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23667U - 一种成蟾养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成蟾养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23667U
CN217523667U CN202221523400.7U CN202221523400U CN217523667U CN 217523667 U CN217523667 U CN 217523667U CN 202221523400 U CN202221523400 U CN 202221523400U CN 217523667 U CN217523667 U CN 2175236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culture
pond
breeding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2340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继法
贾秋彦
胡晶红
段水泉
安佰国
林雪
蔡玉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Kangyu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Kangyu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Kangyu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Kangyu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2340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236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236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236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蟾蜍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成蟾养殖系统,该养殖系统包括养殖区,养殖区包括水域养殖区和陆地养殖区,水域养殖区包括养殖池,养殖池是纵面截面为梯形的水池,养殖池的底面为长方形,在养殖池内的侧壁上铺设有一层不透水薄膜,不透水薄膜上有毛毡层,不透水薄膜与毛毡层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养殖池的下底部有排水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水域养殖区和陆地养殖区的面积之比设置为1:2使蟾蜍的生活环境更生态化,有利于蟾蜍的健康。(2)养殖池内设置有黑色塑料膜和毛毡层,既防止了水变浑浊又有一定的保温效果,还不影响蟾蜍的爬行。

Description

一种成蟾养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蟾蜍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成蟾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蟾蜍养殖行业渐渐成为养殖业的重要行业,各养殖方法也多种多样,由于蟾蜍的生活习性需要水和阴凉的陆地,所以导致养殖池内的水极容易变浑浊,使换水的频率增加,且需要很大的精力去除泥污。
普通的蟾蜍养殖池多为四周是泥的池塘,没有排水及换水系统,上述的养殖池存在的缺陷是:(1)蟾蜍顺着池塘壁爬行到活动区时,池塘侧壁上的泥容易滑落到池底,从而造成池塘内的水容易浑浊;(2)池塘四壁若过于陡峭,不利于蟾蜍顺着池塘壁爬行到活动区;(3)若是铺上塑料薄膜防止池塘侧壁的泥容易滑落到池底以避免水变浑浊,则会导致蟾蜍难以顺着光滑的塑料薄膜向上爬行;(4)缺乏换水系统会导致水体水质变差,容易引发蟾蜍患上各种疾病比如肠炎等,从而影响蟾蜍生长。
