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12200U - 一种用于架空裸导线的自动涂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架空裸导线的自动涂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12200U
CN217512200U CN202222121282.3U CN202222121282U CN217512200U CN 217512200 U CN217512200 U CN 217512200U CN 202222121282 U CN202222121282 U CN 202222121282U CN 217512200 U CN217512200 U CN 217512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supporting seat
fixedly connected
guide
lead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2128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华�
师海强
师浩博
尚腾博
曹世旗
师同绍
师海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Hongy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Hongy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Hongy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Hongy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2128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122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12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122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架空裸导线的自动涂覆设备,包括机壳、壳盖、机架、电控箱、电源、两组行走装置、两组牵引装置与等电位装置,其中一组行走装置的外侧铰接有涂胶装置,机架的底部安装有挤料装置,挤料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与两个置物架,每个置物架内均设置有涂料桶,涂料桶与涂胶装置之间通过涂料管相连通,涂料桶内均滑动连接有推板,推板上均设置有推杆,第二支撑座上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杠,第一丝杠传动连接有挤料电机,且第一丝杠上螺纹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两侧分别与推杆固定连接,第一滑块上设置有导向块,机架上设置有开设导向槽的导向架,本实用新型能提高挤料装置运行时的稳定性,均匀出料,以提高涂料涂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架空裸导线的自动涂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涂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架空裸导线的自动涂覆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专利中公开号为CN 110729674 B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自牵引式导线涂覆机器人上线挂线方法及涂覆机器人,该发明专利中的涂覆机器人包括安装板、推料模块、卷线牵引模块、涂覆模块、行走模块和电源与控制模块;所述的推料模块包括料筒塞、涂料罐、推料活塞、推料电机、推料丝杆和固定架,所述的固定架安装在安装板下部,所述的推料电机固定安装在固定架一侧且推料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穿过固定架并通过齿轮带动推料丝杆前后伸缩;所述的推料丝杆滑动安装在固定架上,且推料丝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推料活塞,所述的涂料罐安装在推料活塞前的固定架内,推料丝杆的伸缩带动推料活塞推动涂料罐的内活塞,将涂料罐内的涂料挤出到涂料管中;所述的推料模块的涂料罐设置有涂料管,涂料管连接到上喷涂头和下喷涂头的涂料入口中。
即该发明专利是通过推料电机与齿轮带动两根推料丝杆转动而前后伸缩,并在推料丝杆前后伸缩的过程中,将带动推料丝杆其中一端的推料活塞去推动涂料罐内的内活塞,最后将涂料罐内的涂料挤出,而采用这种方式,推料丝杆必须在转动的情况下才能完成前后伸缩,且在前后伸缩的过程中仅由固定架对推料丝杆前后伸缩的方向进行导向,将存在推料丝杆运行不稳的情况,从而导致推料活塞与内活塞不处于同一条轴向线上,进而将造成涂料出料不均匀影响涂覆效果,因此,现有技术中仍存在缺点和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用于架空裸导线的自动涂覆设备,解决现有自动涂覆设备中推料模块的自身结构在运行时存在不稳的情况,将造成涂料出料不均匀影响涂覆效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架空裸导线的自动涂覆设备,包括顶面开口的机壳,所述机壳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壳盖,机壳内设置有水平分布的机架,所述机架的顶部安装有位于机壳内的电控箱与电源,机架的顶部两侧还均安装有贯穿壳盖的行走装置,两组行走装置之间的机壳上安装有两组贯穿壳盖的牵引装置,两组牵引装置之间的壳盖上安装有等电位装置,所述等电位装置分别与壳盖、电控箱等电位连接,所述电源分别与行走装置、牵引装置电连接,所述电控箱分别与行走装置、牵引装置电连接,其中一组行走装置的外侧铰接有涂胶装置,所述涂胶装置分别与电控箱、电源电连接,所述机架的底部安装有位于机壳内且与行走装置行走方向平行的挤料装置,所述挤料装置与涂胶装置之间通过涂料管相连通;
挤料装置包括竖直相对分布的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的顶部与第二支撑座的顶部分别与机架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撑座位于机架靠近涂胶装置的一侧,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之间设置有两个水平间隔分布且为镂空筒状的置物架,每个置物架内均设置有可拆卸的涂料桶,所述涂料桶为具有空腔的筒状结构,涂料桶靠近涂胶装置的一端为出料端,且涂料桶的该端贯穿第一支撑座后与涂胶装置之间通过涂料管相连通,涂料桶的另一端开口且涂料桶的该端内均滑动连接有与涂料桶同轴线设置且形状相适配的推板,所述推板靠近第二支撑座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与推板同轴线设置的推杆,两根推杆水平相对设置,且每根推杆远离推板的一端均贯穿第二支撑座并与第二支撑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转动连接有位于两根推杆之间并与推杆平行的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靠近第二支撑座的一端贯穿第二支撑座后传动连接有安装在第二支撑座上的挤料电机,第一丝杠上螺纹连接有水平分布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两侧分别与推杆远离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滑块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机架底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水平相对设置的导向架,所