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29374U - 一种铣刀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铣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29374U
CN217529374U CN202220277941.XU CN202220277941U CN217529374U CN 217529374 U CN217529374 U CN 217529374U CN 202220277941 U CN202220277941 U CN 202220277941U CN 217529374 U CN217529374 U CN 2175293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er
face
edge
angle
cutting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7794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尧
赵卫娟
张榅桲
张海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Diamon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Diamon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Diamon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Diamon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7794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293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293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293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刀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铣刀,该铣刀包括刀体以及同轴设置于刀体端部且用于切削的刀头,刀头上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均匀排列的切削刃,切削刃由前刀面、与前刀面相交形成刃部的第一后刀面以及连接于第一后刀面远离前刀面的第二后刀面构成,第一后刀面的周刃第一后角小于第二后刀面的周刃第二后角;在前刀面与所述刃部相交处沿轴向和径向均设置前角,前角为负角;切削刃的刃部在刀头上为高中心设置;刀头上相邻的两个切削刃之间设置有排屑槽,排屑槽由一个切削刃的第一后刀面以及第二后刀面和按照顺时针方向的下一个切削刃的前刀面合围而成。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目前的铣刀磨损较快、使用寿命短以及加工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铣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刀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铣刀。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一些超精密的行业的工件加工上,精加工采用的是硬质合金立铣刀+涂层的方案,加工后的粗糙度虽然能达到客户要求,但是刀具磨损较快,刀具寿命太短,需要频繁换刀,效率太低,因此采用超硬材质的小直径刀具是种不错的选择,例如微细铣刀。由于微细铣削刀具加工工件时,工件表面质量、刀具磨寿命都受到微细铣刀的刀具材料、刃口钝圆、结构角度等基本特征参数的影响。
因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高精度、耐磨性好的微细铣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铣刀,用于解决目前的铣刀磨损较快、使用寿命短以及加工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铣刀,该铣刀包括刀体以及同轴设置于所述刀体端部且用于切削的刀头,所述刀头上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均匀排列的切削刃,所述切削刃由前刀面、与所述前刀面相交形成刃部的第一后刀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后刀面远离所述前刀面的第二后刀面构成,所述第一后刀面的周刃第一后角小于所述第二后刀面的周刃第二后角;在所述前刀面与所述刃部相交处沿轴向和径向均设置前角,所述前角为负角,形成抗崩刃结构;所述切削刃的刃部在所述刀头上为高中心设置;所述刀头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切削刃之间设置有排屑槽,所述排屑槽由一个所述切削刃的第一后刀面以及第二后刀面和按照顺时针方向的下一个所述切削刃的前刀面合围而成。
优选地,所述周刃第一后角的角度范围为10°~20°。
优选地,所述周刃第二后角的角度范围为25°~40°。
优选地,所述排屑槽采用螺旋设置,螺旋角度为30°~45°。
优选地,所述排屑槽的槽底设置有两个相交的V型槽面,所述V型槽面的开口朝向所述刀头的外周。
优选地,所述高中心设置的刃部凸出高度范围为0.01~0.05mm。
优选地,所述切削刃采用由靠近所述刀头端部中心位置向所述刀头的外周边缘延伸的直刀刃。
