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19948U - 一种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19948U
CN217519948U CN202123439882.6U CN202123439882U CN217519948U CN 217519948 U CN217519948 U CN 217519948U CN 202123439882 U CN202123439882 U CN 202123439882U CN 217519948 U CN217519948 U CN 2175199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water
water
floor
water supply
retu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398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子德
黄臣贵
孙升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urple Apple Deco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urple Apple Deco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urple Apple Deco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urple Apple Deco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398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199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199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199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And Details Of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及系统,该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主要是由与外部的热水源相连且设置于多层建筑物内部的热水供应干管、若干个相对两端分别与热水供应干管和多层建筑物内的用水器件相连通的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与各楼层热水支管组件和加热器相连通的回水管路组件等构成。回水管路组件包括:与楼层热水支管组件相连通的楼层回水管、与各楼层回水管相连的回水主管、与回水主管和热水源相连通的回水干管、设置于回水干管上的循环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可以较好地保证各用水器件的出水温度,以保证用户的体验感。

Description

一种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于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日益提升,尤其是住宅内的生活设施,例如供水系统的体验度要求越来越高。
通常情况下,在大平层以及多层建筑中,例如大宅别墅中,为了缩短热水的出水时间,以提升热水体验感,现有的设计中,热水供应系统中的供水管路常采用将各热水管和各用水器件串联在一起,以建立一体的热水大循环管路,然而在该热水大循环管路在使用时,存在如下缺陷:由于热水循环管路采用串联的方式,整体长度较长,因此,热量损失极大,从而使得距离热水循环管路的加热器距离较远处的热水温度较低,从而使得该处供应的用水器件,例如卫生室内洗浴头的热水温较低,影响了洗浴的体验感等。
因此,如何降低提高一种供水管路及系统,可以较好地保证各用水器件的出水温度,以保证用户的体验感,是本实用新型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及系统,可以较好地保证各用水器件的出水温度,以保证用户的体验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包括:与外部的热水源相连且设置于所述多层建筑物内部的热水供应干管;若干个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热水供应干管和所述多层建筑物内的用水器件相连通的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与各楼层热水支管组件相连通的回水管路组件;
其中,所述回水管路组件包括:与楼层热水支管组件相连通的楼层回水管、与各楼层回水管相连的回水主管、与所述回水主管和所述热水源相连通的回水干管、设置于所述回水干管上的循环泵;
并且,所述循环泵用于在开启时,将各楼层回水管中的热水回流至通过回水主管汇集至所述回水干管后,回流至所述热水源。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各楼层热水支管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多层建筑物的各楼层中;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至少包括:位于各楼层中的楼层热水主管,位于对应的楼层中并与所述楼层热水主管和对应的用水器件相连通的楼层热水支管,设置于各楼层热水主管中的热水分层阀门。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各热水分层阀门邻近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与热水供应干管的连接处设置。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还包括:冷水供应干管;若干个分别与所述冷水供应干管相连通的楼层冷水支管组件;其中,所述冷水供应干管沿平行于管道井的通道方向布置,并由从所述多层建筑物的管道井的底部垂直向上延伸。