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96823U - 一种包装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装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96823U
CN217496823U CN202123198005.4U CN202123198005U CN217496823U CN 217496823 U CN217496823 U CN 217496823U CN 202123198005 U CN202123198005 U CN 202123198005U CN 217496823 U CN217496823 U CN 2174968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packaging container
box body
boss
boss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980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沧洋
庄跃新
庄敬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yang Plastic Metals Products Co ltd Quanzhou
Original Assignee
Meiyang Plastic Metals Products Co ltd Quanzh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yang Plastic Metals Products Co ltd Quanzhou filed Critical Meiyang Plastic Metals Products Co ltd Quanzhou
Priority to CN2021231980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968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968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968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密封功能的包装容器。该包装容器包括敞口盒体和盖体,盒体的盒口外周侧设置有凸台部,盖体的外周侧设置有凸出部,凸台部和凸出部分别沿盒体和盖体的径向方向依次向外弯折形成相互对应的竖直延伸的内侧壁、顶壁和竖直延伸的外侧壁;其中在盖合状态下,凸台部与凸出部形状配合,凸台部的外侧壁与凸出部的外侧壁的内表面抵顶接触,并且凸台部的内侧壁的外表面与凸出部的内侧壁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使得凸台部的内侧壁与凸出部的内侧壁相互抵顶的弹夹。通过设置弹夹,可以在盖体与盒体的密封部分形成能够实现较高密封强度的内外双重抵顶接触的单式密封结构,并使得盒体或盖体的模面长度与壁厚的比值能达到300‑600,最大限度节省材料。

Description

一种包装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物流配送的兴起,人们对于餐饮配送的需求越来越多。以外卖快餐为例,大多数餐饮中带有汤汁,因而需要在运输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以防止汤汁溢出,同时在使用者使用时又很方便开启。传统的密封食品容器中其密封装置由卡扣、压扣、螺旋等锁紧机构和密封元件构成,不仅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而且不适于塑料、纸质等快餐盒。随着社会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加上现代加工工艺的改进,超薄注塑材料越来越多地用于餐盒容器。现有的超薄注塑包装容器的壁厚已经能做到0.4毫米。然而在通常情况下,这种超薄快餐盒的盒体和盒盖结构及其制造工艺大多难以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甚至由于加工尺寸的精度和误差,盒体和盒盖之间有可能产生缝隙或者盒盖直接脱落,进而导致密封失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快餐盒,其在盒体和盒盖之间采用复式密封结构,即盒体和盒盖在边沿处形成有多次弯折而成的回转复式嵌套结构以增大密封强度。
随着超薄注塑成型技术的不断成熟,超薄塑料容器的密封结构不断改进,同时具有了良好的密封性能和抗压强度。但申请人作为几十年专注于超薄容器研发和制造的企业,发现这种超薄塑料容器在密封性能方面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尤其是可以有效防止在运输、堆放过程中受到挤压时密封失效同时能够保证开启时很省力,还可以进一步节约材料以利于环保。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密封结构的包装容器,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包装容器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盒体和盖体的包装容器。该包装容器具有良好的密封功能,能够用于容纳食品,并且在食品运输、堆放过程中防止盖体从盒体上意外脱落以及汤汁等内容物从盒体中溢出,保证密封效果,同时不会增加开启难度,甚至更加方便省力。同时,相比于现有的复式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密封结构还能够在充分利用超薄注塑工艺并保证密封效果的前提下,节省10%以上的材料,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制造成本并在环保方面获得极大优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包装容器包括:
敞口的盒体,所述盒体的盒口外周侧设置有向上凸出的凸台部,所述凸台部沿所述盒体的径向方向依次向外弯折形成竖直延伸的内侧壁、顶壁和竖直延伸的外侧壁;以及