CN 109588369 A披露了一种蟾蜍生态养殖系统,包括地面,所述地面上开设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底部铺设有沙层,所述蓄水池内设置有水池浅水区,所述蓄水池内设置有水池深水区,所述蓄水池内养殖有水产,所述地面上固定安装有棚架钢管,所述棚架钢管的顶部设置有尼龙网,所述地面的顶部修筑有地垄,所述地面的顶部设置有人工喂食器,所述地垄的顶部栽种有农作物,所述地面的顶部设置有位于棚架钢管外部的爬藤植物种植区。该蟾蜍生态养殖系统及套养套种方法,最大程度有效的利用了土地资源,从而尽可能多的为我们带来收益的同时,还实现了以蟾蜍养殖为主,其它养殖种植为辅的套养套种的养殖方法。上述的专利申请文献中使用砂石来缓解水变浑浊的问题,但是换水时对积沙的清理也较困难,并且池底容易积攒过多的积沙,当过多的积沙未及时清理时容易出现池内容积变小、氧含量少等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提出一种方便清理养殖池的生态养殖系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成蟾养殖系统,该实用新型的最大特点为设置水域养殖区和陆地养殖区,利用生态的模式养殖蟾蜍使蟾蜍更健康,且设置水域养殖区和陆地养殖区的面积之比为1:2可以使蟾蜍的食物源更丰富;在养殖池设置黑色塑料膜和毛毡层既有效的改善了池水变浑浊问题,还有一定的保温效果。
一种成蟾养殖系统,该养殖系统包括养殖区,养殖区包括水域养殖区和陆地养殖区,水域养殖区包括养殖池,养殖池是纵面截面为梯形的池,养殖池的底面为长方形,在养殖池内的侧壁上铺设有一层不透水薄膜,不透水薄膜上有毛毡层,不透水薄膜与毛毡层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养殖池的下底部有排水管;
梯形结构的养殖池可以让蟾蜍自主爬出来,有助于蟾蜍的活动和喂食。
不透水的薄膜可以保住养殖池内的水量且有一定的保温效果;也有效防止了养殖池底部水泥或土的碎尘导致的水变浑浊问题。毛毡层有一定的粗糙度有助于蟾蜍的爬出且能清除蟾蜍身上的泥土防止池水变浑浊。
养殖区的四周埋有若干支撑杆/支撑板,支撑杆/支撑板下半部固定有围网,围网将养殖区包围住;支撑杆/支撑板顶部固定有细网,细网将养殖区从上空覆盖住;
陆地养殖区内设置有喂食槽、进水管、湿度调节管;进水管的出口在养殖池的上方;湿度调节管上设置有多个喷头。
陆地养殖区为长方形,支撑杆/支撑板位于养殖区的四个角上,陆地养殖区内有果树种植带,果树种植带分布在陆地养殖区内的两边。
陆地养殖区内的果树为桃树、葡萄等,桃或葡萄容易腐烂,会招来蚊蝇以供蟾蜍作为动物源的蛋白食用。
陆地养殖区内的地面上铺设有塑料膜层;所述的塑料膜层上有多个随机分布的用于小草钻出的孔洞。铺设塑料膜层,可以防止杂草过度生长,避免蟾蜍长时间栖息在杂草中影响其进食等;但是由于杂草也为蟾蜍提供了栖息和遮荫,也需要一部分草来吸引蚊虫,因此,在塑料膜层上扎上孔洞,一方面保证有一定量的草可供蟾蜍栖息,另一方面也不会致使杂草过度生长从而影响蟾蜍的正常生活。
陆地养殖区内的草要保留一些铜钱草、节节草、绿萝等矮小的草植,也可以种一些小白菜、油菜等矮小的蔬菜。
支撑杆为竹竿或水泥板或混凝土板或木板。
养殖池四个侧壁的坡度均为30°~60°,且养殖池大致为轴对称的水池。
不透水薄膜为塑料薄膜,塑料薄膜的厚度为0.6mm~1.2mm,毛毡层的厚度为0.1~0.3cm。优选为黑色塑料薄膜,保温效果更好;塑料薄膜不需要太厚,但是也不能过薄,过薄容易破损。
进水管、排水管、湿度调节管上均设置有单向阀,湿度调节管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喷头。
湿度调节管为软管或者是硬质管,管径为5cm。
水域养殖区和陆地养殖区的面积之比为1:2,使蟾蜍有更多的活动空间捕食运动,可以使蟾蜍更健康。
围网高度为50cm~7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水域养殖区和陆地养殖区的面积之比设置为1:2,使蟾蜍的生活环境更生态化,将其栖息与爬行活动区进行科学的配置,有利于蟾蜍的健康和生长。
(2)养殖池内设置有黑色塑料膜层和毛毡层,既防止了水变浑浊又有一定的保温效果,还有利于蟾蜍向上爬行到陆地养殖区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区域分布图;
图2为实施例1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养殖池剖面图;
图4为实施例1湿度调节管结构图;
图中:1-养殖池,2-陆地养殖区,3-喂食槽,4-湿度调节管,5-支撑杆/支撑板,6-不透水薄膜,7-毛毡层,8-喷头,9-排水管,10-围网,11-细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现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一种成蟾养殖系统,该养殖系统包括养殖区,养殖区包括水域养殖区和陆地养殖区2,水域养殖区包括养殖池1,养殖池1是纵面截面为梯形的池,养殖池1的底面为长方形,在养殖池1内的侧壁上铺设有一层不透水薄膜6,不透水薄膜6上有毛毡层7,不透水薄膜6与毛毡层7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养殖池1的下底部有排水管9;
梯形体结构的养殖池1可以让蟾蜍自主爬出来,有助于蟾蜍的活动和喂食。
不透水的薄膜可以保持住养殖池1内的水量且有一定的保温效果;也有效防止了养殖池1底部水泥或土的碎尘导致的水变浑浊问题。毛毡层7有一定的粗糙度,有助于蟾蜍的爬出且能清除蟾蜍身上的泥土防止池水变浑浊。
