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04147U - 一种多晶硅含氯硅烷尾气节能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晶硅含氯硅烷尾气节能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04147U
CN217504147U CN202221099720.4U CN202221099720U CN217504147U CN 217504147 U CN217504147 U CN 217504147U CN 202221099720 U CN202221099720 U CN 202221099720U CN 217504147 U CN217504147 U CN 2175041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er
chlorosilane
inlet
tail gas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997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绍林
彭中
程茂林
贾琳蔚
王亚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Yongxi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Yongxi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Yongxi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Yongxi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997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041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041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041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晶硅含氯硅烷尾气节能回收系统,属于多晶硅生产技术领域,全厂含氯硅烷尾气通过第一冷却器、第二冷却器和第三冷却器完成初步冷却后进入压缩机,压缩完成后完成三次冷凝和分离,减少能耗使用。本实用新型具有减少固定投资、废气中氯硅烷回收更彻底和减少能耗使用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多晶硅含氯硅烷尾气节能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晶硅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晶硅含氯硅烷尾气节能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多晶硅生产过程中,各单元泄放的含氢废气中含有微量的氯硅烷,如果不对这部分氯硅烷进行回收利用,将导致多晶硅的制造成本增加。传统工艺对此部分含氯硅烷的气体的处理方式为,各单元产生的含氢废气先进入一级水洗塔,用工厂水喷淋水解,产生二氧化硅和氯化氢后,尾气再进入二级洗涤塔,尾气中的氯化氢吸收被水吸收变成盐酸,用PH为11-13的稀碱液,将盐酸中和,反应尾气经水封罐吸收后,在高点排入大气。其原理为先水解成氯化氢和二氧化硅后,用碱液对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因此,传统工艺存在以下问题:(1)需消耗大量的工厂水和32%液碱,增加原材料消耗,增加固废物的产生量。(2)水解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硅,需通过压滤机压滤后,作为固废填埋,增加环保处置费用。(3)二氧化硅的粒径很小,常用的压滤机不能有效去除,导致出水中的悬浮物较高,不能达标排放,造成环境影响,增加处理难度。(4)氯硅烷作为废弃物进行处理,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公开号为CN110280098A,公开日为2019.09.2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含氢废气中氯硅烷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各单元排放的含氢废气后,加压、降温,再采用活性炭吸附塔对氯硅烷进行吸附;(2)活性炭吸附塔氯硅烷吸附饱和后,对活性炭吸附柱加热、减压,由顶部通入氮气进行吹扫,将吸附在活性炭氯硅烷再生出来;(3)再生出来的氯硅烷降温冷凝到-40℃后,进行气液分离,气相氯硅烷经升温后,返回到步骤(1)的加压过程;(4)分离出来的液态氯硅烷采用树脂吸附塔除杂后,可并入系统使用。该回收方法中的回收系统仍然存在能耗高、设备投资高和氯硅烷分离效果低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多晶硅含氯硅烷尾气节能回收系统,全厂含氯硅烷尾气通过第一冷却器、第二冷却器和第三冷却器完成初步冷却后进入压缩机,压缩完成后完成三次冷凝和分离,减少能耗使用。