盖体,所述盖体的外周侧设置有向下开口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沿所述盖体的径向方向依次向外弯折形成竖直延伸的内侧壁、顶壁和竖直延伸的外侧壁;
其中,在所述盖体盖合所述盒体的状态下,所述盒体的凸台部与所述盖体的凸出部形状配合,其中所述凸台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凸出部的外侧壁的内表面抵顶接触,并且所述凸台部的内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凸出部的内侧壁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弹夹,所述弹夹使得所述凸台部的内侧壁与所述凸出部的内侧壁相互抵顶,使所述凸台部与所述凸出部形成过盈配合。
根据本方案,盖体的凸出部与盒体的凸台部的相互配合的形状能够使得当盖合时,凸台部与凸出部相互嵌套,共同形成密封部分,并且外侧壁之间的抵顶以及由弹夹产生的内侧壁之间的抵顶使得密封部分被构造为内外共同抵顶的过盈配合方式,该内外抵顶的方式不易松脱且密封强度高,能够提高密封的稳定性并减少对于盒体和盖体的制造精度的要求,以便于在包装容器内容纳有食物时更方便可靠地对其进行储存和运输。此外,由于上述内外抵顶的结构能够保证当密封部分为单式(即,如上所述的盒体和盖体的边沿仅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的倒U形,而不是如现有技术的复式结构中那样形成连续的一个倒U形和一个U形)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很好的抗压强度和密封效果,因此能够降低加工要求,并最大限度地节省材料,以降低成本。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出部的外侧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止挡部,所述凸台部的外侧壁的下缘能够抵靠所述止挡部。
根据本方案,该止挡部能够将凸台部锁扣在凸出部内,阻止凸台部向下运动并从凸出部中脱开,从而进一步提升盒体与盖体之间的密封稳定性。
所述止挡部可以沿周向方向连续设置成环形,以提高密封部分的密封效果。但是更优选的是,所述止挡部沿周向方向间断设置,以允许当包装容器在微波炉中加热时,加热膨胀所产生的热气能够及时通过间断处的间隙释放出来,加热完毕后借助本身弹性恢复原状,以继续保证抵顶的密封效果。止挡部的这种间断设计能够保证使用安全性,防止包装容器受热发生爆炸,同时还可以节省材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弹夹设置在所述凸台部的内侧壁的外表面上或者设置在所述凸出部的内侧壁的内表面上。
根据本方案,弹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盒体或盖体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盒体上时,所述弹夹沿竖直方向的高度不低于所述止挡部。
根据本方案,将弹夹的高度设置为不低于止挡部的高度,可以在凸台部与凸出部的上部形成抵顶配合,并在其下部形成防止脱开的锁扣结构,如此设置的弹夹和止挡部的相对位置可以进一步提升盒体与盖体之间的密封稳定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弹夹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方形,或者异形形状。
根据本方案,弹夹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定,只要使两个相邻的侧壁达到过盈配合即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弹夹沿周向方向间断设置或连续设置成环形。
根据本方案,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弹夹在周向方向上的设置方式。特别地,当弹夹间断设置时,可以节省材料。并且特别地,当弹夹连续设置成环形时,弹夹与内侧壁之间可以形成进一步的密封,同时增加了抗压强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出部的内侧壁与所述凸台部的内侧壁在自由状态下具有相同倾斜角度。
根据本方案,平行的内侧壁可以使得凸台部与凸出部之间更加贴合,提升密封效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出部的内侧壁相对于所述凸台部的内侧壁在自由状态下的倾斜角度具有1-6度的差。
根据本方案,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需要对密封强度的大小进行微调。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出部的内侧壁相对于所述凸台部的内侧壁在自由状态下的倾斜角度具有1-3度的差。
根据本方案,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需要对密封强度的大小进行进一步的微调。
所述凸出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凸台部的外侧壁在自由状态下可以具有相同倾斜角度,所述凸出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凸台部的外侧壁的相互平行的设置可以增加外侧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外侧壁之间更加贴合,阻止汤汁溢出,同时这种相互平行的设计还能够减少使用者从盒体上打开并取下盖体时所受到的阻力,便于使用时开启。但是更优选的是,所述凸出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凸台部的外侧壁在自由状态下具有不同倾斜角度。