述导向架的底面上均开设有水平贯穿导向架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块分别位于导向槽内并与导向槽滑动连接,所述挤料电机分别与电控箱、电源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涂料桶同轴线设置并与涂料桶外径相适配的第一通孔,位于涂料桶出料端位置的机壳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对设置且同等大小的第二通孔,所述涂料桶的出料端依次贯穿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后套设有可拆卸的挡盖,所述挡盖位于第一通孔内与第一支撑座卡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涂胶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上设置有能够沿升降组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上压线组件与下压线组件,所述上压线组件水平设置,上压线组件的其中一端设置有上喷嘴组件,且上压线组件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用于调节上喷嘴组件上下位置的第一调节组件,所述下压线组件与上压线组件相对设置,下压线组件的其中一端设置有与上喷嘴组件位置相对的下喷嘴组件,且下压线组件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用于调节下喷嘴组件上下位置的第二调节组件;
所述上喷嘴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上喷嘴,所述上喷嘴为具有空腔的矩形壳体结构,上喷嘴与第一调节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上喷嘴上开设有上进胶口并通过上进胶口与其中一个涂料桶的出料端相连通,上喷嘴的底面开口,且上喷嘴底面开口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半圆形的第一缺口,两个第一缺口相对设置,且两个第一缺口的中心线与上压线组件的轴向线平行,位于上喷嘴靠近上压线组件一侧的第一缺口为上挡胶口,另一个第一缺口为上出胶口,所述上出胶口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与上出胶口同轴线设置且呈半圆环形的上出胶嘴,所述上出胶嘴的内径大于裸导线线径,所述上挡胶口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与上挡胶口同轴线设置且呈半圆环形的上挡胶板,所述上挡胶板内径与裸导线线径相等;
所述下喷嘴组件包括与上喷嘴相对设置的下喷嘴,所述下喷嘴也为具有空腔的矩形壳体结构,下喷嘴与第二调节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下喷嘴上开设有下进胶口并通过下进胶口与另一个涂料桶的出料端相连通,下喷嘴的顶面开口,且下喷嘴顶面开口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与第一缺口位置相对且为半圆形的第二缺口,位于下喷嘴靠近下压线组件一侧的第二缺口为下挡胶口,另一个第二缺口为下出胶口,所述下出胶口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与下出胶口同轴线设置且呈半圆环形的下出胶嘴,所述下出胶嘴内径与上出胶嘴内径相等,所述下挡胶口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与下挡胶口同轴线设置且呈半圆环形的下挡胶板,所述下挡胶板内径与裸导线线径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位于上压线组件顶部且与上压线组件垂直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上压线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且第一固定板的顶部向外翻折形成位于上喷嘴上方且水平分布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上压线组件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两根竖直相对分布的第一导向销,两根第一导向销之间套设且滑动连接有水平分布的第一喷嘴固定座,所述第一喷嘴固定座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延伸至上喷嘴上方,第一喷嘴固定座的延伸侧与上喷嘴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且第一喷嘴固定座的该侧与第一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两个竖直相对分布的第一调节螺栓,所述第一调节螺栓与第一支撑板螺纹连接,且第一调节螺栓的头部位于第一支撑板上方,第一调节螺栓的螺杆端穿过第一支撑板后与第一喷嘴固定座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位于下压线组件底部且与下压线组件垂直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下压线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且第二固定板的底部向外翻折形成位于下喷嘴下方且水平分布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下压线组件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两根竖直相对分布的第二导向销,两根第二导向销之间套设且滑动连接有水平分布的第二喷嘴固定座,所述第二喷嘴固定座远离第二固定板的一侧延伸至下喷嘴下方,第二喷嘴固定座的延伸侧与下喷嘴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且第二喷嘴固定座的该侧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两个竖直相对分布的第二调节螺栓,所述第二调节螺栓与第二支撑板螺纹连接,且第二调节螺栓的头部位于第二支撑板下方,第二调节螺栓的螺杆端穿过第二支撑板后与第二喷嘴固定座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水平相对设置的上支撑座与下支撑座,上支撑座与下支撑座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两根竖直相对分布的第二导向杆,两根第二导向杆之间设置有与第二导向杆平行的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顶端与上支撑座转动连接,第二丝杠底端与下支撑座转动连接,且第二丝杠底端穿过下支撑座后传动连接有安装在下支撑座上且为正反转电机的减速电机,第二丝杠顶部与第二丝杠底部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二丝杠顶部螺纹连接有所述上压线组件,第二丝杠底部螺纹连接有所述下压线组件,所述下压线组件的两侧与上压线组件的两侧分别套设在第二导向杆上并与第二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减速电机分别与电控箱、电源电连接;
所述上支撑座与上压线组件之间的第二丝杠上螺纹连接有水平分布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两侧分别套设在第二导向杆上并与第二导向杆滑动连接,安装架远离上喷嘴的一端向外水平延伸,且安装架的延伸端与其中一组行走装置通过连接销轴铰接。
