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24132U - 一种手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24132U
CN217524132U CN202221443894.8U CN202221443894U CN217524132U CN 217524132 U CN217524132 U CN 217524132U CN 202221443894 U CN202221443894 U CN 202221443894U CN 217524132 U CN217524132 U CN 2175241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chband
rotating
plate
watch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4389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振洲
李伟成
汪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sheng Watch Products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sheng Watch Product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sheng Watch Products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sheng Watch Product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4389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241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241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241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表结构,其属于手表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本体、第一表带、第二表带、活动部以及转合部。所述本体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表带以及第二表带;所述第一表带具有若干表带卡槽,若干所述表带卡槽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一表带的内侧;所述第二表带具有表带转轴;所述表带转轴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表带的一端。所述活动部与所述第一表带活动连接;所述转合部与所述表带转轴活动连接,所述转合部与所述活动部活动开合设置。本实用新型一种手表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表佩戴不便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手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表结构。
背景技术
手表一般包括表带和表盘,佩戴时可以通过表带将表盘束在手腕上。市面上针对不同类型的表带以及手表的款式设计有不同种类的表扣,例如有蝴蝶扣、双按弹簧扣、龟壳扣、潜水扣、二折扣等等,种类虽然繁多,但均以折叠形式的居多。这种折叠式的表扣,其装配结构一般较为复杂,使用部件较多,装配操作繁琐,成本高。基于此,中国专利CN212488814U一种表扣及手表,所述表扣包括:底架,设有容置槽,容置槽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开口,容置槽内设有弹性件;按钮,包括按压部、连接部和插接部,插接部至少部分收容于容置槽中,按压部外露于底架且与底架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隔,弹性件的一端与插接部相抵;两个翻转架,翻转架具有相对的转动端和自由端,翻转架的自由端与插接部之间形成有卡扣结构,翻转架的自由端通过卡扣结构扣接于插接部,按压按钮时翻转架能从插接部脱离。上述所公开的表扣及手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部件少以及部件间的装配操作简单的优点。
然而,上述所公开的一种表扣及手表还存在佩戴不便的技术问题。具体的,在上述所述公开的一种表扣及手表结构中,当用户将手表戴于手腕后,需要将其所设有的两翻转架分别转动折叠并扣于底架上,以缩短表带的长度,从而将表带牢固地扣于人手腕上;当用户需要将手表从手中摘下时,需要向内侧方向按压按钮,以将两翻转架从底架脱开,从而增加表带的长度以将表带从手中摘下。由此可见,无论用户需要佩戴或解下手表,用户均需要将手掌聚拢成拱形,以使用户的手掌能穿入其表扣与手表表带所形成的圆圈中,从而造成了用户需要佩戴或解下手表时不够便利。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手表佩戴不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手表结构。
一种手表结构,其包括:本体、第一表带、第二表带、活动部以及转合部。所述本体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表带以及第二表带;所述第一表带具有若干表带卡槽,若干所述表带卡槽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一表带的内侧;所述第二表带具有表带转轴;所述表带转轴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表带的一端。所述活动部与所述第一表带活动连接,并且,所述活动部具有内板以及外板。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表带的内、外侧;所述内板具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表带卡槽活动连接;所述外板具有两锁扣部;两所述锁扣部分别相对设置于所述外板的两侧。所述转合部与所述表带转轴活动连接,所述转合部与所述活动部活动开合设置,并且,所述转合部具有转动板、转动盖板、两活动锁扣以及若干弹性元件。所述转动板与所述表带转轴匹配连接;所述转动盖板与所述转动板相对设置;两所述活动锁扣相对活动设置于所述转动板与所述转动盖板之间;若干弹性元件分别连接于两所述弹性元件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内板还具有两挂臂,两所述挂臂分别设置于所述内板的两侧。