优选地,所述直刀刃靠近所述刀头远离所述刀体的端部的位置形成端刃,所述端刃设置有双后角。
优选地,所述双后角包括端刃第一后角以及端刃第二后角;所述端刃第一后角的角度范围为10°~20°,所述端刃第二后角的角度范围为25°~40°。
优选地,所述切削刃采用由靠近所述刀头端部中心位置向所述刀头的外周边缘延伸的弧形刀刃。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多个切削刃沿周向均匀排列在刀头上,每个切削刃的周刃均为双后角设置,且切削刃的刃部采用高中心设置,这使得该铣刀在工作时受力方向改变,受力均匀,便于达到工件所需要的表面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铣刀的一个实施例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切削刃的端刃后角示意图;
图4为图2左视示意图;
图5为一种铣刀的另一个实施例主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的左视示意图。
其中,图1-7中,1-刀体,2-刀头,21-切削刃,211-前刀面,212-第一后刀面,213-第二后刀面,22-排屑槽,221-V型槽面;R-刀尖圆角,R’-球头半径,a1-端刃第一后角,a2端刃第二后角,b1-周刃第一后角,b2-周刃第二后角,C-高中心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如图1-7所示,一种铣刀,该铣刀包括刀体1以及刀头2。刀体1的左端连接刀头2。在本实施例中,刀体1采用硬质合金,刀头2能够采用整体的PCD、PCBN、陶瓷材质;与现有技术中在硬质合金外增加涂层的刀具相比,本实施例的整体的PCD、PCBN或陶瓷刀头,在保证同样的表面粗糙度下,进给速度可以更高,刃部耐磨损性能更高,刀具使用寿命更长,刀具更换频次更低,并且刀具使用的范围更广。在使用一段时间刀头2出现磨损后,由于为整体式的刀头2,可以对刀头进行较大尺寸的修磨,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整体式的刀头通过烧结的方式与硬质合金的刀体连接。
刀头2的左端设置有至少两个切削刃21,可设置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切削刃。具体地,切削刃21在刀头2上沿刀头2的周向均匀排列。更具体地,切削刃21有前刀面211、第一后刀面212以及第二后刀面213构成。前刀面211与第一后刀面212相交,并在相交处形成刃部。第二后刀面213与第一后刀面212衔接,且处于第一后刀面212远离前刀面211的一侧。
更具体地,前刀面211与刃部相交处构成的夹角为前角,前刀面沿轴向和径向的前角均设置为负角,这样形成抗崩刃结构,能够提升刃部的抗崩刃性能。
更具体地,第一后刀面212与相应刃部之间形成周刃第一后角b1,第二后刀面与相应刃部之间形成周刃第二后角b2,且b1小于b2。
更具体地,相较于刀头2左端的中心点位置,切削刃21的刃部向左凸出,即切削刃21的刃部为高中心设置。
更具体地,在刀头2上还设置有排屑槽22,便于切削后排屑,避免碎屑硬性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每相邻的两个切削刃21之间均设置有排屑槽22。沿着顺时针方向,前一个切削刃21的第一后刀面212及第二后刀面213与后一个切削刃21的前刀面211合围而成排屑槽。
本实施例一种铣刀在使用时,刀头2为整体式样式,采用整体的PCD、PCBN或陶瓷材质制成,并通过烧结的方式与刀杆1连接,这样与硬质合金刀头+涂层的铣刀相比,在保证同样的表面粗糙度下,进给速度可以更高,刃部耐磨损性能更高,刀具使用寿命更长,同时降低了刀具更换频次,扩展了适用范围。本实施例的刀头2上切削刃21具有周刃双后角,且切削刃21的刃部为高中心设置,这使得刀具受力方向改变,受力均匀,提高了切削刃21的强度,便于达到工件所需要的表面质量。
进一步地,周刃第一后角b1的角度可选择范围为10°~20°。与之相适应的,周刃第二后角b2的角度可选择范围为25°~40°。
进一步地,排屑槽22采用螺旋设置。具体地,排屑槽22的螺旋角度可选择范围为30°~45°,螺旋角大更有利于切屑的排出,以使得排屑更加的流畅。
进一步地,在排屑槽22内部还设置有两个V型槽面221。具体地,两个V型槽面221的开口朝向刀头2的外周;同时,两个V型槽面221沿着排屑槽22的螺旋方向排列,并有部分交叉。
进一步地,切削刃21的高中心设置,其中切削刃21的刃部高于中心的距离记为高中心距离C,高中心距离C在0.01~0.05mm之间进行选择。
实施例2,如图1-4所示,如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铣刀,切削刃21采用直刀刃。具体地,切削刃21自刀头2的左端靠近中心处向刀头2的外周边缘以弯折的走向进行延伸,并在弯折处设置圆角,记为刀尖圆角R。
在本实施例中,刀尖圆角R的半径可选择范围为0.03~0.5mm,以提高切削刃21的强度。
进一步地,切削刃21靠近刀头2的左端处还形成有端刃。具体地,切削刃21的端刃为双后角设置,分别为端刃第一后角a1、端刃第二后角a2。
在本实施例中,端刃第一后角a1的可选择范围为10°~20°,端刃第二后角a2的可选择范围为25°~40°。