进一步的,每组牵引装置均包括两个具有空腔结构且相对设置的卷扬箱,每组牵引装置的两个卷扬箱之间固定连接,卷扬箱底面均与机架固定连接,卷扬箱顶面开口且卷扬箱的顶面开口贯穿壳盖后均位于壳盖外,卷扬箱内均转动连接有水平分布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均开设有卡槽,且转轴的其中一端穿过卷扬箱后均传动连接有安装在卷扬箱上的卷扬电机,所述卷扬电机分别与电源、电控箱电连接;每组牵引装置的两根转轴之间均设置有牵引带,所述牵引带的两端分别位于卡槽内并缠绕在转轴上,每组牵引装置的两个卷扬箱的相对侧之间均设置有两根间隔设置且与转轴平行的导向轴,所述导向轴两端分别与卷扬箱内壁转动连接,每组牵引装置的两根导向轴之间均设置有与导向轴平行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两端分别与卷扬箱内壁固定连接,牵引带两端的带体分别绕过导向轴后缠绕在转轴上;其中一组牵引装置的卷扬箱上安装有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分别与电源、电控箱电连接;每组牵引装置的卷扬箱上还安装有带有拨片的升降限位器,所述升降限位器的拨片位于壳盖外,升降限位器分别与电源、电控箱电连接。
进一步的,两组行走装置错位设置,其中一组行走装置为前行走装置,另一组行走装置为后行走装置,所述后行走装置上铰接有所述涂胶装置,后行走装置与前行走装置均包括竖直分布且贯穿壳盖的支臂,所述支臂为具有空腔的壳体结构,支臂底端均与机架铰接,且支臂的外侧与机架之间均设置有电动推杆,支臂内侧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行走轮,支臂内的顶部还安装有可拆卸的行走电机,所述行走电机的输出轴与行走轮传动连接,行走电机分别与电源、电控箱电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两端分别与支臂、机架铰接,电动推杆分别与电源、电控箱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行走装置的支臂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支臂垂直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支臂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两根竖直相对分布的第三导向杆,两根第三导向杆位于行走轮靠近支臂的一侧,两根第三导向杆之间设置有与第三导向杆平行的第三丝杠,所述第三丝杠的顶端与支臂顶部转动连接,第三丝杠底端与支撑块转动连接,且第三丝杠底端穿过支撑块后传动连接有安装在该支撑块上的驱动电机,第三丝杠上螺纹连接有位于行走轮下方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两侧分别套设在第三导向杆上并与第三导向杆滑动连接,第三滑块的顶面上转动连接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辅助滚轮,所述辅助滚轮分别位于行走轮的下方且与行走轮位置相对,所述驱动电机分别与电源、电控箱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等电位装置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等电位杆安装座,两个等电位杆安装座分别固定在壳盖上,两个等电位杆安装座上均设置有等电位杆,两个等电位杆相对设置,且每个等电位杆靠近等电位杆安装座的一端均与等电位杆安装座转动连接,两个等电位杆的另一端之间架设有触发杆,所述触发杆的其中一端与其中一个等电位杆铰接,触发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等电位杆触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涂覆设备是在现有机壳、机架、电控箱、电源、行走装置、牵引装置与等电位装置的基础上,对挤料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具体在于,通过设置挤料电机、第一丝杠、第一滑块与导向架,并在第一滑块上设置导向块、在导向架上开设导向槽形成丝杠螺母传动机构,能够实现第一滑块平稳的来回移动,再通过将第一滑块与两根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推杆与第二支撑座滑动连接,当第一滑块在来回移动的过程中,推杆也能够平稳的来回移动,而推杆在移动的过程中将带动推板推动涂料桶内的涂料,将涂料桶内的涂料均匀挤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挤料装置在运行时的稳定性,保证挤料装置的正常运行均匀出料,以提高涂料的涂覆效果,减少自动涂覆设备停机的情况;其次,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涂胶装置进行改进,使自动涂覆设备能够便于在不同线径的裸导线上喷涂涂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图3中部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图4中部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图5中部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在分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部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为涂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涂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1为图9中部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为图9中部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3为卷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4为卷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5为前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等电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挤料装置;10、导向架;101、导向槽;11、第一支撑座;111、第一通孔;12、第二支撑座;13、置物架;14、涂料桶;141、挡盖;15、推板;16、推杆;17、第一丝杠;18、挤料电机;19、第一滑块;191、导向块;2、涂胶装置;21、升降组件;211、上支撑座;212、下支撑座;213、第二导向杆;214、第二丝杠;215、减速电机;22、上压线组件;221、上压线座;222、倒V型导向槽;223、第一凹槽;224、第一滚轮;23、下压线组件;231、下压线座;232、固定块;233、第二凹槽;234、第二滚轮;24、上喷嘴组件;241、上喷嘴;242、上进胶口;243、上出胶嘴;244、上挡胶口;25、下喷嘴组件;251、下喷嘴;252、下进胶口;253、下挡胶口;254、下出胶嘴;26、第一调节组件;261、第一固定板;262、第一支撑板;263、第一导向销;264、第一喷嘴固定座;265、第一调节螺栓;27、第二调节组件;271、第二固定板;272、第二支撑板;273、第二导向销;274、第二喷嘴固定座;275、第二调节螺栓;28、安装架;281、连接销轴;3、行走装置;31、支臂;32、电动推杆;33、行走轮;34、辅助滚轮;35、支撑块;36、第三导向杆;37、第三丝杠;38、驱动电机;39、第三滑块;4、牵引装置;41、卷扬箱;42、转轴;421、卡槽;43、卷扬电机;44、导向轴;45、支撑轴;46、行程开关;47、升降限位器;5、机架;6、机壳;61、壳盖;62、第二通孔;7、等电位装置;71、等电位杆安装座;72、等电位杆;73、触发杆;8、电控箱;9、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架空裸导线的自动涂覆设备,包括顶面开口的机壳6,机壳6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壳盖61,机壳6内设置有水平分布的机架5,机架5的顶部安装有位于机壳6内的电控箱8与电源9,机架5的顶部两侧还均安装有贯穿壳盖61的行走装置3,两组行走装置3之间的机壳6上安装有两组贯穿壳盖61的牵引装置4,