这样,所述凸出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凸台部的外侧壁的相互倾斜的设置使得在盖合状态下,所述凸台部的外侧壁的下缘能够抵顶在所述凸出部的外侧壁的内表面上,通过外侧壁之间的这种抵顶接触,能够增大外侧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盒体与盖体之间所形成的密封部分出现松动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密封强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盒体或所述盖体的模面长度与壁厚之间的比值为300-600。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使得壁厚更薄成为可能。上述范围内的比值使得在充分利用超薄材料以最小化相对壁厚(即壁厚相对于模面尺寸的大小)的同时,还能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来保证足够的密封强度,由此以较少的材料达到很好的密封效果,实现最大限度地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绿色环保的目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盒体或所述盖体的所述模面长度与所述壁厚的比值大于333。
根据本方案,这一比值可以在满足高强度密封需求的同时进一步节省材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盒体的盒身侧壁上设置有一条或多条指示盒体容积的刻度线。当设置多条时,是按照高度方向排列。
根据本方案,刻度线可用于明确包装容器的规格,特别地,设置多条刻度线可以让使用者更加清楚地知道每条刻度线的高度处所对应的容积,从而便于在使用时根据所要承装的内容物量的大小来选择不同容积的包装容器。应当理解,所述刻度线可以在盒身侧壁一处设置,或者可以围绕盒身侧壁多处设置以便于用户观察。另外,在盒身侧壁上设置有多条刻度线的情况下,每条刻度线之间可以是等距的或非等距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和功能,可以参考附图中所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附图旨在示意性地阐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没有任何限制作用,图中各个部件并非按比例绘制。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的盒体的立体视图。
图2为图1中示出的盒体的竖向剖切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的盒体的立体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的盖体的立体视图。
图5为图4中示出的盖体的竖向剖切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的盖体的立体视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容器的竖向剖切视图,其中盖体盖合在盒体上。
图8为图7中的H区域所示的包装容器的密封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9a-9f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容器的密封部分各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容器中盒体的正视图以及俯视图,其中,该盒体包括多个格子。
图11示出了盒体的竖向剖切视图,其中盒体的盒身侧壁上设置有刻度线。
附图标记说明
100/300/500 盒体
200/400 盖体
11 凸台部
111 凸台部的内侧壁
112 凸台部的顶壁
113 凸台部的外侧壁
114 弹夹
12 盒体的盒身侧壁
121 刻度线
21 凸出部
211 凸出部的内侧壁
212 凸出部的顶壁
213 凸出部的外侧壁
214 弹夹
215 止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述优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想到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式,所述其他方式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改进的密封功能的包装容器,其可以用作食品容器。该包装容器可以包括敞口的盒体,盖体可以盖合在盒体上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封闭空间,由此可以在包装容器中容纳保存液体或固态的食物等。当然,包装容器也不限于盛装食物,其可以是盛装任何物品的容器。根据本实用新型,盖体以及盒体均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例如超薄注塑材料、较厚的塑料等,此外,还可以使用诸如金属或塑胶等材料。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容器进行详细介绍。其中,下文所使用的诸如“内侧”、“外侧”、“向上”、“向下”等方向性术语是基于盖体盖合在盒体上并正常放置时的状态而言。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敞口的盒体100。盒体100的形状为大致圆柱形或倒圆台形,当然不限于这些形状,可以是任意适合盛装食品的形状。盒体100的顶部具有向上开设的盒口,盒口的外周侧设置有凸台部11,凸台部11沿着盒体100的径向方向依次向外弯折形成内侧壁111,顶壁112和外侧壁113,其中,内侧壁111和外侧壁113沿竖直方向延伸,而顶壁112沿水平方向延伸,从而凸台部11实质上形成为开口向下的倒U形。此处所述的“竖直方向”、“水平方向”是为描述方便,不是严格物理意义上的方向,而是指容器平放时的大致方向,“竖直方向”大致垂直水平方向,但可以有一定角度的倾斜。
图4和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盖体200,其中,盖体200在图4中呈现为以其与盒体之间的接合面翻转朝上的状态放置。盖体200的轮廓形状与相应的盒体盒口的轮廓形状大致对应,盖体200的外周侧设置有凸出部21,凸出部21沿着盖体的径向方向依次向外弯折形成内侧壁211,顶壁212和外侧壁213,其中,内侧壁211和外侧壁213沿竖直方向延伸,而顶壁212沿水平方向延伸,从而形成开口向下的倒U形。