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热水源输出的热水,通过所述热水供应干管和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后到达对应的用水器件时,所经过的热水管路的长度为第一路径长度;所述冷水供应干管引入的冷水,通过所述冷水供应干管和所述楼层冷水支管组件后到达对应的所述用水器件时的所经过的冷水管路的长度为第二路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路径长度与所述第二路径长度相同;所述热水管路上安装的管件连接器的数量与所述冷水管路上安装的管件连接器的数量相同;其中,所述管件连接器为三通或连接弯头。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回水管路组件的管道直径小于所述热水供应干管1的管道直径;其中,所述回水管路组件的管道的直径小于等于DN20。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用水器件包括:若干个同时与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以及楼层冷水支管组件相连通的第一器件;若干个单独与所述楼层冷水支管组件相连通的第二器件;所述第一器件包括:拖把池、马桶、水便器、洗衣机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所述第二器件包括:淋浴头、浴缸水龙头、洗碗池水龙头、洗脸盆水龙头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多层建筑物为别墅或公寓。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系统,包括:上述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用于向所述热水供应干管供应热水的热水源。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热水源为设置于多层建筑物的内部的低楼层区域的热水供应源或外部的热水供应源;其中,所述热水供应源包括:与所述回水干管和所述热水供应干管以及所述冷水供应干管相连通的加热器;邻近所述加热器设置并用于控制所述热水供应干管、所述冷水供应干管以及所述回水管路组件的通断的总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及系统,可以较好地保证各用水器件的出水温度,以保证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如图1所示,该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主要是由与外部的热水源相连且设置于所述多层建筑物内部的热水供应干管1、若干个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热水供应干管1和所述多层建筑物内的用水器件相连通的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与各楼层热水支管组件和所述加热器10相连通的回水管路组件等构成。
所述回水管路组件包括:与楼层热水支管组件相连通的楼层回水管、与各楼层回水管相连的回水主管3、与所述回水主管3和所述热水源相连通的回水干管4、设置于所述回水干管4上的循环泵8;
并且,所述循环泵8用于在开启时,将各楼层回水管中的热水通过回水主管3汇集至所述回水干管4后,回流至所述热水源。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上述供水管路,可实现对各楼层中用水器件分别单独提供热水,以代替现有技术中采用单向大循环串联多层建筑物中的用水器件的管路结构,无须将整个热水流经整个管路才能到达目的用水器件,并且由于该供水管路还可在需要时,例如各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中的水温较低时,通过开启循环泵8,将各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中的温度较低的水抽回至回水主管3,然后汇集至所述回水干管4,再回流至所述热水源,从而可确保各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中的水温保持适宜的温度,进而可保证与各楼层热水支管组件相连通的用水器件的出水温度,不至于过低,在短时间出水后,其温度即可满足正常的使用需求,从而避免局部区域出现低温水积余,易导致用水器件的出水实际过长,影响了用户的体验度。
具体地,为了使得多层建筑物中的各楼层的用水器件可以独立获取热水源,各楼层热水支管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多层建筑物的各楼层中。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至少包括:位于各楼层中的楼层热水主管,位于对应的楼层中并与所述楼层热水主管和对应的用水器件相连通的楼层热水支管,以及设置于各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中的热水分层阀门。通过该结构以及控制对应的热水分层阀门,使得从热水器向各用水器件供应的热水,仅需流经部分热水供应干管、对应的楼层热水主管和楼层热水支管即可,以及当部分楼层热水支管内的水温过低时,可通过关闭各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中的热水分层阀门,而使得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中的热水分层阀门打开,即可针对性将楼层热水支管内的低温水回流至热水源,并通过楼层热水主管补充新的适宜温度的热水,因此,整个过程流经的管路较短,从而使得热水沿管路流动造成的热量和动力损失要小得多,温度下降较小,水压有足够的保证,不仅非常节能,而且使得各用水器件输出的水温较高,可以满足不同的用水需求,例如温水洗手、洗脸、洗碗或洗浴等要求,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用水体验。