本实用新型具有减少固定投资、废气中氯硅烷回收更彻底和减少能耗使用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晶硅含氯硅烷尾气节能回收系统,包括尾气总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总进管与第一冷却器的热介质入口相连,所述第一冷却器的热介质出口与第二冷却器的热介质入口相连,所述第二冷却器的热介质出口与第三冷却器的热介质入口相连,所述第三冷却器的热介质出口与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与第四冷却器的热介质入口,所述第四冷却器的热介质出口与第一分离罐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一分离罐的出气端与第五冷却器的热介质入口相连,所述第五冷却器的热介质出口与第二分离罐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二分离罐的出气口与氟利昂冷却器的热介质入口相连,所述氟利昂冷却器的热介质出口与第三分离罐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一分离罐、第二分离罐和第三分离罐的出液口与氯硅烷冷凝液罐的入口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器和第四冷却器的冷介质入口与循环水上水管相连,所述第一冷却器和第四冷却器的冷介质出口与循环水回水管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二冷却器的冷介质入口与7℃水上水管相连,所述第二冷却器的冷介质出口与7℃水回水管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三冷却器的冷介质入口与氯硅烷冷凝液罐的出液口相连,所述第三冷却器的冷介质出口与氯硅烷凝液出管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五冷却器的冷介质入口与第三分离罐的出气口相连,所述第五冷却器的冷介质出口与排空管相连。
优选的,所述氯硅烷冷凝液罐的出气口与第三分离罐的进气口相连。
优选的,所述尾气总进管与还原废气进管、尾气回收管、精馏废气进管、罐区废气进管、冷氢化废气进管和其他含氯硅烷废气进管相连。
优选的,所述压缩机的进气端还与其他含氢气或氯化氢废气进管相连。
工作原理:全厂含氯硅烷尾气(包括还原工段、尾气回收工段、精馏工段、罐区工段、冷氢化工段和其他含氯硅烷废气等)依次经过第一冷却器、第二冷却器和第三冷却器完成初步冷却后进入压缩机,压缩完成后,再次进入第四冷却器和第一分离罐,一次冷凝后的氯硅烷直接进入氯硅烷冷凝液罐;一次冷凝未完成冷凝的气体再次进入第五冷却器和第二分离罐,二次冷凝后的氯硅烷直接进入氯硅烷冷凝液罐;二次冷凝未完成冷凝的气体再次进入氟利昂冷却器和第三分离罐,三次冷凝后的氯硅烷直接进入氯硅烷冷凝液罐;不含氯硅烷的尾气作为第五冷却器的冷介质,换热后直接外排。本实用新型中尾气通过压缩机加压后,氯硅烷更容易冷凝析出,所需换热面积更小,设备投资减少;同时,氯硅烷分离、回收更彻底,减少对后工序的负面影响。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晶硅含氯硅烷尾气节能回收系统,全厂含氯硅烷尾气通过第一冷却器、第二冷却器和第三冷却器完成初步冷却后进入压缩机,压缩完成后完成三次冷凝和分离,减少能耗使用。本实用新型具有减少固定投资、废气中氯硅烷回收更彻底和减少能耗使用等优点。
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晶硅含氯硅烷尾气节能回收系统,第一冷却器和第四冷却器使用循环水冷却、第二冷却器使用7℃水冷却、第三冷却器采用氯硅烷冷凝液罐中的氯硅烷冷凝液冷却、第五冷却器采用第三分离罐出气口排出的不含氯硅烷尾气冷却、氟利昂冷却器采用氟利昂冷却,本实用新型采用逐级冷却且充分利用本系统中的余能,减少了能耗使用。
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晶硅含氯硅烷尾气节能回收系统,尾气总进管与还原废气进管、尾气回收管、精馏废气进管、罐区废气进管、冷氢化废气进管和其他含氯硅烷废气进管相连,使得还原工段、尾气回收工段、精馏工段、罐区工段、冷氢化工段和其他含氯硅烷废气等都能采用本系统回收氯硅烷,增加其适应性。
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晶硅含氯硅烷尾气节能回收系统,压缩机的进气端还与其他含氢气或氯化氢废气进管相连,使得氯硅烷冷凝液罐的氯硅烷冷凝液直接能供后续工段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尾气总进管;1.1、还原废气进管;1.2、尾气回收管;1.3、精馏废气进管;1.4、罐区废气进管;1.5、冷氢化废气进管;1.6、其他含氯硅烷废气进管;2、第一冷却器;3、第二冷却器;4、第三冷却器;5、压缩机;6、第四冷却器;7、第一分离罐;8、第五冷却器;9、第二分离罐;10、氟利昂冷却器;11、第三分离罐;12、氯硅烷冷凝液罐;13、其他含氢气或氯化氢废气进管;14、循环水上水管;15、循环水回水管;16、7℃水上水管;17、7℃水回水管;18、氯硅烷凝液出管;19、排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装设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所示,一种多晶硅含氯硅烷尾气节能回收系统,包括尾气总进管1,所述尾气总进管1与第一冷却器2的热介质入口相连,所述第一冷却器2的热介质出口与第二冷却器3的热介质入口相连,所述第二冷却器3的热介质出口与第三冷却器4的热介质入口相连,所述第三冷却器4的热介质出口与压缩机5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压缩机5的出气口与第四冷却器6的热介质入口,所述第四冷却器6的热介质出口与第一分离罐7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一分离罐7的出气端与第五冷却器8的热介质入口相连,所述第五冷却器8的热介质出口与第二分离罐9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二分离罐9的出气口与氟利昂冷却器10的热介质入口相连,所述氟利昂冷却器10的热介质出口与第三分离罐11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一分离罐7、第二分离罐9和第三分离罐11的出液口与氯硅烷冷凝液罐12的入口相连。