两组牵引装置4之间的壳盖61上安装有等电位装置7,等电位装置7分别与壳盖61、电控箱8等电位连接,电源9分别与行走装置3、牵引装置4电连接,电控箱8分别与行走装置3、牵引装置4电连接,其中一组行走装置3的外侧铰接有涂胶装置2,涂胶装置2分别与电控箱8、电源9电连接,机架5的底部安装有位于机壳6内且与行走装置3行走方向平行的挤料装置1,挤料装置1与涂胶装置2之间通过涂料管相连通;挤料装置1具体的结构如下:如图5至图7所示,挤料装置1包括竖直相对分布的第一支撑座11与第二支撑座12,第一支撑座11的顶部与第二支撑座12的顶部分别与机架5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撑座11位于机架5靠近涂胶装置2的一侧,第一支撑座11与第二支撑座12之间设置有两个水平间隔分布且为镂空筒状的置物架13,每个置物架13内均设置有可拆卸的涂料桶14,涂料桶14为具有空腔的筒状结构,涂料桶14内盛装涂料,涂料为绝缘涂料,涂料桶14靠近涂胶装置2的一端为出料端,且涂料桶14的该端贯穿第一支撑座11后与涂胶装置2之间通过涂料管相连通,涂料桶14的另一端开口且涂料桶14的该端内均滑动连接有与涂料桶14同轴线设置且形状相适配的推板15,推板15靠近第二支撑座1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与推板15同轴线设置的推杆16,两根推杆16水平相对设置,且每根推杆16远离推板15的一端均贯穿第二支撑座12并与第二支撑座12滑动连接,第二支撑座12上转动连接有位于两根推杆16之间并与推杆16平行的第一丝杠17,第一丝杠17靠近第二支撑座12的一端贯穿第二支撑座12后传动连接有安装在第二支撑座12上的挤料电机18,第一丝杠17上螺纹连接有水平分布的第一滑块19,第一滑块19的两侧分别与推杆16远离推板15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滑块19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191,机架5底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水平相对设置的导向架10,导向架10的底面上均开设有水平贯穿导向架10的导向槽101,导向块191分别位于导向槽101内并与导向槽101滑动连接,挤料电机18分别与电控箱8、电源9电连接,挤料电机18为正反转电机,且为减速机电机一体机,其结构紧凑,当挤料电机18带动第一丝杠17转动时,第一滑块19将沿导向架10进行移动,在第一滑块19移动的过程中将带动推杆16进行平稳移动,从而能够带动推板15推动涂料桶14内的涂料。
在现有机壳6、机架5、电控箱8、电源9、行走装置3、牵引装置4与等电位装置7的基础上,对挤料装置1的结构进行改进,具体在于,通过设置挤料电机18、第一丝杠17、第一滑块19与导向架10,并在第一滑块19上设置导向块191、在导向架10上开设导向槽101形成丝杠螺母传动机构,能够实现第一滑块19平稳的来回移动,再通过将第一滑块19与两根推杆16的端部固定连接,推杆16与第二支撑座12滑动连接,当第一滑块19在来回移动的过程中,推杆16也能够平稳的来回移动,而推杆16在移动的过程中将带动推板15推动涂料桶14内的涂料,将涂料桶14内的涂料均匀挤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挤料装置1在运行时的稳定性,保证挤料装置1的正常运行均匀出料,以提高涂料的涂覆效果,减少自动涂覆设备停机的情况。
涂料桶14能够从置物架13内可拆卸的具体方式如下:如图2与图7所示,第一支撑座1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涂料桶14同轴线设置并与涂料桶14外径相适配的第一通孔111,位于涂料桶14出料端位置的机壳6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11相对设置且同等大小的第二通孔62,涂料桶14的出料端依次贯穿第一通孔111与第二通孔62后套设有可拆卸的挡盖141,挡盖141位于第一通孔111内与第一支撑座11卡扣连接,具体的,当将挡盖141从第一通孔111内拆除后,即可将涂料桶14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11与第二通孔62后移出至置物架13外;而将涂料桶14放入置物架13后,将挡盖141与第一支撑座11卡扣连接后能够将涂料桶14固定在置物架13内。
本实用新型的涂胶装置2能够便于在不同线径的裸导线上喷涂涂料,具体如下:如图1至图4、图8至图12所示,涂胶装置2包括竖直设置的升降组件21,升降组件21上设置有能够沿升降组件21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上压线组件22与下压线组件23,上压线组件22水平设置,上压线组件22的其中一端设置有上喷嘴组件24,且上压线组件22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用于调节上喷嘴组件24上下位置的第一调节组件26,下压线组件23与上压线组件22相对设置,下压线组件23的其中一端设置有与上喷嘴组件24位置相对的下喷嘴组件25,且下压线组件23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用于调节下喷嘴组件25上下位置的第二调节组件27,在使用时,首先将上压线组件22抵接裸导线的顶部,再利用升降组件21提升下压线组件23的位置使下压线组件23抵接裸导线的底部,由上压线组件22与下压线组件23共同配合对裸导线进行导滑。
上喷嘴组件24具体的结构如下:如图9至图11所示,上喷嘴组件24包括水平设置的上喷嘴241,上喷嘴241为具有空腔的矩形壳体结构,上喷嘴241与第一调节组件26可拆卸固定连接,上喷嘴241上开设有上进胶口242并通过上进胶口242与其中一个涂料桶14的出料端相连通,上喷嘴241的底面开口,且上喷嘴241底面开口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半圆形的第一缺口,两个第一缺口相对设置,且两个第一缺口的中心线与上压线组件22的轴向线平行,位于上喷嘴241靠近上压线组件22一侧的第一缺口为上挡胶口244,另一个第一缺口为上出胶口,上出胶口上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与上出胶口同轴线设置且呈半圆环形的上出胶嘴243,上出胶嘴243的内径大于裸导线线径,上挡胶口244上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与上挡胶口244同轴线设置且呈半圆环形的上挡胶板,上挡胶板内径与裸导线线径相等,上挡胶板由塑料材质制成,上挡胶板在图中未示出;下喷嘴组件25具体的结构如下:如图9、图10与图12所示,下喷嘴组件25包括与上喷嘴241相对设置的下喷嘴251,下喷嘴251也为具有空腔的矩形壳体结构,下喷嘴251与第二调节组件27可拆卸固定连接,下喷嘴251上开设有下进胶口252并通过下进胶口252与另一个涂料桶14的出料端相连通,下喷嘴251的顶面开口,且下喷嘴251顶面开口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与第一缺口位置相对且为半圆形的第二缺口,位于下喷嘴251靠近下压线组件23一侧的第二缺口为下挡胶口253,另一个第二缺口为下出胶口,下出胶口上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与下出胶口同轴线设置且呈半圆环形的下出胶嘴254,下出胶嘴254内径与上出胶嘴243内径相等,下挡胶口253上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与下挡胶口253同轴线设置且呈半圆环形的下挡胶板,下挡胶板内径与裸导线线径相等,上挡胶板由塑料材质制成,上挡胶板在图中未示出;具体的,当上压线组件22与下压线组件23分别压紧裸导线时,上喷嘴241底面与下喷嘴251顶面抵接形成具有空腔结构的喷嘴,且所述下出胶嘴254与上出胶嘴243之间能够形成与裸导线的线径相适配的出胶嘴,出胶嘴的内壁与裸导线之间的距离为所喷涂涂料的厚度,上挡胶板与下挡胶板之间能够形成内径与裸导线线径相等的挡胶板,当喷涂不同线径的裸导线时,以所喷涂的裸导线线径比上一根裸导线的线径粗为例,在上压线组件22与下压线组件23分别压紧裸导线后,上喷嘴241的底面与下喷嘴251的顶面之间将存在缝隙,此时,可以通过第一调节组件26向下调整上喷嘴241的位置,通过第二调节组件27向上调整下喷嘴251的位置,从而使上喷嘴241与下喷嘴251抵接,此时,下出胶嘴254与上出胶嘴243之间也能够形成出胶嘴;然后再更换与裸导线线径相等的上挡胶板与下挡胶板即可,此时,上挡胶板与下挡胶板之间也能够形成内径与裸导线线径相等的挡胶板;此外,若出胶嘴内壁与裸导线之间的距离较近而不能保证涂料的厚度时,也可以更换下出胶嘴254与上出胶嘴243。