其中,所述热水分层阀门的数量与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中的楼层热水主管的数量相同。通过该结构,使得任何一处用水器件或管路检修都不影响其他区域的用水器件或管路供水,因此,检修方便,减轻对业主的生活干扰。
详细地,热水分层阀门具体可参照图1中所述的位于第一楼层中的热水分层阀门71、位于第二楼层中的热水分层阀门72以及位于第三楼层中的热水分层阀门73等。
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装配和维修,作为优选的方式,各热水分层阀门邻近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与热水供应干管1的连接处设置。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设计和安装需求,所述楼层热水主管至少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于各楼层中的第一楼层热水主管11、第二楼层热水主管21和第三楼层热水主管31;所述楼层热水支管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楼层热水主管11相连通的第一楼层热水支管111、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楼层热水主管21相连通的第二楼层热水支管211、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三楼层热水主管31相连通的第三楼层热水支管311。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多层建筑物的层数仅以三层为例作说明,而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为二层、四层等其它数量的楼层。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及系统还包括:冷水供应干管2;若干个分别与所述冷水供应干管2相连通的楼层冷水支管组件。其中,所述冷水供应干管2沿平行于管道井的通道方向布置,并由从所述多层建筑物的管道井的底部垂直向上延伸。
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冷水供应干管2引入冷水的连接位置和热水源输出的热水的位置位于同一高度,从而使得热水供应干管1获得的热水水压与冷水供应干管的供应水压相同,为冷热水压力平衡提供了基础保障。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用虚线箭头表示冷水的流向,实线箭头表示热水的流向。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楼层冷水支管组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于各楼层中的第一楼层冷水主管12、第二楼层冷水主管22和第三楼层冷水主管32;所述楼层冷水支管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楼层冷水主管12相连通的第一楼层冷水支管121、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楼层冷水主管22相连通的第二楼层冷水支管221、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三楼层冷水主管32相连通的第三楼层冷水支管321。
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及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各楼层冷水支管组件中的冷水分层阀门,以方便管路的检修。其中,冷水分层阀门具体可参照图1中所述的位于第一楼层中的冷水分层阀门61、位于第二楼层中的冷水分层阀门62以及位于第三楼层中的冷水分层阀门63等。此外,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装配和维修,作为优选的方式,各冷水分层阀门邻近楼层冷水支管组件与冷水供应干管2的连接处设置。其中,冷水分层阀门的数量与楼层冷水支管组件中的楼层冷水主管的数量相同。通过该结构,使得任何一处用水器件或管路检修都不影响其他区域的用水器件或管路供水,因此,检修方便,减轻对业主的生活干扰。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热水供应干管1和所述冷水供应干管2相互平行,且直径相同;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和所述楼层冷水支管组件彼此之间相互平行,且直径相同。由于热水管路和冷水管路流经的水流方向相同,长度也大致相同,所以热水和冷水在分别到达对应的用水器件前,其在各自的管路内受到的摩擦接触时间以及摩擦力大小大致相同,因而使得水压的损失大致相同,从而可较好地使得到达对应的用水器件的热水和冷水之间的压力差较小,尤其是远离加热器位置的用水器件F1的热水和冷水尽可能地保持压力一致,以实现热水压力平衡,从而便于将混合后的水温调节至合适的温度,且使得热水和冷水混合后的水压较高,进而提升用户的体验度。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热水源输出的热水,通过所述热水供应干管1和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后到达对应的用水器件时,所经过的热水管路的长度为第一路径长度;所述冷水供应干管2引入的冷水,通过所述冷水供应干管2和所述楼层冷水支管组件后到达对应的所述用水器件时的所经过的冷水管路的长度为第二路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路径长度与所述第二路径长度相同。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热水管路上安装的管件连接器的数量与所述冷水管路上安装的管件连接器的数量相同;其中,所述管件连接器为三通或连接弯头。