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19273U - 排水阀、储气筒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排水阀、储气筒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19273U
CN217519273U CN202221691117.5U CN202221691117U CN217519273U CN 217519273 U CN217519273 U CN 217519273U CN 202221691117 U CN202221691117 U CN 202221691117U CN 217519273 U CN217519273 U CN 217519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energy storage
drainage channel
drain valve
valve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11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浩鹏
舒信通
毛小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11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192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19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192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6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e.g. flywheels or pressurised fluids

Landscapes

  • Fluid-Driven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排水阀、储气筒总成及车辆,排水阀用于与蓄能筒连接,包括:阀体,与蓄能筒连接,且其内腔与蓄能腔连通;阀芯组件,可升降设置于阀体内,且阀芯组件沿轴向开设有第一排水通道,沿径向开设有第二排水通道;膜片,设置于阀芯组件的顶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阀、储气筒总成及车辆,制动后,进气通道的压力降低,蓄能腔的压力与进气通道的压力差顶开膜片,使得蓄能腔内的压缩气体通过第一排水通道排出到外界,实现自动排水;同时,由于阀芯组件可升降设置于阀体内,阀芯组件升起时,第二排水通道与内腔相通,可以通过第二排水通道和第一排水通道排出到外界,实现多方式排水。

Description

排水阀、储气筒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水阀、储气筒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气压制动系统应用广泛,常见于大型车辆。气压制动系统要求管路中的压缩空气相对干燥,因此在制动系统中必须设置储气筒,储气筒用于储存压缩空气以及容纳析出的冷凝水。储气筒处安装有排水阀,将储气筒中冷凝水排出储气筒。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排水阀有手动排水阀,手动排水阀带有拉环,手动拉动拉环即可将冷凝水从储气筒排出,但,操作者必须要到车体下面储气筒处手动进行排放,操作不方便;另外,还有电控排水阀,电控排水阀通常应用于高端车型,自身带有ECU(Electronic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器,价格较贵,利用电磁阀的电磁力来开启阀门进行排水动作;而且,一旦电磁失效或者阀芯在低温环境下冻住时,将无法进行排水动作,储气筒内的水分进入制动气室,容易引发制动系统内部失效带来的安全风险;同时,电磁阀的频繁工作也将损耗较多能量,尤其对于电动车来说,是一种能量浪费,影响其续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阀、储气筒总成及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水阀排水方式单一,使用不方便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阀,用于与蓄能筒连接,所述蓄能筒设置于储气筒的出气口处,且所述蓄能筒具有蓄能腔和进气通道,包括:
阀体,与所述蓄能筒连接,且所述阀体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与所述蓄能腔连通;
阀芯组件,可升降设置于所述阀体内,且所述阀芯组件沿轴向开设有第一排水通道,沿径向开设有第二排水通道;
膜片,设置于所述阀芯组件的顶部;且所述膜片将所述内腔和所述进气通道分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排水阀,所述阀体内具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所述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蓄能腔连通;
所述阀芯组件包括:
阀座,贯穿所述分隔部,并悬挂于所述分隔部上;
阀芯,可升降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内,且所述阀芯位于所述阀座的下部;所述第一排水通道开设于所述阀芯;