通过在上压线组件22上设置第一调节组件26能够调节上喷嘴组件24的上下位置,并通过在下压线组件23上设置第二调节组件27能够调节下喷嘴组件25的上下位置,这样当在不同线径的裸导线上喷涂涂料时,可以调整上喷嘴组件24的上下位置与下喷嘴组件25的上下位置,同时通过改变上喷嘴组件24与下喷嘴组件25的结构,在调整上喷嘴组件24与下喷嘴组件25的位置后,仍能够保证上喷嘴241与下喷嘴251之间可以相互抵接,且在抵接后上出胶嘴243与下出胶嘴254之间形成的出胶嘴能在裸导线上喷涂涂料,而为防止涂料通过上挡胶口244位置与下挡胶口253位置向外溢出,只需更换内径与裸导线线径相等的上挡胶板与下挡胶板即可,由于上挡胶板与上喷嘴241可拆卸固定连接,下挡胶板与下喷嘴251可拆卸固定连接,也能够便于更换不同规格的上挡胶板与下挡胶板;其次,若想调整在不同线径的裸导线上所喷涂的涂料厚度,也可以更换不同规格的上出胶嘴243与下出胶嘴254,即更换不同内径的上出胶嘴243与下出胶嘴254,此外,由于上出胶嘴243与上喷嘴241可拆卸固定连接,下出胶嘴254与下喷嘴251可拆卸固定连接,也能够便于更换不同规格的上出胶嘴243与下出胶嘴254,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的涂胶装置2能够便于在对不同线径的裸导线上喷涂涂料。
第一调节组件26具体的结构如下:如图9至图11所示,第一调节组件26包括位于上压线组件22顶部且与上压线组件22垂直的第一固定板261,第一固定板261与上压线组件22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且第一固定板261的顶部向外翻折形成位于上喷嘴241上方且水平分布的第一支撑板262,第一支撑板262与上压线组件22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两根竖直相对分布的第一导向销263,两根第一导向销263之间套设且滑动连接有水平分布的第一喷嘴固定座264,第一喷嘴固定座264远离第一固定板261的一侧延伸至上喷嘴241上方,第一喷嘴固定座264的延伸侧与上喷嘴241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且第一喷嘴固定座264的该侧与第一支撑板262之间设置有两个竖直相对分布的第一调节螺栓265,第一调节螺栓265与第一支撑板262螺纹连接,且第一调节螺栓265的头部位于第一支撑板262上方,第一调节螺栓265的螺杆端穿过第一支撑板262后与第一喷嘴固定座264螺纹连接,具体的,当需要调节上喷嘴组件24的位置时,转动第一调节螺栓265使第一调节螺栓265脱离第一喷嘴固定座264,然后将第一喷嘴固定座264沿第一导向销263滑动或升或降,在调整好第一喷嘴固定座264的位置后,再反向转动第一调节螺栓265使第一调节螺栓265与第一喷嘴固定座264螺纹连接以固定上喷嘴组件24的位置。
第二调节组件27具体的结构如下:如图9、图10与图12所示,第二调节组件27包括位于下压线组件23底部且与下压线组件23垂直的第二固定板271,第二固定板271与下压线组件23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且第二固定板271的底部向外翻折形成位于下喷嘴251下方且水平分布的第二支撑板272,第二支撑板272与下压线组件23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两根竖直相对分布的第二导向销273,两根第二导向销273之间套设且滑动连接有水平分布的第二喷嘴固定座274,第二喷嘴固定座274远离第二固定板271的一侧延伸至下喷嘴251下方,第二喷嘴固定座274的延伸侧与下喷嘴251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且第二喷嘴固定座274的该侧与第二支撑板272之间设置有两个竖直相对分布的第二调节螺栓275,第二调节螺栓275与第二支撑板272螺纹连接,且第二调节螺栓275的头部位于第二支撑板272下方,第二调节螺栓275的螺杆端穿过第二支撑板272后与第二喷嘴固定座274螺纹连接,具体的,当需要调节下喷嘴组件25的位置时,转动第二调节螺栓275使第二调节螺栓275脱离第二喷嘴固定座274,然后将第二喷嘴固定座274沿第二导向销273滑动或升或降,在调整好第二喷嘴固定座274的位置后,再反向转动第二调节螺栓275使第二调节螺栓275与第二喷嘴固定座274螺纹连接以固定下喷嘴组件25的位置。
升降组件21具体的结构如下:如图9与图10所示,升降组件21包括水平相对设置的上支撑座211与下支撑座212,上支撑座211与下支撑座212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两根竖直相对分布的第二导向杆213,两根第二导向杆213之间设置有与第二导向杆213平行的第二丝杠214,第二丝杠214顶端与上支撑座211转动连接,第二丝杠214底端与下支撑座212转动连接,且第二丝杠214底端穿过下支撑座212后传动连接有安装在下支撑座212上且为正反转电机的减速电机215,第二丝杠214顶部与第二丝杠214底部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二丝杠214顶部螺纹连接有所述上压线组件22,第二丝杠214底部螺纹连接有所述下压线组件23,下压线组件23的两侧与上压线组件22的两侧分别套设在第二导向杆213上并与第二导向杆213滑动连接,减速电机215分别与电控箱8、电源9电连接,具体的,减速电机215为减速机电机一体机,其结构紧凑,在使用时,将上压线组件22抵接裸导线的顶部后,相当于将上压线组件22固定在裸导线上,然后再启动减速电机215带动第二丝杠214转动,此时,下压线组件23将沿第二导向杆213向上移动,而由于上压线组件22的位置固定,且第二丝杠214顶部与第二丝杠214底部的螺纹旋向相反,故升降组件21的顶部也会同时向上移动,可以加快下压线组件23抵接裸导线底部的时间。
进一步的,上支撑座211与上压线组件22之间的第二丝杠214上螺纹连接有水平分布的安装架28,安装架28两侧分别套设在第二导向杆213上并与第二导向杆213滑动连接,安装架28远离上喷嘴241的一端向外水平延伸,且安装架28的延伸端与其中一组行走装置3通过连接销轴281铰接,通过设置安装架28与连接销轴281能够将涂胶装置2铰接在行走装置3上。
上压线组件22的具体结构如下:如图9至图11所示,上压线组件22包括水平分布的上压线座221,上压线座221与第二丝杠214顶部螺纹连接,且上压线座221的两侧分别套设在第二导向杆213上并与第二导向杆213滑动连接,上压线座221的正面侧向外水平延伸,且上压线座221的延伸侧底部水平开设有贯穿上压线座221的倒V型导向槽222,倒V型导向槽222的轴向线与两个第一缺口的中心线平行,且倒V型导向槽222的两个槽壁上均开设有第一凹槽223,第一凹槽223的两端与倒V型导向槽222的两端齐平,每个第一凹槽223内均转动连接有若干组等距分布的第一滚轮224,第一调节组件26位于上压线座221的顶面上,具体的,当上压线组件22抵接裸导线的顶部时,上压线座221通过倒V型导向槽222卡在裸导线上并使第一滚轮224抵接裸导线进行导滑。
下压线组件23的具体结构如下:如图9、图10与图12所示,下压线组件23包括水平分布且与上压线座221相对设置的下压线座231,下压线座231与第二丝杠214底部螺纹连接,且下压线座231的两侧分别套设在第二导向杆213上并与第二导向杆213滑动连接,下压线座231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水平分布的固定块232,固定块232上开设有水平贯穿固定块232的第二凹槽233,第二凹槽233与倒V型导向槽222平行并位于倒V型导向槽222的正下方,且第二凹槽233内转动连接有若干组等距分布的第二滚轮234,具体的,当下压线组件23抵接裸导线的底部时,第二滚轮234与裸导线底部抵接,并与第一滚轮224共同配合进行导滑。