更进一步的,所述外板还具有两转动短轴、两内板扣位以及预扣轴。
更进一步的,两所述转动短轴分别活动设置于所述外板的两侧,每一所述转动短轴分别连接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
更进一步的,两所述内板扣位分别相对两所述转动短轴设置于所述外板的另一端,并且,每一所述内板扣位分别对应与一所述挂臂匹配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预扣轴相对于两所述转动短轴设置于所述外板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板具有锁扣活动槽。
更进一步的,两所述活动锁扣于所述锁扣活动槽中相互活动套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板与所述转动盖板之间设置有若干锁紧件。
更进一步的,所述锁紧件分别将所述转动板与所述转动盖板锁合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手表结构分别设有本体、第一表带、第二表带、活动部以及转合部;所述第一表带与所述第二表带分别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两侧,从而,使所述本体可以被所述第一表带与所述第二表带连接并可被佩戴于用户的手腕。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部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表带,所述转合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表带的一端,并且,所述转合部与所述活动部可开合设置,以使用户将所述转合部与所述活动部相互解锁后,所述第一表带与所述第二表带可以被同时接除连接关系,以使用户方便地将所述本体连同所述第一表带与所述第二表带同时从用户的手腕处直接取下。同理,当用户需要佩戴手表时,可以直接将所述本体、所述第一表带以及所述第二表带一起放置于用户的手腕处,然后,再将所述活动部按照用户的手腕大小调整至其在所述第一表带上的合适位置,最后,将所述转合部与所述活动部相互扣合即可以使所述本体牢固的系紧于用户的手腕上。所以,本实用新型一种手表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表佩戴不便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表结构另一方向转合部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表结构部分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手表结构包括:本体1、第一表带2、第二表带3、活动部4以及转合部5。所述本体1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表带2以及第二表带3;所述第一表带2具有若干表带卡槽201,若干所述表带卡槽201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一表带2的内侧;所述第二表带3具有表带转轴301;所述表带转轴301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表带3的一端。所述活动部4与所述第一表带2活动连接,并且,所述活动部4具有内板401以及外板402。所述内板401与所述外板40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表带2的内、外侧;所述内板401具有卡接部401a,所述卡接部401a与所述表带卡槽201活动连接;所述外板402具有两锁扣部402a;两所述锁扣部402a分别相对设置于所述外板402的两侧。所述转合部5与所述表带转轴301活动连接,所述转合部5与所述活动部4活动开合设置,并且,所述转合部5具有转动板501、转动盖板502、两活动锁扣503以及若干弹性元件504。所述转动板501与所述表带转轴301匹配连接;所述转动盖板502与所述转动板501相对设置;两所述活动锁扣503相对活动设置于所述转动板501与所述转动盖板502之间;若干弹性元件504分别连接于两所述弹性元件504之间。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手表结构所设有的本体1包括手表表盘以及手表指针等构成手表的必要元件,其中,所述第一表带2与所述第二表带3分别连接于所述本体1的两侧,从而,使所述本体1可以被所述第一表带2与所述第二表带3连接并可被佩戴于用户的手腕。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部4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表带2,所述转合部5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表带3的一端,并且,所述转合部5与所述活动部4可开合设置,以使用户将所述转合部5与所述活动部4相互解锁后,所述第一表带2与所述第二表带3可以被同时接除连接关系,以使用户方便地将所述本体1连同所述第一表带2与所述第二表带3同时从用户的手腕处直接取下。同理,当用户需要佩戴手表时,可以直接将所述本体1、所述第一表带2以及所述第二表带3一起放置于用户的手腕处,然后,再将所述活动部4按照用户的手腕大小调整至其在所述第一表带2上的合适位置,最后,将所述转合部5与所述活动部4相互扣合即可以使所述本体1牢固的系紧于用户的手腕上。