顶杆,设置于所述阀芯的顶部,贯穿所述阀座并延伸至所述阀座的顶部;且所述第一排水通道和所述第二排水通道开设于所述顶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排水阀,所述第二腔内设置有电磁阀线圈,所述阀芯可升降设置于所述电磁阀线圈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排水阀,所述阀芯的底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延伸至所述阀体之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排水阀,所述阀座和所述顶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排水阀,所述阀座与所述分隔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排水阀,所述阀体的底部可拆卸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凸台延伸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排水阀,所述进气通道处设置有滤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储气筒总成,包括:
储气筒;
蓄能筒,伸入所述储气筒内,且所述蓄能筒设置于所述储气筒的出口处;
如上所述的排水阀,所述排水阀与所述蓄能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储气筒总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阀,在制动后,进气通道的压力降低,蓄能腔的压力大于进气通道的压力,压力差顶开膜片,使得储气筒内的冷凝水通过第一排水通道排出到外界;而且,由于阀芯组件可升降设置于阀体内,阀芯组件升起时,第二排水通道与内腔相通,进而将阀体内的冷凝水排出,从而将储气筒的冷凝水排出;同时,蓄能腔内的压缩气体可以通过第二排水通道和第一排水通道排出到外界。因此,排水阀不仅可以通过制动自动排水,而且还能通过外力被动排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气筒总成及车辆,由于包括如上所述的排水阀,因此具备如上所述的各种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阀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阀的阀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阀机械自动排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阀电控及手动排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4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蓄能筒;2、阀座;3、电磁阀线圈;4、封盖;5、膜片;6、第一密封圈;7、第二密封圈;8、顶杆;9、阀芯;10、阀体;11、螺钉;12、滤网;13、分隔部;20、阀芯组件;
21、蓄能腔;22、进气通道;23、内腔排水通道;24、第一排水通道;25、第二排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5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排水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水阀,用于与蓄能筒1连接,蓄能筒1设置于储气筒的出气口处,且蓄能筒1具有蓄能腔21和进气通道22。排水阀包括阀体10、阀芯组件20和膜片5,阀体10用于与具有蓄能腔21和进气通道22的蓄能筒1连接,阀体10起到支撑作用;阀体10具有与蓄能腔21连通的内腔;阀芯组件20可升降设置于阀体10内,且阀芯组件20沿轴向开设有第一排水通道24,沿径向开设有用于阀芯组件20升起时排水的第二排水通道25;膜片5设置于阀芯组件20的顶部;且膜片5将内腔和进气通道22分隔开。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阀,可以实现自动排水和被动排水;其中,自动排水是在制动后,进气通道22的压力降低,蓄能腔21的压力大于进气通道22的压力,由于蓄能腔21与内腔连通,膜片5具有弹性,可弯曲变形,内腔和进气通道22的压力差顶开膜片5,膜片5与阀芯组件20分开,使储气筒内的冷凝水通过进气通道22进入阀体10,再通过第一排水通道24排至外界;同时,蓄能腔21内的压缩气体也通过第一排水通道24排至外界。
另外,由于阀芯组件20可升降设置于阀体10内,阀芯组件20升起时,第二排水通道25与内腔相通,储气筒内的冷凝水通过进气通道22进入阀体10,再通过第一排水通道24排至外界;同时,蓄能腔21内的压缩气体也可以通过第二排水通道25和第一排水通道24排出到外界。
需要说明的是,当储气筒内冷凝水的水位高于膜片5时,排水阀则先排水;当储气筒内冷凝水的水位低于膜片5时,则阀体内的冷凝水和蓄能筒的压缩空气一起排出。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阀体10内具有分隔部13,分隔部13将阀体10内部分隔成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腔和蓄能腔21连通;分隔部13用于给阀芯组件20提供安装平台。如图2所示,阀芯组件20包括:阀座2、阀芯9和顶杆8,阀座2贯穿分隔部13并悬挂于分隔部13上,轴线处设有导向孔;阀芯9可升降设置于第二腔内,且阀芯9位于阀座2的底部,阀芯9的轴心开有通孔,即第一排水通道24;顶杆8固定设置于阀芯9的顶部,顶杆8与阀芯9可以为螺纹配合,过盈配合或通过胶粘合。顶杆8可顶起膜片5形成内腔排水通道23进行排气、排水动作,轴心开有通孔,即第一排水通道24;顶杆8贯穿阀座2并延伸至阀座2的顶部;且阀芯9和顶杆8的轴线处均开设有第一排水通道24;顶杆8沿径向方向设置有第二排水通道25,顶杆8可在阀座2的导向孔中上下移动,顶杆8相对于阀座2上移一定距离后,第二排水通道25可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阀座2的顶部设置有凸起,目的在于自动排气时,能够在内腔中形成内腔排水通道23,能够通过蓄能腔21和进气通道22之间的压力差顶开膜片5。