牵引装置4具体的结构如下:如图1至图4,图13与图14所示,每组牵引装置4均包括两个具有空腔结构且相对设置的卷扬箱41,每组牵引装置4的两个卷扬箱41之间固定连接,卷扬箱41底面均与机架5固定连接,卷扬箱41顶面开口且卷扬箱41的顶面开口贯穿壳盖61后均位于壳盖61外,卷扬箱41内均转动连接有水平分布的转轴42,转轴42上均开设有卡槽421,且转轴42的其中一端穿过卷扬箱41后均传动连接有安装在卷扬箱41上的卷扬电机43,卷扬电机43分别与电源9、电控箱8电连接,卷扬电机43为正反转电机,且为减速机电机一体机,其结构紧凑;每组牵引装置4的两根转轴42之间均设置有牵引带,牵引带的两端分别位于卡槽421内并缠绕在转轴42上,具体的,与现有技术相同,在牵引带的中间位置设置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塑料壳,在使用时,将牵引带的其中一端从其中一根转轴42上卸下,然后将牵引带的该端从裸导线的上方穿过后,使塑料壳挂在裸导线上,再将牵引带的该端固定在转轴42上,然后通过卷扬电机43带动转轴42转动,能够对牵引带进行收卷与放卷,从而能够带动自动涂覆设备上升至裸导线下或带动自动涂覆设备从裸导线位置下落至地面;其次,每组牵引装置4的两个卷扬箱41的相对侧之间均设置有两根间隔设置且与转轴42平行的导向轴44,导向轴44两端分别与卷扬箱41内壁转动连接,每组牵引装置4的两根导向轴44之间均设置有与导向轴44平行的支撑轴45,支撑轴45两端分别与卷扬箱41内壁固定连接,牵引带两端的带体分别绕过导向轴44后缠绕在转轴42上;再者,其中一组牵引装置4的卷扬箱41上安装有行程开关46,行程开关46分别与电源9、电控箱8电连接,每组牵引装置4的卷扬箱41上还安装有带有拨片的升降限位器47,升降限位器47的拨片位于壳盖61外,升降限位器47分别与电源9、电控箱8电连接,通过设置行程开关46与升降限位器47能够控制牵引装置4带动自动涂覆设备上升或下降的行程,避免其运行超程。
行走装置3的具体结构如下:如图1至图4、图8与图15所示,两组行走装置3错位设置,其中一组行走装置3为前行走装置,另一组行走装置3为后行走装置,后行走装置上铰接有所述涂胶装置2,后行走装置与前行走装置均包括竖直分布且贯穿壳盖61的支臂31,支臂31为具有空腔的壳体结构,支臂31底端均与机架5铰接,且支臂31的外侧与机架5之间均设置有电动推杆32,支臂31内侧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行走轮33,行走轮33为工字型行走轮,支臂31内的顶部还安装有可拆卸的行走电机,行走电机的输出轴与行走轮33传动连接,行走电机分别与电源9、电控箱8电连接,行走电机为减速机电机一体机,其结构紧凑,可在支臂31上开口并设置盖板,以便于在支臂31内拆装行走电机,电动推杆32的两端分别与支臂31、机架5铰接,电动推杆32分别与电源9、电控箱8电连接,具体的,在初始状态下,支臂31倾斜分布,当牵引装置4带动自动涂覆设备上升到位后,通过电动推杆32的推杆伸出使支臂31处于竖直状态,此时,行走轮33位于裸导线的正上方,再由牵引装置4带动自动涂覆设备下降,直至行走轮33卡在裸导线上,然后启动行走电机即可带动自动涂覆设备沿裸导线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前行走装置的支臂31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支臂31垂直的支撑块35,支撑块35与支臂31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两根竖直相对分布的第三导向杆36,两根第三导向杆36位于行走轮33靠近支臂31的一侧,两根第三导向杆36之间设置有与第三导向杆36平行的第三丝杠37,第三丝杠37的顶端与支臂31顶部转动连接,第三丝杠37底端与支撑块35转动连接,且第三丝杠37底端穿过支撑块35后传动连接有安装在该支撑块35上的驱动电机38,第三丝杠37上螺纹连接有位于行走轮33下方的第三滑块39,第三滑块39的两侧分别套设在第三导向杆36上并与第三导向杆36滑动连接,第三滑块39的顶面上转动连接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辅助滚轮34,辅助滚轮34分别位于行走轮33的下方且与行走轮33位置相对,驱动电机38分别与电源9、电控箱8电连接,驱动电机38为正反转电机,且为减速机电机一体机,其结构紧凑,具体的,当驱动电机38带动第三丝杠37转动时,第三滑块39将沿第三导向杆36上升或下降,从而能够带动辅助滚轮34上升与下降,而辅助滚轮34能够与行走轮33共同配合以保证行走装置3带动自动涂覆设备沿裸导线方向行走时的稳定性。
等电位装置7具体的结构如下:如图1与图14所示,等电位装置7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等电位杆安装座71,两个等电位杆安装座71分别固定在壳盖61上,两个等电位杆安装座71上均设置有等电位杆72,两个等电位杆72相对设置,且每个等电位杆72靠近等电位杆安装座71的一端均与等电位杆安装座71转动连接,两个等电位杆72的另一端之间架设有触发杆73,触发杆73的其中一端与其中一个等电位杆72铰接,触发杆73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等电位杆72触接,具体的,在初始状态下,等电位杆72竖直分布,触发杆73水平分布,当自动涂覆设备在牵引装置4的带动下上升时,触发杆73首先触碰到裸导线,并在自动涂覆设备继续上升的过程中,触发杆73将与等电位杆72的触接端分离,然后两个等电位杆72将倒在裸导线上使自动涂覆设备与裸导线之间形成等电位场,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保障自动涂覆设备的正常运行。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等同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用于架空裸导线的自动涂覆设备,包括顶面开口的机壳,所述机壳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壳盖,机壳内设置有水平分布的机架,所述机架的顶部安装有位于机壳内的电控箱与电源,机架的顶部两侧还均安装有贯穿壳盖的行走装置,两组行走装置之间的机壳上安装有两组贯穿壳盖的牵引装置,两组牵引装置之间的壳盖上安装有等电位装置,所述等电位装置分别与壳盖、电控箱等电位连接,所述电源分别与行走装置、牵引装置电连接,所述电控箱分别与行走装置、牵引装置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组行走装置的外侧铰接有涂胶装置,所述涂胶装置分别与电控箱、电源电连接,所述机架的底部安装有位于机壳内且与行走装置行走方向平行的挤料装置,所述挤料装置与涂胶装置之间通过涂料管相连通;
挤料装置包括竖直相对分布的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的顶部与第二支撑座的顶部分别与机架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撑座位于机架靠近涂胶装置的一侧,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之间设置有两个水平间隔分布且为镂空筒状的置物架,每个置物架内均设置有可拆卸的涂料桶,所述涂料桶为具有空腔的筒状结构,涂料桶靠近涂胶装置的一端为出料端,且涂料桶的该端贯穿第一支撑座后与涂胶装置之间通过涂料管相连通,涂料桶的另一端开口且涂料桶的该端内均滑动连接有与涂料桶同轴线设置且形状相适配的推板,所述推板靠近第二支撑座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与推板同轴线设置的推杆,两根推杆水平相对设置,且每根推杆远离推板的一端均贯穿第二支撑座并与第二支撑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转动连接有位于两根推杆之间并与推杆平行的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靠近第二支撑座的一端贯穿第二支撑座后传动连接有安装在第二支撑座上的挤料电机,第一丝杠上螺纹连接有水平分布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两侧分别与推杆远离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滑块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机架底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