进一步地,参考图7,在该图中,盖体200盖合在盒体100上,盖体200的大小对应于上述的盒体100的盒口大小,以在盖合的状态下形成用于容纳固体或液体的密闭空间。并且,凸出部21的倒U形被构造为与凸台部11的倒U形相互适配,以使得当盖体200盖合在盒体100上时,盒体100的凸台部11嵌套入盖体200的凸出部21中并且凸台部11的顶壁112和外侧壁113分别与凸出部21的顶壁212和外侧壁213相互抵顶接触,共同形成密封部分。这种相互抵顶的嵌套结构能够使凸出部21与凸台部11在多个面上相互抵顶,实现较高的配合强度及密封性能。优选的是,盒体和盖体均由超薄材料一体注塑成型。
现在转向图8,该图示出了上述密封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其中,盒体100的凸台部11的内侧壁111上进一步突出形成有弹夹114,弹夹114设置在内侧壁111的外表面上,位于凸台部11的内侧壁111与凸出部21的内侧壁211之间。弹夹114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单独成型再接合到内侧壁111上。在盖合过程中,弹夹114推动挤压凸台部11的内侧壁111向凸出部21的内侧壁211偏移,从而凸台部11与凸出部21形成过盈配合。也就是说,在自由状态下(即未盖合时),凸出部21的倒U形的内表面的径向间距小于凸台部11的弹夹114抵顶内侧壁211所形成的抵顶点与外侧壁113和外侧壁213之间的抵顶点的径向间距。
可以理解,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弹夹也可以如图9a所示地设置在凸出部21的内侧壁211的内表面上,位于凸台部11的内侧壁111与凸出部21的内侧壁211之间。或者,也可以在凸出部21的内侧壁211的内表面上以及凸台部11的内侧壁111的外表面上均设置弹夹,并且各个弹夹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
继续参考图8,进一步地,凸出部21的外侧壁213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止挡部215,当凸台部11嵌入凸出部21中时,凸台部11的外侧壁113的下缘能够抵靠止挡部215而无法向下运动,从而在盖合状态下,止挡部215将凸台部11锁扣在凸出部21中,由此进一步阻止凸台部11从凸出部21中脱开。在盖合状态下,该止挡部与对应的外侧壁下缘之间可以正好抵靠,也可以有一定间隙,在有一定变形或相对移动时才抵靠到一起,如图9a至9f所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止挡部215可以在凸出部21的外侧壁213的内表面上沿周向方向连续设置成环形,以提高密封部分的密封效果。但是在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止挡部215沿周向方向间断设置,以允许当包装容器在微波炉中加热时,加热膨胀所产生的热气能够及时通过止挡部215间断处的间隙释放出来,加热完毕后借助自身弹性恢复原状,以继续保证抵顶的密封效果。止挡部的这种间断设计能够保证使用安全性,防止包装容器受热发生爆炸,同时还可以节省材料。
为了实现更稳定的配合,优选地,如上所述的弹夹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不低于止挡部。这样,可以在密封部分的上部形成抵顶配合,并在其下部形成防止脱开的锁扣结构,如此设置的弹夹和止挡部的相对位置可以进一步提升盒体与盖体之间的密封稳定性。
弹夹114在盒体100的周向方向上可以间断设置,如图1所示。然而,在图3所示的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盒体300中,弹夹114也可以沿周向方向连续设置,这种不间断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实现多重密封。或者,当弹夹设置在盖体上时也一样,可以如图4所示的那样在盖体200的周向方向上间断设置弹夹214,或者如图6所示的那样在盖体400的周向方向上连续设置弹夹214。
可以想到,弹夹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可以是各种形状,例如图9a-9b所示的半圆形,图9e-9f所示的方形,或者异形形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其他形状同样是可行的。
进一步地,如图9b-9d所示,凸台部11的内侧壁111与凸出部21的内侧壁211在自由状态下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倾斜角度。当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时,凸出部21的倒U形可以被构造为相对于凸台部11具有更大的向下开口(如图9d所示),或者也可以被构造为相对于凸台部11具有更小的向下开口(如图9c所示)。优选地,在自由状态下,凸台部11的内侧壁111与凸出部21的内侧壁211之间具有1-6度的倾斜角度差,进一步优选地,具有1-3度的倾斜角度差。以这样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选择凸台部与凸出部的内侧壁之间的倾斜角度差从而实现对密封强度的调节。
凸台部11的外侧壁113与凸出部21的外侧壁213在自由状态下可以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这种外侧壁之间具有相同倾斜角度(即相互平行)的设置可以增加外侧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其二者更加贴合,阻止汤汁溢出,同时这种相互平行的设计还能够减少使用者从盒体上打开并取下盖体时所受到的阻力,便于使用时开启。但是更优选的是,凸台部11的外侧壁113与凸出部21的外侧壁213在自由状态下可以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这种外侧壁之间具有不同倾斜角度(即相互倾斜)的设置使得在盖合状态下,凸台部11的外侧壁113的下缘能够抵顶在凸出部21的外侧壁213的内表面上,通过外侧壁之间的这种抵顶接触,能够增大外侧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盒体与盖体之间所形成的密封结构出现松动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密封强度。