阀芯9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向上移动,可以实现手动排水或电磁排水功能,待外力取消后,由于重力及储气筒内压力影响,阀芯9将下拉顶杆8至初始位置,排水阀恢复关闭状态。
其中,阀芯组件20驱动升降的方式可以为手动,也可以为电磁驱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阀芯组件20的驱动方式可以为电磁驱动,具体的,第二腔内设置有电磁阀线圈3,阀芯9可升降设置于电磁阀线圈3内部中空处。电磁阀线圈3通电后可提供电磁力驱动阀芯9上升。顶杆8和阀芯9固定连接为一体,阀芯9上升带动顶杆8上升,顶杆8升起时,第二排水通道25与内腔排水通道23贯通,通过第二排水通道25和第一排水通道24排水,可避免冷凝水进入电磁阀体10内部,避免引起锈蚀或者低温时引起阀芯9冻结。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阀芯9的底部设置有凸台,凸台延伸至阀体10之外。可以手动向上推动凸台,将阀芯9上升,阀芯9上升带动顶杆8上升,顶杆8顶起膜片5形成内腔排水通道23进行排气、排水动作,顶杆8升起时,第二排水通道25与内腔排水通道23贯通,通过第二排水通道25和第一排水通道24排水,当机械自动排水故障或电磁阀故障时,还可以采用手动方式排水。
更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气体外泄,阀座2和顶杆8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6。阀座2和分隔部13设置有第二密封圈7,第一密封圈6和第二密封圈7可以采用O型圈,可以采用橡胶材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阀体10的底部可拆卸设置有封盖4,封盖4的中部开设有供凸台延伸的通孔。当电磁阀线圈3需要更换或维修时,可以拆下封盖4,使用方便。其中,封盖4与阀体10可以通过螺钉11连接,也可以通过销钉连接,只要能实现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均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进气通道22处设置有滤网12,滤网12用于过滤水汽,减少进气通道22中的杂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阀的使用过程为:
1、机械自动排水
如图1所示,车辆正常行驶时,储气筒内压力与蓄能腔21、进气通道22压力相同,排水阀处于关闭状态。
如图3所示,车辆进行制动时,储气筒内的压力瞬间降低,使得蓄能腔21的压力大于进气通道22的压力,压力差顶开膜片5,将储气筒内的冷凝水排出,同时,使得蓄能腔21内的压缩气体通过内腔排水通道23和第一排水通道24排出到外界。
当储气筒内的压力慢慢升高时,进气通道22的压力同步升高,将膜片5下压,使得蓄能腔21和进气通道22的压力相同,第一排水通道24关闭,如图1所示。
2、电控排水
电磁阀线圈3得电,提供电磁力驱动阀芯9向上移动,带动顶杆8,推动膜片5,如图4和图5,第二排水通道25与内腔相通,阀体10内的冷凝水排出,从而将储气筒内的冷凝水排出,同时,蓄能腔21内的压缩气体通过内腔排水通道23、第二排水通道25和第一排水通道24排出到外界。
断电后,由于重力及储气筒内压力影响,阀芯9将下拉顶杆8至初始位置,如图1,排水阀关闭。
3、手动排水
阀芯9下方有一凸台,伸出封盖4外,按压此凸台,手动推动阀芯9向上移动,带动顶杆8,推动膜片5,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排水通道25与内腔相通,阀体10内的冷凝水排出,从而将储气筒内的冷凝水排出,同时,气体通过顶杆8的第二排水通道25和第一排水通道24通往外界。
待手松开凸台后,由于重力及储气筒内压力影响,阀芯9将下拉顶杆至初始位置,排水阀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方面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储气筒总成,包括储气筒、蓄能筒1和上述的排水阀,蓄能筒1伸入储气筒内,且蓄能筒1设置于储气筒的出气口处,排水阀与蓄能筒1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气筒总成,由于包括如上所述的排水阀,因此具备如上所述的各种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方面实施例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排水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由于包括如上所述的排水阀,因此具备如上所述的各种优势。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车辆可以为重卡。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车辆可以为搅拌车。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车辆可以为起重机。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车辆可以为挖掘机。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车辆还可以为其他任意带有气压制动系统的车辆,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排水阀,用于与蓄能筒连接,所述蓄能筒设置于储气筒的出气口处,且所述蓄能筒具有蓄能腔和进气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与所述蓄能筒连接,且所述阀体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与所述蓄能腔连通;