通过上述内容可知:由于热水管路和冷水管路流经的水流方向相同,长度也大致相同,并且,热水管路和冷水管路上设置的诸如三通或连接弯头等管件连接器的数量也相同,所以热水和冷水在到达对应的用水器件前,其与管件连接器内壁的摩擦接触时间以及受到管件连接器施加的摩擦力大小大致相同,因而使得水压的损失大致相同,从而可最大限度地使得到达对应的用水器件的热水和冷水之间的压力差较小,尤其是远离加热器位置的用水器件F1的热水和冷水尽可能地保持压力一致,以实现热水压力平衡,从而便于将混合后的水温调节至合适的温度,且使得热水和冷水混合后的水压较高,进而提升用户的体验度。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热水管路和冷水管路上设置的诸如三通或连接弯头等管件连接器的数量相同指代是数量基本相同或基本非常相近,其差异不会超会超过太多,例如不会超过3个。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循环泵8设置于所述回水干管4上,且设置于多层建筑物的管道井的顶部区域。通过该布局,使得循环泵8启动时,即可推动热水在上述形成的可循环的热水回路中流动,由于其在顶部区域,因此其仅提供较小的动力,即可推动热水的流动,因此可节省动力,此外,由于其设置于管道井的顶部区域,可便于循环泵8的检修和维护。另外,热水器安装在多层建筑物的管道井的顶部区域,使其远离多层建筑物内的卧室、客厅等区域,可以较好地降低热水器产生的噪音对用户的影响。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如图1所示,上述楼层回水管至少包括:与所述第一楼层热水主管11相连通的第一楼层回水管13;与所述第二楼层热水主管21相连通的第二楼层回水管23;与所述第三楼层热水主管31相连通的第三楼层回水管23。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回水管路组件的管道直径小于所述热水供应干管1的管道直径。通过该结构,使得回水管路组件在将上述可循环的热水回路中低温的水输送回热水器的过程中,输送的热水流量相比主管较少,因此造成的热量损失也较低。
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设计和安装需求,所述回水管路组件的管道的直径小于等于DN20。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回水管路组件包括:若干个依次相接且直径为DN15的钢管或复合管,以通过采用最小的尺寸作为回水管路组件的管道,使得回水管路组件内流过的热水的量非常少,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热水供应干管1的管道直径大于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的管道直径。以使得热水供应干管1内的水量足够满足各层热水支管组件的供水需求。
其中,所述热水供应干管1包括:若干个依次相接且直径为DN25或DN32的钢管或复合管;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包括:若干个依次相接且直径为DN20或DN25的钢管或复合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热水供应干管1和冷水供应干管2的管道直径大小与设置的用水器件的房屋数量呈正比关系,各楼层热水主管和楼层冷水主管的管道直径大小直接与各楼层中设置的用水器件的房屋呈正比关系。举例来说,根据卫生间个数选配:当多层建筑物内卫生间的数量为3-4个时,热水供应干管1和冷水供应干管2的管道宜用DN25管;当多层建筑物内卫生间的数量为5-6个时,热水供应干管1和冷水供应干管2宜用DN32管;当多层建筑物的同一楼层内卫生间在2个以内,楼层热水主管和楼层冷水主管的管道宜采用DN20管;当多层建筑物的同一楼层内同一楼层卫生间在3-4个以内,楼层热水主管和楼层冷水主管的管道宜采用DN25管。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图1为多层建筑物的剖面示意图,因此楼层热水主管和楼层冷水主管的沿水平面上管道路线可以为直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为L形、折弯形、回字形等任意形状,以通过最优的铺设路线的方式,连接同一楼层不同房间的用水器件。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热水供应干管1、回水主管3和回水干管4位于所述多层建筑物的内部的管道部分,位于所述多层建筑物的管道井内;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中的各楼层热水主管吊装于所述多层建筑物的各楼层的吊顶内部,并包覆以热水保温套。
通常情况下,水泥砂浆墙体、砖墙体等体的导热系数是空气的导热系数的10倍以上,因此由于热水供应干管1与各楼层热水主管并不是嵌入多层建筑物的墙体内,因此可避免因墙体的导热系数远大于空气而导致的热量损失的加剧,因此可起到较好的节能作用。由于上述热水供应干管1、回水主管3和回水干管4均设置于管道井内,而对应的各楼层热水主管设置于吊顶内部,不仅不影响多层建筑物内的装饰作用,而且还有利于上述热水供应干管1、回水主管3和回水干管4以及各楼层热水主管的维护。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热水保温套优选为橡塑保护套。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中的各楼层热水支管嵌入所述多层建筑物的墙体内。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楼层热水主管安装在吊顶上方,可降低嵌入墙体内的热水支管的长度,由于其受到房间大小的制约,通常长度仅为3-5米,因此,当用水器件打开热水阀门时,只需3-5秒即可将热水支管的低温水快速排出,然后快速流出水温合适的热水热水的流速可达到约1米/秒,所以用水体验很好。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冷水供应干管2位于所述多层建筑物的内部的管道部分,位于所述多层建筑物的管道井内;所述楼层冷水支管组件内的各楼层冷水主管吊装于所述多层建筑物的各楼层的吊顶内部,并包覆以冷水保温套。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冷水供应干管2的管道直径大于所述楼层冷水支管组件的管道直径。