此外,借助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盒体或盖体的壁厚可以加工成更薄的厚度,最大尺寸容器中其壁厚也不大于0.6mm,对于小型容器,其壁厚更是可以做到0.3-0.35毫米。这种超薄规格的壁厚可以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节省材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可以理解,对于盒体和盖体而言,当容积增加时,为了确保足够的结构强度,其壁厚也会随之增加。此处引入模面长度的概念,即盒体或盖体的外沿之间沿水平方向的最大直线距离。例如,当盒体或盖体具有圆形的水平截面时,其模面长度对应于该圆形的直径,而当盒体或盖体具有多方形的水平截面时,其模面长度对应于该多边形的最长边的长度,其他异形形状对应于最大外围尺寸。优选地,模面长度与壁厚之间的比值范围为300-600。模面长度的范围优选为100mm-260mm,相应地,壁厚的范围优选为0.3mm-0.5mm。
在盒体或盖体为长方形的实施方式中,盒体或盖体可以优选地具有如下表所示的尺寸及壁厚:
Figure BDA0003418979730000111
盒体或盖体可以具有多型腔,例如如图10所示的具有多个格子的多格形状,此时盒体或盖体可以优选地具有如下表所示的尺寸及壁厚:
Figure BDA0003418979730000121
在盒体或盖体为圆形的实施方式中,盒体或盖体可以优选地具有如下表所示的尺寸及壁厚:
Figure BDA0003418979730000122
从上述尺寸可以看出,盒体和盖体的壁厚已经可以做到最小0.3毫米。这在现有的包装容器中是不可想象的,在同类产品中至少节省材料12%以上。
如图11中盒体左侧所示的,进一步优选地,盒体的盒身侧壁12上设置有一条或多条指示盒体容积的刻度线121。刻度线121可用于明确包装容器的规格,特别地,设置多条刻度线121可以让使用者更加清楚地知道每条刻度线的高度处所对应的容积,从而便于在使用时根据所要承装的内容物量的大小来选择不同容积的包装容器。应当理解,刻度线121可以在盒身侧壁12上设置一处,或者可以围绕盒身侧壁12设置多处。另外,在盒身侧壁12上设置多条刻度线121的情况下,刻度线按照高度方向排列,每条刻度线121之间可以是等距的或非等距的。此外,刻度线的形状不限于图11中示出的弧线形状,其可以是点、波浪线等任何可以指示该刻度线以下的盒体容积的标志物,或者只是容积数字,如图11中盒体右侧所示的那样。
可以理解,盒体的形状并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大致圆柱形或倒圆台形,盒体的整体或者仅盒口可以被构造为方形,矩形,椭圆形或者其他任何可能的形状。盖体的形状取决于与之配合的盒口形状,因此盖体不仅限于上文中所描述的圆盘形,其可以是与盒体的盒口相适配的方形,矩形,椭圆形或者其他任何可能的形状。此外,盒体的盒口也不仅限于设置在盒体顶部,其可以开设在任何可能的位置,例如盒体的顶部或侧部的一部分上。此外,可以理解,盒体和盖体的尺寸、壁厚及其对应关系也不仅限于如上表格中所描述的尺寸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对尺寸和壁厚进行选择。
本实用新型的多种实施方式的以上描述出于描述的目的提供给相关领域的一个普通技术人员。不意图将本实用新型排他或局限于单个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上,在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明白本实用新型的多种替代和变型。因此,虽然具体描述了一些替代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明白或相对容易地开发其他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旨在包括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替代、改型和变型,以及落入以上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4)

1.一种包装容器,包括:
敞口的盒体,所述盒体的盒口外周侧设置有向上凸出的凸台部(11),所述凸台部(11)沿所述盒体的径向方向依次向外弯折形成竖直延伸的内侧壁、顶壁和竖直延伸的外侧壁;以及
盖体,所述盖体的外周侧设置有向下开口的凸出部(21),所述凸出部(21)沿所述盖体的径向方向依次向外弯折形成竖直延伸的内侧壁、顶壁和竖直延伸的外侧壁;
其中,在所述盖体盖合所述盒体的状态下,所述盒体的凸台部(11)与所述盖体的凸出部(21)形状配合,其中所述凸台部(11)的外侧壁与所述凸出部(21)的外侧壁的内表面抵顶接触,并且所述凸台部(11)的内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凸出部(21)的内侧壁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弹夹,所述弹夹使得所述凸台部(11)的内侧壁与所述凸出部(21)的内侧壁相互抵顶,使所述凸台部(11)与所述凸出部(21)形成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凸出部(21)的外侧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止挡部(215),所述凸台部(11)的外侧壁的下缘能够抵靠所述止挡部(2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止挡部(215)沿周向方向间断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弹夹设置在所述凸台部(11)的内侧壁的外表面上或者设置在所述凸出部(21)的内侧壁的内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容器,其中,在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盒体上时,所述弹夹的沿竖直方