全厂含氯硅烷尾气通过第一冷却器2、第二冷却器3和第三冷却器4完成初步冷却后进入压缩机5,压缩完成后完成三次冷凝和分离,减少能耗使用。本实用新型具有减少固定投资、废气中氯硅烷回收更彻底和减少能耗使用等优点。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器2和第四冷却器6的冷介质入口与循环水上水管相连,所述第一冷却器2和第四冷却器6的冷介质出口与循环水回水管相连。
其中,所述第二冷却器3的冷介质入口与7℃水上水管相连,所述第二冷却器3的冷介质出口与7℃水回水管相连。
其中,所述第三冷却器4的冷介质入口与氯硅烷冷凝液罐12的出液口相连,所述第三冷却器4的冷介质出口与氯硅烷凝液出管相连。
其中,所述第五冷却器8的冷介质入口与第三分离罐11的出气口相连,所述第五冷却器8的冷介质出口与排空管相连。第一冷却器2和第四冷却器6使用循环水冷却、第二冷却器3使用7℃水冷却、第三冷却器4采用氯硅烷冷凝液罐12中的氯硅烷冷凝液冷却、第五冷却器8采用第三分离罐11出气口排出的不含氯硅烷尾气冷却、氟利昂冷却器10采用氟利昂冷却,本实用新型采用逐级冷却且充分利用本系统中的余能,减少了能耗使用。
其中,所述氯硅烷冷凝液罐12的出气口与第三分离罐11的进气口相连。
其中,所述尾气总进管1与还原废气进管1.1、尾气回收管1.2、精馏废气进管1.3、罐区废气进管1.4、冷氢化废气进管1.5和其他含氯硅烷废气进管1.6相连。尾气总进管1与还原废气进管1.1、尾气回收管1.2、精馏废气进管1.3、罐区废气进管1.4、冷氢化废气进管1.5和其他含氯硅烷废气进管1.6相连,使得还原工段、尾气回收工段、精馏工段、罐区工段、冷氢化工段和其他含氯硅烷废气等都能采用本系统回收氯硅烷,增加其适应性。
其中,所述压缩机5的进气端还与其他含氢气或氯化氢废气进管13相连。压缩机5的进气端还与其他含氢气或氯化氢废气进管13相连,使得氯硅烷冷凝液罐12的氯硅烷冷凝液直接能供后续工段使用。
工作原理:全厂含氯硅烷尾气(包括还原工段、尾气回收工段、精馏工段、罐区工段、冷氢化工段和其他含氯硅烷废气等)依次经过第一冷却器2、第二冷却器3和第三冷却器4完成初步冷却后进入压缩机5,压缩完成后,再次进入第四冷却器6和第一分离罐7,一次冷凝后的氯硅烷直接进入氯硅烷冷凝液罐12;一次冷凝未完成冷凝的气体再次进入第五冷却器8和第二分离罐9,二次冷凝后的氯硅烷直接进入氯硅烷冷凝液罐12;二次冷凝未完成冷凝的气体再次进入氟利昂冷却器10和第三分离罐11,三次冷凝后的氯硅烷直接进入氯硅烷冷凝液罐12;不含氯硅烷的尾气作为第五冷却器8的冷介质,换热后直接外排。本实用新型中尾气通过压缩机5加压后,氯硅烷更容易冷凝析出,所需换热面积更小,设备投资减少;同时,氯硅烷分离、回收更彻底,减少对后工序的负面影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多晶硅含氯硅烷尾气节能回收系统,包括尾气总进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总进管(1)与第一冷却器(2)的热介质入口相连,所述第一冷却器(2)的热介质出口与第二冷却器(3)的热介质入口相连,所述第二冷却器(3)的热介质出口与第三冷却器(4)的热介质入口相连,所述第三冷却器(4)的热介质出口与压缩机(5)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压缩机(5)的出气口与第四冷却器(6)的热介质入口,所述第四冷却器(6)的热介质出口与第一分离罐(7)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一分离罐(7)的出气端与第五冷却器(8)的热介质入口相连,所述第五冷却器(8)的热介质出口与第二分离罐(9)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二分离罐(9)的出气口与氟利昂冷却器(10)的热介质入口相连,所述氟利昂冷却器(10)的热介质出口与第三分离罐(11)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一分离罐(7)、第二分离罐(9)和第三分离罐(11)的出液口与氯硅烷冷凝液罐(12)的入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晶硅含氯硅烷尾气节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器(2)和第四冷却器(6)的冷介质入口与循环水上水管(14)相连,所述第一冷却器(2)和第四冷却器(6)的冷介质出口与循环水回水管(15)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晶硅含氯硅烷尾气节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器(3)的冷介质入口与7℃水上水管(16)相连,所述第二冷却器(3)的冷介质出口与7℃水回水管(17)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晶硅含氯硅烷尾气节