从而,本实用新型一种手表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手表需要用户先蜷缩手掌才能进行佩戴的情况。更具体的,所述第一表带2的内侧设置有若干所述表带卡槽201;而所述活动部4分别设有内板401与外板402;所述内板401之上设置有与所述表带卡槽201相互匹配的卡接部401a;从而,当用户需要调整所述活动部4于所述第一表带2之上的相对位置,也即,调整表带至适合用户的手腕大小的时候,可以通过所述卡接部401a与所述表带卡槽201的配合卡紧,从而使所述活动部4稳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表带2中的预设位置。此外,当用户需要将所述转合部5与所述活动部4相互扣合时,需要同时按下设置于所述转动板501与所述转动盖板502之间的两侧的两所述活动锁扣503,以使其预设的卡接点缩入所述转动板501与所述转动盖板502之间;然后,将所述转合部5整体沿着所述表带转轴301转动至其与所述活动部4匹配闭合,接着,用户再松开对两所述活动锁扣503的按压,此时,两所述活动锁扣503之间被压缩的弹性元件504伸展并将两所述活动锁扣503均顶回至其初始位置,以使所述活动锁扣503与所述锁扣部402a匹配闭锁,从而使得所述转合部5与所述活动部4完成锁扣闭合。更具体的,所述弹性元件504可以为弹簧等具有弹性恢复能力的材料或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内板401还具有两挂臂401b,两所述挂臂401b分别设置于所述内板401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外板402还具有两转动短轴402b、两内板扣位402c以及预扣轴402d;两所述转动短轴402b分别活动设置于所述外板402的两侧,每一所述转动短轴402b分别连接所述内板401与所述外板402;两所述内板扣位402c分别相对两所述转动短轴402b设置于所述外板402的另一端,并且,每一所述内板扣位402c分别对应与一所述挂臂401b匹配连接;所述预扣轴402d相对于两所述转动短轴402b设置于所述外板402的另一端。具体的,当需要将内板401与所述外板402进行匹配安装时,只需要将所述内板401所设有的两挂臂401b分别对应匹配一所述内板扣位402c,然后,再使两所述转动短轴402b分别扣接于所述内板401与所外板402的两侧即可使两者稳妥连接。此外,所述外板402中相对于所述转动短轴402b的另一侧还设置有一预扣轴402d,所述预扣轴402d有利于所述转合部5扣合于所述活动部4时,使所述转合部5的下沿,也即,所述转合部5与所述表带转轴301的连接处附近,可以预先挂扣于所述预扣轴402d之上,从而使所述转合部5可以沿着所述预扣轴402d的限位而转合至与所述活动部4扣合。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板501具有锁扣活动槽501a;两所述活动锁扣503于所述锁扣活动槽501a中相互活动套接。具体的,当用户同时按压两所述活动锁扣503时,其两者可以沿着所述锁扣活动槽501a的限位而相互匹配套接,其中,前文已述两所述活动锁扣503之间还设置有若干弹性元件504,从而,若干所述弹性元件504也同时连接于所述锁扣活动槽501a之中,从而,当所述弹性元件504的弹性势能释放时,可以使两所述活动锁扣503同时被顶回至两者的初始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板501与所述转动盖板502之间设置有若干锁紧件505,所述锁紧件505分别将所述转动板501与所述转动盖板502锁合连接。具体的,所述转动板501与所述转动盖板502之间通过若干锁紧件505固定连接,用户可以通过拆卸速搜锁紧件505而使其两者分离或锁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手表结构分别设有本体1、第一表带2、第二表带3、活动部4以及转合部5;所述第一表带2与所述第二表带3分别连接于所述本体1的两侧,从而,使所述本体1可以被所述第一表带2与所述第二表带3连接并可被佩戴于用户的手腕。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部4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表带2,所述转合部5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表带3的一端,并且,所述转合部5与所述活动部4可开合设置,以使用户将所述转合部5与所述活动部4相互解锁后,所述第一表带2与所述第二表带3可以被同时接除连接关系,以使用户方便地将所述本体1连同所述第一表带2与所述第二表带3同时从用户的手腕处直接取下。同理,当用户需要佩戴手表时,可以直接将所述本体1、所述第一表带2以及所述第二表带3一起放置于用户的手腕处,然后,再将所述活动部4按照用户的手腕大小调整至其在所述第一表带2上的合适位置,最后,将所述转合部5与所述活动部4相互扣合即可以使所述本体1牢固的系紧于用户的手腕上。所以,本实用新型一种手表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表佩戴不便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本手表结构包括:本体(1)、第一表带(2)、第二表带(3)、活动部(4)以及转合部(5);所述本体(1)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表带(2)以及第二表带(3);所述第一表带(2)具有若干表带卡槽(201),若干所述表带卡槽(201)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一表带(2)的内侧;所述第二表带(3)具有表带转轴(301);所述表带转轴(301)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表带(3)的一端;所述活动部(4)与所述第一表带(2)活动连接,并且,所述活动部(4)具有内板(401)以及外板(402);所述内板(401)与所述外板(40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表带(2)的内、外侧;所述内板(401)具有卡接部(401a),所述卡接部(401