向的高度不低于所述止挡部(2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弹夹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或方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弹夹沿周向方向间断设置或连续设置成环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凸出部(21)的内侧壁与所述凸台部(11)的内侧壁在自由状态下具有相同倾斜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凸出部(21)的内侧壁相对于所述凸台部(11)的内侧壁在自由状态下的倾斜角度具有1-6度的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凸出部(21)的内侧壁相对于所述凸台部(11)的内侧壁在自由状态下的倾斜角度具有1-3度的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凸出部(21)的外侧壁与所述凸台部(11)的外侧壁在自由状态下具有不同倾斜角度,其中,所述凸台部(11)的外侧壁的下缘抵接所述凸出部(21)的外侧壁内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盒体或所述盖体的模面长度与壁厚之间的比值为300-60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盒体或所述盖体的所述模面长度与壁厚之间的比值大于333。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盒体的盒身侧壁(12)上设置有一条或多条指示盒体容积的刻度线(121),所述刻度线(121)用于指示所述盒体在所述刻度线(121)以下的容积。
CN202123198005.4U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包装容器 Active CN2174968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98005.4U CN217496823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包装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98005.4U CN217496823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包装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96823U true CN217496823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38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98005.4U Active CN217496823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包装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968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4455A (zh) * 2021-12-17 2022-03-01 泉州梅洋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容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4455A (zh) * 2021-12-17 2022-03-01 泉州梅洋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3016737C (en) Lid, and container system and lid
JP4953986B2 (ja) 包装用容器、蓋、蓋付き包装用容器、および食品包装体
US20050061810A1 (en) Leak-resistant polymeric foam containers
US20100108695A1 (en) Air-pocket insulated disposable plastic cup
US20040262322A1 (en) Container having a rim or other feature encapsulated by or formed from injection-molded material
CN217496823U (zh) 一种包装容器
JP2006503767A (ja) 特に食品用の、容器と蓋のアッセンブリ
US11738907B2 (en) Stackable and ventable containers
US20080000795A1 (en) Stackable containers
US20190112105A1 (en) Containers With Removal Tray Inserts
JP5250449B2 (ja) 蓋付容器
US11434048B2 (en) Nestable containers
JP2013086852A (ja) 包装用容器の蓋体及び包装用容器
US20190315528A1 (en) Food container
CN114104455A (zh) 一种包装容器
WO2014137582A1 (en) Caps and containers containing the same
CN216003697U (zh) 一种用于包装容器的盖体
CN209796142U (zh) 包装用容器
JP2005001736A (ja) 容器体のスタッキング構造
JP2020147363A (ja) 包装用容器
JP7464261B2 (ja) 包装用容器
JP7333667B1 (ja) 下部容器、包装用容器
CN220069073U (zh) 一种多向卡放合盖式餐盒
CN210175518U (zh) 一种便于叠放的储物容器
CN208731435U (zh) 一种环保纸浆保温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