其中,所述冷水供应干管2包括:若干个依次相接且直径为DN25或DN32的钢管或复合管;所述楼层冷水支管组件包括:若干个依次相接且直径为DN20或DN25的钢管或复合管。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用水器件包括:若干个同时与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以及楼层冷水支管组件相连通的第一器件;若干个单独与所述楼层冷水支管组件相连通的第二器件。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器件包括:拖把池、马桶、水便器、洗衣机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具体参考图1所示的用于表示不同楼层的第一器件D1、第一器件D2、第一器件D3;所述第二器件包括:淋浴头、浴缸水龙头、洗碗池水龙头、洗脸盆水龙头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具体参考图1所示的用于表示不同楼层的第二器件E1和F1、第二器件E2和F2、第二器件E3和F3。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多层建筑物为别墅或公寓。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本实施例是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还包括:设置于设置于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中的分层回水泵,其中,所述分层回水泵的数量与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中的楼层热水主管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分层回水泵安装在各楼层热水主管末端,例如图2中位于第一楼层热水主管11的末端的分层回水泵81、位于第二楼层热水主管21的末端的分层回水泵82和位于第三楼层热水主管31的末端的分层回水泵83,从而可通过单独开启各分层回水泵,即可单独控制各楼层中的热水循环,以使得热水只在需要的楼层循环,因此可获得更好的节能效果。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系统,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的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用于向所述热水供应干管1供应热水的热水源。
具体地说,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水源可优选为设置于多层建筑物的内部的低楼层区域的热水供应源或外部的热水供应源。其中,低楼层区域可以为多层建筑物的一楼、负一楼、地下室或院落等区域。
其中,所述热水供应源包括:与所述回水干管4和所述热水供应干管1以及所述冷水供应干管2相连通的加热器(图中未标示);邻近加热器设置并用于控制所述热水供应干管1、所述冷水供应干管2以及所述回水管路组件的通断的总阀(图中未标示)。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热水器,可优先采用燃气热水器,用于将获取的冷水加热成生活热水,以便于对厨房、卫生间或阳台等房间内的用水器件提供供生活热水。并且,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热水器不与大气连通,可构成一个封闭系统,因而不受外界污染和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层建筑物的热水供应系可免清洁、免保养、免维护等,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上述总阀邻近加热器设置。举例来说,总阀主要是由控制所述热水供应干管1的通断的第一阀门、控制所述冷水供应干管2的通断的第二阀门以及回水管路组件中回水干管的通断的第三阀门等构成。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外部的热水源相连且设置于所述多层建筑物内部的热水供应干管(1);若干个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热水供应干管(1)和所述多层建筑物内的用水器件相连通的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与各楼层热水支管组件相连通的回水管路组件;
其中,所述回水管路组件包括:与楼层热水支管组件相连通的楼层回水管、与各楼层回水管相连的回水主管(3)、与所述回水主管(3)和所述热水源相连通的回水干管(4)、设置于所述回水干管(4)上的循环泵(8);
并且,所述循环泵(8)用于在开启时,将各楼层回水管中的热水通过回水主管(3)汇集至所述回水干管(4)后,回流至所述热水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其特征在于,各楼层热水支管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多层建筑物的各楼层中;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至少包括:位于各楼层中的楼层热水主管,位于对应的楼层中并与所述楼层热水主管和对应的用水器件相连通的楼层热水支管,设置于设置于各楼层热水主管中的热水分层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其特征在于,各热水分层阀门邻近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与热水供应干管(1)的连接