实施例3,如图5-7所示,如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铣刀,切削刃21采用弧形刀刃。具体地,切削刃21自刀头2的左端靠近中心处向刀头2的外周边缘以圆弧的走向进行延伸,并使得刀头2左端整体呈现类球状,构成球头铣刀。球头铣刀的球头半径R’选择范围为0.05~3mm。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铣刀,该铣刀包括刀体以及同轴设置于所述刀体端部且用于切削的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上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均匀排列的切削刃,所述切削刃由前刀面、与所述前刀面相交形成刃部的第一后刀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后刀面远离所述前刀面的第二后刀面构成,所述第一后刀面的周刃第一后角小于所述第二后刀面的周刃第二后角;在所述前刀面与所述刃部相交处沿轴向和径向均设置前角,所述前角为负角,形成抗崩刃结构;所述切削刃的刃部在所述刀头上为高中心设置;所述刀头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切削刃之间设置有排屑槽,所述排屑槽由一个所述切削刃的第一后刀面以及第二后刀面和按照顺时针方向的下一个所述切削刃的前刀面合围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刃第一后角的角度范围为10°~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刃第二后角的角度范围为25°~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槽采用螺旋设置,螺旋角度为30°~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槽的槽底设置有两个相交的V型槽面,所述V型槽面的开口朝向所述刀头的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中心设置的刃部凸出高度范围为0.01~0.05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刃采用由靠近所述刀头端部中心位置向所述刀头的外周边缘延伸的直刀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刀刃靠近所述刀头远离所述刀体的端部的位置形成端刃,所述端刃设置有双后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后角包括端刃第一后角以及端刃第二后角;所述端刃第一后角的角度范围为10°~20°,所述端刃第二后角的角度范围为25°~40°。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刃采用由靠近所述刀头端部中心位置向所述刀头的外周边缘延伸的弧形刀刃。
CN202220277941.XU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铣刀 Active CN2175293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77941.XU CN217529374U (zh)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铣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77941.XU CN217529374U (zh)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铣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29374U true CN217529374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25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77941.XU Active CN217529374U (zh)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铣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293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12958B2 (en) Face milling cutter
US20070172321A1 (en) Ball endmill
JP5447021B2 (ja)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CN101784355B (zh) 立铣刀
JP2007030074A (ja) ラジアスエンドミル及び切削加工方法
CN101983810B (zh) 高强度不等螺旋角立铣刀
KR20180126509A (ko) 일체형으로 형성된 나사형 생크-커넥터를 갖는 교체 가능한 정면-밀링 헤드
CN103764326A (zh) 多刃立铣刀
JP5842708B2 (ja)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JP2022522805A (ja) 割出し可能な切削インサート
JP2004141975A (ja) ラジアスエンドミル
CN114472997A (zh) 一种铣刀
CN217529374U (zh) 一种铣刀
CN111168133A (zh) 一种石墨加工用整体氧化锆陶瓷成型铣刀
CN216028323U (zh) 一种玻纤复合铣刀
CN215746640U (zh) 一种加工液态金属的金属陶瓷铣刀
CN214557694U (zh) 一种pcd螺旋铣刀
CN214053814U (zh) 一种立式安装刀片的螺旋铣削刀具
CN211638438U (zh) 一种pcd钻头
CN113695653A (zh) 一种球头铣刀
CN216966540U (zh) 一种加工螺纹的精加工铣刀
CN217913204U (zh) 燕尾刀和倒角刀的复合刀具
CN216801989U (zh) 丝攻刀具
CN216729935U (zh) 一种加工螺纹的粗加工铣刀
CN216575731U (zh) 一种三刃圆鼻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