水平相对设置的导向架,所述导向架的底面上均开设有水平贯穿导向架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块分别位于导向槽内并与导向槽滑动连接,所述挤料电机分别与电控箱、电源电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涂料桶同轴线设置并与涂料桶外径相适配的第一通孔,位于涂料桶出料端位置的机壳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对设置且同等大小的第二通孔,所述涂料桶的出料端依次贯穿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后套设有可拆卸的挡盖,所述挡盖位于第一通孔内与第一支撑座卡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架空裸导线的自动涂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上设置有能够沿升降组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上压线组件与下压线组件,所述上压线组件水平设置,上压线组件的其中一端设置有上喷嘴组件,且上压线组件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用于调节上喷嘴组件上下位置的第一调节组件,所述下压线组件与上压线组件相对设置,下压线组件的其中一端设置有与上喷嘴组件位置相对的下喷嘴组件,且下压线组件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用于调节下喷嘴组件上下位置的第二调节组件;
所述上喷嘴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上喷嘴,所述上喷嘴为具有空腔的矩形壳体结构,上喷嘴与第一调节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上喷嘴上开设有上进胶口并通过上进胶口与其中一个涂料桶的出料端相连通,上喷嘴的底面开口,且上喷嘴底面开口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半圆形的第一缺口,两个第一缺口相对设置,且两个第一缺口的中心线与上压线组件的轴向线平行,位于上喷嘴靠近上压线组件一侧的第一缺口为上挡胶口,另一个第一缺口为上出胶口,所述上出胶口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与上出胶口同轴线设置且呈半圆环形的上出胶嘴,所述上出胶嘴的内径大于裸导线线径,所述上挡胶口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与上挡胶口同轴线设置且呈半圆环形的上挡胶板,所述上挡胶板内径与裸导线线径相等;
所述下喷嘴组件包括与上喷嘴相对设置的下喷嘴,所述下喷嘴也为具有空腔的矩形壳体结构,下喷嘴与第二调节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下喷嘴上开设有下进胶口并通过下进胶口与另一个涂料桶的出料端相连通,下喷嘴的顶面开口,且下喷嘴顶面开口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与第一缺口位置相对且为半圆形的第二缺口,位于下喷嘴靠近下压线组件一侧的第二缺口为下挡胶口,另一个第二缺口为下出胶口,所述下出胶口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与下出胶口同轴线设置且呈半圆环形的下出胶嘴,所述下出胶嘴内径与上出胶嘴内径相等,所述下挡胶口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与下挡胶口同轴线设置且呈半圆环形的下挡胶板,所述下挡胶板内径与裸导线线径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架空裸导线的自动涂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位于上压线组件顶部且与上压线组件垂直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上压线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且第一固定板的顶部向外翻折形成位于上喷嘴上方且水平分布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上压线组件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两根竖直相对分布的第一导向销,两根第一导向销之间套设且滑动连接有水平分布的第一喷嘴固定座,所述第一喷嘴固定座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延伸至上喷嘴上方,第一喷嘴固定座的延伸侧与上喷嘴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且第一喷嘴固定座的该侧与第一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两个竖直相对分布的第一调节螺栓,所述第一调节螺栓与第一支撑板螺纹连接,且第一调节螺栓的头部位于第一支撑板上方,第一调节螺栓的螺杆端穿过第一支撑板后与第一喷嘴固定座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架空裸导线的自动涂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位于下压线组件底部且与下压线组件垂直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下压线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且第二固定板的底部向外翻折形成位于下喷嘴下方且水平分布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下压线组件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两根竖直相对分布的第二导向销,两根第二导向销之间套设且滑动连接有水平分布的第二喷嘴固定座,所述第二喷嘴固定座远离第二固定板的一侧延伸至下喷嘴下方,第二喷嘴固定座的延伸侧与下喷嘴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且第二喷嘴固定座的该侧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两个竖直相对分布的第二调节螺栓,所述第二调节螺栓与第二支撑板螺纹连接,且第二调节螺栓的头部位于第二支撑板下方,第二调节螺栓的螺杆端穿过第二支撑板后与第二喷嘴固定座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架空裸导线的自动涂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水平相对设置的上支撑座与下支撑座,上支撑座与下支撑座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两根竖直相对分布的第二导向杆,两根第二导向杆之间设置有与第二导向杆平行的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顶端与上支撑座转动连接,第二丝杠底端与下支撑座转动连接,且第二丝杠底端穿过下支撑座后传动连接有安装在下支撑座上且为正反转电机的减速电机,第二丝杠顶部与第二丝杠底部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二丝杠顶部螺纹连接有所述上压线组件,第二丝杠底部螺纹连接有所述下压线组件,所述下压线组件的两侧与上压线组件的两侧分别套设在第二导向杆上并与第二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减速电机分别与电控箱、电源电连接;