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水供应干管(2);若干个分别与所述冷水供应干管(2)相连通的楼层冷水支管组件;其中,所述冷水供应干管(2)沿平行于管道井的通道方向布置,并由从所述多层建筑物的管道井的底部垂直向上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源输出的热水,通过所述热水供应干管(1)和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后到达对应的用水器件时,所经过的热水管路的长度为第一路径长度;所述冷水供应干管(2)引入的冷水,通过所述冷水供应干管(2)和所述楼层冷水支管组件后到达对应的所述用水器件时的所经过的冷水管路的长度为第二路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路径长度与所述第二路径长度相同;所述热水管路上安装的管件连接器的数量与所述冷水管路上安装的管件连接器的数量相同;其中,所述管件连接器为三通或连接弯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路组件的管道直径小于所述热水供应干管(1)的管道直径;其中,所述回水管路组件的管道的直径小于等于DN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水器件包括:若干个同时与所述楼层热水支管组件以及楼层冷水支管组件相连通的第一器件;若干个单独与所述楼层冷水支管组件相连通的第二器件;所述第一器件包括:拖把池、马桶、水便器、洗衣机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所述第二器件包括:淋浴头、浴缸水龙头、洗碗池水龙头、洗脸盆水龙头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建筑物为别墅或公寓。
9.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用于向所述热水供应干管(1)供应热水的热水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源为设置于多层建筑物的内部的低楼层区域的热水供应源或外部的热水供应源;其中,所述热水供应源包括:与所述回水干管(4)和所述热水供应干管(1)以及所述下加热供水管路的冷水供应干管(2)相连通的加热器(10);邻近所述加热器(10)设置并用于控制所述热水供应干管(1)、所述冷水供应干管(2)以及所述回水管路组件的通断的总阀(9)。
CN202123439882.6U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及系统 Active CN2175199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39882.6U CN217519948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39882.6U CN217519948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19948U true CN217519948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67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39882.6U Active CN217519948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199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188632A1 (en) Modular core wall construction system
CN217519948U (zh) 一种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供水管路及系统
CN217520066U (zh) 一种多层建筑物的下加热热水管路及系统
CN218119882U (zh) 一种多层建筑物的上加热供水系统
CN217520067U (zh) 一种多层建筑物的上加热供水管路
CN205296898U (zh) 一种新型预制整体卫生间
KR101219145B1 (ko) 이중배관을 포함한 욕실의 배관 시스템
JPS6383331A (ja) 住戸内給水・給湯用配管および工法
CN201785802U (zh) 住宅楼埋地管道敷设结构
CN204645359U (zh) 一种无接缝预制整体式聚氨酯楼板
CN106284791A (zh) 一种无接缝预制整体式聚氨酯楼板
CN201133096Y (zh) 新型太阳能保暖洗浴房
KR100433017B1 (ko) 온수온돌파이프 및 이를 구비한 온수온돌난방장치
RU2811224C1 (ru) Система отопления многоквартирного здания с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ым поэтажным коллектором
CN212715174U (zh) 一种卫生间热水循环管路系统及包括其的卫生间
CN220203074U (zh) 一种内嵌辐射采暖盘管的装配式墙体
CN219732410U (zh) 一种居室卫生间用集成给排水和通风的建筑墙体
JP2547827B2 (ja) 給湯システム
KR100634112B1 (ko) 수용기기장착 배관방법
RU156123U1 (ru) Блок для инженерных коммуникаций
CN213234398U (zh) 一种水暖管井的安装结构
Kuzmenko et al. Geothermal energy use for the additional heat supply of a residential building
CN205035857U (zh) 一种钢结构插接式楼体楼层给排水系统
CN216108795U (zh) 一种房屋给水系统
CN215675425U (zh) 一种卫生间复合采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