阀芯组件,可升降设置于所述阀体内,且所述阀芯组件沿轴向开设有第一排水通道,沿径向开设有第二排水通道;
膜片,设置于所述阀芯组件的顶部;且所述膜片将所述内腔和所述进气通道分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具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所述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蓄能腔连通;
所述阀芯组件包括:
阀座,贯穿于所述分隔部,并悬挂于所述分隔部上;
阀芯,可升降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内,且所述阀芯位于所述阀座的下部;所述第一排水通道开设于所述阀芯;
顶杆,设置于所述阀芯的顶部,贯穿所述阀座并延伸至所述阀座的顶部;且所述第一排水通道和所述第二排水通道开设于所述顶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内设置有电磁阀线圈,所述阀芯可升降设置于所述电磁阀线圈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底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延伸至所述阀体之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和所述顶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与所述分隔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底部可拆卸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凸台延伸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处设置有滤网。
9.一种储气筒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气筒;
蓄能筒,伸入所述储气筒内,且所述蓄能筒设置于所述储气筒的出气口处;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排水阀,所述排水阀与所述蓄能筒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气筒总成。
CN202221691117.5U 2022-06-30 2022-06-30 排水阀、储气筒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75192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1117.5U CN217519273U (zh) 2022-06-30 2022-06-30 排水阀、储气筒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1117.5U CN217519273U (zh) 2022-06-30 2022-06-30 排水阀、储气筒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19273U true CN217519273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94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1117.5U Active CN217519273U (zh) 2022-06-30 2022-06-30 排水阀、储气筒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192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519273U (zh) 排水阀、储气筒总成及车辆
CN109305156B (zh) 具有内呼吸结构的epb阀总成及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CN104578534A (zh) 一种应用于深水井的潜水电机排气补水系统
CN113819282A (zh) 用于弹簧制动气室的模块化呼吸阀及一种弹簧制动气室
CN215398627U (zh) 用于弹簧制动气室的模块化呼吸阀
CN109808670A (zh) 车辆及其空气制动系统
CN205890841U (zh) 一种多级空心气缸式车身辅助升降装置
CN213953766U (zh) 一种燃料箱隔离阀
CN109501791B (zh) 集成式epb阀总成及epb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CN108278407B (zh) 一种风缸自动排水阀
CN208774751U (zh) 一种集成式电控制动助力系统的电缸结构
CN113525327A (zh) 一种紧急阀
CN113958857A (zh) 车辆储气筒电控排水阀
CN218493914U (zh) 一种紧凑型电磁阀
CN217632855U (zh) 一种节能自动排水器
CN209204904U (zh) 一种全自动高压排水过滤器
CN216617895U (zh) 智能多效冷凝机组
CN210106683U (zh) 一种油止回阀
CN220163851U (zh) 有主动建压功能的后桥控制模块总成
CN214221652U (zh) 铁路道岔电液转辙机用液控单向阀
CN212985500U (zh) 空压机及车辆
CN216969620U (zh) 真空泵单向阀机构
CN221366952U (zh) 一种车辆、动力系统和制动系统
CN210251802U (zh) 一种单作用液压油缸用空气过滤干燥装置
CN213419529U (zh) 一种适用于高空作业平台的集成式液压油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