养殖区的四周埋有若干支撑杆5,支撑杆5下半部固定有围网10,围网10将养殖区包围住;支撑杆5顶部固定有细网11,细网11将养殖区从上空覆盖住;
陆地养殖区2内设置有喂食槽3、进水管、湿度调节管4;进水管的出口在养殖池1的上方;湿度调节管4上设置有多个喷头8。
陆地养殖区2为长方形,支撑杆5位于养殖区的四个角上,陆地养殖区2内有果树种植带,果树种植带分布在陆地养殖区2内的边缘。
陆地养殖区2内的果树为桃树、葡萄等,桃或葡萄容易腐烂,会招来蚊蝇以供蟾蜍作为动物源的蛋白食用。
陆地养殖区2内的地面上铺设有塑料膜层;所述的塑料膜层上有多个随机分布的用于草植钻出的孔洞。为了防止杂草过度生长,铺设有塑料膜层,避免蟾蜍长时间栖息在杂草中影响其进食等;但是由于杂草也为蟾蜍提供了栖息和遮荫,也需要一部分草来吸引蚊虫,因此,在塑料膜层上扎上孔洞,一方面保证有一定量的草可供蟾蜍栖息,另一方面也不会致使杂草过度生长从而影响蟾蜍的正常生活。
陆地养殖区2内的草要保留一些铜钱草、节节草、绿萝等矮小的草植,也可以种一些小白菜、油菜等矮小的蔬菜。
支撑杆5为竹竿。
养殖池1四个侧壁的坡度均为30°,且养殖池1大致为轴对称的水池。
不透水薄膜6为黑色塑料薄膜,塑料薄膜的厚度为0.6mm,毛毡层7的厚度为0.1cm;黑色塑料薄膜,保温效果更好;塑料薄膜不需要太厚,但是也不能过薄,过薄容易破损。
进水管、排水管9、湿度调节管4上均设置有单向阀,湿度调节管4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喷头8。
湿度调节管4为硬质管,硬质管的直径为5cm。
水域养殖区和陆地养殖区2的面积之比为1:2,使蟾蜍有更多的活动空间捕食运动,可以使蟾蜍更健康。
围网10高度为50cm。
实施例2
一种成蟾养殖系统,该养殖系统包括养殖区,养殖区包括水域养殖区和陆地养殖区2,水域养殖区包括养殖池1,养殖池1是纵面截面为梯形的池,养殖池1的底面为长方形,在养殖池1内的侧壁上铺设有一层不透水薄膜6,不透水薄膜6上有毛毡层7,不透水薄膜6与毛毡层7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养殖池1的下底部有排水管9;
梯形体结构的养殖池1可以让蟾蜍自主爬出来,有助于蟾蜍的活动和喂食。
不透水的薄膜可以保住养殖池1内的水量且有一定的保温效果;也有效防止了养殖池1底部水泥或土的碎尘导致的水变浑浊问题。毛毡层7有一定的粗糙度有助于蟾蜍的爬出且能清除蟾蜍身上的泥土防止池水变浑浊。
养殖区的四周埋有若干支撑板5,支撑杆5下半部固定有围网10,围网10将养殖区包围住;支撑板5顶部固定有细网11,细网11将养殖区从上空覆盖住;
陆地养殖区2内设置有喂食槽3、进水管、湿度调节管4;进水管的出口在养殖池1的上方;湿度调节管4上设置有多个喷头8。
陆地养殖区2为长方形,支撑板5位于养殖区的四个角上,陆地养殖区2内有果树种植带,果树种植带分布在陆地养殖区2内的边缘。
陆地养殖区2内的果树为桃树、葡萄等,桃或葡萄容易腐烂,会招来蚊蝇以供蟾蜍作为动物源的蛋白食用。
陆地养殖区2内的地面上铺设有塑料膜层;所述的塑料膜层上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用于小草钻出的孔洞。为了防止杂草过度生长,铺设有塑料膜层,避免蟾蜍长时间栖息在杂草中影响其进食等;但是由于杂草也为蟾蜍提供了栖息和遮荫,也需要一部分草来吸引蚊虫,因此,在塑料膜层上扎上孔洞,一方面保证有一定量的草可供蟾蜍栖息,另一方面也不会致使杂草过度生长从而影响蟾蜍的正常生活。
陆地养殖区2内的草要保留一些铜钱草、节节草、绿萝等矮小的草植也可以种一些小白菜、油菜等矮小的蔬菜。
支撑板5为水泥板。
养殖池1四个侧壁的坡度均为45°,且养殖池1大致为轴对称的水池。
不透水薄膜6为黑色的塑料薄膜,塑料薄膜的厚度为0.8mm,毛毡层7的厚度为0.2cm。黑色塑料薄膜,保温效果更好;塑料薄膜不需要太厚,但是也不能过薄,过薄容易破损。
进水管、排水管9、湿度调节管4上均设置有单向阀,湿度调节管4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喷头8。
湿度调节管4为软管,软管的直径为5cm。
水域养殖区和陆地养殖区2的面积之比为1:2,使蟾蜍有更多的活动空间捕食运动,可以使蟾蜍更健康。
围网10高度为60cm。
实施例3
一种成蟾养殖系统,该养殖系统包括养殖区,养殖区包括水域养殖区和陆地养殖区2,水域养殖区包括养殖池1,养殖池1是纵面截面为梯形的池,养殖池1的底面为长方形,在养殖池1内的侧壁上铺设有一层不透水薄膜6,不透水薄膜6上有毛毡层7,不透水薄膜6与毛毡层7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养殖池1的下底部有排水管9;
梯形体结构的养殖池1可以让蟾蜍自主爬出来,有助于蟾蜍的活动和喂食。
不透水的薄膜可以保住养殖池1内的水量且有一定的保温效果;也有效防止了养殖池1底部水泥或土的碎尘导致的水变浑浊问题。毛毡层7有一定的粗糙度有助于蟾蜍的爬出且能清除蟾蜍身上的泥土防止池水变浑浊。
养殖区的四周埋有若干支撑板5,支撑板5下半部固定有围网10,围网10将养殖区包围住;支撑板5顶部固定有细网11,细网11将养殖区从上空覆盖住;