所述上支撑座与上压线组件之间的第二丝杠上螺纹连接有水平分布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两侧分别套设在第二导向杆上并与第二导向杆滑动连接,安装架远离上喷嘴的一端向外水平延伸,且安装架的延伸端与其中一组行走装置通过连接销轴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架空裸导线的自动涂覆设备,其特征在于:每组牵引装置均包括两个具有空腔结构且相对设置的卷扬箱,每组牵引装置的两个卷扬箱之间固定连接,卷扬箱底面均与机架固定连接,卷扬箱顶面开口且卷扬箱的顶面开口贯穿壳盖后均位于壳盖外,卷扬箱内均转动连接有水平分布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均开设有卡槽,且转轴的其中一端穿过卷扬箱后均传动连接有安装在卷扬箱上的卷扬电机,所述卷扬电机分别与电源、电控箱电连接;每组牵引装置的两根转轴之间均设置有牵引带,所述牵引带的两端分别位于卡槽内并缠绕在转轴上,每组牵引装置的两个卷扬箱的相对侧之间均设置有两根间隔设置且与转轴平行的导向轴,所述导向轴两端分别与卷扬箱内壁转动连接,每组牵引装置的两根导向轴之间均设置有与导向轴平行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两端分别与卷扬箱内壁固定连接;其中一组牵引装置的卷扬箱上安装有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分别与电源、电控箱电连接;每组牵引装置的卷扬箱上还安装有带有拨片的升降限位器,所述升降限位器的拨片位于壳盖外,升降限位器分别与电源、电控箱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架空裸导线的自动涂覆设备,其特征在于:两组行走装置错位设置,其中一组行走装置为前行走装置,另一组行走装置为后行走装置,所述后行走装置上铰接有所述涂胶装置,后行走装置与前行走装置均包括竖直分布且贯穿壳盖的支臂,所述支臂为具有空腔的壳体结构,支臂底端均与机架铰接,且支臂的外侧与机架之间均设置有电动推杆,支臂内侧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行走轮,支臂内的顶部还安装有可拆卸的行走电机,所述行走电机的输出轴与行走轮传动连接,行走电机分别与电源、电控箱电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两端分别与支臂、机架铰接,电动推杆分别与电源、电控箱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架空裸导线的自动涂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行走装置的支臂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支臂垂直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支臂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两根竖直相对分布的第三导向杆,两根第三导向杆位于行走轮靠近支臂的一侧,两根第三导向杆之间设置有与第三导向杆平行的第三丝杠,所述第三丝杠的顶端与支臂顶部转动连接,第三丝杠底端与支撑块转动连接,且第三丝杠底端穿过支撑块后传动连接有安装在该支撑块上的驱动电机,第三丝杠上螺纹连接有位于行走轮下方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两侧分别套设在第三导向杆上并与第三导向杆滑动连接,第三滑块的顶面上转动连接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辅助滚轮,所述辅助滚轮分别位于行走轮的下方且与行走轮位置相对,所述驱动电机分别与电源、电控箱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架空裸导线的自动涂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电位装置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等电位杆安装座,两个等电位杆安装座分别固定在壳盖上,两个等电位杆安装座上均设置有等电位杆,两个等电位杆相对设置,且每个等电位杆靠近等电位杆安装座的一端均与等电位杆安装座转动连接,两个等电位杆的另一端之间架设有触发杆,所述触发杆的其中一端与其中一个等电位杆铰接,触发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等电位杆触接。
CN202222121282.3U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用于架空裸导线的自动涂覆设备 Active CN217512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21282.3U CN217512200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用于架空裸导线的自动涂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21282.3U CN217512200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用于架空裸导线的自动涂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12200U true CN217512200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94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21282.3U Active CN217512200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用于架空裸导线的自动涂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122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56367B (zh) 一种线缆绕线用清洁装置
CN113000314B (zh) 锂电池加工用涂布设备
CN112427180B (zh) 一种圆形空心管材外侧壁喷漆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111334824A (zh) 一种有效提升铜箔面均匀密度的铜箔生产设备
CN216105398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多种电缆同时放线的电缆放线架
CN216094444U (zh) 一种喷涂效率高的喷涂装置
CN217512200U (zh) 一种用于架空裸导线的自动涂覆设备
CN114789106A (zh) 一种电缆生产用绝缘涂层涂漆装置
CN214718042U (zh) 一种脚手架钢管的全自动刷漆装置
CN115155971A (zh) 一种用于架空裸导线的自动涂覆设备
CN220226092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喷涂装置
CN110548631A (zh) 一种多方位油漆涂料喷涂装置
CN114472058A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涂布均匀度改善设备
CN215163836U (zh) 一种纺织面料用可旋转式多向熨烫装置
CN218925167U (zh) 一种架空裸导线用的新型涂覆设备
CN213032819U (zh) 一种隔墙板用的喷涂设备
CN217411303U (zh) 一种架空裸导线自动涂覆设备用涂胶装置
CN212967244U (zh) 一种电缆芯的制备装置
CN220952216U (zh) 一种新型静电纺丝机
CN111871690A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用电缆线外表面刷漆装置
CN219405780U (zh) 一种快速烘干的马口铁uv印刷装置
CN220665449U (zh) 一种具有自动上料功能的涂覆装置
CN113695145B (zh) 一种风电叶片用防腐涂层喷涂设备
CN220346309U (zh) 一种安全气囊袋生产用全自动硅胶涂布设备
CN219898683U (zh) 一种建筑施工材料表面喷涂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