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冷却器(4)的冷介质入口与氯硅烷冷凝液罐(12)的出液口相连,所述第三冷却器(4)的冷介质出口与氯硅烷凝液出管(18)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晶硅含氯硅烷尾气节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冷却器(8)的冷介质入口与第三分离罐(11)的出气口相连,所述第五冷却器(8)的冷介质出口与排空管(19)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多晶硅含氯硅烷尾气节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氯硅烷冷凝液罐(12)的出气口与第三分离罐(11)的进气口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晶硅含氯硅烷尾气节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总进管(1)与还原废气进管(1.1)、尾气回收管(1.2)、精馏废气进管(1.3)、罐区废气进管(1.4)、冷氢化废气进管(1.5)和其他含氯硅烷废气进管(1.6)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晶硅含氯硅烷尾气节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5)的进气端还与其他含氢气或氯化氢废气进管(13)相连。
CN202221099720.4U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多晶硅含氯硅烷尾气节能回收系统 Active CN2175041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99720.4U CN217504147U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多晶硅含氯硅烷尾气节能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99720.4U CN217504147U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多晶硅含氯硅烷尾气节能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04147U true CN217504147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52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99720.4U Active CN217504147U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多晶硅含氯硅烷尾气节能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041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9817B (zh) 三氯氢硅生产中尾气的回收利用方法
CN101558037A (zh) 尿素制备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999618B (zh) 一种中高压气源中二氧化碳的分离系统及方法
CN106362548A (zh) 一种环己烷氧化法生产环己酮过程中氧化尾气的处理方法
CN101485948B (zh) 一种氧化铝生产中沸腾焙烧炉烟气处理方法
CN104370404A (zh) 一种三聚氰胺装置废水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系统
CN101623584A (zh) 盐酸全解析方法
CN208265782U (zh) 一种脱硝用塔式尿素催化水解氨气反应塔
CN217504147U (zh) 一种多晶硅含氯硅烷尾气节能回收系统
CN202766304U (zh) 一种多晶硅生产尾气再回收利用的装置
CN104692326A (zh) 氢回收利用方法
CN111013382A (zh) 一种己二酸生产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16336618U (zh) 一种从化学法回收co2的废气中制取氮气的系统
CN104555925A (zh) 一种三氯氢硅生产过程中尾气的回收利用方法
CN213433047U (zh) 一种变换酸水处理的单塔开式汽提装置
CN212988122U (zh) 一种适用于冷氢化工艺中的热能回收系统
CN209872642U (zh) 合成氨低变气工艺冷凝液净化处理系统
CN212701226U (zh) 一种有效提高一甲胺气体回收效率的分离装置
CN104016352A (zh) 处理多晶硅尾气的方法和系统
CN212142124U (zh) 一种己二酸生产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CN211159192U (zh) 一种克劳斯硫回收酸性水的处理装置
CN207142841U (zh) 脱硝用塔式尿素催化水解氨气反应塔
CN215138495U (zh) 一种亚硝酸甲酯回收装置
CN217041368U (zh) 一种多晶硅还原尾气多级冷凝汽提装置
CN218811130U (zh) 甲基氯硅烷生产过程中副产物含醇酸全回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