所述侧围外板300的顶部设有第二安装孔320和第五安装孔330,所述第五安装孔330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10和所述第一固定孔115相配合,所述第二撑脚112的安装板120上设有第二固定孔116,所述第二安装孔320与所述第二固定孔116 相配合。
所述第一固定孔115、所述第二固定孔116、所述第三固定孔117和所述第四固定孔118 为非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固定孔115和所述第三固定孔117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固定孔116 和所述第四固定孔118的连线是平行的。这样能够增大固定孔之间的跨距,将所受的外力更好的传递出去,使安装支架均匀受力,也能达到节约材料和减重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扶手安装结构一示例中,所述侧围外板300与所述侧围内板200是通过结构胶连接的。所述侧围外板300和所述侧围内板200均与车体的侧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安装有所述扶手安装结构。其中,车辆包括车身、变速器、制动系统、转向控制系统、内饰组件、座椅和照明单元。所述扶手安装结构安装在车身的侧围上,并与车身的侧围和顶盖固定连接,从而提高所述扶手安装结构的强度及扭转刚度。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例如变速器、制动系统、转向控制系统等均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这里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扶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侧安装有扶手;
侧围内板,所述侧围内板上设有与所述支撑结构相配的配合结构以及与车体侧围和顶盖相配的连接结构;
侧围外板,所述侧围外板朝向所述侧围内板一侧设有侧围安装槽,车体侧围安装在所述侧围安装槽内,所述侧围外板位于车体侧围上下两侧的端部与所述侧围内板连接;
其中,所述支撑结构支撑在所述配合结构上,并通过紧固组件与所述侧围内板和所述侧围外板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结构通过紧固组件与车体侧围和顶盖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扶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撑脚、第二撑脚、第三撑脚和第四撑脚,所述第一撑脚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撑脚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上部,所述第三撑脚和所述第四撑脚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下部,所述第一撑脚通过紧固组件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侧围内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撑脚通过紧固组件与所述侧围外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撑脚和所述第四撑脚通过紧固组件与所述侧围内板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扶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撑脚、所述第三撑脚、所述第四撑脚上均设有撑脚加强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扶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脚与所述第二撑脚之间的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第三撑脚与所述第四撑脚之间的所述支架本体上以及所述支架本体远离所述第一撑脚一侧的端部设有朝向所述侧围内板的支架翻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扶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内板的顶部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撑脚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扶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内板的中部设有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撑脚上设有第三固定孔,所述第四撑脚上设有第四固定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三固定孔相配合,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第四固定孔相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扶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第四安装孔中至少一处设有凸台结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扶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外板的顶部设有第二安装孔和第五安装孔,所述第五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相配合,所述第二撑脚上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相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扶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和所述第四固定孔关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中线为非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三固定孔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四固定孔的连线是平行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上安装有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扶手安装结构。
CN202221751454.9U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扶手安装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7532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51454.9U CN217532650U (zh)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扶手安装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51454.9U CN217532650U (zh)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扶手安装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32650U true CN217532650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23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51454.9U Active CN217532650U (zh)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扶手安装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326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6625C (zh) 改进的机动车辆前端与车身侧边的连接件
US9758998B2 (en) Motor vehicle door with hinge reinforcement
CN205706896U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总成
CN205853845U (zh) 后视镜的安装结构、车门和车辆
CN216140071U (zh) 后侧围结构及车辆
CN217532650U (zh) 一种扶手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0047305U (zh) 一种车门护板扶手加强支架、车门及汽车
CN104149854A (zh) 一种前横梁总成
CN212766477U (zh) 汽车d柱加强板总成及汽车
JPH11268640A (ja) 鉄道車両の製造方法と鉄道車両
CN219948087U (zh) 用于车辆的内饰板总成及车辆
CN220518096U (zh) 一种汽车车顶扶手支架
CN113002430B (zh) 一种汽车衣帽板总成及汽车
US6733069B2 (en) Vehicle roof
CN219428048U (zh) 车辆的d柱外饰板和车辆
CN205686151U (zh) 车门总成和汽车
CN216636628U (zh) 一种驾驶舱固定装置
CN219506106U (zh) 一种转向安装座分体结构的横梁
CN216033658U (zh) 一种车门扶手盒安装支架及其安装结构
CN216886404U (zh) 一种顶棚拉手安装支架结构
CN210941551U (zh) 一种外后视镜安装结构
CN208360321U (zh) 一半式的仪表板横梁和包括该仪表板横梁的汽车
CN217864364U (zh) 一种车身悬挂塔座结构及汽车
CN210164370U (zh) 一种乘用车铰链加强板结构
CN214355909U (zh) 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