陆地养殖区2内设置有喂食槽3、进水管、湿度调节管4;进水管的出口在养殖池1的上方;湿度调节管4上设置有多个喷头8。
陆地养殖区2为长方形,支撑板5位于养殖区的四个角上,陆地养殖区2内有果树种植带,果树种植带分布在陆地养殖区2内的边缘。
陆地养殖区2内的果树为桃树、葡萄等,桃或葡萄容易腐烂,会招来蚊蝇以供蟾蜍作为动物源的蛋白食用。
陆地养殖区2内的地面上铺设有塑料膜层;所述的塑料膜层上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用于小草钻出的孔洞。为了防止杂草过度生长,铺设有塑料膜层,避免蟾蜍长时间栖息在杂草中影响其进食等;但是由于杂草也为蟾蜍提供了栖息和遮荫,也需要一部分草来吸引蚊虫,因此,在塑料膜层上扎上孔洞,一方面保证有一定量的草可供蟾蜍栖息,另一方面也不会致使杂草过度生长从而影响蟾蜍的正常生活。
陆地养殖区2内的草要保留一些铜钱草、节节草、绿萝等矮小的草植也可以种一些小白菜、油菜等矮小的蔬菜。
支撑杆5为木板。
养殖池1四个侧壁的坡度均为60°,且养殖池1大致为轴对称的水池。
不透水薄膜6为塑料薄膜,塑料薄膜的厚度为1.2mm,毛毡层7的厚度为0.3cm。优选为黑色塑料薄膜,保温效果更好;塑料薄膜不需要太厚,但是也不能过薄,过薄容易破损。
进水管、排水管9、湿度调节管4上均设置有单向阀,湿度调节管4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喷头8。
湿度调节管4为硬质管,硬质管的直径为5cm。
水域养殖区和陆地养殖区2的面积之比为1:2,使蟾蜍有更多的活动空间捕食运动,可以使蟾蜍更健康。
围网10高度为70cm。
当然,上述列举的实施例仅为了跟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并不能成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限,其他一切相同原理的变形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附图仅为表达原理所用的示意图,并不能成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实际应用时应根据所需情况做出合理变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呈一体结构的连接;可以是电性连接,也可以是磁性连接;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成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养殖系统包括养殖区,养殖区包括水域养殖区和陆地养殖区,水域养殖区包括养殖池,养殖池是纵面截面为梯形的池,养殖池的底面为长方形,在养殖池内的侧壁上铺设有一层不透水薄膜,不透水薄膜上有毛毡层,不透水薄膜与毛毡层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养殖池的下底部有排水管;
养殖区的四周埋有若干支撑杆/支撑板,支撑杆下半部固定有围网,围网将养殖区包围住;支撑杆/支撑板顶部固定有细网,细网将养殖区从上空覆盖住;
陆地养殖区内设置有喂食槽、进水管、湿度调节管;进水管的出口在养殖池的上方;湿度调节管上设置有多个喷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成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陆地养殖区为长方形,支撑杆/支撑板位于养殖区的四个角上,陆地养殖区内有果树种植带,果树种植带分布在陆地养殖区内的两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成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陆地养殖区内的地面上铺设有塑料膜层;所述的塑料膜层上有多个随机分布的用于小草钻出的孔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成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撑杆为竹竿或水泥板或混凝土板或木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成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养殖池四个侧壁的坡度均为30°~60°,且养殖池大致为轴对称的池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成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不透水薄膜为塑料薄膜,塑料薄膜的厚度为0.6mm~1.2mm,毛毡层的厚度为0.1~0.3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