a)与所述表带卡槽(201)活动连接;所述外板(402)具有两锁扣部(402a);两所述锁扣部(402a)分别相对设置于所述外板(402)的两侧;所述转合部(5)与所述表带转轴(301)活动连接,所述转合部(5)与所述活动部(4)活动开合设置,并且,所述转合部(5)具有转动板(501)、转动盖板(502)、两活动锁扣(503)以及若干弹性元件(504);所述转动板(501)与所述表带转轴(301)匹配连接;所述转动盖板(502)与所述转动板(501)相对设置;两所述活动锁扣(503)相对活动设置于所述转动板(501)与所述转动盖板(502)之间;若干弹性元件(504)分别连接于两所述弹性元件(50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401)还具有两挂臂(401b),两所述挂臂(401b)分别设置于所述内板(401)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402)还具有两转动短轴(402b)、两内板扣位(402c)以及预扣轴(402d)。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转动短轴(402b)分别活动设置于所述外板(402)的两侧,每一所述转动短轴(402b)分别连接所述内板(401)与所述外板(4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内板扣位(402c)分别相对两所述转动短轴(402b)设置于所述外板(402)的另一端,并且,每一所述内板扣位(402c)分别对应与一所述挂臂(401b)匹配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扣轴(402d)相对于两所述转动短轴(402b)设置于所述外板(402)的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501)具有锁扣活动槽(501a)。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活动锁扣(503)于所述锁扣活动槽(501a)中相互活动套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501)与所述转动盖板(502)之间设置有若干锁紧件(50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505)分别将所述转动板(501)与所述转动盖板(502)锁合连接。
CN202221443894.8U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手表结构 Active CN2175241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43894.8U CN217524132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手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43894.8U CN217524132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手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24132U true CN217524132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44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43894.8U Active CN217524132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手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241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58149B1 (en) Attachment mechanism architectures for a watch band
AU2016238967B2 (en) Clasp mechanisms for wristwatch bands
US11006705B2 (en) Clasp mechanism for wrist-worn devices
JP2008529559A (ja) 電気接続手段を有する留具付きリストバンドまたはブレスレット
CN107280157B (zh) 表带结构及具有该表带结构的智能手表
CN107019297A (zh) 表扣、表带及钟表
JP2007313050A (ja) 中留、帯状装身具及び時計
CN217524132U (zh) 一种手表结构
US3636596A (en) Buckle construction for a wristwatch bracelet
US20120080464A1 (en) Wearable Band for Receiving a Clip-On Device, Docking Accessories, and Methods of Use
KR100695704B1 (ko) 밴드형 장신구용 버클 및 밴드형 장신구
CN218889384U (zh) 一种带体长度调节机构以及可穿戴设备
TW201511707A (zh) 用於珠寶或腕錶之扣件
CN209846296U (zh) 折叠扣及手表
CN212661273U (zh) 腕带组件、腕带以及腕戴设备
CN107692417B (zh) 表扣和手表
CN218889390U (zh) 表带伸缩机构及智能手表
CN214432326U (zh) 一种折叠表扣
CN113455791B (zh) 绑带调节机构、带体结构以及腕戴设备
CN215913542U (zh) 一种扣件及手表
CN218790928U (zh) 按压式连接带和可穿戴设备
KR200468009Y1 (ko) 휴대폰용 손목지갑
CN218457525U (zh) 表扣、表带以及穿戴设备
JP3690850B2 (ja) 装身具の中留構造
CN212697931U (zh) 腕带组件、腕带以及腕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