成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进水管、排水管、湿度调节管上均设置有单向阀,湿度调节管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喷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成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湿度调节管为软管或者是硬质管,管径为5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成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域养殖区和陆地养殖区的面积之比为1: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成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围网高度为50cm~70cm。
CN202221523400.7U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成蟾养殖系统 Active CN2175236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23400.7U CN217523667U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成蟾养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23400.7U CN217523667U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成蟾养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23667U true CN217523667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19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23400.7U Active CN217523667U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成蟾养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236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48890B (zh) 一种在稻田中综合进行多种水产动物养殖及水稻种植的方法
US521697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intensity controlled environment aquaculture
KR101322266B1 (ko) 논 경작지를 이용한 미꾸리류의 생태양식방법
CN110226545B (zh) 一种室内无土化克氏原螯虾养殖方法及其人工洞穴
JP2005065562A (ja) ドジョウの養殖方法
KR20050005219A (ko) 참게를 위한 양식 방법과 양식장
KR101657774B1 (ko) 육상 수조용 부착생물 육성 장치
CN217523667U (zh) 一种成蟾养殖系统
CN107466622A (zh) 一种莲田养鱼的养殖方法
KR200406763Y1 (ko) 참게 양식장
CN206575990U (zh) 一种水生动植物的混合养殖装置
CN108541534A (zh) 一种田塘兼用水淹防治虫害的稻鲵生态种养方法
CN109588369A (zh) 一种蟾蜍生态养殖系统及套养套种方法
KR20150127326A (ko) 어류의 배설물을 비료로 이용하는 수평 구조의 양어 및 수경재배 수조
CN210869392U (zh) 盆景式水蛭养殖系统
Soltan Aquaculture systems
CN209300013U (zh) 一种防天敌的青蛙复合养殖池
CN107182734B (zh) 一种铁皮石斛与棘胸蛙套养方法
CN216392277U (zh) 一种基于锥形鱼槽的鱼菜共生水面农田
CN111387112A (zh) 一种基于节气的河蟹养殖方法
CN217337066U (zh) 一种立体化蟾蜍生态种植养殖体系
JP2007202572A (ja) 栽培床の殺菌殺線虫及び成育妨害成分排除方法並びに栽培床
CN108307959A (zh) 一种田塘兼用水淹防治虫害的稻鳗生态种养方法
CN216392276U (zh) 一种鱼菜共生水面农田
CN109275604A (zh) 一种用于龙虾的海水网箱吊养养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